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热还原法制取VC、VN和V(C,N)的热力学原理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方民宪 陈厚生 《矿冶》 CAS 2007年第3期46-51,共6页
分析了以V2O5和C为原料,用碳热还原法制取VC、VN和V(C,N)的热力学原理。结果表明,钒氧化物的还原是逐级进行的,反应过程伴随着相变。V2O5的碳热还原反应机理有两种,即主要依靠CO/CO2传质的气-固反应和碳和钒氧化物之间固相扩散传质的固... 分析了以V2O5和C为原料,用碳热还原法制取VC、VN和V(C,N)的热力学原理。结果表明,钒氧化物的还原是逐级进行的,反应过程伴随着相变。V2O5的碳热还原反应机理有两种,即主要依靠CO/CO2传质的气-固反应和碳和钒氧化物之间固相扩散传质的固-固反应。何种反应机理占主导地位取决于V2O5和C的初始混合态。提高温度有利于钒氧化物的还原及碳氮化。制取VC应在CO或真空气氛下进行,制取VN和V(C,N)应在N2气氛下进行,其中C,N含量取决于温度和N2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碳热还原 碳化钒 氮化钒 碳氮化钒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碳氮化钒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邓莉 刘颖 +1 位作者 姜中涛 叶金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0-843,共4页
以工业级五氧化二钒(V2O5)和纳米碳黑为原料,在氮气气氛下利用碳热还原法合成了碳氮化钒(V(C1-xNx))粉末。通过XRD、SEM测试方法对不同配碳量、不同反应温度下的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按配碳量为24.8%的化学计量配比的原料在1200... 以工业级五氧化二钒(V2O5)和纳米碳黑为原料,在氮气气氛下利用碳热还原法合成了碳氮化钒(V(C1-xNx))粉末。通过XRD、SEM测试方法对不同配碳量、不同反应温度下的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按配碳量为24.8%的化学计量配比的原料在1200~1250℃的温度范围内反应后可获得物相单一、含氮量相对较高、平均粒径大约为500nm的V(C1-xNx)固溶体粉末;低于1150℃的温度下合成的粉末中含有未反应完全的氧化物存在;高于1250℃的温度下反应开始向碳化方向转变,导致x值降低,且粉体颗粒间存在桥联和熔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化钒 碳热还原 氮化 制备
下载PDF
一步法合成碳氮化钒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于三三 付念新 +1 位作者 高峰 隋智通 《钢铁钒钛》 CAS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研究了一步法合成碳氮化钒的生产工艺及工艺参数对碳氮化钒氮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V_2O_3与C的配比对产物氮含量影响较大,当碳过量15%时,产物的氮含量最高;产物氮含量随反应温度的提高先增后降,在1400℃时产物氮含量最高;当反应温... 研究了一步法合成碳氮化钒的生产工艺及工艺参数对碳氮化钒氮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V_2O_3与C的配比对产物氮含量影响较大,当碳过量15%时,产物的氮含量最高;产物氮含量随反应温度的提高先增后降,在1400℃时产物氮含量最高;当反应温度在1280~1480℃时,XRD分析显示产物组分均为VN和VC构成的碳氮化钒固溶体;产物中氮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反应时间120min时能得到较高氮含量的产物。同时反应时间对产物的粒度也有明显的影响,SEM图显示产物的粒度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添加剂(NH_4Cl、Fe)对产物氮含量有较大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化钒 固溶体 三氧化二钒 碳热还原 氮化
下载PDF
一步法合成碳氮化钒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于三三 付念新 +1 位作者 高峰 隋智通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7,共4页
通过三氧化二钒和碳的热重实验,发现三氧化二钒的碳热还原氮化过程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反应阶段。反应过程存在多个吸热反应,并且不同的反应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合。根据TG/DTG曲线,通过动力学分析方法得出三氧化二钒的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的不... 通过三氧化二钒和碳的热重实验,发现三氧化二钒的碳热还原氮化过程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反应阶段。反应过程存在多个吸热反应,并且不同的反应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合。根据TG/DTG曲线,通过动力学分析方法得出三氧化二钒的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的不同阶段的反应表观活化能Ea(1170-1340 K:Ea=205.46 kJ.mol-1;1340-1410 K:Ea=465.27 kJ.mol-1)、频率因子A及动力学速率方程,反应符合反应控制机制(Rn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化钒 表面活化能 三氧化二钒 氮化 碳热还原
