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职能分类初探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永春 赵鹏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1-64,共4页
本文采用纳尔逊统计分析分类法与多变量分析法 ,对中国西部 ① 的 79个河谷型城市职能进行了分类。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职能可以分为两大类九小类。通过分析分类结果 ,可以发现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职能 6 0 %为综合型城市 ,并且专业化城... 本文采用纳尔逊统计分析分类法与多变量分析法 ,对中国西部 ① 的 79个河谷型城市职能进行了分类。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职能可以分为两大类九小类。通过分析分类结果 ,可以发现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职能 6 0 %为综合型城市 ,并且专业化城市也主要为本世纪 5 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城市 ,河谷型城市职能在半个世纪内发生了巨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河谷型城市 城市职能分类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河谷城镇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以贵州省思南县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代阿娜 苏维词 刘丽 《贵州科学》 2016年第1期40-45,F0003,共7页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城镇土地利用的范围、形态、结构、功能等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探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有利于针对性地调控城市土地资源。以典型喀斯特河谷型城镇思南县2000年、2009年、2014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应用统...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城镇土地利用的范围、形态、结构、功能等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探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有利于针对性地调控城市土地资源。以典型喀斯特河谷型城镇思南县2000年、2009年、2014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应用统一分类标准解译提取出土地利用专题信息再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1)城镇扩展具有阶段性:2000—2009年,城镇扩展速度较缓慢,扩张范围大部分位于河东片区,扩张的建设用地主要来自耕地和草地转化,其占建设用地的面积百分比分别约为5.24%和17.97%;2009—2014年,建成区进入高速扩张阶段,扩张以乌江河西和城北为主。2)喀斯特河谷城镇扩展方向及形态布局严格受地形和交通条件的制约,由于建成区地处河谷,城镇空间拓展难度大,用地结构具有绿地、交通用地比例低,建成区人口密度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南县 河谷型城镇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机制
下载PDF
流域治理中的政府间环境协作机制研究——以小东江治理为例 被引量:52
3
作者 张紧跟 唐玉亮 《公共管理学报》 2007年第3期50-56,共7页
跨区域的河流污染问题不仅引发公用地灾难,还制约上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甚至还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但是,传统以地域为边界的管理方式在治理这类跨区域河流污染问题上捉襟见肘。因此,需要常态的治理区域公共事务的机制,... 跨区域的河流污染问题不仅引发公用地灾难,还制约上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甚至还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但是,传统以地域为边界的管理方式在治理这类跨区域河流污染问题上捉襟见肘。因此,需要常态的治理区域公共事务的机制,以保证跨区域河流污染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而工程技术层面的流域治理机制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治理机制上才能充分发挥效用,建立统一的流域管理机构对于小流域治理则制度成本过高、可操作性也不强。因此,地方政府间环境协作是有效治理跨市(县)河流污染的必然选择。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对粤西地区的小东江(跨茂名市和湛江市)治理实践的研究,发现广东省和相关市政府在作为治理主体时都存在内生性不足,碎片化的治理结构因而最终陷入了治理困境。因此,政府间环境协作是小东江污染治理的必然要求,而这必须建立上级政府监管权威、健全公众参与和流域内地方政府间民主协作的多元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市(县)流域治理 政府间环境协作 小东江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河谷型城市绿色交通发展评价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琦 钱勇生 +1 位作者 曾俊伟 广晓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99,共5页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战略提出的绿色交通建设,构建多样化的绿色城市交通体系,是解决我国河谷型城市一系列交通问题的根本之策。文章根据河谷型城市交通现状特征,从经济、社会和自然方面解析绿色交通系统各内涵要素,选...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战略提出的绿色交通建设,构建多样化的绿色城市交通体系,是解决我国河谷型城市一系列交通问题的根本之策。文章根据河谷型城市交通现状特征,从经济、社会和自然方面解析绿色交通系统各内涵要素,选取西部地区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值,构建绿色交通指标评价体系并对兰州市2011—2017年绿色交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绿色交通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不高,其发展速度远低于经济增速。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新型城镇化背景和河谷型城市特征,为河谷型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提高河谷型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并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提出的城市交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交通 河谷型城市 新型城镇化 兰州市
