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机制与植物修复技术 被引量:34
1
作者 刘素纯 萧浪涛 +1 位作者 王惠群 童建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3-498,共6页
关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是环境污染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清除土壤中重金属的一项环境治理技术.从植物活化土壤重金属、植物根际吸收重金属、将其转移并累积到地上部位甚至超积累到植物体内等四个方面简要综述了重金属... 关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是环境污染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清除土壤中重金属的一项环境治理技术.从植物活化土壤重金属、植物根际吸收重金属、将其转移并累积到地上部位甚至超积累到植物体内等四个方面简要综述了重金属在植物体内运输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植物修复技术 抗性 吸收机制
下载PDF
亚硝酸盐在水生动物体内的吸收机制及蓄积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8
2
作者 高明辉 马立保 +3 位作者 葛立安 梅春生 徐海涛 陈伟 《南方水产》 2008年第4期73-79,共7页
亚硝酸盐是水产养殖系统中一种潜在的污染物,淡水鱼类通过鳃主动吸收亚硝酸盐,导致体内亚硝酸盐的浓度过高。海水鱼类对亚硝酸盐的敏感性较低,但仍可以通过肠和鳃吸收亚硝酸盐。影响亚硝酸盐在体内蓄积的因素很多,文章就亚硝酸盐在水生... 亚硝酸盐是水产养殖系统中一种潜在的污染物,淡水鱼类通过鳃主动吸收亚硝酸盐,导致体内亚硝酸盐的浓度过高。海水鱼类对亚硝酸盐的敏感性较低,但仍可以通过肠和鳃吸收亚硝酸盐。影响亚硝酸盐在体内蓄积的因素很多,文章就亚硝酸盐在水生动物体内的吸收及蓄积的影响因素这2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吸收机制 毒性作用 蓄积
下载PDF
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和植物耐镉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3
作者 俞萍 高凡 +4 位作者 刘杰 梁琼 韩莹琰 王敬贤 贾月慧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1期89-95,共7页
镉污染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就近年来镉对植物的毒害以及植物对镉的耐受机制等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镉对植物生长和体内代谢的影响,植物对镉的吸收、转运、分布特... 镉污染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就近年来镉对植物的毒害以及植物对镉的耐受机制等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镉对植物生长和体内代谢的影响,植物对镉的吸收、转运、分布特征以及植物通过吸收转运、区域化作用和螯合作用、体内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等方面探讨了植物对镉的耐受机制,并对今后的探索方向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吸收 转运 耐受机制
下载PDF
植物对铁元素吸收、运输和储存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4
4
作者 周晓今 陈茹梅 范云六 《作物研究》 2012年第5期605-610,共6页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矿物元素之一。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剧,植物缺铁现象愈发普遍,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进而影响人们的营养健康。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较完善的铁吸收和利用系统。本文对植物铁吸收、运输和储存...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矿物元素之一。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剧,植物缺铁现象愈发普遍,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进而影响人们的营养健康。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较完善的铁吸收和利用系统。本文对植物铁吸收、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近年来通过生物加强提高植物铁元素含量和环境适应性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领域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吸收与转运 分子机制 生物加强
下载PDF
我国作物硼营养与硼肥施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5
作者 徐芳森 王运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56-1564,共9页
硼是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我国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棉花"蕾而不花"和油菜"花而不实"为缺硼症后,开启了作物硼营养与硼肥施用技术的研究,此后50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进展和成果... 硼是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我国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棉花"蕾而不花"和油菜"花而不实"为缺硼症后,开启了作物硼营养与硼肥施用技术的研究,此后50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进展和成果。本文从作物硼营养诊断与硼肥施用、作物硼的吸收转运和分配、作物硼的营养生理、作物硼营养遗传与分子机理等四个方面综述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工作。研究确定了我国不同作物生长发育对硼的营养需求及缺硼反应的差异,明确了棉花和油菜等作物的硼营养特征、植物体与土壤硼丰缺指标和诊断方法、硼肥施用技术与规范,揭示了油菜、棉花等作物硼高效利用的基因型差异与遗传规律,克隆解析了硼高效吸收转运基因。在未来发展中,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作物硼营养的精准诊断与早期诊断、硼与其他必需元素的协同增效研究,为现代农业产业服务;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作物硼营养高效的生物学机制研究,以培育作物硼高效高产优质抗逆的品种为目标,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硼营养诊断 硼肥施用 吸收转运 生理功能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植物钾的吸收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6
作者 郝艳淑 姜存仓 +3 位作者 夏颖 王晓丽 陈防 鲁剑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0,共5页
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钾吸收调控在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已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年来钾素的吸收、影响因素及其调控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吸收 影响因素 调控
