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脆弱性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156
1
作者 方创琳 王岩 方嘉雯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4-247,共14页
城市脆弱性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抵抗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外部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干扰的应对能力。当这种抗干扰的应对能力低于某一临界阈值时,城市即进入脆弱状态。城市脆弱性是城市资源脆弱性、生态环境脆弱性、经济... 城市脆弱性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抵抗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外部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干扰的应对能力。当这种抗干扰的应对能力低于某一临界阈值时,城市即进入脆弱状态。城市脆弱性是城市资源脆弱性、生态环境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的综合体现。城市脆弱性的评价与调控研究对提升中国城镇化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从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4个方面确定10项分指数、选取36个具体指标,构建了中国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并确定测度标准值,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脆弱性及其空间分异做了总体评价。研究表明,中国城市脆弱性呈现明显的"级差化"分异特征,总体处于中度脆弱状态。按照这种差异,将中国城市脆弱程度划分为低度脆弱、较低脆弱、中度脆弱、较高脆弱和高度脆弱5个级别。城市脆弱性呈现显著的"梯度化"和"集群化"空间分异,东部地区城市脆弱性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地区脆弱性低于其它地区。城市脆弱性与城市规模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规模越大的城市脆弱性相对越小。资源型城市脆弱性明显高于综合性城市,职能综合性强的城市脆弱性相对较低。城市经济增长的快慢不能反映城市脆弱性的高低,经济高速增长并不意味着城市脆弱性就低。如何科学测度城市综合脆弱性,如何应对和降低城市脆弱性,是本研究试图回答的问题。该研究为丰富城市脆弱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解决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系列社会问题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综合测度 空间分异 可持续发展 中国
原文传递
金融素养与城市贫困 被引量:115
2
作者 单德朋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6-154,共19页
城市贫困是2020年后反贫困政策的重点盯住问题,本文引入金融素养视角,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金融素养对中国城市的影响。考虑到反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父母金融素养和同社区平均金融素养作为工具变量,还使... 城市贫困是2020年后反贫困政策的重点盯住问题,本文引入金融素养视角,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金融素养对中国城市的影响。考虑到反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父母金融素养和同社区平均金融素养作为工具变量,还使用联立方程模型约束了遗漏变量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并对金融素养减贫效应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扩展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素养对城市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积极影响,该种影响有其金融知识属性和金融决策内涵,不同于一般认知能力。但中国城镇居民金融素养水平较低,通过金融教育改善金融素养是实现城市减贫的重要政策选择。比较金融素养对收入贫困、资产贫困和贫困脆弱性的不同影响发现,金融素养不仅能够体现贫困人口的收入"开源",而且可以通过影响资产配置行为,实现财富积累,并提升收入稳健性,金融素养不足是城市贫困主体增收但不减贫现象的重要原因。基于异质样本的研究表明,贫困深度更浅的贫困主体,从金融素养提升中获得的相对收益更高,金融素养对城市减贫体现为收入加成作用,是收入提升政策的有效补充。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城市贫困的致贫原因提供了新视角,对城市贫困政策制定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素养 城市贫困 资产贫困 贫困脆弱性
原文传递
城市脆弱性研究评述与展望 被引量:108
3
作者 王岩 方创琳 张蔷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5-768,共14页
当前,脆弱性为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城市脆弱性是努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急需开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国内外城市脆弱性研究文献资料的回顾,梳理了城市脆弱性概念、研究分类、分析框架、动力机制和评价方法。目前对城市脆弱性... 当前,脆弱性为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城市脆弱性是努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急需开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国内外城市脆弱性研究文献资料的回顾,梳理了城市脆弱性概念、研究分类、分析框架、动力机制和评价方法。目前对城市脆弱性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框架,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动力机制与调控的研究不足,缺少对城市耦合系统脆弱性的研究。未来,应在现有城市脆弱性研究基础上,建立综合、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并注重典型区域的城市脆弱性评价,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可持续发展 评述 展望
原文传递
大庆市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与动态演变研究 被引量:68
4
作者 王岩 方创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7-555,共9页
