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尿液菌群特征及其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杨 张桂豪 +3 位作者 陈嘉炜 王俊鹏 赵洁 吴芃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01-805,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尿液菌群差异,以及OAB患者尿液菌群特征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我院确诊为OAB的女性患者(OAB组)和同期健康女性志愿者(对照组)纳入研究。两组均完成膀...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尿液菌群差异,以及OAB患者尿液菌群特征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我院确诊为OAB的女性患者(OAB组)和同期健康女性志愿者(对照组)纳入研究。两组均完成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通过清洁导尿收集尿液,并进行DNA提取、16SrRNA基因扩增和高通量测序。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导入QIIME软件,基于操作分类单位的分析注释结果进行样品微生物仅多样性和B多样性分析。采用LEfSe在线工具分析两组间属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的细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心理因素评分与尿液菌群特征的关系。结果本研究OAB组和对照组分别纳人30例和25例,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OAB组OABSS、SAS、SDS和QOL4个量表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在尿液菌群的丰富度(Chaol指数:1854.09±1239.34)和多样性(辛普森指数:0.75-4-0.23)上均显著高于OAB组(Chaol指数:2866.27±1795.22;辛普森指数:0.86±0.12;P=0.02)。门水平上,对照组拟杆菌门的相对比例(15.7%)高于OAB组(8.1%)(P=0.04);科水平上,OAB组与对照组的肠杆菌科(17.6%与8.1%;P=0.03)和双歧杆菌科(14.8%与3.6%;P=0.01)相对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EfSe分析结果显示在属水平上,OAB组和对照组尿液中分别有7个和13个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SDS评分与香农指数(r=-0.516,P=0.003)和Chaol指数(r=-0.458,P=0.011)均呈负相关,提示OAB患者抑郁程度越重,尿液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越低。结论女性OAB患者与健康女性的尿液菌群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部分菌属可能是OAB疾病的生物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尿液菌群 心理状态
原文传递
无下尿路症状的女性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尿液菌群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李颖 高方 +5 位作者 陈嘉炜 范新钊 湛婉华 吴芃 薛耀明 曹瑛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9-224,共6页
目的:探讨无下尿路症状的女性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尿液菌群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且无下尿路症状的女性患者30例,17例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者为DPN... 目的:探讨无下尿路症状的女性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尿液菌群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且无下尿路症状的女性患者30例,17例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者为DPN组,13例未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为nDPN组。两组患者均行神经传导功能检查和美国泌尿外科学会症状指数问卷(AUA-SI)。收集两组患者的清洁中段尿标本并进行DNA提取,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原始数据导入QI-IME软件分析样本微生物的α和β多样性,采用LEfSe软件分析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的菌群。结果:DPN组糖尿病病程明显短于nDPN组[(4.12±3.28)年与(8.03±6.11)年,P=0.03]。DPN组视网膜病变例数明显多于nDPN组(6例与0例,P=0.03),两组间其余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与nDPN组相比,DPN组的尿液菌群丰富度显著下降(sobs指数67.24±40.25与108.69±57.18,P=0.03;chao指数81.36±47.99与122.55±55.70,P=0.04;ace指数88.58±55.03与125.78±53.03,P=0.04),但两组间群落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annon系数1.53±1.11与1.91±0.87,P=0.26;simpson指数0.48±0.34与0.34±0.20,P=0.41)。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DPN组与nDPN组的菌群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fSe分析结果显示,在菌科水平,DPN组支原体科相对丰度显著高于nDPN组(Metastats值0.52±0.01与0.01±0.00001,P=0.02);在菌属水平,DPN组芽孢杆菌属、杜氏菌属、纤毛菌属、变形杆菌属、丙酸菌属、假黄色单胞菌属、蛭弧菌属、不可培养土壤细菌属等8个菌属相对丰度均降低(P<0.05)。结论:无下尿路症状的女性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尿液菌群明显不同于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其菌群丰富度降低,支原体科细菌可能为DPN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无下尿路症状 尿液菌群
