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岷江上游林线附近岷江冷杉种群(Abies faxoniana Rehd.et Wild)的生态学特点 被引量:20
1
作者 程伟 罗鹏 吴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0-303,共4页
在松潘县弓杠岭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针对岷江冷杉(Abiesfaxoniana)种群结构、幼苗更新及个体生长及与海拔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样地分别位于林线下方、林线及树线区,个体年龄采用WinDENRO系统或侧生轮枝计数的方法确定.结果发现:(1)岷... 在松潘县弓杠岭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针对岷江冷杉(Abiesfaxoniana)种群结构、幼苗更新及个体生长及与海拔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样地分别位于林线下方、林线及树线区,个体年龄采用WinDENRO系统或侧生轮枝计数的方法确定.结果发现:(1)岷江冷杉种群更新与样地海拔高度、干扰强度有关.(2)岷江冷杉的个体生长过程可分为生长期、成熟期、过熟期3个阶段,但随着海拔的升高,这3个时期生长速度的差异变得不明显.(3)3个样地内岷江冷杉种群随海拔升高,其平均高度呈现由高到低,胸径由大到小,个体数量由多到少的变化趋势.(4)岷江冷杉种群大中型立木中出现由于病腐导致空心树的比例随海拔升高有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线 岷江冷杉 种群 岷江上游 种群 生态学 海拔高度 干扰强度
下载PDF
2000年以来岷江上游地区MODIS/NDVI动态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管亚兵 杨胜天 +5 位作者 赵长森 张纯斌 陈珂 刘晓林 高啸峰 韩春萌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5-353,共9页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基于MODIS遥感数据集,研究了2000年以来岷江上游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特征,初步揭示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研究区NDVI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岷江上游年NDVI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基于MODIS遥感数据集,研究了2000年以来岷江上游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特征,初步揭示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研究区NDVI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岷江上游年NDVI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0.78提升至2015年的0.81,年平均增长率为0.0013。岷江上游地区NDVI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下半月,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中下旬。(2)在空间上,研究区内NDVI以稳定状态为主;轻度增大、轻度减小、明显减小类型分别占总面积的2.03%、1.97%、0.05%。(3)2000—2015年间,理县年NDVI均低于其他5县市;松潘县年NDVI值均低于黑水县;除2002、2005和2006年,茂县年NDVI值均高于其他5县市。6县市均是NDVI稳定类型所占的面积比例最高,明显增大和明显减小类型所占的比例均较低;对于轻度减小类型,都江堰市该类型面积所占比例最高,汶川县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时空变化 岷江上游
下载PDF
岷江上游3种亚高山森林土壤蓄水和渗透能力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姚健 薛建辉 +1 位作者 王丁 吴尧 《林业科技开发》 2009年第6期44-47,共4页
分析比较了岷江上游川滇高山栎林、岷江冷杉林和灌竹林3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水文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在土壤容重、持水能力和渗透性方面都存在差异.不同林地的最大持水力受土壤的厚度、总孔隙度大小的影响,最大持水力范围变化在445... 分析比较了岷江上游川滇高山栎林、岷江冷杉林和灌竹林3种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水文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在土壤容重、持水能力和渗透性方面都存在差异.不同林地的最大持水力受土壤的厚度、总孔隙度大小的影响,最大持水力范围变化在445.50~657.30mm之间,穗渗速率在10.97~13.79mm/min之间:整个土壤剖面的容重平均值排列为:高山栎林(1.10g/cm^3)〉岷江冷杉林(1.03g/cm^3)〉灌竹林(0.71g/cm^3).土壤总孔隙度的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序为:灌竹林(65.73%)〉岷江冷杉林(60.44%)〉高山栎林(51.76%)。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高山栎林土壤的涵养水源功能最强,研究结果以期为岷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森林土壤 涵养水源
下载PDF
基于流域单元的岷江上游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炫 杨本勇 +2 位作者 范建容 张建强 李磊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5-339,共5页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具备高陡的地形、充足的水源以及丰富而松散的固体物源三个基本条件,当山区小流域具备上述条件时,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选取岷江上游区域作为研究区,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基础数据,运用均值变点法和河网密度法结...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具备高陡的地形、充足的水源以及丰富而松散的固体物源三个基本条件,当山区小流域具备上述条件时,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选取岷江上游区域作为研究区,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基础数据,运用均值变点法和河网密度法结合遥感影像,实现研究区内小流域划分;针对影响泥石流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以小流域作为评价单元,选取地层岩性、断裂密度、平均坡度、形状系数、沟道比降、24h最大降雨量等六个评价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实现岷江上游地区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评价的结果能较好的反映出岷江上游的泥石流灾害分布情况,为该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岷江上游 流域单元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岷江上游潜在性泥石流堰塞湖危害及判识 被引量:4
