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7年淮河流域强降水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26
1
作者 江志红 梁卓然 +1 位作者 刘征宇 朱云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1-372,共12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引入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v4.9),将2007年6月19日~7月26日期间淮河流域强降雨分为三个阶段,分析不同阶段水汽输送轨迹、主要通道及其不同源地的水汽贡献。结果表明,影响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水汽通...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引入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v4.9),将2007年6月19日~7月26日期间淮河流域强降雨分为三个阶段,分析不同阶段水汽输送轨迹、主要通道及其不同源地的水汽贡献。结果表明,影响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水汽通道主要有三支:一支是西太平洋上副高边缘东南气流输送,另一支是南海南部越赤道气流的北向输送,第三支是沿索马里急流经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北部的水汽输送。降水第一阶段来自西太平洋洋面的水汽输送最强,占总水汽输送的69%,降水后两个阶段南海南部越赤道气流的水汽输送占优势,分别占总水汽输送的52%和57%。另外,通过轨迹分析可知本次降水过程中索马里至孟加拉湾通道的水汽输送到淮河流域上空750 hPa以上大气,南海及西太平洋的水汽主要输送到淮河流域850 hPa以下的低层大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拉格朗日轨迹
下载PDF
新疆西部一次极端暴雨事件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41
2
作者 曾勇 杨莲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0-1232,共13页
利用常规观测、FY-2G、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NCAR(0. 25°×0. 25°)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31日至8月1日新疆西部出现的一次极端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南亚高压单体型和"两脊一槽"稳定环... 利用常规观测、FY-2G、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NCAR(0. 25°×0. 25°)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31日至8月1日新疆西部出现的一次极端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南亚高压单体型和"两脊一槽"稳定环流形势下,暴雨区位于200 h Pa高空西南急流入口区右侧、700 h Pa低空偏东急流前部、500 h Pa偏南急流及700 h Pa辐合线附近。除中亚低槽自身携带的水汽外,在极为有利的高、中、低纬环流系统配合下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向暴雨区输送的丰沛水汽也是此次极端特大暴雨的重要水汽来源。暴雨区西、东、南边界水汽输入均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西边界和东边界,占水汽输入总量的78. 4%。暴雨区上空高低空急流的配合以及纬向风的水平切变和经向风的垂直切变为暴雨区辐合上升运动和中尺度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后在引导气流的作用下不断向北移动发展,是造成暴雨的直接系统。发展、移动的低空急流、切变线、风场辐合线和地形辐合线及自天山迎风坡向北分布的多个具有强上升支的中尺度垂直环流不断将水汽和能量向上输送,经500 h Pa槽前强偏南气流向北输送至暴雨区上空。中低层暖平流、风切变和天山地形对天山迎风坡暴雨中尺度系统的产生和向上强烈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特大暴雨 水汽输送 中尺度对流云团 地形
下载PDF
南疆西部一次暴雨强对流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曾勇 杨莲梅 《干旱气象》 2017年第3期475-484,共10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云卫星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NEC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23—26日南疆西部一次暴雨强对流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由带状分布向双体型...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云卫星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NEC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23—26日南疆西部一次暴雨强对流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由带状分布向双体型调整、中亚低涡形成后发展移入南疆是此次暴雨强对流发生的天气背景。强对流发生前各种对流参数变化明显,较强的对流有效位能、强烈的垂直风切变、0℃层和-20℃层高度适宜,这些均有利于短时大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的发生;(2)除中亚低涡自身携带水汽外,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南海水汽输送为强降水区提供了充足水汽源,尤其是中低层的东南风急流辐合为短时强降水提供了水汽辐合的动力条件;(3)23日短时大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由生命史达7 h、最低TBB达-36℃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相继造成,其中,造成短时大冰雹的中-β尺度超级单体最强回波(60 d BZ)高度达4 km、50 d BZ回波高度达-20℃层高度,而短时强降水由断裂弓形回波、飑线型弓形回波下的中-β尺度对流风暴造成;25日短时强降水由层积混合云中2个最低TBB达-44℃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快速移过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冰雹 水汽输送 超级单体风暴 飑线型弓形回波
