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沙海区上层水体中的现代放射虫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兰兰 陈木宏 +1 位作者 向荣 杜恕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32,共8页
利用在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获取的2002和2004年两个春季航次的28个浮游拖网站位,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沙海区上层水体中的现代放射虫分布特征及其年际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南沙海区春季两个航次放射虫属种组成以热带亚热带暖水种... 利用在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获取的2002和2004年两个春季航次的28个浮游拖网站位,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沙海区上层水体中的现代放射虫分布特征及其年际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南沙海区春季两个航次放射虫属种组成以热带亚热带暖水种为主要优势种,但在主要属种组成及其丰度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年际差异。上层水体中放射虫丰度以及主要属种相对丰度在夏季风爆发前后的分布变化也非常明显,表明南海上层水体中放射虫对夏季风爆发有响应;在夏季风爆发后放射虫总丰度明显增高,推测夏季风爆发后的海洋环境变化可能更有利于放射虫群的发育繁盛。但对造成放射虫在夏季风爆发前后分布差异特征的直接环境因素或其形成机制还有待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还进一步证实了T.octacantha和S.glacialis可以作为热带上升流的指示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爆发前后 上层水体 现代放射虫 南沙海区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养殖池塘中除草剂类农药残留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黄晓丽 高磊 +5 位作者 黄丽 吴松 汤施展 王鹏 陈中祥 覃东立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43,共7页
2016年5—10月,利用GC-MS和LC-MS方法检测了哈尔滨市郊区的淡水养殖池塘表层水体、底泥和周边土壤中7种除草剂的浓度。结果表明:池塘表层水体中除草剂分布在N.D.~1671.30 ng/L,莠去津的残留量最大;池塘表层底泥和周边土壤中除草剂分布... 2016年5—10月,利用GC-MS和LC-MS方法检测了哈尔滨市郊区的淡水养殖池塘表层水体、底泥和周边土壤中7种除草剂的浓度。结果表明:池塘表层水体中除草剂分布在N.D.~1671.30 ng/L,莠去津的残留量最大;池塘表层底泥和周边土壤中除草剂分布在N.D.~270.43μg/kg。莠去津、丙草胺、丁草胺和乙草胺在三种环境介质中的检出率为100%;嗪草酮和乙氧氟草醚检出率较低,2,4-D丁酯在水体中部分检出,在底泥和土壤中的检出率为100%。不同环境介质中除草剂残留量整体表现为:池塘周边土壤中最高,其次为池塘表层底泥,池塘表层水体最低,且养殖水体中除草剂的残留随时间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养殖池塘 表层水体 底泥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2003年冬季帕里西维拉海盆区上层水体中尺度涡的温盐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微 王珍岩 尹孟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8-256,共9页
利用2003年冬季"科学一号"考察船在帕里西维拉海盆获得的CTD调查资料,结合同一时间西北太平洋海区的卫星高度计观测结果,分析讨论了该海区上层水体的温盐特征及其受中尺度涡活动的影响等。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研究区海域曾... 利用2003年冬季"科学一号"考察船在帕里西维拉海盆获得的CTD调查资料,结合同一时间西北太平洋海区的卫星高度计观测结果,分析讨论了该海区上层水体的温盐特征及其受中尺度涡活动的影响等。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研究区海域曾同时出现冷、暖涡活动过程,其影响深度均大于200m;冷涡活动区位于研究区内136°—138°E之间的海域,沿北东方向延伸;冷涡水体的盐度在100m以浅高于周围水体,在150m以深则低于周围水体;暖涡活动区出现在138.5°—139°E之间,暖涡活动特征在50m以浅水体中表现并不明显,其水体盐度在100m以深起初表现为低盐中心,在150m以深逐渐转化为高盐中心;研究区200m以浅水体可以大致分为三层,80m以浅为高温低盐的表层水,80—140m之间为受中尺度涡影响的温盐性质复杂的混合层水,140—200m之间为低温高盐的次表层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里西维拉海盆 上层水体 中尺度涡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西太平洋秋季130°E断面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分布特征及光降解行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可 杨琳 +1 位作者 杨桂朋 张婧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1-131,共11页