5
作者 柳金峰 游勇 陈兴长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85-891,共7页
汶川地震造成泥石流形成条件的改变,其次生灾害堰塞湖的危害已开始显现。如何对震后潜在性泥石流堰塞湖进行判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取岷江上游映秀至汶川段为研究区,通过分析震后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变化、典型泥石流堰塞湖的危... 汶川地震造成泥石流形成条件的改变,其次生灾害堰塞湖的危害已开始显现。如何对震后潜在性泥石流堰塞湖进行判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取岷江上游映秀至汶川段为研究区,通过分析震后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变化、典型泥石流堰塞湖的危害及松散物质储量,选取潜在性泥石流堰塞湖的判识指标,利用模糊物元可拓模型,建立潜在性泥石流堰塞湖的综合判识模式。通过判识,研究区形成泥石流堰塞湖可能性高的一级支沟有17条,主要集中分布在映秀镇至草坡乡段,此段将是今后受堰塞湖危害的高危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泥石流 堰塞湖 潜在危害 判识
下载PDF
岷江上游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谢尚春 刘慧 +1 位作者 王海涛 方泽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807-5809,共3页
综述了有关生态脆弱区的相关文献,概述了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介绍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及判断生态安全状况的标准,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认为该区域生态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反之,则反是。根据岷江上游5县的相... 综述了有关生态脆弱区的相关文献,概述了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介绍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及判断生态安全状况的标准,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认为该区域生态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反之,则反是。根据岷江上游5县的相关数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计算了岷江上游区域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总体处于安全状态,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并未超出自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经济、社会发展是可持续的;化石能源地、建成地和耕地的生态需求大于供给,生态足迹分量出现了赤字,其中耕地赤字相对最大,处于超载状态;从国家尺度看,岷江上游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但在全球尺度上,其处于可持续状态;岷江上游资源利用比较粗放,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其经济发展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评价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岷江上游
下载PDF
岷江上游生态安全综合评价(英文)
7
作者 谢尚春 刘慧 +1 位作者 王海涛 方泽红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1期55-58,共4页
综述了有关生态脆弱区的相关文献,概述了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介绍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及判断生态安全状况的标准,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认为该区域生态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反之,则反是。根据岷江上游5县的相... 综述了有关生态脆弱区的相关文献,概述了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介绍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及判断生态安全状况的标准,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认为该区域生态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反之,则反是。根据岷江上游5县的相关数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计算了岷江上游区域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总体处于安全状态,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并未超出自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经济、社会发展是可持续的;化石能源地、建成地和耕地的生态需求大于供给,生态足迹分量出现了赤字,其中耕地赤字相对最大,处于超载状态;从国家尺度看,岷江上游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但在全球尺度上,其处于可持续状态;岷江上游资源利用比较粗放,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其经济发展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评价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岷江上游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岷江上游流域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65
8
