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花棘豆引起山羊流产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汤承 段得贤 +2 位作者 曹光荣 李绍君 薛登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4期52-56,共5页
给5头妊娠54d的山羊每天饲喂黄花棘豆干粉12g/kg体重,试验羊分别于第15,21,22,33d全部流产,而对照组羊全部产下健康羊羔。流产母羊各器官,特别是卵巢和胎盘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试验羊的血浆孕酮和17β-雌二醇的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卵... 给5头妊娠54d的山羊每天饲喂黄花棘豆干粉12g/kg体重,试验羊分别于第15,21,22,33d全部流产,而对照组羊全部产下健康羊羔。流产母羊各器官,特别是卵巢和胎盘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试验羊的血浆孕酮和17β-雌二醇的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卵巢黄体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化和胎盘绒毛膜上皮细胞空泡化,以及妊娠羊血浆孕酮下降。这些变化可能干扰母体对胎儿的营养供应以及毒草的毒素直接作用于胎儿导致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豆 山羊 流产 孕酮 雌二醇 颗粒变性 空泡变性
下载PDF
亚慢性砷暴露对大鼠肾脏功能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净锦飞 徐焰 +7 位作者 骆文静 刘明朝 沈学峰 陈耀明 张建彬 赵芳 郑刚 陈景元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观察亚慢性亚砷酸钠暴露对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2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砷暴露低剂量组和砷暴露高剂量组,分别自由饮用去离子水和亚砷酸钠水溶液,时间为3个月。观察肾脏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肾功,苏木精... 目的观察亚慢性亚砷酸钠暴露对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2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砷暴露低剂量组和砷暴露高剂量组,分别自由饮用去离子水和亚砷酸钠水溶液,时间为3个月。观察肾脏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肾功,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改变,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①生化分析发现尿素氮和葡萄糖水平随染毒剂量增加而显著增加。②HE染色镜检发现砷暴露组大鼠肾小管发生空泡样变、嗜酸性变,损伤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且发现有炎性细胞的浸润。③电镜检查发现砷暴露组大鼠肾小球有轻度的系膜增生。结论亚慢性饮水染砷可对肾脏功能产生显著影响,导致肾小球系膜轻度增生和肾小球空泡样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系膜增生 空泡样变
原文传递
自噬在疯草中毒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帅 权海云 +4 位作者 任祯慧 宋润杰 杨琳 赵宝玉 路浩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02-1806,共5页
疯草已成为危害我国西部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毒草,其主要有毒成分苦马豆素,能特异性地抑制α-甘露糖苷酶活性造成细胞内异常糖蛋白的形成,异常蛋白的清除主要在溶酶体进行,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活性被抑制使蛋白质清除受阻,最终出现与... 疯草已成为危害我国西部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毒草,其主要有毒成分苦马豆素,能特异性地抑制α-甘露糖苷酶活性造成细胞内异常糖蛋白的形成,异常蛋白的清除主要在溶酶体进行,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活性被抑制使蛋白质清除受阻,最终出现与α-甘露糖苷贮积症相似的病理变化即广泛的空泡变性。自噬可以将自身受损、变性大分子物质运送到溶酶体进行自我消化,有资料显示,自噬降解受阻会导致自噬体蓄积形成空泡样病变。根据自噬的形成和作用机制,我们推测疯草中毒造成的空泡变性可能与自噬有关。现就从疯草中毒机制、自噬分子机制及疯草中毒与自噬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苦马豆素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草 苦马豆素 自噬 溶酶体 空泡变性
原文传递
紫茎泽兰对萨能奶山羊血常规及重要脏器病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符杰 胡延春 +10 位作者 陈伟红 翁嘉华 胡力文 石真 何亚军 莫全 王娅 任志华 彭广能 左之才 邓俊良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34-440,共7页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在中国作为入侵物种,可造成食草动物中毒死亡,并给畜牧业带巨大的损失。为研究反刍动物采食紫茎泽兰后的中毒机理,本研究探讨了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紫茎泽兰对萨能奶山羊(Saanen goat)血常规及肝、脾...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在中国作为入侵物种,可造成食草动物中毒死亡,并给畜牧业带巨大的损失。