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一次沙尘暴天气的动力诊断 被引量:5
1
作者 陈静 许彦慧 蔡文玮 《干旱气象》 2011年第3期330-335,共6页
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地面沙尘暴探测资料、卫星图像和常规气象资料对2009年4月23日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一次大风、扬沙及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发展加强,强锋区南压,地面冷锋影响,气压梯度大... 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地面沙尘暴探测资料、卫星图像和常规气象资料对2009年4月23日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一次大风、扬沙及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发展加强,强锋区南压,地面冷锋影响,气压梯度大是造成沙尘暴的天气形势。红外图像形成"沙尘羽",结构均匀有纹理,云顶亮温出现<-60℃区域是卫星图像特征。雷达回波显示,反射率因子>30 dBZ,影响高度2.4 km以上;径向速度图上出现明显辐合辐散特征,强风区增大,上升运动及下沉运动加强;高空有垂直风切变,高度降低厚度增加,能量增加,当垂直风切变变小时,高空动量开始下传,沙尘天气开始。地面沙尘暴探测资料显示,空气中质量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沙尘天气最强及极大风速出现时刻,最大值达8 223.7μg.h-1,比沙尘天气出现前81.8μg.h-1高出100倍,沙尘天气造成空气相当混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槽 强风区 辐合辐散 动量下传
下载PDF
Analysis on a Disastrous Rainstorm Process 被引量:1
2
作者 QI Jie SUN Ying +3 位作者 WANG Hao WANG Huan-yi BAI Hua YANG Pe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1期10-11,14,共3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analyze a disastrous rainstorm process in Dandong region. [Method] Based on real time data, the primary diagnosis analysis of a disastrous rainstorm process on June 9, 2009 was carried out f...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analyze a disastrous rainstorm process in Dandong region. [Method] Based on real time data, the primary diagnosis analysis of a disastrous rainstorm process on June 9, 2009 was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circulation pattern, influence system, the trigger action of low-level jet to rainstorm, stability and dynamic condition. [Result] Mongolia cyclone provided uplift power for rainstorm generation, and Changjiang-Huaihe shear line transported water vapor from south to north continually, while the water vapor flux convergence of southwest jet in southern Dandong was formed due to the stacking of southwest airflow in the east of Changjiang-Huaihe shear line in the west of subtropical high, so south water vapor accumulated and uplifted latent heat release in southern Dandong, and this strong rainfall lasted for a long time due to the strengthening of mesoscale ascending motion, thus leading to rainstorm. [Conclusion] The study c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ainstorm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STORM Low-level jet upper divergence China
下载PDF
一次灾害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齐杰 孙莹 +3 位作者 王浩 王焕毅 白华 杨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56-6557,共2页
[目的]分析丹东地区一次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实时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以及稳定度和动力条件,对2009年6月9日一次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蒙古气旋为暴雨的产生提供抬升... [目的]分析丹东地区一次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方法]利用实时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对暴雨的触发作用以及稳定度和动力条件,对2009年6月9日一次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蒙古气旋为暴雨的产生提供抬升的动力,江淮切变线将南部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副高西侧有江淮切变线,东侧的西南气流叠加形成的西南急流在丹东南部有水汽通量的幅合,使南来的水汽在丹东南部堆积抬升,水汽凝结潜热释放,加强了中尺度上升运动,致使此次强降水持续时间较长,从而产生暴雨。[结论]该研究为暴雨预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低空急流 高空辐散
