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的制约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振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28-133,共6页
从历时角度来看,一方面,从唐代出现状语结构助词"地/底"开始,状语位置对形容词的描述性要求逐渐增强,单音节形容词因描述性较弱,而不再发展其做状语的功能;另一方面,唐代以后动结式迅速发展,使得句法结构"表示动作结果... 从历时角度来看,一方面,从唐代出现状语结构助词"地/底"开始,状语位置对形容词的描述性要求逐渐增强,单音节形容词因描述性较弱,而不再发展其做状语的功能;另一方面,唐代以后动结式迅速发展,使得句法结构"表示动作结果的单音节形容词+动词"停止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词法现象,原有的句法组合或消失、或作为历史句法现象沉淀于现代汉语之中。从认知角度来看,依据经验主义的认知观,人们倾向于对受关注度较高、易感知的动作行为分类,还倾向于用动作行为场域中恒定出现的性状为其分类,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在语义上多是给动作行为分类,该结构的组构需满足人类的这两种认知倾向,因条件过高故而不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音节形容词 状语 描述性 动结式 经验主义的认知观
下载PDF
英汉动结式中双音节形容词语义制约对比研究
2
作者 陈易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46-,348,共2页
本文在英国国家语料库、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及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为主要佐证数据的基础上,考察哪些双音节形容词能够进入动结式,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深入讨论英汉动结式中双音节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语义制约限制... 本文在英国国家语料库、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及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为主要佐证数据的基础上,考察哪些双音节形容词能够进入动结式,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深入讨论英汉动结式中双音节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语义制约限制,对比英汉异同并解释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结式 双音节形容词 语义制约
下载PDF
上古汉语动结式的发展及相关研究方法的检讨 被引量:9
3
作者 姚振武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74,96,共12页
本文认为,汉语动词(包括及物动词)绝大多数都具有不及物的用法。因此上古汉语表"动结"范畴的结构,其下字完全可以向这种用法看齐,从而构成"动结式"。汉语的动结式西周时即已出现,东周以降数量日益增多,形式也不断... 本文认为,汉语动词(包括及物动词)绝大多数都具有不及物的用法。因此上古汉语表"动结"范畴的结构,其下字完全可以向这种用法看齐,从而构成"动结式"。汉语的动结式西周时即已出现,东周以降数量日益增多,形式也不断丰富。文章还讨论了太田辰夫和梅祖麟观点中可能存在的方法论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动结式 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
原文传递
试论动结式的三种宾语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晓琴 《汉语学报》 2006年第3期69-72,共4页
本文将动结式所带的宾语分为使动、受事、形式宾语三类,指出成为动结式宾语的基本条件是宾语和补语之间必须构成他动或使动语义关系,最低合格条件是客观上存在宾语和补语的搭配形式(尽管二者没有语义上的指向关系)。
关键词 动结式 使动宾语 受事宾语 形式宾语 最低合格条件(最大容错度)
下载PDF
加的夫语法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致使义动结式研究
5
作者 赵宏伟 何伟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9-450,共12页
本研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加的夫语法视角探究现代汉语致使义动结式,旨在揭示其语义、句法特征及句法实现机制。本文先在过程融合视角下提出致使复合过程概念,认为此类过程包括致事和役事两个参与者角色,再根据致使动词与役事间的支配与... 本研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加的夫语法视角探究现代汉语致使义动结式,旨在揭示其语义、句法特征及句法实现机制。本文先在过程融合视角下提出致使复合过程概念,认为此类过程包括致事和役事两个参与者角色,再根据致使动词与役事间的支配与非支配关系,将致使复合过程分为整体融合和部分融合两种情形,认为每种情形下的致使动结式都有各自的内部语义特点。通过分析致使概念语义层内部施受关系提升为致使关系的整合过程和语义层的形式投射过程,本文同时阐明了不同致使动结式的句法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义动结式 加的夫语法 语义功能 句法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