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4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植被自然恢复22年后群落特征 被引量:125
1
作者 曾馥平 彭晚霞 +4 位作者 宋同清 王克林 吴海勇 宋希娟 曾昭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110-5119,共10页
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以坡面为尺度,以顶极群落为对照,运用干扰理论和多样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4类典型干扰区自然恢复22a之后植被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扰区的物种多样性丧失严重,共出现维管束植物91科... 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以坡面为尺度,以顶极群落为对照,运用干扰理论和多样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4类典型干扰区自然恢复22a之后植被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扰区的物种多样性丧失严重,共出现维管束植物91科206属241种,仅有自然保护区的26.6%,6种植被类型的顺向演替系列为石漠化稀疏草丛→草丛→灌丛→藤刺灌丛→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片段。随着坡位的上升,群落的高度、盖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急剧下降,密度则呈少、多、次少的单峰分布状态,各项指标均远低于自然保护区。不同干扰方式对植被自然恢复的影响不同,其中整坡火烧+垦殖的破坏性最大,呈现了石漠化景观,整坡火烧+放牧次之,采樵属选择性干扰,采樵+放牧+坡脚火烧的恢复相对较快,没有放牧干扰的采樵+坡脚火烧恢复更好。此外还针对性地提出了桂西北喀斯特干扰区在不同立地类型上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4条植被恢复途径。对因各种人为干扰导致的桂西北喀斯特生态系统处于极度退化状态下的植被恢复建设和生态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自然恢复 植被特征 群落演替 桂西北喀斯特
下载PDF
植被对土壤风蚀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3
2
作者 董治宝 陈渭南 +1 位作者 李振山 杨佐涛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共8页
以风洞实验研究了通过干扰气流而影响土壤风蚀的植被之影响作用。在研究中,将植被的影响作用视为其本身特征参数的函数。全部研究分为两部分:首先探讨了植物特征对粗糙度或零风速平面位移高度的影响。其次研究了植被覆盖度对土壤风蚀... 以风洞实验研究了通过干扰气流而影响土壤风蚀的植被之影响作用。在研究中,将植被的影响作用视为其本身特征参数的函数。全部研究分为两部分:首先探讨了植物特征对粗糙度或零风速平面位移高度的影响。其次研究了植被覆盖度对土壤风蚀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位移高度与植被覆盖度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2)位移高度与植被作用区面积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函数关系;(3)对于行状排列的植物而言,位移高度与植物排列方向和风向之夹角的平方根成正比;(4)在覆盖度相同的条件下,均匀散布的植物对土壤风蚀的减弱作用较簇状大;(5)土壤风蚀率随植被覆盖度的减少呈指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特征 风速廓线 土壤风蚀率 风洞实验 覆盖度
下载PDF
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研究 被引量:75
3
作者 朱华 王洪 +2 位作者 李保贵 周仕顺 张建侯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1-726,共86页
西双版纳是世界生物学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倍受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笔者依据30多年来对西双版纳植被的调查,结合植物群落生态学与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并参考世界类似热带植被的研究成果,对西双版纳植被的分类、物种组成、群落生... 西双版纳是世界生物学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倍受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笔者依据30多年来对西双版纳植被的调查,结合植物群落生态学与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并参考世界类似热带植被的研究成果,对西双版纳植被的分类、物种组成、群落生态表现和植物区系特征等作了系统探讨,还进一步分析比较了其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共包括32个较为典型的群系,且分属于7个主要的植被型,即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棕榈林、暖热性针叶林和竹林。本文对西双版纳植被进行的全面记录和系统归纳,可为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植物区系特征 植被分类 西双版纳 云南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44
4
作者 马祥华 焦菊英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15-22,31,共9页
