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9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尖吻蝮蛇毒素组双向电泳和二维液相色谱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黄春洪 孔毅 +2 位作者 吴杰连 刘睿 吴梧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初步研究尖吻蝮蛇蛇毒的蛋白质组分及其活性。方法:利用双向电泳和二维色谱(IEX+HPLC)分析尖吻蝮蛇蛇毒蛋白质组,并制备分离样品研究蛇毒中酶和毒素活性。结果:双向电泳分离检测得到128种蛋白质,其中24种蛋白质丰度较高,73种为酸... 目的:初步研究尖吻蝮蛇蛇毒的蛋白质组分及其活性。方法:利用双向电泳和二维色谱(IEX+HPLC)分析尖吻蝮蛇蛇毒蛋白质组,并制备分离样品研究蛇毒中酶和毒素活性。结果:双向电泳分离检测得到128种蛋白质,其中24种蛋白质丰度较高,73种为酸性蛋白质,20种为碱性蛋白质。二维色谱展现58种蛋白质,其中26种蛋白质丰度较高。初步活性研究表明,尖吻蝮蛇蛇毒蛋白质多数属于丝氨酸蛋白酶、金属蛋白酶和磷脂酶A2家族,部分蛋白质可能属于去整合素家族。结论:双向电泳和二维色谱相互结合,有效分析了尖吻蝮蛇毒的蛋白质组成和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泳 二维液相色谱 毒素组学 尖吻蝮蛇
下载PDF
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蛇毒凝血酶样酶的分离、纯化及其生化药理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刘广芬 王晴川 +1 位作者 陈清澄 刘必雄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303-309,共7页
本文报道自尖吻蝮蛇中分离、纯化三个凝血酶样酶(Thrombin-like Enzymes,TLEs),TLE-A,TLE-Ⅵ及TLE-Ⅶ。双向免疫扩散分别出现单一沉淀线,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别呈单一区带,并依此测定分子量分别为66、31及14K... 本文报道自尖吻蝮蛇中分离、纯化三个凝血酶样酶(Thrombin-like Enzymes,TLEs),TLE-A,TLE-Ⅵ及TLE-Ⅶ。双向免疫扩散分别出现单一沉淀线,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别呈单一区带,并依此测定分子量分别为66、31及14KD。试管内TLES能使纤维蛋白原或血浆形成纤维强白微凝块。凝血酶样酶制剂(TLES)150μg/ml效价与牛凝血酶1.0U/ml接近。肝素不能对抗其凝血效应,以对甲苯磺酰精氨酸甲基酯(TAME)为底物,其精氨酸酯酰活力可达2000μmol/min·mg左右。动物在体实验中,犬(n=6)静脉注射100μg/kg后4h药效达高蜂,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P<0.02),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血浆副凝血试验强阳性,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抑制,家兔(n=10)每日静脉注射300μg/kg连用7天,对血液凝固系统效应与犬相似。药后第8天处死家兔病理解剖无明显变化。小鼠一次静脉注射的LD_(50)及其95%可信限为14.5±2.2(12.3~16.6)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蝮蛇毒 凝血酶样酶 生化药理
下载PDF
东亚钳蝎毒的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刘崇铭 裴国强 《沈阳药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176-179,共4页
本文报告了从河北采集的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毒的镇痛作用。用小鼠扭体法、小鼠热辐射甩尾法、大鼠三叉神经诱发皮层电位法试验了蝎毒的镇痛作用,并与阿斯匹林、安痛定和吗啡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蝎毒对内脏痛、皮肤... 本文报告了从河北采集的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毒的镇痛作用。用小鼠扭体法、小鼠热辐射甩尾法、大鼠三叉神经诱发皮层电位法试验了蝎毒的镇痛作用,并与阿斯匹林、安痛定和吗啡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蝎毒对内脏痛、皮肤灼痛和三叉神经诱发皮层电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蝎毒的量效关系曲线近似S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 镇痛作用 扭体法 蝎毒素
下载PDF
蝎毒脂质体前体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全东琴 苏德森 张景海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16-118,共3页
为便于将粗蝎毒中分离纯化的多肽类物质制成口服制剂,将蝎责提取液直接制成脂质体前体,考查了口服给药的药效、制剂的稳定性,并对制剂中药物含量与包裹率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蝎毒脂质体前体制剂口服有效,口服剂量6mg... 为便于将粗蝎毒中分离纯化的多肽类物质制成口服制剂,将蝎责提取液直接制成脂质体前体,考查了口服给药的药效、制剂的稳定性,并对制剂中药物含量与包裹率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蝎毒脂质体前体制剂口服有效,口服剂量6mg/kg与腹腔注射蝎毒液剂量2mg/kg疗效相当。脂质体对药物包裹率可达54.0%,制剂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脂质体前体 包裹率 稳定性 制剂
下载PDF
雷氏大疣蛛蛛毒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高莉 封巍 +1 位作者 单保恩 朱宝成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12-816,共5页
