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单元的重构与创生——以武汉市“院落自治”和“门栋自治”为例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大维 陈伟东 孔娜娜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63,68,共6页
社区并非一定是有效的初级治理单元,较大的社区社会空间制约了社区有效的自治;范围相对较小的居民小组、院落、门栋等有形的社区社会空间以及各种志愿文体娱乐组织等无形的社区社会空间更容易使居民形成集体行动,提高治理绩效。以武汉... 社区并非一定是有效的初级治理单元,较大的社区社会空间制约了社区有效的自治;范围相对较小的居民小组、院落、门栋等有形的社区社会空间以及各种志愿文体娱乐组织等无形的社区社会空间更容易使居民形成集体行动,提高治理绩效。以武汉市“院落自治”和“门栋自治”为例进行验证后,得出结论:中国城市社区内部治理单元应该多层次和多元化,实现城市社区治理单元的重构与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治理单元 院落自治 门栋自治 社会空间
原文传递
村庄治理:一种“权力谱系社会学” 被引量:6
2
作者 林辉煌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7-180,共14页
既有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主要从实体论的角度探讨国家与社会的对立或合作关系,对中国治理经验的解释存在明显的不足。通过对村庄治理实践进行历时性、空间性的解读,建构一种“权力谱系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治理体制... 既有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主要从实体论的角度探讨国家与社会的对立或合作关系,对中国治理经验的解释存在明显的不足。通过对村庄治理实践进行历时性、空间性的解读,建构一种“权力谱系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治理体制中的国家—社会关系。权力谱系社会学本质上是探讨各种权力主体中的国家成分、社会成分、自我成分的互动互构机制在治理层级和时空层面的渐变规律。总体来说,它具有三大理论要素,一是成分论,二是互构论,三是渐变论。成分论是将国家—社会关系视为国家成分、社会成分、自我成分在各种权力主体中的组合关系。互构论是将国家—社会关系视为上述三种成分相互构造的结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网络。渐变论是将国家—社会关系视为上述成分相互构造的模式在不同层级、不同时空相对稳定的变化规律。从这一理论框架出发,可以清晰地辨识中国治理体制的优势及风险,并可以此为基础重新审视西方和全球的治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治理 国家治理 治理单元 权力谱系社会学 国家—社会关系 差序格局 治理层级 村级治理组织
下载PDF
中国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与社会管理创新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景治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17,249-254,共19页
中国社会形态正在发生变化,但以"单位社会"为主体的格局依然存在。由于"单位社会"与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密切联系在一起,是执政党生存发展和执政的牢固基础,也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主要支柱,在保持其稳定的... 中国社会形态正在发生变化,但以"单位社会"为主体的格局依然存在。由于"单位社会"与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密切联系在一起,是执政党生存发展和执政的牢固基础,也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主要支柱,在保持其稳定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无疑是必要的。被称作"公民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是客观存在的,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公民社会"。力求在传统体制之外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使之成为我国社会形态的主体,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且面临较大的政治风险。应当在执政党的统一领导下,引导各类社会组织融入社会主流,同群众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协调发展,共同构建健康有序的社会形态格局。要适应社会形态多元化的趋势,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其总的要求是,"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形态 “单位社会” “公民社会” 社会管理改革与创新
下载PDF
司法审判中单位证明现象的法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林劲松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8-126,共9页
单位证明的证据效力缺乏足够的法理依据,但审判实践对单位证明的运用却十分普遍,这种现象的产生及其变化需要从法社会学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单位社会的形成是产生这一现象的社会基础,单位与个人之间管理与服从、控制与依赖的社会关系使... 单位证明的证据效力缺乏足够的法理依据,但审判实践对单位证明的运用却十分普遍,这种现象的产生及其变化需要从法社会学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单位社会的形成是产生这一现象的社会基础,单位与个人之间管理与服从、控制与依赖的社会关系使单位成为证人的权威代言人,单位的同质化增强了单位证明司法运用的可接受性。随着单位社会的消解,单位证明现象呈现出日渐式微的趋势,审判模式的转型则加快了这一进程。单位证明最终应退出我国司法证明的历史舞台,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其中如何看待法官的"单位情结"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审判 单位证明 单位社会 法社会学
下载PDF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四大表现 被引量:8
5
作者 廖小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1,155,共9页
