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骨大段骨缺损修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被引量:24
1
作者 邢浩 张永红 王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6-430,共5页
背景: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治疗一直是骨科临床上面临的一大难题,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有着治疗时间长、难度大、费用高的问题,因此研究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意义。目的:就当前应用的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方法及各自优... 背景: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治疗一直是骨科临床上面临的一大难题,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有着治疗时间长、难度大、费用高的问题,因此研究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意义。目的:就当前应用的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方法及各自优势与不足进行综述。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至2020年4月为止PubMed、CNKI及万方数据库,以"bone defect,bone repair,bone graft,intramedullary nail technology,Masquelet,bone transport,vascularized bone graft,bone tissue engineering"为英文检索词,以"骨缺损,骨修复,骨移植,髓内钉技术,膜诱导技术,骨搬移,带血管蒂骨移植,骨组织工程"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40篇文献,并以此对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方法及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作一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当前对大段骨缺损的范围没有明确定义,临床中可以根据经验将长度较长、愈合能力较差、传统固定加自体骨移植方法难以愈合的骨缺损视为大段骨缺损;②现有的修复方案众多,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发挥独特优势,但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注意不同方法的缺点及相关并发症,提高骨愈合率;③仍需改善和规范现有长骨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技术来获得更加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大段 骨修复 骨移植 髓内钉 骨搬移 血管蒂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颧种植体在上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2
2
作者 吴轶群 张志愿 +4 位作者 张志勇 孙坚 黄伟 胡永杰 张陈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评价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4例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患者,利用三维CT数据,借助CAD/CAM系统制作1∶1大小的解剖模型,术前测量相关参数并制作精确种植模板。术中采用血管化骨肌皮瓣和骨结合牙种植体修... 目的:评价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4例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患者,利用三维CT数据,借助CAD/CAM系统制作1∶1大小的解剖模型,术前测量相关参数并制作精确种植模板。术中采用血管化骨肌皮瓣和骨结合牙种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利用上颌骨和颧骨的测量数据,结合定位模板共植入6枚颧种植体和7枚牙种植体,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重建上颌骨的形态和功能。结果:利用血管化骨瓣重建4例患者的上颌牙弓形态,使面中1/3得以恢复;在术前设计和术中植入6枚颧种植体和7枚常规种植体时,应用解剖学模型和外科模板,使种植体精确定位。结论:上颌骨术后缺损,可采用颧种植体重建颧上颌支柱,恢复面中1/3的形态;使用血管化骨瓣结合颧种植体,提高了上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颧上颌支柱的恢复,使牙合的稳定得到了保证,从而有利于美观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种植体 血管化骨瓣 上颌骨缺损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联合带血管骨瓣植骨在距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秋林 王秋根 +9 位作者 张少成 唐昊 李凌 纪方 麻文谦 汪方 汤旭日 谢杨 王万宗 吴剑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带血管骨瓣植骨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3月收治的7例距骨颈骨折患者,按Hawkins分型:Ⅱ型6例,Ⅲ型1例,分别采用手法闭合复位(1例)和切开复位(6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7例患者...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带血管骨瓣植骨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3月收治的7例距骨颈骨折患者,按Hawkins分型:Ⅱ型6例,Ⅲ型1例,分别采用手法闭合复位(1例)和切开复位(6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7例患者均在上述处理后加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联合带血管的骨瓣植骨治疗。术后观察骨愈合、骨坏死及后足功能情况。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3~24个月,平均17个月。7例均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缺血性骨坏死。后足功能按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优5例,良2例。1例合并距骨体骨折患者出现明显的胫距关节骨关节炎,最后行胫距关节融合术。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带血管骨瓣植骨能有效地防止距骨颈骨折后缺血性骨坏死,但远期效果尚须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颈 骨折 外固定支架 骨折固定术 带血管骨移植
原文传递
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15
4
