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激素治疗血管炎性IgA肾病患者的效果及对24h尿蛋白、血肌酐等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丽红 陈彤 +3 位作者 李薇 陆健 郭海涛 林冬芳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治疗血管炎性IgA肾病患者的效果及其对24 h尿蛋白、血肌酐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肾内科治疗的血管炎性IgA肾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治疗血管炎性IgA肾病患者的效果及其对24 h尿蛋白、血肌酐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肾内科治疗的血管炎性IgA肾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应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χ^2=7.375,P=0.007);2组患者的尿量、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观察组=15.261、23.057、32.201,P=0.000、0.000、0.000;t对照组=5.595、13.080、10.344,P=0.000、0.000、0.000),并且观察组提高较对照组更明显(t=7.254、8.020、16.286,P=0.000、0.000、0.000);2组患者的24h尿蛋白、血肌酐等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t观察组=37.890、32.343,P=0.000、0.000;t对照组=11.901、12.396,P=0.000、0.000),并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25.138、42.765,P=0.000、0.000);2组均发生轻微的不良反应,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vs.18.8%,χ^2=1.338,P=0.247)。结论血管炎性IgA肾病患者应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治疗能够获得良好效果,显著降低患者24h尿蛋白、血肌酐等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血管炎性 吗替麦考酚酯 泼尼松 24h尿蛋白 血肌酐
下载PDF
黄芪甲苷抑制NLRP3/IL-1β轴改善糖尿病小鼠血管炎性病变 被引量:11
2
作者 贾新菊 康岩 +3 位作者 杨爱格 郭玉卿 陈志花 王丽娜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小鼠血管炎性病变的影响。方法:取雄性C57BL/6小鼠,腹腔注射STZ(100 mg/kg)诱导DM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高糖高脂饲料)和AS-Ⅳ组(高糖高脂饲料+20 g·kg...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小鼠血管炎性病变的影响。方法:取雄性C57BL/6小鼠,腹腔注射STZ(100 mg/kg)诱导DM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高糖高脂饲料)和AS-Ⅳ组(高糖高脂饲料+20 g·kg-1·d-1 AS-Ⅳ),每组5只。另设5只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各组给予相应干预,连续8周。干预期间,每周称取小鼠体质量,测定随机血糖。末次给药后,取血,分离主动脉。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血管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血管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①给药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AS-Ⅳ组小鼠体质量增长减缓;各时间点模型组与AS-Ⅳ组小鼠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模型组和AS-Ⅳ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干预第3周起,AS-Ⅳ组小鼠血糖浓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直至第8周干预结束;治疗8周后,模型组HbA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AS-Ⅳ组HbAlc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③HE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主动脉内膜显著增厚,AS-Ⅳ干预可明显减轻模型小鼠血管内膜增厚。④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LRP3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血清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AS-Ⅳ组NLRP3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AS-Ⅳ可降低DM小鼠的血糖和HbAlc水平,改善血管炎性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IL-1β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糖尿病 血管炎性病变 NLRP3 IL-1Β 小鼠
原文传递
活血化瘀养心通络方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倍佳 朱席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2057-2061,共5页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养心通络方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武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70例PCI术后心绞痛病人,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养心通络方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武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70例PCI术后心绞痛病人,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规范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养心通络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水平以及心绞痛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每周心绞痛发生次数较治疗前减少,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每周心绞痛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胸闷、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面色紫黯、胸绞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57%与68.57%,P<0.05)。结论活血化瘀养心通络方治疗PCI术后心绞痛较常规西医治疗疗效更佳,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升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绞痛 活血化瘀养心通络方 血管炎性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下载PDF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血管炎性蛋白的表达与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
4
作者 杨婷婷 程希希 +3 位作者 刘海燕 王诚洁 唐瑶 顾蔚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3-551,共9页
