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理河流域1970-2002年水保措施减洪减沙效益深化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冉大川 张志萍 +1 位作者 罗全华 寇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3,共7页
根据实测水文资料,采用"水文法"和"水保法"两种方法,对大理河流域1970-2002年的水沙变化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减洪减沙效益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计算和分析。大理河流域20世纪70,80,90年代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呈递减趋... 根据实测水文资料,采用"水文法"和"水保法"两种方法,对大理河流域1970-2002年的水沙变化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减洪减沙效益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计算和分析。大理河流域20世纪70,80,90年代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呈递减趋势,其中80年代减幅最大,70,90年代减幅接近。2000-2002年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分别比基准期增大了8.0%和9.3%,但径流、泥沙依然递减。"水文法"计算结果表明,1970-2002年大理河流域共计减少洪水10.114 5亿m3,年均减少洪水3 065万m3,其中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年均减少洪水2 370万m3,占减少洪水总量的77.2%,年均减少洪水效益25.2%;共计减沙8.448亿t,年均减沙2 560万t,其中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年均减沙1 940万t,占总减沙量的75.8%,年均减沙效益37.6%。"水保法"计算结果表明,1970-2002年大理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共计减少洪水7.524亿m3,年均减少洪水2 280万m3,年均减少洪水效益24.5%;水土保持措施共计减沙6.138亿t,年均减沙1 860万t,年均减沙效益36.6%。近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减洪减沙效益显著,水保措施减水减沙比依时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减洪减沙 效益 大理河流域
下载PDF
60年来黄河河龙区间水沙变化特征及人类活动影响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欧阳潮波 王文龙 +1 位作者 田勇 田世民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61,共7页
采用线性分析、多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1950-2012年的水沙变化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龙区间年际水沙变化整体呈现递减趋势,且阶段性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径流量和输沙量在年内分配不均,... 采用线性分析、多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对黄河中游河龙区间1950-2012年的水沙变化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龙区间年际水沙变化整体呈现递减趋势,且阶段性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径流量和输沙量在年内分配不均,水文站径流量和输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河龙区间年均输沙量分别在1979年和2000年存在两个显著突变点。应用距平累积曲线分析表明,1974年后人类活动对输沙的影响显著增强,1975-2012年人类活动总减沙量为179.75亿t,年均减沙量4.73亿t。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和水利设施建设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 水沙变化 径流量 输沙量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三川河水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文林 焦恩泽 +1 位作者 王广任 孟效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22-26,共5页
通过对三川河流域降雨、径流和泥沙资料统计,分别提出了以汛期降水为主要变量的流域天然状态下的两种产沙量计算方法,并应用于计算之中。进入80年代,流域水沙量大幅度减少,水量由基准期(1957~1969年)的年均3.23亿m^3减少到1.91亿m^3,... 通过对三川河流域降雨、径流和泥沙资料统计,分别提出了以汛期降水为主要变量的流域天然状态下的两种产沙量计算方法,并应用于计算之中。进入80年代,流域水沙量大幅度减少,水量由基准期(1957~1969年)的年均3.23亿m^3减少到1.91亿m^3,沙量由基准期的3681万t减少到963万t,分别减少了40.9%和73.8%。用水文法和水保法对流域80年代水利水保措施减沙量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降雨和人类活动对减沙的影响大体各占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三川河流域 泥沙 水力输沙
下载PDF
黄河源区汛期水沙变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彭红 郑艳爽 张明武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12期33-36,69,共4页
利用1970—2005年实测水文资料,采用不同流量级划分标准,分析了黄河源区各水文站——黄河沿、吉迈、玛曲、唐乃亥水文站汛期、伏汛期和秋汛期不同流量级洪水水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70—2005年黄河源区各水文站均以小流量级和中小流... 利用1970—2005年实测水文资料,采用不同流量级划分标准,分析了黄河源区各水文站——黄河沿、吉迈、玛曲、唐乃亥水文站汛期、伏汛期和秋汛期不同流量级洪水水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70—2005年黄河源区各水文站均以小流量级和中小流量级洪水为主;与1970—1996年相比,1997—2005年黄河源区汛期水沙量整体变幅不大,其中吉迈站水量降幅较明显、唐乃亥站沙量降幅较明显,伏汛期水沙量降幅均较秋汛期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水文站 汛期 水沙变化 流量
下载PDF
潼关高程演变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焦恩泽 侯素珍 +1 位作者 林秀芝 李红良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1,共4页
