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不同施肥对北方旱地轮作土壤有机质和作物产量影响的抽样调查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婷 荀卫兵 张瑞福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3-260,共8页
土壤耕地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质量分数与不同施肥机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长期施用含氮化肥会导致土壤pH值下降,而配施有机肥能够有效缓解土壤酸化、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增加作物产量。... 土壤耕地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质量分数与不同施肥机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长期施用含氮化肥会导致土壤pH值下降,而配施有机肥能够有效缓解土壤酸化、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增加作物产量。以安徽省阜阳市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6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有机肥+化肥,化肥+秸秆,有机肥+化肥+秸秆,有机无机复合肥)下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演变规律以及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质之间的关系,提出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增加作物产量的最优培肥措施。结果表明:北方旱地轮作土壤,以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能在稳定甚至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Triticum aestivum季和玉米Zea mays季的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98 4(小麦季)和0.443 7(玉米季),且相关性分别达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长期施肥 旱地轮作 土壤有机质 作物产量
下载PDF
水旱轮作系统作物养分管理策略 被引量:80
2
作者 范明生 江荣风 +2 位作者 张福锁 吕世华 刘学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432,共9页
水旱轮作系统是我国主要的作物生产系统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作物和土壤季节间的干湿交替变化是这一系统的显著特征,这也引起了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在不同作物季节间的交替变化,构成独特的农田生态系统.该系统面临的主要问... 水旱轮作系统是我国主要的作物生产系统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作物和土壤季节间的干湿交替变化是这一系统的显著特征,这也引起了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在不同作物季节间的交替变化,构成独特的农田生态系统.该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生产力下降或徘徊不前,灌溉水日益短缺,养分管理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和环境污染等.本文在综述水旱轮作系统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通过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策略解决该系统养分投入、作物生产和环境风险之间的矛盾.该策略的核心内容是:从整个轮作系统角度出发调控养分,综合应用各种养分资源(化肥、有机肥及环境养分),使养分供应匹配作物需求,并根据不同养分资源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技术,使养分管理与节水、高产栽培等农作技术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早轮作 养分资源高效利用 高产 环境保护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下载PDF
太湖地区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稻季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岳芳 周炜 +4 位作者 陈留根 王子臣 朱普平 盛婧 郑建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0-296,共7页
为准确编制我国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制定合理减排措施提供基础数据,选择太湖地区典型水稻种植区江苏省苏州市,研究设计了休闲水稻(对照,CK)、紫云英水稻(T1)、黑麦草水稻(T2)、小麦水稻(T3)和油菜水稻(T4)5种水旱轮作方式... 为准确编制我国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制定合理减排措施提供基础数据,选择太湖地区典型水稻种植区江苏省苏州市,研究设计了休闲水稻(对照,CK)、紫云英水稻(T1)、黑麦草水稻(T2)、小麦水稻(T3)和油菜水稻(T4)5种水旱轮作方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了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季田间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季CH4排放通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H4排放峰值出现在水稻生育前期,移栽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CH4累积排放量占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比例为65%~81%,而N2O仅在水稻烤田期间有明显排放。水旱轮作方式对稻季CH4和N2O排放有极显著(P 0.01)影响,CH4季节总排放量表现为T1(283.2 kg.hm 2)CK(139.5 kg.hm 2)T3(123.4kg.hm 2)T4(114.7 kg.hm 2)T2(100.8 kg.hm 2),N2O季节总排放量顺序为T1 T4 T3 T2 CK,依次为1.06kg.hm 2、0.87 kg.hm 2、0.81 kg.hm 2、0.72 kg.hm 2和0.53 kg.hm 2。T1处理稻季排放CH4和N2O产生的增温潜势最高[7 396 kg(CO2).hm 2],显著(P 0.05)高于其他处理,比CK[3 646 kg(CO2).hm 2]增加103%,T2[2 735kg(CO2).hm 2]较CK减少25%(P 0.05)。紫云英水稻轮作方式增加了太湖地区水稻生长季的温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稻田 CH4和N2O排放 增温潜势 太湖地区
