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的免疫缺陷患者持续排出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勇 严冬梅 +12 位作者 赵月萍 刘丹青 冷红英 李黎 王东艳 赵蓉 温宁 陈晓琴 胡莹 祝双利 李杰 梁晓峰 许文波 《中国计划免疫》 2006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目的研究中国首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的免疫缺陷患者持续排出的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iVDP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分析持续排毒对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的影响。方法对分离于该患儿12份粪便标本的12株Ⅱ... 目的研究中国首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的免疫缺陷患者持续排出的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iVDP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分析持续排毒对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的影响。方法对分离于该患儿12份粪便标本的12株Ⅱ型iVDPV和5株Ⅲ型iVDPV毒株使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VP,区基因片段,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并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毒株核苷酸序列之间的同源关系以及相关性。结果在间隔145d的时间里采集了6次双份粪便标本,除了第1次采集的双份粪便标本中未分离到Ⅲ型脊灰病毒外,Ⅱ型和Ⅲ型iVDPVs连续在粪便标本中分离到。12株Ⅱ型脊灰病毒主序列中的变异位点基本是随机分布在VP1基因上的,与SabinⅡ型相比,变异率为0.86%~2.55%;诸多核苷酸位点的变异大多是同义突变,主序列编码的氨基酸与SabinⅡ型相比共引起8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其中第103位和143位是12条主序列的共同变异位点,显示它们的主序列是相关的,并且都是来源于SabinⅡ型疫苗株的。尤其是nt2909位点(U→C)变异,导致Ile^143突变为Thr^143,是一个已知的与神经毒力回复野生型相关的位点。与标准SabinⅢ型相比,5株Ⅲ型脊灰病毒序列同源性非常高,并且核苷酸突变几乎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VP1基因上的,变异率为2.56%~2.78%,毒株序列都是来源于SabinⅢ型疫苗株,氨基酸共出现10个突变位点,其中9个为它们所共享,显示了非常高的相关性。结论Ⅱ型iVDPV以居群的形式存在,主序列之间有相关性,Ⅲ型iVDPV序列有高度的相关性,但与Ⅱ型的居群形式不一样,可以看出Ⅲ型疫苗株病毒适应人体肠道进行复制并获得较高传播性的能力比Ⅱ型要差。中国首例iVDPV在分子病毒学上与已知循环的疫苗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免疫缺陷 持续排毒
原文传递
2名健康儿童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的调查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敏 杨建萍 +2 位作者 高燕红 刘景壹 李申生 《预防医学论坛》 2012年第11期822-824,共3页
[目的]评价上海市徐汇区2名健康儿童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DPV)的调查处置措施。[方法]分别对2名病毒携带者进行个案调查、粪便消毒处置、测定免疫功能,采集粪便标本分离病毒。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进行带毒调查... [目的]评价上海市徐汇区2名健康儿童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DPV)的调查处置措施。[方法]分别对2名病毒携带者进行个案调查、粪便消毒处置、测定免疫功能,采集粪便标本分离病毒。对密切接触者和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进行带毒调查、儿童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调查、OPV查漏补种及医疗机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结果]2名健康儿童分别检出Ⅲ型VDPV和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当地儿童OPV免疫接种率较高,粪便标本均未检出阳性病毒。未发现VDPV病例。[结论]VDPV未在当地造成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安徽省2023年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鉴定及其传播风险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佳丽 王斌冰 +5 位作者 汪馨 苏颖 程鹏博 董燕 宋菲扬 程晓东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3-46,78,共5页
目的 分析2023年安徽省从1例非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到的2株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的基因型别及特征,探讨其对安徽省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影响。方法 从2023年安徽省报告的1例非AFP病例双份粪便标本中分离脊髓灰... 目的 分析2023年安徽省从1例非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到的2株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的基因型别及特征,探讨其对安徽省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影响。方法 从2023年安徽省报告的1例非AFP病例双份粪便标本中分离脊髓灰质炎病毒(PV),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其进行型内鉴定,通过中和实验获得单型毒株,提取病毒RNA,进行RT-PCR扩增,对VP1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从1例非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出2株Ⅰ+Ⅲ混合型PV,其中Ⅰ型(2023MYKJH 01-1和2023MYKJH 01-2)分别有13和12个核苷酸变异,变异率分别为1.4%和1.3%,鉴定为Ⅰ型VDPV,与近年来我国其他省份监测到的Ⅰ型VDPV处于不同分支,Ⅲ型为疫苗相似株。后续采集的粪便标本未分离到Ⅰ型VDPV。