对2018年秋季西太平洋130°E断面上层水体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学特性及光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太平洋上层水体CDOM的吸收系数a(320)变化范围为0.025~0.64 m^−1,平均值为(0.20±0.08)m^−1;a(320)在表层相对较低... 对2018年秋季西太平洋130°E断面上层水体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学特性及光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太平洋上层水体CDOM的吸收系数a(320)变化范围为0.025~0.64 m^−1,平均值为(0.20±0.08)m^−1;a(320)在表层相对较低,主要与表层CDOM的光漂白去除有关;在100~200 m水层较高,主要与次表层的生物活动有关。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技术,识别出两种荧光组分:类酪氨酸组分C1和海洋类腐殖质组分C2。C1主要源于棉兰老冷涡−上升流所带来的营养物质对浮游植物生产活动和微生物活动的促进作用;C2主要源于黑潮所带来的海洋类腐殖的输入。光化学降解实验发现,CDOM吸收值的损失主要发生在紫外波段;光照60 h后,类酪氨酸组分相较于海洋类腐殖质组分更易发生光降解;且光降解是西太平洋海域CDOM的重要去除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OM 上层水体 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光降解 西太平洋
下载PDF
温、盐、深探头在多波束测量中的综合运用
5
作者 应元康 马建林 +1 位作者 张忠华 赵忠宝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49,共8页
针对多波束测量中存在的声速误差问题,探讨了声速误差对多波束测量的影响以及影响表层声速和换能器动态吃水深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旨在提高多波束测量精度的有效手段——温、盐、深探头的综合运用,以便实时测定表层海水的声速... 针对多波束测量中存在的声速误差问题,探讨了声速误差对多波束测量的影响以及影响表层声速和换能器动态吃水深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种旨在提高多波束测量精度的有效手段——温、盐、深探头的综合运用,以便实时测定表层海水的声速和换能器的动态深度吃水改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盐、深探头 表层海水 声速改正 动态吃水
下载PDF
晚上新世以来南海北部上部水体结构变化及东亚季风演化 被引量:32
6
作者 黄宝琦 成鑫荣 +1 位作者 翦知湣 汪品先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文章通过对南海大洋钻探 1 1 4 6站有孔虫组合及其壳体氧、碳同位素的研究 ,探讨了南海北部上部水体结构对晚上新世 (3.2~ 2 .0MaB .P .)北极冰盖的形成、扩大的响应。浮游有孔虫混合层和温跃层属种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 ,Globigerinoide... 文章通过对南海大洋钻探 1 1 4 6站有孔虫组合及其壳体氧、碳同位素的研究 ,探讨了南海北部上部水体结构对晚上新世 (3.2~ 2 .0MaB .P .)北极冰盖的形成、扩大的响应。浮游有孔虫混合层和温跃层属种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 ,Globigerinoidessacculifer,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和Cibicidoideswuellerstorfi种间碳同位素的差值 ,以及底栖有孔虫内生种含量的变化表明 :3.2~ 2 .0MaB .P .期间南海北部混合层、温跃层浮游有孔虫属种的百分含量主要受表层海水温度、生产力变化的控制 ;2 .7MaB .P .前后该区表层海水混合程度、生产力增加 ,上部海水垂直交换增强 ,反映了南海北部上部水体结构变化对北极冰盖的形成、扩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上新世 水体结构 东亚季风 有孑L虫壳体 同位素
下载PDF
曝气强化微生物功能菌修复黑臭水体 被引量:26
7
作者 徐熊鲲 谢翼飞 +3 位作者 陈政阳 刘国 唐彬彬 高阳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559-4565,共7页
从成都市三道沟黑臭底泥中分离出一株能以底泥有机质为碳源和能源生长的土著微生物功能菌HC-1,经鉴定该菌株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三道沟黑臭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功能菌强化底泥有机质降解来修复黑臭水体... 从成都市三道沟黑臭底泥中分离出一株能以底泥有机质为碳源和能源生长的土著微生物功能菌HC-1,经鉴定该菌株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三道沟黑臭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功能菌强化底泥有机质降解来修复黑臭水体的方法。研究了底泥曝气和上覆水曝气对黑臭水体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投加土著微生物功能菌并结合底泥曝气能够明显改善上覆水水质,加快底泥的修复。使用间歇曝气协同土著微生物功能菌作用时效果和连续曝气相近,且可降低运行成本。实验15 d后,上覆水COD、NH_3-N和TP去除率分别达67.6%、71.6%和92.2%,底泥有机质的降解速率提高了30%,底泥微生物活性增加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底泥 土著微生物功能菌 底泥曝气 上覆水曝气 修复 底泥微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南海北部氧同位素3期时上部海水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9
