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SP203超前预报技术的缺陷与TST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45
1
作者 赵永贵 蒋辉 赵晓鹏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8年第3期266-273,共8页
国内外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正在发展之中,目前TSP203技术在中国的用户较多,它采用一维观测系统,获得的地震资料是零偏移距反射道集,不能准确确定掌子面前方围岩的波速分布,也不能准确推定反射地质界面的位置和力学性状,造成很多漏报... 国内外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正在发展之中,目前TSP203技术在中国的用户较多,它采用一维观测系统,获得的地震资料是零偏移距反射道集,不能准确确定掌子面前方围岩的波速分布,也不能准确推定反射地质界面的位置和力学性状,造成很多漏报和误报,亟待改进。作为改进对策,TST隧道超前预报技术采用二维和三维观测系统和偏移成像处理技术,利用不同偏移距的共散射点道集,同时利用走时和振幅等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准确确定掌子面前方围岩速度分布、反射地质构造的准确位置和界面两侧围岩力学性状的差异,具有坚实的物理基础,克服了TSP203技术的缺陷,大大地提高了超前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了预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超前预报 TSP203技术 零偏移距道集 TST 波速分析 偏移成像
下载PDF
自动拾取的成像空间域走时层析速度反演 被引量:27
2
作者 秦宁 李振春 +3 位作者 杨晓东 周卿 陈富强 桑运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2-398,354+518,共7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成像空间域走时层析速度反演方法,利用波动方程双平方根算子叠前深度偏移提取的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作为速度分析道集,并基于剩余曲率自动拟合策略获取高精度的走时差。文中不仅给出ADCIGs道集剩余曲率自动拟合拾... 本文研究了一种成像空间域走时层析速度反演方法,利用波动方程双平方根算子叠前深度偏移提取的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作为速度分析道集,并基于剩余曲率自动拟合策略获取高精度的走时差。文中不仅给出ADCIGs道集剩余曲率自动拟合拾取的主要思路,而且给出成像空间域层析反演的实现。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分析 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 走时层析 自动拾取 成像空间域
下载PDF
双平方根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奇琳 刘伊克 常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91-1898,共8页
传统的剩余校正(RMO)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基于走时原理,在陡倾角和欠照明地区,因为不能得到充分的角度域信息而失效.本文将展示一种基于波场延拓理论的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即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分析(WEMVA).这种方法先利用成像优化方法获得剩... 传统的剩余校正(RMO)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基于走时原理,在陡倾角和欠照明地区,因为不能得到充分的角度域信息而失效.本文将展示一种基于波场延拓理论的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即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分析(WEMVA).这种方法先利用成像优化方法获得剩余成像,再利用剩余成像反演剩余速度.此类方法继承了波动方程偏移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分析是一种线性反演方法,它要求对Born近似的展开序列作一阶截断.高阶部分的丢失必然带来巨大的截断误差,因此剩余成像必须也进行线性化,以适应大速度扰动和大延拓步长.因此,在此类算法中,剩余成像的获取和线性化是偏移速度分析的关键.在叠前偏移算子中,因为双平方根算子的数学表达式更为简洁,所以本文基于对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分析初步讨论,并通过模型验证其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平方根偏移 偏移速度分析 时移成像条件 剩余成像
下载PDF
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微分相似优化法偏移速度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任芳 李振春 +2 位作者 张敏 杨国权 陈飞旭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7年第5期872-880,共9页
微分相似优化(Differential Semblance Optimization,DSO)法是一种可以有效避免非线性最小二乘反演过程中不聚焦问题的速度反演方法。基于DSO原理的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分析将成像道集的聚焦或者拉平程度作为速度判定的准则,其目标泛函具... 微分相似优化(Differential Semblance Optimization,DSO)法是一种可以有效避免非线性最小二乘反演过程中不聚焦问题的速度反演方法。基于DSO原理的波动方程偏移速度分析将成像道集的聚焦或者拉平程度作为速度判定的准则,其目标泛函具有良好的凸性,可以有效避免局部极值问题,目标泛函的梯度较为光滑,并且对地震数据中低频成分的要求较低,对速度模型中背景速度的估计较为准确。一般情况下,DSO方法利用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建立目标泛函,文中利用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建立目标泛函对速度的准确性进行判定。模型试算结果表明,通过角道集可以更加直观地对速度的准确性进行判定,并且准确反映速度与深度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移速度分析 微分相似优化法 共成像点道集 目标泛函 梯度