下载PDF
水渗透对速崩制剂崩解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高春生 崔光华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8-311,共4页
目的 :探讨崩解剂以及速崩片的吸水动力学过程对片剂崩解的影响。方法 :按照文献设计吸水装置 ,分别测定各种崩解剂以及它们用于微晶纤维素 /乳糖片的吸水过程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得到吸水特性常数 ,与片剂崩解时间进行比较 ,以确定水... 目的 :探讨崩解剂以及速崩片的吸水动力学过程对片剂崩解的影响。方法 :按照文献设计吸水装置 ,分别测定各种崩解剂以及它们用于微晶纤维素 /乳糖片的吸水过程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得到吸水特性常数 ,与片剂崩解时间进行比较 ,以确定水渗透与崩解的关系。结果 :崩解剂的亲水性对高硬度片剂的崩解有显著影响 ,而对低硬度片剂的崩解影响不显著。结论 :崩解剂以及片剂的吸水滞后时间是影响片剂崩解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解剂 水渗透 崩解机制
下载PDF
植物钾效率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利 陈防 万开元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4-170,共7页
植物对K素的吸收和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在植物K素高效机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有关K素效率及其评价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简要综述了植物K素效率的概念、K素吸收效率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讨论了土壤K库、... 植物对K素的吸收和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在植物K素高效机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有关K素效率及其评价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简要综述了植物K素效率的概念、K素吸收效率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讨论了土壤K库、根系特征、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K素在植株和细胞水平的分配和再分配、其他离子对K离子的替代作用、收获指数、研究当中常用的K素效率的评价方法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介绍了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素 土壤 吸收效率 利用效率 生理机制
下载PDF
NO_2在矿物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泽锋 朱彤 +1 位作者 赵德峰 李宏军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2-287,共6页
NO2在矿物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会改变矿物颗粒物的化学组成、粒径、形貌、吸湿性,进而影响矿物颗粒物的散射、反射、吸收等光学性质和成云能力,改变其直接和间接辐射强迫,最终对大气氧化性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NO2... NO2在矿物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会改变矿物颗粒物的化学组成、粒径、形貌、吸湿性,进而影响矿物颗粒物的散射、反射、吸收等光学性质和成云能力,改变其直接和间接辐射强迫,最终对大气氧化性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NO2在矿物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的研究体系和研究方法,阐述NO2在氧化物颗粒物表面反应产物、反应机理的实验和推测结果,总结了测定的摄取系数,提出了NO2在矿物颗粒物表面非均相反应待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取系数 反应机理 矿物颗粒物
原文传递
植物对氨基酸态氮吸收和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袁伟 董元华 王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共6页
传统的观点一直认为植物只能吸收无机态氮,不能直接吸收有机态氮,有机态氮必须分解为无机态氮后,植物才能吸收。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可以直接吸收有机态氮,特别是氨基酸态氮。重点围绕植物如何吸收和利用氨基酸态氮的过... 传统的观点一直认为植物只能吸收无机态氮,不能直接吸收有机态氮,有机态氮必须分解为无机态氮后,植物才能吸收。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可以直接吸收有机态氮,特别是氨基酸态氮。重点围绕植物如何吸收和利用氨基酸态氮的过程与机理,综述了植物对氨基酸态氮吸收和利用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氨基酸态氮 吸收 利用 机理
下载PDF
植物吸收和转化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华华 康玉凡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3期270-275,共6页
硒是植物、动物及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可通过植物吸收和转化进入食物链。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植物强化硒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植物对硒的吸收方式、硒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及影响因素、转化积累及其代谢机理,最后提出了植物吸收和转化硒研究... 硒是植物、动物及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可通过植物吸收和转化进入食物链。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植物强化硒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植物对硒的吸收方式、硒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及影响因素、转化积累及其代谢机理,最后提出了植物吸收和转化硒研究中未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吸收转运 转化积累 代谢机理
下载PDF
植物吸收铁机理及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利敏 吴良欢 马国瑞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94-999,共6页
铁虽然在地壳中的含量很高,但生物有效性非常低,植物如何适应缺铁胁迫一直是植物营养与植物逆境生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人们对于植物适应铁胁迫的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提出植物中可能存在一种新的铁吸收机制-吞噬机制,主要综述... 铁虽然在地壳中的含量很高,但生物有效性非常低,植物如何适应缺铁胁迫一直是植物营养与植物逆境生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人们对于植物适应铁胁迫的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提出植物中可能存在一种新的铁吸收机制-吞噬机制,主要综述了对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适应环境铁缺乏的机制及与这些机制相关的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 吞噬机制 基因