8
作者 黄宝琦 杨文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6-441,共6页
南海北部海水物理化学性质不但受东亚季风的影响,还受到珠江陆源输入的影响.文章根据对南海北部ODP 1144站浮游有孔虫属种组合变化和氧同位素分析,以及浮游有孔虫表层海水温度转换函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北部MIS 3期的表层海水温度在H... 南海北部海水物理化学性质不但受东亚季风的影响,还受到珠江陆源输入的影响.文章根据对南海北部ODP 1144站浮游有孔虫属种组合变化和氧同位素分析,以及浮游有孔虫表层海水温度转换函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北部MIS 3期的表层海水温度在H2~H6事件时明显降低,并在H4~H5(45.66~38.77kaB.P.)期间,表层海水冬季温度变化频繁,且幅度较大.35~29kaB.P.,浮游有孔虫暖水种含量减少,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值增重,同时高生产力属种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的含量增加,说明冬季风在该阶段强化.此外,52~46kaB.P.期间,N.dutertrei含量增加,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较低,表层海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此时南海北部的高生产力可能与珠江陆源输入的增加有关,指示东亚夏季风的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3期 南海北部 上部水体结构 表层海水温度
下载PDF
外秦淮河底泥释放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灵辉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3年第5期41-42,共2页
通过静态模拟实验,分析了外秦淮河底泥中释放出的与黑臭有关的DO、COD、NH3-N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上覆水中COD质量浓度是前4d呈下降趋势,至第11d基本稳定;NH3-N质量浓度是前4d呈上升趋势,至第11d趋于稳定;DO质量浓度是从开始实验时的7m... 通过静态模拟实验,分析了外秦淮河底泥中释放出的与黑臭有关的DO、COD、NH3-N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上覆水中COD质量浓度是前4d呈下降趋势,至第11d基本稳定;NH3-N质量浓度是前4d呈上升趋势,至第11d趋于稳定;DO质量浓度是从开始实验时的7mg/L左右,很快下降至第11d的1mg/L以下才基本稳定。结果表明,外秦淮河底泥释放对上覆水水质有一定影响,并且这种释放有明显的梯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秦淮河 底泥释放 上覆水水质 静态模拟实验 梯度效应
下载PDF
近190ka B.P.以来西太平洋暖池北缘上层海水结构和古生产力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来自钙质超微化石、有孔虫和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京涛 李铁刚 +1 位作者 常凤鸣 江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5-311,共7页
对取自西菲律宾海暖池北缘的Ph05-5岩芯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和有孔虫研究。在利用氧同位素曲线对比和AMS14C数据进行地层划分的基础上,依据超微化石和有孔虫及其同位素组成等指标,分析了近190kaB.P.以来区域生产力和上层海水结构的演变特... 对取自西菲律宾海暖池北缘的Ph05-5岩芯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和有孔虫研究。在利用氧同位素曲线对比和AMS14C数据进行地层划分的基础上,依据超微化石和有孔虫及其同位素组成等指标,分析了近190kaB.P.以来区域生产力和上层海水结构的演变特征,探讨了其控制因素和所指示的古海洋学意义。钙质超微化石下透光带属种Florisphaeraprofunda百分含量和基于浮游有孔虫转换函数的温跃层深度变化表明,Ph05-5岩芯所在的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北缘约190kaB.P.以来,营养跃层和温跃层冰期(MIS6期和5d—2期)浅,间冰期(MIS5e)和全新世深,而MIS5e期是最近两个冰期旋回中营养跃层和温跃层深度最深时期。通过F.profunda百分含量初级生产力转换方程计算结果和与钙质超微化石绝对丰度的变化显示,冰期初级生产力高,间冰期和全新世初级生产力低,MIS5e期初级生产力为末两次冰期旋回之最低。此外,Ph05-5岩芯?δ13CC.wullerstorfi-coccolith和?δ13CC.wullerstorfi-N.dutertrei差值变化显示,190kaB.P.以来表层输出生产力冰期高,间冰期低,其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是MIS5e期为生产力输出的最低值期。上层海水结构和生产力的上述变化特征与现代LaNiňa事件暴发时的海洋环境相当类似,该海区MIS5e期可能是LaNiňa事件频繁爆发的一段时期,可以与现代LaNiňa现象类比。同时,根据Wyrtki提出的信风张弛理论推测MIS5e期,由于LaNiňa事件的频繁暴发黑潮主流应该是增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上层海水结构 古生产力 ENSO 黑潮主流
