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波的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106
1
作者 张少文 丁晶 +2 位作者 廖杰 张学成 王玲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37,共6页
为了研究黄河径流演变规律,用小波分析法对黄河青铜峡270多年(1724~1997)的年径流时间序列变化进行了多尺度分析,展示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黄河上游年径流丰、枯变化的过程。揭示了其年径流具有128年、64年和32年左右周期性变化,这3个... 为了研究黄河径流演变规律,用小波分析法对黄河青铜峡270多年(1724~1997)的年径流时间序列变化进行了多尺度分析,展示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黄河上游年径流丰、枯变化的过程。揭示了其年径流具有128年、64年和32年左右周期性变化,这3个主要周期的变化,主导着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变化的特性。研究也表明,自1997年以来,黄河天然年径流变化的大趋势是处于接近或低于其多年平均水平,并会延续若干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年径流特性 长期变化 小波分析 小波方差图
下载PDF
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运用对黄河上游水沙关系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24
2
作者 姚文艺 侯素珍 丁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依据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进出库水沙定位观测资料,根据河流动力学原理,分析了水库运用对径流泥沙过程的调节作用及其影响,揭示了水库对其下游河道水沙关系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1大型水库运用对进、出库径流泥沙的调节作用与水库的运用... 依据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进出库水沙定位观测资料,根据河流动力学原理,分析了水库运用对径流泥沙过程的调节作用及其影响,揭示了水库对其下游河道水沙关系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1大型水库运用对进、出库径流泥沙的调节作用与水库的运用方式有关,多年调节的龙羊峡水库对径流为线性调控,对泥沙为非线性调控,而不完全年调节的刘家峡水库对径流、泥沙均为线性调控;2水库运用对其下游河道水沙关系具有很强的干扰作用,主要是打破了天然条件下河道通过长期自动调整所形成的输沙规律,改变了挟沙水流的本构关系;3大型水库运用对水沙关系动力学机制的影响主要归因于重新调整了挟沙水流的平衡条件,使洪水传播过程中切应力降低,临界弗劳德数增大,改变了相对平衡输沙状态,挟沙水流则需通过淤积增大比降,满足临界弗劳德数状态下的水流切应力要求,重新实现挟沙水流的平稳状态,从而致使水沙关系发生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库 调控机制 水沙关系 宁蒙河段 黄河上游
下载PDF
黄河龙羊峡-刘家峡河段特大型滑坡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小林 马建青 胡贵寿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28-32,共5页
文章在阐述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河段内滑坡类型及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发育与黄河形成演化历史的关联性。认为距今12.5万a前后的共和运动使得黄河溯源侵蚀加剧,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导致黄河切蚀能力加强,并于距今1.8-2.9万a达到高潮... 文章在阐述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河段内滑坡类型及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发育与黄河形成演化历史的关联性。认为距今12.5万a前后的共和运动使得黄河溯源侵蚀加剧,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导致黄河切蚀能力加强,并于距今1.8-2.9万a达到高潮。因此,构造抬升致使黄河水流快速下切,是造就区内特大滑坡发生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特大滑坡 成因分析 溯源侵蚀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黄河上游径流变化周期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代青 高军省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5-78,共4页
为了研究黄河上游径流变化周期,在综合评述已用方法的前提下,引入了小波分析法;然后采用Morlet连续小波变换,对兰州和贵德2站84年(1920~2003年)年径流时间序列变化特征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揭示出黄河上游年径流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小... 为了研究黄河上游径流变化周期,在综合评述已用方法的前提下,引入了小波分析法;然后采用Morlet连续小波变换,对兰州和贵德2站84年(1920~2003年)年径流时间序列变化特征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揭示出黄河上游年径流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小波变换时频特征及其丰、枯交替变化的周期规律;进一步分析其径流变化规律,发现黄河上游年径流变化具有同步性,现正处于偏枯期;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小波系数过程线及方差图检验,得出黄河上游年径流具有32年的主周期变化规律,同时预测2007年后的17年(2008~2024年)时期内,将处于偏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径流变化周期 小波系数图 主周期 黄河上游
下载PDF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春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燕琴 申志新 刘玉婷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59,共8页
