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新区域主义的城市群制度整合研究——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红 张平宇 刘文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49,共5页
随着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度保障,有效的城市群制度能节约交易成本,平衡不同等级城市的政治权力,促进城市群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将新区域主义的合作理念引入到城... 随着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度保障,有效的城市群制度能节约交易成本,平衡不同等级城市的政治权力,促进城市群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将新区域主义的合作理念引入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制度研究中,对新区域主义中关于制度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总结,重点分析了新区域主义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制度构建的几点启示,即保持开放的制度空间范围、形成多元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网络型的管治体系、重视非正规制度的建设、构建相互依赖的产业集群;加强公共建设项目建设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区域主义 整合 制度 辽宁中部城市群
下载PDF
辽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构想——基于新功能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红 张平宇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26,共4页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条件的限制,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运用新功能主义中的外溢理论,探讨了辽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的空间扩展模式和产业外溢策略。
关键词 新功能主义 外溢 一体化 辽中城市群
原文传递
辽宁中部“城市群”环境空气PM_(2.5)累积速率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帅 林宏 +6 位作者 刘云霞 张丽辉 赵帝 侯乐 王闯 杜毅明 邵春岩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91-95,共5页
利用2017~2018年冬季辽宁中部“城市群”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_(2.5))浓度数据,计算逐时累积速率,回归拟合并优选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城市间PM_(2.5)浓度相关性,研究不同城市污染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最优浓度时序模拟起始点为13:00,最... 利用2017~2018年冬季辽宁中部“城市群”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_(2.5))浓度数据,计算逐时累积速率,回归拟合并优选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城市间PM_(2.5)浓度相关性,研究不同城市污染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最优浓度时序模拟起始点为13:00,最优累积速率模拟起始点为11:00。各城市PM_(2.5)浓度及累积速率时序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形态。从浓度曲线对比看,本溪拟合程度最好,最高浓度在9:00,而其他城市均在23:00前后,且本溪曲线形态同其他城市差异也较大。从累积速率曲线对比看,营口拟合最好,鞍山最差;各城市PM_(2.5)累积最快均在18:00~19:00。各城市间PM_(2.5)小时浓度在0.01水平上均达到显著相关,鞍山和辽阳间相关性最高,铁岭和营口间相关性最差,沈阳与其他城市间相关性总体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 细颗粒物 时序模型 相关性分析 辽宁中部“城市群”
下载PDF
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增长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27
4
作者 郗凤明 贺红士 +5 位作者 胡远满 吴晓青 常禹 刘淼 石铁矛 王晋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713,共7页
基于1988、1992、1997、2000和2004年5期Landsat 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增长的时空格局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88—2004年间,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面积持续... 基于1988、1992、1997、2000和2004年5期Landsat 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增长的时空格局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988—2004年间,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面积持续增加,增长强度逐渐增强,城市面积由812.55km2增至1345.86km2,平均增长速率为32.96km2·a-1;1997年以后,城市增长强度迅速增大,以1997—2000年的城市扩展强度最大;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城市增长主要集中在中部城镇密集带.1988—1997年,研究区城市面积的增长速度较慢,空间结构紧凑,以边缘增长和填充增长为主;1997—2004年,城市面积增长较快,表现为扩散的城市增长格局和复杂的城市斑块形状,以开发区的飞地式增长和扩散增长为主.非农业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城市群城市空间的相互吸引、工业发展与开发区建设政策等因素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空间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中部城市群 城市增长 城市空间格局 驱动力
原文传递
