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下光电成像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下) 被引量:34
1
作者 金伟其 王霞 +4 位作者 曹峰梅 黄有为 刘敬 李海兰 徐超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5-132,共8页
鉴于对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科研以及水下工程作业、考古和救援的迫切需求,使得水下光电成像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成为当前国内外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介绍了扫描激光、偏振成像、结构光成像、光-声混合成像以及水下图像处理等水下光电成像技... 鉴于对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科研以及水下工程作业、考古和救援的迫切需求,使得水下光电成像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成为当前国内外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介绍了扫描激光、偏振成像、结构光成像、光-声混合成像以及水下图像处理等水下光电成像技术,分析了部分技术应用情况,并讨论了其技术特点。论文对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水下勘探与研究、水下救援以及国防等所需的水下光电成像技术和装置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成像 激光扫描 偏振成像 结构光成像 光-声混合成像 水下图像处理
下载PDF
水下光电成像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上)——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技术 被引量:27
2
作者 曹峰梅 金伟其 +4 位作者 黄有为 李海兰 王霞 储开丽 刘敬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3-69,共7页
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是当前国内外不断发展且应用有效的水下光电成像技术之一,国外20世纪90年代后陆续公开了一些水下光电成像探测系统和实验结果。结合海洋资源勘探、水下救援和侦察等应用领域的需求,全面介绍并对比分析了当前国内外... 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是当前国内外不断发展且应用有效的水下光电成像技术之一,国外20世纪90年代后陆续公开了一些水下光电成像探测系统和实验结果。结合海洋资源勘探、水下救援和侦察等应用领域的需求,全面介绍并对比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典型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成像装置和性能水平,讨论了其技术特点,对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的发展和装置应用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成像 距离选通成像 脉冲激光 水下救援
下载PDF
水下线结构光自扫描三维测量技术 被引量:27
3
作者 解则晓 李绪勇 +1 位作者 辛少辉 徐尚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10-2014,共5页
为了对水下物体进行高速度、大范围的三维测量,提出了水下线结构光自扫描三维测量技术。采用振镜将激光面反射到被测空间,激光面与被测物体相交形成光条并被摄像机拍摄,根据像面上光条中每一点的位置计算出该点由于折射产生的偏移大小... 为了对水下物体进行高速度、大范围的三维测量,提出了水下线结构光自扫描三维测量技术。采用振镜将激光面反射到被测空间,激光面与被测物体相交形成光条并被摄像机拍摄,根据像面上光条中每一点的位置计算出该点由于折射产生的偏移大小并加以补偿。再利用考虑折射后的光平面水中部分在振镜坐标系下的方程,求出物体表面的三维坐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水下自扫描系统模型及水下三维测量方法可行,在深度为0.5-1 m,测量高度为0.5 m,测量宽度为0.6 m的空间内测量精度达到0.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测量 视觉探测 线结构光自扫描 激光三角法 折射
原文传递
混沌脉冲激光雷达水下目标探测 被引量:13
4
作者 沈振民 赵彤 +4 位作者 王云才 郑永超 尚卫东 王冰洁 李静霞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122,共7页
海水对光波的吸收和散射,严重制约了激光雷达水下目标探测的性能。通过对激光在海水传输过程中产生后向散射的定量分析,说明了激光回波信号被海水后向散射影响的严重性。分析比较了距离选通技术和强度调制技术抑制海水后向散射的能力,... 海水对光波的吸收和散射,严重制约了激光雷达水下目标探测的性能。通过对激光在海水传输过程中产生后向散射的定量分析,说明了激光回波信号被海水后向散射影响的严重性。分析比较了距离选通技术和强度调制技术抑制海水后向散射的能力,提出了使用自身具有高频强度调制特性的混沌脉冲激光进行水下目标探测,设计了基于相关法测距的混沌脉冲激光雷达水下目标探测方案。通过对后向散射光以及带有不同后向散射强度的回波信号光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的研究,使用互相关噪声水平算法判定混沌脉冲激光雷达抑制海水后向散射的能力。理论仿真分析表明,当后向散射光强度是混沌脉冲激光强度36倍时,仍能提取出目标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探测 激光雷达 混沌脉冲激光 后向散射
下载PDF
通过海气界面的上行激光光场分布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田华 陈卫标 +1 位作者 贺岩 朱小磊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78-1982,共5页
激光雷达在海洋遥感、测绘及监测等应用中具有重要前景。海面由于各种因素总存在一定粗糙度,影响水下激光穿过海气界面后的光学特性,导致出射光束漂移和光斑畸变,使得出射光场分布特性复杂,成为制约激光在海洋环境上下行有效传输的重要... 激光雷达在海洋遥感、测绘及监测等应用中具有重要前景。海面由于各种因素总存在一定粗糙度,影响水下激光穿过海气界面后的光学特性,导致出射光束漂移和光斑畸变,使得出射光场分布特性复杂,成为制约激光在海洋环境上下行有效传输的重要问题。为了分析海气界面对激光传输的影响,基于几何光学理论分析、三维海浪模拟和蒙特卡罗仿真,并辅以水池观测实验加以验证,对水下向上传输激光束通过海气界面的出射光场分布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行准直激光束垂直向上发射的情况下,光束主要集中在中心指向±10°范围以内,通过采用合理的发射方式和设置适当的技术参数,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海气界面的影响,促进激光在海洋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与海洋光学 海气界面 三维海浪模拟 蒙特卡罗法 水下激光
