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1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染料染绿色羊毛织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杜艳琴 王璐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7-19,共3页
用植物染料染色,绿色是较难得到的颜色,且相应的植物较少。据史料记载,单种植物染料上染或2种植物染料套染均可得到绿色。文章对植物染料染绿色特别是套染染绿色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具有较好色牢度的绿色织物的套染方案。实验结果表明... 用植物染料染色,绿色是较难得到的颜色,且相应的植物较少。据史料记载,单种植物染料上染或2种植物染料套染均可得到绿色。文章对植物染料染绿色特别是套染染绿色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具有较好色牢度的绿色织物的套染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套染上染顺序对最终织物的色泽和色牢度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染料 羊毛织物 色织物 色牢度 染色 色泽 显影 绿色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黄河故道地区土地沙质贫瘠化评价——以河南省中牟县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鹏飞 杜丽平 +2 位作者 齐贞 刘晓冰 宋轩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1年第3期21-25,共5页
土地沙质贫瘠化是土地沙漠化在黄河故道地区的典型表现形式,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利用Landsat TM数据,在遥感与地理信息建模技术支持下,构建了像元为尺度的土地沙质贫瘠化定量化评价模型。通过对模型中... 土地沙质贫瘠化是土地沙漠化在黄河故道地区的典型表现形式,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利用Landsat TM数据,在遥感与地理信息建模技术支持下,构建了像元为尺度的土地沙质贫瘠化定量化评价模型。通过对模型中的植被盖度、地表温度和裸沙占地百分比等3个关键因子的遥感反演,可实现对研究区土地沙质贫瘠化程度的自动化评价,并对其空间分布进行制图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 遥感 线性光谱分解 植被盖度 地表温度 裸沙占地百分比
下载PDF
闽东南花岗岩侵蚀区土壤侵蚀规律与治理 Ⅲ.泥沙输移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郑添发 黄炎和 +2 位作者 卢程隆 傅勤 李振宗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96-199,共4页
30min瞬时雨强极显著地影响着泥沙输移比,30min瞬时雨强越大,泥沙输移比越小,且泥沙输移比随30min瞬时雨强有y=1.20x^(-0.35)的变化规律.植被覆盖度也是影响泥沙输移比的因素,被覆度越大则输移比越大.降雨量和坡度对泥沙输移比无显著影... 30min瞬时雨强极显著地影响着泥沙输移比,30min瞬时雨强越大,泥沙输移比越小,且泥沙输移比随30min瞬时雨强有y=1.20x^(-0.35)的变化规律.植被覆盖度也是影响泥沙输移比的因素,被覆度越大则输移比越大.降雨量和坡度对泥沙输移比无显著影响.本文还探讨了泥沙输移比值,认为该地区的泥沙输移比约为0.42—0.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花岗岩 泥沙输移比 坡度
下载PDF
一种蔬果废弃物发酵生产线关键技术的研制与试验
4
作者 管敏 郭智新 +3 位作者 常帆 任线妮 王亚妮 种莉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207-211,222,共6页
针对蔬果废弃物普遍具有营养丰富、含水率高、极易腐烂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蔬果废弃物液肥发酵生产线,将腐烂蔬果与功能微生物菌充分混合后由提升机提升至发酵罐内,密封后静置发酵,发酵罐内靠近底部处布置有特制过滤网,滤液通过过滤网静... 针对蔬果废弃物普遍具有营养丰富、含水率高、极易腐烂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蔬果废弃物液肥发酵生产线,将腐烂蔬果与功能微生物菌充分混合后由提升机提升至发酵罐内,密封后静置发酵,发酵罐内靠近底部处布置有特制过滤网,滤液通过过滤网静置在底部,罐底预留出液阀,产生的滤液通过管路直接流入储液桶二次发酵,通过抽液系统将储液桶中的液肥抽到成品桶中分装储存。测试结果表明,蔬果废弃物发酵生产线能够满足含水率高的蔬果废弃物的发酵,发酵周期较短,发酵菌和有益细菌生长迅速,抑制有害真菌生长,功耗较低,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符合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果废弃物 发酵罐 开盖 发酵试验
下载PDF
基于土地覆盖分类的植被覆盖率估算亚像元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265
5
作者 陈晋 陈云浩 +1 位作者 何春阳 史培军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6-422,T001,共8页
如何利用遥感资料估算植被覆盖率已成为建立全球及区域气候、生态模型的基础工作之一。重点探讨了利用TM资料从植被指数 (NDVI)中提取植被覆盖率的方法。根据TM像元为非均一混合像元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土地覆盖分类的综合运用“等密度... 如何利用遥感资料估算植被覆盖率已成为建立全球及区域气候、生态模型的基础工作之一。重点探讨了利用TM资料从植被指数 (NDVI)中提取植被覆盖率的方法。根据TM像元为非均一混合像元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土地覆盖分类的综合运用“等密度模型”和“非密度模型”计算植被覆盖率的方法。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市区的植被覆盖率计算表明 ,该方法的估算精度可达 75 4% ,比单纯使用等密度亚像元模型在估算精度上可提高 5 8%。可以认为 ,该方法为大面积植被覆盖率估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率 土地覆盖 亚像元模型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叶面指数 遥感资料
下载PDF
最近18年来中国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53
6
作者 朴世龙 方精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4-302,共9页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NOAA-AVHRR数据对我国最近18年(1982~1999)来的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受气候波动的影响十分显著,并且这种变化的区域性差异明显。...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NOAA-AVHRR数据对我国最近18年(1982~1999)来的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受气候波动的影响十分显著,并且这种变化的区域性差异明显。18年来,NDVI减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而NDVI增加的地区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NDVI变化趋势之间存在较大差异;90年代NDVI减小的区域明显地比80年代增加,特别是西北干旱地区NDVI的下降趋势明显。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18年来植被覆盖下降趋势最明显的地区,表明快速城市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降水 气温 植被覆盖 中国 气候 城市化 遥感数据 土地利用
