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方法与关键问题 被引量:245
1
作者 刘常富 李小马 韩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5381-5390,共10页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主要的休闲游憩场所,对促进其身心健康,建设和谐可持续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伴随快速城市化,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园的需求与日俱增,不仅仅关注城市公园的数量,更关心能否方便快捷地进入公园进行游憩活动。这对城市公园的...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主要的休闲游憩场所,对促进其身心健康,建设和谐可持续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伴随快速城市化,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园的需求与日俱增,不仅仅关注城市公园的数量,更关心能否方便快捷地进入公园进行游憩活动。这对城市公园的评价和合理规划提出了新要求。基于GIS的可达性研究从公园与市民相互关系角度出发,能够较好地评价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是评价城市公园空间分布合理性和服务公平性的主要手段。多种可达性计算方法的出现为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中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余地,但不同的方法基于不同的理论,对数据要求不同,反映可达性的不同方面,对各种可达性计算方法的理解是选择适宜可达性计算方法进行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的前提。将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中常用的可达性计算方法分为4类6种,分别评述了其原理和优缺点,为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中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同时分析了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探讨了未来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城市绿地 城市游憩 可达性 空间分布 GIS
下载PDF
城市滨水区游憩空间设计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方庆 卜菁华 《规划师》 2003年第9期46-49,共4页
滨水区游憩空间开发的关键在于通过游憩空间的合理设置将游憩者和城市滨水区相连接,并满足游憩者的游憩需要。因此,滨水区的游憩开发首先应对滨水区现状进行调查及定位游憩活动,然后在具体的开发中综合考虑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改造... 滨水区游憩空间开发的关键在于通过游憩空间的合理设置将游憩者和城市滨水区相连接,并满足游憩者的游憩需要。因此,滨水区的游憩开发首先应对滨水区现状进行调查及定位游憩活动,然后在具体的开发中综合考虑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改造原有交通系统、开发和利用历史古迹、控制滨水建筑等,创造一个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滨水游憩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 游憩空间 游憩开发 城市经济 水体污染
下载PDF
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布局研究 被引量:57
3
作者 俞晟 何善波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15,共6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游憩一词对人们而言已不再陌生。学者们对游憩的研究也日趋深入。同时,随着都市旅游的兴起以及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RBD的建设也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从介绍RBD的相关概念着手,阐述了对游憩、城...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游憩一词对人们而言已不再陌生。学者们对游憩的研究也日趋深入。同时,随着都市旅游的兴起以及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RBD的建设也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从介绍RBD的相关概念着手,阐述了对游憩、城市游憩以及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理解。并通过城市RBD的空间表现形式、城市RBD的空间布局模式、城市RBD的空间分布规律等三个方面来剖析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空间布局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RBD的布局现状的分析,试图构建一个城市RBD发展适宜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城市RBD发展适宜度的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游憩 城市游憩商业区 布局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城市居民游憩地方依恋特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为例 被引量:59
4
作者 唐文跃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02-1207,共6页
城市居民游憩地方依恋研究为认识居民与城市游憩空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南京夫子庙为案例研究发现,南京居民的夫子庙游憩地方依恋具有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的结构特征,其中对夫子庙的情感性依恋大于功能性依恋。时间和... 城市居民游憩地方依恋研究为认识居民与城市游憩空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南京夫子庙为案例研究发现,南京居民的夫子庙游憩地方依恋具有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的结构特征,其中对夫子庙的情感性依恋大于功能性依恋。时间和经济状况是居民游憩地方依恋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对夫子庙的地方依赖程度主要受居民经济状况的影响,地方认同程度主要受时间因素的影响;夫子庙主要满足了中等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和中等收入阶层游憩者的消费需求,是一个大众化的休闲游憩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游憩 地方依恋 南京夫子庙
下载PDF
城市居民公园游憩幸福感的因素构成与差异分析——以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43
5
作者 张海霞 周玲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74-1081,共8页