目的通过测定子痫前期血清中相关血管炎性蛋白的表达特征以发掘子痫前期潜在预测标志物。方法首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募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子痫前期孕妇和同期血压正常的对照组孕妇,基于多因子流式检... 目的通过测定子痫前期血清中相关血管炎性蛋白的表达特征以发掘子痫前期潜在预测标志物。方法首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募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子痫前期孕妇和同期血压正常的对照组孕妇,基于多因子流式检测技术测定孕妇血清中12种相关血管炎性蛋白的浓度。通过非参数t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以寻找子痫前期相关血管炎性蛋白。然后,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组织库中获取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早期孕妇血清标本,并测定子痫前期相关血管炎性因子的血清浓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估子痫前期相关血管炎症因子的预测价值。结果39例子痫前期和43例对照孕妇血清测定了10个血管炎症蛋白的浓度。结果显示,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肌红蛋白在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显著升高,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显著降低。在96例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早期孕妇血清中测定上述分子的浓度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CAM-1预测孕晚期子痫发生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达到了0.802,而肌红蛋白和MMP-9不能显著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结论子痫前期患者中部分血管炎性蛋白表达异常,VCAM-1可能是孕早期子痫前期风险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血清 生物标志物 血管炎性蛋白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
下载PDF
远隔缺血适应对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脑损伤标志物及血管炎症介质的影响
5
作者 薛芳 李岸 徐国卫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75-580,共6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适应(RIC)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脑损伤标志物及血管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RI...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适应(RIC)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脑损伤标志物及血管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RIC组(n=29)、假RIC组(n=30)和对照组(n=31)。3组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24 h后,RIC组患者给予RIC治疗,假RIC组给予假性RIC治疗,对照组不做RIC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14 d。收集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卒中病史等基本资料;入院24 h内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4~5 mL,离心取上层血清,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水平;应用凝血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IB)与D-二聚体水平。RIC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时抽取3组患者外周静脉血4~5 mL,离心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3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记录3组患者RIC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假RIC组和RI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28/31)、90.00%(27/30)和100.00%(29/29),3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59,P>0.05)。对照组、假RIC组和RIC组患者治疗前TG、TC、HbA1c、Scr、FIB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Lp-PLA2、IL-6、S100β、NSE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7、14 d时血清Lp-PLA2、IL-6、S100β、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7、14 d时,RIC组患者的血清Lp-PLA2、IL-6、S100β、NSE水平显著低于假R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适应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损伤标志物 血管炎症介质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脑利钠肽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对血管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莹洁 任岩春 +3 位作者 胡喜田 吴志红 赵永峰 董静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2期2075-207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脑利钠肽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对血管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脑利钠肽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对血管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及糖尿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进一步静脉泵入脑利钠肽72~120 h,分别观察治疗后心肌酶峰值、治疗后1周的NT-ProBNP、hs-CRP、IL-6、TNF-α水平及治疗后3个月的超声心动图的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酶峰值、NT-ProBNP、hs-CRP、IL-6、TNF-α水平以及超声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进一步改善,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脑利钠肽保护心肌,可以减少心肌细胞坏死、逆转心肌重塑、拮抗炎症反应,进而具有改善心功能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利钠肽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NT-PROBNP 心肌保护 血管炎症因子
下载PDF
西洛他唑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偲偲 汤浩 周继红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2期3161-3165,共5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迟发性脑缺血是患者严重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迟发性脑缺血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脑血管痉挛。西洛他唑是磷酸二酯酶Ⅲ的选择性抑制剂,可舒张血管、抗脂质过氧化、抗血管炎症因子、抑制基底动脉的表型转化...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迟发性脑缺血是患者严重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迟发性脑缺血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脑血管痉挛。西洛他唑是磷酸二酯酶Ⅲ的选择性抑制剂,可舒张血管、抗脂质过氧化、抗血管炎症因子、抑制基底动脉的表型转化和内皮损伤以及抑制腱糖蛋白-C。近年来一系列临床试验表明西洛他唑单用或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进而改善迟发性脑缺血。回顾了西洛他唑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西洛他唑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洛他唑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舒张血管 脂质过氧化 血管炎症因子 腱糖蛋白-C
