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 502例子宫颈HSIL患者行LEEP锥切术后随访半年的临床结局及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4
1
作者 刘莉 陈丽梅 +5 位作者 陶祥 戴斐 郭罗培 张宏伟 周先荣 隋龙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51-756,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行子宫颈环形电极切除(LEEP)术后随访半年的临床结局,并对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LEEP锥切术,术后组织标本经病...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行子宫颈环形电极切除(LEEP)术后随访半年的临床结局,并对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LEEP锥切术,术后组织标本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颈HSIL且有术后半年随访记录的患者共1 502例。随访内容包括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HPV(HR-HPV)检测、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回顾性分析HSIL患者的临床结局,探讨术后病灶残留、复发或进展的监测方法,并分析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结果(1)临床结局:1 502例HSIL患者中,术后无病灶残留1 454例,有病灶残留48例,术后病灶残留率为3.20%(48/1 502)。(2)术后病灶残留、复发或进展的监测方法:1 502例HSIL患者中,LEEP锥切术后病灶残留48例,其中阴道镜子宫颈活检诊断40例(83.3%),子宫颈管搔刮术(ECC)诊断4例(8.3%),阴道镜子宫颈活检与ECC均诊断者4例(8.3%)。(3)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者术后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50岁者[分别为9.70%(16/165)、2.39%(32/1 337);χ2=25.33,P〈0.01];有病灶残留和无病灶残留患者的LEEP锥切标本,锥体的中位长度分别为1.5、1.5 cm,两者经秩和检验无明显差异(Z=-1.55,P〉0.05),而两者的中位周长(分别为2.5、2.8 cm)、宽度(分别为0.6、0.6 cm)分别比较均有明显差异(Z=-3.17、Z=-2.88,P均〈0.01);切缘阳性者术后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切缘阴性者[分别为6.77%(18/266)、2.43%(30/1 236);χ2=13.30,P〈0.01],其中内切缘阳性、一侧切缘阳性者[分别为16.07%(9/56)、7.29%(7/96)]也均明显高于切缘阴性者(χ2=26.99,P〈0.01;χ2=4.24,P〈0.05);术后随访中,TCT检查结果为异常者术后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正常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电外科手术 肿瘤 残余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病理特征及临床分期的应用 被引量:32
2
作者 周星 黄刚 +3 位作者 张庆 马小梅 张文文 王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55-860,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宫颈癌不同病理特征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探讨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的影像学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正常宫颈及123例宫颈癌的DCE-MRI资料,... 目的通过分析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宫颈癌不同病理特征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探讨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的影像学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正常宫颈及123例宫颈癌的DCE-MRI资料,比较正常宫颈与宫颈癌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值及ADC值,以及各参数与宫颈癌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ADC值低于对照组,而K^(trans)、K_(ep)及V_e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ADC值低于腺癌,K^(trans)值高于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_(ep)及V_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性(r=-0.272、-0.239,P<0.05);K^(trans)、K_(ep)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性(r=0.340、0.305,P<0.05),V_e与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164,P>0.05);K^(trans)、K_(ep)、V_e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性(r=0.316、0.272,P<0.05)。不同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浸润组间的t ADC值、K^(trans)、K_(ep)、V_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及DCE-MRI定量参数对宫颈癌病理学特性及临床分期的评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表观扩散系数 扩散加权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肿瘤分期
下载PDF
不同放疗方案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伴转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朱广侠 戚玉玲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放疗方案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伴转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6月96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伴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放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不同放疗方案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伴转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6月96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伴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放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后程调强放疗加量方案,观察组给予同期调强放疗加量方案。比较2组的近期、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并通过Cox回归分析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近期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总生存期和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脊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脉管瘤栓、肿瘤直径>4cm、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数目>3个是影响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伴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用同期调强放疗加量方案治疗可提高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伴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时间,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上述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复发 肿瘤转移 治疗效果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子毅 吴令英 +6 位作者 姚洪文 孙阳春 李晓光 李斌 张蓉 马绍康 黄曼妮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Ⅰb~Ⅱa期)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UC)患者治疗后的生存及复发情况,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早期NEC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的... 