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ry-hot valleys and forest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马焕成 Jack A.McConchie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5-39,共7页
The dry-hot valleys (DHV) are located mainly in the deeply incised v alleys along the upper streams of several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ally rivers, like Yangtz, Zhu, Lanchang, Hong, and Nu rivers. This paper briefl... The dry-hot valleys (DHV) are located mainly in the deeply incised v alleys along the upper streams of several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ally rivers, like Yangtz, Zhu, Lanchang, Hong, and Nu rivers.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d t he reasons of formation of DHV from view of climate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by referring to great deal of documents, analyzed the historical case and p resent status of the vegetations in DHV. The environment in DHV is facing the se rious vulnerable period in the history due to its nature situation of half-year dry period, fragil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shallow soil, and its social situat ion of over dense population and over farming. The primary vegetation is broad l eaf forest and it was denuded in the history. The current local vegetation is th e degraded secondary vegetation: savanna and succulent thorny shrub. Since the e nvironmental situation in valley influenced directly the water body of river, th e soil erosion control and re-vegetation in DHV is the most urgent task in the p rocess of environmental harness along the rivers. Quite a few pilot research pro jects have been carried out.on demonstrating new silviculture techniques for re- vegetation in DHV, but there still exist great difficulties in carrying out larg e-scale afforestation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hot valley Forestation Environmental harness
下载PDF
试论太行山防护林分类系统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朝枢 张清华 《河北林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297-301,共5页
本文提出了太行山防护林分类系统的划分,应以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为基本原则;又综合太行山立地条件,提出了以地貌、岩性和地形部位为主要依据的防护林分类系统,将太行山防护林类型区划分为3个类型亚区,11个类型组和45个类型。可作为... 本文提出了太行山防护林分类系统的划分,应以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为基本原则;又综合太行山立地条件,提出了以地貌、岩性和地形部位为主要依据的防护林分类系统,将太行山防护林类型区划分为3个类型亚区,11个类型组和45个类型。可作为建设太行山防护林工程的理论依据和规划设计时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防护林 分类系统
下载PDF
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防治结构及计算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蓉 翁其能 陈洪凯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S1期118-122,共5页
本文以平川沟泥石流为例 ,基于对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基本特性的分析 ,遵循“以泄为主、导排结合”的防治原则 ,提出了有效治理此类泥石流的汇流 #速流结构 ;运用地基梁计算理论对速流槽进行了力学分析计算 ,比较详细地进行了汇流槽侧... 本文以平川沟泥石流为例 ,基于对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基本特性的分析 ,遵循“以泄为主、导排结合”的防治原则 ,提出了有效治理此类泥石流的汇流 #速流结构 ;运用地基梁计算理论对速流槽进行了力学分析计算 ,比较详细地进行了汇流槽侧墙、锚固桩的内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变动型 沟谷泥石流 治理结构
下载PDF
南阳市汉水流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更和 魏奕秋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78-81,共4页
对南阳市汉水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水土保持 行政机制 水土流失 治理 汉水流域 南阳市 成因 危害
下载PDF
从TVA发展历程探讨黄河流域管理方向 被引量:3
5
作者 石春先 张锁成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3,共3页
分析了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通过对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立法的重要作用以及责权利的高度统一、政府的服务职能与企业盈利的有机结合、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特点的分析 ,提出了加强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建议。指... 分析了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通过对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立法的重要作用以及责权利的高度统一、政府的服务职能与企业盈利的有机结合、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特点的分析 ,提出了加强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建议。指出 ,要抓紧制定《黄河法》 ,以规范和调整黄河治理开发中各方面的关系 ;成立高层次的黄河管理委员会 ,真正实现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 ;加快黄河治理开发步伐 ,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高度重视运用科学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纳西河 黄河 流域管理 管理体制
下载PDF
东关村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旅游生态村建设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广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42-45,共4页
介绍了黄山市屯溪区东关村的自然环境。总结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旅游生态村建设的实施情况,并对投入与产出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黄山屯溪区东关村 小流域综合治理 旅游生态村建设
下载PDF
龙王河流域(莒南段)水污染现状及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淑梅 刘厚凤 《山东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40-44,共5页
通过对龙王河流域水质现状评价及主要污染源分析,针对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目标、总量、项目、投资四位一体的小流域控制思路,本着治、用、保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污染源治理、废水资源化、生态保护等一系列综合治理对策。
关键词 龙王河 水污染 综合治理 小流域 产业结构 资源化 生态保护
下载PDF
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区的水土流失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The Committee of The Jiusan Xueshe of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Jiefangxi Avenue, Yinchuan, 750001)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22-26,共5页
分析了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生产、生态、社会发展、群众脱贫带来的极大困难与危害 ;总结了改革开放 2 0年来 ,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提出了加强水土流失治理。
关键词 宁夏 黄土高原区 水土保持 小流域治理 水土流失
下载PDF
大户治理股份制经营实践与理论分析
9
作者 杨裕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25-27,55,共4页
回顾了大户治理股份制经营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大户治理经营的形式,对相应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大户治理 股份制经营 形式理论分析 水土保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