潼关高程在历史时期是上升的。三门峡水库建成后上升加剧 ,工程改建后 ,稳定在 32 6 .6 4m。 1986年以来 ,潼关高程上升原因有 :降雨量偏枯 ;龙、刘两库蓄水使进入潼关水量减少 ;水保工程和用水增加等引起潼关上下游河道淤积促使潼关高... 潼关高程在历史时期是上升的。三门峡水库建成后上升加剧 ,工程改建后 ,稳定在 32 6 .6 4m。 1986年以来 ,潼关高程上升原因有 :降雨量偏枯 ;龙、刘两库蓄水使进入潼关水量减少 ;水保工程和用水增加等引起潼关上下游河道淤积促使潼关高程上升 ;改善潼关高程应采取综合治理 ,多途径处理泥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水库 潼关高程 水沙变化 治理措施 水保工程 泥沙
下载PDF
汀江流域长汀段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赫 朱秀端 +5 位作者 林敬兰 朱能飞 林根根 蒋芳市 黄炎和 林金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129,137,共9页
河流水沙变化直接反映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土壤侵蚀程度。为探讨南方典型水土流失治理区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汀江流域长汀段1982年1月至2014年12月径流、输沙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CEEMDAN法、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检验... 河流水沙变化直接反映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土壤侵蚀程度。为探讨南方典型水土流失治理区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汀江流域长汀段1982年1月至2014年12月径流、输沙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CEEMDAN法、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检验法及构建水沙关系模型分析水沙的变化特征,通过双累积曲线法定量研究降雨和人为活动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汀江流域长汀段降雨和径流呈不显著减小趋势,输沙率显著下降(p<0.01)。径流与输沙的周期性及变化趋势不同步。(2)汀江流域长汀段输沙状况在2000年发生突变(p<0.01),突变后径流含沙量降低,水沙关系曲线的来沙系数显著减小。(3)自2000年后,长汀段径流和输沙总量均减小,其中人为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68%~81%,对输沙变化的贡献率为90%~98%,人为活动中以封禁治理、生态林草等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是输沙量减少的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汀江流域长汀段 水沙变化 人为活动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延河水沙变化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军政 惠养瑜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6-21,共6页
延河甘谷驿水文站以上水土流失面积5891km2,年均侵蚀模数8000t/km2。该流域自50年代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截至1989年底止,已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593.6km2,治理程度达44%。采用水文法、水... 延河甘谷驿水文站以上水土流失面积5891km2,年均侵蚀模数8000t/km2。该流域自50年代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截至1989年底止,已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593.6km2,治理程度达44%。采用水文法、水保法分析河流水沙变化,与非治理时段1956~1969年相比,治理期70~80年代年均减沙2640万t,减少了40%,其中降雨偏枯影响占8%,下垫面影响占92%;治理期内年均减水0.44亿m3,减少了17.5%,其中降雨影响占23.8%,下垫面影响占76.2%。在下垫面减沙减水中,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分别占72.7%和5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水土保持 降雨影响 延河
下载PDF
大理河流域治理前后径流泥沙变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魏霞 李勋贵 李占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共4页
以大理河流域1960-2002年长系列降雨径流泥沙资料为基础,以1969年为分界年,视1969年以前为天然状态1,969年以后为治理状态,将该流域按照本区的地貌类型、下垫面及水文站网布设情况等划分为青阳岔水文站以上区域、李家河水文站以上区域... 以大理河流域1960-2002年长系列降雨径流泥沙资料为基础,以1969年为分界年,视1969年以前为天然状态1,969年以后为治理状态,将该流域按照本区的地貌类型、下垫面及水文站网布设情况等划分为青阳岔水文站以上区域、李家河水文站以上区域和绥德水文站以上3个区域。对各区域分别建立无治理措施年份的汛期降雨量和汛期径流量、汛期降雨量和汛期泥沙量、汛期径流量和汛期泥沙量经验关系式,用经验关系式的计算值和相应实测值进行比较,来分析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对大理河流域径流泥沙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大理河 径流泥沙变化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近期水沙变化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高航 姚文艺 张晓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8-12,共5页
根据黄河上、中游干流及重点支流水文泥沙定位观测资料统计,对1997—2006年水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1970—1996年相比,黄河流域上、中游各区间降水量普遍减少,减幅在3%-11%;上游降水径流关系没有明显变化,而中游地区降水径... 根据黄河上、中游干流及重点支流水文泥沙定位观测资料统计,对1997—2006年水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1970—1996年相比,黄河流域上、中游各区间降水量普遍减少,减幅在3%-11%;上游降水径流关系没有明显变化,而中游地区降水径流关系变化明显;干支流实测水沙量减少,减幅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径流量减少幅度从上游的20%至下游达到40%左右;对于输沙量,除河源区变化不明显外,干流各站沙量减幅在27%以上,头道拐至潼关各站减幅为57%-87%;干支流洪水发生场次普遍减少,且洪量减幅小于同期沙量减幅,前者为8%-46%,后者则为57%-64%;随输沙量减少,泥沙组成也发生变化,不同区域存在着泥沙中值粒径增大、变细和变化不大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沙量 水沙关系 水沙变化 黄河上中游