背景与目的蜘蛛毒素抗肿瘤的研究迄今还是未知领域。本研究探讨雷氏大疣蛛(Macrotheleraveni)蛛毒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了雷氏大疣蛛蛛毒(10、20、40、80滋g/ml)对BEL-7402细胞增殖作... 背景与目的蜘蛛毒素抗肿瘤的研究迄今还是未知领域。本研究探讨雷氏大疣蛛(Macrotheleraveni)蛛毒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了雷氏大疣蛛蛛毒(10、20、40、80滋g/ml)对BEL-740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蛛毒加入前后BEL-7402细胞DNA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探讨雷氏大疣蛛蛛毒对BEL-7402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方法进一步检测雷氏大疣蛛蛛毒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myc的变化。结果雷氏大疣蛛蛛毒对BEL-7402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5),IC50为20滋g/ml,时效和量效关系良好。雷氏大疣蛛蛛毒可以抑制BEL-7402细胞DNA的合成。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经过雷氏大疣蛛蛛毒作用下的BEL-7402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Westernblot方法进一步检测表明雷氏大疣蛛蛛毒作用于BEL-7402细胞72h后,c-myc基因表达减弱。结论雷氏大疣蛛蛛毒就可以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和DNA的合成。其药理作用机制可能是除了诱导凋亡外,主要是使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myc表达减弱,导致细胞周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大疣蛛蛛毒/拮抗剂和抑制剂 肝肿瘤/药物疗法:BEL-7402细胞 细胞周期 C-MYC基因
下载PDF
透明质酸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苏康 吉爱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21,共7页
透明质酸酶是以降解透明质酸为主的糖苷酶。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透明质酸酶各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透明质酸酶的构效关系及生物学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透明质酸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阐述了各类型透明质酸酶的研究概况包括人... 透明质酸酶是以降解透明质酸为主的糖苷酶。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透明质酸酶各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透明质酸酶的构效关系及生物学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透明质酸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阐述了各类型透明质酸酶的研究概况包括人透明质酸酶、牛睾丸透明质酸酶、毒液透明质酸酶、微生物透明质酸酶。简要介绍了透明质酸酶的活性测定、酶活抑制剂及透明质酸酶制剂的应用情况,最后对透明质酸酶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酶 哺乳动物 毒液 微生物 抑制剂
下载PDF
两种金小蜂毒液对菜粉蝶蛹血细胞延展、存活及包囊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忠 叶恭银 胡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1-561,共11页
活体微注射测定结果表明 ,将 0 5毒囊当量 (venomreservoirequivalent,VRE)的蝶蛹金小蜂毒液注射于其寄主菜粉蝶蛹体内 ,注射后 4~ 2 4h寄主浆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的延展、存活和对SephadexA 5 0微珠的包囊能力显著下降 ;以 0 0 0 2~... 活体微注射测定结果表明 ,将 0 5毒囊当量 (venomreservoirequivalent,VRE)的蝶蛹金小蜂毒液注射于其寄主菜粉蝶蛹体内 ,注射后 4~ 2 4h寄主浆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的延展、存活和对SephadexA 5 0微珠的包囊能力显著下降 ;以 0 0 0 2~ 0 0 2VRE μL的该蜂毒液处理其离体寄主血细胞均能产生同样的生理效应。该毒液抑制 90 %菜粉蝶蛹浆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延展的浓度各为 0 0 0 0 76VRE μL和 0 0 0 80 4VRE μL。可见 ,蝶蛹金小蜂毒液能显著抑制其寄主血细胞的延展和包囊作用 ,并导致血细胞的死亡。然而 ,同样条件下丽蝇蛹集金小蜂毒液对其非自然寄主菜粉蝶蛹的血细胞延展、存活和包囊作用则无任何效应。可见 ,寄生蜂毒液的生理作用具有明显的寄主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蛹金小蜂 丽蝇蛹集金小蜂 毒液 菜粉蝶 血细胞 延展 存活 包囊作用
下载PDF
胡蜂蜇伤致病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孙毓徽 肖敏 +1 位作者 陈宗运 杨贤义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571-575,共5页
