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非稳态油藏 被引量:52
1
作者 孙龙德 江同文 +2 位作者 徐汉林 单家增 练章贵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7,共6页
非稳态油藏是指在油气充注或调整过程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油水界面、油气水处于动态非平衡状态下的油气富集体,其主要特征是在相互连通的储集体内出现油水界面大幅度倾斜或油气水关系倒置等异常现象。以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 非稳态油藏是指在油气充注或调整过程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油水界面、油气水处于动态非平衡状态下的油气富集体,其主要特征是在相互连通的储集体内出现油水界面大幅度倾斜或油气水关系倒置等异常现象。以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为例,通过倾斜油水界面成因分析,认为现今东河砂岩油藏正处于油藏的调整充注期,油气富集具有明显的非稳态性,新构造运动是油水界面大幅度倾斜的主要原因。在物理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非稳态油藏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哈得逊油田的勘探开发实践,经过近3 a的滚动勘探开发,油田储量不断增长,目前已成为塔里木盆地乃至中国第1个探明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海相砂岩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态油藏 倾斜油气水界面 新构造运动 油藏调整 哈得逊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非稳态油藏特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海军 孙龙德 +1 位作者 朱光有 肖中尧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3-1112,共10页
塔里木叠合盆地地质演化历史漫长,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沉降、隆升和多期次油气成藏与调整过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通过系统研究海相油藏的地质特征,发现一些油藏的油水界面呈现不平衡性、油气物理化学性质和含油饱和度等平面分布... 塔里木叠合盆地地质演化历史漫长,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沉降、隆升和多期次油气成藏与调整过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通过系统研究海相油藏的地质特征,发现一些油藏的油水界面呈现不平衡性、油气物理化学性质和含油饱和度等平面分布具有渐变性、油藏主体与圈闭中心具有非协调性,反映出这类油藏可能正处于动态聚集或调整过程中,进而提出非稳态油藏的概念。非稳态油藏的形成是由于地质构造的变动、储层非均质性或其他因素,导致油藏的稳定滞后于圈闭的调整,致使油藏尚未形成统一的油水界面。按照其形成机制、形成过程以及油水界面类型、成藏模式等,对非稳态油藏进行了分类。提出非稳态油藏的研究以动静态相结合的地质解剖为主,综合运用地质与地球化学手段,结合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定量评价古今油水界面的迁移和变化,精细恢复圈闭的演化过程,再现非稳态油藏的形成过程,可实现对非稳态油藏分布的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态油藏 油水界面 油藏类型 调整改造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气藏压裂水平井非稳态流动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廉培庆 程林松 +1 位作者 何理鹏 李芳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9-583,共5页
应用Green函数和Newman积原理,建立了压裂水平井与气藏耦合的非稳态流动模型,并给出求解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可应用多种约束条件,考虑了井筒压降和加速度的影响,并适用于各向异性气藏。实例计算表明:水平井在早期非稳态阶段的流量比拟稳... 应用Green函数和Newman积原理,建立了压裂水平井与气藏耦合的非稳态流动模型,并给出求解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可应用多种约束条件,考虑了井筒压降和加速度的影响,并适用于各向异性气藏。实例计算表明:水平井在早期非稳态阶段的流量比拟稳态阶段大得多。早期非稳态流动阶段,各条裂缝之间未发生干扰,流量的大小与裂缝条数成正比例关系。受摩阻和加速度压降的影响,跟端裂缝的产量明显大于其他位置裂缝的产量,越靠近指端,裂缝的流量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非稳态 气藏 压降 裂缝
下载PDF
三门峡库区一维非恒定非均匀泥沙输移数学模型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前海 方红卫 王光谦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黄河是高含沙河流,含沙量季节差异显著。因此研究黄河干流的非恒定水沙输移规律以及库区泥沙的淤积问题极为重要。应用圣维南方程组以及非恒定泥沙连续方程建立了非恒定非均匀泥沙含沙量计算公式,并根据沙量平衡方程推求出三门峡库区河... 黄河是高含沙河流,含沙量季节差异显著。因此研究黄河干流的非恒定水沙输移规律以及库区泥沙的淤积问题极为重要。应用圣维南方程组以及非恒定泥沙连续方程建立了非恒定非均匀泥沙含沙量计算公式,并根据沙量平衡方程推求出三门峡库区河底高程的变化规律。使用已有的资料对模型进行的验证表明:模型计算与实测资料符合良好,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恒定流 非均匀输沙 数学模型 三门峡库区 黄河 泥沙输移
下载PDF
A laterally averaged two-dimensional simulation of unsteady supersaturated total dissolved gas in deep reservoir 被引量:8
5
作者 冯镜洁 李然 +1 位作者 杨慧霞 李嘉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3期396-403,共8页
