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油菜浙双72菜用和油用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孙利祥 黄惠芳 +2 位作者 管耀祖 龚辉 葛常青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2-35,共4页
浙双72油菜不同播期、移栽密度及采薹长度对菜薹、菜籽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表明,浙双72早播可以提高菜薹、菜籽产量,播期以9月1日为宜,移栽密度10.5×104株/hm2为佳。采薹对株高、一次分枝有较大影响,但对产量影响不明显,采薹... 浙双72油菜不同播期、移栽密度及采薹长度对菜薹、菜籽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表明,浙双72早播可以提高菜薹、菜籽产量,播期以9月1日为宜,移栽密度10.5×104株/hm2为佳。采薹对株高、一次分枝有较大影响,但对产量影响不明显,采薹长度以10cm为好。浙双72作为菜用和油用栽培,单位面积产值明显增加,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浙双72品种 菜用栽培 油用栽培 播期 移栽密度 采薹长度 经济效益 菜籽产量 菜薹产量
下载PDF
稻田种植利用紫云英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卜容燕 韩上 +7 位作者 唐杉 李敏 王慧 程文龙 张晓冬 曹卫东 刘颖颖 武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007-1011,共5页
为了探明紫云英蜜源、留种和菜用等多功能用途,以稻田紫云英种植利用途径为研究对象,通过布置大田试验,探讨了“蜂蜜+留种”和“菜用+翻压”两种紫云英高效利用技术模式。结果表明:“蜂蜜+留种”模式中紫云英蜜具有较高的品质。通过紫... 为了探明紫云英蜜源、留种和菜用等多功能用途,以稻田紫云英种植利用途径为研究对象,通过布置大田试验,探讨了“蜂蜜+留种”和“菜用+翻压”两种紫云英高效利用技术模式。结果表明:“蜂蜜+留种”模式中紫云英蜜具有较高的品质。通过紫云英蜜和紫云英种子销售,年净收入可增加12000元·hm^(-2);在“菜用+翻压”技术模式中,通过采摘紫云英嫩梢部分可创造69600元·hm^(-2)的直接经济收入。相对于传统的紫云英翻压还田,“蜂蜜+留种”和“菜用+翻压”两种紫云英利用模式均显著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是高效的利用模式,可在南方稻田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稻田 蜂蜜 菜用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藜麦菜用品种筛选及刈割可行性初探
3
作者 梅丽 韩立红 +5 位作者 周继华 周吉红 祝宁 王俊英 曹彩红 何秉青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31期31-37,共7页
为筛选适宜菜用的藜麦品种,并探索藜麦苗刈割的可行性,引种甘肃、内蒙、山西等地11份藜麦品种(系),在日光温室栽培36天采收茎叶,进行植株性状、鲜食产量、适口性、营养物质含量及刈割可行性的比较。结果表明‘,条藜1号’‘、陇藜4号’... 为筛选适宜菜用的藜麦品种,并探索藜麦苗刈割的可行性,引种甘肃、内蒙、山西等地11份藜麦品种(系),在日光温室栽培36天采收茎叶,进行植株性状、鲜食产量、适口性、营养物质含量及刈割可行性的比较。结果表明‘,条藜1号’‘、陇藜4号’鲜食产量较高‘,ZK1’‘、陇藜4号’‘、条藜1号’的营养丰富,‘陇藜4号’‘、陇藜5号’‘、陇藜3号’适口性较好。综合产量、营养及口感‘,陇藜4号’可作为菜用品种示范种植,该品种采收期株高36.0 cm、茎粗6.3 cm、叶片数16.7个、单株鲜重7.8 g,直收产量15.10 t/hm^(2),适宜刈割方式收获,刈割产量接近并略低于直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菜用 品种 品质 刈割
下载PDF
北方菜用型苜蓿筛选研究初报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凤江 杜桂娟 杨姝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4-67,共4页
以10个抗寒、耐旱、抗病虫害的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栽培试验,重点对其外观品质、营养品质以及适口性、再生性、生产性能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龙牧801和公农1号2个品种,食用价值高、生产性能好,是适合北方种植的菜用型... 以10个抗寒、耐旱、抗病虫害的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栽培试验,重点对其外观品质、营养品质以及适口性、再生性、生产性能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龙牧801和公农1号2个品种,食用价值高、生产性能好,是适合北方种植的菜用型苜蓿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菜用型 筛选 营养品质
下载PDF
菜用甘薯品种的筛选及其栽培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郑旋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通过品种筛选试验和不同种植密度栽培的研究结果表明,福薯7-6茎尖绒毛少、食味爽口清甜、不苦涩、口感好、专用种植产量高,优于对照种台农71,可作为专用采摘茎叶利用;种植密度不同,其茎叶产量差异较大,以27万株·hm^(-2)的产量最高。
关键词 菜用甘薯 品种筛选 栽培技术 种植密度 产量
下载PDF
叶柄菜用甘薯品种资源的筛选与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史新敏 唐君 +2 位作者 张允刚 赵冬兰 周志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99-2300,共2页
