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被保持水土有效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1
作者 李鹏 李占斌 郑良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76-80,共5页
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积极因素 ,也是土壤侵蚀预报研究中的重要因子。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植被的冠层对降雨的截流作用以及对降雨侵蚀动力的影响 ,地表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作用、植被覆盖度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和地下根系提高土壤抗... 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积极因素 ,也是土壤侵蚀预报研究中的重要因子。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植被的冠层对降雨的截流作用以及对降雨侵蚀动力的影响 ,地表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作用、植被覆盖度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和地下根系提高土壤抗冲性等方面的研究。旨在综合已有研究经验和成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性研究 进展 植被 冠层 枯枝落叶层 植被覆盖度 根系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灌木植物根系护坡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8
2
作者 李国荣 胡夏嵩 +5 位作者 毛小青 朱海丽 倪三川 乔娜 余芹芹 陈桂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77-1884,共8页
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地区灌木植物根系与边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试验区西宁盆地及其周边黄土边坡为例,选取适合于研究区生长的柠条锦鸡儿、四翅滨藜、霸王及白刺4种灌木进行坡面种植,并对其根–土复合体进行力学强度试验,且采用... 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地区灌木植物根系与边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试验区西宁盆地及其周边黄土边坡为例,选取适合于研究区生长的柠条锦鸡儿、四翅滨藜、霸王及白刺4种灌木进行坡面种植,并对其根–土复合体进行力学强度试验,且采用二维有限元法模拟试验区生长期为2a的4种灌木植物根系对边坡稳定性的增强作用。试验和模拟结果表明:试验区种植4种灌木植物的坡体,其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位移显著小于素土边坡,相比较而言,种植4种灌木植物的坡体所发生的水平和垂直最大位移量相对由小至大的顺序依次为柠条锦鸡儿、四翅滨藜、霸王及白刺;4种灌木植物其侧根和主根在土体中分别起到加筋和锚固作用,这种根–土相互作用增加了坡体的黏聚力和抗剪强度,从而使试验区边坡应力集中范围缩小,塑性破坏区面积减小。试验区边坡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与素土边坡相比,试验区四翅滨藜、柠条锦鸡儿、霸王、白刺根–土复合体边坡相对稳定安全系数依次增强80.5%,48.7%,22.1%和8.0%。由此说明试验区4种灌木植物其护坡贡献大小依次为柠条锦鸡儿、四翅滨藜、霸王及白刺。研究成果可作为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采用优势护坡灌木植物,防治坡面浅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理想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数值模拟 灌木植物 根系 植被护坡 根–土复合体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我国西南山地喀斯特植被的根系生物量初探 被引量:43
3
作者 罗东辉 夏婧 +3 位作者 袁婧薇 张忠华 祝介东 倪健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1-618,共8页
在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选取2种立地条件上(岩石和土壤分别占优势)的5个植被恢复阶段(草本群落、灌草群落、灌木群落、次顶极常绿落叶阔叶林和顶极常绿落叶阔叶林)共10个样地,利用平均标准木机械布点法对根系进行采集,... 在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选取2种立地条件上(岩石和土壤分别占优势)的5个植被恢复阶段(草本群落、灌草群落、灌木群落、次顶极常绿落叶阔叶林和顶极常绿落叶阔叶林)共10个样地,利用平均标准木机械布点法对根系进行采集,分析了其生物量总量、不同根系径级的分配格局和地下空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喀斯特植物群落的正向植被恢复进程极显著地增加了地下生物量(p<0.001),从草本群落的2.63Mg·hm–2增加到顶极森林群落的58.15Mg·hm-2;同一恢复阶段的石生和土壤立地上根系生物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顶极和次顶极常绿落叶阔叶林阶段,石生立地的根系生物量高于土壤立地,而灌木、灌草和草本群落阶段则相反。2)同一恢复阶段的石生立地的粗根生物量均高于土壤立地,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细根和小根生物量则从石生到土壤立地显著增加(p<0.05);随着喀斯特植被的恢复,石生和土壤立地上粗根占总根系生物量的比例均逐渐增加。3)石生立地根系的分布以水平扩散和穿梭为主,无垂直层次分布;而土壤立地各恢复阶段的根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地面到地下10cm的垂直空间内;在不同的土层深度,粗根占所有根径级生物量的80%,且随土层加深,其比例降低。该研究不仅填补了喀斯特植被根系生物量观测的空白,为估算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的总生物量和生产力提供了本底数据,也为进一步研究喀斯特森林稳定性维持机制和喀斯特石漠化防治与植被适应性修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植被 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 根系生物量 石生立地 土壤立地 植被恢复