Elevated levels of the Total Dissolved Gas (TDG) may be reached downstream of dams, leading to increased incidences of gas bubble diseases in fish. The supersaturated TDG dissipates and transports more slowly in res... Elevated levels of the Total Dissolved Gas (TDG) may be reached downstream of dams, leading to increased incidences of gas bubble diseases in fish. The supersaturated TDG dissipates and transports more slowly in reservoirs than in natural rivers because of the greater depth and the lower turbulence, which endangers the fish more seriously.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topographical cha- racteristics of a deep reservoir, a laterally averaged two-dimensional unsteady TDG model for deep reservoir is proposed. The dissi- pation process of the TDG inside the waterbody and the mass transfer through the flee surface are separately modeled with different functions in the model. Hydrodynamics equations are solved coupling with those of water temperature and density. The TDG con- centration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density current field. A good agreement is found in the simulation of the Dachaoshan Reservoir betwee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field data of the hydrodynamics parameters and the TDG distributio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their unsteady evolution with time. The hydrodynamics parameters,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TDG concentration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evolutions of hydrodynamics para- meters,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TDG distribution in a deep reservoir with unsteady inflow and outflow.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in the study of the mitigation measures of the supersaturated TD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dissolved gas SUPERSATURATION unsteady flow reservoir
原文传递
水库水位非均匀下降情况下库岸浸润线求解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建习 唐利苗 曹园园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5-58,92,共5页
以往计算库区边坡浸润线大都是基于库水的均匀下降。当库水位较高时,随着泄水时间的增加,泄水口水压将不断减小,下泄流量和库水变幅速度都会非均匀变化,此时再以库水均匀下降来计算得到的浸润线必然会存在误差。为此,首先建立库水位下... 以往计算库区边坡浸润线大都是基于库水的均匀下降。当库水位较高时,随着泄水时间的增加,泄水口水压将不断减小,下泄流量和库水变幅速度都会非均匀变化,此时再以库水均匀下降来计算得到的浸润线必然会存在误差。为此,首先建立库水位下降高度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再根据布西涅斯克非稳定渗流微分方程和一定假设条件,应用拉普拉斯正变换和逆变换,得到了考虑库水非均匀下降条件下的坡体内浸润线的简化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了下降时间和初始速度对浸润线的影响,结果表明下降时间对浸润线的影响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下降 非稳定渗流 浸润线 库区边坡
下载PDF
非稳态油藏理论及其在伊朗A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杰 杜洋 +3 位作者 彭湃 黄贺雄 童明胜 熊舒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5-131,共7页
通过对伊朗A油田上白垩统Sarvak组油藏油水界面倾斜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水动力作用不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储层非均质性能够造成该现象但也不是主要原因,而晚期的构造急剧调整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区域沉积与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 通过对伊朗A油田上白垩统Sarvak组油藏油水界面倾斜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水动力作用不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储层非均质性能够造成该现象但也不是主要原因,而晚期的构造急剧调整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区域沉积与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震层拉平技术对伊朗A油田不同时期古构造圈闭进行恢复,结合成藏研究认为,新近纪末扎格罗斯构造运动造成油田圈闭超晚期调整,构造调整速率远大于流体调整速率,从而造成了Sarvak组油藏油水界面大幅度倾斜,油藏目前仍处于新的运移、聚集与调整过程中,为非稳态油藏;古新世晚期Sarvak组地层形成北高南低的古背斜圈闭,新近纪扎格罗斯造山运动导致圈闭形态发生改变,南部原古构造低点大幅度抬升,快速演变为现今南高北低的构造形态;圈闭条件的改变打破了古油藏内流体的动力平衡,烃类发生二次运移,现今大幅度倾斜的油水界面为古油藏尚未调整完毕所显示的特征。油藏优势开发区域为古构造高部位,即现今Sarvak组油藏北高点的西侧,其次为古构造与现今构造高部位之间的过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油水界面 水动力 毛细管力 构造演化 非稳态油藏
下载PDF
风田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渗流安全评价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魏芳 卢荻秋 《广西水利水电》 2017年第4期57-59,共3页
