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5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汽车横向控制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84
1
作者 陈慧岩 陈舒平 龚建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3-1214,共12页
智能汽车在提高行驶安全性和减少交通事故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智能汽车横向控制的国内外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介绍了车辆横向动力学和轮胎力学的研究历程和模型;阐述了智能汽车横向控制理论和方法以及... 智能汽车在提高行驶安全性和减少交通事故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智能汽车横向控制的国内外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介绍了车辆横向动力学和轮胎力学的研究历程和模型;阐述了智能汽车横向控制理论和方法以及自动转向执行机构的设计;给出智能汽车横向控制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认为,系统非线性、不确定性和时变特性的智能汽车横向动力学建模和横向控制器设计,特别是高速时的横向控制,以及智能车辆感知决策系统与车辆本身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科学与技术 智能车辆 横向控制 转向执行机构
下载PDF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系统模型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施淑洪 郑荣良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2年第5期57-60,共4页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利用电机产生助力力矩帮助转向 与传统的转向系统相比该系统结构简单 ,灵活性大 ,能较好地满足汽车转向性能的要求 ;在操纵舒适性、安全性、节能等方面也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 阐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利用电机产生助力力矩帮助转向 与传统的转向系统相比该系统结构简单 ,灵活性大 ,能较好地满足汽车转向性能的要求 ;在操纵舒适性、安全性、节能等方面也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 阐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建立了以方向盘转角为输入、转向轴扭矩为输出的线性系统数学模型 ,定量分析了系统参数对转向轻便性、跟踪性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系统模型 电子控制 系统结构 工作原理
下载PDF
基于主动转向技术的汽车防侧翻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徐延海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8-521,共4页
以汽车2自由度模型作为参考模型,建立了一种汽车防侧翻的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主动转向技术来改变转向轮的转向角度,有效地减少了汽车的侧向加速度,提高了汽车的防侧翻的能力。在8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主动转向技术的控制... 以汽车2自由度模型作为参考模型,建立了一种汽车防侧翻的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主动转向技术来改变转向轮的转向角度,有效地减少了汽车的侧向加速度,提高了汽车的防侧翻的能力。在8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主动转向技术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汽车的性能仿真分析。与未采用汽车防侧翻控制系统的汽车动力学分析结果相比,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得到了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动力学 主动转向 防侧翻控制 汽车动力学模型 转向技术 控制策略 侧翻 参考模型 侧向加速度 主动安全性
下载PDF
车辆动力学集成控制综述 被引量:38
4
作者 喻凡 李道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共7页
首先对车辆动力学集成控制的发展和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然后对集成控制系统的协调策略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提高车辆主动安全性的潜力,未来研究的重点仍将是对转向和制动/驱动的集成控制,其中一个典型的研究问题是在考虑轮胎和车辆非线... 首先对车辆动力学集成控制的发展和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然后对集成控制系统的协调策略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提高车辆主动安全性的潜力,未来研究的重点仍将是对转向和制动/驱动的集成控制,其中一个典型的研究问题是在考虑轮胎和车辆非线性以及执行器限制条件的基础上,将车辆稳定控制力/力矩最优地分配到每个车轮/轮胎上。显然,随着未来线控驾驶以及新型可控系统的广泛应用,车辆动力学控制的集成化必然成为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学 集成控制 主动转向 电子稳定控制 主动悬架 综述
下载PDF
农业车辆导航系统中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田海清 应义斌 张方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8-152,共5页
农业车辆的自动控制系统是车辆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转向机构和转向控制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农业车辆导航系统中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基于运动学模型、动力学模型、智能控制和PID控制这4种基本转向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 农业车辆的自动控制系统是车辆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转向机构和转向控制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农业车辆导航系统中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基于运动学模型、动力学模型、智能控制和PID控制这4种基本转向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农业车辆自动导航控制方面所面临的一些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车辆 导航 转向机构 转向控制
下载PDF
基于最优轮胎力分配的车辆动力学集成控制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道飞 喻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7-891,共5页
