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水生植物对不同形态氮素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常会庆 李娜 徐晓峰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1-514,共4页
进行水生植物对NH4+和NO3-吸收动力学的研究。目的在于进行水体的生态修复时,可以根据不同营养状况的富营养化水体而选择相应的养分吸收效率的水生植物。该研究中比较了3种水生植物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伊乐藻(Elodea n... 进行水生植物对NH4+和NO3-吸收动力学的研究。目的在于进行水体的生态修复时,可以根据不同营养状况的富营养化水体而选择相应的养分吸收效率的水生植物。该研究中比较了3种水生植物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对于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漂浮植物黄花水龙和凤眼莲具有较大的吸收速率Vmax和Km值,因此,它们更适合作为先锋植物对污染严重的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前期的修复治理,待水体水质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时,再利用去污能力低的沉水植物进行对修复水体水质的维持和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可逐步建立一个较为稳定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由于沉水植物伊乐藻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有较低Km值和Vmaz值,因此更适合对轻度污染的富营养化水体直接应用伊乐藻来去除养分和维持水体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吸收动力学 氮素 富营养化
下载PDF
不同水稻基因型苗期NO_3^-吸收动力学特征及其受吸收液中NH_4^+的影响 被引量:40
2
作者 汪晓丽 封克 +1 位作者 盛海君 陈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06-1311,共6页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 12个水稻品种和 2个旱稻品种在苗期 (2 0d)的NO3 -吸收动力学特性及添加吸收液中NH4+ 对NO3 -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NO3 -吸收的最大速率 (Vmax)为 :旱稻 >水稻 ,籼稻 >粳稻 ,杂交稻 >常规稻。NH4+ 对NO3 ...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 12个水稻品种和 2个旱稻品种在苗期 (2 0d)的NO3 -吸收动力学特性及添加吸收液中NH4+ 对NO3 -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NO3 -吸收的最大速率 (Vmax)为 :旱稻 >水稻 ,籼稻 >粳稻 ,杂交稻 >常规稻。NH4+ 对NO3 -吸收Vmax的影响在基因型间有较大差异 :籼稻受影响小于粳稻 ,杂交稻小于常规稻 ,旱稻基本不受影响。NH4+ 对个别籼稻和旱稻品种的NO3 -吸收甚至有促进作用。NH4+ 对所有供试水稻基因型NO3 -吸收的Km 值影响均很小 ,说明NH4+ 对NO3 -吸收的影响可能主要在于影响细胞膜上NO3 -载体的运转速率而非吸收位点与N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型 苗期 NO3^- 吸收动力学 特征特性 吸收液 NH4^+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浮萍吸收不同形态氮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沈根祥 姚芳 +2 位作者 胡宏 倪吾钟 朱荫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5-508,共4页
吸收试验结果表明,浮萍(Spirodela oligorrhiza)吸收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动力学特性可用M ichaelis-M enten方程来描述。浮萍对铵态氮的亲和力大于对硝态氮的亲和力,证实了浮萍“优先吸收净化铵态氮”的观点。研究还发现,浮萍吸收硝态氮的... 吸收试验结果表明,浮萍(Spirodela oligorrhiza)吸收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动力学特性可用M ichaelis-M enten方程来描述。浮萍对铵态氮的亲和力大于对硝态氮的亲和力,证实了浮萍“优先吸收净化铵态氮”的观点。研究还发现,浮萍吸收硝态氮的最大速率大于吸收铵态氮的最大速率,基于浮萍吸收不同形态氮的动力学特性,提出了构建物理作用(增氧工艺)—微生物(硝化作用)—植物(浮萍)复合污水净化体系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形态 吸收动力学 物理作用 增氧工艺
原文传递
富钾基因型烤烟的钾积累及根系生理特性 被引量:37
4
作者 杨铁钊 杨志晓 +5 位作者 聂红资 张小全 刘友杰 尚晓颍 任周营 范进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540,共6页