于2013年春季(3月)和秋季(8月)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7门64种(属),以硅藻门最多,25种(属),占39.1%;其次是绿藻门19种(属),占29.7%;蓝藻门12种(属),占18.8%;金藻门和甲藻门各3种属,分别... 于2013年春季(3月)和秋季(8月)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7门64种(属),以硅藻门最多,25种(属),占39.1%;其次是绿藻门19种(属),占29.7%;蓝藻门12种(属),占18.8%;金藻门和甲藻门各3种属,分别占4.6%;裸藻门和隐藻门各1种属,分别占1.6%。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小环藻(Cyclotell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星杆藻(Asterionella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针杆藻(Synedr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席藻(Phormidium sp)、平裂藻(Merismopedia sp)、锥囊藻(Dinobryon sp)、衣藻(Chlamydomona sp)、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实球藻(Pandorina sp)13种,其中硅藻门7种,占优势种类的53.8%。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较明显,秋季(8月)高于春季(3月),2季均以硅藻为优势种群。浮游植物平均密度25.33×104个/L,平均生物量0.0732 mg/L,硅藻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70.7%和77.9%,为优势种群。浮游植物现存量表现为秋季(8月)高于春季(3月)。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2.21,Pielou指数平均值0.73,Marggalef指数平均值0.66,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Marggalef指数秋季(8月)略高于春季(3月),Pielou指数春季(3月)高于秋季(8月)。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水体属贫营养型,水域生态环境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Copula模型的丰枯频率分析——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径流与黄河上游来水的丰枯遭遇研究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丁志宏 冯平 张永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59-764,共6页
以道孚、绰斯甲、足木足和兰州水文站1960~2000年的同步天然年径流量系列为基础,应用Copula方法构造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区径流与黄河上游来水之间的联合分布,具体分析了调水区径流与黄河上游来水的丰枯遭遇频率。结果表明:由... 以道孚、绰斯甲、足木足和兰州水文站1960~2000年的同步天然年径流量系列为基础,应用Copula方法构造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区径流与黄河上游来水之间的联合分布,具体分析了调水区径流与黄河上游来水的丰枯遭遇频率。结果表明:由西向东依次按鲜水河、绰斯甲河、足木足河的顺序,调水河流与黄河上游丰枯同步(异步)的频率在递增(递减),到了足木足河,其丰枯同步的频率已大于丰枯异步的频率;有利于调水到黄河的频率在递减,但仍保持在30%以上,略大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利于调水频率;且调水区径流与黄河上游来水同枯的频率维持在26%以下,这些对于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的实施都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西线工程 黄河上游 径流 COPULA方法 丰枯遭遇
原文传递
黄河上游年降雨-径流预测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少文 张学成 +2 位作者 王玲 丁晶 刘国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4,共4页
基于多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通过GA BP混合算法 ,使用黄河上游兰州水文站 45年实测降雨和径流序列资料 ,建立了降雨—径流预测的GA 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表明 ,仅用预报前时段的降雨和径流作为输入 ,来实现下时段的径流预测 ,其预... 基于多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通过GA BP混合算法 ,使用黄河上游兰州水文站 45年实测降雨和径流序列资料 ,建立了降雨—径流预测的GA 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表明 ,仅用预报前时段的降雨和径流作为输入 ,来实现下时段的径流预测 ,其预报精度较差 ,但在预报期内有一定精度的降雨预报输入时 ,所建模型对下时段的径流预测 ,与传统的统计建模方法相比 ,预报精度较高 ,能较好地反映黄河上游区的降雨—径流规律 ,可应用于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径流预测 降雨预报 径流序列 预报精度 水文站 时段 BP神经网络模型 实测 资料
下载PDF
黄河上游水电工程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尚可政 杨德保 +1 位作者 王式功 孟梅芝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7-64,共8页
本文阐述了黄河上游段水电工程概况,并以刘家峡和龙羊峡水库为主对库周各站建库前后各5年或1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水库对周围地区各气候因子影响程度。
关键词 水电工程 气候效应 黄河上游 气候影响
下载PDF
近50年黄河上游径流量与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蒋元春 李栋梁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1年第2期51-57,共7页