为研究反刍动物采食紫茎泽兰后的中毒机理,本研究探讨了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紫茎泽兰对萨能奶山羊(Saanen goat)血常规及肝、脾、肾的病理学影响。选择16只5~6月龄健康萨能奶山羊,随机分成对照组(日粮中未添加紫茎泽兰)和试验Ⅰ、Ⅱ、Ⅲ组(日粮配比中分别添加紫茎泽兰40%、60%和80%),每组4只。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含40%、60%和80%紫茎泽兰的混合日粮3个月,每两周检测一次血常规,试验末屠宰奶山羊,并观察其肝、肾、脾的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液中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后期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各试验组血液中淋巴细胞(lymphocyte,LY)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均呈下降趋势,试验后期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和脾肿大,肝组织出现淤血,肝细胞发生水泡变性及脂肪变性等,肾组织伴有出血、坏死、颗粒变性及水泡样变性的现象。因此,本研究结果说明紫茎泽兰对萨能奶山羊血液指标有显著影响,且长期摄入紫茎泽兰可引起动物肝、肾、脾等主要实质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日粮 血液 白细胞 血红蛋白 肝脾肾 颗粒变性 脂肪变性
下载PDF
大黄素下调ERCC1和Rad51对非小细胞肺癌增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何林 毕娟娟 +3 位作者 郭倩 余音 叶秀峰 李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370-2375,共6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毒性,并观察其对非小细胞肺癌ERCC1和Rad5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肺鳞癌细胞株SK-MES-1,据MTT法测定结果将细胞分为5组:①对照组;②大黄素处理组;③溶剂处理组;④U0126处理组;⑤大...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毒性,并观察其对非小细胞肺癌ERCC1和Rad5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肺鳞癌细胞株SK-MES-1,据MTT法测定结果将细胞分为5组:①对照组;②大黄素处理组;③溶剂处理组;④U0126处理组;⑤大黄素联合U0126处理组。细胞以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处理48 h后分为4组。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目的基因RECC1和Rad51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两种细胞在大黄素作用前后的变化。结果 MTT法测定出大黄素作用48 h时A549和SK-MES-1细胞株IC50值分别为(70.18±1.94)μmol/L和(41.95±1.27)μmol/L。大黄素100μmol/L处理A549和SK-MES-1 48 h后抑制率为(60.42±1.37)%和(75.48±0.48)%,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大黄素作用A549和SK-MES-1浓度越大,ERCC1和Rad51表达水平越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与ERK信号通路阻滞剂U0126联合使用时,ERCC1和Rad51表达明显低于大黄素和U0126单独使用(P<0.05)。大黄素对A549和SK-MES-1细胞均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细胞毒性呈浓度依赖性。电镜观察可见大黄素处理的A549和SK-MES-1细胞有空泡变性。结论大黄素可降低ERCC1和Rad51的表达,从而引起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ERCC1 RAD51 U0126 空泡变性
下载PDF
Histopathological study of the kidney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methanolic extract of roots of <i>Leptadenia hastata</i>in the Albino Wistar rat
6
作者 Mama Sy Diallo Fatoumata Bah +3 位作者 Chérif Mouhamed Dial Cheikh Diop Oumar Faye Matar Seck 《Open Journal of Pathology》 2020年第2期67-75,共9页
Introduction: the roots of Leptadenia hastata, (L hastata) are remedies from the Senegalese pharmacopoeia and are as widely used as the leaves. However, few researchers have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ir toxicity, unlik... Introduction: the roots of Leptadenia hastata, (L hastata) are remedies from the Senegalese pharmacopoeia and are as widely used as the leaves. However, few researchers have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ir toxicity, unlike the leaves. However, in the traditional pharmacopoeia, the indications for use are very different.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methanolic extracts of roots of L hastata on renal tissue, using an animal model.