作者 费腾 陈增淦 +4 位作者 张璟 潘建锋 李朔 郭常安 阎作勤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 评价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不切断股直肌直头、进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25 - 46岁FicatⅡ-Ⅲ期(Ⅱ期8例、Ⅲ期6例)股骨头坏死手术病例14例、共14髋进... 目的 评价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不切断股直肌直头、进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25 - 46岁FicatⅡ-Ⅲ期(Ⅱ期8例、Ⅲ期6例)股骨头坏死手术病例14例、共14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35岁,随访时间24个月,分别比较术前、术后症状缓解程度、髋关节功能改善(Harris评分)、影像学评估(X线). 结果 术后2年,患者Harris评分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分别为(68.47±5.33)分和(86.80±4.72)分,评分平均提高18.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24,P<0.01);X线显示术后术侧股骨头坏死无进展,无塌陷.结论 通过Smith-Peterson入路、不切断股直肌直头、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直肌 腓骨 带血管骨移植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及其联合带血管蒂骨组织瓣移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安宁 赵德伟 +2 位作者 黄诗博 王朝强 杨帆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10期901-903,共3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血管蒂骨组织瓣移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97例股骨颈骨折采用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对照组,45例)或切开复位2枚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血管蒂骨组织瓣移植术(...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血管蒂骨组织瓣移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97例股骨颈骨折采用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对照组,45例)或切开复位2枚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血管蒂骨组织瓣移植术(骨瓣治疗组,52例)治疗,综合评估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92例获平均7.28(1-20)年随访,其中对照组42例,骨瓣治疗组50例。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骨瓣治疗组平均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折不愈合发生率9.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14.3%;骨瓣治疗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2.0%,未发生骨折不愈合。与对照组相比,骨瓣治疗组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采用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血管蒂骨组织瓣治疗股骨颈骨折远期疗效优于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术,且骨折不愈合及骨坏死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带血管蒂骨组织瓣 空心钉
原文传递
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富强 孙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对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因肿瘤和外伤致下颌骨缺损后行自体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重建术修复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 目的对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因肿瘤和外伤致下颌骨缺损后行自体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重建术修复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游离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34例患者中,小钛板双排内固定31例,重建板内固定3例。34例患者中,成功病例27例(79.41%),良好病例3例(8.82%),失败病例4例(11.76%)。失败原因均为感染而取出植入骨。结论自体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术是下颌骨缺损重建的重要方法之一,内固定的方式有小钛板和重建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非血管化 下颌骨重建 髂骨移植 内固定
下载PDF
带血运腓骨移植修复下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疗效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谭磊 邢志利 +1 位作者 姬涛 郭卫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带血运腓骨移植修复下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7月,收治15例下肢恶性肿瘤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9~21岁,平均12.3岁。骨肉瘤11例,尤文肉瘤4例。肿瘤部位:股骨中段8例,股骨下段4例,胫骨中段... 目的探讨带血运腓骨移植修复下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7月,收治15例下肢恶性肿瘤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9~21岁,平均12.3岁。骨肉瘤11例,尤文肉瘤4例。肿瘤部位:股骨中段8例,股骨下段4例,胫骨中段3例。病程2~6个月,平均3.2个月。手术彻底切除肿瘤,遗留骨缺损长度为8~23 cm,平均17.7 cm。以带血运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其中8例股骨缺损者联合瘤体骨灭活后回植。结果手术时间180~390 min,平均280 min;出血量200~480 mL,平均31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4.5个月。影像学复查示,除1例随访2个月患者外,其余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8个月,平均12.3个月。术后3个月,移植腓骨均有活跃代谢,患侧骨代谢值为111~257,平均184;健侧为127~259,平均193;健患侧无显著差异。末次随访时,下肢功能Enneking评分为20~30分,平均24.6分。随访期间无供区踝关节不稳、疼痛及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发生。结论带血运腓骨移植修复下肢恶性肿瘤术后骨缺损,可显著降低骨不愈合率,恢复良好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运腓骨 骨移植 骨肿瘤 骨缺损 修复 下肢
原文传递
血管化与非血管化移植骨同期种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志勇 黄伟 +1 位作者 孙坚 徐侃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23-125,共3页
采用Branemark种植技术,对双侧下颌骨体部大部切除患者同时行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本文就VBC和NVBG与种植体之间的骨结合及两种不同移植骨之间骨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 血管化 非血管化 移植骨 比较研究 种植体