下载PDF
精轧机出口导卫装置上切水板行程提升改造
11
作者 张军 朱传磊 +2 位作者 周扬华 焦淑通 贺熙程 《冶金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4年第4期4-7,共4页
针对精轧机出口导卫装置上切水板上安装的烟尘抑制装置与上工作辊冷却集水管存在较大干涉问题,采取了改变烟尘抑制装置安装位置及供水管路走向的措施,实施后轧制稳定性得到了提升,实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 上切水板 刮板头 上工作辊 冷却集水管 烟尘抑制装置
下载PDF
中间包一次包龄突破的生产研究
12
作者 冯晓霞 魏哲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2期127-128,共2页
中间包包龄高低、寿命长短,直接影响着连铸坯的收得率以及生产组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控制钢液的碳含量和脱氧方式、调整中间包工作内衬的厚度、优化连铸工序,使中间包一次性包龄取得新突破,由平均50 h提高到88 h。其中1号连铸机使... 中间包包龄高低、寿命长短,直接影响着连铸坯的收得率以及生产组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控制钢液的碳含量和脱氧方式、调整中间包工作内衬的厚度、优化连铸工序,使中间包一次性包龄取得新突破,由平均50 h提高到88 h。其中1号连铸机使用河南洛阳金雅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打结的中间包,连续浇注达到112 h 40 min,连浇300炉,单包产量14984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上水口 连铸
下载PDF
Paleoceanographic evolution recorded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ince 4 Ma 被引量:3
13
作者 HUANG Baoqi1,2, JIAN Zhimin2 & WANG Pinxian2 1.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2. L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12期2166-2173,共8页
Upper water structure over the last 4 million year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was reconstructed by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d primary productivity estimated by changes in the abundance of planktonic... Upper water structure over the last 4 million year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was reconstructed by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d primary productivity estimated by changes in the abundance of planktonic foraminifer, planktonic foraminifer transfer function, and the accumulation rate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Results of SST and primary productivity show that SST gradually decreased since 4 Ma, but differential seasonal temperature and primary productivity increased in steps mainly at about 3.1, 2.7, 2.1, 1.6, 0.9 and 0.5 Ma. Comparison with tectonics and orbital variations indicates that phased rising of the Tibet since 3.6 Ma, closing of Panama and Indonesian seaways, and orbital change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changes of upper water structure in the SC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upper water structure Late Pliocene PLANKTONIC foraminifer ODP 1146.
