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早期宫颈癌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9
1
作者 王胜年 李青 +1 位作者 钱自强 张力维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NSRH)对早期宫颈癌病人术后膀胱、直肠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103例早期宫颈癌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NSRH)对早期宫颈癌病人术后膀胱、直肠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103例早期宫颈癌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5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其余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资料、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膀胱功能、直肠功能及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207.58±44.41)min,术中出血量(132.64±80.08)mL,术后住院天数(9.32±2.98)d,淋巴结切除个数(15.68±7.06)枚;观察组手术时间(258.68±59.89)min,术中出血量(163.60±94.30)mL,术后住院天数(9.00±3.35)d,淋巴结切除个数(14.40±6.07);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切除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保留尿管时间(17.75±3.61)d,膀胱功能障碍47.2%,腹压排尿26.4%,尿失禁3.8%,尿潴留22.6%;观察组保留尿管时间(11.54±2.38)d,膀胱功能障碍22.0%,腹压排尿10.0%,尿失禁2.0%,尿潴留8.0%,除尿失禁外(P>0.05),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56.42±8.79)h,排便时间(124.84±14.94)h,均短于对照组的排气时间(79.77±8.73)h和排便时间(160.40±19.337)h(均P<0.05);术后4个月通过欧洲肿瘤研究与治疗中心宫颈癌病人生活质量问卷表(EORTC QLQ-cx24)评估两组病人术后性生活质量,观察组病人在性活跃度、性愉悦感、性交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病人术后膀胱、直肠及性功能影响较小,可显著提升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腹腔镜检查 子宫切除术 生活质量 内脏神经 腹下丛 膀胱 直肠 性功能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齐雪莲 尹淑芬 +3 位作者 刘玉芳 薄其美 郭吉红 高洪莲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于本院行子宫切除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5,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35,常规护理干预)。测量患者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于本院行子宫切除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5,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35,常规护理干预)。测量患者护理干预后残余尿量,比较两组患者尿潴留及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排尿功能,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护理干预 膀胱功能障碍 排尿功能
原文传递
大脑控制膀胱储尿功能的静息态功能核磁成像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高轶 赵玲娜 廖利民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24-828,共5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核磁(rs—fMRI)技术观察健康成人膀胱储尿期的大脑功能控制区域。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选取健康受试者,分别在膀胱空虚状态(膀胱容量〈10m1)和膀胱充盈状态(强烈的排尿感,膀胱容量在200—400m1)进行rs...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核磁(rs—fMRI)技术观察健康成人膀胱储尿期的大脑功能控制区域。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选取健康受试者,分别在膀胱空虚状态(膀胱容量〈10m1)和膀胱充盈状态(强烈的排尿感,膀胱容量在200—400m1)进行rs—fMRI扫描。扫描后通过rs—fMRl分析软件SPM8、DPABI、REST等,处理分析两种状态下大脑血液灌注的差异,对健康受试者的脑激活区域进行比较。运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分析FS—fMRI扫描的大脑功能核磁数据:①大脑的主要观察区域,包括兴奋区域和抑制区域;@peek点坐标X、Y、Z值;③激活体积(体束);④大脑激活区域兴奋、抑制程度(T值)。结果共纳入健康受试者44名。男19名,女25名。年龄22—50岁[(32.3±2.2)岁]。44名均为右利手。其中9名受试者由于行rs-fMRI扫描时头部活动超过1.5mm或1.5。被剔除,共35名受试者纳入数据分析。rs—fMRI检查结果显示膀胱充盈状态下,大脑激活区域包括前额叶、前扣带回、下丘脑、颞叶和左侧尾状核,这些区域与膀胱充盈后的感知及控制相关。结论通过ReHo分析,发现健康受试者膀胱充盈时,前额叶、前扣带回、下丘脑、颞叶和左侧尾状核区域在控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大脑控制 排尿感 储尿功能 静息态功能核磁
原文传递
原位新膀胱术后功能保留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士伟 邓永明 +1 位作者 江波 郭宏骞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69-972,共4页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新膀胱术的功能保留观念逐渐受到关注。贮尿排尿功能的重建是原位新膀胱术功能保留的基础,临床探索主要集中在新膀胱重建方式和流程的优化上,尚缺乏对现有术式特征的归纳总结及高质量的功能学对比研究。对于严...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新膀胱术的功能保留观念逐渐受到关注。贮尿排尿功能的重建是原位新膀胱术功能保留的基础,临床探索主要集中在新膀胱重建方式和流程的优化上,尚缺乏对现有术式特征的归纳总结及高质量的功能学对比研究。对于严格选择的患者,在保证肿瘤控制的基础上,结合术后规范的性功能康复指导,保留性神经的患者术后大多能保留较好的性功能。神经血管束及周围附属结构的保护结合术后功能锻炼,对患者术后尿控的改善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尿流改道方式并进行相关功能的保留,可以帮助患者术后建立起正常的生活模式,提升自我形象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原位新膀胱术 功能保留 性功能 尿控