原文传递
癌症患者的视网膜改变:一项基于综合性医院的横断面研究
8
作者 徐恩沛 唐小慧 +3 位作者 黄晓东 方艺蓉 樊春笋 李光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观察癌症患者视网膜患病情况及其人群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2022年10月7日—12月31日启东市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行眼底检查的276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对所有患者行扫描激光检眼镜(scanning laser ophthalm... 目的:观察癌症患者视网膜患病情况及其人群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2022年10月7日—12月31日启东市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行眼底检查的276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对所有患者行扫描激光检眼镜(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SLO)全视网膜照相检查200°视网膜,对结果异常的患者补充频域相关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视网膜异常部位,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全身疾病及治疗史等,并分析与视网膜病变情况的相关性。结果:共获得275例癌症患者的眼底照片,发现视网膜异常病变113例(41.09%)(95%CI:0.35~0.47)。其中视网膜异常构成占比前5位的病变为:玻璃膜疣(14.18%)、不明原因眼底出血(5.45%)、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4.73%)、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椭圆体带连续性中断(4.73%)、黄斑区色素紊乱(4.36%),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视网膜异常患病率与年龄相关[OR=1.030(1.005~1.055),P=0.020]。结论:癌症患者视网膜年龄相关性和血管炎性病变患病率较高,通过对眼底照片的分析,有望为大量眼科和全身系统性病变的早期筛查、诊治与防治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视网膜病变 年龄相关性眼病 血管炎性病变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对血管炎性因子和内皮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许雨良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6期794-796,共3页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炎性因子、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酯治疗,比较二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浆血...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炎性因子、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酯治疗,比较二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浆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C)和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3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s-CRP及FIB-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hs-CRP及FIB-C水平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ET-1及NO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ET-1水平下降、NO水平上升(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培哚普利可以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抑制患者血管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培哚普利 血管炎性因子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从“伏火”认识血管炎性微环境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蒙 王新东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10期136-140,共5页
血管炎性微环境是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炎症疾病链的病理基础,从微环境稳态的角度防治血管炎性疾病符合中医学“整体观”“阴阳平衡观”的思想,这一病理性微环境可从中医学“伏火”病机理论认识。基于“伏火-阴阳稳态失衡... 血管炎性微环境是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炎症疾病链的病理基础,从微环境稳态的角度防治血管炎性疾病符合中医学“整体观”“阴阳平衡观”的思想,这一病理性微环境可从中医学“伏火”病机理论认识。基于“伏火-阴阳稳态失衡”与“炎症-血管微环境稳态失衡与结构重塑”中西医两种疾病认识模式的似同性,认为血管炎性微环境和“伏火”的成因均与体质、饮食及情志有关,且均有慢性迁延、缠绵日久、反复发作的致病特点,两者的致病过程“伏火→痰瘀浊毒→脉络病”与“炎症→斑块血栓→血管疾病”类似。血管炎性微环境伏火的证素乃阴火、肝火、心火、痰火、湿热、瘀热和阴虚之火,治法为醒脾散火、升阳潜火,清心泻胃、敛肝降火,益气化瘀、散瘀清火,补肾养肝、滋阴降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火 血管炎性微环境 血管稳态 病机 治法
下载PDF
Expression changes of Akt and GSK-3β during vascular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high-fat diet in rats
11
作者 Jingshang Wang Huijun Yin +3 位作者 Ye Huang Chunyu Guo Chengdong Xia Lu Zhang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年第5期1-5,共5页
Aim: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changes of Akt and GSK-3β during vascular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high-fat diet in rats. Methods: 20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separately fed for 18 we... Aim: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changes of Akt and GSK-3β during vascular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high-fat diet in rats. Methods: 20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separately fed for 18 weeks with two types of diets;a normal diet (control group, CON) or high-fat diet hyperlipidmia group, HLP). Then the body weight, lipid parameter, plasma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serum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 malondialdehyde (MDA),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1), Lectin-like oxidized cellulo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 (LOX-1), as well as aortic endothelial p-GSK-3β, GSK-3β, p-Akt, Akt expression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del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levels of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 (TG),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 LDL-C) and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level of serum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after high-fat diet for 18 weeks (p < 0.05 or p < 0.01). Meanwhile, a more obvious increase of plasma HGF, LOX-1 and serum MDA, TNF-α, and sICAM-1 levels were observed relative to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or p < 0.01). Moreover, high-fat die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Akt and GSK-3β in rat aorta. Conclusion: Short-term high-fat diet could induce vascular endothelium injury by increasing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And PI3K/Akt pathway c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yperlipidemia-induced vascular endothelium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FAT DIET AKT and GSK-3Β vascular inflammatory Response Oxidative Stress ENDOTHELIUM Injury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22的胞外释放途径及信号转导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12
作者 李永曦 吴延庆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72-76,共5页
热休克蛋白22(HSP22)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内在伴侣蛋白,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核因子κB(NF-κB)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动脉粥样硬化。HSP22还存在于胞外,本综述以HSP22的细胞外分泌为切入点,提出HS... 热休克蛋白22(HSP22)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内在伴侣蛋白,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核因子κB(NF-κB)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动脉粥样硬化。HSP22还存在于胞外,本综述以HSP22的细胞外分泌为切入点,提出HSP22可能通过溶酶体途径、外泌体途径或直接蛋白易位的方式分泌出胞;探讨胞外HSP22可能通过激活TLRs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分析HSP22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起心血管保护作用,并提出热休克蛋白诱导剂可能给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22 血管炎症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胞外释放
下载PDF
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海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1期66-67,共2页
目的:分析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治疗... 目的:分析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内皮素1(ET-1)、白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及炎性因子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普利 非洛地平 老年高血压 冠心病 血管内皮炎性因子
下载PDF
Recurrent orbit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253 cases 被引量:4
14
作者 Weiqiang Tang Yan Hei Lihua Xiao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23-429,共7页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histo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 and frequencies of various types of recurrent orbit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253 consecutiv...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histo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 and frequencies of various types of recurrent orbit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253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bit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 treated by surgical excision in the Institute of Orbital Diseases,the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Armed Police Force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0.Results:The patients included 123 males and 130 females aged 2 to 78 years(mean,36.2 years),and the last recurrence interval after operation ranged from 1 month to 40 years(median,4.75 years).Of all the cases,159(62.8%),65(25.7%),20(7.9%),8(3.2%) and 1(0.4%) had previously experienced once,twice,three,four and six times of surgeries,respectively.Among them,29(11.5%) cases had recurred 3 times or over,and 37(14.6%) cases got recurrence in 10 or more years postoperatively.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local recurrence presented with variou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while 31(12.3%) cases were symptom-free.Two hundred and thirty-one(91.3%) cases underwent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recurrent orbital lesions,and another 22(8.7%) cases had to receive the exenteration of orbit.Categories of these recurrent orbital lesions after operation were as follows:lacrimal gland tumors,65(25.7%) cases;vasogenic diseases,54(21.3%) cases;neurogenic tumors,42(16.6%) cases;secondary tumors,24(9.5%) cases;orbital inflammation,21(8.3%) cases;myogenic tumors,14(5.5%) cases;fibrous and adipose tumors,12(4.7%) cases;lympho-hematopoietic tumors,7(2.8%) cases;bone or cartilage tumors,7(2.8%) cases;orbital cysts,6(2.4%) cases;and indefinitely differentiated tumor,1(0.4%) case.The 10 top histopathologic diagnoses were lacrimal gland pleomorphic adenoma,hemangiolymphangioma,lacrimal gland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meningioma,inflammatory pseudotumor,neurofibroma,sebaceous gland carcinoma,vascular malformation,rhabdomyosarcoma and hemangioma.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it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 recurrence lacrimal gland epithelial tumor vascular malformation orbital inflammatory lesions
