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乡统筹发展的空间差别化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建楠 姚士谋 +1 位作者 曹有挥 王成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1-26,共6页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城乡统筹的内涵及特点,构建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0、2008年两个年份的城乡统筹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分析了影响长三角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城乡统筹的内涵及特点,构建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0、2008年两个年份的城乡统筹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分析了影响长三角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各城市城乡统筹水平差异显著,2000~2008年相对差距有微弱扩大的趋势,局部发生变动;②各城市城乡统筹水平由城市群外围向中心逐渐递增;③影响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四大因子是城镇化因子、外向型经济因子、城乡收入水平及城乡交流因子。最后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原文传递
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文 房光婷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2-143,共12页
利用1990—2007年的数据,以开放经济条件为出发点,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比较研究。计量分析显示,人均GDP、政府财政支出、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均与三大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相关,... 利用1990—2007年的数据,以开放经济条件为出发点,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比较研究。计量分析显示,人均GDP、政府财政支出、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均与三大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相关,而且都是显著性相关。外商直接投资对环渤海区域和珠江三角洲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一定的影响,对长江三角洲则没有显著影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使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调整财政支出的投向和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助于缩小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 长三角 珠三角 环渤海区域
下载PDF
城乡融合对低碳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空间效应——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笑杰 金晓斌 +2 位作者 罗秀丽 周寅康 肖人荣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9-1319,共21页
城乡融合是国土空间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探究其对低碳土地利用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测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和低碳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运用ESTDA框架和空间计量模型量化了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对低碳土地利用的... 城乡融合是国土空间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探究其对低碳土地利用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测度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和低碳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运用ESTDA框架和空间计量模型量化了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对低碳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性,并对具体因素及其空间效应进行甄别。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与低碳土地利用效率在波动中上升,区域差异显著并呈现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扩散模式;(2)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与低碳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且空间依赖程度呈增强态势,局部格局保持稳定并表现出HH型和LL型的空间聚类趋同现象;(3)城乡融合发展相对于低碳土地利用格局演化的空间整合性较弱,且局部关联和动态跃迁展现出一定的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特征;(4)城乡融合是影响低碳土地利用的关键因素,其发展水平每提高1%将导致本地低碳土地利用效率增加0.2%,而控制因素中科技投入和对外开放的直接效应为正,财政压力和生态压力的直接效应为负,财政压力、环境规制、公共服务设施和土地市场化则均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制定低碳高效的土地利用政策,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土地利用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低碳 长三角
原文传递
太湖流域城乡用地扩张对河网的空间占用机制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苏伟忠 陈维肖 +1 位作者 郭葳 汝静静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89-1301,共13页
城乡景观改变了河网结构的自然演进,致使河流洪水调蓄、生物多样性等功能退化。论文提出基于区域尺度分析城乡用地扩张对河流干扰的空间概念——城乡内河,直接把流域河流集合体的拓扑结构与城乡用地联系起来,并通过城乡内河密度URRD和49... 城乡景观改变了河网结构的自然演进,致使河流洪水调蓄、生物多样性等功能退化。论文提出基于区域尺度分析城乡用地扩张对河流干扰的空间概念——城乡内河,直接把流域河流集合体的拓扑结构与城乡用地联系起来,并通过城乡内河密度URRD和490个小流域单元,揭示太湖流域城乡发展最快时期用地扩张对河网的空间影响机制:URRD值从1985年的57.10m/km^2增长到2010年的122.28 m/km^2,翻了一番,等级结构由低级主导到高级领先,明显沿重点发展轴线以城镇为核心向四周蔓延,局地呈现负增长;分析表明,URRD与河网密度RD相关弱,与城乡用地密度URD相关显著,但不同URD阶段URRD-URD相关系数不同,即URD 0~15%和25%~40%区段URRD-URD相关最高;通过小流域样本统计与典型样本案例分析,初步揭示城乡内河的分布差异是不同增长阶段新增城乡用地空间增长模式差异(相对河网的位置与集聚性)的结果,由此建议针对不同城乡发展阶段采取保护、防卫、创建等城乡-河流整体协调的空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用地扩张 城乡内河 空间占用 空间增长模式 太湖流域
原文传递
城乡梯度变化视角下平原河网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土地利用关系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宇星 李玉凤 +3 位作者 邱春琦 王雨青 王刚 彭模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1-531,共11页