结论 2023年安徽省检出两株Ⅰ型VDPV的非AFP病例未持续排毒,发生Ⅰ型VDPV循环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型内鉴定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福建省脊髓灰质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潘伟毅 蔡志坤 +2 位作者 杨莹 张红榕 严延生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对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用RT-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通过核酸序列分析仪进行测序,将基因序列提交到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GenBank上进行比对.并构建基... 目的对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用RT-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通过核酸序列分析仪进行测序,将基因序列提交到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GenBank上进行比对.并构建基因树。结果福建省1999~2002年分离到脊灰病毒5株,为Ⅱ型与Ⅲ型的疫苗重组。序列分析表明.福建省AFP病例中分离到的5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株VPI区与标准疫苗株的同源性高达99%以上.变异程度不大,与攀伎花市造成流行的脊灰病毒株差异也不大。同时发现,Fj-4,Fj-52株病毒为同一毒株。结论福建省在1999~2000年曾经出现过疫苗重组株,其中有一种毒株已在人群中循环,并引发2例病例。目前我国已进入无脊灰状态.仍采用减毒活疫苗进行免疫要注意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株(VDPV)的流行。运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可以为适时调整免疫策略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RT-PCR 基因型 序列 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株
下载PDF
中国2001~2013年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温宁 樊春祥 +15 位作者 严冬梅 祝双利 汪海波 刘波 张勇 余文周 郝利新 王东艳 安志杰 朱晖 曹雷 夏伟 梁晓峰 许文波 李黎 罗会明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4年第3期210-215,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后,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发生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后,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发生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物的基因测序结果,各级CDC对VDPV及病例的调查和处置报告。结果2001~2013年,中国AFP病例监测系统从37名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到VDPV,来源于12个省,其中AFP病例22例,AFP病例接触者13人,健康儿童2人。其中2004年贵州省2例Ⅰ型(Type1)VDPV(VDPVI)病例形成循环(Circulating)(cVDPVⅠ),2011~2012年四川省Ⅱ型(Type2)疫苗高变异脊灰病毒(Vaccine—hypervariable Poliovirus,VHPVⅡ)病例/VDPVⅡ病例形成cVHPVⅡ/cVDPVⅡ。结论VDPV可在健康儿童粪便中检出,也能导致儿童麻痹。其发生有疫苗因素,也有受种者因素和疫苗使用因素。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接种率低,是造成发生cVDPV的原因。只有达到人群OPV的高免疫覆盖率,通过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疫情,才能阻断病毒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
原文传递
中国首例iVDPVs病例粪便标本中病毒血清型分布和Ⅲ型iVDPVs VP1区基因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许文波 张勇 +14 位作者 严冬梅 赵月萍 冷红英 王东艳 赵蓉 李黎 陈晓琴 胡莹 祝双利 李崇山 温宁 安洪秋 李杰 严旭玲 梁晓峰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9-165,共7页
分析中国首例免疫缺陷疫曲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immunodeficient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iVDPVs)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实验室编号为9230)12份便标本中病毒血清型分布和分离物中Ⅲ型VP1区的... 分析中国首例免疫缺陷疫曲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immunodeficient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iVDPVs)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实验室编号为9230)12份便标本中病毒血清型分布和分离物中Ⅲ型VP1区的基因特征。31个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在2005年采用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和微量中和试验从5231例AFP病例中的293例的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其中从1例编号为9230的AFP病例发病2~150天的12份便标本中分离到17株脊灰病毒株,包括Ⅱ型12株,Ⅲ型5株。用PCR-RFLP和ELISA两种方法对送检的293例AFP病例中分离的病毒进行型内鉴定,VP1区序列测定和分析发现:从9230号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的12株Ⅱ型为混合不同变异数目的Ⅱ型iVDPVs,5株Ⅲ型病毒为单一Ⅲ型iVDPVs;除9230号病例外未发现其它iVDPVs或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VDPVs)。5株Ⅲ型iVDPVs的VP1基因和SabinⅢ相比有22~24个碱基突变,同源性为97.33%~97.56%,是中国至今发现变异最大的Ⅲ型VDPVs。9230号病例临床诊断为X-连锁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在中国首次发现的iVDPVs病例,该病例的病毒分离物中同时存在Ⅱ型和Ⅲ型iVDPVs,Ⅲ型iVDPVs在患者体内至少复制2.5年以上,iVDPVs病例的持续排毒已经给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提山了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iVDPVs) VP1编码区 序列测定和分析
下载PDF