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cohort of 18 rats was studied with a random distribution of the animals in 3 groups (n = 6). The first group w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ed groups (Group II and III) received the methanolic extract of L. hastata with an administration of 500 mg / kg / day and 1000 mg / kg / day respectively, for 28 days. Results: The dose of 1000 mg / kg / day was lethal in group III, from the first week in females. Serum creatinin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ats given the root extract. There was kidney damage with vacuolar degeneration starting at 500 mg / kg / day. The lesions were more severe in group III with glomerular involvement characterized by retraction in the renal corpuscles. Conclusion: If the leaves of L hastata seem to be safe for consumption according to the majority of authors in the literature, the roots of this same plant could be harmful. In addition to the lethality observed at the doses tested, the lesions in the renal parenchyma would be dose-depend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tadenia hastata Renal Toxicity PHYTOTHERAPY vacuolar degeneration
下载PDF
肝细胞外泌体抑制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沉积
7
作者 武艳霜 王岩金 +1 位作者 杨馥吉 严永敏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332-337,共6页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系LO2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hepatocytes,LO2-Ex)对高脂肪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培养正常人肝细胞系LO2细胞,超速离心...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系LO2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hepatocytes,LO2-Ex)对高脂肪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培养正常人肝细胞系LO2细胞,超速离心法提取LO2-Ex。Nanosight纳米颗粒分析系统测定外泌体的粒径和浓度,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表面标志物。高脂肪饮食喂养雄性C57BL/6小鼠10周建立NAFLD小鼠模型,第11周连续尾静脉注射LO2-Ex 4周后收集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结构,计算肝脏指数(肝脏质量/净体重),油红O染色检测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程度,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情况。结果:LO2-Ex的粒径为120 nm左右,具有外泌体特征性的脂质双层结构,表达外泌体特异蛋白CD9和TSG101,不表达Calnexin。与模型组相比,LO2-Ex组小鼠肝脏表面红润、细腻、有光泽。LO2-Ex能够改善NAFLD小鼠肝组织结构,提高小鼠肝脏指数。HE染色、油红O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显示LO2-Ex减轻了肝组织的空泡变性、脂肪沉积和胶原沉积。结论:LO2-Ex可以抑制肝组织脂肪沉积,延缓小鼠NAFLD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外泌体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空泡变性 脂质沉积 胶原沉积
下载PDF
大狼毒根部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及急性毒性作用
8
作者 李志玲 项勋 +3 位作者 刘清琦 段纲 常华 杨林富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3-77,共5页