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钾浓度为3mmolL-1)的方法,以富钾基因型烤烟农大202与2个一般型品种净叶黄、NC89为材料,研究富钾基因型烤烟钾积累及根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3个烤烟品种根和茎中钾积累量无显著差异,但农大202的叶片钾积累量、根系... 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钾浓度为3mmolL-1)的方法,以富钾基因型烤烟农大202与2个一般型品种净叶黄、NC89为材料,研究富钾基因型烤烟钾积累及根系生理特性。结果表明,3个烤烟品种根和茎中钾积累量无显著差异,但农大202的叶片钾积累量、根系活力和根系总活力、根系H+分泌量、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和ATPase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另两个品种。净叶黄、NC89间除根系活力和根系H+分泌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外,其他根系生理特性差异均不显著。根系钾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农大202苗期钾离子最大吸收速率(Vmax)较高而米氏常数(Km)和钾离子吸收临界浓度(Cmin)较低,而旺长期的Vmax、Km及Cmin均较高,说明其根系具有较高的钾吸收速率,但旺长期后耐低钾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富钾基因型 钾积累 根系生理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顶端调控对烤烟生长、主要矿质养分吸收和分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杨怀玉 李春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46-1852,共7页
【目的】揭示顶端调控对烤烟生长、矿质养分吸收和分配影响。【方法】采用营养液培养,结合根系养分吸收动力学方法,进行了打顶和打顶+NAA处理。【结果】对照在处理期间干物质和养分净增量最大,干物质的57%和N、P、K、Ca等养分的44%~68... 【目的】揭示顶端调控对烤烟生长、矿质养分吸收和分配影响。【方法】采用营养液培养,结合根系养分吸收动力学方法,进行了打顶和打顶+NAA处理。【结果】对照在处理期间干物质和养分净增量最大,干物质的57%和N、P、K、Ca等养分的44%~68%分配到了顶端(包括新生叶片),而打顶和打顶+NAA植株的干物质和养分净增量的绝大部分都分配至上部叶和根系。钾离子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根系吸钾速率大小依次为对照>打顶+NAA>打顶,对照植株根系对钾离子的亲和力和最大吸收速率也最大。打顶+NAA处理2d后根系对钾离子的亲和力和最大吸收速率均大于打顶处理。【结论】以上结果表明,顶端不仅可以通过其生长需求(库强)调节光合产物和矿质养分在体内的分配,而且可以通过其合成的生长素调控根系的养分吸收。打顶后生长调节剂处理可一定程度上代替顶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打顶 萘乙酸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空心菜对不同形态氮吸收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周晓红 王国祥 +2 位作者 杨飞 何伟 杨周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4-87,共4页
对空心菜不同形态氮素吸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吸附曲线均符合Michaelis-Menten酶动力学方程,采用LB转换式处理数据对其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得出以下结论:①空心菜对铵态氮的亲和力大于对硝态氮的亲和力(Km铵态氮<Km硝态氮)... 对空心菜不同形态氮素吸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吸附曲线均符合Michaelis-Menten酶动力学方程,采用LB转换式处理数据对其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得出以下结论:①空心菜对铵态氮的亲和力大于对硝态氮的亲和力(Km铵态氮<Km硝态氮),说明空心菜有优先吸收铵态氮的趋势,表明在实际净化水质过程中,若有足够的停留时间,空心菜对铵态氮的净化程度更高一些;②空心菜对铵态氮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为0.001 85 mmol/(g·FW·h),对硝态氮最大吸收速率Vmax为0.000 279 mmol/(g·FW·h),Vmax铵态氮>Vmax硝态氮,表明空心菜对铵态氮的净化速率要大于对硝态氮的净化速率;③当溶液中存在铵态氮时,空心菜对硝态氮的亲和力增加了2.5%,而最大吸收速率则减少34%,总的吸收能力降低,表明溶液中铵态氮的存在不影响空心菜根细胞膜上载体与硝态氮之间的亲和性,但影响载体对硝态氮的运转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动力学 形态 空心菜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苗期根系的NO_3^-、NH_4^+吸收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24
7
作者 孙敏 郭文善 +3 位作者 朱新开 封超年 郭凯泉 彭永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87,共4页
为了给氮素高效利用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3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秦麦11、扬麦9号、扬9817)苗期根系NO3-、NH4+吸收动力学特性的差异及培养液中添加NH4+对根系NO3-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苗期根系... 为了给氮素高效利用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3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秦麦11、扬麦9号、扬9817)苗期根系NO3-、NH4+吸收动力学特性的差异及培养液中添加NH4+对根系NO3-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苗期根系对NO3-和NH4+吸收的最大速率(Vmax)和亲和力(1/Km)有显著差异,表现趋势均为:秦麦11>扬麦9号>扬9817。氮高效品种苗期根系对NO3-、NH4+的吸收显示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而且对NH4+的吸收动力学参数均大于对NO3-吸收的参数。NH4+的存在明显抑制了根系对NO3-的吸收,主要表现为对NO3-吸收速率(Vmax)的影响,而不是对亲和力值(1/Km)的影响。表明根系氮素吸收动力学特征的测定可以作为确定高产优质小麦最适施氮量的参考依据,同时亦可作为小麦育种高世代材料选育氮高效吸收小麦品种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系 氮素利用效率 NO3^- NH4^+ 吸收动力学特征