[目的]筛选叶柄菜用甘薯品种,提高甘薯品种资源的利用价值。[方法]于2005~2007年对1126份国家甘薯品种资源进行育苗圃筛选和田间资源圃筛选,介绍了筛选出的叶柄菜用甘薯品种及栽培技术,指出了发展优势。[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筛选出适... [目的]筛选叶柄菜用甘薯品种,提高甘薯品种资源的利用价值。[方法]于2005~2007年对1126份国家甘薯品种资源进行育苗圃筛选和田间资源圃筛选,介绍了筛选出的叶柄菜用甘薯品种及栽培技术,指出了发展优势。[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筛选出适于叶柄菜用的甘薯品种有鲁薯3号、商薯19和徐薯22,叶柄熟化后色、香、味、形、意具佳。叶柄菜用甘薯露地栽培在3~8月份进行,大棚栽培一年四季均可以。叶柄菜用甘薯具有种植区域广、时间长、效益高,环保纯天然,市场潜力大的发展优势。[结论]鲁薯3号、商薯19和徐薯22是适于叶柄菜用的甘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资源 品种筛选 叶柄菜用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屋顶种植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对菜用甘薯茎尖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欢 贝嘉伟 +2 位作者 潘超 赵伟东 陆国权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3-719,共7页
分别采用土壤栽培、基质栽培和管道营养液栽培种植3个菜用甘薯品种(莆薯53、广菜薯5号和福薯18),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菜用甘薯茎尖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栽培方式下,供试的3个菜用甘薯品种均在管道营养液栽培条件下茎尖产量... 分别采用土壤栽培、基质栽培和管道营养液栽培种植3个菜用甘薯品种(莆薯53、广菜薯5号和福薯18),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菜用甘薯茎尖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栽培方式下,供试的3个菜用甘薯品种均在管道营养液栽培条件下茎尖产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硝态氮含量最低。总体上,在屋顶农业中使用管道营养液栽培种植福薯18有利于提高茎尖产量并保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甘薯 栽培方式 屋顶农业
下载PDF
春苦瓜套种菜用甘薯-冬莴苣高效栽培模式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林耀 宋朝阳 +6 位作者 龚伟 李茂年 刘文军 万兴华 朱文革 张良兴 龚世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501-3504,共4页
武汉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从2008年开始在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蔬菜生产中成功示范了春苦瓜套种菜用甘薯-冬莴苣高效栽培模式,从周年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及用种量、整地施肥、播种育苗、定植密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方面对... 武汉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从2008年开始在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蔬菜生产中成功示范了春苦瓜套种菜用甘薯-冬莴苣高效栽培模式,从周年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及用种量、整地施肥、播种育苗、定植密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方面对该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实践和探索,并在武汉市蔬菜生产中成功地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苦瓜套种菜用甘薯-冬莴苣模式 高效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龙山时代的植被、古气候及植物利用——以河南瓦店遗址的木炭分析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树芝 方燕明 赵志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结合2007~2008年度河南禹州瓦店遗址的发掘,采用随发现随采集的方法,在瓦店遗址的灰坑、房址、壕沟和文化层中共采集了148份木炭样本,其中直径大于4mm的1030块木炭经鉴定,分别属于26种植物,根据这些植物的百分比推测瓦店遗址周围分布... 结合2007~2008年度河南禹州瓦店遗址的发掘,采用随发现随采集的方法,在瓦店遗址的灰坑、房址、壕沟和文化层中共采集了148份木炭样本,其中直径大于4mm的1030块木炭经鉴定,分别属于26种植物,根据这些植物的百分比推测瓦店遗址周围分布着栎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少量的侧柏、白蜡树属、盐肤木属以及其他树种和果树。对具有生态代表性的木炭分析并依据古今植物群组成成分的对比研究,表明瓦店遗址在龙山时代气候温暖湿润,遗址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生态过渡地带;对性质明确的背景单位的木炭进行分析表明,栎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做燃柴、房屋建筑以及木桩等。栎属、枣属木炭的出现以及大量壳斗和酸枣壳的发现,证明瓦店遗址先民采集橡实和酸枣作为食物的一部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店遗址 龙山时代 木炭分析植物考古 古气候 木材利用
原文传递
油菜理想株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方一 黄璜 +1 位作者 官梅 官春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6,共13页
