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法律史上人格制度的演化 |
胡玉鸿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3
|
|
2
|
全体化:核时代的想象力——论大江健三郎《核时代的想象力》 |
王琢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0 |
|
3
|
“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刍议 |
孟月婷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0 |
19
|
|
4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
刘云
周希贤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5
|
|
5
|
家庭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
张冰
许晓辉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0
|
|
6
|
论高校学生干部的人格培养 |
付外仁
|
《阴山学刊》
|
2007 |
8
|
|
7
|
高校教师个性含义、意义及实现 |
姚志峰
|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11 |
7
|
|
8
|
对高等学校培养和谐的人的几点思考 |
罗中先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9
|
论高校德育的理想人格向度 |
阎世笙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5
|
|
10
|
高校个性化教育体系探析 |
张蕾
文武
张屹
|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
2011 |
6
|
|
11
|
高校学生体育选项课项目选择与个性关系 |
黄晓东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2
|
高校思政辅导员胜任力评价指标及其提升路径 |
侯超
|
《黑龙江科学》
|
2024 |
0 |
|
13
|
加强贫困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
田军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14
|
中国古代文学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内容构建与实现路径 |
李佳鑫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4 |
0 |
|
15
|
90后大学生特点与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提升 |
郑燕娜
|
《莆田学院学报》
|
2017 |
3
|
|
16
|
提高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探讨 |
杨红凌
饶志坚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3
|
|
17
|
多重人格语境下商人身份与人格关系研究 |
艾围利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8
|
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数据分析——以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课程为例 |
潘迪
杜立婷
|
《黑龙江科学》
|
2023 |
1
|
|
19
|
高校图书馆调查问卷中敏感问题的处理方法 |
张东华
|
《现代情报》
CSSCI
|
2014 |
2
|
|
20
|
关于加强高校学生个性发展教育的探讨 |
陈树玉
刘丽梅
侯沿滨
|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