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21世纪的中国草地资源 被引量:68
1
作者 徐柱 《中国草地》 CSCD 1998年第5期1-8,共8页
针对中国4亿hm2草地资源的多样性保护和开发利用潜力,从保护、综合利用的角度阐述了中国草地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依据大量统计数据对中国草地畜牧业生产能力低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进行了比较和客观的分析... 针对中国4亿hm2草地资源的多样性保护和开发利用潜力,从保护、综合利用的角度阐述了中国草地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依据大量统计数据对中国草地畜牧业生产能力低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进行了比较和客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挖掘中国草地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必需依靠科学技术和有效的管理,特别是从中国草地资源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看,尽管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草地畜牧业的落后面貌,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发展思路和策略,但在实现草地畜牧业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致力于改变粗放的经营方式,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注重草地改良和兴建人工草地及退化草地恢复植被重建,注重家畜良种化和科学化饲养,注重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注重提高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注重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将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可以说是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进程中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多样性 保护
原文传递
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 被引量:50
2
作者 吕一河 陈利顶 傅伯杰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22-429,共8页
生物多样性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多重价值 ,高度综合的资源形式 ,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日益表现为彼此冲突的特征 ,但并非不可调和。本文认为 ,协调二者关系 ,实现生物多... 生物多样性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多重价值 ,高度综合的资源形式 ,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 ,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日益表现为彼此冲突的特征 ,但并非不可调和。本文认为 ,协调二者关系 ,实现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它由主体层、客体层和目标层构成 ,应该具备主体多元化、参与的广泛性、过程的动态性与持续性、尺度性与地域性和公平性等基本特征。主体层是由以人为核心的各种组织形式构成的 ,是从社会经济系统中分化出来的一个职能层次 ;客体层也就是管理的对象层 ,是生物多样性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体 ;目标层包括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文明的构建与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其中 ,主体层和客体层构成了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的实体部分 ,而目标层则是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的参照体系。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包括管理范围界定 ,问题辨识 ,目标确定 ,政策制定与方案运筹 ,实施、监测与评价 ,适应性调整 6个基本步骤 ,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动态反馈过程。这一过程中 ,科学研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该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资源 利用 资源管理 资源保护
下载PDF
东北黑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6
3
作者 敖曼 张旭东 关义新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03-1215,共13页
相对于世界其他黑土区由于犁耕、秸秆翻埋耕作而引起的土壤退化,我国东北黑土区以旋耕、秸秆离田、秸秆田间焚烧为主的常规耕作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更为严峻。以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黑土保护与利用最为重要的一... 相对于世界其他黑土区由于犁耕、秸秆翻埋耕作而引起的土壤退化,我国东北黑土区以旋耕、秸秆离田、秸秆田间焚烧为主的常规耕作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更为严峻。以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黑土保护与利用最为重要的一种技术。文章简述了保护性耕作的由来、定义、国外成熟的技术模式及其在我国推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15年来以中国科学院为核心的科研团队,联合吉林省农业部门、高校、地方农业科学院等相关单位,攻克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黑土地实施的难关,研发高性能免耕播种机和条带耕作机,以及秸秆覆盖还田宽窄行免耕、条带耕作、垄作少耕等技术,总结形成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的历程。同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应用后的效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保护 利用 保护性耕作 梨树模式
原文传递
白及的研究概述及其资源利用对策 被引量:53
4
作者 李嵘 王喆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51-1755,共5页
白及作为我国民间的传统中药,其药用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采挖和天然生境的破坏,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对白及的本草考证、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药效等方面的... 白及作为我国民间的传统中药,其药用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采挖和天然生境的破坏,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对白及的本草考证、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药效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与保护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大宗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药物研发、道地药材的选育、药材质量的评估、生产管理及GAP规范化种植过程中SOP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资源利用 资源保护
下载PDF
中国野生大豆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5
作者 董英山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400,共7页
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soja)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具有蛋白含量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单株荚数多等优点。自1978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全国开展野生大豆种质搜集考察以来,迄今已有整整30年。这30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对中国野... 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soja)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具有蛋白含量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单株荚数多等优点。自1978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全国开展野生大豆种质搜集考察以来,迄今已有整整30年。这30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对中国野生大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中简要回顾了野生大豆资源考察、搜集的历史,并对最近10年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野生大豆 种质资源 利用 保护
