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井闭坑的理论与技术框架 被引量:30
1
作者 黄炳香 刘江伟 +1 位作者 李楠 赵兴龙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5-729,747,共16页
随着闭坑矿井的数量增多,其带来的安全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且闭坑矿井的大量地下空间可以考虑利用.定义了矿井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明确了"矿井全生命周期采矿"的内涵.分析了闭坑矿井的数量、特征以及地下空间的特点.提出了矿井... 随着闭坑矿井的数量增多,其带来的安全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且闭坑矿井的大量地下空间可以考虑利用.定义了矿井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明确了"矿井全生命周期采矿"的内涵.分析了闭坑矿井的数量、特征以及地下空间的特点.提出了矿井闭坑的工程背景、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实践等基本问题框架.探讨了闭坑矿井的评价标准和责任体系、采空区覆岩长期沉陷规律、采空区水、气与污染物质的多场耦合与迁移规律、地下空间长期稳定性评价标准、地下空间利用方法等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矿井闭坑的长期安全监测与评价、长期环境监测与评价、开拓巷道空间利用、采空区利用、生态环境修复等关键技术问题.政府与矿山企业需转变闭坑理念,重视闭坑矿井带来的安全、环境问题,从矿井全生命周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积极探索闭坑矿井长期安全和环境监测、评价、修复治理技术,进行闭坑矿井的地下空间利用评价,并最大限度研究地下空间利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闭坑 安全 环境 地下空间利用
原文传递
城市地下空间与人防工程融合发展利用探索 被引量:21
2
作者 韦丽华 唐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58,共5页
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与人防工程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多数城市将这两项建设分开进行。在此背景下,文章立足城市地下空间和人防工程综合利用,剖析地下空间和人防工程的发展关系及独立编制这两项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可实施性和操作... 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与人防工程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多数城市将这两项建设分开进行。在此背景下,文章立足城市地下空间和人防工程综合利用,剖析地下空间和人防工程的发展关系及独立编制这两项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可实施性和操作性为前提,从规划编制体系、空间布局和实施管控三方面提出规划策略,以期实现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人防工程规划"两规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人防工程 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 “两规合一”
下载PDF
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城市设计——记武汉铁路客运枢纽汉口火车站站区综合规划的设计实践 被引量:17
3
作者 闵雷 黄焕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6-79,86,共5页
结合武汉铁路客运枢纽汉口火车站区综合规划的设计实践,通过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建设和与之相辅相成的城市设计的研究,探讨了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规划建设对于城市在用地功能的提升、空间环境的整治、交通系统的整合、景观环境的塑... 结合武汉铁路客运枢纽汉口火车站区综合规划的设计实践,通过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建设和与之相辅相成的城市设计的研究,探讨了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规划建设对于城市在用地功能的提升、空间环境的整治、交通系统的整合、景观环境的塑造等综合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枢纽 城市设计 人性化 地下空间利用
下载PDF
地铁地下街经营经验探讨——以台北市捷运系统地下街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皆谊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6年第B07期1269-1275,共7页
地铁地下街作为重要都市商业空间的延伸,特别是在商业密集型都市中,有计画的经营地铁地下街应能够创造巨大的商机。我国在近年来大规模开发地铁,同时也形成大量的地铁地下街空间,因此如何能够有效经营地铁地下街,并创造商业利益,已是我... 地铁地下街作为重要都市商业空间的延伸,特别是在商业密集型都市中,有计画的经营地铁地下街应能够创造巨大的商机。我国在近年来大规模开发地铁,同时也形成大量的地铁地下街空间,因此如何能够有效经营地铁地下街,并创造商业利益,已是我国地铁地下街所面对之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透过对台北捷运地铁地下街近十年来的经营经验研究,并对比台北捷运大街、台北东区地下街、龙山寺地下街..等地铁地下街的型态、经营模式与经营成效,找出台北市地铁地下街的经营特征,并同时讨论地铁地下街如何有效使用土地资源及未来地铁地下街的经营发展趋势,以期未来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与有效利用地下空间的都市地铁地下街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运系统 地铁地下街 地下空间使用
下载PDF
重庆主城区地下空间利用发展阶段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袁红 戴志中 +1 位作者 刘新荣 李鹏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3,共6页