目的:探讨早期(Ⅰb~Ⅱa期)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UC)患者治疗后的生存及复发情况,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早期NEC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7岁(23~57岁);临床分期: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的分期标准,Ⅰb1期19例,Ⅰb2期10例,Ⅱa1期1例,Ⅱa2期2例;病理分型:小细胞癌22例,非典型类癌1例,混合型癌9例;子宫颈局部肿瘤直径:≥4 cm者12例,0.05)。结论早期NECUC患者的预后较差,子宫颈局部肿瘤直径≥4 cm及临床分期≥Ⅰb2期是影响其预后的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神经内分泌 肿瘤分期 子宫切除术 放化疗 辅助 预后
原文传递
MRI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5
作者 于韬 罗娅红 +2 位作者 段阳 那丽莉 张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1-233,237,共4页
目的探讨MRI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在评价宫颈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40例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于术前均行MRI和TVCDS检查,分别单独依据MRI增强扫描、TVCDS及综合各种影像学方法对宫颈癌进行影像学术前分期,并与... 目的探讨MRI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在评价宫颈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40例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于术前均行MRI和TVCDS检查,分别单独依据MRI增强扫描、TVCDS及综合各种影像学方法对宫颈癌进行影像学术前分期,并与术后临床分期进行对照。结果术前MRI、TVCDS的术前分期准确度分别为87.50%(35/40)和85.00%(34/40),与术后临床分期一致性较好(Kappa=0.823、0.789,P<0.001)。综合MRI和TVCDS影像评价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准确度为92.50%(37/40),较单独应用MRI或TVCDS检查在宫颈癌术前分期评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RI与TVCDS相结合的影像学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分期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阴道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评价量表的编制及测评 被引量:27
6
作者 胡冬梅 乔友林 +3 位作者 宋桂荣 赵方辉 刘启贵 魏文强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9-354,共6页
目的:编制一套适合测评中国宫颈癌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价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QLS-CCP),并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法、访谈法和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条目池,形成初始量表。采用变异度法、... 目的:编制一套适合测评中国宫颈癌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价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QLS-CCP),并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法、访谈法和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条目池,形成初始量表。采用变异度法、t检验法、相关系数法和逐步回归法对初始量表进行条目筛选,形成最终的测试量表;采用新编制的QLS-CCP对136例子宫颈癌患者进行调查,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结果:最终QLS-CCP包含躯体功能、心理、社会及与疾病症状4个维度,共32个条目。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Cronbach'α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96、0.93和0.85。效标效度较好(rS=0.591,P=0.000)。因子分析找到4个公因子,可以解释总变异的57.22%,显示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量表结构与理论构想相符,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结论:新编制的QLS-CCP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中国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测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生活质量 量表
原文传递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变化在诊断子宫颈鳞癌复发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群 刘淑玉 +3 位作者 刘红丽 张竸 郭苏阳 王丽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变化在诊断子宫颈鳞癌复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0年12月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394例完全缓解的子宫颈鳞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年龄18~72岁,中...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变化在诊断子宫颈鳞癌复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0年12月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394例完全缓解的子宫颈鳞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年龄18~72岁,中位年龄46岁;临床分期: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1994年的分期标准,Ⅰa期71例,Ⅰb期360例,Ⅱa期254例,Ⅱb期207例,Ⅲa期95例,Ⅲb期289例,Ⅳa期106例,Ⅳb期12例。其中685例Ⅰ~Ⅱa期患者行子宫广泛性切除术,709例Ⅱb~Ⅳ期患者予同步放化疗。动态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SCC-Ag水平的变化,以血清SCC-Ag水平≤1.95μg/L为SCC-Ag阴性表达,〉1.95μg/L为SCC-Ag阳性表达,分析治疗前SCC-Ag阳性表达情况、经治疗SCC-Ag转阴后的复发率与子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联合妇科检查、细胞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比较复发的子宫颈鳞癌患者中血清SCC-Ag水平再升高时间与临床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时间的差异;并对不同复发部位的子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g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1394例子宫颈鳞癌患者中,治疗前SCC-Ag阳性患者1169例,治疗前SCC-Ag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明显相关(P〈0.01);而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1169例治疗前SCC-Ag阳性表达患者治疗后均转阴,经治疗SCC-Ag转阴后复发患者279例,其复发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明显相关(P〈0.01)。(2)279例复发的子宫颈鳞癌患者中,血清SCC-Ag水平再升高的中位时间为12.4个月,临床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的中位时间为19.0个月,前者早于后者3~9个月,患者血清SCC-Ag水平再升高的中位时间与临床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的中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79例复发的子宫颈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 抗原 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原文传递