下载PDF
35例自体髂骨同期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翔 朱飞 尚政军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351-353,共3页
目的:对同期行自体游离髂骨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非血管化/血管化两种髂骨移植形式修复下颌骨部分或节段性缺损术后的成活率。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同期自... 目的:对同期行自体游离髂骨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非血管化/血管化两种髂骨移植形式修复下颌骨部分或节段性缺损术后的成活率。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同期自体游离髂骨移植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患者35例。回顾临床资料,对血管化或非血管化髂骨移植的病变类型、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大小、修复重建方法以及髂骨的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纳入研究对象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6~65岁,平龄39岁。非肿瘤性疾病4例,占11.6%;良性肿瘤22例,占62.7%;恶性肿瘤9例,占25.7%。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髂骨的平均长度分别为(5.9±1.2)cm和(5.5±1.4)cm,(P=0.407);平均高度分别为(2.7±0.4)cm和(2.3±0.6)cm,(P<0.05)。血管化髂骨和非血管化髂骨的总成活率分别为100%和76.2%,(P<0.05)。非血管化髂骨修复重建下颌骨部分缺损和节段性缺损的成活率分为别91.7%和55.6%,(P=0.055)。非血管化髂骨长度>5.5 cm和≤5.5 cm的下颌骨缺损的成活率分别为63.6%和91.7%,(P=0.311)。结论:血管化髂骨移植适用于长度在8cm以内的下颌骨体部分或节段性缺损的修复重建;非血管化髂骨适用于修复重建长度<5.5 cm的下颌骨部分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血管化 非血管化 髂骨移植
原文传递
不同治疗方法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定祥 冉红兵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27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三种常用的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方法对下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对因肿瘤行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采用自体游离骨移植55例(70.5%),采用游离血管化骨肌瓣移植5例(6.4%),采用替... 目的分析三种常用的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方法对下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对因肿瘤行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采用自体游离骨移植55例(70.5%),采用游离血管化骨肌瓣移植5例(6.4%),采用替代物植入18例(23.1%)。植入成功率分别为94%、100%、67%。结论对下颌骨缺损患者应根据根据个性化的原则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单纯游离骨移植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之一;血管化骨肌瓣移植虽然成功率高,但由于费用高、创伤大等不利因素的限制,选择该术式的患者比例低;替代物植入因有排异反应,仅可作为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血管化骨移植 自体游离骨移植 替代物植入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带血供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邢秀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6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带血供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2例、研究组24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带血供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2例、研究组24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带血供骨瓣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情况、髋关节功能、不良反应及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引流量、住院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40.91%(P<0.05);研究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两组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IL-22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带血供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且不良反应少,不会加剧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带血供骨瓣移植 并发症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植骨术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泳君 闫立伟 +1 位作者 周翔 戚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3-457,共5页
舟骨骨折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腕骨骨折,占腕骨骨折的60%~70%,不愈合率高,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容易造成舟月关节不稳定,进而导致头状骨进行性塌陷,综合表现为桡骨茎突、桡舟关节、头月关节和全腕关节退行性关节病,最终导致腕关节功能障碍。因... 舟骨骨折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腕骨骨折,占腕骨骨折的60%~70%,不愈合率高,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容易造成舟月关节不稳定,进而导致头状骨进行性塌陷,综合表现为桡骨茎突、桡舟关节、头月关节和全腕关节退行性关节病,最终导致腕关节功能障碍。因此,对于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骨科医生的关注。植骨术在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和实用,近年也陆续有新术式诞生,本文主要对各类植骨术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的研究进展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 骨折 不愈合 骨移植 带血管蒂骨瓣移植
原文传递
