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的语义分合及解释规则 被引量:58
1
作者 蒋静忠 潘海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50,96,共13页
本文对潘海华(2006)所提出“都”的语义解释规则“话题规则”(P1)和“焦点规则”(P2)进行了修订,并在一个“都”表示全称量化的大前提下,把“都”的用法细分为两个次类:“都1”和“都2”。尽管它们都表全称量化义,但是“都1... 本文对潘海华(2006)所提出“都”的语义解释规则“话题规则”(P1)和“焦点规则”(P2)进行了修订,并在一个“都”表示全称量化的大前提下,把“都”的用法细分为两个次类:“都1”和“都2”。尽管它们都表全称量化义,但是“都1”的量化域中的成员无等级差别,而“都2”的量化域中的成员有等级差别。同时,“都1”和“都2”根据语义解释规则的不同又各分出两个小类:“都1a”、“都1b”和“都2a”、“都2b”。“都1a”和“都2a”适用于左向量化的P1规则,无排他性,“都1b”和“都2b”适用于右向量化的P2规则,有排他性。修订后的规则能够解释更多的例句,并且更加符合人们的语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称量化 话题一述题规则 等级差别 背景一焦点规则
原文传递
“都”是全称量词吗? 被引量:53
2
作者 徐烈炯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8-507,575,共10页
本文质疑汉语副词"都"是全称量词的说法。文章显示大家通常认为"都"具有的一些特点,例如最大值、穷尽性、排他性、分配性等,其实都是用"都"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其必要条件。只要说话者认为某一方面达到了... 本文质疑汉语副词"都"是全称量词的说法。文章显示大家通常认为"都"具有的一些特点,例如最大值、穷尽性、排他性、分配性等,其实都是用"都"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其必要条件。只要说话者认为某一方面达到了相当程度,他就可以在他说的句子里加上"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全称量化 分配
原文传递
走出“都”的量化迷途:向右不向左 被引量:40
3
作者 沈家煊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7,95,共15页
把"都"的全称量化分为左向和右向使我们陷入"都"的量化迷途,规则有冗余,理论不自洽。本文论证,采用统一的"右向管辖规则",管辖域和量化域一致,可以使我们走出迷途,简洁合理地处理各类都字句。本文还分析... 把"都"的全称量化分为左向和右向使我们陷入"都"的量化迷途,规则有冗余,理论不自洽。本文论证,采用统一的"右向管辖规则",管辖域和量化域一致,可以使我们走出迷途,简洁合理地处理各类都字句。本文还分析了陷人迷途的原因是受一些主流教条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语法/语用分立、名词/动词分立、主语/话题分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称量化 量化方向
原文传递
再论“都”的语义——从穷尽性和排他性谈起 被引量:36
4
作者 冯予力 潘海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94,共18页
本文从"都"的语义出发,对全称量化及其相关的语义概念进行梳理,认为:"都"的语义核心(即真值条件义)是全称量化,全称量化结构的不同映射方式以及限定域的不同构成导致"都"呈现出不同的伴随意义。"都&... 本文从"都"的语义出发,对全称量化及其相关的语义概念进行梳理,认为:"都"的语义核心(即真值条件义)是全称量化,全称量化结构的不同映射方式以及限定域的不同构成导致"都"呈现出不同的伴随意义。"都"的量化结构映射,主要有两种,话题-述题映射以及背景-焦点映射,而这两种映射分别导致"都"的两大语义特征——穷尽性和排他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亦探讨"都"的其他伴随意义(如分配性,超预期,程度高等)与这两大语义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剖析"都"的全称量化分析对于真值条件语义学以及焦点理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称量化 “都” 穷尽 排他 超预期 信息结构
原文传递
也论“都”的语义复杂性及其统一刻画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文山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9-330,共12页