下载PDF
台风Dan(9914)的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26
4
作者 邓国 周玉淑 于占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3-541,共9页
利用ECMWF 2.5°×2.5°的再分析资料,用大尺度水汽通量流函数和速度势以及水汽收支对台风Dan(9914)在形成、加强和减弱过程中的水汽输送和收支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Dan西行期的水汽主要从西边界和东边界流入台风... 利用ECMWF 2.5°×2.5°的再分析资料,用大尺度水汽通量流函数和速度势以及水汽收支对台风Dan(9914)在形成、加强和减弱过程中的水汽输送和收支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Dan西行期的水汽主要从西边界和东边界流入台风,水汽主要是来自于副热带高压南侧偏东气流对水汽的输送;转向北移后则以西边界流入的水汽占主导作用,水汽主要是来自南海。台风Dan的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低层,一般在925 hPa有最大的水汽总收支。在Dan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由大尺度水汽通量流函数和速度势表示的水汽通量输送和辐合也有明显的变化,表明水汽输送和辐合在Dan的发生发展及消亡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水汽 输送
下载PDF
2003年淮河暴雨期大气水汽输送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江虹 《暴雨灾害》 2007年第2期118-124,共7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淮河流域发生持续性暴雨期间的水汽输送情况,发现暴雨区的异常水汽并不是来自通常输送量最大的水汽输送通道2(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经中南半岛到我国东部地区)和水汽通道3(来自孟加拉湾的...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淮河流域发生持续性暴雨期间的水汽输送情况,发现暴雨区的异常水汽并不是来自通常输送量最大的水汽输送通道2(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经中南半岛到我国东部地区)和水汽通道3(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经中南半岛到达南海与南海的偏南气流汇合再向北输送),而主要来自位置异常西移的水汽输送通道4(来自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沿着副高边缘转向向东输送到我国东部雨区)。暴雨区内有大量的异常纬向水汽通量距平,但并没有对异常降水辐合产生贡献,而相对小量的经向水汽通量距平在暴雨区产生强烈的辐合,为持续性暴雨提供绝大部分水源。输送至暴雨区的大量经向异常水汽通量距平主要来源于暴雨区南侧紧邻的中国南部沿海地区,而不是主要的水汽源区——南海。造成大气中水汽输送及辐合异常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西伸,强度偏强,且长期稳定少动。此外,欧亚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和副高北侧异常加强的低层西风急流及其稳定性也是形成此次淮河流域持续性暴雨必不可少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暴雨 水汽输送
下载PDF
2008年6月广东省连续性暴雨的成因 被引量:23
6
作者 吴蔚 陈运光 崔少萍 《广东气象》 2009年第5期10-13,共4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6月12-18日广东省连续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及成因。结果表明:在中纬短波槽和南支槽活跃的环流形势下,低层低涡切变线和西南急流引起的强烈上升运动是这次广东省连续性暴雨的触发因子。孟加拉湾和...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6月12-18日广东省连续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及成因。结果表明:在中纬短波槽和南支槽活跃的环流形势下,低层低涡切变线和西南急流引起的强烈上升运动是这次广东省连续性暴雨的触发因子。孟加拉湾和西北太平洋的2支水汽在南海汇合,持续向华南输送暖湿空气,并由经向风场辐合形成较强的水汽辐合中心。连续性暴雨期间,华南上空异常加热源有利于其西北侧低空异常气旋性环流的维持和广东省沿海地区西南急流的稳定存在。异常偏强的水汽输送辐合和大气热源加热是这次连续性暴雨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暴雨成因 水汽输送 大气热源 广东省
下载PDF
西北地区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雪梅 江志红 兰博文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4期27-32,共6页