下载PDF
赣东一次对流性暴雨成因及漏报原因分析
4
作者 董玲 郑劲光 周湘萍 《江西科学》 2016年第6期795-801,共7页
利用自动加密观测资料和雷达云图等资料对2016年6月29日赣东对流性暴雨成因和漏报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低层急流配合垂直抽吸作用使副热带高压边缘产生强降水过程,露点锋上激发出对流性降水是此次过程最主要原因。另... 利用自动加密观测资料和雷达云图等资料对2016年6月29日赣东对流性暴雨成因和漏报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低层急流配合垂直抽吸作用使副热带高压边缘产生强降水过程,露点锋上激发出对流性降水是此次过程最主要原因。另外,强降水落区与发展旺盛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强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强度和中气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此外漏报主要原因是对低空急流核和高空辐散的分析得不够深入,对误差较大的模式预报未进行不断的订正,以及对中尺度物理量资料和雷达卫星云图资料等未能充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S 对流性暴雨 急流核 高空辐散 漏报原因
下载PDF
“倾斜”高空急流轴在大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53
5
作者 徐海明 何金海 周兵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5-161,共7页
从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两方面探讨了高空急流轴的倾斜对急流出口处右侧辐散场形成的作用。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都表明 ,一旦高空急流轴发生倾斜 ,则由于其出口处水平风场的分布不均匀势必会在“倾斜”急流轴出口处的右侧出现较强的辐散场... 从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两方面探讨了高空急流轴的倾斜对急流出口处右侧辐散场形成的作用。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都表明 ,一旦高空急流轴发生倾斜 ,则由于其出口处水平风场的分布不均匀势必会在“倾斜”急流轴出口处的右侧出现较强的辐散场。实例计算也表明 ,高空急流轴倾斜以及急流出口处右侧强辐散场的出现明显早于大暴雨的产生 ,因此 ,高空急流轴走向的变化对于预报暴雨的发生发展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高空急流轴 出口处右侧辐散 暴雨过程分析 地转偏差 环流形势
下载PDF
气旋爆发性发展过程的动力特征及能量学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吕筱英 孙淑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0-100,共11页
本文对不同路径的爆发性气旋进行了动力特征及能量学研究。发现高空大值位涡空气的下伸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初生气旋逐渐向强位涡区移近并形成上下位涡区相接的形势。使气旋迅速发展。高空急流与气旋发展有密切关系。发展... 本文对不同路径的爆发性气旋进行了动力特征及能量学研究。发现高空大值位涡空气的下伸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初生气旋逐渐向强位涡区移近并形成上下位涡区相接的形势。使气旋迅速发展。高空急流与气旋发展有密切关系。发展中的气旋明显地向着急流左侧的辐散区移动。急流的突然加强及高空强风动量的不断下传,构成了下层的强风带及上下一致的急流结构。能量学研究指出在气旋发展前气旋内散度风动能向旋转风动能的转换突然增强。散度风动能在爆发气旋发展时有明显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旋 爆发性 位涡 动力特征 能量学
下载PDF
2003年淮河汛期一次中尺度强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王欢 倪允琪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4-742,共9页
2003年7月4—5日淮河流域发生了一次中尺度强暴雨过程,致使淮河洪水泛滥。这次暴雨过程由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以及因其发展而产生的低涡造成。通过对此次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新一代细网格WRF中尺度预报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了这次过程发生... 2003年7月4—5日淮河流域发生了一次中尺度强暴雨过程,致使淮河洪水泛滥。这次暴雨过程由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以及因其发展而产生的低涡造成。通过对此次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新一代细网格WRF中尺度预报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了这次过程发生发展的机制。模拟结果较好地描述了本次暴雨及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移动性暴雨过程的前期由不断向东移动发展的MCS造成,后期降水则由低涡切变线产生的中尺度低涡引起。同时,副热带高压明显偏西偏北,并维持较长时间,造成雨带一直维持在淮河流域。高层辐合中心的加强使低空急流不断增强,低空急流的增强进而引起低层辐合的加强,而低层辐合的加强以及上升运动的潜热释放导致低涡的发生,低涡形成及形成后移动缓慢,造成了淮河流域的大暴雨。高层中尺度辐散区的抽吸对低层中尺度涡旋的发生发展起到了促进和加强的作用。低层的中尺度辐合场和高层的中尺度辐散场的发展与耦合对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有很好的预示作用。低层中尺度辐合区的减弱预示着系统的衰减,西南偏西的中层相对干冷空气侵入并在梅雨锋前缘下沉促进了系统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低涡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WRF模式 高层中尺度辐散区
下载PDF
高空急流在北京“7.21”暴雨中的动力作用 被引量:44
8