下载PDF
五氧化二钒制备碳氮化钒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勇 吴伟 刘浏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31,共7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五氧化二钒和碳粉制备了碳氮化钒。试验采用六种温度曲线和七种不同的配碳量以确定最佳的反应温度和配碳量。结果表明,采用温度制度5得到的样品中钒含量和氮含量都达到较高的值;随着样品中配碳量的增加,样品中的钒含...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五氧化二钒和碳粉制备了碳氮化钒。试验采用六种温度曲线和七种不同的配碳量以确定最佳的反应温度和配碳量。结果表明,采用温度制度5得到的样品中钒含量和氮含量都达到较高的值;随着样品中配碳量的增加,样品中的钒含量略有增加,氮含量略有降低,而残余的碳含量增加。当配碳量为29%和30%时,可获得钒含量为76%,氮含量为18%的碳氮化钒。依据V2O5碳还原和增氮反应机理,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V2O5热分解生成低价VO2阶段、VC(VN)生成阶段和氮化反应渗氮阶段。根据试验结果得到较合适的温度制度为:第一阶段采用较大的升温速度(30℃/min),第二阶段采用较小的升温速度(6.8℃/min),保温温度1 250℃,保温时间为1 h,第三阶段采用降温速度为10℃/min,降到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化钒 制备 五氧化二钒 温度 配碳量
原文传递
V_(2)O_(5)制备碳氮化钒参数优化研究
6
作者 杨双平 赵永喆 +3 位作者 杨尚琦 何少红 于成刚 高文彬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10-1518,共9页
碳氮化钒作为一种新型钒添加剂在钢铁行业广泛应用。将一步还原法与高温真空冶炼相结合,以V_(2)O_(5)为原料,焦炭为还原剂,达到连续、高效、低成本制备碳氮化钒的目的。通过对V_(2)O_(5)制备碳氮化钒过程进行热力学计算,利用X射线衍射(X... 碳氮化钒作为一种新型钒添加剂在钢铁行业广泛应用。将一步还原法与高温真空冶炼相结合,以V_(2)O_(5)为原料,焦炭为还原剂,达到连续、高效、低成本制备碳氮化钒的目的。通过对V_(2)O_(5)制备碳氮化钒过程进行热力学计算,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方法对配碳量、反应温度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分析以及碳氮化钒产品物相表征。结果表明:在碳氮化钒制备过程中,体系内CO与N_(2)气体分压会对碳化温度与氮化温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反应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体系的CO和N_(2)分压;配碳量、反应温度对碳氮化钒产品中钒含量、氮含量、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配碳量的增大,钒含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氮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碳含量持续上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钒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氮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碳含量先下低后上升。以配碳量为35%,制样压力为20 MPa,真空度为0.5 k Pa,N_(2)流量为300 ml.min^(-1),碳热还原温度为900℃,氮化温度为1480℃的最佳工艺参数,可制备得钒含量为75.55%,氮含量为13.91%,碳含量为4.96%以及表观密度为4.37 g.cm^(-3)的碳氮化钒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化钒 V_(2)O_(5) 真空碳热还原 配碳量 反应温度
原文传递
HRB500E微合金化钢筋中钒的化合物析出行为 被引量:1
7
作者 尤景田 黎志英 +5 位作者 王劼 黄胜 曾泽芸 黎世旺 杨光凯 李长荣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108,共9页
分析了HRB500E微合金化高强度钢筋中钒的氮化物、碳化物和碳氮化物分别在液相、凝固过程、奥氏体以及铁素体相中的析出热力学条件,并研究了它们在实验钢连铸或热处理过程中的析出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中,钒的碳化物和氮化物在钢液中不... 分析了HRB500E微合金化高强度钢筋中钒的氮化物、碳化物和碳氮化物分别在液相、凝固过程、奥氏体以及铁素体相中的析出热力学条件,并研究了它们在实验钢连铸或热处理过程中的析出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中,钒的碳化物和氮化物在钢液中不析出。碳氮化钒(VC_(x)N_(1-x))中的x值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即在高温平衡条件下析出富氮的碳氮化物,在全固溶温度1450 K下析出物为VC_(0.03)N_(0.97)。VN在1176~1448 K温度区间内在奥氏体相中析出,温度低于1176 K时,主要析出物为碳化钒或碳氮化钒。实验钢铁素体相中也观察到有钒的化合物析出,呈椭圆形,析出规律与热力学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钢筋 热力学 碳化钒 氮化钒 碳氮化钒