作者 叶延琼 陈国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2000年遥感资料,在土地利用分类基础上编制景观类型图;运用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选取景观斑块数、变异系数、分维数、分离度、破碎度等反映景观空间格局的指数,从景观斑块特征、景观形状、景观异质性以及...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2000年遥感资料,在土地利用分类基础上编制景观类型图;运用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选取景观斑块数、变异系数、分维数、分离度、破碎度等反映景观空间格局的指数,从景观斑块特征、景观形状、景观异质性以及景观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对岷江上游流域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草地与林地构成了研究区景观的主体,二者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5.12%,草地因其面积最大而成为整个景观的基质;②研究区幅员辽阔,以藏、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居民喜好聚居等特点,使得耕地、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出现小聚居、大散居格局,其分离度与破碎度均较大;③因研究区海拔高差大,整个景观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从山谷到山顶依次按照城乡居住建设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的顺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景观格局 GIS
下载PDF
岷江上游居民点分布格局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胡志斌 何兴元 +1 位作者 李月辉 胡远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3-625,共3页
为了研究岷江上游居民点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利用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统计数据,在GIS的支持下,对居民点空间格局以及影响因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大散居、小聚居的农村居民点特征显著。(2)居民点分布主要集中... 为了研究岷江上游居民点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利用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统计数据,在GIS的支持下,对居民点空间格局以及影响因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大散居、小聚居的农村居民点特征显著。(2)居民点分布主要集中在河流与道路的两侧,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带居民点分布;居民点离散特征不显著。(3)居民点分布与海拔存在一种非线性的关系。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分析人口的分布格局与人口数据空间化;实现生态退耕,区域景观格局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居民点格局 人口格局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岷江上游干暖河谷与元江干热河谷的气候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一平 段泽新 窦军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2,共7页
利用岷江上游和元江(红河上游)河谷区的多年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两河谷区的光、热、水、风等气候因子的综合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两河谷区的日照时数均较多,日照充足,干热河谷的日照时数要比干暖河谷多。干热河谷的平均温度要比干暖河... 利用岷江上游和元江(红河上游)河谷区的多年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两河谷区的光、热、水、风等气候因子的综合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两河谷区的日照时数均较多,日照充足,干热河谷的日照时数要比干暖河谷多。干热河谷的平均温度要比干暖河谷要高。两河谷均是气温的年较差较小,月较差较大;降水的地区差异大,有明显的干雨季之分,降水均集中在雨季,降水量干热河谷多于干暖河谷;两河谷均是山谷风大,定时风显著,风速均是干季大,雨季小。两河谷局地小气候均呈现复杂多样特征。在干热河谷中上段,光热资源较丰富,而水分资源不协调,导致水分构成了该地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而在干暖河谷中上段,光照可满足需要,热量和水分不足,构成了限制因子,特别在中段河谷的部分地区缺水更甚,干旱年份可影响到树木生长。对两河谷气候特征的对比、分析, 可为两流域在退耕还林、山地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元江 雨季 水分资源 河谷区 限制因子 小气候 气候特征 日照时数 降水
下载PDF
岷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联及其动态特征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继飞 邓伟 +1 位作者 朱昌丽 赵宇鸾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8-398,共11页
厘清区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联特征是生态系统管理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评估法,引入校正参数和购买力指数,基于土地利用及统计数据测算了青藏高原东缘岷江上游乡镇尺度近11年来的生态... 厘清区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联特征是生态系统管理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评估法,引入校正参数和购买力指数,基于土地利用及统计数据测算了青藏高原东缘岷江上游乡镇尺度近11年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并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系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人均ESV和居民福祉均呈不断增加趋势。人均ESV空间分布呈干流沿线较低、支流沿线较高的格局,人均ESV缓慢上升与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居民福祉空间分布呈北部、南部高,中部低的局面,在黑水和理县-茂县交界(杂谷脑河入汇岷江处)形成一个持续性居民福祉"洼地",福祉水平相对降低的乡镇基本位于高山峡谷。(2)利用Delaunay三角聚类将研究区89个乡镇分为6种空间关系模式:高服务高福祉、中服务高福祉、中服务低福祉、低服务高福祉、低服务中福祉和低服务低福祉。研究期内研究区大部分乡镇的居民福祉得到提升,居民福祉长期低水平徘徊乡镇主要位于黑水县中部、东部;研究区整体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3)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状况虽整体趋好,但岷江源头区生态系统服务却出现明显的下降态势。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系类型,尝试提出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的针对性建议。研究结果有望为岷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协同发展及生态屏障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居民福祉 空间关联 动态特征 岷江上游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及其模型 被引量:17