下载PDF
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特征与整体保护机制 被引量:40
6
作者 王云才 陈田 郭焕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8-712,共5页
20世纪80年代江南六大水乡古镇被发现、保护,并且进行旅游开发之后,该区以其独有的水乡风貌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为古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形成了古镇独特的发展模式。然而在发展的... 20世纪80年代江南六大水乡古镇被发现、保护,并且进行旅游开发之后,该区以其独有的水乡风貌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为古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形成了古镇独特的发展模式。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因受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冲击,该区域不仅呈现出商业化过度、现代化过快、空心化明显、克隆化普遍和超载化突出的严重问题,而且其赖以存在的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使江南六镇的保护出现孤岛化现象。依托江南水乡文化遗存的区域景观整体的研究,探讨了古镇及区域景观体系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水乡古镇 区域景观 持续利用 整体保护 保护机制
下载PDF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丹 闵庆文 +1 位作者 何露 袁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1-459,共9页
2002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概念和动态保护理念,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 2002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概念和动态保护理念,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自此以后,特别是在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GIAHS的概念和保护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可,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项目试点地的积极探索,不仅使遗产地农业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促进了遗产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中国已被列入GIAHS的11个项目点及其保护工作,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以及文化多样性5个方面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征,阐述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的生态学思想以及原则,最后从建立监测和评估体系、强化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管理的研究、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激励机制、建立农业文化遗产地自我维持和持续发展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生物多样性 保护与利用 动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贵州少数民族对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被引量:27
8
作者 高爱农 郑殿升 +1 位作者 李立会 刘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9-554,共6页
"贵州农业生物资源调查"项目属于国家科技基础工作重大专项。贵州属于云贵高原区,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加之多民族聚集,有"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的说法。正因为如此,贵州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农业生物资源。然而,... "贵州农业生物资源调查"项目属于国家科技基础工作重大专项。贵州属于云贵高原区,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加之多民族聚集,有"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的说法。正因为如此,贵州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农业生物资源。然而,世上的事物没有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渗透,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及与之相关的农业生物资源亦逐渐消失。国家为了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农业生物资源,特设立本调查项目,对贵州省42个县(市)进行了普查,并对其中21个县(市)进行了系统调查。本文仅介绍贵州少数民族对其相关的主要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旨在为国家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制定农业生物资源保护策略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少数民族 作物种质资源 利用和保护
下载PDF
贵州黎平县侗族村寨香禾糯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的考察 被引量:24
9
作者 焦爱霞 王艳杰 +2 位作者 陈惠查 谭金玉 阮仁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3-177,共5页
贵州特色稻种香禾糯是我国水稻研究的宝贵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这一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采取查阅文献、普查资源、专业组队、地方座谈、制定方案、实地考察和采集样品等多种方式,对贵州省黎平县6个乡(镇)15个行政村侗族村寨香禾糯资源利... 贵州特色稻种香禾糯是我国水稻研究的宝贵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这一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采取查阅文献、普查资源、专业组队、地方座谈、制定方案、实地考察和采集样品等多种方式,对贵州省黎平县6个乡(镇)15个行政村侗族村寨香禾糯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进行了全面考察,结果发现黎平县作为香禾糯的主要产区和"糯食文化圈"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仍保留较为多样的遗传资源,凝聚了丰富的传统知识,采集样品45份;香禾糯的利用、保护和传承与当地民族文化密切相关,相互交融,已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民族文化元素,渗透到侗族百姓日常饮食、宗教祭祀和节日庆典的方方面面。针对当前黎平县香禾糯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平县 侗族 香禾糯 利用与保护
下载PDF
北京山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奚为民 《山地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169-173,共5页
对北京山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227种植物具有观赏意义,其中109种植物可重点引种或具有开展驯化试验研究价值。根据植物性质及其用途,初拟了野生观赏植物分类系统。并对北京山区的野生观赏... 对北京山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227种植物具有观赏意义,其中109种植物可重点引种或具有开展驯化试验研究价值。根据植物性质及其用途,初拟了野生观赏植物分类系统。并对北京山区的野生观赏植物按类别作了概要介绍和评价。最后对野生观赏植物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资源保护 开发利用
下载PDF
Fenlong Cultivation-the Fourth Set of Farming Methods Invented in China 被引量:18
11
作者 韦本辉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11期2045-2048,2052,共5页