原文传递
前驱体碳热还原法制备纳米V(C_(1-x)N_x)粉体 被引量:3
8
作者 曹泓 刘颖 +2 位作者 赵志伟 叶金文 涂铭旌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8-172,共5页
以偏钒酸铵粉末和纳米碳黑为原料,先制成含有钒源和碳源的前驱体粉末,再置入真空碳管炉中,通入氮气进行碳氮化合成V(C1-xNX)粉体,采用TG/DSC热分析、XRD、SEM和TEM等测试方法对不同合成温度下的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以偏钒酸铵粉末和纳米碳黑为原料,先制成含有钒源和碳源的前驱体粉末,再置入真空碳管炉中,通入氮气进行碳氮化合成V(C1-xNX)粉体,采用TG/DSC热分析、XRD、SEM和TEM等测试方法对不同合成温度下的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粉末可以获得混合充分均匀的反应物原料,并在1050~1100℃之间制备了相组成单一、平均粒径60nm的纳米级V(C1-xNX)粉体;当温度低于1050℃,粉体粒度小于100nm,但反应产物中有v203杂相生成;当温度高于110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粉体的粒度逐渐长大,在1200℃时颗粒之间熔融桥联。在1000~1100℃温度范围内,温度对粉体的x值影响不大,当温度高于1100℃时,z值明显减小,说明V(C1-xNX)粉体中的碳含量显著增多,氮含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1-xNX) 纳米粉体 碳氮化 合成温度
下载PDF
钒微合金化钢中碳氮化钒固溶度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么洪勇 《铸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25-2828,2835,共5页
采用钢液中添加钒铁底吹氮气的方法制备了V-N微合金化高强度钢,检测了不同底吹条件下钢中氮含量,并结合热力学计算研究了底吹氮气对钢中碳氮化钒固溶度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氮含量随底吹时间的增加而增大,4次熔炼实验所得钢锭中平均... 采用钢液中添加钒铁底吹氮气的方法制备了V-N微合金化高强度钢,检测了不同底吹条件下钢中氮含量,并结合热力学计算研究了底吹氮气对钢中碳氮化钒固溶度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氮含量随底吹时间的增加而增大,4次熔炼实验所得钢锭中平均氮含量分别为0.024 7%、0.021 3%、0.012 7%和0.002 4%;高温下,氮含量高时碳氮化钒主要以富N的氮化钒形式析出,而低温下,氮含量低时主要以富C的碳化钒形式析出;碳氮化钒在钢中固溶度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钢中氮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对不同氮含量的碳氮化钒固溶度积曲线拟合,得到了0.06%V^0.22%C-N钢中碳氮化钒固溶度积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 底吹氮气 碳氮化钒 固溶度积
下载PDF
V(C,N)在V-N微合金非调质钢奥氏体中的析出动力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云龙 张雄 +1 位作者 余伟 陈银莉 《上海金属》 CAS 2023年第4期10-17,共8页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采用应力松弛法,研究了38MnSiVS非调质钢在750~950℃、10%~40%变形量条件下的析出-时间-温度(precipitation-time-temperature,PTT)曲线。基于Dutta和Sellars提出的应变诱导析出模型(DS模型),建立了等温析...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采用应力松弛法,研究了38MnSiVS非调质钢在750~950℃、10%~40%变形量条件下的析出-时间-温度(precipitation-time-temperature,PTT)曲线。基于Dutta和Sellars提出的应变诱导析出模型(DS模型),建立了等温析出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理论PTT曲线。通过与试验PTT曲线比较,得出模型对钢的析出鼻尖温度、析出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预测较为精准。采用“时间补偿法”建立了连续冷却析出动力学模型,计算出连续冷却过程析出相的体积分数和平均尺寸,与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而且冷速的增大可抑制钒的析出,细化析出相,表明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钒微合金非调质钢的连续冷却析出过程。最后,通过析出强化增量计算得出,V(C,N)析出强化对38MnSiVS非调质钢强度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调质钢 碳氮化钒 连续冷却 析出动力学
下载PDF
S450J0 H型钢桩生产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金林 武玉利 李超 《江西冶金》 2016年第1期22-26,共5页