原文传递
原位回肠膀胱对上尿路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永图 贺艳锋 +5 位作者 张建斌 王军才 李占琦 冯建明 赵少雄 王辉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后,新膀胱对上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评估2006年3月-2010年6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行膀胱全切W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的上尿路功能,所有病例随访... 目的探讨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后,新膀胱对上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评估2006年3月-2010年6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行膀胱全切W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的上尿路功能,所有病例随访2年以上。评估项目包括肌酐测定、泌尿系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量及肾积水量、膀胱造影明确有无尿液反流。结果术后4周拔除导尿管之前行膀胱造影检查,未发现明显造影剂外溢,术后3个月轻度肾积水8例(28.6%),其中2例(7.1%)术前即合并有肾积水,χ^2=0.4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轻度肾积水5例(17.9%),与术前比较,χ^2=0.2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血肌酐(72.92±14.58)mmoL/L,术后3个月血肌酐(83.42±15.18)mmol/L,t=-6.43(P〈0.05),手术前后血肌酐均值均在正常值范围,术后2年血肌酐(82.50±14.39)mmoL/L,与术前比较,t=-4.67(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无临床意义。术后3个月膀胱容量(160±23)mL,残余尿量(58.7±9.7)mL,术后2年膀胱容量(430±21)mL,残余尿量(61.3±37.1)mL,t=-0.3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位W型回肠膀胱可作为膀胱全切术后较为理想的待膀胱术式,对上尿路功能影响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改流术 膀胱肿瘤 上尿路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雷公藤内酯醇联合顺铂对荷膀胱癌T24细胞裸鼠免疫功能及血管生长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进 李森 +2 位作者 张友朋 曾汉青 朱朝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48-1450,共3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联合顺铂对荷膀胱癌T24细胞裸鼠免疫功能及血管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荷膀胱癌T24细胞小鼠模型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联合组各6只,分别腹腔注射5d0.9%氯化钠溶液、顺铂、雷公藤内酯醇+顺铂。采用...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联合顺铂对荷膀胱癌T24细胞裸鼠免疫功能及血管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荷膀胱癌T24细胞小鼠模型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联合组各6只,分别腹腔注射5d0.9%氯化钠溶液、顺铂、雷公藤内酯醇+顺铂。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右旋糖酐(dexran)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荷瘤裸鼠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联合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FITC-dexran、CD11b.FITC、CD68-FITC阳性率明显高于顺铂组[(11.74±1.25)%比(7.24±0.84)%,(33.33±3.46)%比(21.84±2.45)%,(33.89±4.12)%比(20.52±2.32)%,t=9.639~7.319,P〈0.05];免疫功能:联合组IL-1、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顺铂组[(40.92±3.86比26.05±3.01)pg/ml,(55.78±6.25比38.42±5.26)pg/m1(t=5.201~7.441,P〈0.05];血管生长因子:联合组VEGF、bFGF、MVD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顺铂组(1.24±0.48比1.88±0.52,0.88±0.43比1.51±0.56,3.11±1.49比8.15±3.00,t=2.186~3.686。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联合顺铂能够提高荷膀胱癌T24细胞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免疫功能,下调VEGF和bFGF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雷公藤内酯醇 顺铂 免疫功能 血管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逼尿肌功能评级的膀胱康复策略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蓓 王爱 +1 位作者 花师磊 李云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年第26期3594-359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逼尿肌功能评级的膀胱康复策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1—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118例BPH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 