前理论阶段对"都"的研究确立了"都"有三个主要用法(都1,总括全部;都2,甚至;都3,已经),这已经是语言学界的一个共识和常识。在对"都"的理论刻画中,"都1"起初被处理成语义逻辑上的全称算子,但是... 前理论阶段对"都"的研究确立了"都"有三个主要用法(都1,总括全部;都2,甚至;都3,已经),这已经是语言学界的一个共识和常识。在对"都"的理论刻画中,"都1"起初被处理成语义逻辑上的全称算子,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抛弃这个观点,转而支持"都1"是分配算子的观点。另有一些学者就"都1,2,3"是否拥有共同的语义内核展开争论,但是即使认为"都"的不同用法拥有相同语义内核的学者们在"都"的语义内核具体内容上也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笔者赞同"都1"是分配算子的观点,但是认为"都1"的语义内核包含"分配"和"相对大量"两个并行的语义组成部分,而"都2"和"都3"的语义内核仅仅包含"相对大量",因此对"都"的不同用法的三合一刻画可以实现,但只能在部分意义上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称量化 分配量化 主观大量 相对大量
原文传递
全称量化和部分量化的类型学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思旭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31,共16页
本文首先描写了全称量化的手段和全量成分的句法位置分布,建立汉语定、状、补三个全称量化的句法位置,重点对汉语补语位置的量化动词、量化词缀的量化对象的不同,以及国外语言动词前缀的量化作用作了类型学的考察。然后把部分量分为有... 本文首先描写了全称量化的手段和全量成分的句法位置分布,建立汉语定、状、补三个全称量化的句法位置,重点对汉语补语位置的量化动词、量化词缀的量化对象的不同,以及国外语言动词前缀的量化作用作了类型学的考察。然后把部分量分为有定性部分量和无定性部分量两种,并对"有定性的部分量"的编码方式作了跨语言的考察。其次在量化和句子情状之间建立联系,探讨了量化动结式中所暗含的由部分量化到全称量化的动态语义。最后探讨了词语量值大小对其句法行为的影响,尝试把量化与语序相结合,在句法(前置/后置)、语义(量值大/量值小)、语用(定指/不定指)三者之间建立关联标记模式,进而探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是如何互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称量化 部分量化 类型学 关联标记
原文传递
事件量化中的全称量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晓光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16,共5页
从表面上看 ,汉语中“都”与其量化对象之间的线性关系既左亦右。本文提出 ,实质上“都”与其量化对象存在结构关系 ,在线性词序上呈左向量化。采用语言学 ,哲学中常常提到的隐性的事件论元使得“都”的表面左向量化成为可能 ,同时引进... 从表面上看 ,汉语中“都”与其量化对象之间的线性关系既左亦右。本文提出 ,实质上“都”与其量化对象存在结构关系 ,在线性词序上呈左向量化。采用语言学 ,哲学中常常提到的隐性的事件论元使得“都”的表面左向量化成为可能 ,同时引进事件切片的概念以满足“都”的复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称量化 事件 事件量化 事件切片
原文传递
向右无量化:“都”的性质再认识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韧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1-287,382,共18页
本文对现代汉语总括副词"都"的"左向全称量化"观提出不同意见。本文认为,"都"是一个分配性谓词的标记词,它确保其右侧谓词的分配性性质,而其本身并不对名词词组起量化或总括作用。文章进而从四个方面对... 本文对现代汉语总括副词"都"的"左向全称量化"观提出不同意见。本文认为,"都"是一个分配性谓词的标记词,它确保其右侧谓词的分配性性质,而其本身并不对名词词组起量化或总括作用。文章进而从四个方面对该观点进行说明:第一,无"都"句的谓语和复数主语之间也存在全称量化关系;第二,"都"的分配性只作用于谓词,且不能保证其左侧名词词组成员达到物理世界上的均分;第三,不存在"都"对右侧名词词组的全称量化,某些"都"字右侧名词词组的排他性来自其他因素;第四,重新审视"都"与"每""全""各"等相关虚词的关系。最后,文章简要地检讨了"组合性原则"在研究"都"实践中的得与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 全称量化 分配性 排他性 “每”
原文传递
集盖说一定必要吗?——谈集盖说在语义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冯予力 潘海华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9-395,共17页
