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锡市城市扩张的空间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夏叡 李云梅 李尉尉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9-1114,共6页
以无锡市1991、1996、2001和2005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改进后的波段组合阈值提取法对无锡市城市建成区空间信息进行提取,并参照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分类图对提取的信息进行修正;通过影像叠加分析,研究1991~2005年无锡市... 以无锡市1991、1996、2001和2005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改进后的波段组合阈值提取法对无锡市城市建成区空间信息进行提取,并参照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分类图对提取的信息进行修正;通过影像叠加分析,研究1991~2005年无锡市城市扩张的空间分布规律,认为无锡市城市总体扩张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尤其是2000年以后,城市扩展出现快速发展。同时无锡市城市空间扩张呈现出不均匀性,主要包括集中连片发展和轴向扩展两种典型的扩展模式,而城市扩展方向主要集中在常州-无锡-苏州城市中心线沿线和环太湖方向,其中以东南部和东部扩展最为迅速;结合无锡市1991~2005年社会经济以及人文数据,分析了人口及经济发展对城市扩张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影响无锡市城市扩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建成区 遥感信息提取 空间特征 驱动力分析
下载PDF
基于电子地图兴趣点的城市建成区边界识别方法 被引量:246
2
作者 许泽宁 高晓路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8-939,共12页
城市建成区边界是认识和研究城市的重要基础性信息,也是落实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实施界限管控的前提。但是,以往通过夜间灯光的强度、土地覆被或建筑覆盖率等信息获取城市空间范围的方法,由于受到数据精度和尺度限制,对城市社会经济活动... 城市建成区边界是认识和研究城市的重要基础性信息,也是落实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实施界限管控的前提。但是,以往通过夜间灯光的强度、土地覆被或建筑覆盖率等信息获取城市空间范围的方法,由于受到数据精度和尺度限制,对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解释性不强,因而存在较大局限性。电子地图兴趣点(POI)作为城市空间分析的基础数据之一,直观且有效地反映了各类城市要素的集聚状况。本文基于POI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要素空间分布的关联性,提出了一种新的通过POI密度分布来判别城市建成区边界的技术方法。为此,开发了DensiGraph分析方法,用来分析POI密度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城乡过渡地带的阈值识别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讨论了单中心圆结构、双中心"鱼眼型"结构、双中心"子母型"结构等各类城市POI密度等值线的生长规律,证明了Densi-Graph分析方法的适用性。较之以往的城市建成区边界识别方法,这种方法的基础数据更加直观可信,分析结果也更加客观。运用这种方法,本文对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建成区边界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了城市建成区边界的阈值及其与城市人口规模、城市所在区域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界 城市建成区 POI Densi-Graph 核密度分析 城乡空间结构
原文传递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城市建成区提取方法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139
3
作者 舒松 余柏蒗 +1 位作者 吴健平 刘红星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9-176,共8页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成区的提取。目前主要存在4类提取方法:经验阈值法、突变检测法、统计数据法和较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空间比较法。以上海为例,在2000年、2003年、2006年夜间灯光数据的基础上,利用4种方法完成了...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成区的提取。目前主要存在4类提取方法:经验阈值法、突变检测法、统计数据法和较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空间比较法。以上海为例,在2000年、2003年、2006年夜间灯光数据的基础上,利用4种方法完成了城市建成区的提取。通过对不同年份数据提取结果的比较,证明了相同的灰度分割阈值对不同年份的夜间灯光数据中不存在通用性;在对2003年夜间灯光数据的提取中,4类方法所得结果精确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统计数据法、突变检测法、经验阈值法和较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空间比较法,相对误差分别为1.3%、2.1%、5.1%和11.2%,在对4种方法的便捷性和可实现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后,使用突变检测法完成了上海市2000-2006年城市建成区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DMSP/OLS 城市建成区 阈值分割 上海
原文传递
以建成区面积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 被引量:112
4
作者 谈明洪 吕昌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5-293,共9页