介绍莱钢生产的S450J0 H型钢桩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设计了钢种成分,制定了相关冶炼、连铸及轧制工艺,重点研究了钢中的氮含量、铸坯加热时间、终轧温度、末道次压下率对S450J0产品综合性能的影响。生产实践表明:S450J... 介绍莱钢生产的S450J0 H型钢桩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设计了钢种成分,制定了相关冶炼、连铸及轧制工艺,重点研究了钢中的氮含量、铸坯加热时间、终轧温度、末道次压下率对S450J0产品综合性能的影响。生产实践表明:S450J0成分设计合理,产品夹杂物少,组织细小均匀,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0℃冲击功等性能均满足了用户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450J0 H型钢桩 碳氮化钒 控制轧制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碳氮化钒的工艺优化试验
12
作者 杨双平 张甜甜 +2 位作者 高文彬 刘守满 孙海兴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0-178,共9页
围绕开发连续、高效、低成本的一步法合成碳氮化钒的技术,在总结氮化钒生产工艺过程研究的基础上,以V2O5为原料,焦炭为还原剂,经过破碎、混料和压制成块、烘干后进行还原氮化过程,在高纯氮气气氛下探索了高温碳热还原一步法制备碳氮化... 围绕开发连续、高效、低成本的一步法合成碳氮化钒的技术,在总结氮化钒生产工艺过程研究的基础上,以V2O5为原料,焦炭为还原剂,经过破碎、混料和压制成块、烘干后进行还原氮化过程,在高纯氮气气氛下探索了高温碳热还原一步法制备碳氮化钒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通过对V2O5的还原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计算并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对其进行理论研究,采用XRD、SEM等测试方法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氮气流量、制样压力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碳化钒的氮化反应是逐级进行的,碳氮化钒的反应过程为V2O5→V2O4→V2O3→VC→VCN。试验中产生的CO会改变炉内气体分压,会对碳化温度和氮化温度产生影响,因此反应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体系的CO和N2分压;反应时间和氮气流量对反应产物的钒、氮、碳含量产生不同的影响,钒含量和氮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和氮气流量的增大而增加,碳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压力大小决定了反应物的孔隙率,在保证压块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增大制样压力使颗粒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反应比表面积增大,还原效果佳。综合考虑,设置配碳系数为35%、制样压力为20 MPa,在900℃时碳热还原、1480℃时氮化反应保温180 min,试验最终可获得(质量分数)75.55%V,13.91%N,4.96%C的碳氮化钒产品,符合国家制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 碳氮化钒 直接还原 反应温度 氮气
原文传递
钒含量对稀土处理X80管线钢微观组织和析出相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树丹 宋波 毛璟红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32,177,共9页
针对国内某X80管线钢的抗腐蚀问题,在加入稀土(0.02%)处理后,设计三种不同钒含量(0.05%、0.10%、0.15%)的试验钢,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Fatesage7.0热力学软件、透射电子显微镜-能谱仪(TEM-EDS)... 针对国内某X80管线钢的抗腐蚀问题,在加入稀土(0.02%)处理后,设计三种不同钒含量(0.05%、0.10%、0.15%)的试验钢,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Fatesage7.0热力学软件、透射电子显微镜-能谱仪(TEM-EDS)等试验仪器对钢中组织和夹杂物的观察分析,论述了稀土在钢中对针状铁素体的生成机理。通过热力学计算,研究不同钒含量梯度对试验钢微观组织和析出相的影响。通过电化学技术检测了不同钒含量试验钢在(3.5%)NaCl溶液中抗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稀土可以变质夹杂物,诱导针状铁素体的形成。钒可以细化晶粒,从而起到细晶强化的作用。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析出相的数量和平均尺寸都随着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效起到钉扎作用,从而提高钢的强度。通过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曲线看出,试验钢的抗腐蚀性能随着钒含量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钒促进铁素体的形成,晶粒过细反而导致抗腐蚀性能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钢 热力学计算 针状铁素体 碳氮化钒 电化学
原文传递
氮化烧结V(C,N)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14
作者 石建国 王一三 +2 位作者 丁义超 王静 程凤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31,共4页