下载PDF
近60年大凌河中上游水沙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佳琦 贾燕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40,共6页
辽西地区土壤侵蚀严重,一直是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大凌河是辽西地区最大的河流,对大凌河流域水沙关系进行分析,可为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朝阳水文站为大凌河中游控制站,采用1960—2016年大凌河朝阳水文站实测... 辽西地区土壤侵蚀严重,一直是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大凌河是辽西地区最大的河流,对大凌河流域水沙关系进行分析,可为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朝阳水文站为大凌河中游控制站,采用1960—2016年大凌河朝阳水文站实测水沙数据,结合主要气象站汛期(6—9月)逐日降雨量,应用滑动平均和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了大凌河中上游近60年水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20世纪60年代,大凌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大,输沙量变化极为显著,径流量在2010—2016年变化极为显著;(2)流域水沙变化呈现阶段性特征,径流量年际变化表现为丰—枯—丰—枯4个阶段;输沙量年际变化表现为上升期—动荡期—上升期—下降期,且动荡期内下降时段持续时间较长;(3)从线性趋势来看,径流量和输沙量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4)自1993年大凌河中上游流域实施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开始,该段流域1993—2016年径流减少总量为51.47亿m^3,平均每年减少2.14亿m^3;输沙减少总量为9 703.15万t,平均每年减少约404.23万t。说明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输沙量 水沙变化 水土流失治理 大凌河
下载PDF
清涧河“2002.7”暴雨水沙变化状况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江南 张胜利 +2 位作者 戴明英 赵业安 王昌高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20,共5页
2002年7月4-5日,清涧河流域发生了一次突发性高强度特大暴雨,水利水保措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为弄清情况、研究问题、分析原因,对此次暴雨的水沙变化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2002.7”暴雨条件下,水利水保措施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但... 2002年7月4-5日,清涧河流域发生了一次突发性高强度特大暴雨,水利水保措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为弄清情况、研究问题、分析原因,对此次暴雨的水沙变化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2002.7”暴雨条件下,水利水保措施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但是其减洪减沙作用是不可否认的;随着淤地坝蓄水拦沙作用逐步衰减,需及时加高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水沙变化 淤地坝 清涧河
下载PDF
罕台川流域水沙演变过程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璐 郭月峰 +3 位作者 姚云峰 祁伟 刘晓宇 杨燕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32,共5页
为了给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对黄河内蒙古段罕台川流域进行水沙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采用置信椭圆相关分析、累积距平、5 a滑动平均及双累积曲线方法分析罕台川流域水沙变化过程及降水与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 为了给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有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对黄河内蒙古段罕台川流域进行水沙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采用置信椭圆相关分析、累积距平、5 a滑动平均及双累积曲线方法分析罕台川流域水沙变化过程及降水与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罕台川流域水沙年际变化极为显著,水沙变化总体基本一致,呈波动下降趋势,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呈显著相关;(2)计算得出罕台川流域1998—2017年年均减水568万m~3,减少率为43.73%,其中降水对径流减少过程发挥36.09%的抑制作用,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过程发挥136.09%的促进作用。1998—2017年年均减沙222万t,减少率为80.73%,其中降水对输沙减少过程发挥6.30%的抑制作用,人类活动对输沙减少过程发挥106.30%的促进作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人类活动是引起流域径流量、输沙量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说明罕台川流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兑 水沙变化 减流减沙 驱动因素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中国江河水沙变化趋势与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70
13
作者 胡春宏 王延贵 +1 位作者 张燕菁 史红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4-532,共9页