我国首例iVDPV病例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勇 严冬梅 +8 位作者 王东艳 朱贞 刘中华 赵月萍 陈晓琴 祝双利 李崇山 安洪秋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8-194,共7页
对分离于我国首例iVDPV病例的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进行了研究。随机选择CHN9230-F3-Ⅱ株为研究对象,将其VP1区RT-PCR产物连接到T载体上进行克隆,随机挑选45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后获得45条VP1区核苷酸序列,这45条序列... 对分离于我国首例iVDPV病例的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进行了研究。随机选择CHN9230-F3-Ⅱ株为研究对象,将其VP1区RT-PCR产物连接到T载体上进行克隆,随机挑选45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后获得45条VP1区核苷酸序列,这45条序列的VP1基因与昆明Ⅱ型疫苗株VP1基因差异13-24个核苷酸,变异率为1.44%-2.66%。45条序列在同源进化树图上分为3组,但都来源于CHN9230-F3-Ⅱ株,组成以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的病毒群,是典型的居群样存在形式。经RT-PCR后直接进行序列测定,并根据序列图中优势峰判读结果得到的CHN9230-F3-Ⅱ株核苷酸序列位于序列数量最多的第2组中,然而没有任何一条序列与之完全相同,说明它可能并不能代表具体的某一种序列,而只能是代表主序列具有的一般特征。3个组中的核苷酸序列与Ⅱ型疫苗株相比平均变异率分别为97.50%、97.93%和98.31%,根据脊灰病毒的进化率和3个组VP1区核苷酸序列的变异率推测,患者共5次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史中的前3次OPV中的Ⅱ型疫苗病毒存活下来,依照疫苗接种顺序,分别形成了第1组、第2组和第3组的病毒居群样存在形式。我国Ⅱ型iVDPV以复杂的居群样形式存在,由于其进化速率较快并且感染了免疫缺陷患者,使其在该患者体内形成了持续性感染,它已经并可能将在更长的时间内在患者体内持续存在,一旦将来我国停止使用OPV后,iVDPV病例长期持续向外环境中排毒将对我国“维持无脊灰”带来严峻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 免疫缺陷 居群样
下载PDF
贵州省贞丰县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病毒学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叶绪芳 任刚 +9 位作者 严冬梅 苏飞 刘铭 张勇 童亦兵 喻浩 王东艳 赵蓉 李杰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9-442,共4页
为及时发现和阻断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 VDPVs)循环、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能够引起临床脊灰的其它脊灰疫苗相关病毒,做好贵州省无脊灰状态下脊灰病毒学监测工作,采用病毒分离、鉴定与核苷酸序列... 为及时发现和阻断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 VDPVs)循环、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能够引起临床脊灰的其它脊灰疫苗相关病毒,做好贵州省无脊灰状态下脊灰病毒学监测工作,采用病毒分离、鉴定与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对贵州省贞丰县及周围10个县2003~2004年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2004年接触者粪便标本的病毒学监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对收集到的105例AFP病例和47例密切接触者的278份便标本进行了病毒学监测,结果从66例中共分离到肠道病毒(EV)66株,阳性率为43.4%,其中脊灰病毒(PV)29例,分离率为19.1%,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7例,分离率为24.3%.29例PV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24例为疫苗相似株,5例为脊灰Ⅰ型VDPVs,这5例均为2004年从贞丰县所分离到.贞丰县及周围县EV阳性检出率(43.4%)高于2003~2004年全省水平(22.9%~24.6%),2004年PV分离率比2003年高达2.6倍,29株PV中单个Ⅰ型占34.5%,明显高于往年(2000~2002年全省平均4.1%).本研究提示,Ⅰ型VDPVs在贞丰县引起了循环(cVDPVs),通过口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已经阻断cVDPVs的传播.人群中PV和NPEV带毒率明显增高,非VDPVs引起的临床符合脊灰病例不容忽视;应加强脊灰病毒学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早期疫情预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脊髓灰质炎病毒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s)
下载PDF
中国首次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事件的发现及处理 被引量:56
9
作者 梁晓峰 童亦兵 +5 位作者 冯子健 徐爱强 张丽 张大勇 雷杰 于竞进 《中国计划免疫》 2005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首次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DPV)循环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情况,评价处理效果。方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按个案调查表进行调查,所有临床符合脊灰病例由国家和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最后分类。结果2... 目的了解中国首次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DPV)循环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情况,评价处理效果。方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按个案调查表进行调查,所有临床符合脊灰病例由国家和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最后分类。结果2004年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发生了Ⅰ型VDPV的循环,这是中国首次发现VDPV的循环。病例及接触者所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VP1区与Sabin疫苗株脊灰病毒相比有≥1%核苷酸变异。本次疫情共发现实验室确诊VDPV病例2例,高度怀疑VDPV病例1例,2例确诊病例的3名健康儿童接触者及1例高度怀疑VDPV病例的1名健康儿童接触者分离到VDPV。2例实验室确诊VDPV病例分别为3岁和1岁男童,发病前均未接种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均无外出史。结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取了包括AFP病例主动搜索、OPV强化免疫等多项措施,有效地阻断了VDPV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原文传递
