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五加叶皂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0
1
作者 睢大员 曲绍春 +2 位作者 于小风 陈燕萍 马兴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 :观察刺五加叶皂苷 (AS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在体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 3 0min后 ,松扎再灌注 12 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计算心肌梗死范围 (MIS) ,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 目的 :观察刺五加叶皂苷 (AS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在体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 3 0min后 ,松扎再灌注 12 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计算心肌梗死范围 (MIS) ,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超氧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 (LP0 )含量 ,血浆内皮素 (ET)、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前列环素 (PGI2 )及血栓素A2 (TXA2 )水平。同时测心肌梗死及非梗死区游离脂肪酸 (FFA)含量。结果 :ASS对心肌缺血 3 0min再灌注损伤 12 0min大鼠 ,可明显缩小MIS ,降低血清CK ,LDH活性及LPO含量 ,提高SOD及GSH Px活性 ,能使血浆ET ,AngⅡ ,TXA2 水平明显下降 ,PGI2 水平及PGI2 TXA2比值明显增高 ,亦可使心肌梗死及非梗死区FF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AS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 ,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 ,纠正心肌缺血时FFA代谢紊乱 ,减少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ET及AngⅡ释放 ,纠正PGI2 TX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叶皂苷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心肌代谢 自由基 血管活性因子 中药
下载PDF
脓毒症相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潘郭海容 田圆 +1 位作者 王瀚黎 梁群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63-169,共7页
脓毒症相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epsis associated capillary leak syndrome,SACLS)是一种以广泛且可逆的毛细血管渗漏为病理基础,以低血压、血液浓缩和低白蛋白血症为临床特征的脓毒症相关继发疾病。SACLS在一定程度上可加速脓毒症患... 脓毒症相关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epsis associated capillary leak syndrome,SACLS)是一种以广泛且可逆的毛细血管渗漏为病理基础,以低血压、血液浓缩和低白蛋白血症为临床特征的脓毒症相关继发疾病。SACLS在一定程度上可加速脓毒症患者病情恶化,因此干预治疗SACLS对脓毒症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SACLS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进行总结,分析各类血管活性因子在血管渗漏中发挥的作用,讨论SACLS患者的液体复苏治疗进展,以期为临床优化SACLS的诊疗手段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 血管活性因子 液体复苏
下载PDF
奥美拉唑与垂体后叶素联合应用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和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孟庆志 张月华 +2 位作者 王海舰 郑艳龙 李建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990-993,共4页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与垂体后叶素联合应用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UGIB)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和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6例肝硬化合并UGIB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与垂体后叶素联合应用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UGIB)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和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6例肝硬化合并UGIB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和血管活性因子的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研究组患者输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EF、NO水平、G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上升更明显(P<0.05)。对照组再出血率为15.1%(8/53),研究组为3.8%(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2%,研究组为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垂体后叶素联合应用治疗肝硬化合并UGIB能改善患者异常的血液流变学,降低ET-1和NO水平、明显降低门静脉压力、较快止血、减少输血量、减少再出血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重症患者比例,临床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垂体后叶素 血液流变学 血管活性因子
下载PDF
ICU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佳涛 李尊柱 孙建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12期1698-1701,共4页
本文查阅了国内外ICU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相关研究资料,对血管活性药相关不良事件的危害、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希望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护士通过掌握血管活性药物相关知识、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及微量注射泵的正确使用... 本文查阅了国内外ICU患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相关研究资料,对血管活性药相关不良事件的危害、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希望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护士通过掌握血管活性药物相关知识、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及微量注射泵的正确使用等,可以预防和减少这些不良事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护理 重症监护室 血管活性药 不良事件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替普酶注射剂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郑红 雷璐 赵品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6期109-112,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IS)经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替普酶注射剂联合治疗对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13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58,瑞舒...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IS)经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替普酶注射剂联合治疗对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ACI患者113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58,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替普酶注射剂联合治疗)和对照组(n=55,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TNF-α、IL-6、CRP、MMP-9、AngⅡ均低于对照组,VEG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替普酶注射剂联合使用可提升AIS的治疗疗效,能够促进患者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血管活性因子的改善,安全性高,具有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瑞舒伐他汀 阿替普酶 血液流变学 血管活性因子