用热力学计算证明了氮化反应的可行性,用D TA确定了V N反应的温度范围。通过X RD和SEM比较了两种烧结气氛(真空和氮气)制备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烧结体的相组成、颗粒大小和形态分布。实验表明,由于V与N的亲合力大于V与C的亲合力,这导致... 用热力学计算证明了氮化反应的可行性,用D TA确定了V N反应的温度范围。通过X RD和SEM比较了两种烧结气氛(真空和氮气)制备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烧结体的相组成、颗粒大小和形态分布。实验表明,由于V与N的亲合力大于V与C的亲合力,这导致了压坯的增强相由V 6C5、V 4C3向V N的转变;同时在1 200℃α-Fe!γ-Fe的相变为剩余的C的固溶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钒 氮化钒 烧结 颗粒增强
下载PDF
汽车曲轴用钢中碳氮化钒的析出行为研究
15
作者 郑宏伟 方舟 《南钢科技与管理》 2022年第1期18-22,共5页
采用应力松弛法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汽车曲轴用钢中碳氮化钒在奥氏体中的析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ε=15%、ε=0.1 s^(-1)的条件下,当钢中氦含量为0.013%时,碳氮化钒在奥氏体中的最快析出温度为845℃,从析出开始到结束... 采用应力松弛法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汽车曲轴用钢中碳氮化钒在奥氏体中的析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ε=15%、ε=0.1 s^(-1)的条件下,当钢中氦含量为0.013%时,碳氮化钒在奥氏体中的最快析出温度为845℃,从析出开始到结束仅需65 s;且当氮含量由0.007%增加到0.023%时,碳氮化钒的最快析出温度和开始析出时间分别为890℃和6.8 s。基于Johnson-Mehl-Avrami方程,计算了V-N微合金钢中V(C,N)在奥氏体中的析出动力学,理论计算得出的最快开始析出温度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曲轴用钢 碳氮化钒 析出行为
下载PDF
不同钒、氮含量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析出行为的影响
16
作者 李晓林 崔阳 +3 位作者 肖宝亮 杨孝鹤 金钊 孙林 《新技术新工艺》 2017年第10期3-8,共6页
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谱仪(EDS)等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钒、氮含量的低碳贝氏体钢在控轧控冷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碳氮化钒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在450℃卷取,4种试验用钢的组织都为粒状贝氏体,钒含量... 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谱仪(EDS)等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钒、氮含量的低碳贝氏体钢在控轧控冷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碳氮化钒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在450℃卷取,4种试验用钢的组织都为粒状贝氏体,钒含量由0.05%增加到0.15%,试验用钢的屈服强度提高了163 MPa,抗拉强度提高了85 MPa。随着钢中钒、氮含量的增加,贝氏体组织明显细化;同时,在贝氏体铁素体基体中细小析出相的体积分数显著增加,析出相的平均尺寸为4~6nm。尺寸<10nm的析出颗粒呈细小碟片状,尺寸约为20nm的析出相一般呈长条状或者椭球状。经TEM分析,尺寸<10nm的析出相为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V(C,N)或(V,Cr)(C,N)复合析出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化钒 粒状贝氏体 (V Cr)(C N) 面心立方结构
下载PDF
H13钢RE-N-C-V-Nb多元共渗层形成机理及生长动力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庞祖高 黄柏嵩 +3 位作者 单朝军 黄银燕 韦曼云 马宽猷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0,共4页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分析H13钢RE-N-C-V-Nb盐浴共渗层的组织及形成机理,依据Fick定律和Arrhenius公式建立了多元共渗层生长与工艺参数之间定量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钒铌氮碳化物共渗层的形成是钒铌原子与从...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分析H13钢RE-N-C-V-Nb盐浴共渗层的组织及形成机理,依据Fick定律和Arrhenius公式建立了多元共渗层生长与工艺参数之间定量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钒铌氮碳化物共渗层的形成是钒铌原子与从基体扩散到渗层的氮碳原子结合的结果,渗层主要含NbN、NbC、VN、V8C7相。在一定温度下,渗层厚度随热处理时间的增长呈抛物线规律变化,钒铌氮碳化物层厚度生长动力学公式为s=6.0×10-4(t.exp(-10159.02)T)^(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多元共渗 钒铌氮碳化物 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