基于WRF-CMAQ模型的辽宁中部城市群PM_(2.5)化学组分特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秦思达 王帆 +5 位作者 王堃 郎咸明 吴萱 夏广峰 王莹 李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77-1286,共10页
为了探究北方寒冷地区城市PM_(2.5)化学组分特征,采用WRF-CMAQ模型对辽宁中部城市群2019年1月、4月、7月、10月及一次重污染过程(2019年1月11—14日)的PM_(2.5)化学组分展开模拟分析.结果表明:WRF-CMAQ模型分析下SO_(2)、NO_(2)、PM_(10... 为了探究北方寒冷地区城市PM_(2.5)化学组分特征,采用WRF-CMAQ模型对辽宁中部城市群2019年1月、4月、7月、10月及一次重污染过程(2019年1月11—14日)的PM_(2.5)化学组分展开模拟分析.结果表明:WRF-CMAQ模型分析下SO_(2)、NO_(2)、PM_(10)、PM_(2.5)浓度模拟值与监测值的相关系数(R)在0.63~0.82之间,PM_(2.5)组分中SO_(4)^(2-)、NO_(3)^(-)、NH_(4)^(+)、EC、OC浓度的相关系数(R)在0.59~0.88之间,WRF-CMAQ模型对大气污染物及PM_(2.5)主要化学组分的模拟效果较好,可以反映PM_(2.5)及其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对模拟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辽宁中部城市群PM_(2.5)中SNA(SO_(4)^(2-)、NO_(3)^(-)、NH_(4)^(+)三者的合称)的占比为37%,与成渝城市群、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城市相比,PM_(2.5)二次污染程度较低,一次污染仍是PM_(2.5)的主要来源.1月、4月、7月、10月PM_(2.5)中[NO_(3)^(-)][SO_(4)^(2-)](质量浓度比)分别为0.62、0.44、0.15、0.50,表明该区域的燃煤污染对PM_(2.5)的贡献大于机动车尾气的贡献,该现象在秋冬季尤为明显;硫氧化率(SOR)普遍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0.34、0.54、0.61、0.58,表明该区域燃煤排放的SO_(2)更易对PM_(2.5)产生贡献.同时,全年OC/EC(质量浓度比)的平均值为3.6,说明碳气溶胶的贡献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与化石燃料燃烧.通过分析2019年1月11—14日重污染过程PM_(2.5)组分浓度的逐小时变化发现,该时段中SOR与NOR分别是1月平均值的1.2与2.0倍,NOR的提升导致PM_(2.5)中NO_(3)^(-)浓度占比上升了8%,超过SO_(4)^(2-)的占比,这表明该重污染过程中机动车尾气对PM_(2.5)的贡献超过平常时段.研究显示,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大气污染呈燃煤与机动车尾气为主的复合型污染特征,尤其在重污染天气下,实施工业限产的同时,加强机动车限行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Q PM_(2.5)组分 辽宁中部城市群 水溶性离子 源解析
下载PDF
基于Model-3/CMAQ模式的本溪市大气细颗粒物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6
作者 秦思达 惠秀娟 +1 位作者 夏广锋 王淑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60,共8页
为探究北方山区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应用气象模式WRF耦合空气质量模式CMAQ对本溪市2016年PM_(2.5)空间分布特征、化学组分特征及主要污染源贡献情况进行分析.本溪市SO_2、NO_x、TSP的工业排放量分别达到5.2×10~4、4.1×1... 为探究北方山区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应用气象模式WRF耦合空气质量模式CMAQ对本溪市2016年PM_(2.5)空间分布特征、化学组分特征及主要污染源贡献情况进行分析.本溪市SO_2、NO_x、TSP的工业排放量分别达到5.2×10~4、4.1×10~4、16.1×10~4t.结果表明,模拟值与监测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模拟效果较好.1月ρ(PM_(2.5))明显高于7月,空间分布均呈现"西高东低"态势,高值区出现在人口稠密的市区附近.1月ρ(PM_(2.5))本地源贡献率表现为钢铁(35.7%)>供暖(12.5%)>居民(7.5%)>移动(5.2%)>秸秆(2.0%)>电力(0.4%);7月为钢铁(48.6%)>移动(9.2%)>建材(3.5%)>居民(2.8%)>电力(1.5%).受气候、地貌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影响,1月区域传输特征明显,外来源贡献为24%,高于7月的14%.另外,1月和7月本溪市PM_(2.5)组分中二次粒子(SO_4^(2-)、NO_3^-、NH_4^+)占比分别为29%和32%,碳组分(OC、EC)占比分别为43%和37%,碳气溶胶污染严重.研究显示,本溪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1月部分区域浓度超标主要是由于以钢铁行业为主的工业排放造成,加之本溪市1月以西北风为主且风力较大,市区位于西部低海拔地区,来自中部城市群的污染物在向东南方向传输过程中受到高海拔山区阻隔,从而形成污染物积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Q PM2.5 源解析 辽宁省中部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辽中南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占用耕地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任晓燕 何艳芬 王宗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8-105,共8页
以工业化和城市化较为发达的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数据,对城乡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占用耕地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5年间,辽中南城市群建设用地总量增加了1942.07 km^2,增长了30.52%,其中64.68%的新增建设用地来源于... 以工业化和城市化较为发达的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数据,对城乡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占用耕地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5年间,辽中南城市群建设用地总量增加了1942.07 km^2,增长了30.52%,其中64.68%的新增建设用地来源于对耕地的侵占;城市间建设用地扩张差异明显,不同时期的数据对比表明辽中南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经历了先加速后减速的波动扩张过程,扩张占用的耕地面积先升高后下降,占用耕地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研究期内辽中南城市群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79.76%的流失耕地转向了建设用地。虽然由于农业科技的进步,目前耕地面积的减少对辽中南地区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但部分城市因建设占用耕地已经引致粮食减产,需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南城市群 建设用地扩张 占用耕地 遥感