目的探讨基于逼尿肌功能评级的膀胱康复策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1—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118例BPH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膀胱康复锻炼,观察组实施基于逼尿肌功能评级的膀胱康复策略,干预期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测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SDS)、泌尿道感染率和再次入院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最大尿流率和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干预后的逼尿肌收缩功能分布及膀胱功能障碍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IPSS及USD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的IPSS及U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泌尿道感染率分别为35.59%(21/59)、15.25%(9/59),再次入院率分别为40.68%(24/59)、18.64%(1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逼尿肌功能评级的膀胱康复策略可以有效改善BPH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功能,缓解下尿路症状,降低术后泌尿道感染率和再次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膀胱功能 逼尿肌功能 膀胱康复
原文传递
健康成人膀胱储尿功能的大脑静息态功能网络连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轶 廖利民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研究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成像技术分析健康成人膀胱储尿功能的大脑功能网络连接。方法:2014年10月~2016年10月筛选健康受试者44例,其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22~50岁,均为右利手。分别在膀胱空虚状态和膀胱充盈状态进行2次r... 目的:研究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成像技术分析健康成人膀胱储尿功能的大脑功能网络连接。方法:2014年10月~2016年10月筛选健康受试者44例,其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22~50岁,均为右利手。分别在膀胱空虚状态和膀胱充盈状态进行2次rs-fMRI扫描。扫描后通过rs-fMRI分析软件Matlab、SPM8、DPABI等进行处理分析。选取左侧前额叶(X=-39,Y=45,Z=-12);右侧前额叶(X=3,Y=49,Z=40);左侧前扣带回(X=-7,Y=-30,Z=-6);右侧前扣带回(X=9,Y=42,Z=-6);左侧颞叶(X=-33,Y=-51,Z=6);左侧颞上回(X=-57,Y=-18,Z=9)6个种子点,进行全脑功能连接。结果:6个种子的全脑功能连接区域:左侧前额叶,激活区域为双侧岛叶,右侧额下回;抑制区域为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枕叶,左侧前额叶。右侧前额叶,抑制区域为左侧岛叶。左侧颞叶,抑制区域为右侧眶额叶。左侧颞上回,激活区域为左侧前额叶,右侧距状回;抑制区域为右侧小脑。左侧颞叶,激活区域为海马旁回;抑制区域为右侧额下回,右侧旁中央小叶。左侧颞上回,激活区域为左侧前额叶,左侧额中回,左侧中央颞叶;抑制区域为右侧岛叶,左侧小脑,左侧颞上回。结论:通过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分析发现大脑控尿区域不是某一区域单独完成的,而是广泛的、存在着功能相关性的多个区域共同协调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大脑控制 储尿功能 静息态功能网络
原文传递
Studer回肠膀胱的远期排尿功能和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小东 尹航 +2 位作者 张宁 张勇 杨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536-1538,共3页
目的观察Studer回肠膀胱术后患者的远期排尿功能和并发症。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8年1月接受Studer回肠膀胱术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中20例患者进行6~44个月的随访,评估其术后6、12、24、36个月的功能性膀胱容量、剩余尿量、... 目的观察Studer回肠膀胱术后患者的远期排尿功能和并发症。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8年1月接受Studer回肠膀胱术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其中20例患者进行6~44个月的随访,评估其术后6、12、24、36个月的功能性膀胱容量、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和尿失禁的变化情况,统计在此阶段内与手术相关的远期并发症、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结果功能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在随访期间无明显变化(P〉0.05),剩余尿量有所增加(36mlvs80ml,P〈0.01)。主要并发症有肾积水、肾萎缩、尿路感染和持续、间断性血尿。结论Studer回肠膀胱术是安全的,远期亦能够很好的保持回肠膀胱的排尿功能。手术技术的改进、经验的积累将会使治疗效果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流改道术 手术后并发症 排尿功能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膀胱癌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彦邦 董艳丽 +1 位作者 李龙 李林斌 《黑龙江科学》 2021年第12期44-45,共2页