中国2015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评价 被引量:26
10
作者 祝双利 李晓嫘 +6 位作者 朱晖 王东艳 严冬梅 范钦 樊春祥 张勇 许文波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15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y network,PLN)运转情况,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方法对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15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y network,PLN)运转情况,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方法对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的AFP病例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的监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对PLN的各项运转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2015年中国共报告5 218例AFP病例,PLN收到5 173例AFP病例的10 335份粪便标本;14天内双份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76%;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16%,病毒分离结果 14天内反馈率为96%。5 173例病例中,L20B阳性69例(1.33%);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阳性472例(9.12%)。NPL收到省级脊灰实验室送检的分离自AFP病例、非AFP病例、AFP病例接触者及健康人的179株L20B细胞阳性分离物,其中173株为脊灰病毒(Poliovirus,PV),4株为NPEV,2株为非肠道病毒(Non-enterovirus,NEV)。173株PV中,8株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来自浙江、广东和辽宁;未发现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从脊灰病毒外环境监测采集的污水标本中分离到1株Ⅱ型VDPV。2015年NPL和31个省CDC脊灰实验室都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粪便标本脊灰等肠道病毒的新检测流程的能力验证标本考核。NPL和27个省CDC脊灰实验室通过了WHO型内鉴定能力验证考核。结论中国PLN 2015年运转正常,未发现WPV,为维持中国无脊灰状态,早期发现VDPV或VDPV病例,早期采取应对措施阻断其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病毒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 脊髓灰质炎病毒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原文传递
中国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3
11
作者 温宁 左树岩 +3 位作者 殷大鹏 夏伟 邹建 喻浩 《中国计划免疫》 2005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首次发生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DPV)循环事件中,病例的临床检查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方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按个案调查表进行,临床符合脊灰病例由国家和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最后分类。... 目的了解中国首次发生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DPV)循环事件中,病例的临床检查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方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按个案调查表进行,临床符合脊灰病例由国家和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最后分类。结果2004年8月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经序列分析发现,贵州省CDC送检的1例AFP病例脊灰病毒分离物为Ⅰ型VDPV,病毒株VP1区与Sabin疫苗株脊灰病毒相比有≥1%核苷酸变异。在此后开展的一系列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中,又发现1例VDPV病例,此2例的3名接触者中分离到VDPV,并在1例高危AFP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1株VDPV,证实贞丰县发生了VDPV循环。经调查发现,本次疫情发生于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覆盖率较低、人口密度较大、流动人口相对较多、卫生条件较差的山区。结论经过AFP病例主动搜索、OPV强化免疫活动的开展等多项控制措施,阻断了VDPV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高危AFP病例
原文传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脊髓灰质炎病毒型内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祝双利 张勇 +3 位作者 王东艳 赵蓉 李杰 许文波 《中国计划免疫》 2004年第2期65-69,共5页