本文定义了油菜理想株型的内涵,强调油菜的多功能性和理想株型的功能特定性。油菜理想株型是实现油菜某种特定功能,有利于相关经济效益最大化所具备的植株形态。阐明了油菜单株株型和群体株型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梳理了油菜株型研究的... 本文定义了油菜理想株型的内涵,强调油菜的多功能性和理想株型的功能特定性。油菜理想株型是实现油菜某种特定功能,有利于相关经济效益最大化所具备的植株形态。阐明了油菜单株株型和群体株型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梳理了油菜株型研究的基本脉络,提出油菜理想株型研究的四个阶段:初级阶段、成熟阶段、数字化阶段和分子生物技术阶段。系统构建了油菜株型的指标体系,株型指标包括了根、茎、叶、分枝、花、角果以及冠层结构形态等。归纳并提出了形态测量法、经验总结法、试验统计法、数字模拟法、栽培调控法和遗传改良法的油菜株型研究方法划分,提出了光合效能原理,形态结构原理,源、库、流原理,作物生理原理的油菜株型研究基本原理分类。介绍了基于籽粒丰产、基于机械直播、基于菜用或饲用、基于观赏性的四种典型油菜理想株型特征和内涵。分析了油菜株型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油菜理想株型的基本特征、建构策略和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理想株型 高产 机械直播 菜用 饲用 观赏性
下载PDF
不同氮素水平对叶菜型甘薯光合作用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魏猛 唐忠厚 +3 位作者 陈晓光 李洪民 张爱君 史新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91,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氮素水平对叶菜型甘薯光合作用及生长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徐菜薯1号作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氮素水平下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蔓长和各部位生物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不施尿素处理(对照)相比,施... 为了探讨不同氮素水平对叶菜型甘薯光合作用及生长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徐菜薯1号作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氮素水平下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蔓长和各部位生物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不施尿素处理(对照)相比,施尿素处理(每盆施尿素6.5 g、每盆施尿素13.0 g和每盆施尿素26.0 g)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地上部干质量均显著增加,每盆施尿素6.5 g和13.0 g处理的蔓长和地下部生物产量均显著增加;每盆施尿素26.0 g处理的蔓长和地下部生物产量均显著降低;施尿素处理的胞间CO2浓度均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薯蔓长度、叶片干质量、叶柄干质量、茎干质量、块根干质量、纤维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地下部干质量与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呈正相关,其中叶片干质量、茎干质量和地上部干质量与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与胞间CO2浓度均呈负相关。表明适量氮肥有利于叶菜型甘薯光合作用和生物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水平 叶菜型甘薯 光合特性 生长特性
下载PDF
叶菜型甘薯蔓尖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不同品种、部位和采收期的变化 被引量:25
12
作者 傅玉凡 曾令江 +2 位作者 杨春贤 廖志华 张启堂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04-1107,共4页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蔓尖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不同品种、部位和采收期的变化。方法:在全国叶菜型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重庆点,测定和分析莆薯53、广菜薯2号和福薯7-63个品种蔓尖的叶片、叶柄和茎3个部位在6个采收时期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蔓尖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不同品种、部位和采收期的变化。方法:在全国叶菜型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重庆点,测定和分析莆薯53、广菜薯2号和福薯7-63个品种蔓尖的叶片、叶柄和茎3个部位在6个采收时期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变化。结果:莆薯53、广菜薯2号和福薯7-6蔓尖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在采收期间的变化分别介于9.60~19.98,12.93~25.08,9.33~25.16mg.g-1,品种之间有显著差异;3个品种叶片的平均质量分数在采收期间的变化为3.66~11.09mg.g-1,显著高于茎(4.03~7.79mg.g-1),茎显著高于叶柄(2.20~5.26mg.g-1);采收前期蔓尖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采收后期。结论:在叶菜型甘薯的品种选育、栽培和产业化等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蔓尖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部位和不同的采收时期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黄酮类化合物 采收期
原文传递
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含量及清除DPPH·能力 被引量:23
13