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是一次公认的重大而深刻的社会转型。这一社会转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社会转型急速而深刻但落后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单位社会开始向后单位社会转变但社会组织仍很微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单一... 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是一次公认的重大而深刻的社会转型。这一社会转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社会转型急速而深刻但落后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单位社会开始向后单位社会转变但社会组织仍很微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单一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运行方式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改革开放之初对唯政治化和泛政治化的政治反思和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政治转向;以物为本与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理念的转变与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社会转型 单位社会 经济体制 政治意识形态 以人为本
下载PD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al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of adult ICU patients in China
6
作者 Xiangdong Guan Dechang Chen +1 位作者 Yuan Xu Chinese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Journal of Intensive Medicine》 CSCD 2024年第2期137-159,共23页
The Chinese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CSCCM)has develop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for patients i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s(ICUs)in China.This guideline focuses on... The Chinese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CSCCM)has develop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for patients i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s(ICUs)in China.This guideline focuses on nutrition evaluation and metabolic monitoring to achieve optimal and personalized nutrition therapy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This guideline was developed by experts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methodology and was developed after a thorough review of the system and a summary of relevant trials or studies published from 2000 to July 2023.A total of 18 recommendations were formed and consensus was reached through discussions and reviews by expert groups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and surgery.The recommendations are based on currently available evidence and cover several key fields,including screening and assessment,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of enteral feeding intolerance,metabolic and nutritional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during nutrition therapy,and organ function evaluation related to nutrition supply.Each question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ison,and Outcome(PICO)principle.In addition,interpretations were provided for four questions that did not reach a consensus but may have potential clinical and research value.The plan is to update this nutrition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guideline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guideline update method within 3–5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ULTS Critical illness Intensive care unit Nutriti on Nutriti on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Chinese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SCCM-CMA)
原文传递
乡土社会与单位社会:一个辨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水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120,共10页
在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可熟悉程度”/“退出—进入”作为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构成对“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视角的补充或推进,可以用以开展社会性质及其变迁的考察,辨析乡土社会与单位社会的异同。乡土社会和单位社会的“社会可熟悉程度... 在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可熟悉程度”/“退出—进入”作为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构成对“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视角的补充或推进,可以用以开展社会性质及其变迁的考察,辨析乡土社会与单位社会的异同。乡土社会和单位社会的“社会可熟悉程度”是不同的;单位社会中“社会可熟悉程度”的不确定性更大,其在不同社会成员间的分化也更为明显,并且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外部力量的左右。而就“退出—进入”这个指标而言,乡土社会和单位社会中的“被退出”“退出权”“进入空间”“进入渠道”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出 进入 社会可熟悉程度 乡土社会 单位社会
原文传递
单位社会的消解及社会建设的难题 被引量:2
8
作者 姜地忠 王国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19-124,共6页