下载PDF
9-硝基喜树碱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体外摄取、转运及外排动力学 被引量:21
8
作者 沙先谊 方晓玲 吴云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39-843,共5页
目的 研究9-硝基喜树碱(9-NC)的细胞摄取、转运及外排特性。方法 一种体外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模型Caco-2应用于9-NC的小肠七皮细胞的摄取、跨膜转运及外排动力学研究。评价了时间、温度、pH,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抑制剂对细... 目的 研究9-硝基喜树碱(9-NC)的细胞摄取、转运及外排特性。方法 一种体外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模型Caco-2应用于9-NC的小肠七皮细胞的摄取、跨膜转运及外排动力学研究。评价了时间、温度、pH,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抑制剂对细胞摄取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药物含量。结果 9-硝基喜树碱以被动扩散为主要方式被细胞摄取和转运。药物的摄取与时间呈正相关,与温度、pH呈负相关。P-gp抑制剂环孢菌素和维拉帕米增加9-NC细胞摄取(P<0.05)。药物从Basolateral(B,基底面)到Apical(A,肠腔面)的渗透系数Papp大于A到B(2.6—6.9倍)。9-NC外排符合二级外排动力学过程,A侧m0(148.0±2.2)pmol·cm-2和外排速率(41.1 pmol·cm2·min-1)高于B侧的m0[(121±7)pmol·cm-2(P<0.05)和外排速率(29.2 pmol·cm2·min-1)(P<0.01)。结论9-NC是以被动扩散方式为主要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摄取和转运,并受到P-糖蛋白强烈的外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硝基喜树碱 CACO-2细胞 摄取 P-糖蛋白 跨膜转运 外排动力学
下载PDF
铵态氮及硝态氮配比对香蕉幼苗氮素吸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超一 樊小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777-2784,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铵硝配比条件下香蕉幼苗对铵态氮、硝态氮两种形态氮素的吸收特性以及两种氮源离子相互作用对香蕉氮素吸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筛选最适于香蕉氮素吸收利用的铵硝配比,为香蕉氮素营养高效吸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 【目的】探究不同铵硝配比条件下香蕉幼苗对铵态氮、硝态氮两种形态氮素的吸收特性以及两种氮源离子相互作用对香蕉氮素吸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筛选最适于香蕉氮素吸收利用的铵硝配比,为香蕉氮素营养高效吸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养分吸收动力学原理,利用改进的耗竭法研究不同铵硝配比营养液中巴西品种香蕉(Musa AAA Giant Cavendish cv.Brazil)幼苗对铵态氮、硝态氮以及总氮的吸收动力学特征。设7个处理:100%铵态氮(100%A)、90%铵态氮+10%硝态氮(90%A+10%N)、70%铵态氮+30%硝态氮(70%A+30%N)、50%铵态氮+50%硝态氮(50%A+50%N)、30%铵态氮+70%硝态氮(30%A+70%N)、10%铵态氮+90%硝态氮(10%A+90%N)和100%硝态氮(100%N)。每个处理设9个氮浓度梯度:0、0.1、0.2、0.5、1、1.5、2、3、4 mmol·L-1。【结果】不同铵态氮硝态氮配合条件下,香蕉苗吸收铵态氮、硝态氮及总氮的规律均符合Michaelis-Menten酶动力学方程,其动力学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NH4+-N比例在10%—70%时,随着NO3--N比例的增加,可以增加香蕉幼苗对NH4+-N的吸收速率。在NH4+-N比例为70%时,NH4+-N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最大,为55.56μmol·g-1·h-1,NH4+-N比例超过70%会降低香蕉幼苗对NH4+-N的吸收速率。香蕉幼苗对NO3--N的吸收速率呈现随营养液NH4+-N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规律。NH4+-N比例从10%增大到90%时,NO3--N的Vmax降低了2.62倍,增加NH4+-N的比例明显抑制香蕉幼苗对NO3--N的吸收。铵硝配比对香蕉根系与NH4+-N和NO3--N的亲和力影响无明显规律。在铵硝配比为3﹕7时香蕉总氮Vmax达到83.33μmol·g-1·h-1,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最有利于香蕉吸收利用氮素。【结论】NH4+-N比例低于70%时,增加NO3--N比例可以促进香蕉幼苗对NH4+-N的吸收,NH4+-N比例高于70%时,增加NO3--N比例抑制NH4+-N的吸收。增加NH4+-N的比例明显抑制香蕉幼苗对NO3--N的吸收,铵硝配比为3﹕7最有利于香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铵态氮 硝态氮 氮素吸收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籽粒苋富钾基因型的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廷轩 马国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45-1151,共7页