The basic theory and effect of the new farming method of "Fenlong" cultivation which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main extension technology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fully illustra... The basic theory and effect of the new farming method of "Fenlong" cultivation which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main extension technology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fully illustrat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it is the fourth set (generation) of farming modes and methods following manpower, animal and mechanical (tractor) farming. It follows the natural law to achieve soil activation, water saving, oxygen increase, warming and desalination through the activ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like soil, rainfall and solar energy, thereby promoting a new round of natur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water con- servation, which has crop yield increase by 10%-30%, quality improvement of 5%, natural precipitation retaining increase by100%.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are the use of spiral drill for one-time completion of the land preparation by drilling vertically to 30-50 cm of soil layer through high speed peeling. After instant high temperature and many fierce impacts, mechanical frictions, it could achieve 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 number of loose soil, soil physical modifica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soil nutrients, reservoirs, oxygen, microorganisms ("Four pools"). Fenlong cultivation can give birth to new farming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and it can achieve the physical "desalinized"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aline soil. The formation of Fenlong green farming technology system makes it possible to invent the farming tools of "serf-propelled Fenlong machinery" that has got the patent, and it is the method for farmland (dry land, paddy field) Fenlong cultivation, saline-alkali soil smash-ridging cultivation and for the abundance of grass ecology on degraded grassland. The application of Fenlong "4+1" (arable, saline-alkali soil, grasslands, Sponge City+rivers)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 can achieve the "double safety" of food and living 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long cultivation The fourth set (generation) of new farming methods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and quality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y
下载PDF
Bird diversity and waterbird habitat preferences in relation to wetland restoration at Dianchi Lake,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16
12
作者 Kang Luo Zhaolu Wu +1 位作者 Haotian Bai Zijiang Wang 《Avian Research》 CSCD 2019年第3期374-385,共12页
Background:Restoration projects have been implemented worldwide to mitig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e loss and degradation of wetland habitats.Much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impacts on birds of wetland res... Background:Restoration projects have been implemented worldwide to mitig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e loss and degradation of wetland habitats.Much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impacts on birds of wetland 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 projects in China. Studies have mainly investigated central or coastal wetlands,while inland wetlands in remote areas have been much less studied. We focused on examining the response of wild birds to wetland restoration in Dianchi Lake,south-west China. Methods: The line transect method was performed at 26 sampling plots.Three of these were in the city,and to acquire all wild bird data 23 plots were located every 2-8 km along the shore of Dianchi Lake, between December 2011 and November 2013.We collected all related bird records by searching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articles, newspapers and records of birdwatchers to compare species variation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wetland restoration.To measu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aterbird assemblages and habitat structures, we us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to pair the main matrix of bird assemblages with a second matrix of habitat variables. Results: We recorded 182 bird species belonging to 51 families and 17 orders. Of the species, 42 were new records for Kunming City and 20 were new records for Yunnan Province. Ten waterbird species were found to have disappeared from the shore of Dianchi Lake.CCA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aterbird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based on their habitat preference:synanthropic (wintering gulls), special habitat (shorebirds),semi-natural (wintering coots and ducks) and disturbance-tolerant (resident) species.Conclusions:Our study is the first to consider the entire wild bird community throughout the year and discuss the species variation before and after wetland restoration projects launched for Dianchi Lake.Distinct habitat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waterbird groups were detected in our study,suggesting different types of 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 should be impl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nchi LAKE WATERBIRD HABITAT utilization SHOREBIRD conservation