云南香格里拉亚高草地植物大狼毒根部化学成分丰富,为进一步探究其抑菌活性和急性毒性作用,本试验检验了大狼毒根部95%乙醇提取物萃取相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猪霍乱沙门菌的作用,同时采用寇氏法测定其根部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半数致死量(LD... 云南香格里拉亚高草地植物大狼毒根部化学成分丰富,为进一步探究其抑菌活性和急性毒性作用,本试验检验了大狼毒根部95%乙醇提取物萃取相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猪霍乱沙门菌的作用,同时采用寇氏法测定其根部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半数致死量(LD_(50)),连续观察14 d小鼠中毒反应,剖检死亡小鼠,大体观察脏器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大狼毒根部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2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 mg/mL和2.5 mg/mL;其LD_(50)为4229.607 mg/(kg·bw),死亡小鼠胃肠严重鼓气,肝脏浊肿,肝细胞发生空泡变性。由此可见,大戟属大狼毒根部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明显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猪霍乱沙门菌的作用,但超量口服该药液可导致小鼠毒性反应、肝脏病变甚至死亡。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大狼毒药理活性和毒性作用提供初步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狼毒 抑菌活性 急性毒性作用 空泡变性
下载PDF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病理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尹恝 潘速跃 +3 位作者 周亮 吕田明 罗一峰 陆兵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1-883,886,共4页
目的了解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的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5例HSLE患者的脑组织标本,通过电镜、HE染色、髓鞘染色及神经纤维染色来观察其组织学特点,并进行病理分析。结果大脑、小脑皮质未见明显病变,病灶局限于白质,表现为大量海绵状... 目的了解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的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5例HSLE患者的脑组织标本,通过电镜、HE染色、髓鞘染色及神经纤维染色来观察其组织学特点,并进行病理分析。结果大脑、小脑皮质未见明显病变,病灶局限于白质,表现为大量海绵状空泡形成,空泡非包裹样变,由皮质下白质向白质深处逐渐增多、增大;白质区域无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髓鞘结构层次紊乱,髓鞘内大量空泡形成,并有明显脱髓鞘改变,髓鞘脱失越明显处空泡的生成也越明显,无空泡的区域仍见完整髓鞘存在,轴索有改变但远较髓鞘为轻。结论HSLE的脑白质海绵状空泡形成为原发性髓鞘损害、脱失所致,其脱髓鞘改变与脑白质空泡样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 病理 髓鞘 海绵状空泡变性
下载PDF
吸食海洛因患者海绵状白质脑病病理改变及其机制(附4例报告) 被引量:5
10
作者 尹恝 陆兵勋 +4 位作者 周亮 吕田明 陈强 罗一峰 潘速跃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415-1417,共3页
目的:分析吸食海洛因患者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的病理特征,探讨其白质病变的病理机制.方法:通过对4例HSLE脑尸检组织进行HE染色、Loyez染色、Bielschowsky's神经纤维染色及GFA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HSLE... 目的:分析吸食海洛因患者海绵状白质脑病(HSLE)的病理特征,探讨其白质病变的病理机制.方法:通过对4例HSLE脑尸检组织进行HE染色、Loyez染色、Bielschowsky's神经纤维染色及GFA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HSLE病灶局限于白质,表现为对称性的大量的海绵状空泡形成,由皮质下白质向深层白质逐渐增多、增大;轴索改变轻于髓鞘,无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星型胶质细胞无改变,无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原发性的髓鞘损害、磷脂脱失导致HSLE的脑白质海绵状空泡形成,其病理机制可能是由于海洛因的掺杂物中存在一种亲脂性的神经毒物进入CNS导致原发性的中毒性髓鞘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 病理学 海绵状空泡变性 神经毒物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空泡样脊髓病1例
11
作者 鲁明 朱翠婷 +2 位作者 郭洪亮 秦伟 胡文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77-379,共3页
患者青年男性,入院前1个月自觉行走不稳、踩棉感,夜间更重,伴双足麻木。症状进行性加重,入院时发展至行走困难。发病前后体质量明显减轻。查体:贫血貌,皮肤干燥;双下肢肌力4级,下肢末梢型针刺觉减退,深感觉障碍,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双侧... 患者青年男性,入院前1个月自觉行走不稳、踩棉感,夜间更重,伴双足麻木。症状进行性加重,入院时发展至行走困难。发病前后体质量明显减轻。查体:贫血貌,皮肤干燥;双下肢肌力4级,下肢末梢型针刺觉减退,深感觉障碍,双下肢腱反射活跃,双侧病理征(+)。血红蛋白66 g/L,同型半胱氨酸9μmol/L,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铜蓝蛋白等均正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CD4阳性T细胞绝对值27个/μL、相对值3.6%。最终诊断:HIV感染;HIV相关空泡样脊髓病。遂转入专科医院治疗。本例患者提示,对于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脊髓后索、侧索损害的患者,除了要考虑亚急性联合变性、一氧化二氮中毒以及铜缺乏性脊髓病外,也要考虑到HIV相关空泡样脊髓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空泡样脊髓病 亚急性联合变性 一氧化二氮中毒 铜缺乏性脊髓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