利用1950-2002年NCAR/NCEP再分析逐日平均资料,计算了我国西北地区格点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分析了西北地区水汽输送在推进过程中逐候的气候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北疆和河西走廊常年为偏西风水汽输送,渭水流域中上游、... 利用1950-2002年NCAR/NCEP再分析逐日平均资料,计算了我国西北地区格点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分析了西北地区水汽输送在推进过程中逐候的气候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北疆和河西走廊常年为偏西风水汽输送,渭水流域中上游、陕西和高原东北侧偏西风和西南风水汽输送交替出现,高原和南疆的水汽输送常年都很弱;西南风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6-10月,8月达到38°N附近的北界;近50年西北地区水汽输送在逐渐减弱,大值区开始的时间在逐渐拖后,结束的时间变化不大,春季的水汽输送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水汽输送 特征线
下载PDF
2013年南疆西部暴雨天气的水汽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克明 黄艳 于碧馨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30,共9页
应用南疆西部(35°~42°N,73°~80°E)15个气象站及20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13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每日4次1°×1°再分析资料,分析2013年南疆西部4次典型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源地、水汽输送及水汽收... 应用南疆西部(35°~42°N,73°~80°E)15个气象站及20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13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每日4次1°×1°再分析资料,分析2013年南疆西部4次典型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源地、水汽输送及水汽收支特征。结果表明,2013年4场暴雨天气水汽主源地主要分布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其次是波斯湾,低层东风急流(LLEJ)在南疆西部暴雨过程中作用显著。过程Ⅰ水汽输送路径主要为偏东和西南气流,在南疆西部沿山及偏东平原强烈辐合引发暴雨,偏东路径水汽输送明显大于西南路径,水汽输送的大值区域持续时间为24h。过程Ⅱ水汽输送有西方、西南和偏东路径,3支水汽输送在南疆西部东—西、南—北产生剧烈的辐合造成大范围、强度强的暴雨天气,东边界水汽输入量接近南边界,水汽输送的大值区域持续时间为60h。过程Ⅲ水汽输送为西方、偏南和偏东路径,LLEJ引导的水汽在西风、东风气流的交汇下沿山堆积产生强的辐合,造成暴雨天气。水汽输送的大值区域持续时间为24h。过程水汽输送主要有西方、偏南和偏东路径,西方路径的输送量远远大于偏东和偏南水汽,水汽输送出现2次高低空大值区域叠置现象,暴雨过程中大值区域持续时间4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水汽 源地 输送 收支
下载PDF
利用北京GPS监测网分析夏季暴雨的水汽特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丁海燕 李青春 +2 位作者 郑祚芳 楚艳丽 陈小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8,共12页
利用覆盖北京地区的地基GPS水汽监测网数据反演的地基GPS大气柱水汽含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分析了2009年7月3次暴雨天气过程中大气柱水汽含量的水平分布特征;利用高空、地面常规气象资料以及加密气象自动站观测资料计算地... 利用覆盖北京地区的地基GPS水汽监测网数据反演的地基GPS大气柱水汽含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分析了2009年7月3次暴雨天气过程中大气柱水汽含量的水平分布特征;利用高空、地面常规气象资料以及加密气象自动站观测资料计算地面和高空比湿,结合温度、风等物理量分析3次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大尺度水汽输送和中尺度局地辐合作用;对最大降水强度以及降水量的时间变化的分析表明:3次降水落区分布特征与降水前期大气柱水汽含量高值的水平分布较为一致;大气柱水汽含量曲线变化特征与各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密切相关,大气柱水汽含量的大小与水汽来源密切相关;降水前4小时内大气柱水汽含量出现陡增,线性增速大于1.1mm/h,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大气柱水汽含量峰值出现后的1~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柱水汽含量(PWV) 水汽输送 切变线
下载PDF
河南省空中水汽资源的来源、分布及收支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艳华 李铁林 +2 位作者 马鑫鑫 邵振平 郭献林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1年第1期42-48,共7页