以杭州市为例,对公园游憩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回归和方差分析法揭示游憩幸福感的因素构成、空间分异与社会差异。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游憩幸福感主要由情感幸福感、认知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构成,是具有层次性的主观幸福感;公园游... 以杭州市为例,对公园游憩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回归和方差分析法揭示游憩幸福感的因素构成、空间分异与社会差异。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游憩幸福感主要由情感幸福感、认知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构成,是具有层次性的主观幸福感;公园游憩幸福感存在空间分异性,居民主要通过城市大公园游憩获取情感幸福感和认知幸福感、通过社区小公园游憩获取社会幸福感;公园游憩幸福感存在社会差异性,收入、年龄、文化程度、职业4个变量对游憩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为此,城市政府应以游憩幸福感为核心,根据居民游憩幸福感的感知现状及其空间、社会差异特征进行公园游憩空间的建构与游憩设施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幸福感 城市公园 社区公园 游憩
下载PDF
居民城市公园游憩涉入与地方依恋——以江苏省常州市红梅公园为例 被引量:33
6
作者 陆敏 顾雪芝 姜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2-129,共8页
以常州红梅公园为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游憩涉入的3个维度(吸引力、自我表现及中心性)与地方依恋的2个维度(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之间的关系,运用Mplus软件进行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运用Bootstrap法对地方... 以常州红梅公园为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游憩涉入的3个维度(吸引力、自我表现及中心性)与地方依恋的2个维度(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之间的关系,运用Mplus软件进行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运用Bootstrap法对地方依赖在游憩涉入与地方认同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测。研究表明,居民在城市公园游憩活动中,游憩涉入各维度对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只有自我表现对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游憩涉入各维度对地方认同的影响中起着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城市公园 游憩涉入 地方依恋 结构方程模型 中介效应 常州市
下载PDF
城市游憩绿地建设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俞晟 《现代城市研究》 2002年第2期4-7,共4页
在阐述城市游憩绿地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游憩绿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综合分析,系统地论述了城市游憩绿地建设的重要性。并针对城市绿地建设提出了若干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城市 游憩绿地 城市建设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下载PDF
城市园林游憩活动评价及“期望差异-体验水平”管理模式——以无锡为例 被引量:23
8
作者 汪芳 俞曦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59-1070,共12页
游憩活动设计和管理对城市园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评价是设计决策和管理实践的依据,基于"工具设计-测量评价-管理战略决策"这一评价流程,从游憩活动使用者角度出发,通过文献分析构建游憩活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无锡园林作为研... 游憩活动设计和管理对城市园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评价是设计决策和管理实践的依据,基于"工具设计-测量评价-管理战略决策"这一评价流程,从游憩活动使用者角度出发,通过文献分析构建游憩活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无锡园林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四个典型城市园林进行游客抽样调查,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综合评价无锡市园林游憩活动的现状,并提炼影响游客游憩体验的重要因素。还尝试性地提出了园林游憩活动的"期望差异—体验水平"管理模式,基于调查数据来计算9类游憩活动的期望差异等级表和体验水平等级表,以确定其在"期望差异—体验水平"横向评价矩阵("ED-EL"矩阵)中所处位置,在此基础上对无锡市四个园林的游憩活动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园林 游憩活动 评价指标 “期望差异-体验水平”管理模式
下载PDF
城市森林游憩者行为偏好研究——以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19
9
作者 肖亮 张立明 王剑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443-447,共5页
通过对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内游憩者的行为特征调查分析,揭示出由于游憩者性别、年龄、收入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等的差异导致其在城市森林的游憩行为特征和偏好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游憩动机,对活动项目的选择和意愿,对游憩设施和服务的... 通过对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内游憩者的行为特征调查分析,揭示出由于游憩者性别、年龄、收入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等的差异导致其在城市森林的游憩行为特征和偏好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游憩动机,对活动项目的选择和意愿,对游憩设施和服务的偏好等方面。这一研究结论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城市森林游憩地的规划与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游憩 森林游憩 武汉市
下载PDF
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19
10
作者 肖贵蓉 宋文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2期86-92,共7页