选择1990~2000年中国城市用地面积位于前200位的地级及地级以上的城市用地资料,把运用在城市人口规模上的位序-规模法则移植到城市用地上,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规模的变化规律.然后运用分形理论,阐释了城市用地的位序-规模曲线.结果显示:... 选择1990~2000年中国城市用地面积位于前200位的地级及地级以上的城市用地资料,把运用在城市人口规模上的位序-规模法则移植到城市用地上,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规模的变化规律.然后运用分形理论,阐释了城市用地的位序-规模曲线.结果显示:(1)以建成区面积作为衡量城市规模的指标,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拟合曲线的判定系数都在0.95以上;(2)根据位序-规模曲线的形态,中国城市按建成区面积可分为3类:用地面积>200 km2的大城市,50~200 km2的中等城市和<50 km2的小城市;(3)城市建成区用地的位序-规模曲线有平行向前推进的特点,这为预测我国未来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提供很好的基础;(4)中国位于前200位的城市用地规模分布的均衡度不断增强,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总量持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规模 建成区用地 位序-规模法则 Pareto公式 分形 城市化
下载PDF
基于谱间特征和归一化指数分析的城市建筑用地信息提取 被引量:101
5
作者 徐涵秋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1-320,i004,共11页
以福州市ETM+影像为例,研究了城市建筑用地信息快速准确提取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归一化差异型指数构成原理的分析以及对同名异义和异名同义现象的甄别,选取了归一化差异建筑指数(NDBI)、修正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和土壤调节植被指... 以福州市ETM+影像为例,研究了城市建筑用地信息快速准确提取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归一化差异型指数构成原理的分析以及对同名异义和异名同义现象的甄别,选取了归一化差异建筑指数(NDBI)、修正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来代表城市建成区的三种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建筑用地、水体和植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三个新的指数波段进行谱间特征分析,最后利用基于规则的逻辑判别运算将城市建筑用地信息提取出来。研究表明这一方法可以使繁杂的多波段谱间分析得以简化, 是一种快速准确、未经人工干预的建筑用地信息提取方法。本文还探讨了在城市建成区的研究中采用SAVI指数替代NDVI指数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 指数分析 甄别 城市 差异 福州市 信息 土壤 植被指数 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城市用地与人口的异速增长和相关经验研究 被引量:49
6
作者 梁进社 王旻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9-654,共6页
由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涉及的因素多,使获取动态研究所需的资料十分困难,所以,用少数几个主要因素定量地表达其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前人的成果,即以人口表示的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和以建成区面积表示的位序-规模法则出发,演绎出城市的... 由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涉及的因素多,使获取动态研究所需的资料十分困难,所以,用少数几个主要因素定量地表达其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前人的成果,即以人口表示的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和以建成区面积表示的位序-规模法则出发,演绎出城市的用地规模和人口数量呈异速增长。这意味着,如果把整个城市看成是一个生命有机体,那么作为反映城市特征的城市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这两个重要变量,就是城市这个有机体的两个器官,他们的增长率是成比例的。还通过这个关系建立了城市建成区面积与市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数学模式。对我国部分城市的经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分别证明了这两个经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区面积 人口 人均GDP 异速增长 经验研究
下载PDF
中国城市异速增长分析 被引量:63
7
作者 李郇 陈刚强 许学强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9-407,共9页
在对国内外城市异速增长方程的讨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采用1990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城市建成区和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用地与城镇人口之间的异速增长关系,在对标度因子的标准值进行充分讨论后,认为1990年中国城市增... 在对国内外城市异速增长方程的讨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采用1990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城市建成区和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用地与城镇人口之间的异速增长关系,在对标度因子的标准值进行充分讨论后,认为1990年中国城市增长是负异速增长,2000年和2005年呈现正异速增长的状态,中国东、西部城市样本也表现出这种规律,而中部城市在1990年,2000年保持了原有的建设用地与人口增长的比例,但在中部崛起的政策下,2005年表现为正异速增长,该结论与中国在流动人口的变化、住房体制改革和开发区快速拓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异速增长 城市建设用地 城镇人口
下载PDF
保定市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46
8
作者 曾磊 宗勇 鲁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6-103,共8页