12
作者 马旭 王青 +1 位作者 丁明涛 刘延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4-578,共5页
以生态位基本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的概念,即山区聚落生态位反映聚落在山地垂直方向上所处的空间位置及人类生活所能利用的资源空间。构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宽度计测模型,以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段上下孟沟为例,计算了区内12个聚... 以生态位基本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的概念,即山区聚落生态位反映聚落在山地垂直方向上所处的空间位置及人类生活所能利用的资源空间。构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宽度计测模型,以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段上下孟沟为例,计算了区内12个聚落的生态位宽度。结果表明,在该聚落群的聚落生态位计算中,自然因素占主导地位,经济因素次之,社会因素影响最小;海拔高度为1 900~2 600 m时,山区聚落生态位宽度为0.03~0.11,海拔高度为>2 600~3 100 m时,山区聚落生态位宽度大多分布在0.12~0.13之间,聚落生态位随海拔升高呈增大趋势。山区聚落生态位研究可为揭示山区人地关系以及聚落空间规划提供新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生态位 山区 模型 岷江上游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岷江上游的人文背景与民族特点——兼论岷江上游区域灾后重建过程中对羌文化的保护 被引量:17
13
作者 石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10,共6页
本文对汶川地震重灾区岷江上游区域的人文背景及民族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岷江上游区域具有四个基本特点:一,它是一条历史民族走廊和汉地连接羌、藏之通道;二,它是汉、羌、藏交接过渡区和民族文化交融地带;三,它是我国羌族的核心聚居区;... 本文对汶川地震重灾区岷江上游区域的人文背景及民族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岷江上游区域具有四个基本特点:一,它是一条历史民族走廊和汉地连接羌、藏之通道;二,它是汉、羌、藏交接过渡区和民族文化交融地带;三,它是我国羌族的核心聚居区;四,它是地质生态脆弱和资源匮乏地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的依赖程度甚大。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灾后重建中如何保护羌文化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区域 羌族 汶川地震 羌文化
原文传递
改进的Elman模型在紫坪铺月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留兴 梁川 秦远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2,共5页
Elman递归神经网络具有上下层,将隐藏层前一时刻的输出反馈到当前时刻的输入,这种反馈连接使Elman网络能够检测随时间变化的序列信息;对Elman进行改进,使之对时间变化序列信息更敏感;利用岷江紫坪铺水文站数十年的天然月径流时间序列,... Elman递归神经网络具有上下层,将隐藏层前一时刻的输出反馈到当前时刻的输入,这种反馈连接使Elman网络能够检测随时间变化的序列信息;对Elman进行改进,使之对时间变化序列信息更敏感;利用岷江紫坪铺水文站数十年的天然月径流时间序列,采用改进的Elman递归神经网络对岷江紫坪铺站的天然月径流进行预测分析,并用误差检验和F方差对结果进行检验,表明该模型应用在紫坪铺水文站的月径流预测中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紫坪铺 改进的Elman神经网络 月径流预测
下载PDF
马尔康哈休遗址史前文化与生业——兼论岷江上游地区马家窑类型的生业方式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锟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82,2,共11页
地处大渡河源头区的马尔康哈休遗址史前遗存归属于包含一定仰韶文化晚期遗存和本土文化因素的马家窑类型,哈休先民以狩猎作为获取肉食资源的主要手段,与岷江上游地区主要以饲养家畜获取肉食资源的马家窑类型的生业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 地处大渡河源头区的马尔康哈休遗址史前遗存归属于包含一定仰韶文化晚期遗存和本土文化因素的马家窑类型,哈休先民以狩猎作为获取肉食资源的主要手段,与岷江上游地区主要以饲养家畜获取肉食资源的马家窑类型的生业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两个区域同时期生业方式之间的差异应与地貌环境、海拔高程甚至区域经济传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休遗址 马家窑类型 大渡河源头区 岷江上游 生业方式
原文传递
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边界划分与垂直分异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闫卫坡 王青 +2 位作者 郭亚琳 石敏球 蒋勇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2-576,共5页
山区聚落生态位是当地居民长期适应山地自然环境的结果,涵盖了人类居所在山地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居民生计所能利用的资源空间。基于SPOT-5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对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边界进行甄别,提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边... 山区聚落生态位是当地居民长期适应山地自然环境的结果,涵盖了人类居所在山地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居民生计所能利用的资源空间。基于SPOT-5遥感数据和GIS技术,对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边界进行甄别,提出了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边界的划分方法,并对其分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河流、山脚、山沟、图像纹理和色差等因素对边界划分具有指示意义,是界定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范围的关键因子;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地域面积介于2.27~528.67 hm2之间,且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大;在<1 600 m海拔段,聚落生态位的增速较小,当海拔高度超过1 600 m时,聚落生态位的增速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地域边界 垂直分异 山区聚落 岷江上游
下载PDF
1990-2014年岷江上游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夏威夷 李玲 雷孝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9-124,128,共7页