下载PDF
芦黄参花胶囊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微炎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润元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12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芦黄参花胶囊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微炎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96例DN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 目的探讨芦黄参花胶囊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微炎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96例DN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黄益肾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组治疗肾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微炎因子水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而内生肌酐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沉、纤维蛋白原、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0配体、内皮素、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芦黄参花胶囊联合缬沙坦能有效提高DN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者微炎状态,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黄参花胶囊 缬沙坦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指标 血管微炎因子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动脉骨基质蛋白表达及其与MCP-1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安菊 黄颂敏 +4 位作者 欧三桃 刘芳 陈泽君 胡章学 唐万欣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419,共6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实质内小动脉上骨基质蛋白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其与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关系及对糖尿病肾病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N组,30只)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30只)。4周、12周和24周...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实质内小动脉上骨基质蛋白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其与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关系及对糖尿病肾病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N组,30只)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30只)。4周、12周和24周每组各处死10只大鼠,血生化指标按常规检测;茜素红染色观察肾实质内小动脉周围钙盐沉积,免疫组化方法、原位杂交法检测各时间点肾小动脉中骨基质蛋白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骨形态蛋白2(BMP-2)及MCP-1蛋白和基因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作BMP-2及基质Gla蛋白(MGP)的基因定量。结果①DN组各时间点血糖、血尿素氮及24h尿蛋白量均较N组增高(P<0.05),自第12周开始,DN组血肌酐、血磷较N组增高(P<0.05)。②茜素红染色DN组第4周~12周时偶见肾内小动脉少许点状红色钙盐沉积,第24周时可见肾实质内小动脉及周围组织有较多红色点片状沉积,N组茜素红染色为阴性。③免疫组化显示DN组肾小动脉4周时已有cbfα1、BMP-2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24周表达最强,各时间点均高于N组(P<0.05),原位杂交显示cbfα1、BMP-2仅在肾小动脉中有表达,表达趋势同免疫组化结果;DN组肾实质内小动脉MCP-1蛋白及mRNA在4、12周表达无明显差异,24周表达明显上调,N组肾小动脉无MCP-1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DN组4周时BMP-2mRNA已有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升高,24周最高(P<0.05);DN组MGP表达量4周最高,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降低,24周最低(P<0.05)。而N组BMP-2和MGP mRNA各时间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DN组cbfα1及BMP-2基因与蛋白均与MCP-1呈正相关。结论①DN大鼠肾内小动脉钙化前即已有骨基质蛋白的表达;②MCP-1可能影响骨基质蛋白cbfα1的表达;③cbfα1、BMP-2、MGP及MCP-1可能参与了DN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钙化 炎症因子 骨基质蛋白
原文传递
腺苷A2B受体活化对TNF-α致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慧霞 郭晓夏 +2 位作者 赵慧颖 王梦楠 安友仲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腺苷A2B受体(A2BR)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炎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s),分别进行TNF-α剂量-时效实验和A2BR靶向激动剂/抑制剂干预实验。①剂量一时效实验:... 目的探讨腺苷A2B受体(A2BR)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炎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s),分别进行TNF-α剂量-时效实验和A2BR靶向激动剂/抑制剂干预实验。①剂量一时效实验:先将细胞分为5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空白对照)、20、50、100、150μg/L的TNF-α孵育24h,选最佳刺激浓度;另取细胞分为6组,以终浓度100μg/LTNF—α分别培养HPMECs0、4、8、12、24、36h,确定最佳作用时间。检测各组细胞A2B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②A2BR的靶向激动剂/抑制剂干预实验:将细胞分为1μmol/LA2BR靶向激动剂BAY60—6583+100LTNF—α组(B+T组)、μmol/LA2BR靶向抑制剂PSBlll5+100删LTNF-α组(P+T组)和TNF-α、BAY60—6583、PSBlll5单独刺激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细胞周期以及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白细胞介素-1p(IL-1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剂量一时效实验:将空白对照组的值设为1,随着TNF—α浓度的升高,A2BRmRNA(2^-△△Ct)及蛋白(灰度值)表达水平逐渐增加,以100μg/LTNF—α作用后A2BR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最为显著(分别为7.95±0.78和1.84±0.16);用100μg/LTNF—d作用HPMECs不同时间后,随处理时间延长A2BR的mRNA(2。