下载PDF
1982-2003年内蒙古植被带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73
7
作者 陈效逑 王恒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94,共11页
利用内蒙古地区1982-2003年遥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植被带进行了分时段的划分,并以典型草原植被带为例,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期间,典型草原带的面积呈增加的趋势,荒漠草原带... 利用内蒙古地区1982-2003年遥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植被带进行了分时段的划分,并以典型草原植被带为例,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期间,典型草原带的面积呈增加的趋势,荒漠草原带的面积呈减少的趋势,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荒漠带的面积趋势变化不明显。总体上看,从时段1(1982-1987年)到时段2(1988-1992年)植被带进化演变的面积占优势,从时段2(1988-1992年)到时段3(1993-1998年)进化和退化演变的面积相当,从时段3(1993-1998年)到时段4(1999-2003年)退化演变的面积占优势。在典型草原带内,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从5月上半月返青开始到8月下半月达到年最大值,其空间演进以大兴安岭两翼为中心,逐渐向东南的西辽河平原和向西的乌兰察布高原扩展。前期降水量与覆盖度季节增量年际变化之间呈正相关,显著正相关的区域位于锡林郭勒高原西部和乌兰察布高原,而气温与覆盖度季节增量年际变化的相关一般不显著。典型草原年最大覆盖度线性趋势降低与升高的面积分别占52.6%和47.4%,其中,呼伦贝尔高原西部边缘以及大兴安岭山麓两侧的年最大覆盖度呈显著降低的趋势,而西辽河平原西南部和努鲁儿虎山东段的年最大覆盖度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年降水量是影响年最大覆盖度的主要因子,而年均温对年最大覆盖度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水热因子 内蒙古
下载PDF
USLE模型中植被覆盖因子的遥感数据定量估算 被引量:141
8
作者 马超飞 马建文 布和敖斯尔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9,共4页
植被具有截留降雨、减缓径流、保土固土等功能 ,对水土流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植被盖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强弱。植被因子是通用水土流失方程 (USLE)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选择相适应的卫星遥感时间和空间分辨率ETM数据可以提... 植被具有截留降雨、减缓径流、保土固土等功能 ,对水土流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植被盖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强弱。植被因子是通用水土流失方程 (USLE)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选择相适应的卫星遥感时间和空间分辨率ETM数据可以提取植被盖度参数。一般说来 ,归一化植被指数Ic比较真实地表现了影像数据上植被的分布 ,但是Ic 仅仅定性地反映了植被盖度的相对大小 ,要想量化植被盖度还必须进行野外采样 ,样方与影像Ic 作回归统计分析 ,建立经验公式 ,最终反演植被覆盖度。这种方法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不利于大区域土壤侵蚀的监控和预测。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利用线性混合像元分解的方法对影像逐个像元中的植被盖度进行计算和提取 ,提高了模型中植被盖度因子的精度 ,降低研究成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LE模型 植被盖度 ETM遥感数据 线性混合像元分解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78
9
作者 易浪 任志远 +1 位作者 张翀 刘雯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6-174,共9页
利用黄土高原的SPOT VGT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Mann-Kendall分析法、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法,对黄土高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 利用黄土高原的SPOT VGT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Mann-Kendall分析法、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法,对黄土高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2年中黄土高原生长季植被NDVI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其增加速率为0.1497/a,但各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植被NDVI生长情况要明显好于西部地区;同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降水变化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建设和破坏作用同时并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增加,而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草原区的超载放牧、乱采乱伐和过度开垦以及能源区的开采开发等现象导致植被NDVI的减少,但正影响要大于负影响,当前在黄土高原进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慢慢凸显出它的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覆盖 Sen+Mann—Kendall 残差分析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过去21a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动态监测与模拟 被引量:144
10
作者 马明国 董立新 王雪梅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2-236,共5页
利用 1981至 2 0 0 1年 8kmAVHRR数据 ,采用均值法、差值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模拟法 ,分析西北植被年内变化、年际变化特征 ,并模拟近 2 1aNDVI最大化值的变化趋势线和NDVI增长幅度 .统计结果表明 ,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在 7~ 8月达到年内最丰... 利用 1981至 2 0 0 1年 8kmAVHRR数据 ,采用均值法、差值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模拟法 ,分析西北植被年内变化、年际变化特征 ,并模拟近 2 1aNDVI最大化值的变化趋势线和NDVI增长幅度 .统计结果表明 ,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在 7~ 8月达到年内最丰盛 ;近 2 1a来植被覆盖存在普遍退化的趋势 ,且后 10a变化幅度大于前 10a变化幅度 ;在局部区域有植被改善的趋势 ,改善幅度小于退化幅度 .模拟结果表明 ,植被改善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和北部地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值法 差值法 植被 年际变化 新疆 西北地区 季节变化