以岷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区1990、2001、2007与2014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岷江上游流域1990-2014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4年间,流域林地面积明显减少,草地、未利用地... 以岷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区1990、2001、2007与2014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岷江上游流域1990-2014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4年间,流域林地面积明显减少,草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明显增加,耕地面积变化不大。流域总体的破碎度增加,但其均匀度指数较小,说明流域景观整体破碎度不大,景观的蔓延度指数减小速率缓慢,流域中的优势斑块具有良好的连接性。流域各景观类型呈现不同程度的破碎化和复杂化,其中林地破碎化最高,草地占总的景观面积比例最大是该流域的优势景观,建设用地斑块的复杂度最高。运用SPSS软件进行驱动力分析可知,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因子和气候因子是导致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指数 景观格局变化 驱动力 岷江上游流域
下载PDF
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类型对泥石流灾害的敏感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丁明涛 王骏 +1 位作者 程尊兰 庙成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7-596,共10页
根据概率统计模型的运算特性,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适当修正,由此改进了泥石流灾害敏感性计算模型。选取岷江上游为研究区域,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2005年、2009年、2013年6类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草)地、裸地、城乡建筑用地、水域、冰... 根据概率统计模型的运算特性,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适当修正,由此改进了泥石流灾害敏感性计算模型。选取岷江上游为研究区域,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2005年、2009年、2013年6类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草)地、裸地、城乡建筑用地、水域、冰川]。针对传统模型的不足,运用改进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内不同坡度级别、不同岩性条件下土地利用类型对泥石流灾害的敏感性。研究发现,当坡度为25°-45°时,林(草)地、裸地、城乡建筑用地对泥石流的敏感性较大,在第四系、志留系和泥盆系地层中,耕地及城乡建筑用地对泥石流的敏感性较大。对比分析表明,此改进模型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均表现较好,其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泥石流 土地利用类型 敏感性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的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质量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仙巍 邵怀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235,共4页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模型,以岷江上游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定量分析了研究区2000~2005年间生态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状况。结果表明,2000~2005年间研究区森林、灌木林、疏林地、建设用...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模型,以岷江上游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定量分析了研究区2000~2005年间生态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状况。结果表明,2000~2005年间研究区森林、灌木林、疏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岷江上游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态环境质量分级达到了优;岷江上游茂县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略微好于2000年,其余4个县生态环境质量在此期间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岷江上游典型泥石流活动特征及其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林虹宇 丁明涛 +1 位作者 佘涛 杨江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7年第4期6-15,共10页
为了研究岷江上游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和易发程度,结合高精度遥感影像和历史灾害统计资料,系统分析区内泥石流活动特征;在Matlab软件支持下,采用可拓模糊物元模型,选取松散物源、地层岩性、年降雨量、流域面积、主沟纵比降、完整系数、... 为了研究岷江上游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和易发程度,结合高精度遥感影像和历史灾害统计资料,系统分析区内泥石流活动特征;在Matlab软件支持下,采用可拓模糊物元模型,选取松散物源、地层岩性、年降雨量、流域面积、主沟纵比降、完整系数、坡度、地震烈度、人类活动9个影响因子作为评价参数,并将岷江上游典型泥石流划分为极高、高、中、低易发4个等级,同时采用谭炳炎打分法对典型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数量化综合评判,通过对两种方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岷江上游泥石流以中易发性为主且主要沿都汶公路沿线、杂谷脑干流分布;极高、高易发泥石流沟分布在汶川-理县一带,研究区易发程度由汶川县城附近沿岷江上、下游递减;评价结果对岷江上游灾后重建和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模糊可拓物元模型能更好的与历史泥石流灾害分布情况相吻合,分级层次更加明显,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提供了一种定性和定量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泥石流 易发性评价 可拓模糊物元 严重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