阐明城乡梯度变化下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土地利用间的关系,对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有重要意义。以苏北典型平原区为例,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法,对不同城乡梯度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土地利用结构之... 阐明城乡梯度变化下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土地利用间的关系,对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有重要意义。以苏北典型平原区为例,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法,对不同城乡梯度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北到南,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水田和水塘面积呈递减趋势,建设用地和道路面积不断增加,大型底栖动物门类、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呈减少趋势。总体上,水塘、水田、道路和建设用地的规模、形态与布局特征对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此外,河流形态规则化、建设用地形态复杂化、水塘邻域景观多样性下降将导致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降低。建议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规范用地布局,在农耕区域尽可能采用水田种植模式,在郊区、城郊和城市营造多样化湿地景观。研究结果可为河网地区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区域统筹管理体系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大型底栖动物 景观格局 城乡差异 平原河网
下载PDF
近20年黄河流域城乡耦合协调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刘金凤 吴文恒 +1 位作者 万赟 史海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3-422,429,共11页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城乡耦合协调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流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方法]基于城乡耦合关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模型,从省域尺度测算2000-2019年黄河流域八省(区...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城乡耦合协调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流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方法]基于城乡耦合关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模型,从省域尺度测算2000-2019年黄河流域八省(区)城市、乡村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城乡耦合协调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乡村综合发展水平不断上升,分别由0.34,0.35增至0.43,0.4,均呈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的空间格局。时间分异上,黄河流域城乡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由“基本失调”向“基本协调”发展的上升特征,八省(区)平均水平由0.5上升至0.59。空间分布上,黄河流域城乡耦合协调度呈现从上游到下游逐级递增的阶梯式格局,空间异质性突出。从城市系统阻碍城乡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由城市人口密度、城镇常住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均第三产业产值、城市人均GDP,从乡村系统阻碍城乡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经济领域的乡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乡村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整体上黄河流域城乡耦合协调程度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城乡政策和区域规划对城乡耦合起促进作用,资源禀赋对城乡耦合格局产生固化作用。[结论]应分类别坚持“发展优先、保护并重”和“提质增效、重点发展”的原则,提高黄河流域不同省份城乡协调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耦合 耦合协调度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长三角旅游吸引物城乡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朱明 史春云 +1 位作者 高峰 冯亮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55-1462,共8页
基于长三角地区1663个3A级旅游景区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地理探测器方法,对长三角旅游吸引的城乡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①长三角旅游吸引物空间分布不均衡性显著,表现出“整体分散,核心集聚”的空间分布特... 基于长三角地区1663个3A级旅游景区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地理探测器方法,对长三角旅游吸引的城乡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①长三角旅游吸引物空间分布不均衡性显著,表现出“整体分散,核心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单核、多中心、层级化”的格局特征显著,集聚形态上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②城区吸引物集聚程度高于乡村地区,省域间城乡吸引物分布各有侧重,根据景区丰度指数可将长三角41市划分为“城乡双高型”“城区集聚型”“乡村集聚型”和“城乡双低型”4类旅游地;③长三角旅游吸引物城乡分异特征主要是由自然、经济、社会三大因素互相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城乡吸引物的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吸引物 城乡 空间分异特征 长三角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乡收入差距时空格局及其对城镇化的响应
8
作者 史海金 赵新正 +3 位作者 李香香 黄羽中 郁星 相里博晨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1-1793,共13页
解析黄河流域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探讨两者间的关系,对破解城乡及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76个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泰尔指数、核密度估计、空间计量模型及GI... 解析黄河流域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探讨两者间的关系,对破解城乡及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76个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泰尔指数、核密度估计、空间计量模型及GIS与数理分析方法,分析2005—2020年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揭示前者对后者的响应程度,并检验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的其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黄河流域城乡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各地带城乡收入差距呈“下游<中游<上游”阶梯递增趋势;各地区之间的城乡收入差距呈现缩小与收敛的态势。分地区看,阿坝、安康、临汾等35个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趋势变化,安阳、宝鸡、包头等35个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呈近线型递减趋势变化。空间分布上,黄河流域城乡收入差距由北向南呈上升趋势,自西向东趋于降低。(2)2005—2020年黄河流域城镇化水平表现出由较低水平转变为中高水平的特征,城镇化水平提升明显。