下载PDF
从血管活性因子角度研究抗纤灵方改善肾功能抑制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长明 周家俊 +7 位作者 何立群 吴同茹 彭文 王云满 王浩 张先闻 邓跃毅 王怡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5-407,共3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临床疗效及体内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研究活血化瘀通络法能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的机制。方法:观察抗纤灵方对血管紧张素Ⅱ、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血清纤维蛋白原,血及尿TGF-β1的影响,并与氯沙坦组相比较。结... 目的:通过对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临床疗效及体内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研究活血化瘀通络法能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的机制。方法:观察抗纤灵方对血管紧张素Ⅱ、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血清纤维蛋白原,血及尿TGF-β1的影响,并与氯沙坦组相比较。结果:抗纤灵方组降低血清中Ⅰ型、Ⅲ型胶原水平,减少尿TGF-β1,与氯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管紧张素Ⅱ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P<0.05);血纤维蛋白原及血TGF-β1变化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纤灵方可能通过抑制体内血管活性因子,减少胶原蛋白在肾脏的沉积,延缓肾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纤灵方 慢性肾脏病3期 活血化瘀 血管活性因子
原文传递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司徒勋 张剑珲 +3 位作者 陶建平 吴艳兰 郑健斌 黎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56-960,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因子及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确诊为脓毒性休克的36例患儿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容量血液滤过进行治疗,观察... 目的比较分析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流动力学、血管活性因子及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确诊为脓毒性休克的36例患儿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容量血液滤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管活性因子[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可溶性E-选择素(s E-selectin)和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的变化情况,分析超滤液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心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TXB2和s E-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6-keto-PGF1α和EDR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超滤液显著降低了内皮细胞的跨细胞电阻(P<0.05)。结论与常规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相比,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因子水平,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高容量血液滤过 血流动力学 血管活性因子 通透性 儿童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林善锬 《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 1999年第5期10-15,共6页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 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重点介绍了肾组织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血管活性物质、生长因子、反应氧代谢产物及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 肾病 糖基化产物 蛋白激酶C
全文增补中
基于血管活性因子特性探讨从脾论治ITP止血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珺 张雅月 +4 位作者 王佳 王冲 陈科 陈信义 郎海燕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367-372,380,共7页
目的:基于血管活性因子特性探讨“从脾论治”ITP疗效机制。方法:以被动型免疫造模法建立ITP小鼠模型,以强的松、健脾益气方、健脾益气摄血方、归脾汤为干预药物,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模型小鼠血清ET-1、NO、NOS3、TXA2、PGI2、vWF... 目的:基于血管活性因子特性探讨“从脾论治”ITP疗效机制。方法:以被动型免疫造模法建立ITP小鼠模型,以强的松、健脾益气方、健脾益气摄血方、归脾汤为干预药物,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模型小鼠血清ET-1、NO、NOS3、TXA2、PGI2、vWF、VCAM-1、TM含量。结果:1)升血小板疗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注射APS后各组小鼠外周血PLT计数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第8天各组小鼠外周血PLT计数明显升高(P<0.01)。2)止血疗效:给药前除正常对照组外,实验各组均有不同程度出血倾向;给药第6天、第8天,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出血分级下降(P<0.01)。3)血管促凝因子:与正常组比较,各组ET-1检测值明显下调(P<0.01);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TXA2检测值明显上调(P<0.01);与正常组比较,实验各组vWF检测值明显下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VCAM-1检测值明显下调(P<0.01)。4)血管抗凝因子:与正常组比较,实验各组NO检测值明显下降(P<0.01);除归脾汤组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NOS 3检测值显示明显下调(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PGI 2检测值明显下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各组TM检测值明显下调(P>0.05)。结论:从脾论治方升高ITP模型小鼠外周血PLT计数以及有效止血与上调血管促凝因子TXA2、VCAM-1,下调PGI 2、TM检测值,平衡促凝与抗凝因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主统血 脾不统血证 从脾论治 健脾益气摄血方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管活性因子 血管促凝因子 血管抗凝因子
下载PDF