从 2 0 0 1年 10月开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髓灰质炎 (脊灰 )实验室 ,增加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从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脊灰病毒进行型内鉴别。 2 0 0 2年6 0 7株单型脊灰病... 从 2 0 0 1年 10月开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髓灰质炎 (脊灰 )实验室 ,增加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从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脊灰病毒进行型内鉴别。 2 0 0 2年6 0 7株单型脊灰病毒的ELISA试验结果是 :5 73株为疫苗相似株 (SL) ,3株为非疫苗相似株 (NSL) ,2 9株为双反应株 (DRV) ,2株为阴性反应株 (NRV)。将ELISA试验结果与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T PCR RFLP)结果进行比较 ,发现仅 2株ELISA试验结果为DRV的脊灰病毒 ,PCR结果为变异株。同样 ,在 33株PCR结果为变异株的脊灰病毒中 ,仅有 2株ELISA试验结果为DRV。由于两种方法的原理不同 ,它们得出的结论并无很高的一致性。将ELISA试验结果为NSL和DRV、PCR结果为变异株的毒株进行了脊灰病毒全VP1区核苷酸序列分析 ,在ELISA试验结果为DRV和NSL的脊灰病毒的全VP1区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中 ,仅有Ⅰ型脊灰病毒的氨基酸变异位点在已知的SabinⅠ型抗原决定簇位点 1(site 1)内 ,Ⅱ型和Ⅲ型的变异位点均不在其中 ,这一矛盾的结果说明 ,可能在VP1区以外其它编码区的抗原决定簇起到主要作用 ,或者试剂盒本身的检测系统存在某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ELISA试验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脊髓灰质炎病毒 型内鉴别 急性弛缓性麻痹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2014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评价 被引量:13
13
作者 祝双利 朱晖 +6 位作者 范钦 张勇 王东艳 严冬梅 李晓嫘 樊春祥 许文波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4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y Network,PLN)运转情况,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方法对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4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y Network,PLN)运转情况,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方法对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31个省份报告的AFP病例和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PLN的各项运转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2014年中国PLN共报告5 751例AFP病例,收到5 688例AFP病例的11 363份粪便标本;14天内双份粪便标本的采集率为92.16%,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1.65%,病毒分离结果 18天内反馈率为97.62%。从5 688例粪便标本中132例(2.32%)分离到脊灰病毒(Poliovirus,PV);590例(10.37%)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014年NPL收到省级脊灰实验室送检的分离自AFP病例及其接触者、非AFP病例、健康人的292株L20 B细胞阳性分离物,262株为PV,21株为NPEV,9株为非肠道病毒(Non-enterovirus,NEV)。262株PV中,7株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来自内蒙古、山西、河北和湖南;未发现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从脊灰病毒外环境监测采集的污水标本中分离到4株VDPV。2014年NPL和31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都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粪便标本肠道病毒的新检测流程的能力验证标本考核。NPL和8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接受并通过了WHO现场评估认证,其他省级实验室接受了信函认证。结论中国PLN 2014年运转正常,未发现WPV,为维持中国无脊灰状态、早期发现VDPV或VDPV病例、早期采取应对措施阻断其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病毒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网络 运转 脊髓灰质炎病毒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原文传递
滨州市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发现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及其应急处置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曹国强 刘桂芳 +12 位作者 张其雷 刘尧 赵昌文 王飞 王海岩 张珺 纪峰 李岩 宋立志 张丽 徐爱强 张勇 李黎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0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对山东省滨州市2007年发现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及其应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爆发调查、快速评价与主动监测、病例管理、病毒学和血清学监测、应急免疫干预等方法... 目的对山东省滨州市2007年发现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及其应急处置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爆发调查、快速评价与主动监测、病例管理、病毒学和血清学监测、应急免疫干预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置,并对调查结果和应急处置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来自监测系统,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粪便标本检出Ⅰ型脊灰病毒,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鉴定为VDPV,曾接种过11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Vaccine,OPV),自身免疫功能基本正常。经调查,当地儿童OPV接种率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均处较高水平,周围健康儿童粪便标本未分离到类似病毒,AFP病例监测系统灵敏有效,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对该病例连续采集粪便标本检测,未再发现VDPV。山东省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诊断为VDPV感染者。结论此次发现的VDPV发生在OPV高免疫覆盖率地区,但未发现形成VDPV循环的证据,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快速、有效。应进一步加强VDPV监测和产生原因及其传播链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应急处置 效果分析
原文传递