原文传递
儿童泌尿系微生物组与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檬檬 干意 涂丹娜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79-182,共4页
尿液并非无菌,而是存在着复杂的泌尿系微生物群落,且早在婴儿时期就开始建立并随年龄逐渐完善。不同年龄阶段、性别泌尿系微生物组有很大的差异,目前,关于儿童核心泌尿系微生物组尚未达成共识。泌尿系微生物组在维持尿路上皮完整、减少... 尿液并非无菌,而是存在着复杂的泌尿系微生物群落,且早在婴儿时期就开始建立并随年龄逐渐完善。不同年龄阶段、性别泌尿系微生物组有很大的差异,目前,关于儿童核心泌尿系微生物组尚未达成共识。泌尿系微生物组在维持尿路上皮完整、减少病原菌过度生长以及局部免疫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多样性和组成的变化与泌尿系多种疾病相关,尤其在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中。近年针对儿童泌尿系微生物组以及微生物组与UTI之间的关系研究不断加深,因此,该文旨在综述儿童泌尿系微生物组及其在UTI中的作用,并总结干预、重塑儿童泌尿系微生物组来预防再发性尿路感染(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rUTI)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泌尿系微生物组 尿路感染 再发性尿路感染
原文传递
女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尿液菌群特征与非感染性下尿路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嘉炜 曹瑛 +4 位作者 陈杨 高方 张桂豪 李颖 吴芃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比较出现非感染性下尿路症状(non-infectious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non-iLUTS)对女性Ⅱ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尿液菌群的影响,探讨该类患者潜在的菌属标志物。方法:确诊为Ⅱ型DM的女性患者纳入DM组,同期健... 目的:比较出现非感染性下尿路症状(non-infectious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non-iLUTS)对女性Ⅱ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尿液菌群的影响,探讨该类患者潜在的菌属标志物。方法:确诊为Ⅱ型DM的女性患者纳入DM组,同期健康女性纳入对照组。两组均完成美国泌尿科协会症状指数问卷(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Symptom Index Questionnaire,AUA-SI)。样本通过清洁中段尿的方法留取并进行DNA提取。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原始数据导入QIIME分析样本微生物的α和β多样性。LEfSe分析不同分组间属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的细菌。结果:DM组和对照组剔除序列数过少的参与者后分别为19例和20例,除了体重指数外,两组的人口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尿液菌群的Chao1指数和Observed species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DM组菌群丰富度低于对照组;香农和辛普森指数提示两组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多样性提示两组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EfSe提示DM组有3个菌属的相对丰度升高,9个菌属的相对丰度下降。DM伴下尿路症状组尿液菌群中有6个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不伴下尿路症状组,两组的α和β多样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DM患者与健康女性的尿液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当女性DM患者出现non-iLUTS时,尿液菌群进一步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尿路症状 尿液菌群
原文传递
妇女尿微生物组与尿失禁、下尿路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彭彪 李天杰 +4 位作者 周杭 田道明 柯坤彬 李松 申吉泓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618-622,共5页
尿失禁(UI)和下尿路疾病是一大类严重的泌尿妇科疾病,尤其在中老年妇女中患病率很高。最新的研究表明尿微生物群与UI及相关下尿路疾病(尿路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相关联,患有尿失禁及相关下尿路疾病的患... 尿失禁(UI)和下尿路疾病是一大类严重的泌尿妇科疾病,尤其在中老年妇女中患病率很高。最新的研究表明尿微生物群与UI及相关下尿路疾病(尿路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相关联,患有尿失禁及相关下尿路疾病的患者与无症状个体相比较,尿微生物组存在差异。调控尿微生物组还可对急迫性尿失禁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产生影响,因此通过生物疗法(针对尿道的益生菌、噬菌体制剂及进行尿微生物菌群移植)恢复尿道健康被提上了研究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生物组 尿微生物群 尿失禁 下尿路疾病
下载PDF
大鼠避水应激模型下尿路症状与尿液菌群失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洁 陈杨 +3 位作者 王俊鹏 陈嘉炜 张桂豪 吴芃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29-833,共5页