下载PDF
基于栅格数据的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测评
8
作者 田深圳 吴文美 +2 位作者 李航 王亚丹 李雪铭 《环境科学导刊》 2024年第4期5-10,共6页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1km×1km栅格数据,建立了基于地形起伏度、植被、水文、温湿指数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对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合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①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1km×1km栅格数据,建立了基于地形起伏度、植被、水文、温湿指数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对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合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①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小,受水文、植被、气候条件限制较大。②辽中南城市群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指数范围为19.03~84.15,在空间上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态势。③中度适宜地区分布最广,高度适宜地区与不适宜地区面积最小。④辽中南城市群64.48%的人口分布在中高度适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数据 人居环境 自然适宜性 人口分布 辽中南城市群
下载PDF
辽中南城市群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姚姚 刘馨蕊 +3 位作者 曹婷婷 霍会杰 李佳欣 杨红绵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3期17-27,共11页
研究区域碳排放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因素对实现区域低碳减排差异化治理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传统数据和开放大数据,综合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熵值法等方法,探究辽中南老工业基地城市群区县级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 研究区域碳排放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因素对实现区域低碳减排差异化治理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传统数据和开放大数据,综合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熵值法等方法,探究辽中南老工业基地城市群区县级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辽中南城市群县域碳排放空间格局相对稳定,碳排放主要集中在较发达地区和工业型城市,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南北差异较小,东西向和南北向的碳排放量均有下降趋势,且具有显著集聚特征,但近年来集聚性呈减弱趋势;碳排放影响因素存在空间差异,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土地利用混合度较之人均GDP、工业企业数和人口集聚因素作用强度更大。进而提出增加低碳新兴技术投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虚化区域行政界限等政策建议,实现区域分区分级差异化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时空分异特征 影响因素 GWR模型 辽中南城市群
下载PDF
辽中南城市群新型城市化道路选择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玲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0-66,共7页
辽中南城市群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发展引擎,是辽宁省经济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城市区域。传统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导致城市群内非均衡发展,加剧了两级分化,各城市累积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可见大城市推进型的城市化已经无法持续... 辽中南城市群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发展引擎,是辽宁省经济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城市区域。传统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导致城市群内非均衡发展,加剧了两级分化,各城市累积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可见大城市推进型的城市化已经无法持续。因此辽中南城市群必须走新型城市化之路,由外延式城市化转向内涵式城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南城市群 城市区域 新型城市化
下载PDF
辽中南城市群新型城市化战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玲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32-37,共6页