血管化骨-重组异种骨移植修复骨缺损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宵光 王淙清 《实用骨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化骨-重组异种骨(RBX)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意义。方法27例骨缺损随机分成3组,A组为血管化骨-RBX移植修复组(9例);B组为血管化骨移植修复组(10例);C组为RBX移植修复组(8例)。临床评价以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的X线片来... 目的探讨血管化骨-重组异种骨(RBX)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意义。方法27例骨缺损随机分成3组,A组为血管化骨-RBX移植修复组(9例);B组为血管化骨移植修复组(10例);C组为RBX移植修复组(8例)。临床评价以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的X线片来判断骨缺损是否修复、骨愈合时间长短以及是否再吸收等。结果术后3个月A组8例、B组6例、C组3例骨愈合,6个月A组1例、B组3例、C组3例骨愈合,12个月B组1例、C组2例发生骨移植区部分再吸收。结论血管化骨-重组异种骨移植的骨折愈合率明显优于单纯重组异种骨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血管化骨 重组异种骨
下载PDF
非血管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占玉 杨悦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5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非血管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47例,从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中分析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要...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非血管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47例,从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中分析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要点:重视口腔、髂骨区及伤口引流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根据髂骨区取骨量有针对性地进行下地活动指导。结果 47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3例发生在出院后),1例术后8个月移植骨全部吸收,再次手术;3例出现感染,经治疗后未出现骨吸收,手术成功率97.8%。结论非血管化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案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管化 髂骨移植 颌骨缺损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非血管化髂骨与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重建下颌骨节段缺损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玉涛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髂骨与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重建下颌骨节段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下颌骨节段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组(血管化组)15例以及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组(非血管化组)15例...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髂骨与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重建下颌骨节段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下颌骨节段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组(血管化组)15例以及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组(非血管化组)15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术后1、2、4个月应用显微CT观察患者骨质骨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非血管化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血管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化组Ⅰ期愈合率为53.33%、Ⅱ期愈合率为40.00%,非血管化组Ⅰ期愈合率为46.67%、Ⅱ期愈合率为40.00%,两组愈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管化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血管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管化组术后植骨吸收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化组术后1个月、2个月TV/BV、Tb.Th、Tb.Sp、Tb.N等指标优于非血管化组(P<0.05),而术后4个月,非血管化TV/BV、Tb.Th、Tb.Sp、Tb.N等指标与血管化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对患者的创伤少、修复效果理想、操作简单易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患者术后容易发生感染及移植骨吸收,需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管化 血管化 髂骨种植 下颌骨节段缺损
下载PDF
膝部骨巨细胞瘤的切除及显微外科修复(附46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振光 余国荣 +1 位作者 喻爱喜 谭金海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89-490,共2页
目的 总结膝部骨巨细胞瘤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2 2年来收治的 4 6例膝部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手术切除及显微外科修复方法。结果 随访 5年以上者 39例 ,局部软组织复发 2例 ,骨质复发 2例 ,肺部转移 1例。结论 彻底切除肿瘤是避... 目的 总结膝部骨巨细胞瘤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2 2年来收治的 4 6例膝部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手术切除及显微外科修复方法。结果 随访 5年以上者 39例 ,局部软组织复发 2例 ,骨质复发 2例 ,肺部转移 1例。结论 彻底切除肿瘤是避免肿瘤复发的关键。应用显微骨移植修复瘤切除后所遗局部骨缺损 ,具有骨愈合快、成功率高的优点。术前活检要慎行 ,不列入常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部骨巨细胞瘤 显微骨移植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带血管蒂桡骨瓣移植联合舟头固定治疗Lichtman Ⅱ、ⅢA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早期疗效
17