在水培条件下 ,采用M9、Cr0 4 7、R1 0 4和K1 2等两类基因型的 4个籽粒苋品种 ,研究了富钾基因型 (R1 0 4、K1 2 )和一般基因型 (M9、Cr0 4 7)间根系形态学及生理学特性的差异 ,以及它们的钾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在不同供钾水平... 在水培条件下 ,采用M9、Cr0 4 7、R1 0 4和K1 2等两类基因型的 4个籽粒苋品种 ,研究了富钾基因型 (R1 0 4、K1 2 )和一般基因型 (M9、Cr0 4 7)间根系形态学及生理学特性的差异 ,以及它们的钾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在不同供钾水平下 ,籽粒苋富钾基因型的主根长、根直径、根干重、根冠比、根系还原力与总还原力、根系总吸收面积与活跃吸收面积、根伤流量与伤流液含钾量、可溶性蛋白与ATPase活性等始终高于一般基因型 ,但随着供钾水平降低 ,各品种间除根冠比和可溶性蛋白升高外 ,其余参数都降低 ;在相同供钾水平条件下 ,两类基因型间根系形态学和生理学特性的差异明显大于同类基因型内 ,而同类基因型内两品种间的根系形态学和生理学特性差异不显著。富钾基因型的Km 、Cmin 和 β值均低于一般基因型 ,而其Imax值和α值高于一般基因型 ;在同类基因型内两品种间的Imax、Km、Cmin、α和 β值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苋 基因型 根系形态 根系生理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铝胁迫下不同小麦基因型根际pH的变化、NH_4^+和NO_3^-吸收及还原与其耐铝性的关系 被引量:18
11
作者 林咸永 章永松 +1 位作者 罗安程 陶勤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0-334,共5页
以耐Al性明显差异的 2个小麦基因型为材料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和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根际 pH变化、NH+ 4和NO-3 的吸收以及NO-3 还原与其耐Al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A1胁迫下鉴 86 4(耐性基因型 )比扬麦 5号 (敏感基因型 )能维持较高的根际 p... 以耐Al性明显差异的 2个小麦基因型为材料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和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根际 pH变化、NH+ 4和NO-3 的吸收以及NO-3 还原与其耐Al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A1胁迫下鉴 86 4(耐性基因型 )比扬麦 5号 (敏感基因型 )能维持较高的根际 pH值 ,当溶液 pH值下降到最低时 ,前者比后者高 0 2 3个pH单位。吸收动力学研究表明 ,鉴 86 4在无Al和有Al胁迫时对NO-3 的吸收速率和亲和力大于扬麦 5号 ;而对NH+ 4的吸收速率和亲和力却小于扬麦 5号。Al还降低叶片和根系的硝酸还原酶活性 ,但鉴 86 4的叶片和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高于扬麦 5号。此外 ,在Al胁迫下 ,植株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迅速提高 ,但扬麦 5号积累量高于鉴 86 4。鉴 86 4具有较高的耐Al能力可能与其在Al胁迫下对NO-3 的吸收速率、亲和力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较高 ,而对NH+ 4的吸收速率和亲和力较低 ,从而能维持较高的根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胁迫 小麦 基因型 根际PH NH4^+ NO3^- 吸收 还原 耐铝性 硝酸还原酶
下载PDF
不同磷效率水稻基因型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永夫 罗安程 +1 位作者 黄继德 魏兴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8-664,共7页
以磷高效水稻基因型连珍11和磷低效水稻基因型嘉948为材料,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正常供磷(10 mg P?L-1)和低磷胁迫(0.5 mg P?L-1)条件下的根系形态,根系磷吸收动力学参数和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特性.结果表明,在两种供磷条件下,连珍11... 以磷高效水稻基因型连珍11和磷低效水稻基因型嘉948为材料,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正常供磷(10 mg P?L-1)和低磷胁迫(0.5 mg P?L-1)条件下的根系形态,根系磷吸收动力学参数和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特性.结果表明,在两种供磷条件下,连珍11的吸磷量均显著高于嘉948.与嘉948相比,连珍11具有较大的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侧根数量.