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走血管压迫致梗阻性肾积水3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宋宏程 白继武 +6 位作者 黄澄如 孙宁 张潍平 田军 谢向辉 李明磊 李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肾盂输尿管交界部迷走血管压迫致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6月本院收治的34例迷走血管压迫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中,男30例,女4例,左侧28例,右侧6例。平均发病年... 目的探讨小儿肾盂输尿管交界部迷走血管压迫致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8年6月本院收治的34例迷走血管压迫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中,男30例,女4例,左侧28例,右侧6例。平均发病年龄9.5岁。手术方法为离断性肾盂成型术(Anderson—Hynes术式),术中同时将迷走血管移向肾盂后方。病理检查证实12例合并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术后半年行IVP复查,积水缓解,症状消失。结论小儿肾盂输尿管交界部迷走血管压迫致梗阻性肾积水发病年龄较大,腹痛明显,积水较轻。治疗上在采取离断性肾盂成刮术的同时,应将迷走血管转移到肾盂输尿管交接部的后方。马蹄肾合并肾积水时迷走血管压迫是主要的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迷走血管 肾盂输尿管梗阻/外科学 肾积水
下载PDF
小儿肾积水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胡萍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73-87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肾积水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不同类型泌尿系统畸形患儿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并进行B超追踪随访,观察超声检查对小儿肾积水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126例患儿超声诊断肾积水84例,其中单肾积水62例,双肾积水2...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肾积水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不同类型泌尿系统畸形患儿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并进行B超追踪随访,观察超声检查对小儿肾积水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126例患儿超声诊断肾积水84例,其中单肾积水62例,双肾积水22例,根据不同程度的肾盂分离标准分类,轻度肾积水35例,中度肾积水30例,重度肾积水19例。84例肾积水病例经追踪随访,1例经IVU检查证实为重复肾,2例综合检查及术中证实为肾囊肿,其余81例经手术或保守治疗,证实为肾积水病例。超声诊断泌尿系统畸形患儿肾积水的正确率为96.4%。结论:超声检查是小儿泌尿系畸形的常规及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有效的诊断泌尿系的畸形,进行肾积水的分度,并大致判断肾脏功能,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术后恢复观察随诊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畸形 超声诊断 肾积水
下载PDF
Anderson-Hynes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永生 朱绍兴 +5 位作者 陈仕平 蔡伟忠 郑松 王彬 卢庆 李启镛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3期230-231,共2页
目的总结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诊治体会。方法分析5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7例,肾盂输尿管高位连接13例,迷走血管压迫8例,纤维索压迫6例。采用An-derson-Hynes术,术中置双J管引流。... 目的总结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诊治体会。方法分析5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7例,肾盂输尿管高位连接13例,迷走血管压迫8例,纤维索压迫6例。采用An-derson-Hynes术,术中置双J管引流。结果术后随访12~64个月,平均36个月,分别行B超、IVP检查,有49例(90.7%)肾积水消失或明显减轻,4例(7.4%)无明显变化,1例(1.9%)积水加重。结论Anderson-Hynes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盂成形术 肾积水
原文传递
两种输尿管不全梗阻肾积水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洋 张潍平 +2 位作者 彭芸 温洋 杨吉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比较两种输尿管不全梗阻致肾积水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优劣.方法 将10周龄雄性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腰大肌组和塑料套管组,每组12只,分别应用腰大肌包埋输尿管法及塑料套管压迫法制作右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前后1... 目的 比较两种输尿管不全梗阻致肾积水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优劣.方法 将10周龄雄性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腰大肌组和塑料套管组,每组12只,分别应用腰大肌包埋输尿管法及塑料套管压迫法制作右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前后10周分别对两组样本行核医学肾动态显像及CT灌注扫描,测得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实质厚度、肾盂前后径、肾皮质及髓质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Y)及表面通透性(PS)等,并以血肌酐、尿素氮、B超及病理检查为佐证,观察两组样本各项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样本右侧肾脏均呈慢性肾积水表现,血肌酐、尿素氮较术前升高,两组右肾GFR、肾实质厚度以及CT灌注参数BV、BF、PS均较术前下降,但套管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右肾肾盂前后径较术前增大,套管组增大更为明显(P〈0.05).结论 两种方法制作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模型均具可行性.但塑料套管压迫法制作模型较为稳固,肾积水效果显著,相比于腰大肌包埋输尿管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肾积水模型的优先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肾积水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静脉尿路造影与超声诊断肾积水240例对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广平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6期694-696,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与超声检查对轻度肾积水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40例超声检查诊断肾积水,然后做静脉尿路造影,其中19例重度肾积水未显影者加做逆行尿路造影。结果:超声诊断重度肾积水78例,中度肾积水86例,轻度肾积水67例。静脉尿...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与超声检查对轻度肾积水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40例超声检查诊断肾积水,然后做静脉尿路造影,其中19例重度肾积水未显影者加做逆行尿路造影。结果:超声诊断重度肾积水78例,中度肾积水86例,轻度肾积水67例。静脉尿路造影诊断重度肾积水84例,中度肾积水81例,轻度肾积水39例。结论:重度肾积水超声检查优于静脉尿路造影,轻度肾积水超声检查有过诊现象,静脉尿路造影诊断更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静脉尿路造影 肾积水
下载PDF
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在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宏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0期3839-3840,共2页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输尿管镜与逆行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来简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8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微创经皮输尿管镜治疗的患者作为微创经皮输尿管镜组,...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输尿管镜与逆行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来简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8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微创经皮输尿管镜治疗的患者作为微创经皮输尿管镜组,采用逆行输尿管镜治疗的患者作为输尿管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术后3 d及术后1个月的碎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经皮输尿管镜组患者的碎石率、术后3 d及术后1个月的碎石清除率均显著高于逆行输尿管镜组(P<0.05),其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逆行输尿管镜组(P<0.05),但两者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效果较逆行输尿管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嵌顿性输尿管结石 碎石成功率 肾积水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小儿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的应用