下载PDF
黄土高塬沟壑区退耕地土壤抗冲性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4
4
作者 郭明明 王文龙 +5 位作者 史倩华 陈同德 李建明 康宏亮 朱宝才 李艳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9-136,共8页
为了评价退耕地土壤抗冲性的变化,该文以黄土高塬沟壑区自然退耕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径流小区冲刷法对不同覆盖度塬面退耕地(TAL,table-land abandoned land)和沟头退耕地(GAL,gully-head abandoned land)土壤抗冲性进行了研究。结... 为了评价退耕地土壤抗冲性的变化,该文以黄土高塬沟壑区自然退耕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径流小区冲刷法对不同覆盖度塬面退耕地(TAL,table-land abandoned land)和沟头退耕地(GAL,gully-head abandoned land)土壤抗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Ⅰ)相比,TAL和GAL处理水稳性团聚体、根系密度和根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P〈0.05),覆盖度大于0时,崩解速率显著减小44.87%-79.16%和33.79%-70.65%,有机质显著增加70.12%-222.70%和59.20%-194.88%,覆盖度最大时,土壤容重和渗透系数才显著减小和增大。2)TAL处理0覆盖度小区抗冲系数(AS,anti-scouribility)较对照无差异,其余覆盖度则显著增大2.31-7.57倍,GAL处理AS较对照显著增大0.99-7.12倍,覆盖度越大,根系提高土壤抗冲性能的效果越显著。3)TAL和GAL处理AS分别与容重、崩解速率、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渗透系数均呈极显著指数函数关系,与有机质含量、根系生物量及根系密度均呈极显著线性函数关系。水稳性团聚体是影响塬面和沟头退耕地土壤抗冲性的关键因子。结果可为研究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功能评价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地利用 植被 理化性质 退耕地 根系 土壤抗冲性 黄土高塬沟壑区
下载PDF
植被作用下膨胀土渗透和力学特性及堑坡防护机制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雄威 孔令伟 郭爱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91,共7页
以广西膨胀土为研究对象,考虑植被的影响,进行了现场渗透和植被根系加筋作用力学试验,并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膨胀土堑坡的植被防护作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根系的加筋作用和植被的蒸发、蒸腾作用是从两个不同的方面维持... 以广西膨胀土为研究对象,考虑植被的影响,进行了现场渗透和植被根系加筋作用力学试验,并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膨胀土堑坡的植被防护作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根系的加筋作用和植被的蒸发、蒸腾作用是从两个不同的方面维持边坡稳定的,并且在降雨过程中的发挥过程有着先后的顺序。根系的加筋作用增强了土体的强度,植被的蒸发、蒸腾作用阻止了土体强度的进一步衰减。此外,植被覆盖下土体的吸湿与脱湿过程应采用不同的渗透曲线,由于植被防护在施工后未长成的一段时间内十分脆弱,所以对生长期内的植被根系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研究成果可为膨胀土地区堑坡植被防护设计和施工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堑坡 植被 根系 大气作用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典型植被群落根系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黄林 周立江 +4 位作者 王峰 黄茹 田锋 齐代华 唐元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4-138,共5页
采用标准地法和"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平面扫描,研究了红壤丘陵区六种典型植被群落的根系特征、生物量、固碳量及土壤碳储量。结果表明:(1)根系特征值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和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土壤... 采用标准地法和"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平面扫描,研究了红壤丘陵区六种典型植被群落的根系特征、生物量、固碳量及土壤碳储量。结果表明:(1)根系特征值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和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土壤表层根系分布密集,特征值较大,马尾松低效林根系分布稀疏,特征值最小;(2)不同植被群落,0-40cm土层的根系生物量所占比例在58.89%~84.88%,0-20cm土层的土壤碳储量所占比例在35.89%~48.67%;(3)该区乔木混交林的根系生物量大于纯林和火烧迹地,植被群落的灌草覆盖度是影响根系生物量的主要因素,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根系净生产力最大,为6.74t/(hm2.a),马尾松低效林最小,为1.28t/(hm2.a);(4)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的根系固碳量和土壤碳储量最大,分别为60.66t/hm2和9086.32t/hm2,马尾松低效林最小,分别为15.97t/hm2和1683.75t/hm2,根系固碳量只占土壤碳储量的极少部分,但根系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对增强碳源汇集和贮存、积累碳素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群落 根系生物量 根系固碳量 土壤碳储量
下载PDF
不同演替阶段群落根系分布与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协同变化 被引量:24