作者 全美兰 刘海文 +1 位作者 朱玉祥 程龙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2-1019,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使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重点研究了高空急流对北京2012年7月21日("7.21")暴雨中降水突然增强时刻14时(北京时)和降水最强时刻19时的动力作用。结果表明,&quo...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使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重点研究了高空急流对北京2012年7月21日("7.21")暴雨中降水突然增强时刻14时(北京时)和降水最强时刻19时的动力作用。结果表明,"7.21"暴雨的发生和西来的高空急流东移至北京上空有关,高空急流及其散度场和与高空急流相伴随的次级环流对"7.21"暴雨的发生起重要的动力作用。7月21日14时,高空急流轴的经向度开始增大,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散度场南北范围明显扩大,北京上空为深厚的对流运动,受来自低层的东南气流带来的暖湿空气的影响,北京地区降水量突然增大;20时,对流层高空急流轴的经向度进一步增大,此时由于北上西北低涡导致的低层辐合,使得北京上空对流层高层出现强辐散区,北京上空出现强烈的上升运动,加之来自东南的暖湿气流的影响,使得北京地区降水量在19时达到最大值。"7.21,,暴雨中降水突然增强时刻和降水最大时刻,上升支均出现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但是,次级环流的下沉支均发生在北京的东南部,这是影响"7.21"暴雨次级环流的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高空急流 散度 次级环流
下载PDF
江汉平原一次突发性特大暴雨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端禹 张兵 《暴雨灾害》 200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利用NCEP 1°×1°逐6 h分析资料和湖北省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分析了2006年5月24日夜间江汉平原南部一场突发性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强降雨发生之前,高空急流南界先向北移出湖北省上空,伴随着强降... 利用NCEP 1°×1°逐6 h分析资料和湖北省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分析了2006年5月24日夜间江汉平原南部一场突发性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强降雨发生之前,高空急流南界先向北移出湖北省上空,伴随着强降雨的发展与减弱,急流南界又重新南扩到湖北南部;急流核在强降雨发生之前在35~40°N之间东移,特大暴雨发生时已位于暴雨区东北方向渤海湾一带。这次特大暴雨发生在边界层中尺度正涡度区合并加强过程中。暴雨过程伴随着高层惯性稳定度的减小与低层位势不稳定的维持;南海西北部到华中地区西南水汽通道的建立是特大暴雨发生的有利条件,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中、低层。特大暴雨发生之前低层正值湿螺旋散度增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高空急流演变 正涡度区 湿螺旋散度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两次历史罕见暴风雪天气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孙艳辉 李泽椿 寿绍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9-561,共13页
使用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的格点资料和WRF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1983年4月29日黑龙江省暴风雪天气和2007年3月3—5日辽宁省暴风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暴风雪天气发生的环境条件及其出现的时间和位置特点,对天气... 使用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的格点资料和WRF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1983年4月29日黑龙江省暴风雪天气和2007年3月3—5日辽宁省暴风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暴风雪天气发生的环境条件及其出现的时间和位置特点,对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两次有史以来最猛烈的、大范围的、持续性的暴风雪天气的影响系统为爆发性气旋,气旋在300 h Pa南支急流出口区北侧和北支急流入口区南侧之间的区域爆发性加深,气旋中心的海平面气压24 h平均加深率分别为1.2 h Pa·h^(-1)(观测)和0.71 h Pa·h^(-1)(模式)。单站上空风随高度顺转,风速随高度增长,4.5~8 km出现等风速层,对流层存在显著的垂直风切变。对流层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上升运动由于暖平流和高空辐散抽吸而发展,贯穿整个对流层。暴风雪天气主要出现在地面气旋中心区域的西部和北部,其中气旋中心西偏北方向110 km附近气压梯度最大的地方,出现7~9级的偏北风,12 h降水量达到20~35 mm,是暴风雪天气最猛烈的地方。在地面气压下降最快的时期,地面风速急剧增长,降水强度达到最大。9~10级东南风出现在气旋中心的东南方向约300 km,近地面有暖湿空气的入流急流。在气旋中心正北方3~5个纬度的范围内,仍有较强的暴雪和大风天气,出现暴风雪时的风力为6~7级,大部分测站的最大风出现在降水结束后。使用VAPOR对两次过程的风速进行三维显示,结果表明,风速大于25 m·s-1的区域在两支急流之间从对流层高层伸展至近地面,说明暴风雪天气过程中的地面强风能量来源于对流层高层大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风雪 爆发性气旋 高空急流 相对散度 相对涡度
下载PDF
高斯混合分布之间K-L散度的近似计算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欢良 韩纪庆 郑铁然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9-534,共6页