原文传递
外军水下侦察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君杰 尹路 +2 位作者 李延斌 马金钢 姚春富 《舰船电子工程》 2013年第8期15-18,共4页
潜艇、无人潜航器、蛙人等水下装备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会直接影响战斗的胜负。水下侦察是海洋立体侦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外军主要水下侦察技术的现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原理与发展趋势,最后对我军水下侦察技术... 潜艇、无人潜航器、蛙人等水下装备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会直接影响战斗的胜负。水下侦察是海洋立体侦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外军主要水下侦察技术的现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原理与发展趋势,最后对我军水下侦察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侦察 分布式水下探测 光纤水听器 水下激光侦察
下载PDF
溶液中Ba元素的水下单脉冲与正交双脉冲LIBS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文平 周卫东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98-307,共10页
使用两台波长为1064 nm的Nd∶YAG调Q激光器,对BaCl2溶液样品开展水下单脉冲与正交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实验,系统地探究了各关键实验参数对水下单脉冲LIBS(SP-LIBS)及双脉冲LIBS(DP-LIBS)光谱特性和信号增强的影响。当采集延时... 使用两台波长为1064 nm的Nd∶YAG调Q激光器,对BaCl2溶液样品开展水下单脉冲与正交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实验,系统地探究了各关键实验参数对水下单脉冲LIBS(SP-LIBS)及双脉冲LIBS(DP-LIBS)光谱特性和信号增强的影响。当采集延时为500~900 ns时,谱线的信噪比很高,有利于进行光谱的采集与分析,可称之为水下DP-LIBS探测的时间窗口。对两束激光焦点的相对位置以及激光能量进行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观察到DP-LIBS的谱线强度(BaⅡ455.4 nm)是SP-LIBS的最大谱线强度的20倍,同时谱线展宽变窄,光谱信号持续时间更长。在双脉冲实验中,谱线强度随着第二束激光能量的增加呈指数增长,这与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共线DP-LIBS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线性增长不同,这种增长趋势上的不同可能与等离子体所处的气体环境条件有关。最后,对水下SP-LIBS及DP-LIBS的检测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P-LIBS的检测灵敏度比SP-LIBS提高了37倍,检测限从单脉冲的31.35×10^-6下降到1.78×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单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双脉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水下 激光能量 检测灵敏度
原文传递
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成像与脉冲展宽的时序模型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有为 王霞 +3 位作者 金伟其 丁琨 李海兰 刘敬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177-3183,共7页
基于距离选通原理,深入分析了水下脉冲传输和探测器选通接收间的时序关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距离选通时序模型;基于搭建的水下脉冲激光距离选通实验平台,设计了专门的模型验证实验。实验与仿真结果的一致性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水下距... 基于距离选通原理,深入分析了水下脉冲传输和探测器选通接收间的时序关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距离选通时序模型;基于搭建的水下脉冲激光距离选通实验平台,设计了专门的模型验证实验。实验与仿真结果的一致性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水下距离选通成像过程,预测成像对比度随延迟时间的变化,可用于实际选通系统的性能预测和优化设计。此外,还借助模型讨论了各参量对成像对比度的影响,并介绍了利用距离选通技术直接测量水下脉冲时间展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水下成像 激光成像 距离选通 脉冲时间展宽
原文传递
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在水下湍流中的传输特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孙艳玲 张家瑞 鲁振中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7-52,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涡旋光干涉条纹偏移检测的水下湍流识别方法。利用随机相位屏法对拉盖尔-高斯光束在湍流中的传输及干涉特性进行理论模拟。在此基础上,实验研究了不同拓扑荷数涡旋光束经湍流场后与高斯光束干涉所得条纹的偏移特性。实验... 提出了一种基于涡旋光干涉条纹偏移检测的水下湍流识别方法。利用随机相位屏法对拉盖尔-高斯光束在湍流中的传输及干涉特性进行理论模拟。在此基础上,实验研究了不同拓扑荷数涡旋光束经湍流场后与高斯光束干涉所得条纹的偏移特性。实验及理论结果表明:在较强湍流环境中,拓扑荷数越大,涡旋光束传输能力越强;相同湍流强度下,拓扑荷数越大,干涉条纹位置偏移量越小;相同拓扑荷数涡旋光的干涉条纹偏移量随湍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这表明,涡旋光干涉条纹偏移检测法可有效地检测湍流强度,识别舰船尾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水下激光 涡旋光束 水下湍流 干涉 条纹偏移