利用1971-2005年河南省及其临近地区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同期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南省空中水汽来源、水汽资源的时空分布、水汽输送特征以及河南省域水汽收支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水汽来源、水汽通量强度及其随高度的分布... 利用1971-2005年河南省及其临近地区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同期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南省空中水汽来源、水汽资源的时空分布、水汽输送特征以及河南省域水汽收支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水汽来源、水汽通量强度及其随高度的分布、水汽通量散度等特征有相当大的差异;河南省空中年水汽含量平均值为25.79 mm,水汽含量值大小受季节变化影响明显,四季平均水汽含量值均表现出从东北向西南递增的特征;全年空中水汽资源收支状况表现为输入大于输出,全省年均水汽总输入量为11757.6 mm,净收入量为569.7 mm。河南省35 a平均年降水量为734.5 mm,只占输入水汽总量的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含量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下载PDF
一次罕见冬季强浓雾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雷正翠 夏文梅 +2 位作者 周霖华 钱玮 张端禹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294,共6页
利用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12月25-27日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一次罕见强浓雾天气过程从大尺度背景、动力和热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本次过程大雾发生阶段近地面... 利用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12月25-27日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一次罕见强浓雾天气过程从大尺度背景、动力和热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本次过程大雾发生阶段近地面风速很小,在0.3-2.9 m/s之间变化;浓雾发生阶段风速在0.3-2.4 m/s之间变化;15 m能见度维持阶段风速在0.8-1.1 m/s之间变化;②虽然浓雾发生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水汽条件差,而且后期西风槽影响时也无降水,但是槽前西南气流的持续水汽输送使得强浓雾形成所必须的水汽条件得到满足;③在大雾发生前,稳定层结逐渐建立并在大雾期间稳定维持,稳定层结的建立和维持对浓雾的形成、持续有重要作用;日出后首先在较高层出现不稳定层结,继而下传到底层,稳定层结被破坏,大雾减轻或消散;④第1阶段(25日夜里至26日上午)强浓雾出现前,能见度出现多次急速大幅振荡,在第2阶段(26日傍晚至27日上午)则未出现类似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浓雾 水汽输送 稳定层结 急速振荡
下载PDF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繁强 周阿舒 +1 位作者 李业明 万克利 《气象科技》 2005年第5期408-412,共5页
利用MM5V3非静力模式对2003年8月25日12:00至26日00:00发生于鲁西南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这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再现了中β尺度低涡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 利用MM5V3非静力模式对2003年8月25日12:00至26日00:00发生于鲁西南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这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再现了中β尺度低涡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具有较强的中尺度特征,暴雨区上空低层近东西向的切变线及其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和高空急流核入口处右侧的辐散上升运动的耦合,是导致中β尺度低涡迅速发展而产生此次特大暴雨的触发机制,西南急流和低空偏东风回流的水汽输送以及层结不稳定对这次特大暴雨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数值模拟 中β尺度低涡 水汽输送 层结不稳定 数值模拟试验 大暴雨过程 暴雨天气过程 非静力模式 特大暴雨 数值模拟分析 上升运动 鲁西南地区 MM5V3
下载PDF
热带风暴“Bilis”(0604)暴雨增幅前后的水汽输送轨迹路径模拟 被引量:13
13
作者 戴竹君 王黎娟 +2 位作者 管兆勇 任晨平 李业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2-432,共11页
采用水平分辨率1°×1°的NCEP再分析资料、1°×1°的NCEP GDAS资料和2.5°×2.5°的NOAA大气环流资料,结合NOAA HYSPLIT v4.8轨迹模式对0604号热带风暴"Bilis"整个生命史的水汽输送特... 采用水平分辨率1°×1°的NCEP再分析资料、1°×1°的NCEP GDAS资料和2.5°×2.5°的NOAA大气环流资料,结合NOAA HYSPLIT v4.8轨迹模式对0604号热带风暴"Bilis"整个生命史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模拟分析,并分析了"Bilis"暴雨增幅前和增幅后的水汽输送轨迹及不同来源的水汽贡献。结果表明,"Bilis"整个活动过程中主要有四支水汽输送通道,分别是源自索马里、孟加拉湾、120°E越赤道气流和东太平洋的水汽,其中源自索马里和孟加拉湾的西南水汽输送(偏南水汽通道)占主导地位,120°E越赤道气流和东太平洋的水汽是西南水汽随着"Bilis"环流逆时针旋转,自环流中心东北侧进入雨区(东北水汽通道),是低压环流与偏南风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偏南通道水汽大部分输送到850 h Pa以下的低层,自环流北侧输入的水汽则主要输送到暴雨区上空850 h Pa以上。对比暴雨增幅前后各通道的水汽贡献率发现,孟加拉湾西南气流输送的低纬水汽对此次暴雨增幅的形成、发展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风暴“Bilis”暴雨增幅 水汽输送 HYSPLIT模式