高斯混合分布之间的K-L散度没有闭式解,通常采用其上界来近似.对于具有相同高斯数的混合分布,基于相对熵链规则推导其K-L散度上界,提出一种更紧上界的计算方法.为计算具有不同高斯数的混合分布之间的K-L散度上界,提出基于最佳高斯分量... 高斯混合分布之间的K-L散度没有闭式解,通常采用其上界来近似.对于具有相同高斯数的混合分布,基于相对熵链规则推导其K-L散度上界,提出一种更紧上界的计算方法.为计算具有不同高斯数的混合分布之间的K-L散度上界,提出基于最佳高斯分量复制的方法.在中文声韵母声学模型上的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方法可更好地近似等高斯数的混合分布之间的K-L散度,并能有效处理具有不同高斯数的混合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散度(KLD) 高斯混合分布(GMD) 相对熵 K-L散度上界
下载PDF
两次副热带高压北侧暖锋暴雨动力热力诊断 被引量:14
12
作者 任丽 赵柠 +2 位作者 赵美玲 杨艳敏 徐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73,共13页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黑龙江省两次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北侧暖锋暴雨过程(简称"0801"和"0803"过程)进行动力热力机制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暖锋暴雨过程,均有台风活动,...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黑龙江省两次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北侧暖锋暴雨过程(简称"0801"和"0803"过程)进行动力热力机制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暖锋暴雨过程,均有台风活动,造成副高西伸北抬,副高外围的西南低空急流向北输送大量高动量的暖湿空气。两次暴雨过程与高低空急流关系密切,"0803"过程中高低空急流均更强,暴雨区位于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的垂直次级环流的上升支。"0801"过程,暴雨发生前大气对流不稳定,辐合抬升及次级环流上升气流的共同作用触发对流,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强降水。"0803"过程,暴雨期间大气对流稳定,锋区中层的CSI有利于降水强度的增强及维持,锋面强度更大,由锋面辐合抬升形成的上升运动范围更广,造成更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在暴雨区上空由于凝结潜热释放而引起广义位温高值区向下伸展,强暖平流促使中低层湿斜压性显著增大,利于暖锋锋生。水汽散度通量和水汽垂直螺旋度能够较好地描述强降水过程,强降水区与水汽散度通量正值区及水汽垂直螺旋度负值区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空急流 垂直次级环流 台风 水汽散度通量 水汽垂直螺旋度
下载PDF
2011年6月7-8日平顶山地区高温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孟刚 李戈 徐丽娜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2年第2期67-72,共6页
2011年6月7-8日平顶山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40℃以上的高温天气,尤其是8日平顶山地区7个站的自动观测站的最高气温都在40℃以上。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这次极端高温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高温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 2011年6月7-8日平顶山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40℃以上的高温天气,尤其是8日平顶山地区7个站的自动观测站的最高气温都在40℃以上。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这次极端高温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高温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700 hPa上的暖脊和地面的暖低压,7-8日平顶山地区天空晴朗,辐射升温对高温天气的出现比较有利;物理量的诊断分析表明,出现高温天气时平顶山地区上空空气干燥并且有强烈的下沉运动和明显的暖平流,下沉增温和平流增温有利于高温天气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天气 高空暖脊 地面暖低压 相对湿度 垂直速度 温度平流 散度
下载PDF
中国与日本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新智 《人类学学报》 1988年第3期235-238,共4页
按照歧异系数,柳江人与港川人很接近,其程度和港川人二女性之间或山顶洞二女性之间接近的程度相似,柳江人与山顶洞人相去较远,山顶洞人与港川人相去较远,身材的比较也支持这些看法。
关键词 柳江人 山顶洞人 港川人 歧异系数
下载PDF
基于有限区域风场分解的海南岛一次飑线过程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宏江 曹洁 +1 位作者 李勋 吴志彦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35,共12页
综合多种观测资料和ERA5逐时再分析资料,结合有限区域风场分析方法,对2020年4月22日海南岛副高控制下一次快速发展的弓形飑线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海南岛较弱环境风切变的背景下,阵风锋、地面β-中尺度辐合线和小尺度雷暴相互作... 综合多种观测资料和ERA5逐时再分析资料,结合有限区域风场分析方法,对2020年4月22日海南岛副高控制下一次快速发展的弓形飑线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海南岛较弱环境风切变的背景下,阵风锋、地面β-中尺度辐合线和小尺度雷暴相互作用,迅速发展成为高度组织化的弓形飑线,近地面强冷池驱动风暴偏离平均引导气流向东南方向快速移动。风场分解得到的辐散风场比原始风场更直观地体现了天气系统的诊断信息,高空辐散风场更清楚地显示了原始风场上并不明显的对流发展和消散的前期高空辐散信号,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体现了弓形回波凸起处的地面强辐合、冷池快速推进等特征,未来1h降水位于辐合线附近偏暖湿入流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水平风场分解 高空辐散 冷池 中尺度辐合线
下载PDF
一次江淮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敏 苗春生 王坚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524-532,共9页