原文传递
高散射抑制比激光雷达水下探测技术探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沈振民 尚卫东 +4 位作者 王冰洁 赵彤 张海洋 郑永超 周国清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93,共8页
浅海海水严重的后向散射是阻碍激光近海水下探测应用的关键问题,回波信号中的后向散射制约了水下目标探测深度、分辨率和对比度.针对该问题,研究了两种高散射抑制比海洋激光雷达——混沌脉冲激光雷达和相干双频脉冲激光雷达,这两种激光... 浅海海水严重的后向散射是阻碍激光近海水下探测应用的关键问题,回波信号中的后向散射制约了水下目标探测深度、分辨率和对比度.针对该问题,研究了两种高散射抑制比海洋激光雷达——混沌脉冲激光雷达和相干双频脉冲激光雷达,这两种激光雷达信号具有内在的高频强度调制特性,而后向散射具有低频特性.因此,在目标信号光和后向散射光同量级条件下,可通过带通或高通滤波将海水后向散射滤除,从而提高系统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水下探测 强度调制 混沌激光 后向散射
下载PDF
蓝绿激光在水下传输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文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S1期53-55,共3页
通过对各类蓝绿激光的水下传输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比较 ,论证了其研究的可行性 ,并对其现状与发展作出了介绍和分析 ,对能够产生蓝绿激光的激光器就其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的对比、分析 .
关键词 蓝绿激光 水下传输 激光器
下载PDF
Underwater Laser Welding/Cladding for High-performance Repair of Marine Metal Materials:A Review 被引量:9
12
作者 Guifang Sun Zhandong Wang +3 位作者 Yi Lu Mingzhi Chen Kun Yang Zhonghua N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31-49,共19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s of marine resource exploitation,mounts of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are settled on the ocean.When it is not possible to move the damaged equipment into a dry dock,welding operations mus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s of marine resource exploitation,mounts of marine engineering equipment are settled on the ocean.When it is not possible to move the damaged equipment into a dry dock,welding operations must be performed in underwater environments.The underwater laser welding/cladding technique is a promising and advanced technique which could be widely applied 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 damaged equipment.The present review paper aims to present a critical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overview of the underwater laser welding/cladding technique.First,we elaborated recent advances and key issues of drainage nozzles all over the world.Next,we presented the underwater laser processing and microstructural-mechanical behavior of repaired marine materials.Then,the newly developed powder-feeding based and wire-feeding based underwater laser direct metal deposition techniques were reviewed.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vection,conduction,and the metallurgical kinetics in the melt pools during underwater laser direct metal deposition and in-air laser direct metal deposition were illustrated.After that,several challenges that need to be overcame to achieve the full potential of the underwater laser welding/cladding technique are proposed.Finally,suggestions for future directions to aid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water laser welding/cladding technology and underwater metallurgical theory are provided.The present review will not only enrich the knowledge in the underwater repair technology,but also provide important guidance for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 technology on the marin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water laser welding underwater laser direct metal deposition Drainage nozzle Marine metal materials Mechanical property Diffusible hydrogen