嗜神经侵袭对早期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国楠 阳燕 +5 位作者 朱熠 崔玲 贾世军 石宇 宋水勤 徐世强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73-678,共6页
目的:探讨嗜神经侵袭(PNI)在早期(Ⅰa2~Ⅱb期)子宫颈癌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接受子宫广泛性切除+盆腔(或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病理诊断为早期子宫... 目的:探讨嗜神经侵袭(PNI)在早期(Ⅰa2~Ⅱb期)子宫颈癌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接受子宫广泛性切除+盆腔(或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病理诊断为早期子宫颈癌的238例患者,镜下观察子宫颈及宫旁组织是否存在PNI现象,明确早期子宫颈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与PNI发生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238例早期子宫颈癌患者中,发生PNI 22例,发生率为9.2%(22/238)。其中,Ⅰa2~Ⅱa2期210例,发生PNI 18例,发生率为8.6%(18/210);Ⅱb期28例,发生PNI 4例,发生率为14.3%(4/28),两者PN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早期子宫颈癌患者PNI的发生与肿瘤直径、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0.05);而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以及手术切缘是否阳性无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DFS)与肿瘤直径、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阳性、PNI明显相关(〈0.05),而其总生存时间(OS)与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手术切缘阳性、PNI明显相关(〈0.05);在早期子宫颈癌患者中,PNI阳性患者的DFS和OS较PNI阴性患者均明显缩短,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8)。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宫旁浸润、间质浸润深度是影响患者DFS和OS的独立因素(〈0.05),淋巴结转移仅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因素(P=0.024);而PNI不是影响患者DFS或O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早期子宫颈癌存在PNI现象,PNI的发生与肿瘤直径、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是影响患者DFS和OS的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侵润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高危型HPV感染基因型分布及其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宗莲 郭云 赵维新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7期95-98,共4页
目的了解女性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基因型分布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妇女612例取宫颈脱落细胞行HPV检测及基因分型,并对HPV阳性者行感染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对... 目的了解女性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基因型分布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妇女612例取宫颈脱落细胞行HPV检测及基因分型,并对HPV阳性者行感染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612例中HPV阳性128例,其中高危型HPV 108例(17.65%),低危型HPV 20例(3.27%)。基因分型:高危型HPV基因型检出7种,低危型HPV基因型检出5种。高危型HPV阳性基因型中存在单纯感染、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其中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占44.44%。HPV感染高危因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6~45岁年龄段、有饮酒史、经济状况〈1000元/月、性伴侣〉1人、性生活频率〉4次/月、宫颈糜烂、宫颈炎症、绝经者的HPV感染率显著增加(P〈0.01)。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伴侣〉1人、性生活频率〉4次/月、宫颈糜烂、宫颈炎症是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检测HPV基因型别,可为宫颈癌高危人群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技术 宫颈肿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子宫颈癌患者行阴式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生育结局 被引量:25
10
作者 曹冬焱 杨佳欣 +5 位作者 向阳 吴鸣 潘凌亚 黄惠芳 郎景和 沈铿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9-253,共5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早期子宫颈癌患者行阴式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 VRT)的治疗效果及生育结局。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13年11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采用VRT联合腹腔镜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患者51例,其中48例(另3例... 目的总结和分析早期子宫颈癌患者行阴式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 VRT)的治疗效果及生育结局。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13年11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采用VRT联合腹腔镜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患者51例,其中48例(另3例患者因盆腔淋巴结受累或子宫颈内口切缘受累改行同步放化疗)成功完成VRT,保留了生育功能。4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9岁;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临床分期:Ⅰa1期伴淋巴血管间隙受累5例,Ⅰa2期4例,Ⅰb1期39例;肿瘤大小:无肉眼可见肿瘤20例,肿瘤≤2 cm 20例、>2 cm 8例;病理类型:鳞癌42例,腺癌或腺鳞癌6例。回顾性分析48例成功完成VRT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及生育结局。结果(1)手术相关指标: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85±35) min;术中出血量为(310±131) ml。手术切除的子宫颈长度为(2.6±0.6)cm;宫旁组织宽度为(1.9±0.5)cm;切除的淋巴结数为(26±10)枚。(2)治疗效果:随访(35±21)个月,随访期内6例复发,复发率为12%(6/48),复发时间平均为20个月。其中,肿瘤>2 cm患者的复发率为3/8,显著高于肿瘤≤2 cm患者的8%(3/40,P<0.01);腺癌或腺鳞癌患者的复发率为3/6,显著高于鳞癌患者的7%(3/42,P<0.01)。(3)生育结局:随访≥6个月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共35例,其中13例患者获妊娠17例次,妊娠率为37%(13/35);共有9例患者分娩10例新生儿(其中1例患者先后两次足月妊娠,获得2例新生儿),生育率26%(9/35)。结论VRT联合腹腔镜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能有效保留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生育功能,部分患者术后可成功妊娠和生育。肿瘤>2 cm患者的复发率显著增高,因而VRT的适应证应严格限于肿瘤≤2 cm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妇科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淋巴结切除术 保留生育能力 肿瘤复发 局部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免疫细胞化学p16/Ki-67双染色法检测对于细胞学诊断为ASCUS、LSIL和ASC-H患者分流的意义 被引量:22