根据1956—2010年唐乃亥水文站逐月径流量资料和1961—2009年黄河上游兴海、泽库、玛沁、达日、久治、玛多6个代表站的降水量、气温资料,分析了唐乃亥站径流量与黄河上游地区降水和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春、夏、秋、... 根据1956—2010年唐乃亥水文站逐月径流量资料和1961—2009年黄河上游兴海、泽库、玛沁、达日、久治、玛多6个代表站的降水量、气温资料,分析了唐乃亥站径流量与黄河上游地区降水和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春、夏、秋、冬季的径流量分别占年径流量的14.9%、42.9%、34.7%、7.5%;唐乃亥站年和四季的径流量主要具有4、6、8和16 a左右的周期;20世纪90年代至2002年,唐乃亥站径流量总体处于偏小阶段,但2003年以后径流量呈上升的趋势;黄河上游年、夏季和秋季降水量1990—2002年为偏小阶段,2003年以后为偏大阶段;1961—2009年黄河上游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平均气温的上升趋势分别为0.36、0.23、0.27、0.37和0.60℃(/10 a);近50 a唐乃亥站年、夏季和秋季径流量与黄河上游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春季径流量与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径流量 降水 气温 黄河上游
下载PDF
黄河上游青川甘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10
作者 李聪 王振斌 +6 位作者 高云霓 李学军 张景晓 董静 张曼 高肖飞 李玫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2,共10页
评价黄河上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水平,探讨重金属污染源,为科学保护黄河上游生态敏感区提供理论支撑。2020年9月选取黄河干流青川甘段以及主要支流(白河、黑河、洮河、湟水)18个位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铬(Cr)、砷(As)、汞(... 评价黄河上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水平,探讨重金属污染源,为科学保护黄河上游生态敏感区提供理论支撑。2020年9月选取黄河干流青川甘段以及主要支流(白河、黑河、洮河、湟水)18个位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铬(Cr)、砷(As)、汞(Hg)、镍(Ni)、铜(Cu)、锌(Zn)、镉(Cd)、铅(Pb)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中As和Hg平均含量分别为11.740 mg/kg和0.034 mg/kg,分别富集1.3倍和1.0倍,其他6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As富集程度最高,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最高,为中度污染,但潜在生态风险远低于Hg和Cd。Hg的潜在生态危害值最高,为40.29,中等级别,其次为Cd。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推测,部分断面较高的As、Hg和Cd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如干流的龙羊峡库区出水口(G5)、支流洮河的西寨大桥(T1)、黑河的大水(H2),应加强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黄河上游
下载PDF
黄河上游极边扁咽齿鱼种群遗传结构 被引量:6
11
作者 苏军虎 张艳萍 +3 位作者 娄忠玉 刘焕章 焦文龙 魏彦明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5,共7页
极边扁咽齿鱼Platypharodon extremus是黄河上游的特有鱼类,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环境变迁等因素,其资源量剧减,种群处于濒危状态。研究中采集了分布于黄河上游的3个种群(n=107),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695bp序列,共检测到101个可变位点,... 极边扁咽齿鱼Platypharodon extremus是黄河上游的特有鱼类,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环境变迁等因素,其资源量剧减,种群处于濒危状态。研究中采集了分布于黄河上游的3个种群(n=107),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695bp序列,共检测到101个可变位点,占总分析位点的14.5%,其中58个为简约信息位点。3种群共界定了87个单倍型,种群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0.995,核苷酸多样性π=0.0129。结果表明,极边扁咽齿鱼的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3群体间总遗传分化系数Fst=0.0528,群体间尚未有显著的遗传分化。系统发生树显示3种群的单倍型混合分布,各进化枝之间分歧度很低,没有形成明显的单倍型组,也没有显示出单倍型与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3个群体共享1个单倍型(Hap_31),推测它们来自于共同的祖先。歧点分布和Fu'Fs中性检测显示极边扁咽齿鱼并未经历种群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边扁咽齿鱼 黄河上游 线粒体DNA控制区 种群遗传结构
原文传递
黄河上游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12
作者 李开梅 武兰珍 +3 位作者 刘峰贵 郭媛媛 王金恒 沈彦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5-594,共10页
为促进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及其灌溉区(以下简称“景电工程”及“景电灌区”)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比分析景电工程自建设以来产生的经济效益;利用2000—2020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Slope趋势分析法,分析2000—2020年... 为促进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及其灌溉区(以下简称“景电工程”及“景电灌区”)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比分析景电工程自建设以来产生的经济效益;利用2000—2020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Slope趋势分析法,分析2000—2020年景电灌区植被指数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0—202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加19854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近100倍;地区生产总值增加122亿元;财政收入增加5.78亿元,40年的时间里财政收入增加289倍。2000—2020年植被指数持续增加,区域生态呈显著改善状态,景电灌区灌溉面积已发展到60784 hm^(2),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0667万hm^(2),景电工程建成以后,生态得到有效恢复,促进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景电工程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植被指数