(3)黄河流域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的非线性特征,城镇化水平超过一定的阈值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由正向促进转变为负向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特征,其中黄河流域上游、中游区域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黄河流域下游区域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负向线型特征。邻近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城镇化水平、邻近地区城镇化水平对本地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均存在显著非线性倒“U”型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缩小黄河流域城乡收入差距,推进城乡融合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 城镇化 空间滞后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城乡融合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城乡人居空间变迁过程及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游猎 刘国玲 陈睿山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45-1754,共10页
人口变化与用地增减的关系问题,是区域城乡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城乡人地关系协调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论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运用人居空间变迁模型分析和比较了1997年以来苏浙沪皖三省一市,以及长三角地区市、县、镇、乡、村5级... 人口变化与用地增减的关系问题,是区域城乡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城乡人地关系协调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论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运用人居空间变迁模型分析和比较了1997年以来苏浙沪皖三省一市,以及长三角地区市、县、镇、乡、村5级行政单元人口变化与用地增减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1)分省来看,苏浙皖三省整体呈现出城镇膨胀、蔓延与乡村萎缩、收缩互补态势;苏皖人地数量变化比沪浙更为协调,变迁强度更弱且更具稳定性。(2)分级来看,乡村地区人地数量变化一致性最弱,表现出明显的人口用地弹性,且异动明显;而市县镇变迁较为稳定。结论指出:人口要素虽然总体表现为乡村向城市逐级流动,但上海、浙江已经显示出人口的城乡双向流动;而用地要素则表现为乡村向城镇的单向流动;后者从要素间关系角度反映了“地随人走”的趋势。研究通过识别长三角地区城乡人居空间变迁过程及特征,有助于判断当前城乡融合的发展形势,并可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人地关系 城乡关系 人居空间变迁模型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城镇化发展对城乡贫困的异质性影响研究——来自长三角41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10
作者 倪泽睿 苏聪文 刘苓君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104,共14页
基于2000—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本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镇化发展对城镇贫困和农村贫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并分阶段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本地效应方面,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减缓城乡贫困,且... 基于2000—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本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镇化发展对城镇贫困和农村贫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并分阶段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本地效应方面,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减缓城乡贫困,且农村减贫效应更强;(2)在空间溢出效应方面,本地城镇化发展会显著减缓周边地区城镇贫困和加剧农村贫困,且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程度更大;(3)分阶段看,2000—2012年城镇化发展更有利于本地农村减贫和周边地区城镇减贫,2013—2020年城镇化发展更有利于本地城镇减贫,后一阶段城镇化对周边地区农村贫困加剧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贫困 减贫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长三角
原文传递
长三角地区城乡耦合协调发展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桂莉 张薇 +2 位作者 雷茜茜 白彩全 王林旭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7期4346-4351,共6页
以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为例,引入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协调度函数构建城乡系统耦合模型,选取耦合测度指标体系,对长三角2003-2011年城乡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测度,深入分析其城乡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 以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为例,引入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协调度函数构建城乡系统耦合模型,选取耦合测度指标体系,对长三角2003-2011年城乡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测度,深入分析其城乡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城乡耦合协调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从耦合协调度来看,上海最高,浙江的杭州、宁波、嘉兴、绍兴和台州以及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和常州次之,浙江的湖州和舟山以及江苏的泰州、镇江和扬州最差;从耦合协调类型来看,上海、南京和镇江的耦合协调类型基本表现为乡村发展滞后型;苏州、杭州、无锡、常州和湖州的耦合协调类型基本表现为城乡同步发展型;宁波、嘉兴、绍兴、台州、南通、泰州、扬州和舟山基本表现为乡村发展超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耦合协调类型 城乡系统 长三角
下载PDF
城乡融合视角下黄河流域镇域经济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志伟 赵芮 +2 位作者 简子菡 孟怡伟 张改素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5-204,共10页
