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幔流体与铀成矿模式 被引量:35
1
作者 巫建华 刘帅 +1 位作者 余达淦 章邦桐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96-203,共8页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火山岩型和花岗岩型铀矿具有早、晚两期铀矿化,其中早期铀矿化具有地幔流体成矿作用的特征。本文讨论了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以及早期铀矿化的特征,提出了地幔流体铀成矿模式,强调构成成矿热液主体的∑CO2、U和H2O分...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火山岩型和花岗岩型铀矿具有早、晚两期铀矿化,其中早期铀矿化具有地幔流体成矿作用的特征。本文讨论了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以及早期铀矿化的特征,提出了地幔流体铀成矿模式,强调构成成矿热液主体的∑CO2、U和H2O分别来自不同的源区,∑CO2来自地幔流体,U主要来自地幔流体上升途径的围岩,H2O主要来自地幔流体及其上升途径的围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流体 铀成矿模式 早期铀矿化
下载PDF
二连盆地晚中生代以来构造沉积演化与铀成矿作用 被引量:33
2
作者 卫三元 秦明宽 +4 位作者 李月湘 何中波 陈安平 申科锋 曹建英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76-82,共7页
通过分析二连盆地晚中生代以来的沉积构造演化,划分出早白垩世的大陆伸展断陷、断拗转换和晚白垩世以来弱挤压差异升降3个演化阶段。根据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认为断拗转换阶段沉积的灰色碎屑岩系是重要的找矿目的层,差异升降运动为砂岩... 通过分析二连盆地晚中生代以来的沉积构造演化,划分出早白垩世的大陆伸展断陷、断拗转换和晚白垩世以来弱挤压差异升降3个演化阶段。根据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认为断拗转换阶段沉积的灰色碎屑岩系是重要的找矿目的层,差异升降运动为砂岩型铀矿成矿提供了必要条件;分析了盆地中不同地段可能产出的铀矿化类型,初步归纳了铀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构造-沉积演化 砂岩型铀矿 层间氧化 潜水氧化 成矿模式
下载PDF
浙江省衢州地区新路火山岩盆地西段铀成矿模式 被引量:26
3
作者 韩效忠 刘蓉蓉 +3 位作者 刘权 王明太 腰善丛 惠小朝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2-342,共11页
文章在对研究区内白鹤岩、大桥坞和杨梅湾重点矿床成矿特征、控矿规律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区铀成矿主要受构造、热液蚀变和侵入岩体的联合控制。依据主要控矿因素,建立了该区3阶段铀成矿模式:①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阶段;②大规模铀... 文章在对研究区内白鹤岩、大桥坞和杨梅湾重点矿床成矿特征、控矿规律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区铀成矿主要受构造、热液蚀变和侵入岩体的联合控制。依据主要控矿因素,建立了该区3阶段铀成矿模式:①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阶段;②大规模铀成矿阶段;③后期剥蚀矿体改造阶段。指出火山期后的岩浆侵位为铀成矿准备了含矿热液流体,NE、NNE向深大断裂为主要导矿构造,NW向次级断裂为主要的储矿构造,岩浆侵位和不同规模的断裂体系构成了含矿热液形成、运移和富集的完整过程。本区铀成矿在时间上可划分为2个阶段,早期为125~115Ma,晚期为90.9~70.2Ma,两期铀成矿与两期岩浆侵位相对应;在空间上呈"三层楼式"分布:即浅部为与砾岩层和隐爆有关的"白鹤岩式"铀矿化,中部为与赤铁矿化、萤石化、金属硫化物化有关的"大桥坞式"铀矿化,深部为与钠交代、硅化有关的"杨梅湾式"铀矿化。在此基础上,提出矿区外围找矿重点区域为:距NE、NNE向深大断裂出露线2km范围内上盘,且NWW向次级断层和水云母化蚀变强烈发育的地区;已知矿区深部找矿层位为:大桥坞矿床深部的"杨梅湾式"铀矿化、白鹤岩矿床深部的"大桥坞式"和"杨梅湾式"铀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火山岩 铀成矿模式 浙江省衢州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卡姆斯特地区侏罗系铀成矿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唐湘飞 王果 +3 位作者 张占峰 李炎龙 吴声明 李承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7-657,共11页
本文对卡姆斯特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西山窑组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运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重建了该区铀成矿模式,初步认为铀矿化、异常符合层间氧化带控矿理论,受层间氧化带及不整合面控制,总体上遵... 本文对卡姆斯特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西山窑组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运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重建了该区铀成矿模式,初步认为铀矿化、异常符合层间氧化带控矿理论,受层间氧化带及不整合面控制,总体上遵循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规律。指出区内铀矿找矿目的层主要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次为西山窑组,主要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次为不整合面砂岩型、煤岩型,明确了今后该地区找矿方向,可为准噶尔盆地今后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姆斯特 侏罗系 层间氧化带 铀成矿模式