寒邪诱发高血压大鼠脑出血发病中血管活性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晓燕 郭霞珍 +1 位作者 李立华 杨云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7-509,512,共4页
目的研究寒邪导致高血压大鼠发生脑卒中的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30只),模型组(40只),假手术组(30只)。每组于降温前、降温中、降温后3个时间点取材,采用双肾双夹法复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通过人工模拟气温... 目的研究寒邪导致高血压大鼠发生脑卒中的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30只),模型组(40只),假手术组(30只)。每组于降温前、降温中、降温后3个时间点取材,采用双肾双夹法复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通过人工模拟气温的骤降诱发脑卒中,检测各组大鼠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降温后模型组大鼠20只,发生脑出血的有13只(其中10只存活,3只死亡),7只无明显变化。其他组均无脑卒中发生。气温骤降使正常组大鼠AngⅡ和AVP水平上升,而NO水平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在气温骤降的刺激下血ET-1、AngⅡ和AVP(P<0.05)水平均上升,但NO水平与正常组大鼠相反,不降反升。降温后模型组大鼠NO、AngⅡ、AVP水平较降温前升高,ET-1水平则较降温前和同时间点的正常组下降(P<0.05)。结论气温骤降促进了高血压大鼠血管舒缩反应性的紊乱,可能是寒邪促发高血压状态脑卒中发病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邪 气温骤降 脑卒中 高血压 大鼠 血管活性因子
原文传递
亚低温治疗联合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神经细胞因子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11
作者 郭延莉 左娜 田永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4期82-85,共4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联合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神经细胞因子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联合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神经细胞因子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内皮素(ET)及血管升压素(AV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能有效缩小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的脑血肿体积,降低颅内压及神经细胞因子、血管活性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亚低温治疗 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 神经细胞因子 血管活性因子
下载PDF
当归四逆颗粒对冠心病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12
作者 郭倩池 张龄月 +2 位作者 王康宇 贡济宇 高文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375-1382,共8页
目的探讨当归四逆颗粒治疗冠心病寒凝血瘀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参滴丸组及当归四逆颗粒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低温反复冷刺激结合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法建立大鼠冠... 目的探讨当归四逆颗粒治疗冠心病寒凝血瘀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参滴丸组及当归四逆颗粒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低温反复冷刺激结合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法建立大鼠冠心病寒凝血瘀证模型。造模第6周丹参滴丸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0.073 g·kg^(-1)·d^(-1)灌胃,当归四逆颗粒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当归四逆颗粒20.2、40.4 g·kg^(-1)·d^(-1)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无菌水0.2 ml/10 g灌胃,均连续灌胃2周。记录大鼠一般情况,比较每周体质量,干预结束后检测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心脏指数评价药物作用效果,并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_(4))水平及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_(1α))、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同时间点比较,其余各组大鼠各时间点体质量均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当归四逆颗粒高剂量组及丹参滴丸组大鼠在第6、7周时体质量增加(P<0.05或P<0.01)。空白组大鼠心电图S-T段接近等电位线,心肌结构规则,纤维排列紧密,细胞核完整且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显著升高,心肌纤维排列明显紊乱,心肌细胞出现肿大、坏死且有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各给药组心电图S-T段降低,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细胞结构及形态改善,炎症细胞减少,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脏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血清中TSH、FT_(3)、FT_(4)、NO、6-Keto-PGF_(1α)含量显著降低,ET-1、TXB_(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寒凝血瘀 当归四逆汤 细胞凋亡 血管活性因子 能量代谢
原文传递
内镜下金属夹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管活性因子及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军峰 杨蕾 李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2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夹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金属夹止血联合常规剂...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夹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金属夹止血联合常规剂量奥美拉唑,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金属夹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大便隐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24 h胃液pH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一氧化氮(NO)水平低于对照组,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小板计数(PLT)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低于对照组,生长抑素(S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夹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用于上消化道出血中能提高止血效果,调节血管活性因子表达,促进胃黏膜修复,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金属夹止血 奥美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 血管活性因子 生长因子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梁世锋 戴诗敏 庞宗东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493-495,499,共4页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辅助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72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NAC口服,疗程均4周。