下载PDF
河谷型城市进出口交通安全防护措施
5
作者 姬晓明 张炜 丁顗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1年第5期58-60,共3页
主要为河谷型城市进出口的交通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分析河谷型城市进出口类型与网络特征,河谷型城市进出口的道路构成与特征,以及河谷型城市进出口交通事故特征。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河谷型城市进出口交通安全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 河谷型城市 进出口 交通安全 防护措施
下载PDF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地域结构与形态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永春 汪一鸣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8-61,共4页
河谷型城市是城市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育的一类城市。文章讨论了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地域结构的现状、特征及其演化过程。中国西部现代河谷型城市中心一般布局在河流隘口处、河流交汇处和河谷地形宽阔处 ,然后沿河谷向外围延伸。它的地... 河谷型城市是城市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育的一类城市。文章讨论了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地域结构的现状、特征及其演化过程。中国西部现代河谷型城市中心一般布局在河流隘口处、河流交汇处和河谷地形宽阔处 ,然后沿河谷向外围延伸。它的地域结构及其形态演化可分为孕育期与生长期、突变期、稳定发展期和成熟期几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河谷型城市 地域结构 西部地区 外部形态
下载PDF
典型河谷型城市冬季热场分布和热岛效应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国栋 张俊华 +3 位作者 赵自胜 王乃昂 程弘毅 田海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63-1473,共11页
应用城市气候流动观测、定点观测、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模拟分析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市的冬季热场、湿度场空间结构特征和演变规律;通过波文比系统观测实验,分析地-气能量交换过程和能量平衡特征,从根源上解释城市热场演变和城市热岛效... 应用城市气候流动观测、定点观测、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模拟分析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市的冬季热场、湿度场空间结构特征和演变规律;通过波文比系统观测实验,分析地-气能量交换过程和能量平衡特征,从根源上解释城市热场演变和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能量驱动机制。利用观测数据,结合兰州城区和郊区气象台站1958-2004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冬季热岛强度的日、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兰州市冬季热岛强度夜间强,白昼弱,一日中热岛强度最高的时段主要集中在子夜前后;个别时段的正午前后会出现短暂的城市"冷岛"现象;冬季热岛强度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兰州市近50年热岛强度逐渐增强,线性趋势达到0.46℃/10a。定量分析城市化指数与热岛强度变化的关系,发现兰州市总人口、建筑面积与城市热岛强度都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河谷型城市的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场 热岛效应 地表能量通量 河谷型城市 兰州市
原文传递
河谷型城市“三生”空间竞争与生态环境效应——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冯涛 石培基 +2 位作者 张学斌 刘春芳 张韦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9-234,241,共7页
地域空间约束下,不同功能用地的空间竞争及引致的生态环境变化,深刻影响着河谷型城市的健康发展。以黄河上游兰州市为例,基于1995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和DEM数据,依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主导功能分类,通过面积变化强度、类... 地域空间约束下,不同功能用地的空间竞争及引致的生态环境变化,深刻影响着河谷型城市的健康发展。以黄河上游兰州市为例,基于1995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和DEM数据,依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主导功能分类,通过面积变化强度、类型转移矩阵、重心转移、海拔—坡度分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解析河谷型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用地竞争格局,并揭示其生态环境效应与贡献因素。结果表明:(1)受主城区立体开发和兰州新区建设影响,城镇生活空间、工矿生产空间快速扩张,重心大幅北移,并出现显著的"爬坡效应";(2)林地、水域和裸地生态空间出现不同程度增长,草地生态空间大幅萎缩;(3)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南高北低"格局,生态改善区面积仅为恶化区的50.76%,耕地和草地的互转是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贡献因素。基于"三生"空间竞争视角的土地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可为河谷型城市开展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生态环境效应 河谷型城市 兰州市
下载PDF
基于CFD技术的河谷型城市风环境模拟——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丽珺 吕萍 梁友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40-1847,共8页