下载PDF
西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时空分布及其输送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凯 孙美平 巩宁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0-297,共8页
利用ECMWF和NCEP/NCAR 1979—2016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输送特征。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水汽含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呈增多趋势,从90年代开始至21世纪初呈减少趋势。就季节而言,西... 利用ECMWF和NCEP/NCAR 1979—2016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输送特征。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水汽含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呈增多趋势,从90年代开始至21世纪初呈减少趋势。就季节而言,西北地区夏季水汽含量最多,占年平均水汽含量的46.6%。(2)西北地区水汽分布与降水分布具有一致性,水汽含量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东部及其西部的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东部一带,达12~30 mm,中部水汽含量较少,不足10 mm,水汽含量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两边高中间低"的分布形式。(3)西北地区水汽输送以西风和季风两大环流系统为主,纬向西风水汽输送可达100~500 kg·m^(-1)·s^(-1),在全年水汽输送中占主要地位,夏季从印度洋来的强度可达100~200 kg·m^(-1)·s^(-1)的西南季风水汽输送对西北地区东部影响较显著。(4)西北地区水汽源主要位于新疆天山山脉、青海中东部、甘肃河西走廊中西段、宁夏和陕西北部等地区,而水汽汇则位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含量 时空分布 水汽输送 西北地区
下载PDF
安徽沿江一次连续性暴雨过程中急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蕾 周晶 +1 位作者 付伟 高辉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5-552,共8页
利用国家自动气象站和ECMWF-interim再分析资料,从高低空急流的角度对2016年7月1—4日安徽沿江地区的连续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7月1—4日,高空急流出现明显的北跳、强度增强,低层西南急流强度则达到2016年最大值。伴随着... 利用国家自动气象站和ECMWF-interim再分析资料,从高低空急流的角度对2016年7月1—4日安徽沿江地区的连续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7月1—4日,高空急流出现明显的北跳、强度增强,低层西南急流强度则达到2016年最大值。伴随着高低空急流的异常变化,在安徽沿江地区上空形成了强烈的高空辐散和低空辐合,同时高低空急流耦合激发形成次级环流,使得旺盛的上升运动一直延伸至对流层上层。高低空急流耦合在1—2日比较强烈,3日起耦合强度逐渐减弱,导致小时雨强进一步减弱。另一方面,低空急流的增强也使得孟加拉湾的水汽源源不断的输送至安徽沿江地区,近地面至3 000 m高度上南风输送为沿江地区连续性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暴雨 急流 高低空急流耦合 水汽输送
下载PDF
东亚地区夏季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雪梅 江志红 +1 位作者 刘晓东 兰博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3-739,共7页
利用1950—2002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平均资料,计算全球格点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分析东亚地区夏季水汽输送在推进过程中逐候的气候特征。研究发现:第25—44候是水汽输送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段,也是水汽输送的集中期;东亚地区各个经度带的偏... 利用1950—2002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平均资料,计算全球格点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分析东亚地区夏季水汽输送在推进过程中逐候的气候特征。研究发现:第25—44候是水汽输送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段,也是水汽输送的集中期;东亚地区各个经度带的偏南风水汽输送在出现时间、北抬进程速度、北界位置、南撤速度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副高边缘的东南风水汽输送具有迂回西扩和快速东撤的特点,并且在强盛期能够到达青藏高原的东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特征线 东亚
下载PDF
2000—2009年江西空中水汽资源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宾振 蔡定军 彭亮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0年第4期38-42,共5页