城市地域空间扩展情况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该文以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为研究对象,以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城市统计资料、城市土地利用图为研究基础,以GIS空间分析、相关分析等数学方法为研究手段对保... 城市地域空间扩展情况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该文以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为研究对象,以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城市统计资料、城市土地利用图为研究基础,以GIS空间分析、相关分析等数学方法为研究手段对保定历史时期及近50年来的城市土地扩展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将保定市城市土地扩展的时间演变过程划分为2个主要历史时期和3个次要阶段,即1948年前的传统城市发展时期和1949年~2000年的现代城市化发展时期。其中现代城市化发展时期又可进一步化分为3个次要阶段:1949年~1963年的跳跃式发展阶段,1963年~1981年的波动式发展阶段以及1981年~2000年的稳定快速发展阶段。并基于图层叠加对保定城市用地空间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城市用地扩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该文简要讨论了其中最主要的3个驱动力:政策变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成区变化 城市扩张 驱动力 保定
下载PDF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财政收入增长的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 被引量:53
9
作者 王丰龙 刘云刚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95-1606,共12页
土地开发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焦点,但是对"土地财政"现象的研究仍集中在其形成机制方面,而很少证实土地是否及如何推动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为此,本文基于《城市统计年鉴》(1985-2011)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和... 土地开发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焦点,但是对"土地财政"现象的研究仍集中在其形成机制方面,而很少证实土地是否及如何推动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为此,本文基于《城市统计年鉴》(1985-2011)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探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城市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对"土地财政"的影响机制、区域差异和开发效率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从1995年开始,中国城市的土地开发是推动其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是这种效应主要为即期的影响,而对房地产开发和工业增值税的长期推动效果不太显著,这暗示了土地财政在中国有过度的倾向。从区域差异来看,土地开发对地方财政收入的推动幅度在中西部地区或在10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更大,且随城市规模的增加其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城市建设用地 财政收入 区域差异 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国
原文传递
1992-2010年基于DMSP-OLS图像的环渤海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49
10
作者 范俊甫 马廷 +1 位作者 周成虎 周玉科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0-288,共9页
从DMSP-OLS数据提取城市区域的经验阈值法存在固有的缺陷,经验阈值对不同的空间区域不具备通用性,不适用的经验阈值,将导致城区面积提取具有较大误差,可采用统计数据对经验阈值进行修正以降低误差。本文在大时空尺度条件下以少量样本城... 从DMSP-OLS数据提取城市区域的经验阈值法存在固有的缺陷,经验阈值对不同的空间区域不具备通用性,不适用的经验阈值,将导致城区面积提取具有较大误差,可采用统计数据对经验阈值进行修正以降低误差。本文在大时空尺度条件下以少量样本城市的统计数据对经验阈值方法进行了修正;另采用Elvidge二次多项式模型对DMSP-OLS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校正。在此基础上选取总斑块数量、景观总面积、平均斑块大小、最大斑块面积比、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总边界长度、平均边界密度和斑块平均回旋半径共9个景观生态学指标,采用FRAGSTATS 3.3软件计算分析了1992-2010年环渤海区域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2-2010年间,环渤海区域城市化进程持续较快发展,城市建成区总面积增加了2.14倍,平均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76%,提取到的城市斑块平均回旋半径增加了约26.5%,并且城市景观斑块的复杂度明显上升,可检测到的城镇总个数增加了82%。但是,每100km2内孤立的城市景观斑块数却降低了约76%;大城市持续扩张的相对速度慢于中小城市,城市区域边界密度和整体城市分布景观格局破碎度逐渐降低,核心城市与周围卫星城市的景观斑块的联通性逐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SP-OLS 经验阈值修正 环渤海城市群 建成区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城市建成区面积预测研究——兼与BP神经网络和线性回归对比分析 被引量:47
11
作者 张晓瑞 方创琳 +1 位作者 王振波 马海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1-697,共7页