单位曾是人们生活的中轴,在向市场体制过渡的过程中,单位社会逐渐地被消解,“单位人”开始向“社会人”转变。这一过程的实质是,人们的生活空间、行为模式、利益格局、思想方式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转变的压力,也就意味着迥异于... 单位曾是人们生活的中轴,在向市场体制过渡的过程中,单位社会逐渐地被消解,“单位人”开始向“社会人”转变。这一过程的实质是,人们的生活空间、行为模式、利益格局、思想方式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转变的压力,也就意味着迥异于单位社会的后单位社会的来临。与此同时,社会发展的逻辑和发展的方式也会随之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单位社会 后单位社会 社会建设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对行政执法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曹慧丽 陈勇 《行政与法》 2006年第1期11-12,共2页
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社会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形态,而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是实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要求,本文从行政执法的角度分析构建和谐社会对行政执法的影响,以期待完善行政执法质量,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实现和谐社会。
关键词 行政机关 行政执法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改革以来单位社会的变化、问题与治理走向——立足于民主治理与社会和谐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海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9-137,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单位社会不断蜕变并新生,单位在体制、组织、结构、功能及类型、形态等方面发生着显著变化。这些新变化和新局面引起了单位及其管理者、职工及其代表组织、政府部门等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力量消长与关系调适,导致就业、工... 改革开放以来,单位社会不断蜕变并新生,单位在体制、组织、结构、功能及类型、形态等方面发生着显著变化。这些新变化和新局面引起了单位及其管理者、职工及其代表组织、政府部门等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力量消长与关系调适,导致就业、工资、福利、保障领域的转变,并成为劳动关系不协调的根源,致使单位治理失调。立足于民主治理与社会和谐,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单位社会变化的基本要点、内在动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改善单位治理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单位社会 单位民主 民主治理 社会和谐 单位制度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城市社区的重建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鹏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7期36-42,共7页
对"社会转型"与"城市社区的重建"进行关联性的分析表明,社区与单位之间存在一种预示了国家与社会之间合作关系可能的"制度复归"现象,城市社区重建之症结即脱离单位制框架的束缚,使社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 对"社会转型"与"城市社区的重建"进行关联性的分析表明,社区与单位之间存在一种预示了国家与社会之间合作关系可能的"制度复归"现象,城市社区重建之症结即脱离单位制框架的束缚,使社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重建在最深层、最本质的意义上将关涉到中国社会从何处获得自身发展机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社区 国家-社会 社会重建 市民社会
下载PDF
基于外部性的企业家创新激励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9-72,共4页
企业家作为经济人和社会人的集合体,在现代社会中作用独特。企业家创新因具有一定的外部性,成为具有局部排他性和一定竞争性的非纯公共物品。企业家创新的总外部性对社会来说是有利的,它会带来全社会创新成果的共享和福利的提高;但对于... 企业家作为经济人和社会人的集合体,在现代社会中作用独特。企业家创新因具有一定的外部性,成为具有局部排他性和一定竞争性的非纯公共物品。企业家创新的总外部性对社会来说是有利的,它会带来全社会创新成果的共享和福利的提高;但对于企业家而言,却是几乎以接近零的利润提供企业家创新成果,即企业家的收益很低,这使得企业家创新缺乏动力。以鲍莫尔提出的"外溢比率"为基础,以企业家双重社会角色的定位以及外部性的客观存在为前提,分析了创新激励的方向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创新 外部性 创新激励 创新外部性
下载PDF
构建和谐企业 促进工会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弓素芬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第12期162-163,共2页
阐述了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工会为例,探讨了和谐社会建设中工会工作的新内容。
关键词 工会 企业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流动性社会背景下社区治理中的“单位”嵌入与融合--以Q高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印红 李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64-73,共10页
流动性社会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协同挑战,随着社会治理单元总体由“单位”向“社区”转变,“单位”在流动性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一直在减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新激活了“单位”的社会治理功能,并以其特有的方式融入社会治理... 流动性社会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协同挑战,随着社会治理单元总体由“单位”向“社区”转变,“单位”在流动性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一直在减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新激活了“单位”的社会治理功能,并以其特有的方式融入社会治理之中。经验事实表明,“单位”依然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维度,它具有组织优势、专业优势、技术优势与自媒体优势,在本次重大突发性疫情防控中,为单位成员建构了双重认同和双重压力,对嵌入其中的社区防疫防控提供了物力支持和精神支持。“单位”对于增强风险意识、提升抗风险信心的作用不能低估。“单位”融入“社区制”的新样态适应了流动性社会背景下的治理需要,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之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社会治理 单位 社区 流动性社会 中国之治