7
作者 由政 姚旭 +2 位作者 景航 谷利茶 王国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25,31,共7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黄土高原丘陵区退耕地演替前期(茵陈蒿)、中期(铁杆蒿)和后期(白羊草)典型群落,研究了不同植物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根系特征、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团聚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根系主要为<2mm的细根...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黄土高原丘陵区退耕地演替前期(茵陈蒿)、中期(铁杆蒿)和后期(白羊草)典型群落,研究了不同植物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根系特征、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团聚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根系主要为<2mm的细根,且多向土壤表层集中,根长密度、表面积,根系生物量以及比根长表现出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减小规律。同时随着演替的进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所增强,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也表现出增长趋势。对比群落根系分布与土壤团聚体的相关关系可知,表层0.5~2mm的细根根长、表面积与根系生物量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极显著相关,说明了植物细根在群落演替以及土壤结构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演替 根系特征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考虑根茎叶影响的刚性植物消浪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何飞 陈杰 +1 位作者 蒋昌波 赵静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0-778,共9页
植物具有消波护岸的能力,是海岸研究的热点。该文为了探究刚性植物消浪机理,综合考虑根、茎、叶的影响,开展了刚性植物消浪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茎、叶均在不同程度上对植物消浪特性产生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得到了规则波透射... 植物具有消波护岸的能力,是海岸研究的热点。该文为了探究刚性植物消浪机理,综合考虑根、茎、叶的影响,开展了刚性植物消浪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茎、叶均在不同程度上对植物消浪特性产生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得到了规则波透射系数与表征水动力因素的厄塞尔数及表征植物因素的相对树根高度、相对树干高度、相对树冠高度、相对植物群宽度和分布密度之间的关系式,揭示了植物消浪特性与水动力因素和植物因素的内在联系,为植物护岸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植物 消浪
原文传递
云雾山不同恢复方式下草地植物与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方瑛 安韶山 马任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8,共9页
研究云雾山天然草地、灌草地、禁牧地、撂荒地4种恢复方式下草地各植物组分(植物地上部分、枯落物、根系)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与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化学计量学特征显著相关,并且植物地上部分与根系之... 研究云雾山天然草地、灌草地、禁牧地、撂荒地4种恢复方式下草地各植物组分(植物地上部分、枯落物、根系)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与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化学计量学特征显著相关,并且植物地上部分与根系之间P的联系比N紧密,土壤与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之间N的联系比P紧密,而土壤与枯落物、根系与枯落物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恢复方式间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总体的C、N储量无显著差异,P储量差异显著且以撂荒地最大(0.49 g·m^(-2))禁牧地最小(0.29 g·m^(-2)).禁牧年限对植物和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影响较小;耕地撂荒恢复12年后土壤C、N(分别为9.98和1.07g·kg^(-1))仍显著低于天然草地(分别为14.27和1.55 g·kg^(-1)),两者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由撂荒地各植物组分P浓度高引起;由于根系生物量的稀释作用,天然草地根系N、P浓度最低(分别为6.25和0.57 g·kg^(-1));灌草地地上部分N、P浓度偏低(分别为12.77和0.98g·kg^(-1)},但根系N、P浓度偏高(分别为9.30和0.77 g·kg^(-1)).物种组成是影响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恢复方式间群落相似度高则整体化学计量特征差异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植物地上部分 枯落物 根系 土壤
原文传递
丹江口库区不同植被类型地表根系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闫东锋 王德彩 杨喜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44,共10页