传统城市化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暴露的缺陷显示出其难以为继,新型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辽中南城市群作为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增长极,其新型城市化道路将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化。通过文献法分析了新... 传统城市化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暴露的缺陷显示出其难以为继,新型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辽中南城市群作为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增长极,其新型城市化道路将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化。通过文献法分析了新型城市化的内涵、目标、动力、特征和指标体系,探索了辽中南城市群走新型城市化之路所面临的困境,得出如下结论:辽中南城市群新型城市化之路应以中、小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为突破,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为主导,以全面提高城市化质量为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南城市群 新型城市化 发展战略
下载PDF
基于比较优势的辽中南城市群产业体系优化研究
12
作者 项英辉 吴俊逸 董玉宽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75-483,共9页
现阶段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已进入关键时期,辽中南城市群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产业体系的优化对推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大有助益。以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结构和各产业优势变化比较两方面出发,采用区位熵方法,对辽中南城... 现阶段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已进入关键时期,辽中南城市群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其产业体系的优化对推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大有助益。以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结构和各产业优势变化比较两方面出发,采用区位熵方法,对辽中南城市群的产业体系优化进行了研究,为辽中南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南城市群 比较优势 产业体系优化 产业产值
下载PDF
辽中南城市群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3
作者 项英辉 吴俊逸 《工程经济》 2021年第5期67-71,共5页
通过计算区位熵和泰尔指数、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来研究辽中南城市群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与京津冀城市群对比。结果显示:①辽中南城市群第一、二产业集聚程度较高,但第三产业的集聚程度较低。②从产业合理... 通过计算区位熵和泰尔指数、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来研究辽中南城市群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与京津冀城市群对比。结果显示:①辽中南城市群第一、二产业集聚程度较高,但第三产业的集聚程度较低。②从产业合理度来看,其第一、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合理度较高且较稳定,而第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③其产业结构与能源、交通及通讯基础设施投资有关,不同类型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影响侧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南城市群 基础设施投资 产业结构
下载PDF
城市群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25
14
作者 顾朝林 于涛方 +2 位作者 刘志虹 解宇 唐万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0-43,共4页
中国正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群发展成为新的特征。依据辽中城市群规划编制的框架和思路,重点论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群规划的理论、核心内容和规划方法。
关键词 城市群规划 理论与方法 辽中城市群 规划编制框架
下载PDF
辽中南城市群城市扩张及其碳排放效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邢梓涵 李晓燕 +2 位作者 石振宇 古丽娜尔·索尔达汗 吴海涛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2-279,共8页
利用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分析2000—2016年间辽中南城市群的城市扩张现象,基于碳排放数据尝试从空间上对城市扩张与碳排放关系进行定量化研究,分析辽中南城市群的碳排放时空差异,并对城市扩张指数和碳排放量进行脱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 利用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分析2000—2016年间辽中南城市群的城市扩张现象,基于碳排放数据尝试从空间上对城市扩张与碳排放关系进行定量化研究,分析辽中南城市群的碳排放时空差异,并对城市扩张指数和碳排放量进行脱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中南城市群的年平均扩张速率从3.93%增长到5.48%,扩张强度从0.211增长到0.525;2000—2016年间,全区碳排放总量从636.94亿t增加到1772.46亿t,年平均碳排放速率先是从7.02%增加到18.96%又减少至0.96%,经历了一个从快到慢的过程,地均碳排放量呈现增长趋势,但各市变化差异较大;辽中南城市群的城市扩张促进了碳排放量增加,但同时存在脱钩现象,其脱钩状态从以扩张负脱钩为主转向以弱脱钩为主,到2016年,研究区已有80%的城市处于脱钩状态。研究结果对未来城市规划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影像 城市扩张 碳排放 辽中南城市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