通过风田水库坝体实测浸润线与由注水试验成果计算的理论浸润线对比,分析认为注水试验取得的渗透参数需进行修正。采用修正后的渗透参数对坝体进行稳定渗流及非稳定渗流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得出坝体安全鉴定渗流安全评价结论为... 通过风田水库坝体实测浸润线与由注水试验成果计算的理论浸润线对比,分析认为注水试验取得的渗透参数需进行修正。采用修正后的渗透参数对坝体进行稳定渗流及非稳定渗流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得出坝体安全鉴定渗流安全评价结论为:主坝各工况下出口坡降小于允许渗透坡降,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值 稳定渗流 非稳定渗流 渗流坡降 安全评价 风田水库
下载PDF
凝析油-气不稳态渗流问题及其压降曲线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笑萍 赵天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3-97,共5页
根据凝析气相态特征,采用凝析气田的原始相态资料,研究了凝析气在相态转换过程中储层内气体中可凝缩液体的体积分数、质量分数与气藏压力的关系及具体计算方法,建立了凝析油-气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方程。在考虑到井筒内存在凝析油-气相... 根据凝析气相态特征,采用凝析气田的原始相态资料,研究了凝析气在相态转换过程中储层内气体中可凝缩液体的体积分数、质量分数与气藏压力的关系及具体计算方法,建立了凝析油-气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方程。在考虑到井筒内存在凝析油-气相态重分布的情况下,建立了凝析气在复杂气藏内油-气两相不稳态渗流问题的新模型,求出了3种典型气藏外边界条件下的凝析油-气两相拟压力分布解析解,并绘出了井底压降曲线,给出了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凝析油-气相态 不稳定渗流 复合气藏 压力解析解 数学模型 压降曲线
下载PDF
大伙房水库下游河道非恒定流的特性分析
10
作者 刘 健 郑艳波 周庆东 《东北水利水电》 2002年第1期14-15,共2页
本文介绍了水库下游河道非恒定流试验的内容及对试验资料的规律分析方法,探讨了河道非恒定流的特性,并提出了计算放水波传播速度及径流过程的公式。
关键词 下游河道 非恒定流 大伙房水库 放水波
下载PDF
非稳态成藏理论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2
11
作者 孙龙德 江同文 +1 位作者 徐汉林 单家增 《海相油气地质》 2008年第3期11-16,共6页
将油气从生成到散失全过程作为时间域内一个连续而统一的系统,并将其分为前油藏、油藏及后油藏等三个阶段,定义了非稳态油气藏的概念,建立了非稳态油气成藏理论框架。非稳态油气藏是指油气处于充注或调整过程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油气... 将油气从生成到散失全过程作为时间域内一个连续而统一的系统,并将其分为前油藏、油藏及后油藏等三个阶段,定义了非稳态油气藏的概念,建立了非稳态油气成藏理论框架。非稳态油气藏是指油气处于充注或调整过程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油气水界面、油气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下的油气富集单元,主要特征表现为在相互连通的储集体内出现多个或大幅度倾斜的油气水界面,或者出现油气水关系侧向倒置等特殊现象。对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探讨了后油藏阶段油气的富集类型,拓宽了油气勘探开发对象。将非稳态油气成藏理论应用于哈得逊地区和塔中4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实践,后油藏的概念得到了勘探的证实,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非稳态油气成藏理论为塔里木盆地油藏滚动勘探开发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形成 非稳态油气藏 油气成藏理论 倾斜油气水界面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三峡水库干支流河道一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黄仁勇 黄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3,共5页
考虑水沙运动过程中的非恒定性及众多支流的影响,建立了三峡水库干支流河道一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并对水流方程组采用三级解法求解。采用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的水库实测水沙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有良好... 考虑水沙运动过程中的非恒定性及众多支流的影响,建立了三峡水库干支流河道一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并对水流方程组采用三级解法求解。采用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的水库实测水沙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本模型在使用1961-1970年系列年入库水沙条件及水库正常蓄水位调度方案下进行了水库冲淤100 a预测计算,计算结果较为合理,表明本模型可用于三峡水库水沙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 非恒定 三级解法 数学模型 三峡水库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用初期库区水沙输移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仁勇 李飞 张细兵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2,共6页
考虑水沙输移过程中的非恒定性,建立了三峡水库一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此模型为一树状河网模型,可以将更多支流纳入计算范围。采用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2003-2009年实测水沙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符合较好,表明... 考虑水沙输移过程中的非恒定性,建立了三峡水库一维非恒定水沙数学模型。此模型为一树状河网模型,可以将更多支流纳入计算范围。采用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2003-2009年实测水沙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符合较好,表明模型能够用于三峡水库干支流河道水沙输移数值模拟。该模型可在今后三峡水库优化调度等相关研究工作中发挥其模拟和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 非恒定 数学模型 三峡水库 模型验证
下载PDF
低渗透稠油油藏储量有效动用界限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民锋 赵晶 +1 位作者 赵梦盼 李晓风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0-215,共6页