下载PDF
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南北双向供源铀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15
5
作者 韩效忠 吴兆剑 +4 位作者 司马献章 俞礽安 李建国 胡航 蒋喆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共10页
内蒙古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砂岩型铀成矿区带之一。前人铀矿找矿工作主要聚焦于马尼特坳陷北缘,认为坳陷南部不具备铀成矿的基本条件或成矿减弱。而煤铀兼探最新成果表明,坳陷南缘已初步控制一条长约6.8 km的铀矿带,指... 内蒙古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砂岩型铀成矿区带之一。前人铀矿找矿工作主要聚焦于马尼特坳陷北缘,认为坳陷南部不具备铀成矿的基本条件或成矿减弱。而煤铀兼探最新成果表明,坳陷南缘已初步控制一条长约6.8 km的铀矿带,指示南缘具备与北缘同等的成矿前景。通过对比剖析马尼特坳陷南北缘典型铀矿床(点)的地质特征,结合坳陷沉积构造演化历史,构建了马尼特坳陷南北双向供铀的统一铀成矿模式,指出:马尼特坳陷南北缘均以层间氧化带型铀成矿为主,但坳陷北缘以赛汉组上段为主要找矿目的层,而坳陷南缘以赛汉组下段为主要找矿目的层,赛汉组上段为次要找矿目的层。马尼特坳陷主要铀成矿期可分为三期:第一期铀成矿为二连组晚期至古近纪早期,代表铀成矿年龄为(68±1.6) Ma~(63.4±5.5) Ma,成矿类型为潜水氧化带型;第二期铀成矿为古近纪中期,代表铀成矿年龄为(51.2±4.3)Ma,成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为主,兼有潜水氧化带型;第三期铀成矿为古近纪中晚期,代表铀成矿年龄为(44±5) Ma~(37.1±1.9) Ma,成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第二和第三期铀成矿是本区主成矿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铀矿体变富变大。今后铀矿找矿重点应向马尼特坳陷南缘转移,且有望落实一条长度大于70km的铀成矿带,为马尼特坳陷南缘铀矿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供源 铀成矿模式 找矿远景 马尼特坳陷 二连盆地
下载PDF
伊犁盆地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铀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何忧 荣辉 +2 位作者 黄琨 彭浩 万军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3,25,共8页
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是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含铀储层地下水化学特征有助于分析铀成矿条件。通过系统采集伊犁盆地不同类型含水层的地下水样品,开展伊犁盆地地下水中水文地球化学组分及铀含量测试,分析了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铀成... 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是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含铀储层地下水化学特征有助于分析铀成矿条件。通过系统采集伊犁盆地不同类型含水层的地下水样品,开展伊犁盆地地下水中水文地球化学组分及铀含量测试,分析了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铀成矿条件。结果表明:伊犁盆地地下水补给区的浅循环地下水均呈现为低TDS、低—中等铀含量的HCO_3-Ca型水;而地下水径流区的地下水则往往呈现出中等TDS、中等—高铀含量的HCO_3·SO_4-Na型或SO_4·Cl-Ca·Na型水,表现为岩石中的铀及其他物质成分已被充分氧化和溶滤进入地下水,即发生着"铀随水去"的氧化溶解过程;地下水径流-排泄区的地下水呈现出高TDS、低—中等铀含量的SO_4·Cl-Ca·Na型或Cl·SO_4-Na·Ca型水,地下水中铀含量沿程降低,表明地下水径流已进入还原带,地下水中的铀已被还原吸附到铀储层的固体颗粒表面,即发生着"水去铀留"的还原富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地下水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氧化还原作用 铀成矿模式 伊犁盆地
下载PDF
浙江省大洲火山岩盆地深部铀成矿模式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蓉蓉 李子颖 +1 位作者 汤江伟 徐小奇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6-14,共9页
为了加快浙江西部深部和外围铀矿找矿,拓展新的找矿方向,以大洲地区重点铀矿床为对象,深入研究了其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区内铀矿体主体形态为层状,沿断裂构造有少量的脉状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少量为铀石,呈显微浸染状和团块状... 为了加快浙江西部深部和外围铀矿找矿,拓展新的找矿方向,以大洲地区重点铀矿床为对象,深入研究了其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区内铀矿体主体形态为层状,沿断裂构造有少量的脉状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少量为铀石,呈显微浸染状和团块状,铀矿石年龄分布在110.0~67.1 Ma,铀成矿具多阶段性。铀矿床(体)明显受构造、地层、热液蚀变联合控制,多期次、不同规模的断裂构造控制了铀矿床(体),多期次火山喷发形成的层状流纹岩为铀成矿准备了围岩条件,热液蚀变多样,成矿期蚀变主要有赤铁矿化和萤石化,其中水云母化蚀变的"绿色层"与铀矿体赋存关系密切,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深部下地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阶段深部铀成矿模式,指出在深部找矿的重点为(1)九里坪组第四、第五层流纹岩层控制的层状矿体,(2)九里坪组层状矿体之下的深部脉状矿体,这些认识可供本区铀矿找矿新突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洲地区 成矿规律 铀成矿模式 铀成矿远景预测