针对车辆主动转向和纵向滑移率调节系统的集成控制,将整体控制任务分为主环和伺服环两部分:主环中采用非线性滑模控制给出广义车辆运动稳定控制力,并具有足够的鲁棒性;伺服环将该稳定控制力最优地分配到4个轮胎上,并考虑轮胎接近饱和区... 针对车辆主动转向和纵向滑移率调节系统的集成控制,将整体控制任务分为主环和伺服环两部分:主环中采用非线性滑模控制给出广义车辆运动稳定控制力,并具有足够的鲁棒性;伺服环将该稳定控制力最优地分配到4个轮胎上,并考虑轮胎接近饱和区域时的非线性以及执行器的约束条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的集成控制器能较好地改善横摆角速度响应,并抑制车身的侧滑,从而提高了车辆的主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学 集成控制 主动转向 纵向滑移率控制
下载PDF
Control strategy of a novel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integrated with active front steering function 被引量:25
7
作者 ZHAO WanZhong LIN Yi +1 位作者 WEI JianWei SHI GuoBiao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1515-1520,共6页
A novel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EPS) integrated with active front steering(AFS) is developed.It has functions of both AFS system and EPS system with two actuator units:the AFS actuator unit and the EPS actuator... A novel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EPS) integrated with active front steering(AFS) is developed.It has functions of both AFS system and EPS system with two actuator units:the AFS actuator unit and the EPS actuator unit.The AFS actuator unit controls the displacement transfer behavior of the steering system,and improves the handling stability under adverse road conditions by varying the steering ratio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peed and road conditions.The EPS actuator unit controls the force transfer behavior of the steering system,and improves the steering portability and road feel of the vehicle.Based on a dynamic model,the mixed H2/H∞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EPS actuator and the active steering intervention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AFS actuator are designed.The sim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novel EPS system with the designed control strategies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vehicle handling stability and the driver's road feel over the traditional EPS system,and extends the vehicle's steering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engineering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ctive steering control strategy
原文传递
铰接车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动态特性仿真 被引量:20
8
作者 杨忠炯 何清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0-85,共6页
利用液压控制理论和SIMULINK控制系统仿真软件,以DQ 18型地下运矿卡车(地下汽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为例,计算并仿真铰接车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为设计液压动力转向机构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负载质量决定液压转... 利用液压控制理论和SIMULINK控制系统仿真软件,以DQ 18型地下运矿卡车(地下汽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为例,计算并仿真铰接车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为设计液压动力转向机构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负载质量决定液压转向系统的响应速度,响应速度与负载质量成反比。为改善液压转向系统的动态特性,应减少转向油缸负载质量,同时缩短转向系统液压管路的长度以减少液压管路中油液质量;液压系统的有效液体体积弹性模数对液压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影响很大,严格控制液压系统中空气的含量,同时液压管路采用钢管以及缩短液压胶管的长度,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该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针对不同的液压转向系统,只需改变个别参数,就可对液压转向系统进行仿真和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铰接车辆 液压动力 转向系统 动态特性 仿真 SIMULINK控制系统
下载PDF
车速对汽车转向力矩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照 杨家军 廖道训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48-751,共4页
研究车速对汽车转向力矩的影响对电动转向系统中助力特性曲线的确定十分重要。在对转向力矩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汽车操纵动力学、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轮胎半经验模型,建立了转向力矩的分析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车速、载荷转... 研究车速对汽车转向力矩的影响对电动转向系统中助力特性曲线的确定十分重要。在对转向力矩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汽车操纵动力学、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轮胎半经验模型,建立了转向力矩的分析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车速、载荷转移及切向力等因素对转向力矩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车速 转向力矩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履带车辆转向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18