比...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辅助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72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NAC口服,疗程均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呼气峰流量(PEF)]、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随访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EV_1、FEV_1/FVC及PEF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IL-8、TNF-α及血浆ET、AngⅡ水平则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及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NAC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肺功能和炎症反应,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 肺功能 炎症因子 血管活性因子 生存率 N-乙酰半胱氨酸 辅助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不同浓度化痰逐瘀汤在冠心病血瘀模型家兔干预中的应用效果及对GSH、SOD、T-AOC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云冰 禇雪菲 +1 位作者 王恩行 王玉明 《四川中医》 2020年第5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研究化痰逐瘀汤在冠心病血瘀模型家兔干预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级家兔48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化痰逐瘀汤高、中、低剂量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造模成功后,高、中、低剂量组按照40... 目的:探讨研究化痰逐瘀汤在冠心病血瘀模型家兔干预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级家兔48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化痰逐瘀汤高、中、低剂量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造模成功后,高、中、低剂量组按照40、20、10g/kg标准分别灌胃化痰逐瘀汤,其余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检查记录各组家兔氧化应激指标、心肌肥厚指数、冠状动脉血管壁形态、心功能、血管活性因子和心肌形态结果。结果:模型组LVSP、+dp/dtmax、-dp/dtmax和EF均低于对照组,LVED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痰逐瘀汤低、中、高剂量组LVSP、+dp/dtmax、-dp/dtmax和EF均高于模型组,LVEDP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痰逐瘀汤中、高剂量组GSH、SOD、T-AOC均高于模型组,MDA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逐瘀汤可以降低冠心病血瘀症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心肌功能,降低血管氧化损伤,从而使其逐步恢复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逐瘀汤 冠心病 氧化应激 血管活性因子 心肌肥厚指数 心功能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圆圆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1年第12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试验组加用...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试验组加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头痛发作情况、血管活性因子、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更低、头痛发作次数更少、头痛发作时间更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试验组内皮素-1(ET-1)水平更低,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水平更高,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头痛患者予以阿司匹林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治疗,能显著增强临床疗效,调节血管活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头痛症状,快速减轻患者痛苦,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阿司匹林 盐酸氟桂利嗪 头痛发作 血管活性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羟苯磺酸钙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莹 李彩 +1 位作者 朱峰 金笑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以液氮冻伤术在兔右颈总动脉处建立AS斑块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加...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以液氮冻伤术在兔右颈总动脉处建立AS斑块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加羟苯磺酸钙0.15 mg·g-1·d-1喂养8周。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8周后取血,ELISA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8周后处死动物,取右颈总动脉,光镜和电镜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兔右颈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表达。结果:8周后,模型组兔血管内膜具有典型的AS斑块表现,治疗组兔血管内膜AS斑块病变轻微;2组兔颈动脉局部可见PAI-1和MMP-9蛋白表达,但治疗组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T-1显著降低,NO、VEGF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ET-1降低幅度大于模型组,NO、VEGF升高幅度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通过减少血管壁局部组织中PAI-1和MMP-9蛋白的表达,降低血循环中ET-1含量,升高NO、VEGF水平等改善内皮功能障碍,进而发挥抗AS斑块形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内皮功能障碍 血管活性因子
下载PDF
高血压相关基因HSG上游调控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发现及其与高血压的关联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佐广 温绍君 +5 位作者 陈光慧 张维君 文杰 吴兆苏 罗毅 汤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464-468,共5页