城市脆弱性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抵抗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外部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干扰的能力。当这种抗干扰能力低于某一临界阈值时,城市即进入脆弱状态。城市脆弱性一般包括资源脆弱性、生态环境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 城市脆弱性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抵抗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外部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干扰的能力。当这种抗干扰能力低于某一临界阈值时,城市即进入脆弱状态。城市脆弱性一般包括资源脆弱性、生态环境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四大类型,是上述四种脆弱性的综合体现。大庆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具有明显的脆弱性特征。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分别对城市各子系统脆弱性和城市综合脆弱性动态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分析表明:①1990-2012年,大庆市资源脆弱性呈现增加趋势,生态环境脆弱性、经济脆弱性、社会脆弱性均呈现降低趋势;②1990-2012年大庆市城市综合脆弱性经历了"快速下降-波动下降-加速下降"3个变化阶段,目前大庆市处于由中脆弱度向较低脆弱度的过度阶段;③伴随石油开采和城市发展,大庆市已经从经济主导型脆弱性转变为资源主导型脆弱性,大庆市已处于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亟需加快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步伐,转则兴,不转则衰。未来,应持续关注资源型城市,加强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的研究,进一步总结城市脆弱性的发生机理与变化规律,为城市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综合评价 动态演变 大庆
下载PDF
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分析 被引量:65
5
作者 李鹤 张平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51-760,共10页
利用"脆弱性"这一新的研究范式对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从矿业城市社会就业的敏感性及其应对下岗失业问题的能力两方面建立社会就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脆弱性"这一新的研究范式对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从矿业城市社会就业的敏感性及其应对下岗失业问题的能力两方面建立社会就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脆弱性评价指数模型对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敏感性普遍较高,不同矿业城市应对下岗失业问题的能力差异较大,二者之间并无明显相关关系,应对下岗失业问题能力的强弱在决定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程度方面作用更为明显;东北地区不同资源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差异较为明显,石油类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相对较低,煤炭类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普遍较高,老年期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普遍高于中、幼年期矿业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城市 社会就业 脆弱性 BP神经网络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防御性、脆弱性与韧性:城市安全管理的三重变奏 被引量:63
6
作者 高恩新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5-110,共6页
在面临多元不确定性挑战的背景下,城市安全是城市管理的核心目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理解城市安全管理体系的三种理论视角:防御性、脆弱性、韧性。三种研究视角为城市安全管理提供了不同的目标选择、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 在面临多元不确定性挑战的背景下,城市安全是城市管理的核心目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理解城市安全管理体系的三种理论视角:防御性、脆弱性、韧性。三种研究视角为城市安全管理提供了不同的目标选择、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常用策略。现代城市管理应该重构安全管理体系,抛弃传统的规避、抵御和控制策略,以利用和适应不确定性为城市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韧性灾害管理、韧性规划和韧性社区建设实现城市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安全 防御性 脆弱性 韧性
原文传递
基于“暴露-敏感-适应”的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45
7
作者 李彤玥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6-95,共10页
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是城市防灾减灾及弹性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的城市脆弱性研究不足以支撑弹性规划。建立"暴露—敏感—适应"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兰州市为例,收集城市自然灾害危险性分布、地... 城市脆弱性空间研究是城市防灾减灾及弹性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目前的城市脆弱性研究不足以支撑弹性规划。建立"暴露—敏感—适应"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兰州市为例,收集城市自然灾害危险性分布、地形、降水、街道单元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等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城市空间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暴露—敏感—适应"的城市脆弱性研究框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评价分析结论的针对性及规划应对的可操作性,基于街道空间单元的研究能够提高城市脆弱性空间格局识别的精度,为城市防灾减灾和弹性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案例城市兰州城市脆弱性在三个组分上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可以降低暴露性、降低敏感性和提高适应能力为原则,针对呈现出不同脆弱性特征的城市空间单元施加相应的弹性规划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防灾减灾 暴露性 敏感性 适应能力 兰州市 弹性规划
原文传递
关中地区城市干旱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45
8