为研究地表根系结构特征及其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通过对丹江口库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林和阔叶林35块样地进行地表土壤(0~10和10~20 cm土层)和根系采集和室内实验,分析4种植被类型根系结构特征、土壤渗透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为研究地表根系结构特征及其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通过对丹江口库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林和阔叶林35块样地进行地表土壤(0~10和10~20 cm土层)和根系采集和室内实验,分析4种植被类型根系结构特征、土壤渗透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4种植被类型土壤0~10土层的土壤初渗率和稳渗率均高于10~20 cm土层;土壤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初渗率和稳渗率在不同植被类型间均表现相同趋势,即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林;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初渗率、稳渗率等指标均与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P〈0.05);根系直径在0.5~5 mm范围内的根系结构特征参数与土壤入渗特征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P〈0.05);在Kostiakov入渗模型中,直径介于0.5~5 mm不同径级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与b值正相关,与a值负相关。丹江口库区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渗透性能优于灌木林和针叶林,4种不同的植被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值均随根系结构参数值增大而增大,且直径在0.5~5 mm径级范围内的根系对土壤渗透能力的增强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入渗 根系特征 入渗模型 根系径级 丹江口水库 河南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与细观力学的植物侧根固土机理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云艳 徐琨 +1 位作者 陈建平 王晓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探寻植物根系加固土体、防护边坡的作用机理,该文从细观角度对根系固土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探讨,并利用长江科学院研制的CT三轴仪,分别对素土样和2种含根土样进行不固结不排水的CT实时三轴剪切试验。通过对试样3个断面在不同应变时刻... 为了探寻植物根系加固土体、防护边坡的作用机理,该文从细观角度对根系固土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探讨,并利用长江科学院研制的CT三轴仪,分别对素土样和2种含根土样进行不固结不排水的CT实时三轴剪切试验。通过对试样3个断面在不同应变时刻所对应的CT扫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3个扫描层中素土样的(CT数均值)ME-ε1关系曲线下降段和(CT数方差)SD-ε1关系曲线上升段的变化幅度均大于2种含根土样曲线相应阶段的变化幅度;这说明含根土体内部缺陷发育速度更慢,含根土样内部裂纹萌生和扩展得更加缓慢,根系具有阻裂作用。文中重点对3种土样在高度的7/16处的断面上的CT扫描图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Matlab软件自编后处理程序,对CT扫描图片进行了二值化处理,并统计出断面上的裂隙率、根附近区域及其之外区域的总裂隙大小、最大裂隙区域的长度和宽度信息。通过对含根土样和素土样受压过程的CT演化图片和断面上统计的裂缝数据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来对比说明素土和含根土样中裂纹扩展以及试样破坏过程的差异,从而揭露了根系的阻裂作用和桥联作用。最后得出根系固土的细观力学机理主要表现为根系对土体的阻裂作用和桥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分析 植被 CT 根系固土 边坡加固 细观力学
下载PDF
黄土高塬沟壑区植被恢复对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卓鑫 王文龙 +6 位作者 郭明明 王天超 郭文召 王文鑫 康宏亮 杨波 赵满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7-398,共12页
通过采集不同地貌部位(塬面、塬坡和沟坡)各土地利用(农地、草地、灌木地和林地)坡面土壤和根系样品,采用综合土壤可蚀性指数(CSEI)评价了植被恢复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地貌部位的CSEI差异显著,沟坡CSEI较塬坡和塬面分... 通过采集不同地貌部位(塬面、塬坡和沟坡)各土地利用(农地、草地、灌木地和林地)坡面土壤和根系样品,采用综合土壤可蚀性指数(CSEI)评价了植被恢复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地貌部位的CSEI差异显著,沟坡CSEI较塬坡和塬面分别增加8.1%和77.7%。(2)塬面草地、灌木地和林地的CSEI较农地分别降低21.1%、29.2%和28.8%;而塬坡和沟坡林地CSEI均低于其他土地利用。(3)CSEI与粘粒含量、砂粒含量、毛管孔隙度、根重密度、根平均直径、根长密度及根表面积密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粉粒含量和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粉粒含量、土壤容重和根重密度是影响CSEI的关键因素,其中粉粒含量对CSEI的直接影响最大,而根重密度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对CSEI产生负相关影响。建议在塬面上以灌木作为植被恢复模式的首选,而在塬坡和沟坡上选择以乔木为优势群落的恢复模式对水土流失的控制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地貌部位 土地利用 植被恢复 土壤特性 根系特征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秦岭天然油松、锐齿栎林根系-土壤互动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建军 雷瑞德 +1 位作者 吴钦孝 王得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8,共5页
