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和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用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牛强卫 《中医正骨》 2017年第4期16-22,共7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m plasty,PVP)和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用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纯PVP组和手法复位联合PVP与中...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m plasty,PVP)和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用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纯PVP组和手法复位联合PVP与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用药组,每组4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6个月测定2组患者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se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3.657,P=0.019);2组患者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3.687,P=0.018);术前2组患者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0±0.78)mm,(11.70±0.68)mm,t=0.987,P=0.175];术后24 h、术后6个月,手法复位联合PVP和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用药组矢状位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单纯PVP组[(18.90±0.22)mm,(13.10±1.02)mm,t=13.654,P=0.018;(18.90±0.36)mm,(13.90±0.24)mm,t=18.353,P=0.014];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3.569,P=0.021)。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4.365,P=0.015);2组患者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21.670,P=0.006);术前2组患者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60°±0.98°,15.70°±0.69°,t=0.887,P=0.145);术后24 h、术后6个月,手法复位联合PVP和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用药组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均小于单纯PVP组(5.90°±0.62°,12.10°±0.47°,t=16.684,P=0.008;3.67°±0.56°,11.90°±0.64°,t=20.353,P=0.004);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4.347,P=0.013)。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椎 腰椎 椎体成形术 正骨手法 辨证论治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