城市建成区面积预测是城市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与城市经济社会之间表现为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传统的方法模型难以精确预测。作为一种较新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RBF神经网络能以任意精度全局逼近任意非线性关系,表现出了极强的处理复... 城市建成区面积预测是城市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与城市经济社会之间表现为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传统的方法模型难以精确预测。作为一种较新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RBF神经网络能以任意精度全局逼近任意非线性关系,表现出了极强的处理复杂非线性系统的能力。以合肥市建成区面积预测为例,构建了基于RBF网络的预测模型,作为对比,同时用BP神经网络、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在预测精度上,RBF网络>BP网络>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显示,RBF网络能为城市建成区面积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而可为城市土地利用及其规划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区面积 预测 RBF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 线性回归
原文传递
基于夜晚灯光数据和Google Earth的城市建成区提取分析 被引量:42
12
作者 宋金超 李新虎 +4 位作者 吝涛 张国钦 叶红 何晓燕 葛汝冰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0-756,共7页
夜晚灯光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提取城市建成区的研究,由于灯光具有溢出特性,因此确定最佳灯光阈值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中总结4种常用最佳阈值确定方法的特点,并使用Google Earth影像空间比较法,确定夜晚灯光数据提取城市建成区的最佳阈... 夜晚灯光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提取城市建成区的研究,由于灯光具有溢出特性,因此确定最佳灯光阈值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中总结4种常用最佳阈值确定方法的特点,并使用Google Earth影像空间比较法,确定夜晚灯光数据提取城市建成区的最佳阈值。由于地形、交通等因素影响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影响夜晚灯光数据提取城市建成区的最佳阈值大小,因此,根据城市形态将阈值结果分为2类,并得到块状城市和带状城市建成区的最佳灯光阈值分别为43和47。Google Earth影像空间比较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不受统计数据限制,以及简易操作等优势,且从形态上对城市建成区提取结果进行空间比较;其次,根据城市形态对最佳阈值结果分类,使不同类型的城市建成区提取结果更准确。该方法适用于在地形复杂、形态多样的大尺度空间中提取城市建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晚灯光数据 Google EARTH 城市建成区 城市形态 地形坡度
原文传递
珞珈一号夜间灯光影像在建设用地提取中的应用: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37
13
作者 刘权毅 詹庆明 +2 位作者 李建松 杨晨 刘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9,共10页
城市建设用地能够反映城市建设发展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形态,是规划主管部门监测城市建设和扩张的关键指标。2018-06-02发射的珞珈一号卫星可提供130 m分辨率的夜间灯光数据,在城市建设用地的提取方面具有较大潜力。首先整合珞珈一号夜... 城市建设用地能够反映城市建设发展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形态,是规划主管部门监测城市建设和扩张的关键指标。2018-06-02发射的珞珈一号卫星可提供130 m分辨率的夜间灯光数据,在城市建设用地的提取方面具有较大潜力。首先整合珞珈一号夜间灯光影像与Landsat 8多光谱影像以及网络地图兴趣点数据;然后分别采用人类居住合成指数和阈值法对武汉市进行建设用地提取;最后与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sible infrared imager radiometer suite,VIIRS)夜间灯光影像采用相应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珞珈一号影像与Landsat影像整合后采用人类居住合成指数的方法提取的建设用地最准确,其Kappa系数为0.769;VIIRS与Landsat 8影像整合后采用相同方法得到的建设用地,其Kappa系数为0.702;夜间灯光影像与兴趣点数据结合进行建设用地提取的精度有所下降,兴趣点数据分别与珞珈一号、VIIRS夜间灯光影像结合得到的建设用地,其Kappa系数分别为0.618、0.574;珞珈一号、VIIRS夜间灯光影像采用简单阈值法进行建设用地提取,其Kappa系数分别为0.503、0.482。该实验结果表明,珞珈一号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更加丰富的空间细节,是进行城市建设用地提取的理想数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珞珈一号夜间灯光数据 城市建成区 兴趣点 人类居住合成指数 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
原文传递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在城市建成区面积预测中的应用——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33
14
作者 刘柯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9-137,共9页