目的建立避水应激诱导下尿路症状的大鼠模型,初步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与膀胱、尿液菌群之间的关系。方法2017年3—4月,取19只雌性Wistar大鼠,体重150~200g。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压力组和撤压组。压力组和撤压组均予连... 目的建立避水应激诱导下尿路症状的大鼠模型,初步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与膀胱、尿液菌群之间的关系。方法2017年3—4月,取19只雌性Wistar大鼠,体重150~200g。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压力组和撤压组。压力组和撤压组均予连续10d避水应激处理,对照组予假应激处理(置于相同但无水的水池中)。于第11天记录对照组和压力组的行为学表现、下腹部痛阈、排尿频率和膀胱测压,留取尿液行细菌16SrDNA高通量测序和菌群分析;撤压组在撤去应激因素2周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避水应激处理后,大鼠呈焦虑样行为。应激处理后与处理前比较,大鼠进入明箱的次数显著降低[(5.00±1.55)次与(10.29±1.11)次],在明箱的活动时间显著减少[(93.17±18.10)S与(126.43±10.6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撤去应激因素后焦虑样行为得到改善。压力组痛阈下降值为(23±15)g,显著大于对照组(2±4)g和撤压组(8±14)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组排尿频率为(20.33±3.77)次,显著多于对照组(8.14±2.23)次和撤压组(9.67±1.8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撤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测压结果示,对照组排尿收缩频次为(2.71±1.38)次,显著低于压力组(7.33±1.79)次和撤压组(4.83±1.0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压组与压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力组尿液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压力组包含更丰富的菌属,撤压组的菌群多样性介于其他两组之间。采用LEfSe在线工具确定3组尿液菌群属水平上显著差异的细菌:撤压组中乳球菌属和变形菌属显著升高;压力组中盐单胞菌属、凝聚杆菌属、嗜血杆菌属、假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焦虑 尿液菌群 下尿路症状
原文传递
儿童尿路微生态群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晓菁(综述) 周云(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824-828,共5页
正常人群泌尿系统中也存在常驻菌群,这些菌群的存在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泌尿系统微生态的变化与多种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该文综述了研究尿路微生态群的基本流程及泌尿系统疾病发生与尿路微生态群的相关性。着重探... 正常人群泌尿系统中也存在常驻菌群,这些菌群的存在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泌尿系统微生态的变化与多种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该文综述了研究尿路微生态群的基本流程及泌尿系统疾病发生与尿路微生态群的相关性。着重探讨尿路微生态群与儿童反复泌尿系统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为儿童反复泌尿系感染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泌尿系统微生物 16S rRNA基因测序 尿路感染
原文传递
尿路菌群在女性急性单纯性和反复发作性下尿路感染特征
8
作者 文翔 吴建国 +4 位作者 肖天兵 黄余清 陈燕 熊杰 贾蓓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317,共7页
目的:观察尿路菌群在急性单纯性和反复发作性下尿路感染的不同特征,以探索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rUTI)诊治新方向。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奉节县人民医院的单纯下... 目的:观察尿路菌群在急性单纯性和反复发作性下尿路感染的不同特征,以探索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rUTI)诊治新方向。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奉节县人民医院的单纯下尿路感染女性患者53例,分为急性组27例和反复组26例,收集尿液标本进行尿培养并采用16s核糖体核糖核酸(16 sribosomal ribonucleic acid,16srRNA)二代测序检测尿液中菌群。结果:(1)2组尿路菌群在菌门中,俭菌超门急性组平均值0.004 9±0.0026,反复组平均值0.002 8±0.001 8,浮霉菌门急性组平均值0.003 5±0.001 9,反复组平均值0.002 3±0.002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4、2.160,P=0.001、0.035);在菌属中,急性组相对丰度平均值较高的菌属中,苍白杆菌属急性组平均值0.026 9±0.010 9,反复组平均值0.017 1±0.010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2,P=0.001);(2)急性组的α多样性分值中位数与反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多样性急性组矩阵距离中位数为0.277(0.225,0.361),反复组矩阵距离中位数为0.319(0.240,0.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59、R=0.042、P=0.027);(3)组间相对丰度中位数具有明显差异的分类单元有α变形杆菌纲等。结论:急性组和反复组的菌群多样性、菌群相对丰度、优势菌群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尿路菌群 16s核糖体核糖核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