下载PDF
冷浸田水旱轮作对作物生产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飞 李清华 +5 位作者 林诚 何春梅 钟少杰 李昱 林新坚 黄建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69-1476,共8页
通过连续2年4茬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冷浸田由单季稻改制为水旱轮作对作物生产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水稻(R-R)、春玉米-水稻(C-R)、紫云英-水稻(M-R)、蚕豆-水稻(B-R)4种轮作模式两年的水稻平均产量较水稻-冬闲模式(C... 通过连续2年4茬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冷浸田由单季稻改制为水旱轮作对作物生产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水稻(R-R)、春玉米-水稻(C-R)、紫云英-水稻(M-R)、蚕豆-水稻(B-R)4种轮作模式两年的水稻平均产量较水稻-冬闲模式(CK)提高5.3%~26.7%,其中C-R和R-R模式与CK差异显著.除M-R模式外,各轮作模式的年均经济效益较CK增加79.0%~392.4%,总产投比增加0.06~0.72个单位,均以C-R模式最高.水旱轮作模式均提高了水稻分蘖盛期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轮作下水稻收获期的土壤锈纹锈斑丰度明显,尤其是R-R、C-R、B-R模式;各轮作模式下的耕层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2 mm)数量均较CK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中团聚体(0.25~2 mm)数量(除M-R模式外)和微团聚体(〈0.25 mm)数量则相反;各轮作模式的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逐渐下降,而速效养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C-R和B-R模式的土壤细菌数分别提高285.7%~403.0%,B-R的真菌数提高221.7%,R-R、C-R、B-R的纤维素菌提高64.6%~92.2%,B-R的固氮菌提高162.2%,差异均显著.冷浸田由冬闲-单季稻改制为C-R、R-R、B-R轮作模式,对提高作物总产量和经济效益有较好的效果,土壤理化生化性状得到改善,表现出脱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浸田 水旱轮作 光合特性 土壤团聚体 土体构型 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水旱轮作稻田旱作季种植不同作物对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岳芳 郑建初 +3 位作者 陈留根 朱普平 盛婧 王子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21-1526,共6页
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重要温室气体,农田是大气CH4和N2O的重要来源,但目前农业措施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以水旱轮作稻田旱作季休闲为对照,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种植紫云英、黑麦草、冬小... 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重要温室气体,农田是大气CH4和N2O的重要来源,但目前农业措施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以水旱轮作稻田旱作季休闲为对照,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种植紫云英、黑麦草、冬小麦以及油菜等4种作物对稻田旱作季CH4和N2O排放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旱轮作稻田旱作季CH4排放通量较低,而N2O排放较为明显。稻田旱作季CH4平均排放通量表现为油菜>黑麦草>冬小麦>紫云英>休闲,依次为8.96、7.19、6.94、6.52和6.02μg·m-2·h-1,季节N2O平均排放通量的顺序是油菜(61.1μg·m-2·h-1)>冬小麦(52.5μg·m-2·h-1)>黑麦草(34.0μg·m-2·h-1)>休闲(15.3μg·m-2·h-1)>紫云英(13.6μg·m-2·h-1)。稻田旱作季种植不同作物对CH4和N2O季节总排放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CH4和N2O季节总排放量均以种植油菜为最大,分别达到43.2和294.7 mg·m-2,比对照休闲增加49%和299%。种植油菜、冬小麦和黑麦草较对照休闲显著增加稻田旱作季总增温潜势(P<0.05),紫云英和休闲处理间总增温潜势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种植油菜、冬小麦和黑麦草等作物由于氮肥的施用增加了水旱轮作稻田旱作季温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CH4和N2O排放 增温潜势 稻田 旱作季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水旱轮作系统养分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管理策略建议 被引量:21
6
作者 范明生 樊红柱 +5 位作者 吕世华 曾祥忠 石孝均 刘维震 江荣风 张福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1564-1568,共5页
本文通过农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西南地区水旱轮作系统养分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管理策略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农户间施肥量差异大,过量与不足现象并存;养分施用不平衡、偏施氮肥的现象比较普遍;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与作物需... 本文通过农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西南地区水旱轮作系统养分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管理策略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农户间施肥量差异大,过量与不足现象并存;养分施用不平衡、偏施氮肥的现象比较普遍;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与作物需求不同步;没有考虑环境养分供应与水旱轮作系统养分动态特征。养分管理应当遵循:从整个轮作系统出发调控养分,综合应用各种养分资源,根据不同养分资源的特征确定管理策略,以及综合应用减少养分损失,高产栽培等农作技术的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养分资源高效利用 施肥调查