利用WRF模式对2003年7月4—5日江淮地区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处于高温高湿环境,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和低层辐合以及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暴雨的产生发展.通过计算湿位涡还发现,ζMPV1高低层正负值... 利用WRF模式对2003年7月4—5日江淮地区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处于高温高湿环境,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和低层辐合以及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暴雨的产生发展.通过计算湿位涡还发现,ζMPV1高低层正负值区叠加的配置、ζMPV1<0及ζMPV2>0的演变,表明此次过程中不仅有对流不稳定能量存在,还有倾斜涡度的发展.ζMPV1和ζMPV2综合反映了暴雨区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高低空急流 涡度散度 湿位涡
下载PDF
高空槽引发的黔东南降雹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瑛 朱克云 +2 位作者 张杰 唐娴 林文桦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83,共10页
利用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和FNL1.0°×1.0°资料对高空槽影响下的黔东南地区降雹与非降雹型天气进行合成诊断分析,针对黔东南的特殊地形,计算了垂直螺旋度的局地变化及其分解项,并得出新的诊断量,结合其他动热力因子的分析表... 利用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和FNL1.0°×1.0°资料对高空槽影响下的黔东南地区降雹与非降雹型天气进行合成诊断分析,针对黔东南的特殊地形,计算了垂直螺旋度的局地变化及其分解项,并得出新的诊断量,结合其他动热力因子的分析表明:降雹型天气大气呈上干下湿,非降雹型整层水汽条件差异较小,850hpa水汽辐合强度小于降雹型天气.降雹型螺旋度整层为正值,非降雹型螺旋度在较低层出现较小正值,中上层小于零.降雹型700hpa垂直螺旋度通量散度在降雹前出现闭合的大值区.湿螺旋度在两种类型天气中均为下层负值,高层正值,降雹型湿螺旋度上层与下层之间梯度较非降雹型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槽 黔东南 垂直螺旋度通量散度 冰雹 合成诊断
下载PDF
1998年3月一次异常天气过程分析
18
作者 范爱芬 王永铭 《科技通报》 2000年第1期52-57,共6页
对1998 年3 月20 日江淮地区出现的大范围“雷打雪”天气过程(其中浙江中北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寒潮、雷电、冰雹、雪、霰和暴雨等多种天气共存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从天气形势特点、物理量场特征、卫星云图等方面着手,对本次过程的... 对1998 年3 月20 日江淮地区出现的大范围“雷打雪”天气过程(其中浙江中北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寒潮、雷电、冰雹、雪、霰和暴雨等多种天气共存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从天气形势特点、物理量场特征、卫星云图等方面着手,对本次过程的成因作了初步探讨. 结果发现:(1)强而势均力敌的冷暖空气在江淮地区交汇是导致本次过程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2)中低空切变线上温度锋区密集不散,温压场出现强烈斜压不稳定,是本次过程异常天气得以产生的主要触发机制;(3)地形对南下冷锋的强烈变形、高空急流轴上深厚的强风速核区的稳定少动以及散度场和垂直速度场的“Ω”分布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加强发展;(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天气 强风速核 强对流 天气过程分析
下载PDF
梅雨期江淮季风暴雨过程分析
19
作者 尤丽钰 王安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91-97,共7页
本文对梅雨期间江淮流域出现的一次典型的热带季风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与中纬度环流的经向发展和一次南海台风登陆越南的过程有关,中纬度高原槽前暖气流的东进,其暖平流效应吸引台风外围的低空急流北上、加强。热带... 本文对梅雨期间江淮流域出现的一次典型的热带季风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与中纬度环流的经向发展和一次南海台风登陆越南的过程有关,中纬度高原槽前暖气流的东进,其暖平流效应吸引台风外围的低空急流北上、加强。热带季风的深入大陆,其湿过程效应促使100hPa层上强辐散中心及其相应的上升运动中心迅速形成,从而导致大暴雨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暴雨 季风 分析
下载PDF
高空槽对登陆台风“麦德姆”的影响及其诊断分析
20
作者 杜春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189-192,共4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在台风"麦德姆"登陆北上过程中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高空槽的位置、强度、槽上暖中心的变化,且对槽进行了涡度方程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向东移动的过程中有暖中心与之配合,致使高空槽强度...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在台风"麦德姆"登陆北上过程中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高空槽的位置、强度、槽上暖中心的变化,且对槽进行了涡度方程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向东移动的过程中有暖中心与之配合,致使高空槽强度不断增加。散度项、平流项和地转平流项对涡度的局地变化贡献较大,主要的正贡献来源于散度项。高空槽达到最强时,"麦德姆"低压环流和高空槽结合,受高空槽前部显著辐散场的影响,台风高层辐散、中心附近上升运动明显增强,这是台风"麦德姆"登陆后期强度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槽 “麦德姆” 涡度方程 暖中心 辐散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