通过选定中国主要河流的代表水文站,分析了中国主要河流代表站总径流量和总输沙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国主要河流代表站总径流量随时间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增加或减小,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090亿m3;年总输沙量在1960年前变化不大,1960年... 通过选定中国主要河流的代表水文站,分析了中国主要河流代表站总径流量和总输沙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国主要河流代表站总径流量随时间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增加或减小,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090亿m3;年总输沙量在1960年前变化不大,1960年后逐渐减小,从20世纪50年代的26.43亿t减小至2001~2008年间的5.95亿t;平均含沙量则从50年代的1.74kg/m3减至2001~2008年间的0.46kg/m3。中国南方主要河流和主要内陆河流的代表站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北方河流代表站径流量除淮河、松花江外,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中国各主要河流代表站年输沙量除塔里木河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北方河流的减小幅度较大。影响中国主要河流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分为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流域降雨量变化和流域下垫面条件;人类活动因素包括水土保持措施、水库工程、流域调水调沙及引水引沙、河道采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河流 水沙变化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中国
下载PDF
基于水沙组合分类的黄河中下游水沙变化特点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蔡蓉蓉 张红武 +1 位作者 卜海磊 张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2-742,共11页
为进一步揭示黄河中下游水沙关系及变化规律,本文通过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K均值聚类(K-means clustering)耦合方法,利用黄河中游潼关水文站1919-2018年的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数据,对该站的水沙组合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潼关... 为进一步揭示黄河中下游水沙关系及变化规律,本文通过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K均值聚类(K-means clustering)耦合方法,利用黄河中游潼关水文站1919-2018年的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数据,对该站的水沙组合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潼关站水沙类型有沙多水多、沙多水中、沙中水中及沙少水中4种。结合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情况,以1960年及2000年为时间节点将研究时段分为3个阶段,分析了上述4种类型在3个阶段的出现频率及变化特点。考虑到黄河水沙条件的变化,又对1986年以来潼关站的水沙组合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该站在1986年后的水沙类型有沙中水中及沙少水中2种。两种时间序列下的分类结果略有差异,体现出黄河水沙变化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潼关 水沙变化 自组织映射 K均值聚类
下载PDF
1956—2017年黄河上游水沙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5
15
作者 范俊健 赵广举 +2 位作者 穆兴民 田鹏 王瑞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共9页
为明确黄河上游径流输沙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BFAST检验、水沙关系曲线以及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黄河上游兰州断面以上4个水文站1956—2017年径流输沙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黄河上游唐乃亥站的年径... 为明确黄河上游径流输沙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BFAST检验、水沙关系曲线以及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黄河上游兰州断面以上4个水文站1956—2017年径流输沙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黄河上游唐乃亥站的年径流输沙呈非显著减少趋势,贵德、循化和兰州站的年径流输沙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径流输沙的减少量沿程增加,趋势更为显著。黄河上游水沙变化的突变年份发生在1968和1986年,佐证了上游大型水利工程的显著调控影响。河流径流量变化较为平缓,最大减幅为20%;输沙量变化较为强烈,1987—2017年贵德、循化和兰州站减幅均>70%。不同时段的水沙关系曲线表明,黄河上游各站点水沙关系于1986年后发生显著改变,河道输沙特性发生明显变化,河道输沙量明显减少。不同时段内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均>98%,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均>63%。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黄河上游水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水利工程能够有效拦蓄泥沙,调控径流、输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径流量 输沙量 水沙变化 水沙关系
下载PDF
黄河上游近60年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曦泽 杨丽虎 宋献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2-619,共18页