山西省2007年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鉴定和基因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严冬梅 祝双利 +8 位作者 张勇 王东艳 安洪秋 李爱英 杨建芳 温宁 李黎 唐牛良明 许文波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09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描述山西省2007年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基因特征,分析该VDPV的来源及对当地维持无脊灰的影响。方法对山西省2007年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采集的双份... 目的描述山西省2007年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基因特征,分析该VDPV的来源及对当地维持无脊灰的影响。方法对山西省2007年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采集的双份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CHN11061株)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然后与国内外报道的其它Ⅰ型VDPV构建亲缘进化树。结果从该AFP病例的双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2株Ⅰ+Ⅱ+Ⅲ混合型脊灰病毒,其中Ⅰ型毒株的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与PⅠ/赛宾(Sabin)疫苗株相比变异率≥1.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鉴定为Ⅰ型VDPV。VP1编码区基因进化树图表明,山西省2007年Ⅰ型VDPV与国内外至今发现的其它VDPV进化距离较远,是新发现的VDPV,不属于循环着的(Circulating)VDPV(cVDPVs),同时无证据证明患儿为免疫缺陷患者,因此将这2株VDPV归类为Ⅰ型未分类的(Ambiguous)VDPV(aVDPV)。结论结合山西省2007年Ⅰ型VDPV的基因特征和当地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免疫覆盖率情况,推测在当地存在1例免疫缺陷患者,由他/她长期携带并向外排泄变异的脊灰病毒,引起了山西省2007年VDPV感染事件。在脊灰消灭后期,应加强对可能存在的长期排毒者的发现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VP1编码区 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
原文传递
贵州省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事件的调查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丽 栾荣生 +6 位作者 童亦滨 张大勇 邹建 喻浩 任刚 刘铭 苏飞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91-2093,共3页
目的:掌握应对2004年中国贵州省贞丰县首次Ⅰ型疫苗行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cVDPV)事件主要开展的工作。方法:对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cVDPV事件现场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年发生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州... 目的:掌握应对2004年中国贵州省贞丰县首次Ⅰ型疫苗行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cVDPV)事件主要开展的工作。方法:对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cVDPV事件现场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年发生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州)贞丰县发生了Ⅰ型cVDPV,在中国尚属首次。现场调查、现场诊断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表明,本次疫情共发现实验室确诊VDPV病例2例,在2例确诊病例的3名健康儿童接触者及1例高危AFP病例的1名健康儿童接触者分离到VDPV。结论:低脊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仍然是本次cVDPV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对cVDPV事件所采取的AFP病例主动搜索、OPV强化免疫等措施是有效的,成功的阻断了cVD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柯萨奇A6型手足口病耦合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株感染一例调查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纯 谢华萍 +8 位作者 崔敏 甄若楠 张颖 倪莉红 黄影怡 耿进妹 卢惠溪 狄飚 王鸣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调查广州市1例柯萨奇A6型(CA6)手足口病合并脊髓灰质炎病毒(VV)Ⅱ型疫苗衍生株(VDPVⅡ)感染病例,明确其感染病原及特征。方法通过现场调查获取病例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收集病例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共16份进行肠道病毒... 目的调查广州市1例柯萨奇A6型(CA6)手足口病合并脊髓灰质炎病毒(VV)Ⅱ型疫苗衍生株(VDPVⅡ)感染病例,明确其感染病原及特征。方法通过现场调查获取病例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收集病例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共16份进行肠道病毒(Ev)分离鉴定。对病例就诊医院当月收集手足口病病例标本共21份,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手足口病相关病原,并用RT-PCR方法检测PV,CA6及PV阳性标本用RT-PCR方法扩增其VP1区基因片段进一步测序分析。结果该病例临床仅表现为手足口病症状,无急性弛缓性麻痹(AFP)。16份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均未检出EV,入户主动搜索调查未发现类似病例。在该病例当月就诊医院收集的手足口病病例标本中,EV71阳性4例,CA16阳性2例,包括该病例在内的其余15例均为CA6阳性,但仅该病例同时检出VDPVⅡ。对包括该病例在内的9例CA6阳性标本的VPl区扩增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9株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98.9%。100.0%,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6.0%。100.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9株属于同一分支。对该病例VDPV株VP1区扩增测序分析,与SabinⅡ相比,有包括U2909A在内的6个位点发生突变,其中2个位点发生氨基酸突变。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病例VDPV分离株不同于以往发现的VDPV。结论该病例为CA6手足口病合并VDPVⅡ感染,其手足口病症状由CA6感染引起,推测该病例无AFP症状可能是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所致。分离的VDPV为当地新发现毒株,但未造成VDPV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A6型 疫苗衍生株脊髓灰质炎病毒
