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喇昆仑、昆仑山地区植物中一些元素的自然含量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孔令韶 李渤生 +1 位作者 郭柯 马茂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22,共10页
本文论述了喀喇昆仑、昆仑山地区87种植物12个元素含量的特征。在含量水平上;>10000ppm的元素有K、Ca,800—5000ppm的元素为Na、Mg、Fe、Al.10-100ppm的元素有Ba、Sr、Ti、Mn,... 本文论述了喀喇昆仑、昆仑山地区87种植物12个元素含量的特征。在含量水平上;>10000ppm的元素有K、Ca,800—5000ppm的元素为Na、Mg、Fe、Al.10-100ppm的元素有Ba、Sr、Ti、Mn,V与Be的含量<10ppm。大多数植物Fe、V、Sr的含量高于一般的自然含量。植物中K含量的频数分布呈正态分布,其余元素的频数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不同植物种元素含量差异较大,Na的变异系数最大,Ca、Mg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同种植物在不同地点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异,不同植物种差异也不同,如紫花针茅(Stipapurpures)>垫状驼绒藜(Ceratoidescompacta)>鼠凤毛菊(Saussureagnaphaloides)。植物中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Fe、Al,V,Ti之间分别达极显著相关水平。用植物中12个元素的资料,对22种植物进行分类和排序,区分出Na,K型植物和Fe,Al,V,Ba型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学成分 植物元素含量 高山地区 分异特征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湿地草本植被的双变量主坐标排序 被引量:9
2
作者 熊雄 贺强 崔保山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31-1638,共8页
利用双向指示种(TWINSPAN)分类技术将黄河三角洲湿地草本植被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然后应用双变量主坐标分析(double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DPCoA)法对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在物种组成上,芦苇+盐地碱蓬群落为芦苇群落和盐地碱蓬... 利用双向指示种(TWINSPAN)分类技术将黄河三角洲湿地草本植被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然后应用双变量主坐标分析(double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DPCoA)法对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在物种组成上,芦苇+盐地碱蓬群落为芦苇群落和盐地碱蓬+芦苇群落、盐地碱蓬群落、盐地碱蓬+补血草+碱蓬群落、补血草群落的过渡类型,而芦苇+穗状狐尾藻群落与其他群落类型差异较大;黄河三角洲湿地草本植被的分布主要与土壤因子中的土壤盐分、土壤pH等紧密相关,而与土壤全磷、全氮、有机质等养分无显著相关关系。将DPCoA和其他一些常用的植被排序方法进行了比较,相对于主分量分析(PCA)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而言,DPCoA信息保留量更高,能够将物种组成和类别上较为接近的植物群落聚集在一起,而将差异较大的植物群落在排序图中分散开来,在揭示群落间相互关系以及植被与环境之间关系上可能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坐标分析 植被排序 二次熵 湿地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22
3
作者 安乐生 周葆华 +1 位作者 赵全升 王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809-6817,共9页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局地植被样方调查、区域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地形高度、地下水位埋深、表层土壤Cl^-含量等环境数据采集,综合样地植被与环境数据进行了除趋势对应分析(DCA)...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局地植被样方调查、区域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地形高度、地下水位埋深、表层土壤Cl^-含量等环境数据采集,综合样地植被与环境数据进行了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并对区域NDVI与主要环境变量进行了单因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CA排序可将黄河三角洲植被分为翅碱蓬、柽柳-翅碱蓬、芦苇-柽柳、芦苇4个主要群落类型(群丛),DCCA与DCA排序图总体相似,但DCCA更清晰地表明其第一轴主要代表的是潜水Cl^-浓度等关键水盐因子,且随着水土环境系统盐分含量的减小,群落由翅碱蓬逐渐向芦苇演变。区域典型植被群落和NDVI分布格局与变化趋势受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浓度2个环境因素影响较大(NDVI与2个环境变量间建立的二元回归方程R^2=0.57),而土壤Cl^-含量的植被效应实际上受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浓度的影响。在区域地下水普遍浅埋条件下,地下水成为影响植被生长与分布的生态环境最敏感要素,而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浓度是这一要素中的2个关键因子,尤其是后者梯度变化对天然植被分布格局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布 环境解释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排序分析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分析 被引量:62
4
作者 焦菊英 马祥华 +2 位作者 白文娟 焦峰 温仲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4-752,共9页