胡蜂,又称为"蚂蜂"或"黄蜂",是我国蜂类中毒性最强的蜂之一,在我国大概有200余种。由于胡蜂的蜇针无倒钩,可以反复蜇人,且胡蜂比蜜蜂更具有攻击性,一次性被胡蜂蜇伤20-200次即可导致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而蜜蜂通常需要150-1 000次[... 胡蜂,又称为"蚂蜂"或"黄蜂",是我国蜂类中毒性最强的蜂之一,在我国大概有200余种。由于胡蜂的蜇针无倒钩,可以反复蜇人,且胡蜂比蜜蜂更具有攻击性,一次性被胡蜂蜇伤20-200次即可导致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而蜜蜂通常需要150-1 000次[1],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蜂毒 机制
原文传递
平颏海蛇毒腺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13
9
作者 钟肖芬 卫剑文 +2 位作者 赵贵军 吴文言 徐安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6-69,共4页
以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cDNA3为载体 ,成功构建了一个高质量的平颏海蛇毒腺cDNA表达文库 ,这是国内首个海蛇cDNA文库 .通过对亚文库克隆的大规模序列测定和分析 ,发现了 38个海蛇新基因序列 ,其中包括神经毒素基因、磷酸脂酶A2 基因和半胱... 以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cDNA3为载体 ,成功构建了一个高质量的平颏海蛇毒腺cDNA表达文库 ,这是国内首个海蛇cDNA文库 .通过对亚文库克隆的大规模序列测定和分析 ,发现了 38个海蛇新基因序列 ,其中包括神经毒素基因、磷酸脂酶A2 基因和半胱氨酸丰富毒蛋白基因共 10个编码海蛇毒素蛋白的新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颏海蛇 毒腺 CDNA表达文库
下载PDF
中国蛋白、肽类毒素海洋动物名录及其分布 被引量:14
10
作者 廖永岩 徐安龙 +3 位作者 卫剑文 杨文利 钟肖芬 吴文言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7-57,共11页
就中国海域的蛋白、肽类毒素动物进行调查、资料整理。初步发现 ,中国海域的蛋白、肽类毒素动物 ,腔肠动物主要包括水母 13种、海蜇 15种、珊瑚 1种和水螅 2种共 32种 ;软体动物主要包括芋螺 34种、海兔 2种和头足类 3种共 39种 ;纽形动... 就中国海域的蛋白、肽类毒素动物进行调查、资料整理。初步发现 ,中国海域的蛋白、肽类毒素动物 ,腔肠动物主要包括水母 13种、海蜇 15种、珊瑚 1种和水螅 2种共 32种 ;软体动物主要包括芋螺 34种、海兔 2种和头足类 3种共 39种 ;纽形动物 1种 ;棘皮动物主要包括海星 2种和海胆 8种共 10种 ;鱼类主要包括毒腺鱼类 1种、鱼皮毒素鱼类 2种和刺毒鱼类种 74种共 77种 ;海蛇 15种。这些蛋白、肽类毒素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动物 毒素 蛋白质 肽类 名录
下载PDF
颈双缘姬蜂毒液对寄主小菜蛾的免疫抑制作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郦卫弟 黄芳 +1 位作者 陈亚锋 陈学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6-212,共7页
对颈双缘姬蜂Diadromus collaris(Gravenhorst)及其毒液引起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一些生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颈双缘姬蜂寄生寄主后可引起寄主小菜蛾蛹总血细胞及浆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数量的上升。寄生后1天观察... 对颈双缘姬蜂Diadromus collaris(Gravenhorst)及其毒液引起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一些生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颈双缘姬蜂寄生寄主后可引起寄主小菜蛾蛹总血细胞及浆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数量的上升。寄生后1天观察,血细胞延展行为受到影响,表现在颗粒血细胞放射状丝的产生及浆血细胞伪足的形成受到抑制。通过毒液对寄主离体幼虫血细胞延展行为、形态及活性影响的研究,发现毒液抑制了寄主离体浆血细胞的延展,但对颗粒血细胞的影响不明显;毒液引起寄主浆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的破裂和死亡,毒液对寄主幼虫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反应至40、60及80min时,毒液处理和未经毒液处理的寄主血淋巴在490nm处的吸光值差异比较明显。对毒液蛋白成分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发现,毒液中有9种多肽,分子量介于9.50.2kD,其中50.2、30.5、28.2、25.1和12.6kD的多肽含量较高,与其他蜂毒液的一些作用已知的蛋白条带相似,因而推测它们同样具有免疫及发育抑制作用。结果证明颈双缘姬蜂毒液能破坏寄主细胞及体液因子调节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双缘姬蜂 小菜蛾 毒液 免疫抑制 寄生因子 血细胞 酚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蛇毒心脏毒素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梁敏仪 陈家坤 +2 位作者 朱蔚云 黄月玲 曾军 《蛇志》 1998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蛇毒心脏毒素(CTX)对荷瘤小鼠S180腹水瘤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接种S180活瘤细胞,连续10d分别腹腔注射CTX0.8mg/kg、0.4mg/kg、0.2mg/kg,分析统计荷瘤小鼠的体重变化... 