下载PDF
近10年陕甘宁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60
11
作者 李双双 延军平 万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60-970,共11页
基于2000-2009年MODIS-NDVI植被覆盖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Hurst指数和偏相关系数等数理分析方法,对陕甘宁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实施10a来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09年... 基于2000-2009年MODIS-NDVI植被覆盖指数,采用线性趋势分析、Hurst指数和偏相关系数等数理分析方法,对陕甘宁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实施10a来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09年陕甘宁地区植被覆盖呈现明显增加趋势0.032/10a,远快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区1982-2006年植被覆盖平均增速0.007/10a;②陕甘宁地区植被恢复具有阶段性,整体呈"S"型增长,具有两次明显的植被高恢复期;③陕甘宁地区植被恢复以轻微改善为主,中度改善次之,呈退化趋势区域比重较小(2.38%),零星分布于宁南八县、定边东部、甘肃陇东的环县和镇原;④陕甘宁地区植被覆盖度逐年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驱动,其中人类经济活动作用明显;⑤陕甘宁地区植被恢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未来大部分区域将持续改善,退化区集中分布于陕北中东部、"彭阳—镇原"南部以及盐池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退耕还林还草 植被时空格局 气候变化 陕甘宁地区
原文传递
近20年来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分析 被引量:122
12
作者 杨胜天 刘昌明 孙睿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9-684,共6页
利用1982~1999年AVHRR-NDVI数据和对应年份黄河流域气象观测数据,通过计算、分析春季、夏汛及伏秋黄河流域NDVI距平值和湿润指数距平值的年际变化,得出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黄河流域气候相对湿润,90年代中后期相对干旱,植被覆盖状... 利用1982~1999年AVHRR-NDVI数据和对应年份黄河流域气象观测数据,通过计算、分析春季、夏汛及伏秋黄河流域NDVI距平值和湿润指数距平值的年际变化,得出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黄河流域气候相对湿润,90年代中后期相对干旱,植被覆盖状况总体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的结论,并评估了黄河流域近20年来生态保护和建设虎作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植被覆盖 湿润指数 遥感 生态环境 遥感
下载PDF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的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97
13
作者 张岩 袁建平 刘宝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8期1033-1036,共4页
植被覆盖和土地管理措施是土壤侵蚀的主要抑制因素之一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USLE)中的植被覆盖与田间管理因子 (C)是评价这种抑制作用的有效指标 ,并被广泛采用和深入研究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能满足土壤侵蚀预报和水土保持规划的要... 植被覆盖和土地管理措施是土壤侵蚀的主要抑制因素之一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USLE)中的植被覆盖与田间管理因子 (C)是评价这种抑制作用的有效指标 ,并被广泛采用和深入研究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能满足土壤侵蚀预报和水土保持规划的要求 .在系统回顾该因子的研究历史的基础上 ,介绍了USLE和RUSLE中C因子估计方法及其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并概述了中国的覆盖与田间管理因子的研究进展 .此外 ,总结国内在 (C)因子估计值以及植被覆盖度、地面覆盖物和植被根系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等方面研究成果 ,分析了目前我国覆盖与田间管理因子研究中存在的 3个方面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预报模型 植被覆盖 管理因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近30a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20
14
作者 张宝庆 吴普特 赵西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7-293,I0009,共8页
为监测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成效,采用GIMMS和SPOT VGT2种数据集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植被覆盖评价指标,分析了近30a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大规模植被建设开始前,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以小幅波动为主,个别地区有所好转,但大... 为监测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成效,采用GIMMS和SPOT VGT2种数据集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植被覆盖评价指标,分析了近30a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大规模植被建设开始前,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以小幅波动为主,个别地区有所好转,但大部分区域无显著变化。1999年以后研究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年度平均值增加显著,并以夏、秋两季增长贡献最大。植被覆盖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增加趋势,其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增加趋势最为明显,植被恢复成效显著。研究区15°~25°和6°~15°坡地植被覆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对控制水土流失可产生积极影响。大规模植被建设促进了该区植被恢复,但截止2009年,黄土高原处于较低植被覆盖水平的区域面积依然占较大比重,生态环境建设仍须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差异测量 植被 地理信息系统 黄土高原 植被覆盖 NDVI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vegetation cover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1981―2006):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被引量:118
15