为给黄土高原退耕地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县为例,用系统聚类和逐步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对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的演替阶段进行划分,并定量分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的植被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结果表... 为给黄土高原退耕地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县为例,用系统聚类和逐步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对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的演替阶段进行划分,并定量分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的植被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草地的演替,依次经历猪毛蒿群落→赖草群落→长芒草群落、铁杆蒿群落、达乌里胡枝子群落→白羊草群落。随着退耕地植被恢复的不断进行,Gleason指数、Margalef指数等丰富度指数以及群落Pielou指数,都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Simpson指数在演替初期及平衡阶段较大,群落生态优势度与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N和速效K的含量不断增加,土壤pH值和速效P含量不断减小,土壤表层密度变小,孔隙度变大。A层土壤全N、有效N含量、土壤pH值和C层土壤全N含量与物种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A、C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B层土壤速效K含量与其关系相反;B层土壤速效P的含量与群落生态优势度呈显著正相关;A、B层土壤速效K含量与植被群落盖度呈正相关关系,B层土壤速效P含量与其关系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壤环境 植被特征 自然恢复 退耕地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Simpson指数 土壤有机质含量 物种丰富度 生态优势度 土壤pH值 逐步多元回归 植被恢复 演替过程 铁杆蒿群落 白羊草群落 丰富度指数 正相关关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喀斯特植物群落演替特征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61
5
作者 文丽 宋同清 +5 位作者 杜虎 王克林 彭晚霞 曾馥平 曾昭霞 何铁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822-5833,共12页
植被恢复是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和生态重建的关键步骤。通过总结已有的结果和分析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试验站部分试验数据,研究了西南喀斯特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动态特征,结果发现:西南喀斯特沿北、中、南亚热带至北热带的海拔递减... 植被恢复是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和生态重建的关键步骤。通过总结已有的结果和分析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试验站部分试验数据,研究了西南喀斯特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动态特征,结果发现:西南喀斯特沿北、中、南亚热带至北热带的海拔递减、气温和降雨量升高的梯度格局下,群落的高度、盖度增加,密度、科属种数量和物种多样性呈递减趋势;不同区域沿草丛、灌丛、灌乔丛、乔丛的顺向演替方向上,群落的高度、盖度增加、密度减小,科属种数量及物种多样性除北亚热带持续增加外,其他3个区域的最大值均出现在灌乔丛,乔丛反而有所下降;西南喀斯特植被演替是生物驱动因素与环境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区域不同演替阶段植被演替的建群种和关键种不同,其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受多样性和结构性的共同控制,因地质和生态环境恶劣,植被退化容易恢复难,充分理解和认识植被演替规律对西南喀斯特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演替 群落特征 驱动机制 气候带 西南喀斯特
下载PDF
云南干热河谷生态环境特性研究 被引量:50
6
作者 赵琳 郎南军 +1 位作者 郑科 彭明俊 《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3期114-117,共4页
通过对云南干热河谷这一我国特殊地域气候、土壤、植被状况的深入分析,论证了云南干热河谷植被物种的丰富多样性、水热条件的立体性和差异性以及低纬亚热带的高原山地和干热河谷的地段特征。为云南干热河谷区发展生物柴油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云南干热河谷 生态环境 特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大滩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性状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被引量:48
7
作者 岳广阳 赵林 +4 位作者 赵拥华 杜二计 王琦 王志伟 乔永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5-573,共9页
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北界的西大滩为研究基点,选取多年冻土不同退化阶段的两个样地,对植被分布特征、冻土活动层和土壤特性等进行调查监测,同时分析不同活动层状态下土壤水热、养分和地表植被特征变化及相互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西... 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北界的西大滩为研究基点,选取多年冻土不同退化阶段的两个样地,对植被分布特征、冻土活动层和土壤特性等进行调查监测,同时分析不同活动层状态下土壤水热、养分和地表植被特征变化及相互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西大滩地区的植被以浅根系植物为主,0~10cm的表层土壤中地下生物量约占地下生物总量的63%和62.2%之多.在气候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多年冻土的存在情况及活动层土壤水热状况对植被生态系统的演变起决定性作用.高地表植被覆盖下的冻土土壤水热调节能力强,有助于延缓冻土退化过程.西大滩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含量随冻土退化明显减少,且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曲线表现为相同的趋势.土壤表层养分和速效养分受冻土退化程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性状 植被特征 多年冻土活动层 西大滩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半干旱区采煤沉陷对地表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6
8
作者 周莹 贺晓 +1 位作者 徐军 刘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517-4525,共9页