目的探讨蛇毒心脏毒素(CTX)对荷瘤小鼠S180腹水瘤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接种S180活瘤细胞,连续10d分别腹腔注射CTX0.8mg/kg、0.4mg/kg、0.2mg/kg,分析统计荷瘤小鼠的体重变化和癌细胞死亡率,并用有丝分裂完全阻断法分析体内癌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结果CTX各剂量组荷瘤小鼠的体重抑制和癌细胞死亡率均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1);镜检发现CTX能抑制体内癌细胞的有丝分裂,表现在0.4mg/kg和0.8mg/kg实验组腹水S180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其MI值分别为0.71%和0.80%,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01)。结论CTX对S180小鼠体内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并通过干扰和阻断癌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抑制腹水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心脏毒素 腹水瘤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寄生蜂毒液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朱家颖 叶恭银 胡萃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0-278,共9页
寄生蜂毒液蛋白具有抑制寄主血细胞免疫、调控寄主生长发育、抑制寄主生殖系统发育、调节寄主内分泌等功能,但一直以来对其组成成分知之甚少。近年来,不仅研究了寄生蜂毒液蛋白的生化特性,而且通过分离纯化、酶活测定、基因克隆等方法... 寄生蜂毒液蛋白具有抑制寄主血细胞免疫、调控寄主生长发育、抑制寄主生殖系统发育、调节寄主内分泌等功能,但一直以来对其组成成分知之甚少。近年来,不仅研究了寄生蜂毒液蛋白的生化特性,而且通过分离纯化、酶活测定、基因克隆等方法明确了寄生蜂毒液的部分蛋白组分。根据这些毒液蛋白性质和功能,可将其分为麻痹毒素、抗菌活性物质、酶类、酶的抑制剂等,它们在害虫生防、药理学和生理学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作者就国内外对寄生蜂毒液蛋白组成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毒液 蛋白质 生化特性 基因
原文传递
短尾蝮蛇毒中磷脂结合抗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黎渊弘 黎肇炎 +1 位作者 林发全 黄炳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31-835,共5页
目的从短尾蝮蛇毒中分离纯化一种抗凝蛋白,并对其生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利用阳、阴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的方法分离纯化这种抗凝蛋白,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其抗凝活性,用SDS-PAGE测定其蛋白相对分子量,用等电聚焦法测定蛋白... 目的从短尾蝮蛇毒中分离纯化一种抗凝蛋白,并对其生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利用阳、阴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的方法分离纯化这种抗凝蛋白,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其抗凝活性,用SDS-PAGE测定其蛋白相对分子量,用等电聚焦法测定蛋白的等电点.用薄层析方法确定抗凝蛋白与磷脂酰胆碱结合。结果从短尾蝮蛇中分离纯化出的抗凝蛋白是二聚体,相对分子量为24.0×103(非还原)和14.6×103(还原)。等电点为pH 5.2。该蛋白具有精氨酸酯酶活性,能明显地延长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其抗凝活性与磷脂结合有关。结论此方法成功地从短尾蝮蛇毒中纯化出一种抗凝蛋白。因其能够与磷脂结合,又具有明显的抗凝活性,因此把该蛋白称为磷脂结合抗凝蛋白(phospholip id-b ind ing anticoagu lation prote in,PB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化 抗凝血 磷脂 蛇毒
下载PDF
菜蛾盘绒茧蜂主要寄生因子导致的寄主小菜蛾幼虫脂肪体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3
15
作者 白素芬 陈学新 +2 位作者 程家安 符文俊 何俊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在不同的寄生状态下, 菜蛾盘绒茧蜂 Cotesia plutellae 不同的寄生因子可引起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脂肪体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显微和亚显微形态结构显示: 假寄生后多分DNA病毒和毒液对脂肪体结构的完整性没有显著影响, ... 在不同的寄生状态下, 菜蛾盘绒茧蜂 Cotesia plutellae 不同的寄生因子可引起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脂肪体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显微和亚显微形态结构显示: 假寄生后多分DNA病毒和毒液对脂肪体结构的完整性没有显著影响, 但细胞内脂质体变得小而密集, 线粒体和内质网丰富, 并有糖原积累; 正常寄生后, 脂肪体结构被破坏, 多数线粒体内嵴紊乱, 脂质体也变得不规则, 特别是当幼蜂完成在寄主体内发育时, 寄主体内几乎无完整脂肪体存在。与此同时, 同批未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发育到4龄末期时, 体内脂肪体细胞发育正常, 已开始向蛹期细胞形态转化, 细胞内脂质体很大, 细胞器数量较多、糖原积累丰富, 而且部分细胞已成为游离态细胞。由此证明, 寄生蜂携带的寄生因子, 如多分DNA病毒、毒液、畸形细胞和幼蜂等, 均对寄主脂肪体结构的改变产生影响, 但程度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蛾盘绒茧蜂 小菜蛾 寄生因子 多分DNA病毒 畸形细胞 毒液 脂肪体结构
下载PDF
世界过敏组织严重过敏反应指导意见2020解读 被引量:13
16