本文对集盖说的形成动因及其实际应用时的问题进行梳理,指出集盖说可能允准实际不存在的解读,且无法准确刻画句子的所有可能解读。基于这些问题,本文进一步以"都1"为着眼点提出替代方案"隐形论元说",即适用集盖的&q... 本文对集盖说的形成动因及其实际应用时的问题进行梳理,指出集盖说可能允准实际不存在的解读,且无法准确刻画句子的所有可能解读。基于这些问题,本文进一步以"都1"为着眼点提出替代方案"隐形论元说",即适用集盖的"都"字句皆涉及非典型集合性谓语,此类谓语语义包含隐形论元x。据此,相关的语言现象仍可视作基于个体的分配,且通过调节x的取值可以得到相关句子的所有可能解读。相比集盖说,运用隐形论元说得到的语义解释更精确、更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集盖 隐形论元 分配性 全称量化
原文传递
汉英全称量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永 吴义诚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3-305,共13页
在理论语言学文献里,汉语的"都"常被视作与英语的all/every功能等同的全称量化词。在重点梳理汉英语言事实和有关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第一,由于"都"是一个范围副词,当其与复数名词连用时很容易造成所谓全称量化... 在理论语言学文献里,汉语的"都"常被视作与英语的all/every功能等同的全称量化词。在重点梳理汉英语言事实和有关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第一,由于"都"是一个范围副词,当其与复数名词连用时很容易造成所谓全称量化的假象,但此时语句允许例外,如"同学们都找到工作了,只有两三个没找到",这说明"都"并非是真正的全称量词;第二,全称量化表达要遵循"全真为真,一假全假"的逻辑,如*"所有/每个同学都找到工作了,只有两三个没找到"就不合法,这说明真正的全称量词"所有""每个"的量化力远大于"都",又说明将"都"视作全称量化代表的分析有舍本逐末之嫌;第三,"都"在句法属性上是传统语法学家定性的范围副词,在语义功能上则是一个强化词,即"都"的使用能够增强句子的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称量化 “都” all/every 范围副词 强化词
原文传递
全称量化副词“净”的语义及使用限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蕾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6-349,共14页
本文从形式语义学角度考察副词"净"的语义从而得出一些不同于既往研究的观点。"净"可以看作全称量化副词,它具有内在的排他性特征,并总是右向关联焦点。在此基础上,它可以同时左向关联语义上的复数性成分。"净... 本文从形式语义学角度考察副词"净"的语义从而得出一些不同于既往研究的观点。"净"可以看作全称量化副词,它具有内在的排他性特征,并总是右向关联焦点。在此基础上,它可以同时左向关联语义上的复数性成分。"净"可以激发自己的三分结构。仅右向关联时,其三分结构由焦点规则决定;同时左向关联时,其三分结构由两个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由话题规则决定,而第二个层次由焦点规则决定。"净"在语义上要求:(a)断言值与候选项在语义上形成明确的对比,而且它不引出一个相关量级;(b)由焦点规则决定的三分结构中限定部分与核心部分所形成的配对是复数性的。"净"的上述语义特征及要求导致它在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而且,本文分析了"净"与"只""都""总"之间的异同并解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净”的语义 全称量化 排他性特征 三分结构 使用限制
原文传递
从全称量化的动词短语到频率副词——以“动不动”和“三不知”为例
12
作者 杨作玲 宋云云 《语言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频率副词“动不动”和“三不知”都由全称量化义的动词短语发展而来。通过隐喻从量域投射到频率域,语义演变的路径是“全量肯定>高频”、“全量否定>低频”。它们都是在“(S)+动不动/三不知+VP”结构中发生语法化,但演变为副词的... 频率副词“动不动”和“三不知”都由全称量化义的动词短语发展而来。通过隐喻从量域投射到频率域,语义演变的路径是“全量肯定>高频”、“全量否定>低频”。它们都是在“(S)+动不动/三不知+VP”结构中发生语法化,但演变为副词的机制不同:“动不动”是小句整合的伴随结果,“三不知”是对话题化操作移位后的结构重新分析的结果。副词“动不动”和“三不知”都有反预期功能,前者源自与常理相背的语用推理,后者源自出乎说话人意料的语义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量 频率 小句整合 话题化移位 反预期
原文传递
“都”的语义特点与汉语量化研究
13
作者 冯予力 《当代语言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0-632,共23页