利用2000-2009年南昌、赣州两个探空站资料,通过计算大气水汽含量和水汽通量,对江西省空中水汽含量变化、分布、水汽输送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江西省平均大气水汽含量为35.04 kg/m2,水汽含量呈下降趋势。水汽含量夏季丰... 利用2000-2009年南昌、赣州两个探空站资料,通过计算大气水汽含量和水汽通量,对江西省空中水汽含量变化、分布、水汽输送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江西省平均大气水汽含量为35.04 kg/m2,水汽含量呈下降趋势。水汽含量夏季丰富,冬季匮乏,2-6月是江西大气中水汽含量主要增长期,最大值出现在8月,最小出现在1月或12月;空间上呈现南多北少分布。水汽输送在春、冬季以纬向输送为主,夏、秋季经向和纬向输送量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含量 水汽输送 变化 江西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异常的水汽输送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被引量:8
18
作者 施小英 徐祥德 +1 位作者 王浩 秦大庸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6-603,共8页
本文采用箱格网整层水汽净收支及其边界流定量综合分析技术方案,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旱涝过程中低纬间水汽输送结构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发现了中低纬西太平洋—南海区域存在副高变化显著区,且该区500hPa高度年际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强... 本文采用箱格网整层水汽净收支及其边界流定量综合分析技术方案,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旱涝过程中低纬间水汽输送结构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发现了中低纬西太平洋—南海区域存在副高变化显著区,且该区500hPa高度年际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和中低纬间整层水汽输送结构特征以及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密切相关。对东亚夏季风在中低纬关键区"箱格网"整层水汽输送收支距平状况的分析,发现长江中下游涝年夏季中低纬间呈反气旋式而旱年呈气旋式时水汽输送"相关链"结构,副高变化显著区500hPa高度距平序列与整层水汽输送的合成相关矢亦描述了上述长江中下游洪涝异常中低纬区间水汽输送反气旋式"相关链"图像。研究还表明20世纪80~90年代东亚夏季风减弱背景下,中低纬间反气旋式水汽输送"相关链"特征增强趋势显著,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趋势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 亚热带高气压 变化 水汽输送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表层雪中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及其与水汽输送的关系——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亚举 张明军 +2 位作者 李忠勤 王圣杰 王飞腾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3-962,共10页
根据2002年9月至2005年12月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采集的表层雪样品,揭示了该区表层雪中δ18O值的季节变化特征,讨论了水汽输送对降水中δ18O值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表层雪中δ18O值季节变化显著,变... 根据2002年9月至2005年12月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采集的表层雪样品,揭示了该区表层雪中δ18O值的季节变化特征,讨论了水汽输送对降水中δ18O值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表层雪中δ18O值季节变化显著,变幅可达12.59‰左右,其变化趋势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温度效应;但后沉积作用使干季和湿季温度效应表现出不同特点。根据水汽追踪结果,该地区干季水汽来源主要与西风环流控制的水汽输送有密切关系;湿季则受内陆和局地水汽影响强烈。水汽输送的距离远近和性质对该地区降水中δ18O值变化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 表层雪 后沉积作用 水汽输送 天山
原文传递
水汽输送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带变化影响的诊断模拟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晓东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6年第4期12-16,共5页
运用SVD方法分析了水汽输送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水汽输送通量的增加,一般使华南及江南地区的降水增强;孟加拉湾关键区水汽输送通量的增加,一般使华南和江南地区的降水增强,而使江淮流域的降水减弱。运用区域气候模式... 运用SVD方法分析了水汽输送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水汽输送通量的增加,一般使华南及江南地区的降水增强;孟加拉湾关键区水汽输送通量的增加,一般使华南和江南地区的降水增强,而使江淮流域的降水减弱。运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通过改变南海与孟加拉湾2个关键区水汽输送通量的敏感性试验,发现关键区水汽输送的变化,基本不改变主雨带的分布形势,但会对局部区域的降水产生影响。这基本验证了诊断分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夏季雨带 变化 诊断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