根据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33个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样方的调查数据,采用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进行了植物群落排序和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在4... 根据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33个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样方的调查数据,采用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进行了植物群落排序和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在40 a的演替过程中,退耕地植被大体上依次经历了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为优势种的群落、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长芒草(Stipa bungeana)为优势种的群落、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为优势种的群落和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为优势种的群落,4个群落的物种组成表现出较强的延续性和递进性。4个植物群落的土壤特性有明显的差异,对于0-6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和0- 5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群落1的土壤水分和速效磷含量较高;群落2的全氮、速效氮含量较高;群落3的全磷和200-500 cm土层的水分含量较高;群落4的速效钾、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全磷、速效磷、土壤有机质和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是显著影响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要加速退耕地植被恢复和有效防止土壤流失,人工引种补播适宜物种和施肥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植被恢复 植物群落排序 土壤因子 对应分析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中国西南干旱河谷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晔 李鹏 +5 位作者 许玥 石松林 应凌霄 张婉君 彭培好 沈泽昊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8-388,共11页
中国西南干旱河谷植被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特有的植被类型,目前关于西南干旱河谷植被还没有整体性的群落类型划分研究。根据对甘肃、四川、云南三省九条主要河流的干旱河谷段野外调查和文献来源的1,339个植物群落样方数据,采用自适应仿... 中国西南干旱河谷植被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特有的植被类型,目前关于西南干旱河谷植被还没有整体性的群落类型划分研究。根据对甘肃、四川、云南三省九条主要河流的干旱河谷段野外调查和文献来源的1,339个植物群落样方数据,采用自适应仿射传播聚类方法,对我国西南干旱河谷的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进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样方的植物群落分为7个植被型(稀树草原、肉质灌丛、常绿阔叶灌丛、暖性落叶阔叶灌丛、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24个群系,31个群丛类型。暖性落叶阔叶灌丛是本植被区的代表性植被类型;分布最广的群系为鞍叶羊蹄甲灌丛(Form.Bauhinia brachycarpa,样方比例50.9%)、黄茅灌草丛(Form.Heteropogon contortus,样方比例11.9%)、孔颖草灌草丛(Form.Bothriochloa pertusa,样方比例5.6%)、黄荆灌丛(Form.Vitex negundo,样方比例4.2%)、知风草灌草丛(Form.Eragrostis ferruginea,样方比例3.8%)、车桑子灌丛(Form.Dodonaea viscosa,样方比例3.4%)、云南松疏林(Form.Pinus yunnanensis,样方比例3.3%)。(2)冬季低温和降水的季节性是限制干旱河谷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稀树草原、肉质灌丛是典型的干热河谷植被类型;暖性落叶阔叶灌丛、常绿硬叶林、常绿阔叶灌丛是干暖河谷植被的优势类型;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则主要在干温河谷环境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干旱河谷 植被分类与排序 自适应仿射传播聚类 典范对应分析 植被分区 气候响应
原文传递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6
6
作者 房用 梁玉 +1 位作者 刘月良 杜相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2-154,共3页
TWINSPAN classification and DCA ordination were employed here fo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vegetation under different stands.The vegetation was categorized into 4 types by TWINSPAN classification method.The vegeta... TWINSPAN classification and DCA ordination were employed here fo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vegetation under different stands.The vegetation was categorized into 4 types by TWINSPAN classification method.The vegetation was categorized into 4 ecological types by DCA ordination.The foremost environmental factor in the DCA ordination of the vegetation was soil salinity.The result of DCA ordination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WINSPAN classification,which was further derived from refinement of the result of the D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湿地 植被群落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