城市建成区规模受社会、经济、城市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传统统计方法难以准确预测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映射逼近性能,在各类预测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BP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可以在有效保留数据信... 城市建成区规模受社会、经济、城市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传统统计方法难以准确预测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映射逼近性能,在各类预测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BP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可以在有效保留数据信息前提下对数据进行降维,它与BP神经网络的结合主要在数据输入端,通过减少输入层神经元个数,增强网络性能,提高预测精度。本文以北京市为例,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预测模型,以1986 ̄2003年数据为学习样本,以2004年数据为检验样本,对2005年北京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进行模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为2.8%,比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提高1.8个百分点,网络训练收敛速度也更快,其预测精度和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建成区面积 预测 北京
下载PDF
利用夜间灯光POI的城市建成区提取精度研究——以珞珈一号01星和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为例 被引量:34
15
作者 厉飞 闫庆武 +1 位作者 邹雅婧 刘保丽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5-835,共11页
近年来,夜间灯光影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成区提取,但由于数据分辨率低以及灯光溢出效应的影响,提取的建成区结果精度有待提高。基于中国珞珈一号01星(Luojia 1-01)和美国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卫星搭载的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national polar... 近年来,夜间灯光影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成区提取,但由于数据分辨率低以及灯光溢出效应的影响,提取的建成区结果精度有待提高。基于中国珞珈一号01星(Luojia 1-01)和美国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卫星搭载的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s 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NPP/VIIRS)提供的两种夜间灯光影像,提出了夜间灯光&兴趣点(nighttime light&point of interest,NTL&POI)综合指数,首先利用阈值法实现了NTL&POI综合指数处理前后的建成区提取,然后与参考建成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TL&POI综合指数在反映建成区整体形态的同时,也保留了其边界等细节信息;景观格局指数表明,建成区提取结果有更好的连通度和复杂度;查准率、查全率和F1分数证明NTL&POI综合指数有效提高了建成区的提取精度,Luojia 1-01结果提升了约5%,NPP/VIIRS结果提升了约3%,且在发展程度不一的主城区和非主城区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相较于NPP/VIIRS,Luojia 1-01融合POI后,能在保证高精度的同时,在建成区边界和细节信息方面表现更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成区提取 夜间灯光遥感 珞珈一号01星 NPP/VIIRS NTL&POI综合指数
原文传递
北京市建成区植物多样性及空间格局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梁尧钦 何学凯 +1 位作者 叶頔 李景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13期1777-1784,共8页
城市绿化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也是目前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北京市建成区“分散集团式”的布局特点以及新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规划布局结构,采用机械布点法对小区、公园、街道、片林、机... 城市绿化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也是目前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北京市建成区“分散集团式”的布局特点以及新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规划布局结构,采用机械布点法对小区、公园、街道、片林、机关附属绿地五种绿地类型分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城区绿化植物中乡土植物占总物种数的68.2%。在各绿地类型中,公园绿地和小区绿地都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但公园绿地的乔木配置以及小区绿地的灌木配置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附属绿地各项指数居中;街道绿地植物多样性偏低,且行道树树种单一;片林多样性指数最低,且分布范围小。从植物分布空间上看,西城的植物多样性要高于其它城区,其次是北城、南城,东城物种丰富度最低;环线的植物空间格局呈现出中心城区与外缘城区植物多样性高,而中间相对较低的局面,其中四环植物多样性指数最低。可见,北京绿化需进一步增加物种丰富度,街道、片林绿地在这这一问题上尤为突出,同时东城区及四环周边应加强绿化种类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区 植物多样性 乡土植物 空间格局
下载PDF
2000年以来南京城市三维空间扩展特征 被引量:28
17
作者 乔伟峰 刘彦随 +1 位作者 王亚华 陆昱颖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6-676,共11页
以南京市建成区为例,基于四期城市三维模型,运用城市天际线、城市体积及分维数、城市三维重心、高层建筑的数量与占地面积的关系等方法从多角度分析2000年以来南京城市三维空间增长特征。研究表明:南京城市天际线起伏明显,西—东方向的... 以南京市建成区为例,基于四期城市三维模型,运用城市天际线、城市体积及分维数、城市三维重心、高层建筑的数量与占地面积的关系等方法从多角度分析2000年以来南京城市三维空间增长特征。研究表明:南京城市天际线起伏明显,西—东方向的形态由2000年的"一高两低三峰"演化为2012年的"中部、西部双峰耸立,东部较为平缓"的格局;城市体积处于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2000-2004年是体积增长最快的时期,增长率为51%,体积分维数在不断变大,表明城市扩展在不断从二维向三维形态发展演变;三维重心平面投影的移动方向从东南转向西,反映了三维城市的发展方向主要为城市南部和西部地区;2000年城市立体形态发展为弱金字塔阶段,至2012年,在高楼密集的中心城区已经发展至均衡金字塔阶段甚至在向穹隆顶阶段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成区 三维空间 扩展特征 南京市
