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浮极限状态下饱和土的浮力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荣雪宁 徐日庆 +2 位作者 冯苏阳 朱亦弘 伍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96,共7页
饱和黏土中的长期浮力是否需要折减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为研究饱和黏土中的长期浮力是否小于相同水头高度下的静水压力,通过地基上浮失稳的模型试验,实测了上浮极限状态下(即有效应力约等于0时)饱和砂土和黏土中的浮力折减系数。实... 饱和黏土中的长期浮力是否需要折减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为研究饱和黏土中的长期浮力是否小于相同水头高度下的静水压力,通过地基上浮失稳的模型试验,实测了上浮极限状态下(即有效应力约等于0时)饱和砂土和黏土中的浮力折减系数。实验装置由模型槽、土样、凡士林、浮筒、配重及压重设施组成,通过浮筒上浮瞬间的受力平衡得到失稳时的实际上浮力。实验测得饱和砂土中的浮力折减系数为1,饱和高岭土和饱和蒙脱石中的浮力折减系数分别为0. 973±0. 024和0. 959±0. 016。试验结果表明上浮极限状态下,饱和土中的浮力与纯水中的浮力差别很小。即便在高塑性黏土中,模型基础失稳时受到的上浮力与纯水中的浮力相比,仅折减了不到5%。基于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的分析表明,上浮极限状态下的浮力折减系数与土样固结前的Skempton B值互为倒数。大量实测数据并未发现饱和黏土的Skempton B值明显大于1,故饱和黏土的浮力折减系数也不可能显著小于1。本文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在地基抗浮承载力验算时,饱和黏土中的长期浮力不宜进行显著折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浮力 折减系数 模型试验 Skempton B值 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潘家口水利枢纽安全监测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庆涛 杜景红 《水利水文自动化》 2005年第4期34-36,共3页
潘家口水利枢纽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自运行以来,充分发挥了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渗压折减系数、位移量中误差、副坝浸润线、运行监控指标等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规范和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以期引... 潘家口水利枢纽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自运行以来,充分发挥了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渗压折减系数、位移量中误差、副坝浸润线、运行监控指标等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规范和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以期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监测 渗压折减系数 位移量中误差 浸润线 监控指标
下载PDF
赵山渡大坝渗漏分析及加固处理 被引量:1
3
作者 金鹏程 张士銮 《大坝与安全》 2013年第3期66-69,共4页
结合赵山渡水库大坝浅槽区闸墩喷射性漏水的情况,加固工程采取分阶段施工,分别进行施工缝和伸缩缝、防渗墙处理。施工方案制定严谨,过程中工艺灵活,技术上采用加固止水、水下灌浆等措施,成功完成了对重力坝施工缝及防渗墙漏水的修复加固。
关键词 水泥浆液 水灰比 扬压力折减系数 试验性施工 水下定位 水下灌浆
下载PDF
应力释放效应对抗拔桩承载力影响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继红 朱合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6,共7页
抗拔桩受力时,桩身径向微量收缩,桩周土体侧向应力释放,桩侧摩阻力降低。文章将桩对土的卸载作用导致摩阻力降低值与不考虑该作用时摩阻力之比,定义为单桩抗拔承载力折减系数Js。定义土体的回弹模量与压缩模量之比为土的压缩回弹比λj... 抗拔桩受力时,桩身径向微量收缩,桩周土体侧向应力释放,桩侧摩阻力降低。文章将桩对土的卸载作用导致摩阻力降低值与不考虑该作用时摩阻力之比,定义为单桩抗拔承载力折减系数Js。定义土体的回弹模量与压缩模量之比为土的压缩回弹比λj。利用极限平衡状态方程,针对刚性桩、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与钢管桩,分析了不同的土体压缩回弹比λj所反映的应力释放程度对承载力的影响。结合外径1.7 m,长81.3 m,壁厚25 mm的大直径超长抗拔钢管桩静载荷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压缩回弹比λj能很好反映土体应力释放对承载力的影响,是抗拔桩侧阻力低于抗压桩的主要原因,承载力计算值与实测值相符,其精度远高于现行规范方法,可供工程实践与科学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拔桩极限承载力 折减系数 应力释放 压缩回弹比 足尺试验
下载PDF
部分粘结预应力抗拔(浮)桩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何世鸣 郭跃龙 +3 位作者 赵晓东 程金霞 贾城 杨敏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0年第7期39-43,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抗拔(浮)桩——部分粘结预应力抗拔(浮)桩。该新型桩有效改善了抗拔桩的桩身结构,能充分发挥抗拔桩的承载力,改变了混凝土受拉时的受力性状,克服了普通抗拔桩容易产生裂缝的弊病。结合有关地下结构浮力方面的研究成果...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抗拔(浮)桩——部分粘结预应力抗拔(浮)桩。该新型桩有效改善了抗拔桩的桩身结构,能充分发挥抗拔桩的承载力,改变了混凝土受拉时的受力性状,克服了普通抗拔桩容易产生裂缝的弊病。结合有关地下结构浮力方面的研究成果及现场实际的部分粘结预应力抗拔桩荷载试验结果,对抗拔(浮)桩进行了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粘结预应力抗拔(浮)桩 孔隙水压力折减系数 桩身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