下载PDF
英雄岭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继斌 张未 +2 位作者 陈擎 陈斌 康利刚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2年第5期815-827,共13页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新生界沉积巨厚,新生代构造变形强烈,是研究构造变形的理想场所,也是近年来新圈定的砂岩型铀矿找矿远景区。文章综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分析英雄岭地区构造特征和构造变形过程,将英雄岭地区新生代构造...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新生界沉积巨厚,新生代构造变形强烈,是研究构造变形的理想场所,也是近年来新圈定的砂岩型铀矿找矿远景区。文章综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分析英雄岭地区构造特征和构造变形过程,将英雄岭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分为喜山运动早-中期的斜坡构造发育期和喜山运动晚期褶皱构造叠加改造期。结合英雄岭地区砂岩型铀矿化展布规律及其成矿条件分析,探讨了新生代构造运动对砂岩型铀成矿的控制作用,建立了“斜坡构造+断裂构造+油气还原”和“斜歪褶皱+构造天窗+有机质”两种“构造-铀成矿模式”,提出了发育残留斜坡构造的区段为区内砂岩型铀矿找矿优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砂岩型铀矿化 铀成矿模式 英雄岭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巴什布拉克矿床特征与铀成矿
9
作者 李炳谦 张明正 +1 位作者 王守玉 鲁克改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06-617,共12页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含矿岩石致密坚硬,后生改造强烈,铀成矿作用复杂,分析其特征可为该区的铀成矿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通过地面调查与钻孔资料相结合,借助微观地球化学手段,认为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含矿段主要有氧化作用、油气作用、白云石化... 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含矿岩石致密坚硬,后生改造强烈,铀成矿作用复杂,分析其特征可为该区的铀成矿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通过地面调查与钻孔资料相结合,借助微观地球化学手段,认为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含矿段主要有氧化作用、油气作用、白云石化以及热卤水作用4类叠加改造作用。在分析铀成矿条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区铀成矿经历了4个阶段,多期次的氧化作用为铀成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期的油气作用使部分氧化岩石发生褪色,并增加目的层吸附性,使高品位的铀矿体分布在沥青的范围内,晚期还原性质的热卤水持续吸附含铀含氧水中的铀元素,铀元素进一步富集在热卤水作用强烈的部位,从而使铀与金属元素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伴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作用 热卤水 铀成矿模式 巴什布拉克 喀什凹陷
下载PDF
江西省兴国县大乌山地区铀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云龙 徐勋胜 +2 位作者 董昕昱 钟鹏飞 陈昌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91-397,共7页
大乌山地区位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的北段,东邻古龙岗铀矿化集中区,南与兴国铀矿化集中区以兴国红盆相隔。为进一步分析总结区内铀成矿规律,并对区内铀成矿远景进行整体评价,文章在资料综合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成果... 大乌山地区位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的北段,东邻古龙岗铀矿化集中区,南与兴国铀矿化集中区以兴国红盆相隔。为进一步分析总结区内铀成矿规律,并对区内铀成矿远景进行整体评价,文章在资料综合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成果,认为:区内铀矿化虽然含矿围岩差别较大,但热液型成矿特征均非常明显,控矿的主要因素相同或相近,为相对统一的区域岩浆-构造-热液活动所制约;区内铀矿化主要赋存于不同期次花岗岩、花岗岩与变质岩的接触部位,不同方向断裂交汇或夹持部位、同时与中基性脉岩、热液蚀变等密切相关,可作为区域上的铀成矿预测要素和找矿标志。通过研究区内铀成矿地质背景、铀成矿地质特征,总结了区域铀成矿模式、铀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物、化探测量成果,圈定了1片铀成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规律 铀成矿模式 铀矿化特征 成矿预测 大乌山地区
下载PDF