低磷胁迫下连珍11的根系磷吸收动力学参数Imax,Km和Cmin均显著低于嘉948;而在正常供磷条件下两个水稻基因型的Imax和Km没有显著差异.低磷处理显著增加两个水稻基因型的Imax,却显著降低Km.正常供磷条件下两个基因型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低磷处理条件下连珍11的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嘉948.研究表明连珍11的磷效率显著高于嘉948的原因是其具有较庞大的根系以及在磷缺乏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较低的Km和Cmin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型 磷效率 根系形态 吸收动力学 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粉绿狐尾藻和凤眼莲对不同形态氮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金春华 陆开宏 +3 位作者 胡智勇 谢丽凤 梁晶晶 张春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9,共5页
采用改进常规耗竭法,研究了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在抑菌和非抑菌两种处理中对NO3-、NH+4吸收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对NO3-和NH+4的最大吸收速率(Imax)和亲和力(1/Km)有显著差异... 采用改进常规耗竭法,研究了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在抑菌和非抑菌两种处理中对NO3-、NH+4吸收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对NO3-和NH+4的最大吸收速率(Imax)和亲和力(1/Km)有显著差异,凤眼莲对NO3-、N H+4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狐尾藻,说明凤眼莲更适宜用于污染水体养分的去除;不同植物对NO3-、NH+4表现出吸收偏好性,凤眼莲对NO3-有较高的Imax值和亲和力,而狐尾藻对NH+4有较高的Imax值和亲和力;抑菌处理能显著增加凤眼莲对NH4+的吸收速率,NO3-浓度高于1.00 mmol/L时,抑菌处理能显著减小凤眼莲对NO3-的吸收速率,狐尾藻对NO3-、N H4+的吸收未受到抑菌处理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绿狐尾藻 凤眼莲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真江蓠对氨氮去除效率与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温珊珊 张寒野 +3 位作者 何文辉 张饮江 徐姗楠 何培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4-803,共10页
以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为实验材料,在实验室水平上测定了真江蓠培养密度对NH4-N去除效率和吸收速率的影响,比较了真江蓠在氮半饥饿和氮饱和状态下的氨氮吸收动力学特征以及不同起始浓度NH4-N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为实验材料,在实验室水平上测定了真江蓠培养密度对NH4-N去除效率和吸收速率的影响,比较了真江蓠在氮半饥饿和氮饱和状态下的氨氮吸收动力学特征以及不同起始浓度NH4-N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真江蓠密度为2-24g·L^-1时,5h内随着藻体密度增大和实验时间延长,真江蓠去氨氮能力也增强。当藻体密度为24g·L^-1时,真江蓠在5h内去除氨氮效率最高,达到99.779/6。各种藻体密度在起始阶段保持较高吸收速率(30~41μmol·g^-1·h^-1),随后藻体密度与吸收速率呈反比关系,其最低藻体密度组(2g·L^-1)在3h和5h吸收速率最大,分别为28.33μmol·g^-1·h^-1和18.85μmol·g^-1·h^-1在起始浓度梯度实验中,氮半饥饿和氮饱和真江蓠吸收氨氮的最大吸收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在1h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16.47、159.40μmol·g^-1·h^-1和439.70、913.6μmol·L^-1。之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氮半饥饿和氮饱和真江蓠对NHt—N的吸收差别不显著;当氨氮浓度为300-500μmol·L^-1时,氮半饥饿的真江蓠在起始1h内有一个快速吸收阶段(40.7-102.1μmol·g^-1·h^-1),吸收速率与NH4-N浓度几乎成正比,此时不符合米氏动力学饱和方程,而在低N浓度下(100-200μmol·L^-1),藻体对NH4-N的吸收则没有出现这种现象;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直到NH4-N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吸收速率可达到一极大值而符合米氏动力学饱和方程。该研究结果为大规模栽培真江蓠净化水体和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江蓠 氨氮 吸收动力学 生态修复
下载PDF