作者 高琦 殷菊 +1 位作者 徐保平 申昆玲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1-437,共7页
严重过敏反应是急性全身过敏反应最严重的临床表现,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因此有必要继续传播该疾病的诊治和管理知识,以使每位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都具备相应急救知识技能。本版指导意见与当前最新的严重过敏反应诊治信息保持一致,从定义... 严重过敏反应是急性全身过敏反应最严重的临床表现,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因此有必要继续传播该疾病的诊治和管理知识,以使每位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都具备相应急救知识技能。本版指导意见与当前最新的严重过敏反应诊治信息保持一致,从定义、诊断标准、严重度分级、诱因和协同因素及治疗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肾上腺素肌内注射仍是严重过敏反应的一线治疗措施,在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后,患者应转诊至专科医师来评估潜在诱因,并接受健康教育以预防复发和进行疾病自我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过敏反应 指导意见 肾上腺素 诱因 食物 昆虫毒液 药物
原文传递
日本鬼鲉毒腺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和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姜孝玉 涂洪斌 +4 位作者 陈慧萍 卫剑文 杨文利 吴文言 徐安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4-428,共5页
以海洋生物日本鬼鲉毒腺为材料 ,应用SMARTTM cDNALibraryConstruction技术 ,构建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0为基础的日本鬼鲉毒腺cDNA表达文库 .通过对文库克隆的序列测定和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 ,获得 94个日本鬼鲉毒腺新表达序列标签 (EST... 以海洋生物日本鬼鲉毒腺为材料 ,应用SMARTTM cDNALibraryConstruction技术 ,构建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0为基础的日本鬼鲉毒腺cDNA表达文库 .通过对文库克隆的序列测定和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 ,获得 94个日本鬼鲉毒腺新表达序列标签 (ESTs) ,其中已确定全长cDNA的克隆有 35个 ,包括溶细胞素基因、类短链神经毒素蛋白、C型凝集素、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致病相关基因等 ,这些基因在日本鬼鲉中绝大多数为首次发现 .日本鬼鲉毒腺cDNA表达文库的成功构建 ,为深入研究日本鬼鲉毒腺的组分及其分子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鬼Yuo 毒腺 CDNA表达文库 刺毒鱼类
下载PDF
动物毒素与人类疾病——从单一成分到组学研究,从理化性质到疾病机理,从粗毒利用到理性药物设计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吕秋敏 赖仞 张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6,共15页
为了适应环境,很多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演化出了丰富的毒素及相关分泌物。这些物质中包含了高活性、作用专一的蛋白和多肽。由于它们作用的特异性和专一性,成为蛋白质多肽结构与功能研究的良好模型,也成为研究人类自身生理病理机制... 为了适应环境,很多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演化出了丰富的毒素及相关分泌物。这些物质中包含了高活性、作用专一的蛋白和多肽。由于它们作用的特异性和专一性,成为蛋白质多肽结构与功能研究的良好模型,也成为研究人类自身生理病理机制的工具和线索,同时也是开发临床诊断试剂和治疗药物的天然宝库。该文综述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30多年来立足于我国丰富的有毒动物资源,对陆生有毒动物,包括蛇毒、两栖类皮肤分泌物及节肢动物唾液腺分泌物等的主要研究工作,总结了从单一成分到组学研究、从理化性质到人类疾病机理、从粗毒利用到理性药物设计等的发展历程,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毒素 蛇毒 两栖动物 皮肤分泌物 节肢动物 昆虫 唾液腺
下载PDF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Naja Naja Atra Venom in A Rat Model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被引量:9
19
作者 DAI Gui Li HE Jing Kang +3 位作者 XIE Yan HAN Rong QIN Zheng Hong ZHU Lu Jia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630-638,共9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naja naja atra venom (NNAV) in a rat model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DN). Methods The rat diabetes model was induc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streptozotocin (STZ...