本文应用CFD软件对多种流场的强大模拟功能,模拟小尺度的兰州市城关区风环境。选用SRTM资料表征兰州市城关区的地形,应用ArcGIS生成兰州市地形模型,计算相关参数,将计算得到的地形粗糙度和兰州多年气候资料转化为CFD模型的数字参数... 本文应用CFD软件对多种流场的强大模拟功能,模拟小尺度的兰州市城关区风环境。选用SRTM资料表征兰州市城关区的地形,应用ArcGIS生成兰州市地形模型,计算相关参数,将计算得到的地形粗糙度和兰州多年气候资料转化为CFD模型的数字参数及模拟边界条件等,首次模拟得到河谷型地区兰州城关区的风环境。结果表明:(1)河符型地区中,气流过山时风速达最大值,依山体高度增大,而在背风坡风速值明显降低,达到0~1m·s-1;(2)气流过境时在沿河谷前进,且在谷底风速值达0~1m·s-1;(3)在模拟城市热岛效应的对比实验中,地块加热对气流过境有停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河谷型城市 风环境 热岛效应
原文传递
西部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以天水市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文恒 牛叔文 +1 位作者 何效祖 曾明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4-618,共5页
人口容量是河谷型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议题。在总结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基于河谷用地空间、可供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三个影响因素下的人口容量测算方法。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天水市为例,计算出上述三个因素下的各自适度人... 人口容量是河谷型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议题。在总结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基于河谷用地空间、可供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三个影响因素下的人口容量测算方法。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天水市为例,计算出上述三个因素下的各自适度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分别为:73.5万和109.8万;77.66万和211.39万;73.37万和116.96万。根据木桶原理“最短边”因素发现,现有发展条件下天水市适度人口容量应为73.37万、最大人口容量为109.8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型城市 人口容量 河谷用地空间 可供水资源 生态环境 天水市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董晓峰 魏彦强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共7页
河谷型城市由于受周边山体的限制和制约,其人口容量计算极具特殊性。本文首先通过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分析,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为例,分析了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的主要刚性制约因素为河谷空间、生态环境及水资源。接着... 河谷型城市由于受周边山体的限制和制约,其人口容量计算极具特殊性。本文首先通过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分析,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为例,分析了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的主要刚性制约因素为河谷空间、生态环境及水资源。接着以最短边理论分析为依据,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兰州市四个主城区的适宜人口容量为207-227.44万之间,最大人口容量在338.24-367.72万之间。根据2006年年末人口统计数字,兰州市主城区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四区的人口总数已达205.75万人,十分接近计算所得适宜人口容量207万的低值。最后提出兰州市跳出河谷,拓展新城的战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力 人口容量 河谷型城市 兰州市
原文传递
河谷型城市兰州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文恒 牛叔文 杨振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人口容量规模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议题,尤其河谷型城市。基于用地空间、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规模的测算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中心城区为例,估算了其在该三个因素下的各... 人口容量规模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议题,尤其河谷型城市。基于用地空间、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规模的测算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中心城区为例,估算了其在该三个因素下的各自适宜人口规模和最大人口规模,进而反映出河谷用地空间对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限制作用较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更为强烈,并根据木桶原理最短边,得出现有条件下适宜人口规模为230.56万、最大人口规模为342.17万的基本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型城市 人口规模 兰州中心城区
下载PDF
基于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判断河谷型城市大气污染物来源 被引量:8
13
作者 祝禄祺 仝纪龙 +2 位作者 潘峰 陈敏 舒璐 《环境科技》 2019年第5期43-47,53,共6页
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城位于河谷地形内,自河谷内大型碳化硅工业园区建成投产以来县城空气质量显著下降。为判断县城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和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计算各个季节抵达县城的后向气流轨迹并进行聚类,结合... 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城位于河谷地形内,自河谷内大型碳化硅工业园区建成投产以来县城空气质量显著下降。为判断县城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和NCEP气象再分析资料计算各个季节抵达县城的后向气流轨迹并进行聚类,结合同期的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进一步分析影响天祝县空气质量的污染来源。结果显示:受不同来源气团影响下的县城污染物浓度有较大差异,当来自西北、偏西和偏南方向的气团过境时,县城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县城内PM10,PM2.5,SO2和CO的外来输送主要是来自西北和偏西方向,东北和东南方向的气团过境对污染物有清除作用,河谷地形内的大型工业园区无组织面源排放通过气流输送会影响县城的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无组织面源 河谷城市