本文归纳“都”的特色语义问题(包括它对量化结构的限制、多义性以及与其他量化成分的互动),分析两类主要解决方案(全量分析方案及非全量分析方案)的关注重点、理论动因、解释力和局限性,并说明“都”的语义问题对于汉语量化理论以及普... 本文归纳“都”的特色语义问题(包括它对量化结构的限制、多义性以及与其他量化成分的互动),分析两类主要解决方案(全量分析方案及非全量分析方案)的关注重点、理论动因、解释力和局限性,并说明“都”的语义问题对于汉语量化理论以及普遍量化理论构建的重要启示。本文指出,相对而言,“都”的全量分析可更全面地解释“都”的量化结合限制及多重用法,而“都”的各类非量化分析可揭示量化范畴与其他概念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跨语言的角度看,“都”的量化与非量化之争在量化研究历史中并不十分特殊(如也有不少分析将全称量化词的典型all看作非量化的成分);而从“都”的特色语义问题出发,发掘它与其他语言中类似成分(如日语)的共性,有助于揭示自然语言量化范畴的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称量化 量化结构 “都” 跨语言对比
原文传递
“都”的语义与语用解释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平 莫愁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41,共13页
本文在反思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与语用两个层面考察了"都"的性质并试图做出一致性的解释:"都"的基本性质是集合间的算子,"都"的功能是把它关联的句法成分所构成的集合映射到一个多元素的集合上。在... 本文在反思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与语用两个层面考察了"都"的性质并试图做出一致性的解释:"都"的基本性质是集合间的算子,"都"的功能是把它关联的句法成分所构成的集合映射到一个多元素的集合上。在语义层面,"都"关联表复数量的句法成分,并把该成分映射到一个全称量集合上,"都"表示全称量。在语用层面,"都"关联表单数义或类指义的句法成分,并把该成分映射到说话人的主观性多元素集合上,"都"表示主观极量,并由此传递说话人的某种语气。"都"总是首先寻找复数量进行语义解读,如不能实现则寻求语用解读。"都"的具体解读涉及真值条件语义、规约隐涵、一般性会话隐涵和特殊性会话隐涵这四类意义表达的基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 集合间的算子 全称量 主观极量
原文传递
“每A都B”及汉语复句的二元双标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师哲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38,126,共24页
Huang(1996)指出,如以“每A都B”为抽象形式代表分配性全称量化的基本性质,那就是一个双变量的搭档关系(数理逻辑称之为函数关系):“每一个x有一个相匹配的y”。“每A都B”显示在汉语中全称量化的两个论元A与B各有一个标志;二元双标还... Huang(1996)指出,如以“每A都B”为抽象形式代表分配性全称量化的基本性质,那就是一个双变量的搭档关系(数理逻辑称之为函数关系):“每一个x有一个相匹配的y”。“每A都B”显示在汉语中全称量化的两个论元A与B各有一个标志;二元双标还见于“如果A就B”等复句句式。Huang(2021a)将“每A都B”分析为主题-述题句,与复句关系更为密切。本文从二元双标的角度探讨“每A都B”和汉语复句(邢福义,2001)的共性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称量化 复句 偏序结构
原文传递
光山方言的全称量化——兼论汉语方言中个体全量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芳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64,共16页
"下"和"就"是光山方言中的两个全量形式,二者分布互补,主要体现在:1)"下"主要用于个体量化,"就"主要用于事件量化和个体量化;2)用于个体量化时,"下"用于实指性的个体量化,"就&q... "下"和"就"是光山方言中的两个全量形式,二者分布互补,主要体现在:1)"下"主要用于个体量化,"就"主要用于事件量化和个体量化;2)用于个体量化时,"下"用于实指性的个体量化,"就"主要用于非实指性的个体量化,这一倾向性差异在谓语类型等相关参项上都有表现。基于邻近方言和汉语史的相关材料,文章从历时来源角度对二者的共时差异进行解释。在此之上,文章对汉语部分方言中的同类成分展开了初步考察。已有材料显示,方言中用于个体量化的全量副词等常呈现分化表现,跨方言中显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和倾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量 类型
原文传递
最大化操作在语义研究中的解释力——兼论其应用于汉语时的问题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予力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47,共10页