11
作者 吴忧 赵健 +2 位作者 胡君 吴向伟 朱丽荣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34-739,共6页
目的在细胞学诊断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不除外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的患者中,评价免疫细胞化学p16/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双染色法对其中高级别子... 目的在细胞学诊断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不除外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的患者中,评价免疫细胞化学p16/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双染色法对其中高级别子宫颈病变[包括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CINⅢ]的筛查效能,并分析p16/Ki-67双染色法对于ASCUS、LSIL、ASC-H患者分流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为ASCUS、LSIL、ASC-H的患者共251例,对其子宫颈脱落细胞分别行p16/Ki-67双染色法检测、高危型HPV(HR-HPV)检测[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HR-HPV DNA],并行阴道镜活检组织的病理检查,以组织学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比较p16/Ki-67双染色法和HR-HPV检测的筛查效能。结果(1)251例患者的子宫颈脱落细胞中,p16/Ki-67双染色的总阳性率为21.1%(53/251)。其中,细胞学诊断为ASCUS患者的子宫颈脱落细胞中p16/Ki-67双染色的阳性率为13.9%(15/108),LSIL患者为21.6%(22/102),ASC-H患者为39.0%(16/41),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16,P〈0.05);阴道镜活检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子宫颈病变(包括正常子宫颈、CINⅠ)患者的子宫颈脱落细胞中p16/Ki-67双染色的阳性率为13.0%(28/215),高级别子宫颈病变患者为69.4%(25/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2,P〈0.05)。(2)以阴道镜活检后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在细胞学诊断为ASCUS、LSIL、ASC-H的患者中,p16/Ki-67双染色法筛查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的特异度(分别为89.8%、83.3%、88.9%)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3.3%、31.8%、81.3%)均明显高于HR-HPV检测(特异度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 剂p16 Ki-67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诊断学
原文传递
Ⅰb2期和Ⅱa2期子宫颈癌新辅助治疗方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胡金龙 吴令英 +3 位作者 李宁 李晓光 黄曼妮 张蓉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2-457,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放疗、单纯新辅助化疗或单纯腔内放疗3种新辅助治疗方式的Ⅰb2期和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 目的比较分析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放疗、单纯新辅助化疗或单纯腔内放疗3种新辅助治疗方式的Ⅰb2期和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的Ⅰb2期和Ⅱa2期宫颈癌患者共224例的资料,根据其术前新辅助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放疗组(化疗联合放疗组)86例、单纯新辅助化疗组(化疗组)48例、单纯腔内放疗组(放疗组)90例,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有效)、术后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和生存情况。结果化疗联合放疗组、化疗组、放疗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62%(53/86)、42%(20/48)和37%(33/9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组患者间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及其他术后危险因素(指除局部肿瘤直径〉4cm外的危险因素)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疗联合放疗组患者中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的比例明显低于化疗组[分别为53%(46/86)和73%(35/48),P=0.027],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例明显低于放疗组[分别为17%(15/86)和29%(26/90),P=0.046],无其他术后危险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化疗组[分别为44%(38/86)和25%(12/48),P=0.028]。化疗联合放疗组、化疗组、放疗组患者中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比例分别为47%(40/86)、67%(32/48)和62%(56/9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化疗联合放疗组、化疗组、放疗组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75%和78%,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78%和81%,3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4例患者中,其他术后危险因素个数分别为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分期 化学疗法 辅助 近距离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0
13
作者 巨宇叶 张芳芳 王晓慧(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6-60,70,共6页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宫颈癌筛查不断普及,全球宫颈癌发病率较前下降,仍有约75%的宫颈癌患者在初始治疗后2年内复发。复发性宫颈癌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但目前对于复发性宫颈癌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随着肿...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宫颈癌筛查不断普及,全球宫颈癌发病率较前下降,仍有约75%的宫颈癌患者在初始治疗后2年内复发。复发性宫颈癌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但目前对于复发性宫颈癌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的出现、放射治疗方法的应用、化疗方案的不断完善以及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方案不断增加,但治疗过程中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仍不可忽视。因此,进一步完善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方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仍是复发性宫颈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现状及进展,从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及放射治疗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复发性宫颈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妇科外科手术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免疫疗法 放射疗法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和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8