下载PDF
Q海深水长排列地震数据处理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添才 陈瑜 +4 位作者 葛勇 李列 许自强 吴耀乐 刘洋波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4,共6页
在Q海深水长排列地震数据处理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深水长排列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多次波压制技术、速度分析技术以及提高Q海深水成像效果的其他技术方法等等。通过系统研究和创新,进一步提升了Q海深水长排列地震数据处理水平... 在Q海深水长排列地震数据处理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深水长排列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多次波压制技术、速度分析技术以及提高Q海深水成像效果的其他技术方法等等。通过系统研究和创新,进一步提升了Q海深水长排列地震数据处理水平,取得了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长排列 多次波压制 速度分析 成像 Q海深水区
下载PDF
国内外隧道超前预报技术评析与推介 被引量:132
6
作者 赵永贵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44-1352,共9页
国内外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正在发展之中,目前应用的负视速度法,水平剖面法,TSP、TGP等技术,由于观测方式和资料处理方法比较简单,不能准确确定掌子面前方围岩的波速,从而致使地质界面定位不准确,围岩工程类别划分缺乏依据,亟待改进.... 国内外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正在发展之中,目前应用的负视速度法,水平剖面法,TSP、TGP等技术,由于观测方式和资料处理方法比较简单,不能准确确定掌子面前方围岩的波速,从而致使地质界面定位不准确,围岩工程类别划分缺乏依据,亟待改进.TRT与TST技术采用空间观测方式和偏移成像方法,技术比较先进,能解决了掌子面前方围岩速度结构可靠分析的问题,实现了隧道围岩地质结构的精确成像,适合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质超前预报应用.目前的超前预报过于依赖地震方法,实际上地震方法对于解决构造问题比较有效,解决含水性问题不如电磁方法,高密度电法和瞬变电磁方法在超前预报领域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际预报工作中要取得好的预报结果,必须提倡综合方法,提倡地质分析与工程物探相结合,地震方法与地磁方法相结合,共同解决不良地质构造、含水构造、含瓦斯气构造的超前预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 速度分析 地震偏移成像 不良地质构造 含水构造
下载PDF
角度域剩余深度对剩余速度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徐嘉亮 常旭 王一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927-2934,共8页
本文针对地震勘探深度域偏移速度建模研究,利用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建立了以剩余速度为自变量,剩余深度为目标函数的关系式,及目标函数的梯度公式.利用导出的两个公式分别对剩余深度与剩余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理论分... 本文针对地震勘探深度域偏移速度建模研究,利用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建立了以剩余速度为自变量,剩余深度为目标函数的关系式,及目标函数的梯度公式.利用导出的两个公式分别对剩余深度与剩余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试算证明初始速度模型的误差具有方向敏感性,即正误差较负误差对速度建模迭代收敛更敏感.利用此结论进行深度域速度建模既可以提高计算效率也可以提高建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域偏移速度分析 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 剩余深度 剩余速度
下载PDF
弹性波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韩建光 王赟 +2 位作者 芦俊 胡莲莲 王彦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4-699,670+854,共6页
本文提出的弹性波偏移速度分析方法是基于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形成纵波和转换波炮检距域共成像点道集拉平准则,分别对纵波和横波偏移速度进行更新。当两分量地震数据成像深度不一致时,通过调整横波偏移速度进行深度匹配,完成高精度的... 本文提出的弹性波偏移速度分析方法是基于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形成纵波和转换波炮检距域共成像点道集拉平准则,分别对纵波和横波偏移速度进行更新。当两分量地震数据成像深度不一致时,通过调整横波偏移速度进行深度匹配,完成高精度的弹性波场偏移速度分析。文中分别给出速度更新及深度匹配方法。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偏移速度分析 炮检距域共成像点道集 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 深度匹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