7
作者 杜浩文 刘传阳 +3 位作者 申肖茹 管哲明 刘永东 胡强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的患儿62例,其中2018年9月~2019年3月未引入ERAS理念,共30例,定义为传统组(n1=30),2019年4...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的患儿62例,其中2018年9月~2019年3月未引入ERAS理念,共30例,定义为传统组(n1=30),2019年4月开始引入ERAS理念,收集2019年4月~2019年12月32例患儿,定义为ERAS组(n2=32),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FLACC评分)、引流管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ERAS组与传统组相比,手术时间:(171.03±37.17)min vs (172.37±37.15)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10.47±2.94)ml vs (10.50±3.04)ml,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排气时间:(1.60±0.50)d vs (2.30±0.65)d,差异有显著性(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1.41±3.16)h vs (84.32±9.04)h,差异有显著性(P<0.05);引流管引流时间:(3.31±1.49)d vs (5.80±0.48)d,差异有显著性(P<0.05);导尿管留置时间:(5.06±0.50)d vs (7.00±0.46)d,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天数:(10.31±0.90)d vs (11.00±1.37)d,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疼痛评分(FLACC评分):术后6h(3.75±1.08) vs (5.03±1.13),12h(3.19±1.31) vs (4.60±1.04),24h(3.00±0.84) vs (3.40±0.6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相关并发症:两组患儿并发症各数据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ERAS应用于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是可行的,有利于患儿术后快速康复、缩短患儿的住院天数、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并不明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于临床工作中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肾积水 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
原文传递
大鼠可复性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中CTGF表达的研究
8
作者 韩建强 刘永东 +3 位作者 李俊峰 沈刚 严庆涛 胡强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可复性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partial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PUUO)后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病理改变,观察梗阻后和解除梗阻后不同时段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表达情况,及...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可复性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partial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PUUO)后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病理改变,观察梗阻后和解除梗阻后不同时段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梗阻解除前后肾病理变化情况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组并作以下处理:1对照组24只,仅行左侧肾盂输尿管处游离+左侧腰大肌钝性分离术;2梗阻组24只,将左侧输尿管上段埋入腰大肌下建立PUUO动物模型;以上两组分别在术后1、2、4、8周各随机选取6只处死。3梗阻解除组24只,采用相同方法建立PUUO动物模型,术后8周行梗阻解除术,后1、2、4、8周各随机选取6只处死。所有处死大鼠均行肾脏病理学检查,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检测CTGF蛋白在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水平。结果:梗阻组肾脏中不同时期CTGF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GF蛋白表达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而显著上调;相较梗阻组,解除梗阻组中CTGF蛋白含量在解除梗阻后1周(实验开始9周)内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实验开始10周)、4周(实验开始12周)、8周(实验开始16周)分别与梗阻组4、2、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GF蛋白在大鼠肾积水病理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为先天性肾积水等临床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部分梗阻 结蹄组织生长因子 大鼠 肾积水
原文传递
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9
作者 侯春燕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目的 总结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经验.提高经皮肾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2002-06/2004-10收治的28例肾积水患者采用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置引流管术。结果 28例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36例次(其中8例为双侧造瘘)... 目的 总结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经验.提高经皮肾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2002-06/2004-10收治的28例肾积水患者采用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置引流管术。结果 28例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36例次(其中8例为双侧造瘘),1次穿刺成功32例次,其余为2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0%,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积水 B超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 B超引导 临床应用 应用体会 穿刺成功率 严重并发症 定位准确 推广应用
下载PDF
一例成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诊治体会
10
作者 谭敏聪 区向新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年第11期72-73,共2页
目的:分享基层医院对成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一例成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B超、IVU、CT、肾穿刺造影可确诊畸形;患者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半年无临床症状及... 目的:分享基层医院对成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一例成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B超、IVU、CT、肾穿刺造影可确诊畸形;患者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半年无临床症状及术后并发症。结论:成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出现症状晚,在基层医院由于检查设备有限,更容易造成误诊:如能及时正确诊断,手术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肾输尿管畸形 肾积水 肾囊肿 肾部分切除术 诊治
原文传递
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蒋少华 戴英波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2026-2027,共2页