不同营养盐浓度对3种大型红藻氮、磷吸收及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恒 李美真 +2 位作者 徐智广 王翔宇 曹婧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2-470,共9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3种大型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和蜈蚣藻(Grateloupiafilicina)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营养盐浓度下这3种海藻对氮、磷的吸收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3种大型海藻对水体中硝酸盐和磷...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3种大型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和蜈蚣藻(Grateloupiafilicina)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营养盐浓度下这3种海藻对氮、磷的吸收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3种大型海藻对水体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效果明显,并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比较前24 h对氮的平均吸收速率,真江蓠和脆江蓠在5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分别为0.739μmol/(g.h)和0.648μmol/(g.h),蜈蚣藻在2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0.614μmol/(g.h);比较前24 h对磷的吸收速率,真江蓠和脆江蓠在1.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分别为0.015μmol/(g.h)和0.018μmol/(g.h),蜈蚣藻在0.7μmol/L组出现最大值0.016μmol/(g.h)。结合去除速率常数来看,脆江蓠对硝酸盐和磷酸盐有更好的去除效果。营养盐的起始浓度对脆江蓠、真江蓠和蜈蚣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在所有的实验浓度下,8 d后的湿重均为脆江蓠增加最大,蜈蚣藻增加最小;并且改变硝酸盐的浓度比改变磷酸盐的浓度更能刺激蜈蚣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江蓠 脆江蓠 蜈蚣藻 吸收动力学 相对生长率
下载PDF
水稻硅吸收动力学参数固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华海霞 梁永超 +1 位作者 娄运生 张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8-362,共5页
本文采用常规耗竭法和改进耗竭法研究了水稻苗期硅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着重对测定方法、数据处理方式及参数的量纲表示等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方式及不同的量纲表示得到的水稻苗期硅吸收动力学参数值的大小... 本文采用常规耗竭法和改进耗竭法研究了水稻苗期硅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着重对测定方法、数据处理方式及参数的量纲表示等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方式及不同的量纲表示得到的水稻苗期硅吸收动力学参数值的大小不同。为使试验结果真实可靠,应该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用相关系数的大小对数据作出评价。在本试验中,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得出,改进耗竭法优于常规耗竭法;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中,作图法得到的数据准确性最高;Vmax用mg/(g.h),DW作量纲时得到的硅吸收动力参数值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吸收动力学 米氏方程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摄磷效应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沈宏 林俊 +2 位作者 郑振华 丁力 周培疆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研究了两种有机磷农药 (甲胺磷、辛硫磷 )在较低浓度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效应以及微囊藻摄取磷形态 :总溶解磷 (TSP)、溶解反应磷 (SRP)和溶解有机磷 (DOP)的动力学规律。保持各培养基中总磷的浓度 6 95mg/L ,与培养基中不加有机磷农... 研究了两种有机磷农药 (甲胺磷、辛硫磷 )在较低浓度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效应以及微囊藻摄取磷形态 :总溶解磷 (TSP)、溶解反应磷 (SRP)和溶解有机磷 (DOP)的动力学规律。保持各培养基中总磷的浓度 6 95mg/L ,与培养基中不加有机磷农药相比 ,当培养基中甲胺磷与K2 HPO4的浓度比为 1∶11和 1∶9,辛硫磷与K2 HPO4的浓度比为1∶349和 1∶114时 ,微囊藻的生长受到促进 ,并且当甲胺磷与K2 HPO4,的浓度比为 1∶9,辛硫磷与K2 HPO4的浓度比为1∶114时促进效果最好 ,而当培养基中没有K2 HPO4甲胺磷作为惟一磷源时 ,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微囊藻摄取SRP的速度快于其他磷形态 ,而对DOP的利用较少。微囊藻生长越快 ,对SRP的摄取速率也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磷 辛硫磷 铜绿微囊藻 生长效应 磷形态 摄磷 动力学 富营养化
下载PDF
低磷胁迫下平邑甜茶根构型与磷吸收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17
18
作者 范伟国 杨洪强 韩小娇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41-1346,共6页
