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籼稻结实率的高温响应研究初报 被引量:11
1
作者 池忠志 姜心禄 郑家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235-237,共3页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变温条件下于抽穗开花期对水稻进行高温胁迫,研究了杂交籼稻结实率对高温的响应。结果表明:高温影响水稻结实的敏感时期是开花期;不同品种的结实率对温度的响应不同,Ⅱ优7号和D优527于开花期处于日均温35℃的短期高温...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变温条件下于抽穗开花期对水稻进行高温胁迫,研究了杂交籼稻结实率对高温的响应。结果表明:高温影响水稻结实的敏感时期是开花期;不同品种的结实率对温度的响应不同,Ⅱ优7号和D优527于开花期处于日均温35℃的短期高温环境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结实率,而Ⅱ优802开花期所处环境的日均温超过30℃,结实率就迅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实率 杂交稻 高温胁迫 交温
下载PDF
低、变温下处理豆制品废水的控制参数研究
2
作者 李秀玮 吴凡松 彭永臻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56-58,62,共4页
在低温和变温情况下 ,研究了DO作为SBR法处理豆制品废水过程中的反应时间和反应过程的控制参数。采用SBR法研究了不同曝气量、初始污泥浓度和进水COD质量浓度等条件下 ,有机物在降解过程中温度对DO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有机物快速... 在低温和变温情况下 ,研究了DO作为SBR法处理豆制品废水过程中的反应时间和反应过程的控制参数。采用SBR法研究了不同曝气量、初始污泥浓度和进水COD质量浓度等条件下 ,有机物在降解过程中温度对DO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有机物快速降解阶段环境温度的变化很大程度地影响DO的变化趋势 ;在有机物达到难降解程度时 ,DO迅速大幅度升高并稳定于某一较高值。从理论上解释了DO受温度影响的原因。提出在低温和变温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制品废水 低温和变温 DO COD SBR法 控制参数
下载PDF
连云港地区草温、地温和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郝玲 顾春雷 赵亮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5年第4期85-88,共4页
利用连云港赣榆区气象观测站2014年逐时的草面温度、0 cm地面温度和气温观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地区三要素的月平均值、月极端最高、最低值特征以及草面温度与0 cm地面温度、气温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从全年变... 利用连云港赣榆区气象观测站2014年逐时的草面温度、0 cm地面温度和气温观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地区三要素的月平均值、月极端最高、最低值特征以及草面温度与0 cm地面温度、气温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从全年变化来看,逐月平均值0 cm地温>草温>气温;逐月极端最高值0 cm地温>草温>气温;逐月极端最低值草温<0 cm地温<气温。在晴天和阴天多云状况下草温与0 cm地温、气温呈明显的正相关,阴天较晴天变化幅度小;阴雨天气时白天草温与气温明显下降,而0 cm地面温度降幅平缓且温度较高;有降雪时0 cm地面温度高于草温和气温,且变化较为平缓。用草温比用0 cm地温和气温能更好地判定霜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温 0 cm地温 气温 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 被引量:819
4
作者 丁一汇 戴晓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19-26,共8页
对我国近百年来温度变化的研究工作和结果作了综述。发现我国增温趋势与北半球的情况大致相似,但在具体的变化过程和幅度上又与全球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这包括:(1)我国温度出现最高的时期是在40年代,而不是80年代以后;(2)... 对我国近百年来温度变化的研究工作和结果作了综述。发现我国增温趋势与北半球的情况大致相似,但在具体的变化过程和幅度上又与全球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这包括:(1)我国温度出现最高的时期是在40年代,而不是80年代以后;(2)我国的西南地区自50年代以来一直在降温,增暖主要出现在东北、华北和西北西部地区;(3)近百年来中国温度变化出现两次突变,一次在1919年,一次在1952年。作者还讨论了城市化对温度测量的影响以及订正的方法。由于中国温度变化的幅度并未超过气候自然变率的范围,所以目前还不能确定这种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影响 温度变化 温度
下载PDF
北疆高产棉田棉叶呼吸作用及其与光合作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1