作者 孟冲 王宁宁 +2 位作者 赵上坤 刘鸿浩 吴学建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第4、5间室内动脉蒂桡骨瓣移植联合舟头固定治疗Lichtman Ⅱ、ⅢA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我们对9例Lichtman Ⅱ、ⅢA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第4、5间室内动脉蒂桡骨瓣移植联合舟头固定的... 目的探讨第4、5间室内动脉蒂桡骨瓣移植联合舟头固定治疗Lichtman Ⅱ、ⅢA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我们对9例Lichtman Ⅱ、ⅢA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第4、5间室内动脉蒂桡骨瓣移植联合舟头固定的方法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随访患者腕关节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和患侧健侧握力比值,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腕关节PRWE评分。根据腕部X线片测量腕高比,根据腕关节MRI观察月骨高信号与月骨面积比值。结果术后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前VAS平均(6.22±1.39)分,术后3个月为(1.44±0.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侧健侧手握力比值为0.47±0.09,术后3个月为0.81±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腕关节ROM为(84.55±4.24)°,术后6个月为(89.88±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PRWE评分术前为73.22±7.37,术后3个月为34.67±1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腕高比为0.53±0.01,术后3个月为0.52±0.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MRI月骨高信号面积与月骨面积比值为0.94±0.06,术后6个月为0.96±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4、5间室内动脉蒂桡骨瓣移植联合舟头固定治疗Lichtman Ⅱ、ⅢA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早期可以良好地缓解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 Kienbock病 骨瓣移植 舟头固定
原文传递
带血管蒂骨瓣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健 王剑利 +1 位作者 刘兴龙 王福宁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通过比较带血管蒂骨瓣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效果,探寻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67例陈旧性腕舟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带血管蒂骨瓣联合内固定(A组)25例,采用自体植骨+rhBM... 目的 通过比较带血管蒂骨瓣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效果,探寻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67例陈旧性腕舟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带血管蒂骨瓣联合内固定(A组)25例,采用自体植骨+rhBMP-2联合内固定(B组)27例,采用单纯Herbert螺钉内固定(c组)15例。比较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率、术后4个月Kfimmer评分等。结果经15-24个月随访,关节功能的恢复:A,B组均优于C组(P〈0.05);骨折愈合率:A,B组均明显优于C组(P〈0.05);术后腕关节活动度比较:A,B组均优于C组(P〈0.05);住院时间:A组〉B,C组(P〈0.05);手术时间:A组〉B组〉c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A,B组〈c组(P〈0.01):术后4个月Kfimmer评分:A组〉B.C组(P〈0.01)。结论带血管蒂骨瓣与自体骨移植分别联合内固定治疗手舟骨骨折,均可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联合带蒂骨瓣较自体骨移植略明显。两种方法在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的切口感染风险等方面各有优势.可根据术者的手术技术及患者的个人需求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腕舟骨骨折 HERBERT螺钉 带血管蒂骨瓣 RHBMP-2
下载PDF
改良髂骨骨皮瓣游离移植治疗掌背复合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萍萍 潘朝晖 +3 位作者 赵玉祥 薛山 李洪飞 李建娜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311-315,共5页
目的总结游离改良的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骨骨皮瓣重建掌背骨与软组织缺损体会。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应用骨皮瓣修复掌背复合组织缺损7例,平均年龄42.9岁。伤肢均为右手.合并不同程度伸肌腱损伤2例:合并腕骨骨折、脱位2例;... 目的总结游离改良的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骨骨皮瓣重建掌背骨与软组织缺损体会。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应用骨皮瓣修复掌背复合组织缺损7例,平均年龄42.9岁。伤肢均为右手.合并不同程度伸肌腱损伤2例:合并腕骨骨折、脱位2例;掌指关节损伤3例;指骨骨折3例。受伤至再手术时间平均为18.6d。术后7d开始功能练习。定期复查,了解植骨愈合、关节活动度、握力大小、皮瓣感觉恢复及供区副损伤,完成患肢手臂肩残疾问卷表及供区可视疼痛评估表。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5例甲级愈合,2例乙级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植骨远端2.3个月,近端2.7个月。随访12~24个月,腕关节平均掌屈38.6°,背伸42.9°,尺偏21.4°,桡偏22.9°。受累掌指关节平均活动度35.7°。患侧平均握力13.9kg。3例皮瓣平均静态两点辨别觉13.7mm,余皮瓣仅恢复深触觉。平均手臂肩残疾问卷评分12.1分。所有患者术后2周可行走,术后3个月轻微疼痛1例,术后1年供区瘢痕平软,无疼痛。结论游离改良的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骨骨皮瓣可成功治疗掌背部骨与软组织缺损,供区损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重建 皮瓣 血管化骨移植 髂骨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带血管腓骨段切取方法
20
作者 刘兴炎 葛宝丰 +2 位作者 刘扣有 文益民 荆浩 《甘肃医药》 1994年第1期18-19,6,共2页
带血管的腓骨移植是骨移植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既往手术切取时间长。作者采用的改进方法主要是考虑到腓动静脉深在,在解剖血管蒂之前先截下腓骨段,切开骨间膜,移植段腓骨得以游离,向前翻转易找及在腓骨后面的腓动静脉;直视下解剖血管蒂则... 带血管的腓骨移植是骨移植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既往手术切取时间长。作者采用的改进方法主要是考虑到腓动静脉深在,在解剖血管蒂之前先截下腓骨段,切开骨间膜,移植段腓骨得以游离,向前翻转易找及在腓骨后面的腓动静脉;直视下解剖血管蒂则其不易受伤,且手术视野清楚,能大大缩短手术切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移植 带血管腓骨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