对神府—东胜矿区6个矿3种不同地貌下2个不同沉陷年份及对照区地表植被进行了调查,计算并分析了各样地植物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结果表明:(1)神府—东胜矿区植物种类总体上来看较为稀少,生态较为脆弱;在调查区内共出... 对神府—东胜矿区6个矿3种不同地貌下2个不同沉陷年份及对照区地表植被进行了调查,计算并分析了各样地植物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结果表明:(1)神府—东胜矿区植物种类总体上来看较为稀少,生态较为脆弱;在调查区内共出现植物30科82属114种。(2)6个矿中以上湾、大柳塔和活鸡兔3矿区植物种类较丰富,补连塔和乌兰木伦矿区物种相对单一。(3)经沉陷干扰后,植物群落主要组成成分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群落的建群种没有改变;除生态十分脆弱的乌兰木伦矿区外,其余矿区地表沉陷后物种多样性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4)沉陷后群落组成成分较沉陷前增多,且沉陷1年区比沉陷当年区物种数多,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 植被特征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以体力活动多样性为导向的城市绿地空间设计优化策略 被引量:46
9
作者 王兰 张雅兰 +1 位作者 邱明 王敏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1,共6页
城市绿地空间为居民提供多种体力活动的可能,有利于提升公共健康水平,因此有必要明确影响体力活动多样性的城市绿地空间设计要素。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2个城市公园作为研究案例,划定案例中特定尺度的多个绿地空间单元进行实地观察记录,... 城市绿地空间为居民提供多种体力活动的可能,有利于提升公共健康水平,因此有必要明确影响体力活动多样性的城市绿地空间设计要素。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2个城市公园作为研究案例,划定案例中特定尺度的多个绿地空间单元进行实地观察记录,获得在此空间单元中的活动情况数据;进而定量分析体力活动多样性与绿地空间设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对影响体力活动多样性的场地特征和植被特征进行识别,并基于此探讨城市绿地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体力活动多样性 城市绿地空间 设计要素 场地特征 植被特征
下载PDF
退化高寒草甸植被与土壤特征 被引量:46
10
作者 周丽 张德罡 +3 位作者 贠旭江 董永平 王加亭 赵雅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96-2201,共6页
对甘肃省天祝县4个退化梯度高寒草甸的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草地地上生物量、植被高度、盖度、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土壤含水量都显著降低(P<0.05),重度退化草地土壤容重显著升高(P&l... 对甘肃省天祝县4个退化梯度高寒草甸的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草地地上生物量、植被高度、盖度、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土壤含水量都显著降低(P<0.05),重度退化草地土壤容重显著升高(P<0.05)。草地植物群落发生明显退化演替,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线叶嵩草(K.capillifolia)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的优势种地位被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所替代,物种数由未退化样地的19种减少到重度退化样地的7种,退化指示类毒杂草生物量比例逐渐增加,由9.77%上升到62.93%。草地的退化程度会影响草地的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特征,应根据不同退化阶段采取不同的恢复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草地退化 植被特征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科尔沁固定沙地植被特征对降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5
11
作者 张腊梅 刘新平 +3 位作者 赵学勇 张铜会 岳祥飞 云建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37-2745,共9页
选择科尔沁固定沙地利用一种野外增减雨试验装置研究了沙地植被生长特征对降雨增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6月,降雨增减变化对植物群落高度有显著影响(P<0.05)。减雨60%和30%时,植物群落平均高度比对照分别降低8.8%和2.3%,增雨60... 选择科尔沁固定沙地利用一种野外增减雨试验装置研究了沙地植被生长特征对降雨增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6月,降雨增减变化对植物群落高度有显著影响(P<0.05)。减雨60%和30%时,植物群落平均高度比对照分别降低8.8%和2.3%,增雨60%和30%时,则分别增加6.8%和1.4%;相比增雨60%,增雨30%更能促进群落盖度的增大;降雨量变化影响群落植株密度。(2)1a的降雨增减变化对沙地植被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没有显著影响,但减雨可显著增加7月物种的丰富度(P<0.05)。(3)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大,在增雨30%时达到最大值;而地下生物量会随着降雨量增加而显著增大,同时,减雨60%也使地下生物量增加。此外,降雨量的增加和减少都会使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增加。(4)固定沙地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20 cm之间,占总地下生物量的52.7%;降雨量的增加显著增加20—40 cm土壤中根系的分布,当降雨量减少60%时,20—40 cm土壤中根系的分布也略有增加,增雨60%和减雨60%对地下生物量在40—60 cm土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雨 减雨 半干旱沙地 植被特征 生物量
下载PDF
土壤-植被系统及其对土壤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38
12
作者 漆良华 张旭东 +4 位作者 孙启祥 周金星 张建锋 刘国华 李冬雪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共8页