10
作者 史力晨 王良曦 张兵志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9-293,共5页
本文采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建模通用方法 ,通过总体参考系、动参考系、连体参考系来描述车辆与地面运动和相互作用关系 ,并综合考虑了包括离心力等因素对履带车辆转向的影响 ,对其在水平硬地面转向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动态仿真计... 本文采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建模通用方法 ,通过总体参考系、动参考系、连体参考系来描述车辆与地面运动和相互作用关系 ,并综合考虑了包括离心力等因素对履带车辆转向的影响 ,对其在水平硬地面转向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动态仿真计算。对履带车辆低速转向的仿真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说明所建模型与实际履带车辆的转向动态过程基本一致 ;高速情况下分别对有无离心力影响两种情况进行了仿真 ,结果的对比分析说明了离心力对履带车辆高速转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转向 动力学模型 仿真 坐标系 离心力
下载PDF
履带式车辆斜坡转向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史青录 孙逢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2-26,共5页
根据履带式车辆的运动特点,运用数力学中矢量分析理论和方法,推导了接地比压为线性分布时履带式车辆在斜坡上转向时,瞬时转向中心偏移量与车辆重心位置、转向半径、行进速度、加速度、车辆方位相互关系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瞬... 根据履带式车辆的运动特点,运用数力学中矢量分析理论和方法,推导了接地比压为线性分布时履带式车辆在斜坡上转向时,瞬时转向中心偏移量与车辆重心位置、转向半径、行进速度、加速度、车辆方位相互关系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瞬时转向中心偏移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指出了导致转向不稳定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式车辆 转向稳定性 运动学分析
下载PDF
考虑间隙影响的汽车转向机构稳健优化设计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蕾 张文明 申焱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2,共3页
应用具有正态分布的设计参数与噪声因素的稳健设计理论,对汽车转向机构进行了稳健优化设计。以转向过程中转向机构14个位置的运动误差为目标函数,以主销中心距、轴距、转向梯形底角和转向梯形臂长度为设计变量,以各运动副间隙为噪声因素... 应用具有正态分布的设计参数与噪声因素的稳健设计理论,对汽车转向机构进行了稳健优化设计。以转向过程中转向机构14个位置的运动误差为目标函数,以主销中心距、轴距、转向梯形底角和转向梯形臂长度为设计变量,以各运动副间隙为噪声因素,以最小传动角及最大转角误差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含间隙影响的转向机构稳健优化数学模型。设计结果表明,在运动副存在间隙或间隙变化时,此设计方法能有效保证转向机构的运动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转向机构 优化 稳健设计
下载PDF
基于MATLAB SIMULINK的电传动履带车辆转向性能仿真 被引量:19
13
作者 鲁连军 孙逢春 翟丽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4,共6页
首先采用一种简单可行的电传动方案建立了新的电传动履带车辆模型。然后在对电传动履带车辆转向行驶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鼠笼式异步电机模型及其经典矢量控制方法,分别采用独立式和差速式两种控制方案对电传动履带车辆的转向行驶... 首先采用一种简单可行的电传动方案建立了新的电传动履带车辆模型。然后在对电传动履带车辆转向行驶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鼠笼式异步电机模型及其经典矢量控制方法,分别采用独立式和差速式两种控制方案对电传动履带车辆的转向行驶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速度控制可以很好地实现车辆转向;为使扭矩和电流平稳,参考速度应以平缓的方式给定;对不同的转向工况,应采取不同的转向模式;再生转向时产生的再生能量很大,应对其加以充分重视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工程 电传动 履带车辆 转向 仿真
下载PDF
双电机耦合驱动履带车辆自适应滑模转向控制 被引量:20
14
作者 盖江涛 黄守道 +2 位作者 周广明 刘翼 马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5-411,共7页
针对双电机耦合驱动履带车辆转向动力学模型具有多输入多输出(MIMO)、非线性且参数不确定的特点,对系统进行解耦,分解为车速控制系统和转向角速度控制系统。在车速控制系统中为实现车速跟踪误差的收敛,根据期望车速与当前速度信息,提出... 针对双电机耦合驱动履带车辆转向动力学模型具有多输入多输出(MIMO)、非线性且参数不确定的特点,对系统进行解耦,分解为车速控制系统和转向角速度控制系统。在车速控制系统中为实现车速跟踪误差的收敛,根据期望车速与当前速度信息,提出了鲁棒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在转向角速度控制系统中,提出了针对转向角速度的模糊滑模自适应控制算法。通过"驾驶员—控制器"在环的双电机耦合驱动履带车辆实时仿真系统,对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履带车辆 转向 解耦控制 滑模变结构
下载PDF
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的履带车辆转向性能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马星国 陈媛媛 +2 位作者 刘兴婷 尤小梅 樊刚强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57,共6页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基于RecurDyn软件建立高速履带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及路面模型,对履带车辆在硬、软两种地面的高速转向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和对比分析。重点分析车辆在转向过程中履带预张紧力、转向半径和路面工况这3...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基于RecurDyn软件建立高速履带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及路面模型,对履带车辆在硬、软两种地面的高速转向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和对比分析。重点分析车辆在转向过程中履带预张紧力、转向半径和路面工况这3方面因素对转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履带车辆高速转向时,软地面转向性差,易发生车辆侧翻、脱轮等现象;车辆以20 km/h的速度,转向半径r>B/2软地转向时,两侧履带滑移(滑转)现象不明显,转向稳定性最好,当选取车重力的10%(20 kN)作为预张紧力时,履带动态张紧力波动变化小,车辆转向角加速度没有出现幅值突变,转向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转向半径 滑移滑转 预张紧力