作者 傅玉凡 杨春贤 +5 位作者 赵亚特 赵文婷 刘小强 曾令江 廖志华 张启堂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814-4822,共9页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的含量及其清除DPPH·能力,为叶菜型甘薯的品种筛选、栽培及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6个不同生长期分别采收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的茎尖,测定并分析茎尖叶片、叶柄和茎绿原酸含量及其... 【目的】研究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的含量及其清除DPPH·能力,为叶菜型甘薯的品种筛选、栽培及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6个不同生长期分别采收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的茎尖,测定并分析茎尖叶片、叶柄和茎绿原酸含量及其与DPPH·清除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次采收期的不同甘薯品种茎尖绿原酸平均含量大小为:广菜薯2号(0.2920%fb)>莆薯53(0.2750%fb)>福薯7-6(0.1638%fb),其中叶片(0.3539%fb)>茎(0.1444%fb)>叶柄(0.1173%fb),叶片含量是叶柄和茎平均值的2.70倍;广菜薯2号、莆薯53和福薯7-6茎尖前3个采收时期绿原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2.22、2.68和2.41倍,其中叶片、叶柄和茎前3次采收期绿原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后3次采收期的2.49,2.53和2.20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根据3个品种6次采收期的平均值计算,叶片对茎尖绿原酸含量的贡献率为73.64%,叶柄为11.96%,茎为14.41%。(3)茎尖6次采收期的DPPH·清除能力平均大小为:广菜薯2号(34.99%)>莆薯53(31.05%)>福薯7-6(18.83%),其中叶片(32.52%)>茎(23.64%)>叶柄(17.91%);前3个采收时期的茎尖、叶片、茎和叶柄的DPPH·平均清除能力分别是后3个时期的1.91、2.02、1.69和1.99倍。【结论】叶菜型甘薯茎尖绿原酸含量在品种、部位和采收期间有显著差异;DPPH·清除能力与绿原酸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叶菜型甘薯品种选育、栽培和产业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茎尖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型甘薯 绿原酸含量 品种 部位 采收期 DPPH·清除能力
下载PDF
优质油菜中油112“油蔬两用”试验结果简报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黎兰献 程鹏飞 +3 位作者 赵伟伟 赵定杰 熊恒多 丁国平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6-168,共3页
2011-2014年中油112"油蔬两用"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菜薹口感微甜脆爽,VC及还原糖含量高,鲜薹产量高,且摘薹后菜子产量比非摘薹处理明显提高,摘薹后菜子平均产量4 809.0kg/hm2,分别比中双9号(CK1)、中双10号(CK2)增产45.66%、1... 2011-2014年中油112"油蔬两用"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菜薹口感微甜脆爽,VC及还原糖含量高,鲜薹产量高,且摘薹后菜子产量比非摘薹处理明显提高,摘薹后菜子平均产量4 809.0kg/hm2,分别比中双9号(CK1)、中双10号(CK2)增产45.66%、17.14%,合计效益43 047.0元/hm2,分别比CK1、CK2增收10 362.0、8 449.5元/hm2,该品种主要经济性状及抗性明显优于对照,建议作为"油蔬两用"主导品种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油蔬两用” 中油112 试验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数据的元江县植被/土地利用类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敏慧 曾和平 +1 位作者 杨树华 杨礼攀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4年第4期35-40,共6页
元江县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6.8%,垂直高差达2253m,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熏只用一个解译体系来解译这一有较大差异地区的影像是有困难的。因此本研究为提高影像解译的准确性熏在对2002年2月9日覆盖元江全景的TM卫星... 元江县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6.8%,垂直高差达2253m,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熏只用一个解译体系来解译这一有较大差异地区的影像是有困难的。因此本研究为提高影像解译的准确性熏在对2002年2月9日覆盖元江全景的TM卫星影像进行数据校正、影像融合、影像分层、计算机自动监督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穴GPS雪,结合野外踏察及地形图、土地利用相关信息对机读结果进行目视检验和GIS分析校正,最终划分出18类植被类型、9类土地利用类型。判读结果经检验,土地利用的判读精度为84.2%熏植被类型的判读精度为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县 遥感 植被/土地利用类型 判读方法
下载PDF
适宜“油蔬两用”的油菜品种筛选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黎兰献 程鹏飞 梁楚荣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0-673,共4页
为筛选出适宜湖北地区应用推广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对9个"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摘薹与未摘薹的产量、产值及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摘薹后菜子产量比未摘薹平均增12.52%,总产值比未摘薹平均增124.0... 为筛选出适宜湖北地区应用推广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对9个"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摘薹与未摘薹的产量、产值及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摘薹后菜子产量比未摘薹平均增12.52%,总产值比未摘薹平均增124.08%,初步分析油菜摘薹后二次分枝及每角粒数普遍增加是菜子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供试品种中,中油112菜薹、菜子产量高,菜薹口感甜脆爽口,可作为高产型"油蔬两用"品种推广应用;天下农3号菜薹产量及总产值高,浙油28菜薹口感及主要经济性状表现突出,菜子增产潜力大,二者可以作为"油蔬两用"配套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甘蓝型油菜 “油蔬两用”品种 DELPHI法 筛选