基于城乡融合视角,通过多种渠道搜集镇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分析黄河流域镇域经济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具体而言,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础指标,以国镇比(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与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省镇比(省域城镇居民的... 基于城乡融合视角,通过多种渠道搜集镇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分析黄河流域镇域经济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具体而言,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础指标,以国镇比(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与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省镇比(省域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与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市镇比(市域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与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县镇比(县域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与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城乡融合下的镇域经济测度指标,分析黄河流域7098个镇域单元组成的经济空间格局,进而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国镇比下的城乡融合水平看,大多数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较大,表明流域整体的城乡融合水平普遍较低。从空间分布看,低融合水平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以南、河南以西的广大地区并形成连绵集聚片区,高融合水平区主要分布在山东大部、河南中部及西部、内蒙古局部。省镇比、市镇比、县镇比下的空间分异格局与国镇比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不同的是随着参照指标的进一步缩小,各水平区集聚的程度有所弱化。(2)从空间关联格局看,国镇比、省镇比、县镇比下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效应明显,主要以显著高-高(HH)区、显著低-低(LL)区为关联类型。国镇比下的显著LL区分布在山东大部、河南中部及北部、内蒙古局部,而显著HH区集中出现在山西外围、甘肃、青海南部。(3)基于最小二乘法、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等定量分析发现,整体分异格局主要受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建镇区人口占比、人均工业产值、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的影响最为显著,工业生产总值、建镇区面积占比仅起基础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域经济 城乡融合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城乡河渠清淤对策初探——以邛崃市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中元 薛祥山 +4 位作者 刘改妮 王建富 杨钢 姜影 郑燚楠 《绿色科技》 2019年第4期108-110,112,共4页
对邛崃市淤积河道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将淤积河道分为泥沙型和黑臭型两类,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于待清淤河渠的城镇和乡村段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河渠清淤对策和淤泥处理措施。为进一步的河渠清淤提供了整体思路和技术指引,同时对于... 对邛崃市淤积河道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将淤积河道分为泥沙型和黑臭型两类,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于待清淤河渠的城镇和乡村段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河渠清淤对策和淤泥处理措施。为进一步的河渠清淤提供了整体思路和技术指引,同时对于成都地区乃至四川等西南地区的城乡河渠清淤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 河渠 清淤 对策
下载PDF
流溪河流域的城乡聚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艳丹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年第12期111-115,共5页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流溪河流域的城乡聚落空间形态和分布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本研究以流溪河流域为研究区,结合自然人文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方面分析城乡聚落的分布、空间形态、形成原因,从时空上分析上中下游流域的城乡聚落...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流溪河流域的城乡聚落空间形态和分布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本研究以流溪河流域为研究区,结合自然人文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方面分析城乡聚落的分布、空间形态、形成原因,从时空上分析上中下游流域的城乡聚落发展的人文地理因素。流域的城乡聚落空间结构和形态分布不均,具有高密度集中和低密度分散的现象,有向主要城镇中心发展逐渐向外扩散和向交通河流分布集中的趋势。本研究重点研究2005年、2009年、2015年从化流溪河流域的城乡聚落发展变化,分析从化流溪河流域的城乡聚落的发展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并为从化的城乡发展规划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聚落 空间分布 流溪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乡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文风 刘丹 李琳娜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42-1450,共9页
探索黄河流域人口—土地—产业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可以为区域城乡发展提供分区引导。以县域为单元,针对黄河流域城乡转型发展,构建人口、土地、产业三要素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轨迹分析法及面板数据模... 探索黄河流域人口—土地—产业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可以为区域城乡发展提供分区引导。以县域为单元,针对黄河流域城乡转型发展,构建人口、土地、产业三要素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轨迹分析法及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黄河流域339个县域的城乡转型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耦合协调格局,并探索城乡转型的影响因素,根据城乡转型发展的轨迹进行功能分区,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整体人口、土地、产业城乡转型水平初期偏低,但随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城乡系统逐渐向高级有序化方向演化;②2020年,大部分县域处于高水平耦合和高度协调阶段,空间关联类型以显著“高—高”和显著“低—低”类型区为主;③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业生产水平等因素是人口—土地—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④按照城乡转型轨迹,黄河流域县域可划分为核心转型区、潜在转型区和限制转型区。未来,应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特征,分别制定城乡融合发展策略,进而促进整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转型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渭河流域城乡一体化旅游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段兆雯 李世平 张兆琴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3-57,共5页