下载PDF
河谷型城市风场及污染物扩散的CFD数值仿真 被引量:8
14
作者 孔佑花 张金贵 +3 位作者 张少伟 蒋友严 姜云超 王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0-456,共7页
为研究河谷型城市地形及其引起的风场和污染物扩散的复杂问题,利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复杂地形网格生成技术,建立河谷型城市风场及大气污染分布的数值仿真模型,实现CFD方法在复杂地形空气运动和污染物扩散方面的应用.分别使用LES(l... 为研究河谷型城市地形及其引起的风场和污染物扩散的复杂问题,利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复杂地形网格生成技术,建立河谷型城市风场及大气污染分布的数值仿真模型,实现CFD方法在复杂地形空气运动和污染物扩散方面的应用.分别使用LES(large eddy simulation)模型和mixture模型研究兰州市地面风场特征和污染物扩散形态,计算得到的污染物分布结果与实测结果分布一致.结果表明:复杂地形对空气运动的影响很大,如风速因山体屏障作用会呈现带状分布特征,山体后侧易出现弱风区域;同时,风场会密切影响污染物扩散,决定了污染物扩散形态,如幅散能够影响污染物扩散范围及污染水平.而给定西北风条件下,如地面以上10 m、风速为5 m/s、不受地形阻挡情况下,工业区污染物浓度被稀释10倍,约扩散2.2 km;山体阻挡会抑制污染物纵向扩散,表现在山体阻挡情况下污染物稀释100倍时的扩散长度约为相对平坦区域的1/3.此外,不同的入口风向会引起空气运动与山体相互作用发生变化,进而会使得地面风速、局部风场存在差异,造成污染物扩散及分布形态差异.研究显示,CFD方法可行,模型可靠,可以用来研究地形对风场和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型城市 兰州 复杂地形网格 空气污染扩散
下载PDF
典型河谷型城市春季温湿场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国栋 张俊华 +2 位作者 王乃昂 彭剑峰 程弘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792-3804,共13页
快速的城市化对城市气候要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温度场、湿度场的分布格局和结构特征强烈的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应用城市气候流动观测、定点观测、GIS空间分析和遥感反演等方法,模拟分析了典... 快速的城市化对城市气候要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温度场、湿度场的分布格局和结构特征强烈的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应用城市气候流动观测、定点观测、GIS空间分析和遥感反演等方法,模拟分析了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市的春季温湿场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一日中14:30和20:30温度场的分布格局较为类似,高值区主要位于火车站、第二热电厂、五里铺十字、盘旋路围成的高惯高耗区域;8:30温度场的热中心位于西关十字至胜利宾馆开发程度较高的商贸区附近;一日中8:30和20:30的湿度场分布格局较为相似,湿度场强度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城区北部的徐家山森林公园、雁滩村、高滩村等开发程度较弱的绿地区和低惯低耗区,高湿度区分布与高植被覆盖率区域基本一致。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热场空间分布结合NDVI分布,进行了热力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和热力景观类型的划分,城区不同热力景观格局的形成与能耗、人口、建筑、下垫面类型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NDVI>0.5的区域对应湿度场强度高值区、热场强度低值区。利用城、郊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了近50年城区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强度的变化规律,近50年城区热岛强度和干岛强度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热岛强度的线性趋势达到0.31℃/10a,干岛强度的线性趋势达到-2.1%/10a,20世纪70年代之后急剧增强。城市热岛强度和干岛强度作为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影响的一种量度,与各时段城市化发展水平、城市建设规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等因素是密切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 湿度场 热力景观 生态环境效应 河谷型城市
下载PDF
河谷型城市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空间特征分析-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潘竟虎 石培基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利用2005年安宁区SPOT 5遥感影像和正射航空影像数据,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分形维数指数、聚集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指数,在确定出研究区的适宜研究粒度为10 m的基础上,从斑块格局、区域景观格局等... 利用2005年安宁区SPOT 5遥感影像和正射航空影像数据,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分形维数指数、聚集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指数,在确定出研究区的适宜研究粒度为10 m的基础上,从斑块格局、区域景观格局等方面进行景观生态分析,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现状进行研究.采用200 m×200 m的正方形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切分成规则格网,计算每个格网的多样性指数,通过半方差分析研究多样性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农业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较高,人工景观类型斑块形状规则,自然景观的分维数较高.各街道的景观指数分异特征明显.多样性分布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属于中等强度空间相关,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安宁区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交错带 蒂观格局 空间特征 河谷型城市 安宁区