通过研究不同人群中新发现的高血压相关基因HSG基因多态性 ,以揭示高血压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选取 74例正常对照 ,其中男性 3 8例 ,女性 3 6例 ,平均年龄 (5 4.1 5± 7.77)岁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 1人 ,其中男性 2 7人 ... 通过研究不同人群中新发现的高血压相关基因HSG基因多态性 ,以揭示高血压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选取 74例正常对照 ,其中男性 3 8例 ,女性 3 6例 ,平均年龄 (5 4.1 5± 7.77)岁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 1人 ,其中男性 2 7人 ,女性 2 4人 ,平均年龄 (5 7.2 5± 7.97)岁 ;高血压家族患者 2 0例 ,其中女性 1 1人 ,男性 9人 ,平均 (4 9.97±6.93 )岁。取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 ,进行PCR扩增法获得相应的产物 ,应用DNA测序法直接得到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后比较不同人群的该片段的碱基组成及其特征。结果 :肌酐 (Cr)和尿素氮 (BUN)在高血压组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 ,而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家族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 (P <0 .0 1 ,P <0 .0 5 ) ;高血压组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内皮素 (ET)、利钠多肽 (心钠素 ,AN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质量浓度均高于正常血压组 ,且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P <0 .0 1 ) ;HSG基因 1 2位内含子的 1 40位点在 3种人群中存在G点删除变异。且其基因频率在高血压家族组、高血压组、正常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0 .80、0 .41、0 ,P <0 .0 0 1 )。提示 :肾功能的指标 (Cr和BUN)可能可以较早地反映高血压的进展和靶器官损害状况。血浆AngⅡ、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相关基因 正常血压 人群 BUN HSG 男性 上游调控序列 内含子 碱基
下载PDF
益气通络解毒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血管活性因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曌 郭治波 +1 位作者 王秀阁 王国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9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消渴痹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服用甲钴胺片,0.5 mg,日3次。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服用消渴痹... 目的观察消渴痹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服用甲钴胺片,0.5 mg,日3次。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服用消渴痹通胶囊,4粒,日3次。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连续应用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44%,对照组为63.7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及NO、ET水平均有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渴痹通胶囊能够通过改善微循环障碍机制防治DPN,显著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益气通络解毒法 血管活性因子 消渴 痹证
下载PDF
Effect of fluoxetine on depression-induced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 of 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 and 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factor in rat duodenum 被引量:2
20
作者 Yong-Lan Huang Jie-Ping Yu +3 位作者 Gao-Hua Wang Zhen-Hua Chen Qing Wang Ling Xi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5期6060-6065,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changes in 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 (VIP) and 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factor (CRF) in the plasma and duodenum of chronic stress- induced depressed rats and the effects of fluoxetine hydro... AIM: To investigate changes in 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 (VIP) and 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factor (CRF) in the plasma and duodenum of chronic stress- induced depressed rats and the effects of fluoxetine hydrochloride (fluoxetine) treatment on depression- induced changes in VIP and CRF. METHODS: A Sprague-Dawley rat model of chronic stress-induced depression was produced. Thirty experimental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groups: control group, saline-treated depressed group, and fluoxetine-treated depressed group. Open- f ield testing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rats’ behavior. VIP and CRF levels in plasma were measured by ELISA.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LSCM)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VIP and CRF expression in the duodenum. RESULTS: The open-field behavior, both crossing and rearing, of depression model rats, decreased signif icantly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ormal control rats over 5 min. Defecation tim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FITC fluorescence of duodenal CRF expression and plasma CRF levels in the depressed ra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duodenal CRF: 11.82 ± 2.54 vs 25.17 ± 4.63; plasma CRF: 11.82 ± 2.54 ng/L vs 25.17 ± 4.63 ng/L, P < 0.01), whereas duodenal VIP expression and plasma VIP levels decreased signif icantly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duodenal VIP: 67.37 ± 18.90 vs 44.51 ± 16.37; plasmaVIP: 67.37 ± 18.90 ng/L vs 44.51 ± 16.37 ng/L, P < 0.01). Fluoxetine improved depressed behavior, increased VIP expression and decreased CRF expression in plasma and the duodenal tissue of depressed rats. CONCLUSION: Chronic stress can induce injury to the duodenum, accompanied by increasing CRF and decreasing VIP in the plasma and duodenum. Treatment with fluoxetine can ameliorat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duodenum of depressed rats, which suggests that antidepressants are 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agent for some duodenal diseases caused by chronic stress. VIP is a po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RESSION Plasma DUODENUM RAT 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 Corticotrophinreleasing factor Fluoxetine hydrochlorid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