原文传递
合肥地区地表水锰污染来源及处理实践 被引量:2
14
作者 乔龙君 杨妍 《净水技术》 CAS 2021年第S02期32-35,45,共5页
近年来,多地出现地表水锰超标现象。为了应对锰超标风险,文中对合肥地区地表水锰污染状况及来源进行研究,发现该地区锰污染主要是内源性污染,表现为6月—10月锰含量高,11月—次年5月锰含量低的特征。地表水锰污染处理方法根据水中锰的分... 近年来,多地出现地表水锰超标现象。为了应对锰超标风险,文中对合肥地区地表水锰污染状况及来源进行研究,发现该地区锰污染主要是内源性污染,表现为6月—10月锰含量高,11月—次年5月锰含量低的特征。地表水锰污染处理方法根据水中锰的分布,采取优化取水条件,削减供水原水锰源和强氧化剂氧化处理工艺措施。生产试验表明,封闭取水底部,采取中上层水,生产工艺中因地制宜,采用高锰酸钾和氯气氧化法处理,是地表水应急除锰的最佳选择,能够达到工艺简单、效果明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锰污染 来源 中上层取水 高锰酸钾
下载PDF
联合供水方案在乡镇人饮工程中的应用
15
作者 邓世慧 陈铭提 《广西水利水电》 2004年第4期48-49,共2页
 以合浦县党江供水工程为例,介绍了在平原人口分散地区,通过采用变频与管道泵联合供水,满足乡镇及农村人口分散,用水时变系数大的要求,达到节约投资,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
关键词 乡镇 地区 农村人口 节约投资 人饮工程 联合 合浦县 供水方案 运行费用 管道泵
下载PDF
基于浮游有孔虫重建的南海北部400 ka以来上层水体结构变化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克凡 高萌 +2 位作者 胡哲 王娜 黄宝琦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07-1618,共12页
现代南海上层水体结构具有鲜明的季节特征,反映了季节性风场通过动力与热力过程施加的强烈影响;这种风场对上层水体结构的调控同样存在于地质历史时期,借此,长时间尺度上的东亚季风强度变化能够在南海沉积中留下记录,对相关高分辨率样... 现代南海上层水体结构具有鲜明的季节特征,反映了季节性风场通过动力与热力过程施加的强烈影响;这种风场对上层水体结构的调控同样存在于地质历史时期,借此,长时间尺度上的东亚季风强度变化能够在南海沉积中留下记录,对相关高分辨率样品的研究继而可以从海洋的角度发掘出新的季风信息,成为对现有古季风资料的重要补充。本研究利用南海北部岩芯总长为50.8 m的MD12-3432站位(19°16.88'N,116°14.52'E;水深2125 m)高分辨率沉积样品,通过浮游有孔虫属种组合及其转换函数恢复了400 ka以来冬、夏季海水表层温度及温跃层深度,并对其进行频谱分析,同时对比现代观测资料及黄土粒度等古季风记录,讨论了海表温度、温跃层深度变化与东亚季风强度、表层环流格局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南海北部海表温度具有显著的100 ka冰期-间冰期旋回,冬季海表温度降幅可达8℃,是冰期冬季风增强与表层环流变化的共同结果。此外,冬季海表温度与温跃层深度重建结果均具有明显的67 ka周期,可能代表了东亚冬季风风速在南海北部的变化周期。同时,温跃层深度中未出现100 ka周期,可能指示冰期-间冰期旋回中表层环流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弱,温跃层的加深主要由东亚冬季风的增强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浮游有孔虫 上层水体结构 温跃层 东亚季风
原文传递
Solar forced transient evolution of Pacific upper water thermal structure during the Holocene in an earth system model of intermediate complexity 被引量:1
17
作者 WANG Yue JIAN ZhiMin +2 位作者 ZHAO Ping DANG HaoWen XIAO D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15期1832-1837,共6页
Forced by transient solar activities since 7 ka,the thermal structures of the Pacific upper water at boreal winter are featured by an enhanced response of 3-dimensional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WPWP) in an Earth syst... Forced by transient solar activities since 7 ka,the thermal structures of the Pacific upper water at boreal winter are featured by an enhanced response of 3-dimensional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WPWP) in an Earth system model of Intermediate Complexity at centennial scales.During solar maximum periods,the magnitude of surface ocean temperature variations is 30% larger in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than in the Ni o3 region,while at subsurface,it is 40% larger in the subtropical North Pacific than in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They compromise