原文传递
花生铁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丁红 宋文武 张智猛 《花生学报》 2011年第1期39-43,共5页
铁是花生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矿质元素,铁离子的吸收、转运和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概述了花生铁营养的吸收机理和影响花生铁营养的因素,提出了花生生长过程中缺铁的矫正和防治方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初步展望。
关键词 花生 吸收机理
下载PDF
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对铜的吸收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薛培英 李国新 赵全利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78-1883,共6页
应用室内模拟试验,通过对铜(Cu)的短期吸收动力学、各亚细胞组分吸收动力学以及Cu的释放研究,探讨了两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对Cu的吸收机制.结果表明:①轮叶黑... 应用室内模拟试验,通过对铜(Cu)的短期吸收动力学、各亚细胞组分吸收动力学以及Cu的释放研究,探讨了两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对Cu的吸收机制.结果表明:①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均对Cu具有较高的吸收速率,且两种植物最高吸收速率差异不显著[Vmax(DW)为2μmol·(g·min)-1,P>0.05];②在2μmol·L-1Cu溶液中暴露不同时间(0~96 h),两种沉水植物叶片和茎中各亚细胞组分的Cu含量均迅速增加并约在12 h后达到平衡.各时间处理下,两种植物叶片富集的Cu含量均显著高于茎(P<0.05),并且叶片中的Cu均主要分布在细胞壁(>60%),其次是可溶部分和细胞器;③两种植物相比,黑藻叶片细胞壁中富集的Cu含量显著高于狐尾藻,而细胞内富集的Cu含量差异不显著.轮叶黑藻对Cu的富集和释放能力均高于穗花狐尾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叶黑藻 穗花狐尾藻 亚细胞 吸收机制
原文传递
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葡萄糖摄取和储存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蕙 李春艳 +6 位作者 杜青 唐林 朱青 蔺晓源 孟盼 文诗怡 王宇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32-2337,共6页
目的: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和储存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低剂量组。另取正常SD大鼠为对照组。各组大鼠灌胃给药2... 目的: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和储存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低剂量组。另取正常SD大鼠为对照组。各组大鼠灌胃给药28d,后取尾静脉血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采用PAS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内的糖原合成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PI3K、AKT、GSK-3β的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P<0.01),并伴随着明显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受损(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内p-PI3K、p-AKT、GLUT3表达显著降低(P<0.01);星形胶质细胞内糖原含量贮存量减少(P<0.01),p-PI3K、p-AKT、p-GSK-3β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降糖解郁方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糖含量(P<0.01),减少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逃避潜伏期并增加定位航行时间(P<0.01),其亦可增加模型大鼠海马中p-PI3K、p-AKT、GLUT3的表达(P<0.01,P<0.05)以及星形胶质细胞中的糖原含量(P<0.05)和p-PI3K、p-AKT、p-GSK-3β的表达(P<0.05,P<0.01)。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可通过调节海马PI3K/AKT信号通路,显著增加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葡萄糖摄取和胶质细胞能量储存功能,上述过程可能与其改善疾病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 左归降糖解郁方 星形胶质细胞 葡萄糖摄取 糖原 神经元 机制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增加口服吸收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阮婧华 杨付梅 +3 位作者 张金洁 龚涛 张志荣 郝小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8-373,共6页
目的对比研究槲皮素(QUE)混悬液、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3种剂型的体内、外生物学特性,探讨药物转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原位肠灌注法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实验方法,对比3种剂型的肠渗透性;通过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实验,对比3种剂型体外... 目的对比研究槲皮素(QUE)混悬液、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3种剂型的体内、外生物学特性,探讨药物转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原位肠灌注法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实验方法,对比3种剂型的肠渗透性;通过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实验,对比3种剂型体外的细胞摄取;考察细胞NPC1L1介导的转运、内吞、被动渗透,阐明药物摄取机制。结果大鼠原位肠灌注实验表明,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渗透性最高,约为槲皮素混悬液的14倍、槲皮素磷脂复合物的3倍;以槲皮素混悬液为参照,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证明槲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变化不显著(Fr=1.3)但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Fr=4.6);体外细胞转运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摄取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体外转运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减少NPC1L1作用和增加被动扩散是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吸收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槲皮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通过提高檞皮素的脂溶性和水溶性,增加被动渗透,进而提高檞皮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吸收机制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高等植物氮素吸收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首萍 赵学强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3-180,共8页