指出低渗透稠油油藏具有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稠油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偏离达西定律,开发过程中储量的有效动用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基于低渗透稠油油藏基本渗流特征,利用弹性不稳定渗流和非线性渗流理论,分析低渗透油藏弹性能量开发中的... 指出低渗透稠油油藏具有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稠油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偏离达西定律,开发过程中储量的有效动用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基于低渗透稠油油藏基本渗流特征,利用弹性不稳定渗流和非线性渗流理论,分析低渗透油藏弹性能量开发中的不稳定渗流过程.考虑技术和经济因素,提出低渗透稠油油藏衰竭开发下储量有效动用界限,包括满足日产要求的有效动用半径,以及满足累计产油量要求的储量动用规模和动用半径.运用所建方法,对油田开发实例进行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对于低渗透稠油油藏,要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条件来确定油藏储量有效动用的界限,才能合理部署油藏开发井网.该研究为启动压力梯度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不稳定流动 衰竭开发 储量动用界限
下载PDF
三峡水库调峰运行下的香溪河水动力二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5
作者 徐国宾 王雅萍 马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4期87-91,共5页
为研究三峡水库调峰运行方式对库区支流香溪河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建立了非恒定流二维水动力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三峡水库在双峰调节运行方式下,香溪河的水位、流速、流量变化过程,分析了三峡水库调峰运行时导致的波动性对香溪河流场... 为研究三峡水库调峰运行方式对库区支流香溪河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建立了非恒定流二维水动力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三峡水库在双峰调节运行方式下,香溪河的水位、流速、流量变化过程,分析了三峡水库调峰运行时导致的波动性对香溪河流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水库调峰运行可以显著增强库区和支流的水位波动,促进水体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峰运行 非恒定流 二维数学模型 香溪河 三峡水库
下载PDF
库水位下降的饱和-非饱和土坝渗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杨军 张国民 +2 位作者 刘笑合 夏元友 李新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3-97,共5页
基于非饱和土渗流的理论,借助Geo-slope的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库水位下降过程中的饱和-非饱和土坝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给出了坝体在库水位下降的过程中,坝体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状况以及坝体中自由水面位置、形态的变化情况等... 基于非饱和土渗流的理论,借助Geo-slope的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库水位下降过程中的饱和-非饱和土坝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给出了坝体在库水位下降的过程中,坝体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状况以及坝体中自由水面位置、形态的变化情况等。结果表明:非饱和-饱和坝体中,在水位下降的各个时刻,由于非饱和区的存在,坝体中的自由水面的形态呈上凸状,且孔隙水压力消散速度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非稳定渗流 数值模拟 库水位
原文传递
春风油田沙湾组稠油油藏倾斜油水界面成因
17
作者 张德尧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2,共8页
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复杂,运用传统油水界面观点难以解释,影响该油田勘探开发进程。以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P601-20区块为例,开展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及成藏动力学研究,结合油藏开发动态资料,分析春风油田沙湾组一段... 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复杂,运用传统油水界面观点难以解释,影响该油田勘探开发进程。以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P601-20区块为例,开展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及成藏动力学研究,结合油藏开发动态资料,分析春风油田沙湾组一段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及其成因。研究认为:该油田油水关系复杂是由于油藏存在倾斜油水界面,其油藏类型仍然为构造-岩性油藏,并且存在边底水;储集层物性、断层、地层压力、构造运动等方面,形成倾斜油水界面的主要原因是构造运动导致油藏调整,原油稠化和地层构造平缓加剧了油水界面调整滞后,该油藏属于非稳态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凸起 春风油田 沙湾组 稠油油藏 油水关系 倾斜油水界面 非稳态油气藏
下载PDF
新构造运动对塔里木盆地油气成藏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明义 曹元婷 +1 位作者 胡立 魏红兴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8-281,共4页
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的远距离构造效应,打破了塔里木盆地古近纪末的构造平衡。经古构造恢复,推断出塔里木盆地古近纪以来各区域的变化特征:塔西南麦盖提斜坡向北迁移且南北宽度增加;巴楚隆起南部变为斜坡区且宽度缩小;塔北隆起整... 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的远距离构造效应,打破了塔里木盆地古近纪末的构造平衡。经古构造恢复,推断出塔里木盆地古近纪以来各区域的变化特征:塔西南麦盖提斜坡向北迁移且南北宽度增加;巴楚隆起南部变为斜坡区且宽度缩小;塔北隆起整体向南迁移;塔东满加尔凹陷北部萎缩,南部和东南边界向外扩展;塔中隆起范围明显缩小;塔东南隆起构造规模逐渐缩小但幅度增加。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不同区域的油气表现为不同的晚期成藏模式,塔西南巴什托普油田以群5井区为支点地层翘倾,同一构造单元内不同圈闭此消彼长,形成"消长式汇合型"成藏模式;塔北哈得逊油田石炭系整体反转,构造高点向南迁移,正常温压下油水界面倾斜,形成"驿站式输送型"成藏模式;塔中4油田表现为老断层阶段式复活,多个油气水界面共存,形成"渗漏式残存型"成藏模式。油气聚集表现为阶段式平衡或阶段式调整的非稳态特征。研究油气在新构造运动期调整特点,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新构造运动 古构造恢复 非稳态特征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景洪水电站对下游近坝河段通航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亚辉 王云莉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3-107,共5页