鉴于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选择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现有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和典型游憩功能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城市游憩需求的空间结构特征、游憩供给的空间结构特征,分... 鉴于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选择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现有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和典型游憩功能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城市游憩需求的空间结构特征、游憩供给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了城市游憩需求和供给空间结构特征的形成因素,提出理想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模式。通过调研大连市主城区游憩场所的分布情况、使用情况以及大连城市游憩者的游憩需求特征,分析了大连市游憩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及城市游憩空间的等级结构和整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 城市游憩 城市游憩空间结构 游憩供给 游憩需求
下载PDF
城市森林游憩需求特征分析——以武汉市居民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肖亮 张立明 王剑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1期31-34,共4页
通过对729位武汉市居民的问卷调查,发现城市居民的森林游憩需求十分旺盛,在不同距离、不同类型的旅游地中,更倾向于到城郊尤其是城区边缘区生态环境好、森林集中分布的区域进行森林游憩活动;居民希望城市森林进行适度游憩开发,提供良好... 通过对729位武汉市居民的问卷调查,发现城市居民的森林游憩需求十分旺盛,在不同距离、不同类型的旅游地中,更倾向于到城郊尤其是城区边缘区生态环境好、森林集中分布的区域进行森林游憩活动;居民希望城市森林进行适度游憩开发,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设施和体现森林生态特色的活动项目。调查结果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城市森林游憩地的规划与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森林游憩 游憩需求 武汉市
下载PDF
沈阳城市公园游憩压力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小马 刘常富 吴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2-998,共7页
在GIS支持下,结合距离衰减模型和Voronoi图估算了沈阳城市公园的游憩压力。结果表明:沈阳城市公园总游憩压力城郊差异不明显,西北区游憩压力大于东南区,以中山公园、新华公园、劳动公园、市府广场和万柳塘公园最高;城市公园单位面积游... 在GIS支持下,结合距离衰减模型和Voronoi图估算了沈阳城市公园的游憩压力。结果表明:沈阳城市公园总游憩压力城郊差异不明显,西北区游憩压力大于东南区,以中山公园、新华公园、劳动公园、市府广场和万柳塘公园最高;城市公园单位面积游憩压力城郊差异明显,以新华公园、市府广场、八一公园、沈海园和枫露公园最高。距离衰减模型和Voronoi图相结合能克服单一使用距离衰减模型或Voronoi图的弊端,是城市公园游憩干扰强度鉴别的有效方法;研究获得了沈阳城市公园的相对游憩压力大小资料,为其优化建设和管护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城市游憩 游憩压力 距离衰减 VORONOI图
原文传递
长沙城市公园绿地游憩行为特征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易浪 柏智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70-73,77,共5页
采取问卷调查和样本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长沙市7个城市公园的游憩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对受访者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属性进行综合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游憩者对城市公园的使用需求、利用效率和行为特征,了解城市居民对于公园的... 采取问卷调查和样本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长沙市7个城市公园的游憩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对受访者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属性进行综合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游憩者对城市公园的使用需求、利用效率和行为特征,了解城市居民对于公园的游憩需求,以为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意见。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城市公园游憩利用的人群以在公园附近居住的居民为主,5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所占总人群比例最大,男女性别比例整体基本持平,且游憩者的公园利用率明显受到居住地到公园距离的影响,选择步行方式到达公园的人数占总研究人数的72.0%,来园目的以选择健身的游憩者比例最高,逗留时间在1h左右的人数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游憩 行为特征
下载PDF
城市休闲方式的若干现象及规划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守谅 陈婷婷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3-27,共5页
首先阐释城市休闲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休闲方式中存在的三个现象:户外休闲活动所占比重较低、与社区疏远、休闲获取方式过度货币化,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做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城市规划应从几个方面出发,应对城... 首先阐释城市休闲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休闲方式中存在的三个现象:户外休闲活动所占比重较低、与社区疏远、休闲获取方式过度货币化,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做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城市规划应从几个方面出发,应对城市休闲发展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休闲 休闲方式 城市规划
下载PDF
城市河道公共休闲的适宜性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兼论北京河道公共空间休闲价值 被引量:13
15
作者 朱桃杏 吴殿廷 +3 位作者 陆军 鲍捷 郭谦 李瑞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城市河道是集城市生态保育、娱乐游憩、居住生活、景观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开放空间。对城市河道公共休闲空间的利用目前存在价值利用与控制难以协调的矛盾,构建城市河道公共休闲价值评价指标对城市河道休闲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具有重要的... 城市河道是集城市生态保育、娱乐游憩、居住生活、景观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开放空间。对城市河道公共休闲空间的利用目前存在价值利用与控制难以协调的矛盾,构建城市河道公共休闲价值评价指标对城市河道休闲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目前公众对城市河道休闲的识别要素,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休闲空间评价、城市河道生态健康评价等研究,将城市河道公共休闲空间适宜性指标归纳为资源特性、形态特性、功能特性、文化特质、公共特性等5个维度共42项指标;综合考虑指标的代表性和易操作性等特征,在指标权重确定上,使用最常用的关联矩阵法,反映各指标的重要性差异;利用确定的指标体系和权重测度了北京城区已治理的14条河道的公共休闲适宜度。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河道普遍存在生态景观特征较好,但实用性有待加强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道 公共休闲 适宜性 北京河道