下载PDF
优化施肥对不同轮作系统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盛伟红 刘文波 +5 位作者 赵晨光 郭俊杰 孙博 陈健 周毅 郭世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5-53,65,共10页
【目的】探究3种主要水旱轮作系统下,优化施肥对当季稻田NH_3挥发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水稻-小麦、水稻-蔬菜与水稻-冬闲田3种水旱轮作系统,每种轮作系统下设农民习惯施肥方式(FFP)和优化施肥方式(OPT)2种施肥处理,以... 【目的】探究3种主要水旱轮作系统下,优化施肥对当季稻田NH_3挥发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水稻-小麦、水稻-蔬菜与水稻-冬闲田3种水旱轮作系统,每种轮作系统下设农民习惯施肥方式(FFP)和优化施肥方式(OPT)2种施肥处理,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其中农民习惯施肥方式氮肥以基肥与分蘖肥施用量比例5∶5施入,优化施肥方式氮肥以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量比例5∶3∶2施入。于2015─2016年,采用传统抽气密闭室法,田间原位监测了不同处理以及4个环境因子(田面水NH+4-N质量浓度、水层pH、温度和深度)对当季稻田NH_3挥发的影响,并分析了4个环境因子与NH_3挥发通量的相关性,最后测定了不同处理水稻的产量、氮农学利用率、氮回收效率以及氮偏生产力。【结果】当氮肥作为基肥和分蘖肥施用后,由于尿素在水中的快速分解,各处理NH_3挥发通量均在施肥后第2天达到峰值,随后急剧下降,至第10天左右趋近于零;优化施肥方式下,穗肥施用后,由于施肥量较少且此时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增加,NH_3挥发通量无明显峰值,趋近于零。NH_3挥发积累量受施肥方式影响显著(P<0.05),轮作制度及其与施肥方式交互作用对NH_3挥发通量影响不显著。3种轮作制度下,农民习惯施肥方式NH_3挥发积累量占氮肥施用量比例为25.9%~27.6%,显著高于优化施肥方式(22.6%~23.0%)。3种轮作制度下,NH_3挥发通量均主要受田面水NH+4-N质量浓度的影响,且二者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水层pH、温度均无显著相关性;NH_3挥发通量与水层深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只有部分处理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在3种水旱轮作系统下,优化施肥方式平均水稻产量(9.0~10.2t/hm2)与农民习惯施肥方式(8.9~10.2t/hm2)差异均不显著,但氮肥农学利用率(21.3~26.1kg/kg)、氮回收效率(55.6%~60.3%)、氮偏生产力(50.0~56.8kg/kg)与农民习惯施肥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优化施肥 氨挥发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轮作模式下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及磷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孙博 李帅帅 +6 位作者 周毅 张莹 陈健 刘田 郭俊杰 凌宁 郭世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8-666,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对当季水稻产量、磷肥利用率以及耕层土壤磷库组成的影响。[方法]设置水稻-小麦(RW)、水稻-油菜(RO)、水稻-冬闲田(RF)和水稻-结球甘蓝(RC)4种水旱轮作模式,每种轮作模式设置不施肥处理(CK)、优化施...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对当季水稻产量、磷肥利用率以及耕层土壤磷库组成的影响。[方法]设置水稻-小麦(RW)、水稻-油菜(RO)、水稻-冬闲田(RF)和水稻-结球甘蓝(RC)4种水旱轮作模式,每种轮作模式设置不施肥处理(CK)、优化施肥处理(OPT)以及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FP)3种施肥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于成熟期分析水稻产量、水稻磷素吸收与分配以及磷肥利用率,并采用Tiessen-P分级法,分析耕层土壤各形态磷库的变化特性。[结果]OPT和FFP处理RO轮作模式的水稻产量分别为9.98和10.1 t·hm^-2,磷素累积量分别为0.97和1.06 g·kg^-1,磷农学利用率分别为55.0和31.5 kg·kg^-1,磷偏生产力分别为166.0和86.4 kg·kg^-1,且相对高于其他3种轮作模式。OPT处理4种轮作模式的磷农学利用率和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比FFP处理平均提高91.0%和91.6%。OPT处理RW模式的NaHCO3-Pi含量,RO模式的NaOH-Pi含量以及RC模式的Resin-P和HCl-P含量最高,分别为31.4、35.4、14.0和425 kg·kg^-1;而FFP处理RW模式的Residues-P,RO模式的NaOH-Pi、NaHCO3-Po和NaOH-Po含量以及RC模式的HCl-P含量均较高,分别为556、40.9、28.6、24.4和451 kg·kg^-1。[结论]轮作模式和施肥管理是影响水稻生产的2个因素。采用优化施肥方式同时选择水稻-油菜和水稻-小麦轮作模式更有利于水稻生产,可在减少磷肥施用的基础上既保证水稻获得稳产,又有利于提高土壤磷组分的含量以及调节土壤磷库活性,促进水稻植株对磷素的吸收利用,提升磷肥利用率,最终实现水旱轮作模式水稻的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旱轮作 产量 磷肥利用率 Tiessen-P分级
下载PDF
水旱轮作对宁夏设施番茄连作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永亮 高艳明 李建设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131-137,共7页
为探索有效改良宁夏设施土地连作土质恶化的种植方式,以青铜峡莲湖农场日光温室番茄连作10年的土壤为试验点,采用种植水稻和灌水泡田2种模式,探究水旱轮作对设施番茄连作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土壤重金属以及微量元素含量... 为探索有效改良宁夏设施土地连作土质恶化的种植方式,以青铜峡莲湖农场日光温室番茄连作10年的土壤为试验点,采用种植水稻和灌水泡田2种模式,探究水旱轮作对设施番茄连作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土壤重金属以及微量元素含量等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6日较5月1日,种植水稻土壤的钠离子和钙离子含量分别降低95.12%和65.43%,而灌水泡田土壤的钠离子和钙离子含量分别降低86.17%和51.93%;种植水稻土壤0~20cm土层pH的降幅明显高于灌水泡田土壤。2种改良模式均能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0~20cm土层种植水稻土壤的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36.96%和73.36%,提高幅度大于灌水泡田土壤;灌水泡田土壤对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灌水泡田土壤的碱解氮随时间变化呈增高趋势。种植水稻和灌水泡田土壤0~20cm土层的有效铁含量分别增高286.67%和335.12%,有效铜含量分别降低28.77%和38.70%。2种改良模式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水旱轮作模式可降低盐渍离子含量和pH,能较好地改良设施连作土壤的特性。种植水稻模式提高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的能力较灌水泡田显著,更有利于有机质的增加以及有效铁含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土壤酶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重金属 微量元素