下载PDF
黄河上游潜在滑坡早期识别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淑芬 曾润强 +2 位作者 张宗林 王鸿 孟兴民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9-264,共16页
黄河上游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与区域气候,孕育了大型、特大型和巨型滑坡群,频发的地质灾害影响着黄河上游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InSAR技术可用于地质灾害早期识别、预防地质灾害发生和降低灾害损失,然而针对黄河上游区域的潜在滑坡早期... 黄河上游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与区域气候,孕育了大型、特大型和巨型滑坡群,频发的地质灾害影响着黄河上游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InSAR技术可用于地质灾害早期识别、预防地质灾害发生和降低灾害损失,然而针对黄河上游区域的潜在滑坡早期识别及影响因素却鲜有开展。本研究基于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的SAR影像,运用SBAS-InSAR技术获取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段)南北20 km范围内的地表形变速率,结合光学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确定潜在滑坡。研究发现:(1)确定出的355处潜在滑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群性,其中85处位于老滑坡上。同时,区内潜在滑坡主要集中于海拔1600~2200 m的河谷阶地和低山丘陵,分布在坡度10°~30°,坡向45°~180°,高差50~200 m的较软弱地层上,受NWW-NW向构造影响强烈。(2)对形变速率和面积较大且直接威胁村庄和道路的席笈滩滑坡和锁子滑坡变形特征的野外调查和原因的分析表明,这两个滑坡均为老滑坡局部复活,目前分别处于稳定蠕滑和波动蠕滑阶段。本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为该段潜在滑坡隐患排查和致灾空间分析提供数据参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SBAS-InSAR技术 早期识别 席笈滩滑坡 锁子滑坡 变形阶段
下载PDF
黄河上游靖远金坪段全新世古洪水沉积物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雪如 黄春长 +3 位作者 庞奖励 查小春 郭永强 胡贵明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80,共8页
通过对黄河上游靖远-景泰峡谷段进行系统地全新世古洪水沉积学和水文学考察,确定金坪村剖面含有一组14层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同时在该河段多处发现2012年大洪水洪痕和滞流沉积物的尖灭点。对两种沉积物进行采样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古洪... 通过对黄河上游靖远-景泰峡谷段进行系统地全新世古洪水沉积学和水文学考察,确定金坪村剖面含有一组14层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同时在该河段多处发现2012年大洪水洪痕和滞流沉积物的尖灭点。对两种沉积物进行采样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粒度成分分类为粘土质粉沙和细沙质粉沙。其粒度分布集中,分选性良好,与现代大洪水滞流沉积物完全相同,明显不同于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和全新世中期古土壤。这些特征表面他们是黄河上游古洪水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下缓慢沉积的产物,记录了黄河上游靖远-景泰峡谷段一期14次特大古洪水事件。该剖面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的磁化率很低、烧失量小、Ca CO3含量低,与现代洪水滞流沉积物对应指标相似。说明这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在沉积之后很快被坡积石渣土覆盖保存,没有受到地表风化成壤作用的影响。并且经过OSL测年,本期特大古洪水事件发生在3 200—3 000 a B.P.,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揭示黄河上游特大洪水沉积物性质和泥沙来源、开展黄河流域全新世古洪水水文学研究,揭示黄河上游洪水水文泥沙过程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变迁 古洪水滞流沉积物 沉积特点 黄河上游 全新世
下载PDF
地理照片元数据的黄河上游城市群游客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申如如 闫浩文 孙钦珂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6-162,共7页
针对地理照片元数据对入境游客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行为规律研究不足的问题,该文采用密度聚类(P-DBSACN)、路径追踪、UCINET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索了2008-2018年黄河上游城市群范围内入境游客热点区域时空分布格局、游客行为规律。研究表明... 针对地理照片元数据对入境游客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行为规律研究不足的问题,该文采用密度聚类(P-DBSACN)、路径追踪、UCINET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索了2008-2018年黄河上游城市群范围内入境游客热点区域时空分布格局、游客行为规律。研究表明:旅游热点区域(AOI)在空间上形成以西宁-兰州-银川区域之间的"V"状型特征,AOI分布与城市内部的交通枢纽、旅游资源吸引力、季节性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时间上,夏秋季旅游流较大,8月和10月份是入境旅游高峰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运用路径追踪分析法识别出单节点路径、区域内路径、跨区域路径三种轨迹模式;游客偏好于青海湖、雅丹地质公园、丹霞地貌、镇北堡影视城等知名度高的景区(点),且甘青大环线是游客热衷选择的热点旅游流线。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引导黄河上游城市群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照片元数据 游客行为 旅游热点区域 黄河上游城市群