在模型比尺为1∶100的正态物理模型基础上,对考虑橄榄坝修建前后澜沧江景洪水电站8个日调节工况方案进行了模拟,通过在坝址下游约6.4 km河段内影响通航水流条件的关键河段布设测站,实测非恒定流水流特征参数,分析影响船舶安全航行和靠... 在模型比尺为1∶100的正态物理模型基础上,对考虑橄榄坝修建前后澜沧江景洪水电站8个日调节工况方案进行了模拟,通过在坝址下游约6.4 km河段内影响通航水流条件的关键河段布设测站,实测非恒定流水流特征参数,分析影响船舶安全航行和靠泊的重要非恒定流特征参数,研究景洪水电站各个日调节工况对坝址下游近坝河段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站运行工况的流量最大日变幅以及小时变幅是影响下游水位变化特征参数的重要因素,所有工况下景洪水电站下游河段水位日最大变幅、小时最大变幅及20分钟最大变幅均呈沿程递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调节非恒定流 反调节水库 物理模型 通航水流条件
下载PDF
Genetic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steady Sarvak play of the Azadegan oil field,southwest of Iran 被引量:3
20
作者 Yang Du Jie Chen +4 位作者 Yi Cui Jun Xin Juan Wang Yi-Zhen Li Xiao F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34-51,共18页
The upper Cretaceous Sarvak reservoir in the Azadegan oil field of southwest Iran has its oil–water contact nearly horizontal from the north to the center and dips steeply from the center to the south.The purpose of ... The upper Cretaceous Sarvak reservoir in the Azadegan oil field of southwest Iran has its oil–water contact nearly horizontal from the north to the center and dips steeply from the center to the south.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terpret this abnormal reservoir feature by examining the accumulation elements,characteristics,and evolution based on the 3D seismic,coring,and well logging data.Generally,in the field,the Sarvak reservoir is massive and vertically heterogeneous,and impermeable interlayers are rare.The distribution of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is mainly dominated by the depositional paleogeomorphology and degrades from north to south laterally.The source is the lower Cretaceous Kazhdumi Formation of the eastern Dezful sag,and the seal is the muddy dense limestone of the Cenozoic Gurpi and Pebdeh Formations.Combined with the trap evolution,the accumulation evolution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Sarvak play became a paleo-anticlinal trap in the Alpine tectonic activity after the late Cretaceous(96 Ma) and then was relatively peaceful in the later long geologic period.The Kazhdumi Formation entered in the oil window at the early Miocene(12–10 Ma) and charged the Sarvak bed,thus forming the paleo-reservoir.Impacted by the ZagrosOrogeny,the paleo-reservoir trap experienced a strong secondary deformation in the late Pliocene(4 Ma),which shows as the paleo-trap shrank dramatically and the prelow southern area uplifted and formed a new secondary anticline trap,hence evolving to the current two structural highs with the south point(secondary trap) higher than the north(paleo-trap).The trap deformation broke the paleoreservoir kinetic equilibrium and caused the secondary reservoir adjustment.The upper seal prevented vertical oil dissipation,and thus,the migration is mainly in interior Sarvak bed from northern paleo-reservoir to the southern secondary trap.The strong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nd the degradation trend of reservoir properties along migration path(north to sou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southwest Cretaceous migration geologic tectonic unsteady limestone depositional sandston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