原文传递
全球绿道运动中的中国实践:理念思辨与理论展望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铮 王世福 赵楠楠 《南方建筑》 2017年第4期23-29,共7页
绿道是一个弹性景观概念,在全球的不同语境中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自2010年以来,中国绿道实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具有国家影响力的环境管治策略。在学术研究中,尽管绿道的表现形式始终存在争议,但是绿色出行与城市游憩已逐渐成为两种具... 绿道是一个弹性景观概念,在全球的不同语境中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自2010年以来,中国绿道实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具有国家影响力的环境管治策略。在学术研究中,尽管绿道的表现形式始终存在争议,但是绿色出行与城市游憩已逐渐成为两种具有影响力的绿道功能。绿色出行路径与城市游憩路径的兴起与当前中国城市生活对慢行交通与开敞空间的现实需求相呼应。在公共政策中,绿道的政策定位却逐渐趋向生态与环境范畴。生态性不足、过于人工化与交通化问题将成为绿道规划与实施的主要困扰。中外绿道知识图谱显示,尽管对于绿道过度人工化"误区"的学术思辨存在已久,但是仍然缺乏对绿道生态功能与实现方式的深入研究。在生态环境政策定位下,绿道研究应该加强对资源调查、多学科协作、环境管治与公众参与等研究方向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 绿色出行 城市休闲 珠三角 知识图谱 设计指引
下载PDF
上海中间阶层群体体育休闲特征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顾红 张旭东 +1 位作者 申亮 周燕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16,40,共6页
采用社会综合地位评价量表(SES)对上海居民的社会地位进行测量,从若干角度对上海中间阶层的体育休闲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体育休闲活动方式及对体育休闲消费的方式上,中间阶层群体体现出显著的阶层一致性,具备与客观分层一致的阶... 采用社会综合地位评价量表(SES)对上海居民的社会地位进行测量,从若干角度对上海中间阶层的体育休闲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体育休闲活动方式及对体育休闲消费的方式上,中间阶层群体体现出显著的阶层一致性,具备与客观分层一致的阶层特征;中间阶层人群的体育休闲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拓展"和"主动消费"的特征;与假设中关于中间阶层群体体育休闲满意度水平普遍较高的特点相反,上海中间阶层群体的体育休闲生活满意度并未显著高于参照组非中间阶层群体;体育休闲消费作为一种身份建构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在具体的体育休闲消费方式上,中间阶层群体表现出崇仰并努力追随上层群体的享受型休闲消费方式,而在个人的体育休闲消费方式上,中间阶层群体却难以体现自由独特的个性与多样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城市居民 中间阶层 体育休闲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与游憩行为关系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粟路军 何学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9-86,共8页
城市居民作为我国游憩市场的主要客源,对其主观幸福感与游憩行为的关系研究对于游憩市场细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抽样调查方法获得的长沙市居民游憩行为的丰富数据为基础,对其主观幸福感和具体游憩行为进行对应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发... 城市居民作为我国游憩市场的主要客源,对其主观幸福感与游憩行为的关系研究对于游憩市场细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抽样调查方法获得的长沙市居民游憩行为的丰富数据为基础,对其主观幸福感和具体游憩行为进行对应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发现主观幸福感与城市居民游憩行为显著相关。其中不同主观幸福感人群在游憩交通工具、出游频次、停留时间、游憩花费、住宿选择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而在信息渠道、出游方式、出游距离上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主观幸福感 游憩行为 长沙市
下载PDF
长沙市居民城市森林游憩需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邓颖 钱益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35-138,共4页
通过对长沙市居民城市森林公园游憩需求特征调查分析,发现长沙市居民的森林游憩需求旺盛,在时下众多旅游休闲活动中,城区森林游憩活动成为首选。城市居民希望远离繁忙、喧嚣的日常工作生活环境,亲近自然,享受森林之美,从而最大限度地满... 通过对长沙市居民城市森林公园游憩需求特征调查分析,发现长沙市居民的森林游憩需求旺盛,在时下众多旅游休闲活动中,城区森林游憩活动成为首选。城市居民希望远离繁忙、喧嚣的日常工作生活环境,亲近自然,享受森林之美,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在放松精神、愉悦心情、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等生理、心理、保健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城市居民希望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城市森林游憩的适度开发,为游憩者提供更好的游憩活动和服务设施。这一研究将为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森林公园、改进和完善森林游憩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森林游憩 游憩需求 长沙市
下载PDF
武汉市居民城市森林游憩需求特征调查 被引量:7
20
作者 肖亮 张立明 王剑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1期124-127,共4页
对729位武汉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的森林游憩需求十分旺盛,在不同距离、不同类型的旅游地中更倾向于到城郊尤其是城区边缘区生态环境好的森林集中分布区域进行森林游憩活动;居民希望城市森林进行适度游憩开发,提供良好... 对729位武汉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的森林游憩需求十分旺盛,在不同距离、不同类型的旅游地中更倾向于到城郊尤其是城区边缘区生态环境好的森林集中分布区域进行森林游憩活动;居民希望城市森林进行适度游憩开发,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设施和体现森林生态特色的活动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游憩需求 森林游憩 武汉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