5
作者 李少昆 张旺峰 +2 位作者 马富裕 王克如 李蒙春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49-254,共6页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测试了北疆高产(2000kg·hm-2)棉田棉叶的呼吸速率(R)和净光合速率(Pn)。结果表明,(1)高产棉田花铃期棉叶夜晚呼吸消耗比普通棉田低26.2%,但白天净光合总量比普通棉田高46.1%...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测试了北疆高产(2000kg·hm-2)棉田棉叶的呼吸速率(R)和净光合速率(Pn)。结果表明,(1)高产棉田花铃期棉叶夜晚呼吸消耗比普通棉田低26.2%,但白天净光合总量比普通棉田高46.1%。高产田夜晚呼吸消耗占日间总光合量的8.39%,低于普通棉田(15.47%)。(2)正常条件下,北疆棉田棉叶日间暗呼吸量/总光合量比值约为30%~40%。(3)R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北疆高产棉区两者的回归关系日间为R日=-0.088+0.387TL,r=0.305,n=218,P<0.01;夜晚R夜=-10.824+0.633TL,r=0.664,n=34,P<0.01,夜晚气温低是北疆棉花产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4)棉株叶片呼吸的空间分布随功能叶的转移而变化,花铃期和吐絮期R表现为生育前期大于生育后期,果枝叶大于主茎叶,中上层主茎叶大于下层叶。(5)棉花单叶呼吸作用具明显的午休现象,其日变化趋势与Pn变化大致相当,两者相关系数r=0.943**,北疆棉区棉叶的光合午休以及下午Pn明显低于上午的现象不是呼吸作用造成的。(6)新陆早7号夜晚R显著高于新陆早4号。(7)土壤缺水使R和Pn均降低,且吐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呼吸速率 光合速率 日变化 温度 北疆
下载PDF
晋中近49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对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荣田 周雅清 +2 位作者 朱俊峰 郭彩萍 陈红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利用晋中市近49年的气候和水资源等资料,对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水资源量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以0.3℃/10年速率上升,气温偏高主要是冬季,夏季变化幅度不大。降水量的变化呈减... 利用晋中市近49年的气候和水资源等资料,对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水资源量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以0.3℃/10年速率上升,气温偏高主要是冬季,夏季变化幅度不大。降水量的变化呈减少趋势,以35.9mm/10年的速度在递减,1990年代是降水量减少幅度最大的时期;水资源总量、地下水、河川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与降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水资源量
下载PDF
塔里木灌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曹新川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56,共4页
根据塔里木灌区阿拉尔气象站 1 961年 1月~ 1 999年 1 2月的气温及降水资料 ,分析了塔里木灌区近 40年的气候变化 ,得出近 40年来塔里木灌区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 (4 60mm/1 0年 ) ,秋季降水量却呈下降趋势 (- 3 45mm/1 0年 ) ;年平均... 根据塔里木灌区阿拉尔气象站 1 961年 1月~ 1 999年 1 2月的气温及降水资料 ,分析了塔里木灌区近 40年的气候变化 ,得出近 40年来塔里木灌区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 (4 60mm/1 0年 ) ,秋季降水量却呈下降趋势 (- 3 45mm/1 0年 ) ;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0 0 65℃ /1 0年 ) ,冬季变暖的趋势 (0 849℃ /1 0年 )远大于夏季变凉的趋势(- 0 1 71℃ /1 0年 ) ;年极端低温的上升趋势 (0 569℃ /1 0年 )大于年极端高温的下降趋势 (- 0 0 95℃ /1 0年 )。可以 70年代末为界将近 40年塔里木灌区气候分为冷、暖两个阶段 ,前为冷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灌区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N-甲酰基化合物的NMR谱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薛松 陆世维 +1 位作者 刘秀梅 赵琦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1-138,共8页
测定了一系列N甲酰基化合物的NMR 波谱,对其一般特征进行了对比、讨论,尤其注意到由于CN 键的双键性而产生的异构体的性质以及氢键对于异构体的稳定作用.