近年的汉语语义研究中,"都"被分析为最大化算子(maximality operator),由此,最大化操作开始成为汉语语义研究的解释工具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最大化的定义及其在语义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梳理,解释最大化如何在个体、程度以及... 近年的汉语语义研究中,"都"被分析为最大化算子(maximality operator),由此,最大化操作开始成为汉语语义研究的解释工具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最大化的定义及其在语义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梳理,解释最大化如何在个体、程度以及事件等领域进行操作以表达有定性、有界性等属性。本文亦首次辨析三个易与最大化混淆的概念——加合操作(sum operation)、最大化效应(maximizing effect)及全称量化(universal quantification),指出它们与最大化操作的区别与联系。基于汉语事实及本文的讨论,可以发现:"都"的最大化分析混淆了最大化操作、最大化效应及全称量化这几个概念;最大化操作事实上不适宜用来刻画"都"的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化 全称量化 加合 “都” 有定性 有界性
原文传递
汉语“什么”类代词疑问义、存在义和全称义的中介语句法实现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志刚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8,共11页
汉语中的"什么"类代词可以表达疑问义、存在义和全称义,而后者则因其与"都"字的位序不同而区分为左向全称量化义和右向全称量化义。基于跨语言对比和二语习得理论的实证调查显示,"什么"类代词的不同指称... 汉语中的"什么"类代词可以表达疑问义、存在义和全称义,而后者则因其与"都"字的位序不同而区分为左向全称量化义和右向全称量化义。基于跨语言对比和二语习得理论的实证调查显示,"什么"类代词的不同指称义在中介语语法中的句法实现程度并不相同:1)疑问义句式无习得障碍,但存在义句式的习得受制于否定范畴的影响;2)左向全称量化义句式的中介语表现可归因于习得者母语的类型学特征;3)右向全称量化涉及到多种语义,因而其句法实现很难被俄语组习得,但日语组凭借其母语语法中的词汇化机制,表现接近本族语组。文章据此提出中介语整合能力缺损假设:成人二语者缺乏整合分布性异质线索的语言协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 中介语 二语习得 疑问代词 全称量化义 分布性线索
原文传递
三种全称量化成分及全称量化表达共现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文山 唐浩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7,共14页
全称量化是语义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全称量化意义涉及全称算子、限制域和核心域三个部分。本文首先探索汉语中的语素"齐"和"光",揭示它们在语义上至少含有全称量化意义和事件意义。虽然全称量化和事件由同一个语... 全称量化是语义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全称量化意义涉及全称算子、限制域和核心域三个部分。本文首先探索汉语中的语素"齐"和"光",揭示它们在语义上至少含有全称量化意义和事件意义。虽然全称量化和事件由同一个语素表达的现象在以往的研究中有一定的关注,但分析尚比较初步。因此,本文的描写和分析将深化对全称量化表达方式的认识。此外,本文还以"齐""光"与"都"共现的现象为事实依据,对前人关于"都"的一些具体分析进行得失评价,并对"都"的语义以及全称量词和分配算子在句义中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 “光” “都” “每” 全称量化
原文传递
湖南方言的总括副词“下”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敏莉 李小军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0-633,共14页
湖南多地方言中语音相似的总括副词“下”应当来源于数量短语“一下”,具体过程为:做一下(动补短语,意为“分成一次/一部分”)→一下(数量状语,意为“一次”或“整体”)→(一)下(总括副词)。该语法化路径进一步拓展了总括表达形式的来源... 湖南多地方言中语音相似的总括副词“下”应当来源于数量短语“一下”,具体过程为:做一下(动补短语,意为“分成一次/一部分”)→一下(数量状语,意为“一次”或“整体”)→(一)下(总括副词)。该语法化路径进一步拓展了总括表达形式的来源,具有类型学价值。部分方言的总括副词“做下”可能与“下”有相同来源,但经历了不同的语音弱化过程。同时,湖南方言内部总括副词“(一)下”在能否用于属性谓语句以及能否总括通指性成分、量词重叠形式、任指义疑问代词短语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也都可从其来源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 总括 整体 语法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