原文传递
贵州省2004年一起疫苗衍生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叶绪芳 童亦滨 +9 位作者 苏飞 任刚 刘铭 许文波 严冬梅 张勇 张丽 张大勇 邹建 喻浩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54-558,共5页
目的证实2004年贵州省贞丰县发生的Ⅰ型疫苗衍生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循环(cVDPVs),分析cVDPVs发生原因,及时发现脊灰野病毒(wildpoliovirus)、疫苗衍生株脊灰病毒(VDPVs)和临床相似症状的其他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方法对疫区进行流... 目的证实2004年贵州省贞丰县发生的Ⅰ型疫苗衍生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循环(cVDPVs),分析cVDPVs发生原因,及时发现脊灰野病毒(wildpoliovirus)、疫苗衍生株脊灰病毒(VDPVs)和临床相似症状的其他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方法对疫区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采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脊灰病毒(PV)分离鉴定与基因序列测定,并对贞丰县近几年报告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病毒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贞丰县挽澜乡2例AFP病例和3名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Ⅰ型VDPVs;发生Ⅰ型cVDPVs事件后,5例诊断为临床符合脊灰的AFP病例中有3例分离到Ⅰ型或Ⅱ型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病毒学监测结果显示,贞丰县人群中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55.1%)明显高于贵州全省水平(23.2%),2004年PV分离率(36.8%)明显高于往年,16株PV中Ⅰ型所占比例(43.8%)明显高于贵州全省平均水平(18.3%)。结论脊灰Ⅰ型VDPVs已经在贞丰县引起了循环(cVDPVs);人群中PV和非脊灰肠道病毒带毒率明显增高及疫苗接种率严重低下,是该次Ⅰ型cVDPVs发生的原因;应加强无脊灰状态下疫苗接种率的评估和早期疫情预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2004年 Ⅰ型疫苗衍生株 脊髓灰质炎病毒 流行病学 疫苗接种
原文传递
一例来京就诊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朱佳子 卢莉 +2 位作者 曾阳 张东彦 王中战 《疾病监测》 CAS 2012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阐述1例来北京市就诊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病毒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方法对疫情开展病例个案调查、排毒监测、病毒传播的风险评估,参考《高危和聚集性AFP病例调查指南》要求,对病例进行消毒和隔离。结果 2010年7月... 目的阐述1例来北京市就诊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病毒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方法对疫情开展病例个案调查、排毒监测、病毒传播的风险评估,参考《高危和聚集性AFP病例调查指南》要求,对病例进行消毒和隔离。结果 2010年7月,北京市从1例江西省来京就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经国家脊灰实验室核苷酸序列测定为Ⅲ型脊灰疫苗病毒高变异株。患儿曾在原籍口服一剂脊灰减毒活疫苗(OPV),但接种过程不规范。结论该病例最终经专家小组分类诊断为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最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灰疫苗高变异株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湖北省一例脊髓灰质炎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北方 李书华 +2 位作者 刘娜 舒端 邓振刚 《疾病监测》 CAS 2013年第9期709-713,共5页
目的阐述湖北省1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情况。方法对疫情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测、病毒传播风险评估,对病例进行消毒、随访,由省级AFP病例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临床分类。结果 2013年5月,湖... 目的阐述湖北省1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情况。方法对疫情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测、病毒传播风险评估,对病例进行消毒、随访,由省级AFP病例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临床分类。结果 2013年5月,湖北省发生1例Ⅲ型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病例,经省级和国家脊灰实验室在对病例所分离到的脊灰病毒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时,与Sabin疫苗株比较发现VP1区有8个(0.88%)核苷酸变异。患儿总共口服了2剂次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vaccine,OPV),未规范服苗。结论该病例最终分类诊断为非AFP病例。各级卫生部门采取了包括主动搜索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开展查漏补种OPV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大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灰减毒活疫苗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 急性弛缓性麻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