下载PDF
学术委员会:使大学治理运转起来——基于H大学治理改革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达勇 《高等教育评论》 2017年第1期149-161,共13页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一种既能承接国家政治体制,又能契合学术组织特性,同时能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大学治理结构渐趋成型。H大学的实践证明,以学术委员会重构为重心的治理改革,通过组织体系的整合、职责权限的厘定、运行机...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一种既能承接国家政治体制,又能契合学术组织特性,同时能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大学治理结构渐趋成型。H大学的实践证明,以学术委员会重构为重心的治理改革,通过组织体系的整合、职责权限的厘定、运行机制的再造,从结构、功能和机制三个维度推动着大学由单位社会向学术共同体的嬗变。学术委员会因而成为撬动现代大学治理改革和推动大学治理有效运转的理想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治理 学术委员会 结构-功能-机制 单位社会 学术共同体
下载PDF
建筑的现代性与传统概念辨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海声 杨豪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5-671,共7页
人们对现代性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它开始于19世纪后期工业化成果已经极为显著的欧洲.西方社会的特征变得如此与众不同,使得它成为发展中国家用以比较的一个模型(或至少是一种标准).当今现代性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人们对现代性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它开始于19世纪后期工业化成果已经极为显著的欧洲.西方社会的特征变得如此与众不同,使得它成为发展中国家用以比较的一个模型(或至少是一种标准).当今现代性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这使得研究者通过新的界定来考虑现代性与传统的关系,并为观察建筑理论中现代性与传统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开启了新的视野.论文首先回顾了呈现于20世纪西方话语中的现代性与现代化的概念,并尝试在认识论的层面上重构现代性与传统的关系;其次,文章从现代建筑学的角度分析,指出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和传统建筑并非需要被祛除的过去时代的鬼魅,而是鲜活的、可被继续传承的文化特质;最后得出结论,传统与现代并非二元对立,传统不只属于过去,它可以不断地近代化,并与现代相契,我们应该给予各种非西方及地方的知识体系更为平等的地位,使它们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并且互相借鉴,参与到建设更具有可持续性、更加公正的、在文化和生态方面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传统 社会多样性
下载PDF
内蒙古中南部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形态——以岱海地区为例
17
作者 富宝财 《草原文物》 2017年第2期31-47,共17页
本文以内蒙古中南部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为基础,通过对各考古学文化的聚落遗址分布、聚落形态、居住单位等方面的分析,并参考同时期的墓葬以及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情况,得出该地区社会形态经历了从平等社会到阶层社会的过... 本文以内蒙古中南部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为基础,通过对各考古学文化的聚落遗址分布、聚落形态、居住单位等方面的分析,并参考同时期的墓葬以及与周边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情况,得出该地区社会形态经历了从平等社会到阶层社会的过程,且其世系继承关系和家庭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遗址分布 聚落形态 居住单位 平等社会 阶层社会
下载PDF
中国模式的地域社会再造——一种“单位——社会”维度的探讨
18
作者 门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9期46-50,共5页
地域社会作为特定地缘性社区世代流态推演的载体,其轮廓和内涵极具历史性和复杂性,是时间、空间和话语实践的集合体,内嵌有一整套政治社会设置。横贯中国地域社会历史脉络的"单位",承担着权力输送中枢的使命,始终是"华... 地域社会作为特定地缘性社区世代流态推演的载体,其轮廓和内涵极具历史性和复杂性,是时间、空间和话语实践的集合体,内嵌有一整套政治社会设置。横贯中国地域社会历史脉络的"单位",承担着权力输送中枢的使命,始终是"华夏大一统"向现代国家迈进的大叙事和中轴。在"单位——社会"互构的社会机制中,通过对"单位"功用进行"知识考古",可以揭示"单位"的复杂意涵。透过对"单位——社会"之细考,文章梳理出此二元结构在对话、互动机制中所形塑的天然亲和性、"互嵌"的隐喻及表征。由此,大一统中国的地方权力流变、社会运行规则和集权国家的治理逻辑逐渐明晰。最后,对全球语境中的地域社会再造和单位社会创新做出了理想型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社会 单位——社会” 社会创新
下载PDF
行政法视野下参与型公共行政模式的构建分析
19
作者 王洋 朱云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X期17-19,共3页
从宪政与政府再造两个层面阐述了公民行政参与的价值,分析了传统体制下中国公民行政参与的匮乏,认为现阶段我国仍存在着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不足的现象。以人文主义为精神核心的现代行政法,为参与型公共行政模式提供了理论与制度支持。
关键词 行政法 参与型行政 “单位社会”
下载PDF
单位社会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职业困境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20
作者 李文鸿 吕思泓 +1 位作者 王天翔 徐绍俭 《嘉应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94-101,共8页
随着单位社会不断消退,单位由“温室”转变为职业危机蕴育之所.从单位社会角度察之,首先,由传统的单位社会特征导致的公体部低效运转限制了教师潜能的发挥,是为“原发性”困境;其次,因公体部长期低效运转导改高校公共体育教育难以应对... 随着单位社会不断消退,单位由“温室”转变为职业危机蕴育之所.从单位社会角度察之,首先,由传统的单位社会特征导致的公体部低效运转限制了教师潜能的发挥,是为“原发性”困境;其次,因公体部长期低效运转导改高校公共体育教育难以应对外部压力,从而弱化了公体教师职业价值及存在的合理性,是为“继发性”困境.前者是后者生成和加剧的根源,后者促进前者的反思和变革.困境的改善不仅需要公体部成员形成对于当下危机的理性共识继而主动变革,更有赖于宏观环境变迁压力的倒逼作用,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体育教师 职业困境 单位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