通过对油松林、锐齿栎林、草丛等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物理性质研究表明 :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 ,森林群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明显大于草本群落 ;阔叶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作用强于针叶林。在 0~ 1 0 cm土层深度 ,>5 mm粒级的水... 通过对油松林、锐齿栎林、草丛等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物理性质研究表明 :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 ,森林群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明显大于草本群落 ;阔叶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作用强于针叶林。在 0~ 1 0 cm土层深度 ,>5 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增量锐齿栎林为 2 7.8% ,油松林为 1 4.0 % ,草丛为 5 .7% ;1~ 2 mm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增量锐齿栎林为 6.0 % ,油松林为 1 1 .1 % ,草丛 8.6%。森林植被增加直径 >5 mm和 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天然油松林 天然锐齿栎林 根系 土壤特性 耦合关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年限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邢书昆 张光辉 朱平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8,54,共9页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有效实施,导致黄土高原植被迅速恢复,势必会引起植物根系和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影响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为探究植被恢复年限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潜在影响,在陕西省安塞区纸坊沟小流域选择6个不同退耕年限(5...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有效实施,导致黄土高原植被迅速恢复,势必会引起植物根系和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影响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为探究植被恢复年限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潜在影响,在陕西省安塞区纸坊沟小流域选择6个不同退耕年限(5,12,20,27,37,46年)的撂荒地和1个坡耕地,进行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30,30—40,40—50 cm)根—土复合体原位剪切试验,同时测定根系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增加,0—50 cm土层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均值呈“S”形增大趋势(51.80~124.01 J/m^(2)),与坡耕地相比,抗剪强度依次增加2.5%,54.6%,48.7%,86.5%,139.4%和129.3%。除坡耕地外,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根系密度明显减少,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逐渐下降。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呈对数正相关关系,与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效根密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团聚体稳定性、根质量密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为评估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效益及生态服务功能、揭示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随退耕年限变化的动力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 原位剪切试验 根系特性 土壤性质
下载PDF
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小流域重力侵蚀的调控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于国强 李占斌 +1 位作者 张茂省 裴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654,共9页
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有无植被及淤地坝的黄土高原小流域重力侵蚀机理进行探索,揭示了主要工程措施(淤地坝)和生物措施(植被)对重力侵蚀的调控机制。通过对比分析无治理措施和实施淤地坝及生态恢复治理措施条件下,小流域位移场、应... 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有无植被及淤地坝的黄土高原小流域重力侵蚀机理进行探索,揭示了主要工程措施(淤地坝)和生物措施(植被)对重力侵蚀的调控机制。通过对比分析无治理措施和实施淤地坝及生态恢复治理措施条件下,小流域位移场、应力场和塑性屈服区分布,揭示了淤地坝和植被措施减缓重力侵蚀的作用。结果表明:植被可使梁峁顶处位移减9.8%,沟坡中下部位移减小11%,淤地坝只能使坝址处位移减少10%;植被可使塑性区体积减少46%,淤地坝可使塑性区体积减少11%。淤地坝增加了流域的凹形边坡,而根系加固作用改善了坡面浅层土体应力,二者均有效降低了坡面土体的应力集中,减少了塑性屈服区体积,但均未改变小流域以剪切破坏为主的屈服模式。小流域小尺度范围内,淤地坝减蚀作用强于植被,而大尺度范围内,植被减蚀效果优于淤地坝。研究成果可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重力侵蚀 植被根系 淤地坝 调控机理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群落坡面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佩佩 苏雪萌 +1 位作者 周正朝 刘俊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23,共8页
