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超声检查在诊断上肢神经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晋 《临床研究》 2017年第9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诊断上肢神经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上肢神经损伤患者 32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对患者上肢神经声像图特点以及血管等进行分析.结果 正中神经损伤患者出现损伤区 低回声,神经损伤...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诊断上肢神经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上肢神经损伤患者 32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对患者上肢神经声像图特点以及血管等进行分析.结果 正中神经损伤患者出现损伤区 低回声,神经损伤处近端直径增粗形成瘤样改变,回声暗淡且不均勾,缺乏线性回声.尺神经损伤患者高频超声显示为局部 神经增粗,横断面筛网状结构消失,其内有较为丰富的血流信号,患者肿胀部位位于尺神经沟平面上方.上臂桡神经损伤患 者受压处局部线性回声消失,边界模糊不清,神经及肌肉组织分界不清,可见低回声及混合回声.结论高频超声能够对上 肢神经损伤做出准确诊断,为上肢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良好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上肢神经损伤 诊断
下载PDF
神经松解减压术治疗上肢神经损伤 被引量:2
2
作者 范颂鸣 陈鸿辉 +4 位作者 关活茂 陈瑞光 叶伟雄 李锋生 吴劲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51-52,共2页
目的 :报告采用神经松解压术治疗上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 6例 48条上肢神经分别行神经外膜松解、外膜加束膜松解及神经前置治疗。结果 :48条神经中疗效优的 18条 ,良 2 4条 ,可 5条 ,差 1条 ,总优良率 87.5 %。结... 目的 :报告采用神经松解压术治疗上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 6例 48条上肢神经分别行神经外膜松解、外膜加束膜松解及神经前置治疗。结果 :48条神经中疗效优的 18条 ,良 2 4条 ,可 5条 ,差 1条 ,总优良率 87.5 %。结论 :对上肢神经损伤患者 ,应尽早选用神经探查松解减压术 ,可望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松解 上肢神经损伤 疗效
下载PDF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钱珊 姜楠 付新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6期2141-2142,共2页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处理,观察组则...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处理,观察组则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与波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上升至(50.21±5.05)m/s,波幅提升至(7.84±2.15)mV,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方案,可优化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上肢肢体功能,促进肌群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周围神经损伤 康复训练 针刺
下载PDF
导向任务作业康复训练在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4
作者 赵恒 李国帅 +1 位作者 肖迪珅 刘凌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19-522,共4页
目的 探讨导向任务作业康复训练在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成都八一骨科医院收治的10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和... 目的 探讨导向任务作业康复训练在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成都八一骨科医院收治的10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予以导向任务作业康复训练),各50例。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实用功能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是98.00%(49/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00%(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27)。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实用功能总有效率是96.00%(48/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14)。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尺神经、正中神经及桡神经功能的波幅均高于对照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患者,肌电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向任务作业康复训练在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可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手实用功能,还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任务作业康复训练 上肢周围神经损伤 手实用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