在总结分析土壤健康概念与内涵、土壤-植被系统的组成与边界的基础上,着重从植被类型与特征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物理健康、化学健康和生物健康3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土壤-植被系统 土壤健康 植被类型与特征
下载PDF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的植被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丁平 杨月伟 +2 位作者 李智 姜仕仁 诸葛阳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5期557-562,共6页
构成白颈长尾雉阔叶林型栖息地的植被乔木层主要树种为壳斗科植物 ,灌木层植物以山茶科、禾本科和樟科等科的种类为主 ,草本层植物以蕨类、禾本科和莎草科为主 .在针阔混交林型栖息地 ,壳斗科植物仍占乔木层主要树种的相当比例 ,但针叶... 构成白颈长尾雉阔叶林型栖息地的植被乔木层主要树种为壳斗科植物 ,灌木层植物以山茶科、禾本科和樟科等科的种类为主 ,草本层植物以蕨类、禾本科和莎草科为主 .在针阔混交林型栖息地 ,壳斗科植物仍占乔木层主要树种的相当比例 ,但针叶树种的比例明显上升 ,该类型栖息地的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组成特征与阔叶林型栖息地相似 .在针叶林型栖息地中 ,乔木层的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杉木、福建柏和圆柏等 ,并有较多的阔叶灌木树种构成灌木层 ,草本层中以蕨类为主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选择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乔木层盖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特征 栖息地 白颈长尾雉 阔叶林 矫本层 灌木层 草本层
下载PDF
江苏湿地植物群落学特征及其分布和演替规律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湘萍 汤庚国 +1 位作者 王定胜 徐惠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7-52,共6页
江苏湿地植被由水生植物、湿生植物、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等组成,因所处地理位置和湿地独特环境的共同作用,表现出优势种多、盖度大,外貌整齐、低矮,层次分化不明显的群落学特征。对其分布、演替规律及滨海湿地植物的开发利用作了论述。
关键词 江苏 湿地植物 群落学特征 分布规律 演替规律
下载PDF
祁连山高寒牧区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特征与土壤养分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8
15
作者 姚喜喜 宫旭胤 +3 位作者 白滨 张利平 郎侠 吴建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1-379,共9页
为探究祁连山高寒牧区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特征、土壤养分及其相关性,以山地草原、高山草原、高寒草甸草原草原3个类型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测定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3个类型草地的植被特征、土壤养分特征及其... 为探究祁连山高寒牧区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特征、土壤养分及其相关性,以山地草原、高山草原、高寒草甸草原草原3个类型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测定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3个类型草地的植被特征、土壤养分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差异明显,均为高山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甸草原(P<0.05);群落多样性、草本植物高度差异明显,均为山地草原>高山草原>高寒草甸草原(P<0.05);小灌木平均高度差异明显,为高寒草甸草原>高山草原>山地草原(P<0.05);不同类型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幅较大,其中以高寒草甸草原最为丰富;pH值变幅较大,变化趋势与有机质相反,即有机质含量越高,则土壤pH值低,反之亦然;全氮含量较高,都为1~2级(>0.2%);全钾含量居中,山地草原为2级(2.5%~3.0%),高山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为3级(2.0%~2.5%);全磷含量最低,均为3~4级(0.05%~0.10%),全量养分表现出以低磷高氮富钾为特征;速效养分以贫磷为特征;土壤保肥能力较强;各类型草地土壤肥力因子间的相关性各有特点;总体看来,高山草原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其群落的生产力也最高,但群落物种多样性最低。磷在祁连山高寒牧区很缺乏,建议在进行草原管理和人工饲草种植时补充磷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特征 土壤养分特征 相关关系 草地类型 高寒牧区
下载PDF
退化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37
16
作者 文海燕 傅华 赵哈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6-9,共4页
研究了科尔沁退化沙质草地不同沙漠化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及不同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沙质草地沙生植被的多样性指数很低,从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草本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Ma... 研究了科尔沁退化沙质草地不同沙漠化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以及不同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沙质草地沙生植被的多样性指数很低,从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草本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降低;0~10cm表层土壤各因子对多样性的影响不同.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这几种土壤肥力指标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土壤速效磷和pH值与多样性指数也无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土壤 分布特征 多样性