以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植被群落(白羊草、铁杆蒿和杠柳)为研究对象,并以退耕1年的撂荒地作为对照(CK),采用原位染色示踪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对比分析不同植被群落斑块格局下的土壤优先流特征,探究植物根系、土壤理化性质对优先流的影响。... 以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植被群落(白羊草、铁杆蒿和杠柳)为研究对象,并以退耕1年的撂荒地作为对照(CK),采用原位染色示踪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对比分析不同植被群落斑块格局下的土壤优先流特征,探究植物根系、土壤理化性质对优先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CK,植被恢复提高了优先流发育程度;对于各植被斑块,铁杆蒿植被斑块具有最高的染色面积比(45.62%)、最大染色深度(30.30 cm)、优先流比(39.76%)和长度指数(475.90%),杠柳次之,白羊草最小;而对于同一植被群落,除白羊草群落外,其他群落优先流发育程度表现为植被斑块大于裸地斑块;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发现,优先流染色面积比主要受到土壤总孔隙度、团聚体稳定性、根系生物量密度和有机质含量的直接影响,解释方差可达70%。因此,植被的自然恢复通过其根系发育影响土壤性质,进而改善土壤优先流发育程度,提高土壤入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流 斑块状植被 土壤理化性质 根系特征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考虑根茎叶的近岸植物对海啸波消减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何飞 陈杰 +1 位作者 蒋昌波 赵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5,共7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了海啸波与近岸植物的相互作用。实验中借助孤立波模拟海啸波,并采用综合考虑根、茎、叶的植物模型,分析了近岸植物根、茎、叶及分布密度对海啸波消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茎、叶均在不同...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了海啸波与近岸植物的相互作用。实验中借助孤立波模拟海啸波,并采用综合考虑根、茎、叶的植物模型,分析了近岸植物根、茎、叶及分布密度对海啸波消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茎、叶均在不同程度上对近岸植物消波特性产生影响,本次实验条件下得到了孤立波透射系数与表征水动力因素的相对波高及表征植物因素的相对树根高度、相对树干高度、相对树冠高度、相对植物带宽度、分布密度之间的关系式,揭示了近岸植物消波特性与水动力因素和植物因素的内在联系,为减小海啸灾害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波 近岸植物 消波
下载PDF
阿坝牧区草地不同利用方式与程度对植被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树晶 李涛 +4 位作者 干友民 王永 纪磊 宋中齐 刘焘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5-332,共8页
为探讨不同利用方式与程度对草地植被碳含量的影响,对阿坝牧区不同利用方式草地(封育天然割草地、人工栽培、放牧草地)和植物生长季不同利用程度草地植被的地上部分、地下根系和枯落物的碳含量进行调研。结果表明,1)草地地上植被... 为探讨不同利用方式与程度对草地植被碳含量的影响,对阿坝牧区不同利用方式草地(封育天然割草地、人工栽培、放牧草地)和植物生长季不同利用程度草地植被的地上部分、地下根系和枯落物的碳含量进行调研。结果表明,1)草地地上植被碳含量在不同利用方式上表现为封育天然割草地、冬春放牧草地和人工栽培草地显著高于夏秋放牧草地(P〈0.05);生长季不同利用程度上冬春和夏秋轻度放牧草地显著高于重度和中度放牧草地(P〈0.05)。2)草地枯落物碳含量在不同利用方式与程度上差异均不显著。3)从根系总碳含量来看,不同利用方式上夏秋放牧草地和封育天然割草地显著高于冬春放牧草地和人工栽培草地(P〈0.05);生长季不同利用程度上夏秋中度和轻度放牧草地显著高于夏秋重度和冬春放牧草地(P〈0.05),且各种利用方式与程度草地地下根系总碳含量均从表层向下依次显著的递减(P〈0.05),o~10cm的根系碳含量占总量的65%以上,10~30cm各草地根系碳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数量关系得出,草地植被碳含量在利用方式上表现为封育天然割草地(356.509g/m^2)〉冬春放牧草地(297.780g/m^2)〉人工栽培草地(164.953g/m^2)〉夏秋放牧草地(137.577g/m^2),地上植被碳含量分别为地下根系碳含量的15.334,17.130,9.167和5.146倍;在生长季不同利用程度上表现为冬春放牧草地(297.780g/m^2)〉夏秋轻度放牧草地(217.002g/m^2)〉夏秋重度放牧草地(113.849g/m^2)〉夏秋中度放牧草地(81.882g/m^2),地上植被碳含量分别为地下根系碳含量的17.130,8.636,4.412和2.430倍。利用方式和放牧强度是影响草地植被碳含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利用方式草地 生长季不同放牧程度草地 地上植被 枯落物 地下根系 碳含量
下载PDF
雨林乔木直根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记领 李光范 +3 位作者 胡伟 文伟 谭杰 刘顺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3663-3669,共7页
为探索不同类型的雨林乔木直根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采用自行设计加工的大型根土复合体直剪仪对不同根径、根数以及根系分布条件下的根土复合体进行直剪试验。通过电动汽车千斤顶,对上剪切盒匀速缓慢施加推力,试验过程中实时记录千斤... 为探索不同类型的雨林乔木直根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采用自行设计加工的大型根土复合体直剪仪对不同根径、根数以及根系分布条件下的根土复合体进行直剪试验。通过电动汽车千斤顶,对上剪切盒匀速缓慢施加推力,试验过程中实时记录千斤顶推力的大小、直根相对剪切盒的位移及剪切盒位移等。试验结果显示:土中根系的分布类型、根径大小、根数和剪切深度会影响到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及相应的强度指标;植被根系对土体的加筋作用具有积极作用,为后续更加深入地研究乔木根系对小型边坡的治理奠定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护坡 植被 根系 小型边坡 浅层滑坡
原文传递
Variations of root and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along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in China’s forests 被引量:12
20
作者 Pin Li Yuanhe Yang Jingyun Fang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13年第5期358-367,共10页
Aims Root and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may respond differently to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but little evidence is available from largescale observations.Here we aimed to examine variations of root and heterotrophic ... Aims Root and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may respond differently to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but little evidence is available from largescale observations.Here we aimed to examine variations of root and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across broad geographic,climatic,soil and biotic gradients.Methods We conducted a synthesis of 59 field measurements on root and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across China’s forests.Important Findings Root and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varied differently with forest types,of which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other forest types on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but withou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root respiration.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root and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exhibited similar trends along gradients of precipitation,soil organic carbon and satellite-indicated vegetation growth.However,they exhibited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with temperature:root respiration exhibited bimodal patterns along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while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increased monotonically with temperature.Moreover,they showed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with MOD17 GPP,with increasing trend observed for root respiration whereas insignificant change for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In addition,root and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exhibited different changes along the age sequence,with insignificant change for root respiration and decreasing trend for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Overall,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oot and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may respond differently to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Our findings could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n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trols of root and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and also improve our ability to predict soil CO_(2) flux under a changing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forest age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LATITUDE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root respiration GP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