广西北部摩天岭地区铀成矿特征浅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舒孝敬 范立亭 +2 位作者 梁永东 邹明亮 梁太平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142-148,172,共8页
摩天岭地区铀成矿与岩体风化剥蚀、大气降水、储矿构造闭合性及特定的还原环境密切相关;岩体表层风化剥蚀物和变质岩残留体为铀成矿提供铀源,表层浸取作用使铀从铀源体中浸出,并随大气降水沿构造进入地下,硅质热液活动将成矿流体加热并... 摩天岭地区铀成矿与岩体风化剥蚀、大气降水、储矿构造闭合性及特定的还原环境密切相关;岩体表层风化剥蚀物和变质岩残留体为铀成矿提供铀源,表层浸取作用使铀从铀源体中浸出,并随大气降水沿构造进入地下,硅质热液活动将成矿流体加热并上升到近地表成矿。从铀源、水源、热源、储矿构造及还原环境等方面对其成矿特征进行了简单叙述,并建立了铀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天岭地区 铀成矿特征 铀成矿模式
下载PDF
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新模式:来自深部有机流体的成矿作用
12
作者 刘池洋 张龙 +6 位作者 黄雷 吴柏林 王建强 张东东 谭成仟 马艳萍 赵建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8-383,共16页
已有的铀成矿模式大多认为,砂岩型铀矿是浅表层含氧水从盆地周邻蚀源区析出携带的外源铀汇入盆地而成矿。本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隆起东部砂岩型铀矿矿集区的地质演化、地貌特征和铀成矿与此成矿模式相悖。其中令人困惑的关键... 已有的铀成矿模式大多认为,砂岩型铀矿是浅表层含氧水从盆地周邻蚀源区析出携带的外源铀汇入盆地而成矿。本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隆起东部砂岩型铀矿矿集区的地质演化、地貌特征和铀成矿与此成矿模式相悖。其中令人困惑的关键问题是铀成矿物质的来源。对研究区的代表性矿物铀石(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及其共生的矿物进行多种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发现:铀矿区存在淡水低温和中高盐度热液两类截然不同的铀矿化环境;铀成矿年龄主体小于80 Ma。结合盆地煤系气源岩富铀、天然气耗散量巨大和在伊盟隆起发现大面积分布的多种与成熟煤型气耗散有关的蚀变产物和凝析油苗,综合相关模拟实验和测试分析,提出了铀源来自深部的铀成矿新模式:来自盆地中部深层富铀煤系地层中的溶气热流体,在向伊盟隆起东部高部位运移耗散过程中,萃取并携带母岩和沿途围岩富铀地层中的铀元素运移到浅层,随温压降低亮晶方解石与铀石相伴沉淀完成了热液成矿过程,被析出的大规模有机天然气则在浅表层低温成矿同时为铀矿的保存创造了还原环境。此铀成矿新模式拓展了盆地勘探铀矿的思路和领域,提升了多种能源矿产相互作用的成矿效应和综合评价预测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新模式 深部铀源 天然气耗散 热流体成矿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伊盟铀成矿区
下载PDF
燕辽成矿带铀成矿条件、成矿前景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玉杰 赵殿臣 谢文彦 《铀矿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1期8-12,共5页
燕辽成矿带位于华北地台(中朝板块)东北缘,横跨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为一呈东西向展布的铀、金、多金属成矿带,目前带内已发现多个铀矿床。通过在该带开展地质、遥感、重力、磁力、航放、水化等资料的大面积联幅解释,研究地壳演化、... 燕辽成矿带位于华北地台(中朝板块)东北缘,横跨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为一呈东西向展布的铀、金、多金属成矿带,目前带内已发现多个铀矿床。通过在该带开展地质、遥感、重力、磁力、航放、水化等资料的大面积联幅解释,研究地壳演化、区域地质背景和铀成矿条件,总结铀矿的时空分布规律,建立了该区成矿和综合预测模型。将该带进一步划分出7个成矿亚带,47处矿化聚集区(成矿区),表明该区仍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成矿带 成矿条件 成矿前景 找矿方向
下载PDF
雪峰山-苗儿山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规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字龙 漆富成 +2 位作者 李治兴 王文全 杨志强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08-214,共7页
雪峰山-苗儿山成矿带是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产出集中区,已发现大量的铀矿床、矿点和异常点。笔者对已有的铀矿床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按主导成因将矿床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沉积-成岩型、沉积-外生改造型、沉积-热液-淋积型和沉积-热液叠加改... 雪峰山-苗儿山成矿带是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产出集中区,已发现大量的铀矿床、矿点和异常点。笔者对已有的铀矿床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按主导成因将矿床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沉积-成岩型、沉积-外生改造型、沉积-热液-淋积型和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环境,划分了4个成矿演化阶段,并分别阐述了各阶段的铀成矿特征。通过分析区域成矿作用、沉积相、构造、断陷红盆、侵入岩体等与铀成矿的关系,总结出区域铀成矿的时空分布规律,建立了区域铀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山-苗儿山地区 碳硅泥岩型铀矿 铀成矿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