14
作者 乔晓亮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123-112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宫颈癌中的变化及对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62例(宫颈癌组),检测术前空腹血浆FIB和SCCA水平,同期选择宫颈良性病变患者50例(宫颈良性病变组)及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宫颈癌中的变化及对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62例(宫颈癌组),检测术前空腹血浆FIB和SCCA水平,同期选择宫颈良性病变患者50例(宫颈良性病变组)及健康体检者50例(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血浆FIB和SCCA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宫颈癌患者手术一周后再次检测血浆FIB和SCCA水平的变化。结果宫颈癌患者血浆FIB和SCCA水平分别为(4.40±1.29)g·L-1和(6.62±2.55)ng·m L-1,显著高于宫颈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772、132.072,P<0.05);血浆FIB和SCCA水平与宫颈癌恶性程度相关,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l~Ⅱ期患者(P<0.01);在手术1周后宫颈癌患者血浆FIB和SCCA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其体内血浆FIB和SCCA水平变化显著,并且血浆FIB和SCCA水平变化趋势与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血浆FIB和SCCA可以作为宫颈癌患者诊断、疾病监测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纤维蛋白原 肿瘤 鳞状细胞 抗原 肿瘤
下载PDF
比较3.0T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宫颈癌分期的价值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孙赛花 欧阳汉 +2 位作者 余小多 张瑾 刘侃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通过与手术病理分期对比,比较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宫颈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搜集7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由2位工作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对其MRI平扫及增强图像进行评价,包括肿瘤位置、大小、边界清晰度、信号特征、... 目的:通过与手术病理分期对比,比较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宫颈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搜集7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由2位工作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对其MRI平扫及增强图像进行评价,包括肿瘤位置、大小、边界清晰度、信号特征、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并分别根据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对所有患者进行分期,以手术病理分期为金标准,比较两种分期方法对宫颈癌总体分期准确性,各期别分期准确性差异。结果:MRI增强扫描显示肿瘤边界明显较MRI平扫清晰(P﹤0.001);MRI增强及平扫对宫颈癌总体分期准确度分别为85.3%、77.3%,在对宫颈癌Ⅰa、Ⅱa、Ⅱb各期别分期评判中,MRI增强准确度分别为89.3%、85.3%、96.0%,MRI平扫准确度分别为84.0%、77.3%、93.3%,统计学分析表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宫颈癌总体分期及Ⅰa、Ⅱa、Ⅱb各期别分期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宫颈癌分期方面,MRI增强准确性优于MRI平扫,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肿瘤分期
下载PDF
年轻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变化趋势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伟 郝敏 +12 位作者 陈春林 刘萍 凌斌 康山 陆安伟 王武亮 赵卫东 朱前勇 赵岳阳 赵宏伟 靳双玲 倪妍 郎景和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66-672,共7页
目的探讨年轻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变化趋势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6年12月共13年间中国11省市37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46313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临床分期标准进行... 目的探讨年轻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变化趋势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6年12月共13年间中国11省市37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46313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临床分期标准进行重新分期,选择期别为Ⅰa2~Ⅱa2期、行B型或C型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子宫颈癌患者共19041例,其中年龄≤35岁的年轻患者1888例(≤35岁组),年龄>35岁的中老年患者17153例(>35岁组),分析2004-2016年的13年间年轻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变化趋势,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1)2004-2016年的13年间,≤35岁组患者的构成比呈显著下降趋势(χ^2趋势=119.543,P<0.01);在≤35岁组患者中,2004-2010年间的构成比明显高于2011-2016年间[分别为12.6%(820/6484)、8.5%(1068/12557);χ^2=82.101,P<0.01].(2)与>35岁组患者比较,≤35岁组患者的初潮年龄较早、结婚年龄较晚、孕次和产次较少,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高危型HPV阳性率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35岁组患者比较,≤35岁组患者中临床分期Ⅰ期(分别为68.5%、83.4%)、外生型肿瘤(分别为56.2%、63.2%)、非鳞癌(分别为12.0%、13.9%)所占比例均较高,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低分化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35岁组患者比较,≤35岁组患者中切缘阳性(分别为1.8%、1.1%)、间质浸润深度>1/2(分别为50.9%、40.1%)所占比例均较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旁浸润、肿瘤直径、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方面,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04-2016年的13年间,年轻的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呈显著下降趋势.相对于中老年患者,年轻的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初潮年龄较早、Ⅰ期和非鳞癌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年龄因素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鳞状细胞 肿瘤侵润 肿瘤分期
原文传递