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naja naja atra venom (NNAV) in a rat model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DN). Methods The rat diabetes model was induc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streptozotocin (STZ). Thirty-two model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ne DN group (n=8) and three treatment groups (n=8 each) that received NNAV at doses of 30, 90, or 270 I^g/(ks.day) via oral gavage, another eight rats as normal controls. After 12 weeks, all rats were sacrificed and the changes in serum and urine biological index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y colorimetric assay. Microalbumin (mALB), N-acetyl-13- glucosaminidase (NAG) and cystatin C (CysC)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by ELISA. Renal tissues were sliced for 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observations. Results Comparied with the DN group, serum glucose was decreased by 31.04%, total cholesterol 21.96%, triglyceride 23.78%, serum creatinine 19.83%, blood urea nitrogen 31.28%, urinary protein excretion 45.42%, mALB 10.42%, NAG 20.65%, CysC 19.57%, whereas albumin increased by 5.55%, 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59.09%, creatinine clearance 19.05% in the treatment group by NNAV administration at dose of 90 μg/(kg-day). NNAV also reduced the levels of malondialdehyde in serum (22.56%) and kidney tissue (9.79%), and increased superoxide dismutase concentration in serum (15%) and decreased it in renal tissue (8.85%). In addition, under light microscopy kidney structure was improved and glomerular hypertrophy decreased by 8.29%. As shown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NNAV inhibite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l by 6.70% and nuclear actor-KB by 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nephropathy Naja naja atra venom Renal function
下载PDF
间斑寇蛛粗毒液的生理生化分析及两种采毒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段志贵 杨静 +3 位作者 晏晓军 曾雄智 王贤纯 梁宋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1-388,共8页
利用两种不同方法采集间斑寇蛛(Latrodectus tredecimguttatus)毒液并对其进行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粗毒液中的蛋白质成分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104)的酸性蛋白质。与毒囊粗毒液相比,电刺激粗毒液中相对分子质量... 利用两种不同方法采集间斑寇蛛(Latrodectus tredecimguttatus)毒液并对其进行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粗毒液中的蛋白质成分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104)的酸性蛋白质。与毒囊粗毒液相比,电刺激粗毒液中相对分子质量在105左右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毒囊粗毒液中的含量,而两者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104)的蛋白质与多肽的组成非常相似。电刺激粗毒冻干粉和毒囊粗毒冻干粉对小白鼠的LD50值分别为(0.16±0.03)mg/kg和(0.39±0.05)mg/kg体重;对美洲蜚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的LD50值分别为1.87μg/g和2.32μg/g。在浓度为3.2×10-6g/mL时,电刺激粗毒冻干粉能在(25.0±2.2)min内完全阻断小鼠膈神经-膈肌标本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毒囊粗毒冻干粉在浓度为6×10-6g/mL时的完全阻断时间为(23.3±2.2)min;粗毒液中的低相对分子质量(<104)部分在10-4g/mL浓度下对标本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间斑寇蛛毒液是一种富含大分子量蛋白质的混合物;哺乳动物神经毒性主要基于其中的大的相对分子质量酸性蛋白质成分,而不是低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多肽;电刺激粗毒液中的活性成分与毒囊粗毒液中的相似,但含量高于毒囊粗毒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斑寇蛛 粗毒液 粗毒液采集 性质 比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