作者 XIN ZhongBao1,2, XU JiongXin1 & ZHENG Wei1, 2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1期67-78,共12页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Chinese Loess Plateau vegetation cover during 1981-2006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GIMMS and SPOT VGT NDVI data and the cause of vegetation cover changes has been analyzed, considering t...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Chinese Loess Plateau vegetation cover during 1981-2006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GIMMS and SPOT VGT NDVI data and the cause of vegetation cover changes has been analyzed, considering the climate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Vegetation cover changes on the Loess Plateau have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as follows: (1) vegetation cover showed a continued increasing phase during 1981―1989; (2) vegetation cover changes came into a relative steady phase with small fluctuations during 1990―1998; (3) vegetation cover declined rapidly during 1999―2001; and (4) vegetation cover increased rapidly during 2002―2006. The vegetation cover changes of the Loess Plateau show a notable spatial difference. The vegetation cover has obviously increased in the Inner Mongolia and Ningxia plain along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ecological rehabilitated region of Ordos Plateau, however the vegetation cover evidently decreased in the hilly and gully areas of Loess Plateau, Liupan Mountains region and the northern hillside of Qinling Mountains. The response of NDVI to climate changes varied with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NDVI of sandy land vegetation, grassland and cultivated land show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but forest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vegetation cover are the outcome of climate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Temperature is a control factor of the seasonal change of vegetation growth. The increased temperature makes soil drier and unfavors vegetation growth in summer, but it favors vegetation growth in spring and autumn because of a longer growing perio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vegetation cover and precipitation and thus, the change in precipit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vegetation variation. The improv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of NDVI in the farmlan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rge-scale vegetation construction has led to some beneficial effect in ec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PLATEAU vegetATION cover climate changes human activities GIMMS
原文传递
1983—1992年中国陆地植被NDVI演变特征的变化矢量分析 被引量:80
16
作者 陈云浩 李晓兵 +1 位作者 陈晋 史培军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8,T001,共8页
以NDVI时序资料为基本数据源 ,综合应用变化矢量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 1983年至 1992年中国陆地植被NDVI的变化强度、变化类型及空间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期间中国陆地植被NDVI变化有以下特点 :(1)十年间NDVI变... 以NDVI时序资料为基本数据源 ,综合应用变化矢量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 1983年至 1992年中国陆地植被NDVI的变化强度、变化类型及空间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期间中国陆地植被NDVI变化有以下特点 :(1)十年间NDVI变化东西分异明显 ,东部变化幅度远大于西部。NDVI变化整体表现为稳中略增 ,增加区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四川、河南等地 ;减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和新疆北部等地。 (2 )空间结构信息表现了景观异质性 ,其变化主要发生在南方 ,反映了植被的生长和衰老过程及地形 (山脉走向 )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土地覆盖 NDVI 变化矢量分析 空间结构信息 演变特征 遥感
下载PDF
城市地域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定量关系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99
17
作者 张小飞 王仰麟 +2 位作者 吴健生 李卫锋 李正国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9-377,i0001,共10页