N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其吸收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为合理施用N肥以及通过分子生物学途径改良品种、提高N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随着近年来多学科的交叉发展,人们开始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植物营养的研究中,对N素吸收... N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其吸收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为合理施用N肥以及通过分子生物学途径改良品种、提高N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随着近年来多学科的交叉发展,人们开始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植物营养的研究中,对N素吸收的分子机理的研究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NH4+和NO3-是高等植物吸收的两种主要形态的N素,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NH4+吸收基因AMT以及NO3-吸收基因NRT的鉴定、克隆及表达规律的研究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吸收 分子机理
下载PDF
超积累植物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吸收锰机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9
18
作者 徐向华 李仁英 +2 位作者 刘翠英 施积炎 林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460-4465,共6页
垂序商陆是中国境内发现的锰超积累植物,了解其对锰的吸收特性及机制可为植物修复提供基础信息.通过人工培养液温室培养方法,探讨了低锰浓度处理下垂序商陆吸收累积锰的特性;采用同步辐射荧光技术(SRXRF)分析了锰在垂序商陆根横截面的... 垂序商陆是中国境内发现的锰超积累植物,了解其对锰的吸收特性及机制可为植物修复提供基础信息.通过人工培养液温室培养方法,探讨了低锰浓度处理下垂序商陆吸收累积锰的特性;采用同步辐射荧光技术(SRXRF)分析了锰在垂序商陆根横截面的分布特征;应用能量代谢抑制剂2,4-二硝基苯酚(DNP)和矾酸钠(Na3VO4)、钙离子通道抑制剂氯化镧(LaCl3)研究了垂序商陆对锰吸收,并探讨了其吸收机制.结果表明,低锰浓度处理下,锰超积累植物垂序商陆仍然具有较高的吸收和累积锰的能力,5μmol·L-1低锰浓度处理下垂序商陆根、茎、叶锰含量(以干重计)仍可高达402、208、601 mg·kg-1.锰在垂序商陆根横截面中柱含量最高,其次为表皮,皮层锰含量最少,锰从皮层进入到中柱是一个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过程,表明垂序商陆对锰的吸收可能存在主动运输过程.DNP和Na3VO4对垂序商陆锰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锰进入细胞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进一步说明垂序商陆对锰的吸收存在主动吸收的过程.钙离子通道抑制剂LaCl3抑制垂序商陆根对锰的吸收高达30%,表明垂序商陆对锰的吸收与钙离子通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积累植物 垂序商陆 抑制剂 吸收机制
原文传递
羽毛纤维对Cu^(2+)的吸附机理探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卢璐 王洪 +1 位作者 柯勤飞 靳向煜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0-744,共5页
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PR),对吸附CuSO4溶液中Cu2+后的羽毛纤维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广角X衍射(XRD)对吸附Cu2+前后的羽毛纤维进行检测,以探讨羽毛纤维吸附Cu2+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β折叠结晶结构上的胱氨酸可能... 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PR),对吸附CuSO4溶液中Cu2+后的羽毛纤维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广角X衍射(XRD)对吸附Cu2+前后的羽毛纤维进行检测,以探讨羽毛纤维吸附Cu2+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β折叠结晶结构上的胱氨酸可能与Cu(Ⅱ)形成配位结构.吸附Cu2+后,羽毛蛋白中出现更多的α螺旋构型,而β折叠构型相应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纤维 吸附机理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电子顺磁共振(EPR) X衍射 (XRD)
下载PDF
土壤中多氯联苯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静婷 谷成刚 +4 位作者 叶茂 魏海江 宋洋 卞永荣 蒋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6,共7页
多氯联苯(PCBs)属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威胁生态系统安全与人体健康。为评价典型土壤中PCBs的生态风险,揭示其生物有效性以及影响生物有效性的分子机制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土... 多氯联苯(PCBs)属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威胁生态系统安全与人体健康。为评价典型土壤中PCBs的生态风险,揭示其生物有效性以及影响生物有效性的分子机制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土壤模式生物,模拟土壤中6种典型PCBs化合物(PCB-18、PCB-20、PCB-28、PCB-101、PCB-105、PCB-114)的富集动力学过程,并分析了蚯蚓吸收累积对土壤中PCBs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PCB-18、PCB-20和PCB-28,蚯蚓富集15天能够达到动力学过程的近平衡状态,而PCB-101、PCB-105和PCB-114则在30天达到近平衡状态,这可能是由于分子体积增大致使PCBs自由穿越生物膜并为生物体有机脂相富集的过程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吸收速率变慢。PCBs生物有效性与典型分子性质(α、Kow)之间高度线性相关,从微观层面上揭示了影响生物有效性的分子机制,进一步表明PCBs分子体积、分子极化率及其疏水作用是影响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子,为典型土壤中PCBs污染物的生态风险预测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生物有效性 富集动力学过程 分子性质 影响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