为揭示苹果适应低磷胁迫的机制,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Pamp)Rehd.]为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缺磷和复磷条件下根系磷吸收和根构型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平邑甜茶幼苗在缺磷营养液中培养120h期间,根系磷最大吸收速率始终... 为揭示苹果适应低磷胁迫的机制,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Pamp)Rehd.]为材料,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缺磷和复磷条件下根系磷吸收和根构型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平邑甜茶幼苗在缺磷营养液中培养120h期间,根系磷最大吸收速率始终高于对照,并趋向一个较稳定的差值;缺磷处理最初12h内根系磷吸收米氏常数Km值提高,但72—120h明显下降。缺磷处理的平邑甜茶幼苗转到完全营养液中培养12~120h,根系对磷的转运效率影响不大,而与磷的亲和力下降,并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平邑甜茶幼苗在缺磷条件下培养至11d时,一级侧根总长度低于对照,但在17~26d时,一级侧根总长度明显提高。结果表明,平邑甜茶在短期内主要通过磷吸收动力学的变化来适应缺磷胁迫,较长时期则通过根构型的变化来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邑甜茶 根构型 磷亏缺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光照和温度对氮饥饿及饱和营养条件下石莼(Ulva lactuca)的硝态氮吸收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程丽巍 邹定辉 +3 位作者 郑青松 刘兆普 李枫 蒋和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9-944,共6页
为探讨海藻养分吸收能力并以高效养分过滤器筛选为目标,以N饥饿和N饱和的石莼为材料,研究了3种光照及温度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不同N素营养限制状态下石莼NO3-吸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N饱和条件下,随着光照的增强,石莼对NO3-的最... 为探讨海藻养分吸收能力并以高效养分过滤器筛选为目标,以N饥饿和N饱和的石莼为材料,研究了3种光照及温度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不同N素营养限制状态下石莼NO3-吸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N饱和条件下,随着光照的增强,石莼对NO3-的最大吸收速率也增加;30℃条件下,光照强度的增加虽然使得其最大吸收速率提高,但Vmax/Km在中等光强下最大;20℃最有利于石莼对NO3-的吸收。N饥饿条件下,石莼对NO3-的吸收速率显著大于非饥饿状态。在10℃和20℃条件下,呈现与N饱和条件下相似的规律,但在30℃条件下,中等光强石莼对NO3-的最大吸收速率最高。在10℃和20℃条件下,增加光强促进石莼对NO3-的吸收,但30℃条件下光强的增加并未起到促进作用。饥饿状态下的石莼的NO3-吸收速率较高,当石莼吸收NO3-饱和时,依然可以以较低的速率继续吸收环境中的N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3- 石莼 光照 温度 吸收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无机氮吸收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贵龙 赵建宁 +3 位作者 刘红梅 秦伟 吴钰明 杨殿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1-226,共6页
采用浓度梯度法,研究了鸢尾(Iris louisiana)、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茭白(Zizania latifolia)和水芹(Oenanthe clecumbens)对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4种水生植物对水体NO3--N和NH4+-N... 采用浓度梯度法,研究了鸢尾(Iris louisiana)、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茭白(Zizania latifolia)和水芹(Oenanthe clecumbens)对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4种水生植物对水体NO3--N和NH4+-N吸收可用Michaelis-Menten酶动力学方程描述,随溶液NO3--N和NH4+-N浓度增加,植物吸收NO3--N和NH4+-N速率增加,当溶液NO3--N和NH4+-N浓度接近于2.0 mmol/L时,吸收速率增加趋缓;4种水生植物对NO3--N和NH4+-N的Vmax值大小为水芹>茭白>鸢尾>狐尾藻,对NO3--N的Km值大小为水芹>鸢尾=茭白=狐尾藻,对NH4+-N的Km值大小为水芹>狐尾藻>茭白=鸢尾.根据吸收动力学参数(Vmax,Km)判断水芹适宜于净化NO3--N和NH4+-N浓度较高的水体,茭白、鸢尾和狐尾藻适合净化NO3--N和NH4+-N浓度较低水体;4种水生植物对NO3--N、NH4+-N表现出不同的吸收偏好性,鸢尾吸收NO3--N的潜力大于吸收NH4+-N的,但对NH4+-N的亲和力大于NO3--N,表明能在NO3--N浓度较高环境中优先吸收NH4+-N.狐尾藻和水芹对NO3--N和NH4+-N能均衡吸收.茭白对NH4+-N具有较高的吸收潜力与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硝态氮 铵态氮 吸收动力学 富营养化水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