^125I粒子植入挽救性治疗放疗后盆腔复发宫颈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曲昂 王俊杰 +4 位作者 姜伟娟 姜玉良 田素青 孙海涛 郭福新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5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6例放疗后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中位年龄44岁。术前模拟计划决定治疗剂量、粒子...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5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6例放疗后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中位年龄44岁。术前模拟计划决定治疗剂量、粒子活度和数目。术中经超声或CT引导,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125I粒子的中位粒子数62.5(10~140)颗,中位粒子活度25.9(18.5~29.6) MBq。术后计划验证,中位90%大体肿瘤靶区(GTV)接受的剂量(D90)为127.3 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无进展生存(LPFS)率和总生存(OS)率,并采用log rank检验、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11.5个月,局部控制率为88.89%(32/36),1年LPFS率为34.9%,1年OS率为52.0%。31例患者死亡,肿瘤相关性死亡占70.97%(22/31);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部位(χ2=5.195)、病灶体积[风险比(HR)=1.012]、D90(HR=0.988)与LPFS时间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复发部位与LPFS时间相关(HR=0.215, P〈0.05);盆壁复发和中央型复发患者1年LPFS率分别为41.6%和26.7%(χ2=5.195,P〈0.05),1年OS率分别为54.7%和49.5%(χ2=2.535,P〉0.05)。1例阴道瘘合并乙状结肠输尿管瘘,考虑与125I粒子治疗有关;其他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盆腔复发宫颈癌安全、有效;盆壁复发患者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效果优于中央型复发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路径建设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18
作者 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路径建设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赵方辉 王华庆 王临虹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21-726,共6页
子宫颈癌是威胁我国乃至全球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防控形势严峻。立足全球消除子宫颈癌的战略背景以及后疫情时代对完善肿瘤防控体系的迫切需求下,亟需建立适宜我国国情且高效可行的子宫颈癌综合防控路径,为不同卫生资源地区落... 子宫颈癌是威胁我国乃至全球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防控形势严峻。立足全球消除子宫颈癌的战略背景以及后疫情时代对完善肿瘤防控体系的迫切需求下,亟需建立适宜我国国情且高效可行的子宫颈癌综合防控路径,为不同卫生资源地区落实子宫颈癌三级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本专家共识参考国内外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及最新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三级预防核心要素的最新证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服务连通、多部门协同及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三个维度构建子宫颈癌综合防控路径的建设框架,以期推动子宫颈癌不同防控措施融合,为促进我国不同地区子宫颈癌综合防控体系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提供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综合防控 路径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宫颈癌患者脉管内癌栓浸润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瑜 汪希鹏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分析宫颈脉管内癌栓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与宫颈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为指导宫颈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13年5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46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 目的:分析宫颈脉管内癌栓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与宫颈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为指导宫颈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13年5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46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LVSI阳性者185例(40%),阴性者277例(60%),对LVSI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患者LVSI的发生与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否术前经过新辅助治疗有关,而与采用何种新辅助治疗方法无关。LVSI与宫颈癌的其他5项高危因素,即组织病理学类型、间质浸润深度、肿瘤体积、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且合并的高危因素越多,LVSI的发生率越高。结论:LVSI与其他病理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可能更早地提示淋巴结转移等其他高危因素的潜在风险,对指导宫颈癌的治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血管 淋巴管 栓塞和血栓形成 肿瘤转移
下载PDF
治疗前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20
作者 周文毓 陈金婵 惠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评价治疗前外周血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妇产科75例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的ⅠB2~ⅡB期患者的临床... 目的:评价治疗前外周血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妇产科75例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的ⅠB2~ⅡB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绘制ROC曲线分析PLR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最佳临界(cutoff)值。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及Cox回归模型分析PLR和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与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PLR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显著相关,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PLR最佳临界值为123.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85和0.522。患者PLR〉123.0的3年生存率低于PLR≤123.0(59.8%vs.8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浸润、肿瘤直径〉4 cm、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3年生存率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R=5.375,95%CI为1.351~21.379,P=0.017)。结论:治疗前PLR作为一种简单、经济、可重复的全身炎症反应指标,可有效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但对预后评估无明显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