作者 喻忠磊 杨新军 石育中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1-588,共8页
城市干旱脆弱性是指城市系统对城市干旱的敏感性以及由于缺乏应对能力而使系统易于遭受损失的性质和状态;对城市干旱脆弱性及其主要贡献因子的评价分析是城市应对干旱扰动的基础。文章从城市干旱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出发构建脆弱性评价系统... 城市干旱脆弱性是指城市系统对城市干旱的敏感性以及由于缺乏应对能力而使系统易于遭受损失的性质和状态;对城市干旱脆弱性及其主要贡献因子的评价分析是城市应对干旱扰动的基础。文章从城市干旱敏感性和应对能力出发构建脆弱性评价系统;在"基于区域的综合脆弱性"评价框架下,利用熵值法和贡献度模型,根据关中地区2009年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关中5市的干旱脆弱性及其主要贡献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渭南、铜川、西安和宝鸡市干旱脆弱性处于中等水平,咸阳市干旱脆弱性水平较低;②关中平原城市干旱脆弱性空间分异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并不严格一致,敏感性与城市化水平呈正向关系,应对能力同时受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因素影响,但自然资源因素发挥着更大作用;③各市干旱脆弱性指标层主要贡献因子各不相同,但呈趋同态势,突出表现在社会干旱敏感性以及应对干旱的技术、自然资源禀赋等因子上。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干旱 脆弱性 贡献度 关中地区
原文传递
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量:44
9
作者 赵林 王维 +2 位作者 张宇硕 李瑞 吴殿廷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9-77,共9页
从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三方面构建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和GIS手段对东北振兴政策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的城市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时间序列上,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脆弱性演化历程可分为高脆弱性... 从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三方面构建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和GIS手段对东北振兴政策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的城市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时间序列上,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脆弱性演化历程可分为高脆弱性主导阶段(2003—2006年)和低脆弱性主导阶段(2007—2011年),城市脆弱性总体上呈现减小趋势,且区域差距不断缩小;空间演化上,城市脆弱性空间格局日趋均衡,高脆弱性城市呈现"扎堆"聚集的特点,低脆弱性城市与东北经济空间格局基本吻合,省际之间脆弱性程度内蒙东部最小,其次是辽宁和吉林,黑龙江最高,就区内差异而言,除黑龙江区内差距扩大外,其他三省均波动下降;区域中心城市的脆弱性不断降低且差距不断缩小,资源型城市的脆弱性程度下降幅度较大,内部呈现不平衡的特点。国家战略调整与重要规划实施、区域产业调整与财政金融扶持、区域开放带动与空间布局优化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是东北振兴战略对城市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的重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时空格局演变 东北地区 东北振兴
原文传递
基于情景模拟的城市内涝动态风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38
10
作者 苏伯尼 黄弘 张楠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4-690,共7页
该文建立了一套针对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通过二维水力学模型模拟积水的时空分布,并采用基于国内实地调查获得的脆弱性曲线估算内涝灾害损失。以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为例进行了内涝风险评估,模拟了该地区不同降雨情景下... 该文建立了一套针对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通过二维水力学模型模拟积水的时空分布,并采用基于国内实地调查获得的脆弱性曲线估算内涝灾害损失。以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为例进行了内涝风险评估,模拟了该地区不同降雨情景下的内涝时空分布和灾害损失情况。结果显示:持续时间越长、重现期越长的暴雨导致的积水和经济损失越严重,但不同的暴雨导致的积水区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通过不同雨水井分布情况下经济损失总量的估算,分析了雨水井对降低城市暴雨内涝风险的作用。结果表明:雨水井可以有效降低内涝风险,但应对短时强降雨的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风险评估 情景模拟 脆弱性曲线
原文传递
基于PSR和AHP方法的西安市城市内涝脆弱性评价体系构建与脆弱度评估 被引量:29
11
作者 黄曦涛 李怀恩 +2 位作者 张瑜 杨晓锋 陈思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7-175,共9页
本文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和“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城市内涝脆弱性指标体系。利用2010、2012、2016、2017年共4期西安市统计年鉴数据提取了西安市城市内涝脆弱性指标,使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提出城市内涝脆弱度指数... 本文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和“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城市内涝脆弱性指标体系。利用2010、2012、2016、2017年共4期西安市统计年鉴数据提取了西安市城市内涝脆弱性指标,使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提出城市内涝脆弱度指数,并综合分析评价了西安市城市内涝的脆弱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和社会状态对城市内涝的脆弱性起决定性作用,外在压力和后期响应作用次之。其中,水面面积、排水管网密度、坡度、暴雨强度是对城市内涝脆弱度影响最大的因子,均大于10%;建成区面积、暴雨次数、人口、从业人数、投入资金、绿化率、GDP、防洪堤长度对城市内涝脆弱度的影响一般,影响力在2%-9%之间;年降雨量、年降雨天数、道路长度对城市内涝脆弱度影响较小,均小于2%。西安市4期的城市内涝脆弱度指数均为较低水平,说明西安市的城市内涝脆弱度指标平稳,灾害风险小,比较适宜人居。西安市城市内涝脆弱性评价,对区域城市管理、灾害预警、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脆弱性 评价体系 PSR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综合建模的区域城市群发展脆弱性评价——以滇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6