为促进陕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旅游产品的结构,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增长极理论以及空间一体化理论,分析了渭河流域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应以乡村农耕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发渭河流域关中农耕文化,构建... 为促进陕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旅游产品的结构,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增长极理论以及空间一体化理论,分析了渭河流域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应以乡村农耕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发渭河流域关中农耕文化,构建沿渭河进行整合开发的文化旅游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渭河流域形成"一城、一轴、多中心"的旅游发展空间结构,极力打造集文化、休闲、娱乐一体的渭河农耕文化旅游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 城乡一体化 渭河流域 农耕文化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探索与深化
17
作者 刘梦琴 傅晨 曾亿武 《南方农村》 2013年第10期50-53,68,共5页
本文研究珠江三角洲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探索路径,指出目前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深化发展提出对策建议。珠江三角洲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探索形成了建立全市统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保"转"城保"... 本文研究珠江三角洲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探索路径,指出目前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深化发展提出对策建议。珠江三角洲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探索形成了建立全市统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保"转"城保"和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三种路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度"碎片化"依然存在,城乡养老保障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的集体福利倾向严重。珠江三角洲继续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应加大制度整合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防止和克服农村居民参保的集体福利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城乡一体化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的全新构建及其应用——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评价 被引量:83
18
作者 焦必方 林娣 彭婧妮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83,共9页
文章从城乡经济、生活和医疗教育融合三个角度,选取了10对城乡指标;对每对指标进行比值及修正处理以消除量纲;采取均方差决策法、AHP法和ANP法对指标赋权,计算城乡一体化评分。应用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对2008年全国各省市城乡一体化水... 文章从城乡经济、生活和医疗教育融合三个角度,选取了10对城乡指标;对每对指标进行比值及修正处理以消除量纲;采取均方差决策法、AHP法和ANP法对指标赋权,计算城乡一体化评分。应用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对2008年全国各省市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比较排序,并对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从1999年到2008年间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尽管2008年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从1999年到2008年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 指标赋权方法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9
19
作者 张改素 王发曾 +2 位作者 康珈瑜 杨慧 丁志伟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51,共10页
以城乡收入比为测度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空间分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0—2014年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不断下降,表明长... 以城乡收入比为测度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空间分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0—2014年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不断下降,表明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日趋减小的趋势。2从空间分类格局看,极高、高、较高城乡收入差距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并形成大范围高值集中区,近期三者的数量大幅减少但依然占据主导;极低、低、较低城乡收入差距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在长三角、主要城市群以及经济发达区形成连绵分布区;较高、高城乡收入差距区在中部、东部基本上变化为中等、较低城乡收入差距区,近期这两个类型区几乎消失。3从空间关联格局看,HH区和LL区在空间上集聚格局明显。显著HH区主要在川西、滇西以及滇南形成连绵分布区,近期集聚态势进一步增强;显著LL区在中部、东部的分布范围在不同年份虽有变化但近期集聚效应明显增加,近期显著LL区明显集中在两个区域:一个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主,另一个是在长三角地区。4影响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为:优越的区位条件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农业现代化进程起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起决定性支撑作用,工业化、城镇化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化起一定的"阻碍"作用,战略政策的支持起宏观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县域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7
20
作者 马志飞 宋伟轩 +2 位作者 王捷凯 陈艳如 熊烨箐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7-1480,共14页
在城乡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案例,运用熵值法计算长三角地区2008—2018年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城乡融合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 在城乡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案例,运用熵值法计算长三角地区2008—2018年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城乡融合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高低高”结构向“Σ”转变的空间演变特征,空间融合发展水平和社会融合发展水平的高值区大致呈现出“Σ”的空间分布特征,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高低高”的圈层结构特征,生活融合发展水平大致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地理探测器模型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高级化、财政支农支出比例、财政分权有助于城乡融合的发展,经济发展的速度、产业结构偏离、城乡基本建设支出比例不利于城乡融合的发展;从时间变化上看,政府力量在逐步减弱,市场力量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空间演化 长三角地区 形成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