原文传递
黄河上游茨哈峡—拉加峡段滑坡对水电站工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小强 李小林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3年第3期38-42,共5页
黄河上游茨哈峡—拉加峡段水力资源丰富,布置有三座大型水电站,该河段滑坡发育,对水电工程构成不利影响。本文从区域条件、坝址区岩体结构面特征、典型滑坡危害等方面,分析滑坡形成机制及与水电工程的相互影响。黄河深切峡谷形成的高陡... 黄河上游茨哈峡—拉加峡段水力资源丰富,布置有三座大型水电站,该河段滑坡发育,对水电工程构成不利影响。本文从区域条件、坝址区岩体结构面特征、典型滑坡危害等方面,分析滑坡形成机制及与水电工程的相互影响。黄河深切峡谷形成的高陡岸坡是滑坡形成的首要条件,岩体内不利结构面是滑坡形成的控制性因素,区内55处滑坡中有15处对水电站工程区构成危害,危害形式主要有滑坡失稳及滑坡涌浪,部分滑坡危害巨大,上述分析可为后期水电工程开发中滑坡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水电站工程 滑坡
下载PDF
黄河上游某电站岸坡Ⅲ#结构体稳定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彦辉 任光明 聂德新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72-75,86,共5页
黄河上游某电站Ⅲ#结构体位于坝后左岸岸坡,发育位置较高,且呈两面临空状态。结构体的边界主要由几条较大的断层构成,目前已有变形迹象。在电站建成并正常运行后,由于结构体会受到泄流雨雾的影响,其稳定性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电站的正常... 黄河上游某电站Ⅲ#结构体位于坝后左岸岸坡,发育位置较高,且呈两面临空状态。结构体的边界主要由几条较大的断层构成,目前已有变形迹象。在电站建成并正常运行后,由于结构体会受到泄流雨雾的影响,其稳定性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电站的正常运行。文章根据结构体的边界条件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结构体的稳定状况及可能的失稳方式。根据工程地质类比法及室内试验给出了各软弱结构面的力学强度参数,利用极限平衡原理对结构体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Ⅲ#结构体的稳定状况较好,只需对表部岩体进行处理就可达到长期稳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 岸坡 稳定性 边界条件 失稳方式 工程地质类比法 室内试验
下载PDF
黄河上游对流云降水微物理特征的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24
18
作者 赵仕雄 许焕斌 德力格尔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00,共6页
利用二维动力—热力场和水凝物粒子分档数值模式,对黄河上游河曲地区浅对流云降水微物理特征进行了试验性模拟,得出了浅对流云中暖雨增长机制可以单独形成雨,且其成雨速率可以快于冷雨过程等有意义的结果。
关键词 黄河上游 云模式 降水物理
下载PDF
基于VIC模型的黄河上游未来径流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魏洁 畅建霞 陈磊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74,共10页
为研究变化环境下黄河上游流域降水、气温与径流的变化特征,采用Delta方法对大气环流模式(GCMs)中BCC-CSM1.1模式数据进行降尺度处理,建立未来时期的气候变化情景,应用VIC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未来径流过程进行预估。结果表明,与基... 为研究变化环境下黄河上游流域降水、气温与径流的变化特征,采用Delta方法对大气环流模式(GCMs)中BCC-CSM1.1模式数据进行降尺度处理,建立未来时期的气候变化情景,应用VIC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未来径流过程进行预估。结果表明,与基准期(1971—2010年)相比,三种情景下黄河上游未来(2011—2050年)多年平均降水增加4.31%-5.74%;多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升高1.04-1.61℃,其中冬季升温最为明显;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增加2.65%、2.66%和8.07%,且增加幅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长期呈下降趋势;就年内分配来看,径流在冬季有所增加,夏季略有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预报 气候变化 径流 Delta方法 VIC模型 黄河上游
原文传递
梯级水库运行对黄河上游水文条件的累积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洪波 黄强 张双虎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42,共6页
采用水文变异法(RVA)对梯级水库运行引发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水文条件的累积变异特性进行定量化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时间累积层面,有龙梯级水库运行较无龙梯级水库运行指标改变更为强烈,其中56%的指标加剧恶化,且主要集中在极值指标与高... 采用水文变异法(RVA)对梯级水库运行引发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水文条件的累积变异特性进行定量化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时间累积层面,有龙梯级水库运行较无龙梯级水库运行指标改变更为强烈,其中56%的指标加剧恶化,且主要集中在极值指标与高流量参数方面;而在空间累积层面,沿梯级水库累积方向,改变程度整体呈减小趋势,指标体系中3,12 m平均流量,最小3,30,90 d流量,最大1,7 d流量,基流以及逆转次数等指标发生严重变异,且对水库空间累积不敏感.下游综合利用水库对上游水库产生的变异状态有修复作用,即趋于有利;而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对下游水文条件的影响表现为有限趋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 水文条件 累积影响 水文变异法 黄河上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