12
作者 范峻恺 徐建刚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75-2887,共13页
城市脆弱性是评价城市发展韧性状况的有效测度。目前我国对于城市脆弱性的研究以运用统计学方法评价特殊城市为主,尚未形成对区域城市群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科学客观评价方法。以滇中城市群为例,从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三个方面综... 城市脆弱性是评价城市发展韧性状况的有效测度。目前我国对于城市脆弱性的研究以运用统计学方法评价特殊城市为主,尚未形成对区域城市群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科学客观评价方法。以滇中城市群为例,从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三个方面综合构建城市脆弱性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BP神经网络综合建模方法,对2007-2016年10年间滇中城市群的城市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滇中城市群的城市脆弱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城市组团之间差异较大,呈现出发展中的不均衡性。评价结果对滇中城市群韧性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区域城市群发展脆弱性研究提供一种科学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城市脆弱性 复合系统 BP神经网络 熵值法 滇中城市群
原文传递
基于脆弱性视角的中国高铁城市网络韧性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郭卫东 钟业喜 冯兴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1-1387,共17页
基于中国高铁城市间列车流动数据构建高铁城市网络,利用脆弱性视角对中国高铁城市网络韧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武汉和湖北“封城”状态的网络韧性及城市响应,主要结论为:①中国高铁城市网络发育程度有待提高,... 基于中国高铁城市间列车流动数据构建高铁城市网络,利用脆弱性视角对中国高铁城市网络韧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武汉和湖北“封城”状态的网络韧性及城市响应,主要结论为:①中国高铁城市网络发育程度有待提高,城市网络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性和层级性特征明显。②城市网络核心节点地位突出,控制能力强,关联效应显著,城市网络具有较强的适应和恢复能力,但网络韧性受关键节点影响显著。③蓄意攻击相比随机攻击能显著降低城市网络韧性,但在核心网络未遭受严重打击状态下,整体网络仍能保持较高的运转效率。④中国高铁城市核心网络保留了城市网络的主要运行特征,东高西低的网络发育特征明显,京广和京沪高铁是核心网络中交往最为频繁的通道。⑤武汉和湖北“封城”对中国高铁城市网络韧性总体影响较小,但对城市节点影响明显,总体上受到城市行政等级、交通运输干线和地理空间距离等因素影响,区域封锁状态下随着核心-边缘结构的调整,城市将提升自我核心度以弥补封锁区域核心地位的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网络韧性 脆弱性 高铁 新冠肺炎疫情
原文传递
城市山洪灾害多目标评估方法探讨 被引量:24
14
作者 唐川 师玉娥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21,共9页
本文针对目前城市山洪灾害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城市山洪灾害多目标评估系统方法,包括山洪灾害泛滥范围的危险区划、城市易损性分析、城市山洪灾害损失评估和风险评价四个主要内容。关于山洪孕灾环境、致... 本文针对目前城市山洪灾害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城市山洪灾害多目标评估系统方法,包括山洪灾害泛滥范围的危险区划、城市易损性分析、城市山洪灾害损失评估和风险评价四个主要内容。关于山洪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的社会经济状况,本研究提出一套基于GIS的从数据采集→空间属性数据库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择→预测评价分析→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风险区划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体系。山洪灾害危险区划采用地貌学和数值模拟方法;以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城市土地覆盖类型,应用GIS进行了山洪灾害损失评估和风险评价。山洪灾害多目标评估可用于指导城市洪泛区不同危险、风险地带的土地利用规划与决策,从而达到规避风险和减灾的目的,并为山洪灾害影响区的居民提供灾害风险信息,以作为避难和防洪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山洪灾害 危险区划 易损性 损失评估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概念、框架和测度:城市脆弱性研究脉络评述及其拓展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晓瑞 张琳雅 方创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99,共6页
在分析城市脆弱性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对基于"概念内涵—分析框架—定量测度"的城市脆弱性研究脉络进行了梳理总结,进而对传统研究脉络进行了有机拓展,构建了基于"概念内涵—分析框架—定量测度—动态演化—综合调控"... 在分析城市脆弱性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对基于"概念内涵—分析框架—定量测度"的城市脆弱性研究脉络进行了梳理总结,进而对传统研究脉络进行了有机拓展,构建了基于"概念内涵—分析框架—定量测度—动态演化—综合调控"的城市脆弱性研究新脉络。未来城市脆弱性研究应抓住3个重点问题:夯实理论基础,完善技术方法,加强实践应用,由此使城市脆弱性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应用上得到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研究脉络 拓展
下载PDF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脆弱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16
作者 姚蕊 杨群涛 张书亮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0,共8页
针对传统脆弱性研究存在的概念和研究框架缺乏共识、空间尺度精细化不足以及耦合自然-社会经济要素的动态模拟薄弱等局限性,梳理了城市暴雨内涝灾害脆弱性认知、测度方法、时空模拟3个维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未来要不断完善城市暴... 针对传统脆弱性研究存在的概念和研究框架缺乏共识、空间尺度精细化不足以及耦合自然-社会经济要素的动态模拟薄弱等局限性,梳理了城市暴雨内涝灾害脆弱性认知、测度方法、时空模拟3个维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未来要不断完善城市暴雨内涝脆弱性的理论体系,加强大数据驱动下的内涝脆弱性定量测度方法和人类行为对脆弱性的适应性调控研究,实现城市暴雨内涝灾害脆弱性的多尺度、精细化动态模拟,满足城市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暴雨 内涝灾害 脆弱性 测度方法 时空模拟 防灾减灾