stronger zonal and meridional thermal gradients i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Pacific respectively which are both linearly responded to solar forcing at centennial periods.The surface gradient is most sensitive at 208-year period while the subsurface gradient shows more significance at periods longer than 208-year.Also noteworthy are two differences:(1) the phase lags at these periods of surface gradient are slightly smaller than that of subsurface;(2) the 148-year and 102-year periods in surface gradient are lost in subsurface gradient.These modeled features preliminary confirm the centennial fluctuations of WPWP in paleo-proxies and a potential solar forcing during the Hol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 地球系统 太阳能 全新世 热结构 瞬态 上层 海洋表面
原文传递
北大西洋45°N区氧同位素3期以来上层水体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孝贤 HarunurRashid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4-123,共10页
北大西洋45°N区是北大西洋冰筏碎屑(IRD)带的中心区,其海洋沉积物包含高分辨率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信息,对45°N区沉积记录的研究有利于反演末次冰期以来古海洋环境的变化。通过对岩心Hu71-377中IRD含量的统计、浮游有孔虫组合... 北大西洋45°N区是北大西洋冰筏碎屑(IRD)带的中心区,其海洋沉积物包含高分辨率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信息,对45°N区沉积记录的研究有利于反演末次冰期以来古海洋环境的变化。通过对岩心Hu71-377中IRD含量的统计、浮游有孔虫组合及氧和碳同位素(δ18O和δ^(13)C)分析,重建了北大西洋45°N上层水体水团性质演化历史。结合AMS14C数据和氧同位素地层学,在氧同位素3期(MIS3)和2期(MIS2)中识别出5个Heinrich层,其中Heinrich 1、2和4层具有明显IRD峰值、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高丰度和轻δ18O值特征,而Heinrich 3和5层的δ18O值未明显变轻。Heinrich 3和5层与Heinrich 1、2和4层的δ18O差异可能反映了上层水体受融水输入的影响不同。δ^(13)CN.incompta和δ^(13)CN.pachyderma差值也反映了Heinrich事件期间混合层和温跃层的变化,它们的δ^(13)C差值在Heinrich 1和2期间接近零,归因于强风驱动的海水垂向混合。而δ^(13)CN.incompta和δ^(13)CN.pachyderma差值在Heinrich 4和5期间增大,反映了季节性温跃层变浅,推测与北大西洋暖流增强有关。浮游有孔虫组合进一步反映了海洋上层水团性质,特别是N.pachyderma和Neogloboquadrina incompta的相对丰度反映了MIS3期以来海表温度(SST)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INRICH事件 浮游有孔虫组合 碳氧同位素 上层水团变化 北大西洋
下载PDF
炼钢厂中间包使用寿命突破120小时实践
19
作者 徐建伟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 2022年第2期95-98,共4页
文中主要介绍了某单位炼钢厂连铸中间包连续使用突破120小时创下最高使用寿命纪录的生产实践,在提高中间包使用寿命攻关活动中,各相关单位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于2020年12月9日23:47时,1^(#)连铸机6^(#)中间包创下了中间包使用寿命... 文中主要介绍了某单位炼钢厂连铸中间包连续使用突破120小时创下最高使用寿命纪录的生产实践,在提高中间包使用寿命攻关活动中,各相关单位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于2020年12月9日23:47时,1^(#)连铸机6^(#)中间包创下了中间包使用寿命的历史新高纪录——123小时17分钟。通过总结该中间包创纪录的成功经验,分析当前影响中间包使用寿命的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具备了推广使用的条件,为下一步普遍提高炼钢厂中间包的平均使用寿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使用寿命 攻关 上水口砖 纪录
下载PDF
生态培育匙吻鲟鱼苗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学贵 《福建水产》 2008年第2期22-24,共3页
本实验是将过滤后的养成鱼池上层水做为培育匙吻鲟鱼苗的水源,釆用纯氧放苗技术培育匙吻鲟苗,养殖过程适时补充瓶装纯氧。结果表明:50000尾匙吻鲟水花苗(体长7mm^9mm),经22天培育,共出池5 cm左右苗种39999尾,培苗存活率达到80.0%。
关键词 土池中上层水 匙吻鲟 水花苗 培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