关键词 N-甲酰基化合物 NMR 异构体 氢键 变温实验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变分分析的气温数据估算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智 师春香 唐果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57-165,共9页
基于三维变分分析的思想,通过引入气候背景场信息和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矩阵,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分析的气温数据估算方法,建立了1995-2007年131个站点的逐小时气温估算数据。结果表明:1逐小时气温估算值与实际观测非常接近,相关系数超过0... 基于三维变分分析的思想,通过引入气候背景场信息和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矩阵,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分析的气温数据估算方法,建立了1995-2007年131个站点的逐小时气温估算数据。结果表明:1逐小时气温估算值与实际观测非常接近,相关系数超过0.9,偏差在±0.1℃以内,能够很好地反映气温的日变化特征;2日平均气温是否准确取决于能否准确地获取一日四次的气温观测,而超过70%的站点历史上不存在02时气温观测,因此需要对02时气温进行准确的估算。与现有的02时气温业务估算方法相比,使用变分估算方法得到的02时气温更为准确,而且从偏差的时间序列来看,由于引入了背景场信息,变分估算方法避免了原有业务估算方法在夏季误差较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分析 气温估算方法 02时气温估算 逐小时气温估算
下载PDF
秦岭南北1951-2009年的气温与热量资源变化 被引量:65
10
作者 周旗 卞娟娟 郑景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11-1218,共8页
根据47个地面气象站1951-2009年日气温资料,对秦岭南北近60年温度带划分指标(包括年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日数与积温、最冷月与最热月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等)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秦岭南北气候增暖主要出现在20世... 根据47个地面气象站1951-2009年日气温资料,对秦岭南北近60年温度带划分指标(包括年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日数与积温、最冷月与最热月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等)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秦岭南北气候增暖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之后,年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和积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951-1993年在年代波动中略有下降,而1993年之后则快速上升;但存在着季节和区域差异。在季节上,冷季(1月)平均气温与极端最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1951-1985年均在波动中略有上升,1985年之后出现微弱下降;而暖季(7月)温度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在区域上,1993年之后,秦岭以北、秦岭南坡、汉水流域及巴巫谷地的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日数分别较1993年之前增加了10天、10天、8天和5天,相应时段的积温分别增加了278℃、251℃、235℃和207℃;即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秦岭以北气温与热量资源增加幅度要比秦岭以南稍大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热量资源变化 秦岭南北 1951-2009年
原文传递
我国近40年气温变化地域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54
11
作者 张明庆 刘桂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14,共5页
依据1951~1990年全国70多个站点40年的气温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线性模拟的方法,从区域气候特征和气温变化趋势一致的角度,首先划分出气温变化的10个地区,再根据气温变化率进行分型,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归并成3个气温... 依据1951~1990年全国70多个站点40年的气温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线性模拟的方法,从区域气候特征和气温变化趋势一致的角度,首先划分出气温变化的10个地区,再根据气温变化率进行分型,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归并成3个气温变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率 地域类型 中国
下载PDF
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3
12
作者 郭立稳 俞启香 +1 位作者 蒋承林 王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6-368,共3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趋势 ,并在实验室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认为在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 ,煤体温度的升高是由地应力破碎煤体使弹性能释放造成的 ,而温度降低则是由于瓦斯气体解吸和膨胀造成的。其变化是先升高后... 从理论上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趋势 ,并在实验室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认为在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 ,煤体温度的升高是由地应力破碎煤体使弹性能释放造成的 ,而温度降低则是由于瓦斯气体解吸和膨胀造成的。其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并连续变化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突出过程 温度变化梯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覆膜玉米土壤温度的变异特征 被引量:47