由于受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影响,黄河上游干流水沙特征发生显著变化。为探究黄河上游水沙变化情况,基于黄河上游5个水文站19642019年水沙、遥感影像等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累积距平曲线和双累积曲线等突变检验方... 由于受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影响,黄河上游干流水沙特征发生显著变化。为探究黄河上游水沙变化情况,基于黄河上游5个水文站19642019年水沙、遥感影像等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累积距平曲线和双累积曲线等突变检验方法和小波分析法,对黄河上游水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水沙关系曲线及线性回归法等方法估算人类活动和气候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并着重讨论梯级水库建设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上游玛曲-小川段流域内降雨量和径流量变化幅度不明显,贵德站、循化站、小川站19862019年年均输沙量分别减至19641985年的9.8%、24.6%、38.8%,输沙量大大减少。黄河上游玛曲-小川段径流量突变多在1986年,输沙量突变多在1969、1986、2004年,径流量存在8、16、22 a周期,输沙量存在4~8、18~21、27 a周期。2)1969年后,河流输沙能力增强,水沙关系显著改变。在不同时段内,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在19872019年贡献率为66.3%,对输沙量变化在19701986、19872004、20052019年的贡献率为72.96%、70.73%、69.7%。人类活动对黄河上游干流水沙影响占据主导因素。3)刘家峡水库淤积最为严重,单库运行期水库淤积量为2.39亿t,排沙比变化范围为1.39%~10.7%。梯级水库联调使得径流量在19642004年间减少47.8%,19642019年间梯级水库减沙94.8%,梯级水库对输沙量影响远大于对径流量的影响。4)19802020年间,草地面积增加了1880.03 km 2,增幅3.1%,有利于减少输沙量,草地拦沙效益大于截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水沙变化 人类活动 梯级水库 土地利用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水沙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慕星 张晓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3-939,共7页
皇甫川流域地处黄河中游典型的多沙粗沙区,该区域的水沙变化对黄河下游水沙情势的改变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利用双累积曲线确定1954—2010年皇甫川流域水沙变化的典型时段,对其趋势进行分析,并基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利水保措施的实施来... 皇甫川流域地处黄河中游典型的多沙粗沙区,该区域的水沙变化对黄河下游水沙情势的改变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利用双累积曲线确定1954—2010年皇甫川流域水沙变化的典型时段,对其趋势进行分析,并基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利水保措施的实施来剖析流域水沙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皇甫川流域水沙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4个典型时段,即1954—1978年、1979—1987年、1988—2002年、2003—2010年。1954—1978年,流域治理度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为水沙的自然变化时段;1979—2010年水利水保措施的减水减沙效应不断增大,双累积曲线法计算的减水减沙效应分别为41.8%和49.7%,径流/输沙系数还原法计算的减水减沙效应分别为44.7%和4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双累积曲线 减水减沙效应 皇甫川流域 黄河中游
原文传递
长江口河段近期水沙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巧云 王珏 徐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9-82,共4页
由于徐六泾站潮流量和悬移质输沙率测验资料系列不长,代表性不够,尚难用于直接分析,利用徐六泾站近年来取得的水沙资料与大通站同期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推定长江口河段的水沙特性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通站和徐六泾站的水、沙关系相关... 由于徐六泾站潮流量和悬移质输沙率测验资料系列不长,代表性不够,尚难用于直接分析,利用徐六泾站近年来取得的水沙资料与大通站同期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推定长江口河段的水沙特性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通站和徐六泾站的水、沙关系相关性良好,长江口河段近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变化趋势与长江上游干流一致,年径流量没有趋势性的变化,而输沙量则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长江口河段落潮潮量主要集中在汛期,而涨潮潮量主要集中在非汛期,枯季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粗于洪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输沙量 水沙变化 长江口
下载PDF
1919—1989年黄河的水沙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熊贵枢 支俊峰 +3 位作者 徐建华 李世明 顾弼生 董雪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共6页
从对黄河流域70多年气象、水文等资料的分析入手,阐明了气候变迁、引水灌溉及水利、水土保持工程等因素对黄河水沙变化特征的影响。进而指出,当今黄河的水沙状况除受自然因素制约外,已在很大程度上为社会、经济等人为因素所影响。
关键词 黄河 工程拦沙 水沙变化 冲淤过程
下载PDF
浅谈黄河水沙变化研究成果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明权 杨小庆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25,共7页
综合对比分析了水利部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黄委会水土保持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5-926)有关黄河水沙变化的4项研究成果,肯定了定性上的共识,分析了定量上的差异及其原因。为了各... 综合对比分析了水利部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黄委会水土保持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5-926)有关黄河水沙变化的4项研究成果,肯定了定性上的共识,分析了定量上的差异及其原因。为了各方面应用的参考,作为阶段性成果,提出了黄河中游水利水保工程减水减沙的定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沙变化 水文法 水保法 水土保持 减水量 减沙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