下载PDF
四川红豆杉属植物及其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钱能斌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1996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报道了四川红豆杉属植物的形态特征、种类、分布、有效成分及其综合利用,并就合理的开发与保护进行了初步研讨。
关键词 红豆杉属植物 综合利用 保护 四川
下载PDF
陕西、宁夏部分地区小麦族植物资源调查、收集与分类鉴定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正茂 王睿辉 +3 位作者 李立会 杨欣明 吴振海 贺学礼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02-304,F003,共4页
2 0 0 2年 8月对陕西、宁夏部分地区分布的小麦族 (Triticeae)植物进行了调查与收集 ,共收集小麦族植物 6属、16种、14 5个居群 ,并对每一物种及其居群的分布区、生境、海拔、2n染色体数目等进行了分析。同时 ,对所收集材料的可利用性... 2 0 0 2年 8月对陕西、宁夏部分地区分布的小麦族 (Triticeae)植物进行了调查与收集 ,共收集小麦族植物 6属、16种、14 5个居群 ,并对每一物种及其居群的分布区、生境、海拔、2n染色体数目等进行了分析。同时 ,对所收集材料的可利用性、调查收集的基本单元以及小麦族植物的保护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族 居群 利用 保护 植物资源
下载PDF
乡村文化遗产保育与发展的研究及实践探索——以广东开平仓东村为例 被引量:16
15
作者 谭金花 《南方建筑》 2015年第1期18-23,共6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被提上日程,这些村落的"开发模式",似乎总逃不脱被圈起来收门票的命运,村民也总在这些开发中"被动地配合",无论是旅游经营者还是村民,都在这样的大潮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被提上日程,这些村落的"开发模式",似乎总逃不脱被圈起来收门票的命运,村民也总在这些开发中"被动地配合",无论是旅游经营者还是村民,都在这样的大潮中逐渐形成一种既定的思维——"保护与利用"就是利用文化遗产来创造经济利益。笔者拟探讨国际上对于"文化遗产的保育与发展"的概念与国内现行的"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概念的差异,及其引起的不同的社会后果,以及在乡村文化保育过程中,公共参与的重要性;同时以广东省开平市仓东村的保育与发展的实践为例,研究此种理念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开发 保护与利用 保育与发展 公共参与
下载PDF
卫矛属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概述 被引量:15
16
作者 林士杰 刘原樟 徐加顺 《吉林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17-19,共3页
本文对卫矛属植物的种质资源、生物化学与药理学研究、开发利用价值等进行了综述,对卫矛属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卫矛属 种质资源 开发利用 资源保护
下载PDF
通过合理利用促进珍稀濒危植物保护 被引量:13
17
作者 万开元 陈防 +3 位作者 陈树森 罗刚 吴彩云 柯雷辉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7-453,共7页
文章分别以银杏(Ginkgo biloba)、杜仲(Eucommia ulmoide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等珍稀濒危物种为例,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采用合理利用手段能对珍稀濒危物种... 文章分别以银杏(Ginkgo biloba)、杜仲(Eucommia ulmoide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等珍稀濒危物种为例,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采用合理利用手段能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起直接作用。提出应该改变人们竭泽而渔的消费观念;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育种与栽培研究,提高产业化程度;加强"致死性"利用物种的替代性研究,减少对野生资源的毁灭性利用;加强立法执法,规范市场;注重产业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国家资源流失问题等多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最终达到实现利用与保护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合理利用 保护
下载PDF
云南豹猫资源量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应祥 蒋学龙 +2 位作者 冯庆 陈志平 王为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1-42,共12页
本文通过标本清理、野外样带数量调查和收购皮张的统计分析,对云南豹猫的资源量、分布、致危因素、可持续利用、科学管理与保护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的豹猫分为2个亚种即:(1)指名亚种(Prionailurusbengal... 本文通过标本清理、野外样带数量调查和收购皮张的统计分析,对云南豹猫的资源量、分布、致危因素、可持续利用、科学管理与保护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的豹猫分为2个亚种即:(1)指名亚种(Prionailurusbengalensisbengalensis),分布于云南南部和中部;(2)川西亚种(P.b.scripta),分布于云南北部。豹猫在云南各地的分布依数量的多少可分为3个密度区,数量最多的地区(高密度区)仅位于云南东南部。根据3种不同测算法的测算,云南1992年的豹猫资源储量估计为9~17万只。如果每年的猎取量不超过1954~1992年云南豹猫36年的年均毛皮收购量(约3万张),云南豹猫可以持续地利用而不会造成资源的破坏。把豹猫列入我国国家或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单、理顺豹猫皮收购、经营、流通和外贸出口的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猫 资源量 可持续利用 保护 云南
下载PDF
高温矿井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亓玉栋 程卫民 +1 位作者 于岩斌 潘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66,共7页
本文基于对山东唐口矿井原冬季供暖系统、夏季降温系统及矿井排水、洗浴排水与乏风排放的研究,结合该矿实际,提出了高温矿井各类低品位热能的集成利用技术和系统。提出利用热泵技术,冬季可实现对矿井排水、洗浴废水、乏风排放所含低品... 本文基于对山东唐口矿井原冬季供暖系统、夏季降温系统及矿井排水、洗浴排水与乏风排放的研究,结合该矿实际,提出了高温矿井各类低品位热能的集成利用技术和系统。提出利用热泵技术,冬季可实现对矿井排水、洗浴废水、乏风排放所含低品位热能的回收利用,夏季可实现对降温设备冷凝热的回收;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全年可实现对太阳能的热利用;同时该系统可实现对矿井排水的净化回用及乏风的喷淋净化,满足矿井常年洗浴用热及夏季降温、冬季地面供暖及井口房风流加热的要求;实现各类低品位热能的集成利用和矿区污水及矿尘的低排放,可取代传统的地面锅炉供热,降低常规能源消耗和矿井用水抽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 高温矿井 综合利用 节能
下载PDF
建筑垃圾利用的现状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薛菊 《中国建材科技》 2007年第4期9-11,共3页
分析了建筑垃圾的定义,指出了我国城市的建筑垃圾传统处理方式的危害,对国内外建筑垃圾的现状及综合利用技术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宜昌建筑垃圾现状为例,提出了利用新技术来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并建议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建筑垃圾处理规... 分析了建筑垃圾的定义,指出了我国城市的建筑垃圾传统处理方式的危害,对国内外建筑垃圾的现状及综合利用技术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宜昌建筑垃圾现状为例,提出了利用新技术来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并建议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建筑垃圾处理规范化,建筑垃圾得于循环,以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综合利用 资源 节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