下载PDF
油蔬两用油菜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艳花 石有明 +5 位作者 周燕 黄华磊 肖长明 黄书琴 刘涛 张晓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330,共7页
为了解油蔬两用生产方式下油菜养分吸收利用特性以合理施肥,通过两年定点取样,以不摘薹处理为对照,比较油菜现蕾摘薹后至成熟期间甘蓝型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差异。结果发现:摘薹后油菜生育期、分枝结构、干物质积累... 为了解油蔬两用生产方式下油菜养分吸收利用特性以合理施肥,通过两年定点取样,以不摘薹处理为对照,比较油菜现蕾摘薹后至成熟期间甘蓝型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差异。结果发现:摘薹后油菜生育期、分枝结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利用特性等均发生了改变。与不摘臺相比,摘薹后油菜籽粒产量降低,整株干物重增多,生育期延长8d,分枝发生提前,二次分枝增多(达每株19. 2枝),籽粒产量主要来自二次分枝。氮磷钾三种元素含量随生育进程降低,成熟时在角果中的含量大于根茎。摘薹后20d内,由于创伤的修复导致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增加缓慢。摘薹20d后,植株开始快速吸收养分;至成熟时,摘薹处理氮磷钾养分的积累更高。摘薹后油菜冠层结构以二次分枝为主、一次分枝为辅,二次分枝花果干物重、氮素积累量均高于一次分枝;而不摘薹处理一次分枝干物重和氮素积累量最高,主茎次之,二次分枝最低。油菜摘薹后生育期延长,干物质和养分积累持续时间变长。可见,油蔬两用的油菜需肥特性与常规油菜不同,需要结合特性研究具体的肥料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油蔬两用 干物质 二次分枝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 napus)油蔬两用新品种宁杂15号的选育 被引量:6
18
作者 浦惠明 戚存扣 +7 位作者 张洁夫 高建芹 陈新军 陈松 龙卫华 胡茂龙 陈锋 顾慧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32-1434,共3页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油蔬两用新品种 品种选育
下载PDF
“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灰色关联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黎兰献 程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2期15635-15637,15679,共4页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湖北地区近年应用推广的13个"双低"油菜品种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油112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排序均位居第1,该品种菜薹口感甜脆爽口,鲜薹及菜籽产量高,经济性状优良,可作为"...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湖北地区近年应用推广的13个"双低"油菜品种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油112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排序均位居第1,该品种菜薹口感甜脆爽口,鲜薹及菜籽产量高,经济性状优良,可作为"油蔬两用"油菜主导品种应用推广;华油杂62和沣油5103权关联度分别位居第2、3位,加权关联度分别位居第3、2位,二者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油蔬两用"油菜的配套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蔬两用” 油菜 灰色关联度 评价
下载PDF
NaCl胁迫对结荚期菜用大豆叶片游离态多胺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聪 杨恒山 +1 位作者 董永义 贾俊英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23-1128,共6页
采用蛭石栽培,在100mmol·L-1NaCl胁迫下,对耐盐性不同的2个菜用大豆[Glycinemax(L.)Merr.]品种结荚期干物质积累、单株产量及叶片游离态多胺(PAs)水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Cl胁迫显著降低了菜用大豆植株干重及单株产量,... 采用蛭石栽培,在100mmol·L-1NaCl胁迫下,对耐盐性不同的2个菜用大豆[Glycinemax(L.)Merr.]品种结荚期干物质积累、单株产量及叶片游离态多胺(PAs)水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Cl胁迫显著降低了菜用大豆植株干重及单株产量,但耐盐品种"绿领特早"的降幅低于盐敏感品种"理想高产95-1";与"理想高产95-1"相比,"绿领特早"叶片在整个NaCl胁迫期间均维持了相对较低的H2O2含量、游离态腐胺(Put)含量及较高的游离态亚精胺(Spd)含量,在胁迫6~15d期间维持了相对较高的游离态精胺(Spm)含量、(Spd+Spm)/Put值及较低的Put/PAs值。说明耐盐品种"绿领特早"叶片具有较强的由游离态Put向游离态Spd和Spm转化的能力,维持了较低的游离态Put含量和较高的游离态Spd及Spm含量,进而抑制了活性氧过量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结荚期 菜用大豆 游离态多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