地表温度-植被覆盖间的关系一直是城市热岛研究的热点之一,两者均为描述生态系统特征的重要参数。本文利用深圳市2004年的ETM+影像,基于遥感技术提取相关的下垫面类型、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等信息,探讨不同下垫面类型对地表温度-植被覆... 地表温度-植被覆盖间的关系一直是城市热岛研究的热点之一,两者均为描述生态系统特征的重要参数。本文利用深圳市2004年的ETM+影像,基于遥感技术提取相关的下垫面类型、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等信息,探讨不同下垫面类型对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关系的影响,并结合分形维度计算方法,比较不同分辨率下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及其相关关系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程度与地表温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并且在不同的植被覆盖程度下,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关系呈现分段线性关系。下垫面类型及其组合主要通过植被覆盖的分布对地表温度产生影响。而在不同空间分辨率下(30m至960m),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的空间变异程度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在120m的分辨率下,两者的相关程度达到最高。结果证实区域植被覆盖状况可直接影响辐射、热动力以及土壤水分等多种地表特征,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分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植被覆盖 深圳
下载PDF
中国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9
18
作者 李绍才 孙海龙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61-66,共6页
该文对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原理及我国的技术现状进行了初步阐述,并为国内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是指用活的植物与工程措施结合,以防止岩石坡面风化剥落的一项生态工程技术。岩石... 该文对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原理及我国的技术现状进行了初步阐述,并为国内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是指用活的植物与工程措施结合,以防止岩石坡面风化剥落的一项生态工程技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是在坡面构建各种各样的基质-植被综合保护体系,它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复合材料系统,基质-植被综合保护体系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坡功能主要通过植被、引导基质与工程措施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可形成基岩-基质-植被的有机整体,达到稳固坡面的目的。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具有突出的优点和潜能,现已逐渐替代传统的护坡技术而成为岩石坡面防护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应用技术通常有框架内植草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和厚层基材喷射护坡。同其他几类技术相比,厚层基材喷射护坡技术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且其应用范围更加广阔,为我国岩石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边坡 植被护坡 坡面防护
下载PDF
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降水/径流关系 被引量:87
19
作者 李春晖 杨志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3-759,共7页
NDVI是表征区域植被覆盖的重要指标。本文把黄河流域划分为 16个区域 ,利用Pathfinder (探路者 )的AVHRR NDVI资料 ,得到各区域 1982~ 1998年NDVI统计序列 ,详细分析了各区域NDVI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17年来黄河流域各分区年平均N... NDVI是表征区域植被覆盖的重要指标。本文把黄河流域划分为 16个区域 ,利用Pathfinder (探路者 )的AVHRR NDVI资料 ,得到各区域 1982~ 1998年NDVI统计序列 ,详细分析了各区域NDVI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17年来黄河流域各分区年平均NDVI都呈增加趋势 ,说明植被覆盖增加 ,生态环境好转 ,但是 8月份龙羊峡以上和兰河干流区间NDVI则有所下降 ,生态环境有局部恶化趋势。最后研究各区域NDVI与降水、径流和径流系数的年内、年际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 :从年内变化看 ,黄河流域各区域NDVI变化与降水、径流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 ;从年际变化看 ,黄河流域各区域NDVI波动趋势与降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与径流、径流系数变化的关系相对复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覆盖 降水 径流 黄河流域
下载PDF
1999—2010年中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78
20
作者 韦振锋 王德光 +2 位作者 张翀 刘宪锋 张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65-1670,共6页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频繁出现沙尘天气,属于生态脆弱区域,而植被变化是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指示器,研究其变化对改善西北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99—2010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气象数据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频繁出现沙尘天气,属于生态脆弱区域,而植被变化是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指示器,研究其变化对改善西北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99—2010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气象数据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以Sen趋势度结合Mann-Kendall检验、相关和偏相关分析以及残差法分析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植被覆盖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在局部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和人类活动抑制植被生长。植被变化强度空间差异是人类活动和气候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温高,降水少,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与气候要素相关显著,并且植被变化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存在一定滞后时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人类引水灌溉弥补降水不足,使得农业植被呈增长趋势。新疆北部地区植被覆盖呈下降趋势,原因是气候干旱、沙漠化严重会抑制植被生长,人类活动频繁、城市扩建同样会破坏植被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植被覆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