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安全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建设 被引量:38
1
作者 唐进群 刘冬梅 贾建中 《中国园林》 2008年第9期1-4,共4页
结合汶川地震灾区城市避灾场所与绿地的调研,分析我国当前城市防灾及防灾体系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以及绿地建设缺失的情况,提出建立城市防灾绿地系统,结合不同阶段避灾场所需求提出了紧急疏散、临时避灾和过渡安置等避灾绿地... 结合汶川地震灾区城市避灾场所与绿地的调研,分析我国当前城市防灾及防灾体系规划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以及绿地建设缺失的情况,提出建立城市防灾绿地系统,结合不同阶段避灾场所需求提出了紧急疏散、临时避灾和过渡安置等避灾绿地分级规划指标,并就推进今后平灾结合的城市绿地建设提出了健全法规、加强研究、调整功能、试点示范、定期检查等系统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防灾绿地系统 城市避灾绿地指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防灾体系规划
下载PDF
山地住区立体式防灾空间体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世永 肖婧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64-167,共4页
由于山地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城市生活对通讯、交通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加,住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堪忧,亟待对住区防灾空间体系进行完善。研究分析了山地自然灾害的特征和住区防灾空间体系建立的难点,总结出避难场所面积不足、疏... 由于山地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城市生活对通讯、交通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加,住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堪忧,亟待对住区防灾空间体系进行完善。研究分析了山地自然灾害的特征和住区防灾空间体系建立的难点,总结出避难场所面积不足、疏散通道不畅、生命线系统脆弱等问题,结合住区立体开发的趋势,利用地下空间的抗毁特性,构建立体式防灾空间体系,即通过各项防灾功能的立体叠加,形成地上地下一体化的防灾体系,强调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并提出该体系的规划策略,即整合防灾要素,建立分层利用的竖向结构,组织立体式救灾通道系统,以共同沟形式构建抗毁性强的生命线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自然灾害 城市住区 立体防灾 空间体系 规划策略 系统整合
下载PDF
国内外防灾绿地之比较与我国城市避灾绿地的规划建设 被引量:16
3
作者 邱巧玲 古德泉 《中国园林》 2008年第12期71-75,共5页
汶川地震唤起全国各地的相关部门及行业对城市灾害问题的重视,也再次引起了园林工作者对城市绿地在避灾方面的规划建设等开展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防灾规划理论和实践发展,分析我国的城市绿地避灾规划研究和建设管理现状,提出当前我... 汶川地震唤起全国各地的相关部门及行业对城市灾害问题的重视,也再次引起了园林工作者对城市绿地在避灾方面的规划建设等开展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防灾规划理论和实践发展,分析我国的城市绿地避灾规划研究和建设管理现状,提出当前我国城市避灾绿地规划和建设遭遇规划、研究、立法、建设和资金筹措等9个方面的问题和努力方向,为城市绿地规划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防灾公园 避灾绿地系统 规划建设 问题
下载PDF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纯青 周奇 费文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04-208,共5页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构建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宏观上要在城乡总体规划的框架内,在城市抗震防灾等规划的指导下,构建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空间层次相互衔接、逐级控制的防灾避险绿地规划体系;中观上要根据避险时序及空间关系...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构建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宏观上要在城乡总体规划的框架内,在城市抗震防灾等规划的指导下,构建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空间层次相互衔接、逐级控制的防灾避险绿地规划体系;中观上要根据避险时序及空间关系等要素,对避险绿地、绿色疏散通道、隔离缓冲绿带等各级防灾避险绿地进行定量定位的合理布局;微观上要对每一块避险绿地、绿色疏散通道、隔离缓冲绿带进行深入与细化设计,共同构筑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分布均衡的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防灾避险绿地系统 构建
下载PDF
城市公园防灾减灾功能改造研究——以东山岛虎山公园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亮 胡希军 +2 位作者 陈存友 毛克俭 叶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4-140,共7页
防灾公园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功能完善的防灾公园对城市安全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小城市、沿海地震频发地区城市公园的现状,进行了的防灾减灾功能改造研究。以福建省东山岛虎山公园为例,在调查分析其自然环境(地质... 防灾公园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功能完善的防灾公园对城市安全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小城市、沿海地震频发地区城市公园的现状,进行了的防灾减灾功能改造研究。以福建省东山岛虎山公园为例,在调查分析其自然环境(地质条件,高程和坡度)的基础上,对其人工环境作了分析,对其安全条件作了评估。采用GIS地理分析技术,从场所、通道、设施、植物规划4个方面,进行了防灾减灾功能改造规划。将公园分为文史景观区(28 216 m^2)、观赏景观区(17 292 m^2)、保卫战景观区(33 836 m^2)、防灾科普景观区(11 867 m^2)、生态防护区(96 036 m^2)和农家乐休闲(21 830 m^2)六个景观休闲区;根据平灾转换的原则,对公园进行灾时规划,分出了灾时棚宿区(15 500 m^2)、灾时车宿区(7 113 m^2)、物资储存中心(5 960 m^2)、医疗救护中心(1 535 m^2)、灾时指挥区(2 433 m^2)以及疏散通道(2 125 m)。规划虎山公园灾时棚宿区面积15 500 m^2,占城市受灾时防灾规划用地面积47%,可容纳7750人避难。该改造规划完善了虎山公园防灾配套设施和防灾植物搭配,提高了防灾减灾功能,可为相关城市公园防灾改造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城市防灾减灾体系 防灾公园 公园防灾避险功能 植物绿化规划
下载PDF
南昌市城市防灾绿地体系规划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飞平 刘纯青 +1 位作者 郭劲 徐庆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29,共3页
以南昌市城区防灾绿地规划为例,分析了市区灾害类型与受灾特点、绿地现状分布及防灾绿地人口容量,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南昌市城区防灾绿地体系的规划设想。
关键词 南昌市 城市防灾 绿地体系 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