下载PDF
城市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热点问题评述与展望 被引量:23
17
作者 黄建毅 苏飞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11-1217,共7页
对城市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的热点问题及趋向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现阶段社会脆弱性研究已经成为城市灾害脆弱性的重要研究范式,但学者们在城市灾害社会脆弱性综合维度的界定、脆弱性评估方法构建、社会脆弱性与灾害种类相... 对城市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的热点问题及趋向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现阶段社会脆弱性研究已经成为城市灾害脆弱性的重要研究范式,但学者们在城市灾害社会脆弱性综合维度的界定、脆弱性评估方法构建、社会脆弱性与灾害种类相关性判读以及研究尺度选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争议。对这些争议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未来城市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灾害 社会脆弱性 热点问题 异质性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灾害易损性时空格局差异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唐波 刘希林 李元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8,85,共8页
在灾害环境变化的背景之下,城市灾害易损性研究成为新时期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题之一。应用贡献权重模型,从人口易损性、经济易损性、社会易损性和环境易损性4个方面,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17个城市的灾害易损性时空格局差... 在灾害环境变化的背景之下,城市灾害易损性研究成为新时期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题之一。应用贡献权重模型,从人口易损性、经济易损性、社会易损性和环境易损性4个方面,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17个城市的灾害易损性时空格局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灾害易损性评价因子的贡献率发生明显变化,由城市绿化率和道路密度向经济密度、建成区面积比和人口密度转移;时间上2010年城市灾害整体易损性变化速率高于2000年,空间上以广州和深圳为代表的东侧城市易损性整体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以恩平和四会为代表的西侧城市易损性有下滑的趋势或变化不明显,并且内圈层城市灾害易损性高于外圈层城市。这说明10年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得到迅速发展,可是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灾害易损性的时空格局反映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东西侧和内外圈层城市在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将成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实现优化整合、区域一体化面临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易损性 时空差异 贡献权重模型 珠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基于变权模型的唐山城市脆弱性演变预警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路路 郑新奇 +1 位作者 张春晓 吕永强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58-1870,共13页
城市脆弱性评价预警是城市脆弱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以资源型城市唐山作为案例,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框架构建了城市脆弱性预警指标体系,引入惩罚型变权模型对2000—2014年城市脆弱性的警情进行评价测度,结合GM(1,1)模型对2015... 城市脆弱性评价预警是城市脆弱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以资源型城市唐山作为案例,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框架构建了城市脆弱性预警指标体系,引入惩罚型变权模型对2000—2014年城市脆弱性的警情进行评价测度,结合GM(1,1)模型对2015—2020年城市脆弱性警情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变权模型能够有效满足资源型城市脆弱性预警研究;2)2000—2014年,唐山城市脆弱性预警指数由0.449上升至0.716,警度等级呈下降态势,从"重警"演变为"轻警",警情指示灯由"橙灯"演变为"蓝灯";3)2015—2020年唐山城市脆弱性预警等级预测结果为"轻警"变为"无警",警情指示灯为"蓝灯"变为"绿灯"。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脆弱性评价提供方法基础和科学依据,为改善唐山脆弱状况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预警 变权模型 GM(1 1)模型 唐山市
原文传递
城市洪灾及城市防洪规划探讨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忠阳 杜子璇 +2 位作者 刘伟昌 杨海鹰 田宏伟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年第B09期5-8,共4页
城市洪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除受地理地形、气候条件等许多自然因素影响外,也受到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影响。城市不透水地面增多,城区降水增多及绿地、植被减少,排洪能力差,水体面积减少等,是城市内涝加剧的主要原因。为减轻和预防洪水给... 城市洪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除受地理地形、气候条件等许多自然因素影响外,也受到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影响。城市不透水地面增多,城区降水增多及绿地、植被减少,排洪能力差,水体面积减少等,是城市内涝加剧的主要原因。为减轻和预防洪水给城市居民带来生命和财产威胁,应做好防洪规划。在做规划时,除应考虑提高防洪标准、加快建设城市防洪工程并保证其质量、增加地面覆盖度、改善生态环境、妥善管理防洪设施外,还应考虑风险与脆弱性、减少地面沉降及建立现代化防洪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灾害 洪涝灾害 防洪规划 脆弱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