下载PDF
不同施肥对浙北平原稻油—稻麦轮作制的新造农田养分平衡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石艳平 黄锦法 +1 位作者 陈轶平 倪雄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91,共7页
通过4年7季作物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浙北平原新造农田麦稻—油稻交替轮作农田养分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作物养分盈余明显,氮、磷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均在100%以上,而稻季磷钾养分相对亏缺... 通过4年7季作物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浙北平原新造农田麦稻—油稻交替轮作农田养分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作物养分盈余明显,氮、磷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均在100%以上,而稻季磷钾养分相对亏缺。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能综合平衡氮磷钾供给,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春季作物产量与氮磷钾总养分实际平衡率呈正相关,而晚稻在氮磷钾总养分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5%左右能获取最佳产量,且在化肥氮投入一定条件下,晚稻产量与磷钾养分实际养分平衡盈亏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造农田 施肥 水旱轮作 养分平衡 作物产量
下载PDF
华中地区水旱轮作模式下水稻季施氮肥对油菜季施氮肥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鹏 蒋梦蝶 +3 位作者 邬磊 吴限 赵劲松 胡荣桂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8-804,共7页
设置了水稻季与油菜季均不施用氮肥(N0-0);水稻季施用氮肥150 kg·hm-2(以N计,下同),油菜季不施用氮肥(N150-0);水稻季与油菜季均施用氮肥150 kg·hm-2(N150-150);水稻季不施用氮肥,油菜季施用氮肥150 kg·hm-2(N0-150)4种... 设置了水稻季与油菜季均不施用氮肥(N0-0);水稻季施用氮肥150 kg·hm-2(以N计,下同),油菜季不施用氮肥(N150-0);水稻季与油菜季均施用氮肥150 kg·hm-2(N150-150);水稻季不施用氮肥,油菜季施用氮肥150 kg·hm-2(N0-150)4种施肥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旱作油菜季N_2O的排放进行了原位观测(2016年9月—2017年4月),研究了华中地区水旱轮作模式下水稻季施肥对油菜季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季N_2O排放主要集中在施基肥后1周内.N0-0、N150-0、N150-150和N0-150处理N_2O排放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0.81~181.26、-20.48~95.61、-8.87~638.56和-21.76~827.86μg·m-2·h-1,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4.58、3.89、21.06和27.24μg·m-2·h-1,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20、0.17、0.92和1.19 kg·hm-2,施氮肥处理(N150-150和N0-150)N_2O排放量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N0-0、N150-0)(p<0.05).N150-150和N0-150处理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孔隙充水率(WFPS)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N150-150和N0-150处理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和无机氮(NO-3-N和NH+4-N)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以上结果表明,油菜季N_2O排放与稻季施用氮肥无关,施氮肥对土壤活性氮含量的影响是导致N_2O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土壤孔隙充水率也是影响油菜季N_2O排放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N2O排放 油菜季 施肥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成都平原水旱轮作土壤表层锰损失主要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甲辰 张福锁 +2 位作者 刘学军 吕世华 曾祥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72-74,共3页
试验研究水旱轮作稻田表土Mn损失主要机制以及施N水平对植株Mn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N促进植株对Mn的吸收 ,土壤表层活性锰部分被植株所吸收 ,部分重新积淀在土壤下层 ,只有少部分淋洗出土体 ,收获是土壤Mn损失最主要形式 ,收获物 8... 试验研究水旱轮作稻田表土Mn损失主要机制以及施N水平对植株Mn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N促进植株对Mn的吸收 ,土壤表层活性锰部分被植株所吸收 ,部分重新积淀在土壤下层 ,只有少部分淋洗出土体 ,收获是土壤Mn损失最主要形式 ,收获物 82 %以上的Mn积存于秸秆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水旱轮作 土壤表层 锰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