目的总结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诊治体会。方法分析3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1例,肾盂输尿管高位连接8例,迷走血管压迫4例,纤维索压迫3例。采用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术中置双J管引流。... 目的总结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诊治体会。方法分析3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1例,肾盂输尿管高位连接8例,迷走血管压迫4例,纤维索压迫3例。采用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术中置双J管引流。结果术后随访12~64个月,平均36个月,分别行B超I、VP检查,有32例(88.9%)肾积水消失或明显减轻,3例(8.3%)无明显变化,1例(2.8%)积水加重。结论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盂成形术 肾积水
原文传递
3种单侧输尿管不全梗阻肾积水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比较
12
作者 苏成 王从军 +3 位作者 李彦强 王田龙 王红 陈嘉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787-790,共4页
目的:对比3种单侧输尿管不全梗阻肾积水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优劣。方法:选取10周龄的新西兰兔21只,随机分为腰大肌包埋输尿管组、塑料套管压迫组和输尿管内导管置入组,每组7只。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d、14d、21d和28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 目的:对比3种单侧输尿管不全梗阻肾积水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优劣。方法:选取10周龄的新西兰兔21只,随机分为腰大肌包埋输尿管组、塑料套管压迫组和输尿管内导管置入组,每组7只。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d、14d、21d和28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3组积水肾肾盂前后径(APD)和最大肾皮质厚度(RCT)。测量输尿管内导管置入模型的肾内压。第28天检测各组积水肾肾盂内液pH值、乳酸脱氢酶(LDH)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输尿管内导管置入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而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APD逐渐增大,RCT逐渐减小。输尿管内导管置入组术后21d和28d的APD明显高于其他两组,RCT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28d,输尿管内导管置入组β2-MG水平明显低于腰大肌包埋输尿管组和塑料套管压迫组(P<0.05),而3组间尿pH值和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方式均可建立单侧输尿管不全梗阻肾积水动物模型,其中塑料套管压迫法操作简单,可控制梗阻程度,输尿管内导管置入法肾积水程度最严重,操作较复杂,但可以动态收集尿液标本观察,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肾积水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二期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水华 黄海文 +3 位作者 陶勇 许建斌 黄兴 王行环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探讨二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5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均一期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再行二期PCNL治疗。其中肾盂、肾盏多发结石501例,肾铸型或鹿角形结石334例,双侧肾结石62例,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118... 目的:探讨二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5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均一期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再行二期PCNL治疗。其中肾盂、肾盏多发结石501例,肾铸型或鹿角形结石334例,双侧肾结石62例,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118例。单纯输尿管上段结石155例。结石大小1.0cm×0.6cm-7.5cm×3.5cm。轻度肾积水278例,中重度454例。结石合并脓肾16例,合并梗阻性肾功能衰竭45例。结果:1052例PCNL单通道取石936例,双通道取石116例。1次取净结石895例,2次取净82例,3次取净8例;结石清除率93.6%。平均手术时间103min。平均住院13.6d。平均出血量40.7mL。1例大出血,4例气胸,26例术后出现高热(>39℃)。结论:二期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对肾铸型结石合并脓肾、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等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二期手术取石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尿路结石 肾积水
下载PDF
滋水清肝饮干预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6期1332-1334,共3页
目的:观察滋水清肝饮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患者尿肾功能,血脂,血黏度等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评价滋水清肝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9例辨证为肝肾阴虚火旺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患者,随... 目的:观察滋水清肝饮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患者尿肾功能,血脂,血黏度等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评价滋水清肝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9例辨证为肝肾阴虚火旺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予洛汀新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滋水清肝饮,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肾功能,血脂,血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血压均达标,治疗后治疗组尿肾功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并能改善症状、纠正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黏度,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滋水清肝饮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机体高凝状态,松弛血管平滑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水清肝饮 原发性高血压 早期肾脏损害 尿肾功能 血脂 血黏度
下载PDF
经皮顺行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 被引量:1
15
作者 万晓东 廖国强 +1 位作者 卞崔冬 吴强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10期1659-1660,共2页
目的:探索顺行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11例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患者,年龄55~78岁(平均62岁),均为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采用MRU检查确诊存在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行经代膀胱逆行输... 目的:探索顺行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11例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患者,年龄55~78岁(平均62岁),均为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采用MRU检查确诊存在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行经代膀胱逆行输尿管插管均未获成功。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及顾行输尿管镜,留置导丝并用输尿管镜扩张、冷刀内切开,留置F7双J管4~6周拔除,并定期随访肾积水、肾功能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无严重术后出血,1例患者发生急性肾盂肾炎。3例伴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后6个月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随访B超,7例患者肾积水减轻,3例患者肾积水无加重,1例患者左肾积水加重。结论:经皮顺行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行输尿管镜 经皮肾穿刺 肾积水 吻合口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