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n Impact of Gezhouba Hydroproject on Downstream River Course 被引量:5
1
作者 TANG Cong-shengSenior Engineer, Jingjiang Hydrologic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Jingzhou 434002, China SONG Shi-jieEngineer, Jingjiang Hydrologic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Jingzhou 434002, China WANG Wei-guoSenior Engineer, Jingjiang Hydrologic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Jingzhou 434002, China HU Chun-pingSenior Engineer, Jingjiang Hydrologic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Jingzhou 434002, China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46-49,共4页
Gezhouba hydroproject was impounded and put into operation in 1981. In order to analyse the impact on the downstream river course, Jingjiang Hydrologic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of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 Gezhouba hydroproject was impounded and put into operation in 1981. In order to analyse the impact on the downstream river course, Jingjiang Hydrologic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of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has conducted prototype observation on the Yichang-Chenglingji river stretch. On basis of the observed data, the change in river regime and scour-sedimentation evolution and water surface profile below the dam are analys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ouring of downstream river course mainly stretches from Yichang to Ouchikou, mainly occurring in 1980~1987; the scourring mainly takes place in the river channel and the water surface profile drops significantly in dry season,but not quite in high flood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WNSTREAM RIVER channel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RIVER REGIME evolution scour-sediment computation variation of water surface Gezhouba hydroproject
下载PDF
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水面线变异初探 被引量:9
2
作者 徐海亮 《人民珠江》 2000年第6期13-18,27,共7页
90年代以来,珠江流城西、北江遭遇“94·6”、“94·7”、“97·7”和“98·6”等4场大洪水,三角洲网河区腹地部分水遭(以顺德市为例)出现洪水水位异常,部分河段洪(潮)水位异高愈演愈烈。为正确... 90年代以来,珠江流城西、北江遭遇“94·6”、“94·7”、“97·7”和“98·6”等4场大洪水,三角洲网河区腹地部分水遭(以顺德市为例)出现洪水水位异常,部分河段洪(潮)水位异高愈演愈烈。为正确分析变异环境下的洪水水位,提供江河流域规划及防洪工程设计参考依据,采用多种技术手段重新分析了顺德网河水位相关关系、水文频率和各级频率洪潮水面线。认识到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的来水分配、河床形态、洪水过程和洪水水位都在短期内发生急剧变化,导致原来的水面线分析成果与频率标准不适应当前防洪规划和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也使防洪形势日臻严峻。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重新分析了高度非线性的网河水位相关关系,以一系列水文学的新方法分析变异的水文频率,并以一维不恒定流方法重新计算设计洪潮水面线,界定各级频率。希望加强对变化环境下江河水位频率的分析研究,以便及时认识江河水文变化,提高水利规划、水利建设水平,采取正确的防洪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网河区 水面线变异 珠江三角洲 水利规划
下载PDF
基于高分卫星数据多时相重建的水体信息提取 被引量:6
3
作者 白亮亮 曾超 +2 位作者 盖长松 黄琦 龙笛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基于我国高分一号卫星WFV数据,利用其较高的时空分辨率特性,建立库区高分影像时间序列与水体“检测‒重建‒提取”的流程框架,以提高面向三峡库区的水体分布及面积变化的动态监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特征联合的面向对象的云检测总... 基于我国高分一号卫星WFV数据,利用其较高的时空分辨率特性,建立库区高分影像时间序列与水体“检测‒重建‒提取”的流程框架,以提高面向三峡库区的水体分布及面积变化的动态监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特征联合的面向对象的云检测总体精度高达96.8%,且云阴影的生产者与用户精度均高于76%。多时相重建算法可以对云覆盖区域进行有效的填补,且重建后的影像可反映出完整的空间变化和差异性。从2013—2017年的水体面积提取结果可知,三峡库区水体面积并未出现明显增大或减小的趋势,多年平均水体面积为540.6 km2。研究结果为三峡库区综合治理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撑,提高了高分卫星数据在三峡库区水体面积提取中的应用价值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高分一号 云检测 时空重建 水体面积变化
下载PDF
葛洲坝枢纽运行对下游河段影响的监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唐从胜 宋世杰 +1 位作者 王维国 胡春平 《人民长江》 E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1-13,共3页
葛洲坝水利枢纽于 1981年蓄水运用 ,为了掌握其对下游河道的影响 ,长江委荆江局对下游宜昌—城陵矶河段进行了原形观测和分析。在观测资料的基础上 ,对坝下游河段的河势变化、河道冲淤及水面线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葛洲坝坝下游冲... 葛洲坝水利枢纽于 1981年蓄水运用 ,为了掌握其对下游河道的影响 ,长江委荆江局对下游宜昌—城陵矶河段进行了原形观测和分析。在观测资料的基础上 ,对坝下游河段的河势变化、河道冲淤及水面线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葛洲坝坝下游冲刷的主要影响范围为宜昌—藕池口河段 ,影响的主要时段为 1980~ 1987年。冲刷部位以冲槽为主 ,对水面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枯水位明显下降 ,高水变化不大。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河段枯水水面线自 1966年起发生趋势性 (下降 )变化 ,下荆江裁弯是主要影响因素。受葛洲坝水利枢纽蓄水的影响 ,1980~ 1993年仍表现为单向下降 ,其下降幅度比 1966~ 1980年要小 ,表明裁弯工程的实施对枯水水面线的影响比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势变化 冲淤计算 水面线变化 葛洲坝水利枢纽
下载PDF
采用水量平衡法分析呼伦湖水域面积变化因素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璐 张生 +3 位作者 孙标 赵胜男 田野 赵水霞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2期80-85,共6页
为摸清呼伦湖水位下降而导致周边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以呼伦湖为研究对象,通过Landsat ETM+和OLI影像资料得到呼伦湖面积变化情况,将1960-2013年共分为4个时期,利用水量平衡法分析影响呼伦湖水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影响因素... 为摸清呼伦湖水位下降而导致周边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以呼伦湖为研究对象,通过Landsat ETM+和OLI影像资料得到呼伦湖面积变化情况,将1960-2013年共分为4个时期,利用水量平衡法分析影响呼伦湖水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均不同,径流量的R值分别为0.42、0.93、0.60、0.86,每个时期影响最大值,面积减小了213 km^2,水位降低了3.35m。综合以上所述,得出入湖河流的径流量为调控呼伦湖水量的主控因子,其水域面积的持续萎缩主要是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平衡 水文特征 水面变化 呼伦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