13
作者 李兴 程满金 +1 位作者 勾芒芒 宋跃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8-222,共5页
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山区受特殊的地理、地形以及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造成农业生产播种难、出苗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但通过覆膜坐水技术能够起到抗旱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肥效等作用。以哲单7号玉米Zea maysL为供试品种... 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山区受特殊的地理、地形以及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造成农业生产播种难、出苗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但通过覆膜坐水技术能够起到抗旱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肥效等作用。以哲单7号玉米Zea maysL为供试品种,在设置对比试验小区(覆膜与不覆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覆膜玉米土壤温度变异特征,描述了覆膜后增温、提墒、增产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处理与不覆膜处理相比,增温最明显的时期出现在出苗到拔节阶段,且10cm和20cm处的温差表现为最大,可增温2.5℃左右,而后期增温减慢,播种后覆膜增温为玉米发芽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大大提高了出苗率,为作物节水增产提供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玉米 温度变异特征 产量
下载PDF
石家庄的高温闷热天气 被引量:45
14
作者 赵世林 车少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23-25,30,共4页
高温闷热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均有很大的影响。针对近几年来石家庄频繁发生的高温闷热天气 ,对比分析了石家庄市与附近大城市及“三大火炉”城市的温度变化和高温闷热特点 ,并对干热和闷热进行了区别分析 。
关键词 高温闷热天气 气温变化 天气形势 石家庄市 干热 灾害性天气
下载PDF
西藏近40年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42
15
作者 杜军 周顺武 唐叔乙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1-227,共7页
应用西藏 1 952~ 1 995年温度序列资料 ,对其基本气候特征、年代变化、气候突变、振荡周期、异常冷暖、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年与各季气温大都具有 3个暖期和 2个冷期 ,60年代是最冷的 1 0年 ,以秋季降温最明显 ,80年代中... 应用西藏 1 952~ 1 995年温度序列资料 ,对其基本气候特征、年代变化、气候突变、振荡周期、异常冷暖、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年与各季气温大都具有 3个暖期和 2个冷期 ,60年代是最冷的 1 0年 ,以秋季降温最明显 ,80年代中后期至 90年代气温偏高 .2 2年、1 1年、3~ 4年是年与各季气温较为显著的周期 .气候突变出现在 60年代初和 80年代初 .60年代、70年代多异常偏冷年 ,80年代多异常偏暖年 ,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 ,90年代 ,大多数年份发生气温异常 .40年来 ,西藏年平均气温以 0 .0 65°C/1 0 a的倾向率上升 ,近 1 0年春秋季增温率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气候突变 气温异常 振荡周期 气候特征
下载PDF
近50年来我国东、西部地面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比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4
16
作者 曲迎乐 高晓清 +2 位作者 陈文 惠小英 周长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4-529,共6页
利用1951—2003年我国160个气象站月平均地面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我国东、西部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的异同,并讨论了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我国东、西部地区年、季平均气温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降水变化则有一定差异。近50年来,我国东、... 利用1951—2003年我国160个气象站月平均地面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我国东、西部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的异同,并讨论了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我国东、西部地区年、季平均气温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降水变化则有一定差异。近50年来,我国东、西部年平均气温均呈升温趋势,降水从1950年代开始减少,至1990年代又增加。东部年平均气温的增暖趋势大于西部,降水受大气环流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 西部 气温及降水的年代际变化 东亚冬 夏季风环流
下载PDF
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内逐时气温模拟模型 被引量:35
17
作者 韦婷婷 杨再强 +2 位作者 王琳 赵和丽 李佳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44-655,共12页