下载PDF
2013—2023年兰州山谷持续性冷池空气污染特征
17
作者 康国强 马敏劲 +1 位作者 曹译丹 陈然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5-386,共12页
持续性冷池(Persistent Cold Air Pools,PCAPs)在山谷城市长时间聚集空气污染物,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与身体健康。本文使用2013年1月—2023年11月的探空数据和空气质量逐日数据,计算并统计分析了兰州山谷PCAPs发生特点,以及PCAPs强度对污... 持续性冷池(Persistent Cold Air Pools,PCAPs)在山谷城市长时间聚集空气污染物,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与身体健康。本文使用2013年1月—2023年11月的探空数据和空气质量逐日数据,计算并统计分析了兰州山谷PCAPs发生特点,以及PCAPs强度对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PCAPs事件期间存在沙尘气溶胶污染时各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2013—2023年期间一共发生59次PCAPs事件,共计持续197 d。PCAPs期间的山谷热亏缺与PM2.5浓度比非PCAPs期间分别高4.4 J·m^(-2)和52.59μg·m^(-3)。PCAPs期间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SO2浓度、NO2浓度、CO浓度、PM10浓度增长分别为70.37%、144.3%、84.3%、156%、73.15%,而O3浓度下降60.89%。在PCAPs期间并且无沙尘气溶胶时,PM2.5:PM10的值平均在0.58,在PCAPs期间并且有沙尘气溶胶时,PM2.5:PM10的值平均在0.31。当存在沙尘气溶胶时PM2.5浓度、PM10浓度、AQI、O3浓度增长分别为:18.33%、133.03%、84.44%、8.5%;而SO2浓度和CO浓度则分别降低17.54%和17.88%。研究结果可为兰州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及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冷池 沙尘气溶胶 山谷城市 山谷热亏缺 空气污染
下载PDF
近30年来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变化趋势与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永春 刘治国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23,共6页
选择TSP、SO_2质量浓度、NO_x质量浓度、年降尘量等指标,主要利用统计资料研究了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近30年来大气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以及大气环境污染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与治理等角度总结了该类城市大气环境污... 选择TSP、SO_2质量浓度、NO_x质量浓度、年降尘量等指标,主要利用统计资料研究了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近30年来大气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以及大气环境污染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与治理等角度总结了该类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河谷型城市 大气环境污染
下载PDF
基于DEA/AHP的河谷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婷婷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2年第2期84-86,共3页
河谷型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形态,城市交通较为混乱,河谷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城市的百年大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评价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DEA/AHP两阶段模型对河谷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该模型第一... 河谷型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形态,城市交通较为混乱,河谷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城市的百年大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评价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DEA/AHP两阶段模型对河谷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该模型第一阶段使用DEA方法计算所有线网规划之间相对有效性,以构造AHP的判断矩阵。第二阶段对判断矩阵进行AHP计算并作全排序优选,最后给出排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型城市 线网规划 DEA/AHP 评价
下载PDF
川道型城市构建轨道交通概念线网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飞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36,共4页
川道型城市分布于丘陵沟壑之内,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不可能像平原型城市那样以"面"形向四周扩展布局。通过对川道型城市的区域特征分析,总结出居民出行总体呈现"横向聚集、轴向交流"的特征,通过"线"形沿... 川道型城市分布于丘陵沟壑之内,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不可能像平原型城市那样以"面"形向四周扩展布局。通过对川道型城市的区域特征分析,总结出居民出行总体呈现"横向聚集、轴向交流"的特征,通过"线"形沿川道主轴布线,以川道断面客流测试轨道交通线路数量,根据组团连接关系拆分组合线路,形成川道型城市的概念线网,最后以西宁市轨道交通概念线网的构建作为示例,为今后川道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道型城市 轨道交通 概念线网 川道断面客流测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