下载PDF
不同天气条件下蓝绿激光下行跨介质传输特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聪 袁瑞蔓 +4 位作者 高洪 张亭禄 孙博 陈特 曹桂兴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4-48,共15页
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分析了三种典型天气条件(晴天、层云和卷云)下激光在大气-海气界面-水体中的下行传输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经过大气传输到达海面的激光角分布明显不同,晴天时角分布发散很小,层云条件下发散严重,卷云条... 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分析了三种典型天气条件(晴天、层云和卷云)下激光在大气-海气界面-水体中的下行传输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经过大气传输到达海面的激光角分布明显不同,晴天时角分布发散很小,层云条件下发散严重,卷云条件下发散明显;晴天与层云条件下到达海面的光斑尺寸接近,而卷云条件下光斑大15%左右。不同天气条件下,激光经过大气、海气界面后角分布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晴天时海面使激光角分布发散变大,且随风速的增加发散呈变大的趋势;层云条件下海面使角分布发散变小,且随风速的增加发散呈变小的趋势;卷云条件下激光角分布变化复杂。不同天气条件下,激光经过大气、海气界面、水体后,既有相同特征又有不同之处。当水较浅时,三种天气条件下角分布表现出不同特征,水较深时角分布趋于一致;晴天和层云条件下的光斑尺寸基本不随水深变化,卷云条件下随深度增加明显减小。不同天气条件下光斑中心能量随深度的变化存在一定差异,晴天时平均变化率约为−0.410 dB/m,层云和卷云条件下分别为−0.426 dB/m和−0.413 dB/m。研究结果可为蓝绿激光跨介质通信链路预算、系统设计及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通信 信道传输特性 蒙特卡洛 天气影响 激光
下载PDF
不锈钢水下激光焊接焊缝成形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姚杞 罗震 +2 位作者 李洋 段瑞 黄尊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336,共4页
采用水下局部干法激光焊接技术对1mm厚SUS304不锈钢进行了焊接试验,重点分析了水深及保护气体流量对焊缝成形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水深与保护气体流量匹配,可以获得成形良好、剪切拉伸强度与母材相当的焊缝.在水深... 采用水下局部干法激光焊接技术对1mm厚SUS304不锈钢进行了焊接试验,重点分析了水深及保护气体流量对焊缝成形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水深与保护气体流量匹配,可以获得成形良好、剪切拉伸强度与母材相当的焊缝.在水深一定时,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焊缝熔宽变宽,熔深变浅,深宽比减小.在气体流量一定时,随着水深的增加,焊缝熔深和熔宽也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与普通激光焊接相比,水下激光焊接改变了焊缝的散热方向以及散热速度,因此同一焊接工艺参数下,水下激光焊接的熔深变浅,熔宽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焊接 激光焊 奥氏体不锈钢 焊缝成形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拓扑荷数对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浑浊水下传输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彭波 钟昆 李中云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48,共7页
以高斯光作为参考光,实验研究了携带不同拓扑荷数的拉盖尔-高斯(LG)涡旋光在浑浊水下的传输行为。结果表明,水体较浑浊(衰减长度不大于0.118m)时,拓扑荷数较大的LG光束具有更强的水下传输能力;对于透射光束的能量密度分布而言,传输距离... 以高斯光作为参考光,实验研究了携带不同拓扑荷数的拉盖尔-高斯(LG)涡旋光在浑浊水下的传输行为。结果表明,水体较浑浊(衰减长度不大于0.118m)时,拓扑荷数较大的LG光束具有更强的水下传输能力;对于透射光束的能量密度分布而言,传输距离决定最佳拓扑荷数,与水体浑浊程度无关。该实验方法和测量结果对LG涡旋光在水下光通信和水下目标探测等领域的应用具有潜在的指导意义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光学 水下激光 涡旋光 浑浊水体 拓扑荷数
原文传递
基于FournierForand体积散射函数的水中激光脉冲后向散射特性分析模型 被引量:7
16
作者 韩彪 刘继芳 +3 位作者 周少杰 孙艳玲 刘昆仑 王旭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90-1594,共5页
基于Fournier Forand体积散射函数,建立了一种水中激光脉冲后向散射仿真模型.运用该模型可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光子在水中的传播过程,并得到光波后向散射的冲击响应.将初始激光脉冲与冲击响应进行卷积并求其傅里叶谱,即可得到激光脉... 基于Fournier Forand体积散射函数,建立了一种水中激光脉冲后向散射仿真模型.运用该模型可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光子在水中的传播过程,并得到光波后向散射的冲击响应.将初始激光脉冲与冲击响应进行卷积并求其傅里叶谱,即可得到激光脉冲后向散射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入射为高斯型激光脉冲时,水中散射体的尺度分布、散射体与纯水的相对折射率以及水体衰减系数对激光脉冲后向散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小尺度散射体相对数量的增多、散射体与纯水相对折射率的增加、水体衰减系数的增大,激光脉冲后向散射信号能量增强,宽度增加,低频分量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探测 后向散射 MONTE CARLO方法 激光脉冲
下载PDF
水下短距离高速激光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春波 王永辉 +1 位作者 敖珺 王德令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55,共4页
针对水下短距离(≤50m)无线光通信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实用的调制驱动电路,对电路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DSP和FPGA的激光通信系统,编写了通信协议,并对整个通信系统进行了测试,验证了其可行性。