下载PDF
高原鼢鼠栖息地的植被特征 被引量:30
17
作者 韩天虎 张卫国 丁连生 《草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43-49,共7页
对高原鼢鼠种群不同发展阶段下植被的群落特征进行了为时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种的多样性、植被的盖度、多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随鼠群数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群落的平均高度则因低矮植物种的增加而有所下降。在... 对高原鼢鼠种群不同发展阶段下植被的群落特征进行了为时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种的多样性、植被的盖度、多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随鼠群数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群落的平均高度则因低矮植物种的增加而有所下降。在一定条件下,高原鼢鼠与植被相互作用可在某种状态下取得平衡并保持稳定。在地下生物量的组成上,直根和根茎的总量在地下生物量中所占比重保持相对稳定,但在鼠群发展初期,直根所占比重较小,而根茎所占比重较大,随着鼠群数量趋于饱和,直根比重增大,根茎相应降低;在须根组成中,莎草科植物根系随鼠群数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禾本科植物根系则相应减少,须根系总量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植被 群落特征 作用关系 鼠害
下载PDF
不同人工恢复措施下高寒矿区煤矸石山植被和土壤恢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杨鑫光 李希来 +1 位作者 金立群 孙华方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共11页
高寒矿区露天煤矿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通过采取不同人工恢复措施,并对其植被和土壤的恢复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对于指导煤矸石山生态恢复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置人工建植、人工建植+覆土、人工建植+施肥3种恢复措施... 高寒矿区露天煤矿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通过采取不同人工恢复措施,并对其植被和土壤的恢复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对于指导煤矸石山生态恢复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置人工建植、人工建植+覆土、人工建植+施肥3种恢复措施,经过5年恢复,比较不同恢复措施对植被群落组成、植物生长、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恢复措施均能够形成人工草地群落,但草地群落组成差别较大,植被盖度、高度、密度及地上生物量等植物生长特征差异显著(P<0.05),3种恢复措施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但与原始群落相比,短期人工恢复对土壤肥力及pH值的改善作用依然有限。植物生长指标与土壤全氮、有机质特别是全磷之间相互促进。单纯的人工建植方式不利于生态修复,采取人工建植+覆土或人工建植+施肥的组合方式,是恢复高寒矿区煤矸石山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从减少经济投入的角度出发,可考虑通过施肥替代人工覆土,实现煤矸石山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措施 高寒矿区 煤矸石山 植被特征 土壤性质
下载PDF
植被对风及土壤风蚀影响的野外观测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尚润阳 祁有祥 +1 位作者 赵廷宁 丁国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39,共3页
采用野外定点观测法,主要研究植被各个特征对风力作用及土壤风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植被对风速轮廓线的影响取决于植物总体的生态性和其本身的结构形态。植被盖度和高度均对风速轮廓线有明显影响,植被分布形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在... 采用野外定点观测法,主要研究植被各个特征对风力作用及土壤风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植被对风速轮廓线的影响取决于植物总体的生态性和其本身的结构形态。植被盖度和高度均对风速轮廓线有明显影响,植被分布形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在相同地风力条件下,植被的盖度是影响土壤风蚀的关键因子。植被高度和分布形式对土壤风蚀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特征 风速轮廓线 土壤风蚀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荒漠植物区系及其植被特征 被引量:32
20
作者 刘虎俊 王继和 +3 位作者 常兆丰 马全林 杨自辉 詹科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石羊河下游位于干草原向荒漠过渡区域,有天然种子植物23个科,73个属,123个种,不仅有典型的戈壁荒漠成分,也渗入一些草原化荒漠植物种类。其荒漠植被特征更明显,群落层片结构简单,群丛建群种的74.4%是灌木和半灌木,构成了灌木、半灌木旱... 石羊河下游位于干草原向荒漠过渡区域,有天然种子植物23个科,73个属,123个种,不仅有典型的戈壁荒漠成分,也渗入一些草原化荒漠植物种类。其荒漠植被特征更明显,群落层片结构简单,群丛建群种的74.4%是灌木和半灌木,构成了灌木、半灌木旱生群落;1年生草本植物随季节性降雨可形成“灌草丛”,成为荒漠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地理区系成分上,温带成分属占优势,其中地中海至中亚分布型及其变型最多,其次为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整个区域内植物的分布集中在生境较适宜的区域,空间结构的成群性高,但在小区域内植物种的分布则较单一。植被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5个植被亚型,13个群系组,23个群系,38个群丛。地域性植被以绿洲为中心,成环状分布,可分为3个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下游 荒漠植物区系地理 植被 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