△act)和蛋白(灰度值)表达水平均逐渐增加,以作用24h升高最显著(分别为7.93±1.39和1.76±0.07)。②A2BR特异性激动剂/抑制剂干预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NF-α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89.28±2.21)%比100%],进入G1期的细胞数明显增多[(62.21±1.11)%比(34.40±0.47)%],进入S+G2期的细胞数明显减少[(37.79±1.11)%比(65.60±0.47)%],VCAM-1和IL-1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VCAM-1(灰度值):12.94±1.18比1;IL-1B(灰度值):3.03±0.23比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炎性损伤 腺苷A2B受体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促炎症因子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森 周国勇 +2 位作者 程中贵 白慧颖 盛志勇 《感染.炎症.修复》 2011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炎症因子诱导的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组进行实验:①对照组: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生理盐水或乌司他丁;②炎症因子刺激组:因培养液中分别...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炎症因子诱导的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组进行实验:①对照组: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生理盐水或乌司他丁;②炎症因子刺激组:因培养液中分别含烫伤血清、胰蛋白酶、前列腺素E_2(PGE_2)、缓激肽、组胺而分为5个炎症因子刺激亚组;③乌司他丁处理组:培养液中在含上述各炎症刺激因子基础上分别加入乌司他丁而分成5个乌司他丁处理组。采用Transwell方法测定各组单层内皮细胞对牛血清白蛋白(BSA)通透性的变化;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各炎症因子刺激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系数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TNF-α和IL-6的产生量也显著增多(P均<0.01);乌司他丁处理组中烫伤血清和胰蛋白酶组的血管内皮细胞通透系数及TNF-α和IL-6产生量比相应炎症因子刺激组显著降低(P均<0.01),但组胺、缓激肽和PGE_2刺激后乌司他丁处理组与相应炎症因子刺激组比较,上述指标无显著改变(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显著抑制烫伤血清和胰蛋白酶引起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及TNF-α和IL-6水平增高,对组胺、缓激肽和PGE_2引起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和促炎细胞因子产生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通透性 炎症因子
下载PDF
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ABCA1及炎症因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建华 杨永红 +2 位作者 贾军宏 郭志刚 吴平生 《感染.炎症.修复》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在致动脉粥样硬化(As)因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刺激下,人血管内皮细胞ECV304中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对炎性细胞因子ICAM-1及IL-1β水平调节作用,阐明ABCA1基因在AS发生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 目的:研究在致动脉粥样硬化(As)因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刺激下,人血管内皮细胞ECV304中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对炎性细胞因子ICAM-1及IL-1β水平调节作用,阐明ABCA1基因在AS发生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加入Ox-LDL(30 ng/ml)刺激3、6、12、24 h,以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ABCA1、ICAM1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ABCA1、ICAM1及IL-1β蛋白表达量;ABCA1的反义寡核苷酸(100 nmol/L)转染人血管内皮细胞,按相同方法给予Ox-LDL刺激细胞,同样的方法测定上述指标的改变。阴性对照为未加Ox-LDL刺激并同时培养的细胞。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在给予Ox-LDL刺激不同时间后,AB-CA1、ICAM-1的mRNA和蛋白及IL-1β蛋白水平均增高;给予ABCA1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后各时间点ABCA1、ICAM-1mRNA表达均降低,ABCA1、ICAM-l及IL-1β蛋白表达水平也降低。结论:人管内皮细胞在Ox-LDL作用下,其ABCA1可能通过增加IL-1β的表达,促进炎症细胞因子ICAM-1释放,在AS的早期发生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结合盒转运子A1 人血管内皮细胞 炎症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非炎症分子1促进梗阻性肾病肾小管细胞分泌TGF-β加重肾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汪晓月 陈民佳 +5 位作者 封蕾 王梨名 罗佳 陈佳 陈客宏 王玲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1年第8期672-676,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明确重组人血管非炎症分子1(recombinant human vascular non-inflammatory molecule 1,VNN1)在梗阻性肾病后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Balb/c野生型、VNN1基因敲除雄鼠,分别设置假手术组、手术组。术... 目的本研究拟明确重组人血管非炎症分子1(recombinant human vascular non-inflammatory molecule 1,VNN1)在梗阻性肾病后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Balb/c野生型、VNN1基因敲除雄鼠,分别设置假手术组、手术组。术后当天、14 d留取梗阻侧肾盂尿液、肾组织标本,检测尿液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水平,免疫组化明确肾组织VNN1表达水平。肾组织完善过碘酸雪夫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明确肾脏损伤严重程度,马松染色(Masson)、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水平,明确肾组织纤维化严重程度。提取野生型和VNN1基因敲除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传代至第2代,予以血管紧张素刺激,模拟体内梗阻性肾病模型,收取细胞和上清,检测VNN1蛋白水平和上清TGF-β表达水平。结果梗阻性肾病后第14天,手术组PAS染色提示肾组织损伤明显,免疫组化提示肾组织VNN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进一步完善肾组织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检测α-SMA水平,发现野生型小鼠间质纤维化水平较VNN1基因敲除鼠明显加重,α-SMA水平明显升高。进一步检测梗阻侧尿液TGF-β水平发现,VNN1基因敲除鼠梗阻侧尿液TGF-β水平明显降低。我们进一步通过细胞实验证实,予以血管紧张素刺激后,野生型小鼠肾小管细胞VN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野生型小鼠肾小管细胞上清中TGF-β水平明显高于VNN1基因敲除鼠。结论VNN1可促进梗阻性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分泌,加重肾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非炎症分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 梗阻性肾病 肾小管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