2014-2016年在江苏省不同地区选择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进行设施内气温监测,基于设施内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采用余弦分段函数、正弦分段函数、正弦-指数分段函数、一次分段函数和神经网络模型分别模拟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状况(晴天和阴雨天)... 2014-2016年在江苏省不同地区选择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进行设施内气温监测,基于设施内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采用余弦分段函数、正弦分段函数、正弦-指数分段函数、一次分段函数和神经网络模型分别模拟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状况(晴天和阴雨天)下的逐时气温日变化,探究利用室内最高和最低气温模拟计算逐时气温的方法,以及设施内逐时气温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种模型均可通过当日最高、最低气温模拟逐时气温变化,其中神经网络模拟精度较高(RMSE=0.69℃),并且受温室类型、天气状况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普适性较高;正弦-指数分段函数模拟效果最好(RMSE=0.43℃),且受天气和季节的影响较小,但其受温室本身特性和地区的影响较大;余弦分段函数(RMSE=0.85℃)和正弦分段函数(RMSE=0.78℃)模拟效果相近,且受天气和地区的影响;一次分段函数准确度较低(RMSE=0.90℃)且误差变化较大。各方法对塑料大棚内逐时气温的模拟精度均高于玻璃温室。模型模拟精度的季节变化因模型和温室类型有一定差异,但通常情况下,春季和冬季的模拟误差大于秋季,夏季误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玻璃温室 温度模拟 温室 气温日变化
下载PDF
塑料三连栋温室的温、湿度变化规律初探及相应调控措施 被引量:18
18
作者 余纪柱 金海军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63-69,共7页
通过使用多点式温、湿度记录仪 ,结合温室设备的不同处理方式 ,对塑料三连栋温室温、湿度进行全年连续记录 ,初步摸索出塑料三连栋温室温、湿度的变化规律 ,并初步提出了温、湿度的调控措施。
关键词 塑料三连栋温室 湿度 变化规律 调控措施 温度 设施园艺
下载PDF
不同海域海表温度异常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代际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曾刚 孙照渤 +1 位作者 林朝晖 倪东鸿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7-322,共16页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观测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温度异常(SSTA)对西北太...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观测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温度异常(SSTA)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变化均对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代际变化有重要作用,即在这些海域的海表温度变化影响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均在197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年代际变化,其后副高面积增大、强度增强、位置偏西、偏南,这与观测结果较一致;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对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代际变化也有重要作用,在其作用下,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面积在1960年代后期发生年代际变化,南界在1970年代中后期发生年代际变化,这些时段以后副高强度增强、面积增大、偏南;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驱动模拟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化比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驱动模拟的副高更接近于观测结果,且年代际变化更显著,其差异的可能原因在于两区海表温度在1970年代中后期以后的年代际变化能在孟加拉湾-中国东南沿海区域强迫产生的异常环流不同,前者强迫产生出反气旋性环流异常,有利于副高的增强、面积增大和西伸,而后者强迫产生出气旋性环流异常,不利于副高的西伸;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在1970年代中后期的冷、暖年代际背景变化对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代际变化有重要作用;热带外海表温度变化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代际变化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年代际变化 海表温度异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温周期变化与高围压作用下大理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朱珍德 方荣 +2 位作者 朱明礼 渠文平 阮怀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79-2283,2290,共6页
为了探讨温度周期变化与高围压对大理岩变形、强度特性及破坏断裂损伤劣化的影响,采用MTS815.03电液伺服刚性岩石试验系统,选取四川凉山雅砻江大河湾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围岩大理岩试样分别进行不同温度变化(100~600℃),周期次数为... 为了探讨温度周期变化与高围压对大理岩变形、强度特性及破坏断裂损伤劣化的影响,采用MTS815.03电液伺服刚性岩石试验系统,选取四川凉山雅砻江大河湾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围岩大理岩试样分别进行不同温度变化(100~600℃),周期次数为8次。进行高围压(60 MPa)作用下全应力应变过程三轴压缩与单轴压缩对比试验,系统分析比较了温度循环与高围压作用对大理岩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峰值应力、残余应力,峰值应变、残余应变以及弹性模量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理岩随着温度升高,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弹性模量下降,峰值应变和残余应变随之增大;在同一温度下,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其弹性模量、峰值强度、残余强度降低,温度越高,降低越明显;多次循环后,岩石的脆性变大,应力-应变曲线峰后段不再平滑,残余应变变小,其研究成果为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周期变化 循环加温 大理岩 力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