关键词 水下 短距离 激光通信 高速率
下载PDF
激光照明水下目标距离选通成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荣波 钟森城 +5 位作者 李泽仁 周维军 吴廷烈 罗振雄 田建华 何莉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66-1670,共5页
基于水下目标探测的应用需求,研制开发了一套激光水下距离选通成像系统。系统采用波长532nm、最大单脉冲能量400mJ的Nd:YAG脉冲激光器作为照明光源,采用最小选通门宽3ns、像元1024×1024的ICCD相机作为门选通器件和图像记录器件,利... 基于水下目标探测的应用需求,研制开发了一套激光水下距离选通成像系统。系统采用波长532nm、最大单脉冲能量400mJ的Nd:YAG脉冲激光器作为照明光源,采用最小选通门宽3ns、像元1024×1024的ICCD相机作为门选通器件和图像记录器件,利用DG535型数字脉冲发生器作为精确延时和同步控制器件实现激光脉冲和ICCD相机选通门的同步以实现距离选通功能。利用该系统在某水库进行了水下目标探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在6.5倍的衰减长度上识别目标,在8倍衰减长度上发现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选通 水下目标 ICCD 水下探测 激光照明
下载PDF
Underwater four-quadrant dual-beam circumferential scanning laser fuze using nonlinear adaptive backscatter filter based on pauseable SAF-LMS algorithm 被引量:2
19
作者 Guangbo Xu Bingting Zha +2 位作者 Hailu Yuan Zhen Zheng He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13,共13页
The phenomenon of a target echo peak overlapping with the backscattered echo peak significantly undermines the detection range and precision of underwater laser fuzes.To overcome this issue,we propose a four-quadrant ... The phenomenon of a target echo peak overlapping with the backscattered echo peak significantly undermines the detection range and precision of underwater laser fuzes.To overcome this issue,we propose a four-quadrant dual-beam circumferential scanning laser fuze to distinguish various interference signals and provide more real-time data for the backscatter filtering algorithm.This enhances the algorithm loading capability of the fuze.In order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filtering capacity in existing linear backscatter filtering algorithms,we develop a nonlinear backscattering adaptive filter based on the spline adaptive filter least mean square(SAF-LMS)algorithm.We also designed an algorithm pause module to retain the original trend of the target echo peak,improving the time discrimination accuracy and anti-interference capability of the fuze.Finally,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with varying signal-to-noise ratios of the original underwater target echo signal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ignal-to-noise ratio before and after filtering can be improved by more than31 d B,with an increase of up to 76%in extreme detection d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fuze underwater laser detection Backscatter adaptive filter Spline least mean square algorithm Nonlinear filtering algorithm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识别的水下地形冲刷过程监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东坡 谢锋 +1 位作者 张先起 王鹏涛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58,共6页
针对水下地形冲刷过程发展的特点,引进医学领域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提出了以波长635 nm的红色线状激光为辅助光源、以MATLAB图像识别处理技术为基础的水下地形冲刷监测方法.该方法具有非接触性测量、实时同步监测等特点.同时基于MATLAB... 针对水下地形冲刷过程发展的特点,引进医学领域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提出了以波长635 nm的红色线状激光为辅助光源、以MATLAB图像识别处理技术为基础的水下地形冲刷监测方法.该方法具有非接触性测量、实时同步监测等特点.同时基于MATLAB的图像识别原理,提出了重现水下地形的数字化方法.通过在河工模型局部冲刷发展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及误差分析,结果表明监测系统十分有效,可以实现水下地形冲刷过程的实时精细监测及动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水下地形 冲刷过程 激光 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