下载PDF
电传动履带车辆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策略 被引量:17
16
作者 翟丽 孙逢春 +1 位作者 谷中丽 张承宁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提出一种电传动履带车辆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策略.构建了双感应电机驱动履带车辆电子差速控制系统;通过履带车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提出基于无功功率感应电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的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策略;建立了感应电机间接磁场定向(... 提出一种电传动履带车辆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策略.构建了双感应电机驱动履带车辆电子差速控制系统;通过履带车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提出基于无功功率感应电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的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策略;建立了感应电机间接磁场定向(IFOC)转速控制系统,设计了基于无功功率的感应电机MRAC控制模型,并进行了Popov超稳定性判稳分析.采用该策略进行了实车试验,不同速差行驶转向的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使车辆获得良好的差速转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传动 履带车辆 电子差速 转向
下载PDF
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转矩神经网络PID控制 被引量:17
17
作者 翟丽 孙逢春 谷中丽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31,共6页
根据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提出一种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转矩模拟神经网络PID(ANNPID)控制策略,由双电动机转向转矩协调控制、ANNPID控制和感应电动机转矩控制组成。通过建立双感应电动机独立驱动履带车辆电子差速... 根据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提出一种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转矩模拟神经网络PID(ANNPID)控制策略,由双电动机转向转矩协调控制、ANNPID控制和感应电动机转矩控制组成。通过建立双感应电动机独立驱动履带车辆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系统,实现基于ANNPID控制的转向转矩协调分配和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的感应电动机间接磁场定向(IFOC)转矩控制。采用该策略,在不同转向半径的行驶转向工况、0.5B半径转向工况和中心转向工况下的实车试验结果表明,低速转向具有较好的操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转向 电子差速 转矩控制 神经网络PID控制
下载PDF
履带式车辆接地比压在斜坡转向时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孙逢春 史青录 +1 位作者 翟丽 陈树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8,共5页
根据履带式车辆斜坡转向的运动特点,运用数力学中的矢量分析理论和达朗伯原理分析了接地比压为线性分布时履带式车辆在斜坡上转向时的接地比压变化规律,建立并推导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得出了接地比压与车辆质心位置、转向半径、行进速... 根据履带式车辆斜坡转向的运动特点,运用数力学中的矢量分析理论和达朗伯原理分析了接地比压为线性分布时履带式车辆在斜坡上转向时的接地比压变化规律,建立并推导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得出了接地比压与车辆质心位置、转向半径、行进速度、加速度、车辆方位相互关系的计算公式。对某型履带式车辆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得出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式车辆 接地比压 动力学 斜坡转向
下载PDF
汽车转向轻便性的计算机仿真模拟 被引量:7
19
作者 姚革 郭孔辉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16,共6页
对非独立悬架汽车的转向轻便性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模拟,其驾驶员模型采用“预瞄—跟随模型”。着重分析了转向系干摩擦,并分析了若干结构参数对转向轻便性的影响。通过对CA1091车的实车试验,验证了模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关键词 汽车 转向 模拟 计算机仿真 轻便性
下载PDF
履带式车辆斜坡转向时的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15
20
作者 孙逢春 史青录 +1 位作者 郭汾 翟丽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766-2771,共6页
运用数力学中矢量分析理论和方法推导了基于接地比压呈线性分布的履带式车辆在斜坡上转向时的瞬时转向中心偏移量、转向阻力矩、两侧履带所需牵引力、消耗的功率与车辆重心位置、转向半径、行进速度、加速度、车辆方位的相互关系的计算... 运用数力学中矢量分析理论和方法推导了基于接地比压呈线性分布的履带式车辆在斜坡上转向时的瞬时转向中心偏移量、转向阻力矩、两侧履带所需牵引力、消耗的功率与车辆重心位置、转向半径、行进速度、加速度、车辆方位的相互关系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例计算得出了上述各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分析了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将其与车辆在水平路面转向时的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履带车辆两侧驱动轮力矩和功率的分配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式车辆 斜坡转向 运动学 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