原文传递
RS与GIS支持下珠江三角洲城镇近期发展对土壤资源利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胡伟平 吴志峰 何建邦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9-555,共7页
在RS与GIS支持下,从TM卫星影像提取出珠江三角洲近期城镇建筑覆盖变化专题信息,利用土壤资源农业适宜性评价专题图对比城镇建筑扩展对土壤资源利用的影响,设计了土壤资源占用商指标(SU),以此刻划土壤资源受城镇建筑扩展影响的强度。结... 在RS与GIS支持下,从TM卫星影像提取出珠江三角洲近期城镇建筑覆盖变化专题信息,利用土壤资源农业适宜性评价专题图对比城镇建筑扩展对土壤资源利用的影响,设计了土壤资源占用商指标(SU),以此刻划土壤资源受城镇建筑扩展影响的强度。结果表明:土壤资源质量越高,受城镇发展的影响越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资源利用 珠江三角洲 土壤资源 土壤资源占用商指标 城镇建筑覆盖 城镇发展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法的验证 被引量:24
19
作者 谭荣辉 张天琦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9-50,共12页
研究目的:探究高铁建设是否能显著影响城市用地扩张。研究方法:基于中国223个地级市2003-2016年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倾向匹配得分法与工具变量法探讨高铁站开通与否、高铁站数量和高铁线路数量对区域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研究结... 研究目的:探究高铁建设是否能显著影响城市用地扩张。研究方法:基于中国223个地级市2003-2016年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倾向匹配得分法与工具变量法探讨高铁站开通与否、高铁站数量和高铁线路数量对区域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研究结果:高铁站开通、高铁线路和高铁站数量的增加都会显著促进区域城市用地面积的增长。其中,高铁站从无到有对二者影响最大,分别促进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平均增长4.2%和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增长6.1%;每新增一条高铁线路分别促进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长2.5%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3.4%;每新增一个高铁站点分别促进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长1.1%和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1.3%。当人均生产总值大于17 008.74元/年,二、三产业比重高于82.36%或城市非农业人口数量大于185.29万人时,首次开通高铁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用地扩张。高铁站开通与否对东部地区城市用地面积增长有显著影响,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结论:高铁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转换的影响不限于其所在的城市外围,而是扩大到所在的地级市区域,且依赖于城市本身的经济、产业与人口规模水平,具有区域异质性。高铁站点选址应考虑其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高铁路网规划应从全国尺度上考虑其对土地利用效应的经济、产业、人口和区域异质性,以使资源配置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高速铁路 城市建设用地 城市建成区 多期双重差分
下载PDF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水平评估:数据、模型和方法 被引量:21
20
作者 许泽宁 高晓路 +3 位作者 王志强 马妍 邓羽 龙灜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6-1029,共14页
现有城市公园绿地服务的评估常以给定的城市空间范围和公园绿地为前提,评估对象及其空间范围具有较大随意性,致使很难根据评估结果判断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配置是否合理,或对不同城市进行比较。本文对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水平评估的数据、... 现有城市公园绿地服务的评估常以给定的城市空间范围和公园绿地为前提,评估对象及其空间范围具有较大随意性,致使很难根据评估结果判断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配置是否合理,或对不同城市进行比较。本文对城市公园绿地服务水平评估的数据、模型和方法进行了梳理,从公园绿地的类别、等级、服务范围和可选择性等要素着眼,提出了以城市建成区内居民至周边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为核心的评估指标和模型方法。运用开源空间数据和Densi-Graph分析方法,解决了城市公园绿地空间数据的提取、城市建成区范围的界定、指标构建等关键技术问题,使城市公园绿地的评估获得了客观性、统一性和可比性的保障。对全国273个地级的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地级市公园绿地服务覆盖率平均值达到64.8%,尚有超过两成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覆盖率不到50.0%,公园绿地服务水平与现行国家标准之间尚有差距。公园绿地服务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距,服务水平较高的城市显著集中于特大城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东北地区,同时,与城市人口规模相对应呈现出S型曲线上升趋势。为避免区域发展的不协调,应增加对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城市绿地公共服务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服务覆盖率 城市建成区 指标可比性 开源数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