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学之“道”与大学之“器”——传统大学精神解读 |
张传燧
|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6
|
|
2
|
明式家具的“道”、“器”之美及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示 |
吴江
陈振益
|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1
|
|
3
|
人体铝摄入的主要来源研究 |
张加玲
刘桂英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
2007 |
28
|
|
4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塑料餐具中苯胺和4,4’-亚甲基二苯胺的迁移量 |
孙利
陈志锋
雍炜
储晓刚
|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3
|
|
5
|
不锈钢食具材料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行为 |
匡步肖
马国军
毛振威
程普红
张翔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11
|
|
6
|
原器 |
胡伟希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7
|
铝制食具容器铝溶出情况研究 |
张万起
金蓉培
陈杰
任大林
|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
1996 |
6
|
|
8
|
从“器物、制度到文化”,还是从“文化、制度到器物”?——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分析 |
隽鸿飞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03 |
4
|
|
9
|
火焰离子检测技术在燃气器具安全保护中的应用 |
徐恩杰
|
《煤气与热力》
北大核心
|
1996 |
4
|
|
10
|
“道器合一”——论传统陶瓷“开光”的成因与嬗变 |
蔡花菲
|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1
|
制度、思想、器物——地方少数民族法律文化刍议 |
徐晓光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12
|
由器而“道”——论古代小说中照妖镜的演化 |
王昕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3
|
从器具喻人看英汉词语语义转移的隐喻思维 |
邓嵘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4
|
论玻璃装饰艺术中的“器”到“空”的演变 |
王云佃
|
《设计》
|
2018 |
2
|
|
15
|
铁素体不锈钢餐具铬离子析出量超标的原因分析 |
黄子东
江乙逵
陈惠波
陈丽玲
林俊铭
洪泽浩
魏亮新
|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
2016 |
2
|
|
16
|
宋代陈设艺术的意匠营构 |
魏勇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7
|
谈电机运输包装方式 |
陈景兰
邹丽华
|
《防爆电机》
|
2000 |
2
|
|
18
|
实验室中器皿选择及其洗涤方法的探讨 |
时淑英
时勇
张静
|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
1
|
|
19
|
大学发展与管理的新探索--从“道”、“器”相分到“道”、“器”相合 |
刘耘
谷建春
|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20
|
器具如何作为艺术作品——兼论海德格尔与杜尚的比较 |
陈聪
|
《艺术探索》
|
200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