分析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膀胱癌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60例膀胱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出血量、排气用时、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用时显著... 分析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膀胱癌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60例膀胱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出血量、排气用时、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用时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IL-6指标均有所升高,IFN-y指标均有所下降。两组CD3+、CD8+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CD4+、CD4+/CD8+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能够改善膀胱癌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不会过多地影响血清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腹腔镜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凝血功能 血清指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膜式肿瘤细胞采集器在膀胱癌开放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魏永丽 王启林 彭明元 《实用医技杂志》 2003年第12期1409-1410,共2页
目的 :为配合临床在膀胱开放术中及时提供明确诊断 ,预防膀胱癌术后切口种植癌的发生。方法 :在膀胱肿瘤膀胱部分切除术中先后抽取尿液、冲冼液共四管。采用北京福尔娜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膜式肿瘤细胞采集器 ,将送检的四... 目的 :为配合临床在膀胱开放术中及时提供明确诊断 ,预防膀胱癌术后切口种植癌的发生。方法 :在膀胱肿瘤膀胱部分切除术中先后抽取尿液、冲冼液共四管。采用北京福尔娜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膜式肿瘤细胞采集器 ,将送检的四管尿液、冲洗液分别处理 ,全部做脱落细胞学检查 ,HE染色 ,阅片。结论 :我院有完整资料的 6 7例膀胱肿瘤膀胱部分切除术后 (均经病检证实为移行细胞癌 ) ,发现 5例膀胱癌术后切口种植癌。肿瘤分级越高 ,肿瘤体积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肿瘤细胞采集器 膀胱癌 开放手术 切口种植癌 脱落细胞学检查
下载PDF
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丹 《内蒙古中医药》 2012年第19期171-173,共3页
目的:观察护理人员采用膀胱功能锻炼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综合性膀胱功能锻炼方法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20例,通过对患者平均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尿中白细胞数、清洁尿... 目的:观察护理人员采用膀胱功能锻炼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综合性膀胱功能锻炼方法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20例,通过对患者平均排尿次数、平均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尿中白细胞数、清洁尿培养细菌数和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LUTS(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症状评分评价疗效。结果:20例患者接受膀胱功能锻炼的日排尿次数减少、平均膀胱容量减少、残尿量减少、尿中白细胞数及清洁尿培养细菌数降低、排尿症状有显著改善(P<0.01),生存质量评分和LUTS症状评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应用膀胱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锻炼 神经源性膀胱 排尿障碍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龙良春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采用综合性膀胱功能锻炼方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患者30例,记录患者平均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平均膀胱容量、尿中白细胞数和清洁尿培养细菌数来评价疗效。结...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采用综合性膀胱功能锻炼方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患者30例,记录患者平均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平均膀胱容量、尿中白细胞数和清洁尿培养细菌数来评价疗效。结果:30例患者接受膀胱功能锻炼后平均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最大排尿量增加、残尿量减少、平均膀胱容量减小、尿中白细胞数及清洁尿培养细菌数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应用膀胱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功能锻炼 脊髓损伤 康复护理
下载PDF
Crede排尿法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玲 《中国民康医学》 2008年第12期1249-1250,共2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住院的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63例,分别施以Crede法排尿、间歇导尿和留置导尿等膀胱功能训练;定期尿液培养,进行尿路感染率比较;治疗后检测膀胱...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住院的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63例,分别施以Crede法排尿、间歇导尿和留置导尿等膀胱功能训练;定期尿液培养,进行尿路感染率比较;治疗后检测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结果:治疗3个月,Crede法排尿、间歇导尿和留置导尿3组尿路感染率分别为14.3%、28.6%和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容量Crede法排尿和间歇导尿组明显大于留置导尿组,残余尿量Crede法排尿组少于间歇导尿和留置导尿组。结论:脊髓损伤后应尽可能早期拔除导尿管,进行Crede法排尿,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及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免除了因留置导尿管所造成的忧郁心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障碍 Crede法排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