重庆地下空间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受陪都时期及其山地地形特征的影响,重庆地下空间的发展呈现出独特的特性。重庆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利用始于近代防空洞室的建立及上下水道的利用,新中国成立后,重庆城市中心区建立了发达的市政管网系... 重庆地下空间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受陪都时期及其山地地形特征的影响,重庆地下空间的发展呈现出独特的特性。重庆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利用始于近代防空洞室的建立及上下水道的利用,新中国成立后,重庆城市中心区建立了发达的市政管网系统及防空地下工程;直辖后,随着商业中心的建立,地下人防常用作平战利用的地下商业街,高层建筑地下室常用作商场及地下超市;2008年,重庆市规划局发布了《重庆市城乡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导则(试行)》,标志着地下空间开始进入因地制宜、大规模开发的新阶段。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地下空间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情况,突出地下空间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地下空间将是未来城市空间发展中的重要载体,地下空间的利用将推进城市的集约、可持续发展,将对原有城市发展的政策、法规、规划设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主城区 地下空间利用 发展阶段 城市发展
下载PDF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成都市浅表地质结构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华 王东辉 +7 位作者 张伟 王桥 杨剑 廖国忠 韩浩东 席振铢 王亮 刘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38-1457,共20页
【研究目的】查明城市浅表地质结构特征,对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区建设、地质灾害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无损、抗干扰能力强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提供城市地区地下地质信息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研究方法】为了支撑成都市... 【研究目的】查明城市浅表地质结构特征,对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区建设、地质灾害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无损、抗干扰能力强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提供城市地区地下地质信息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研究方法】为了支撑成都市浅表的三维地质填图工作,本文应用11种新、老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开展了成都市浅表地质结构的探测研究。【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地质雷达对于近地表的地层结构成像、建筑结构识别分辨率较高;(2)瞬态面波、混合源面波、三分量频率谐振法对50 m以浅的地质结构识别能力强,分辨率很高,但探测深度有限;(3)微动勘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对50 m以浅的地质结构分辨率较高,但深部分辨率一般;(4)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抗干扰能力强,施工效率高,50 m以浅分辨率较高,50~200 m深度范围内分辨率一般,对膏岩泥岩有较好的识别能力;(5)半航空瞬变电磁可弥补了常规物探方法无法进入特殊场地施工的不足;(6)浅层地震勘探对于浅地表50~300 m深度范围内的砂泥岩互层的变化特征和断层结构特征效果较好,配合自然伽马曲线,可有效识别砂泥岩的岩性界面;(7)音频大地电磁可有效识别成都平原深大断裂的空间分布形态。【结论】综合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优缺点,建立了成都市浅表地质结构的地球物理组合探测技术方案,以期能为今后的城市浅表地质结构调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地质结构 地下空间利用 断裂 组合探测技术 成都市 城市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地下利用空间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刁玉杰 马鑫 +2 位作者 李旭峰 张成龙 刘廷 《中国地质调查》 2021年第4期87-91,共5页
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技术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也是一项深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工程利用的深部地下空间,需要在确定CO_(2)羽流、扰动边界和经济因素“三级边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以我国... 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技术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也是一项深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工程利用的深部地下空间,需要在确定CO_(2)羽流、扰动边界和经济因素“三级边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以我国唯一的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项目——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示范工程为实例,基于封存场地储层CO_(2)羽流监测以及扰动边界的推断预测结果综合评估,认为示范工程平面上4个1′×1′经纬度范围可作为地下利用空间平面边界,垂向上以纸坊组顶界(深度约958 m)为地下封存体顶部边界,以深度2800 m为底板封隔层底界。提出的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地下利用空间评估方法,能够为未来封存工程地下利用空间审批与监管提供一定参考,但也需要进一步结合已有法律法规及规模化封存工程实践完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层 CO_(2)地质封存 CO_(2)羽流 扰动边界 地下利用空间
下载PDF
煤矿巷道储油关键技术分析
8
作者 韩桂武 郭书太 周锐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2024年第1期54-63,共10页
为深入理解煤矿巷道储油改建工程的设计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文献综述和具体储油工程案例归纳总结出煤矿巷道建库的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情况:用于储油的废弃矿井选址需保证矿区地壳稳定,地质构造简单,巷道围岩岩石为坚硬岩或较坚硬岩,... 为深入理解煤矿巷道储油改建工程的设计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文献综述和具体储油工程案例归纳总结出煤矿巷道建库的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情况:用于储油的废弃矿井选址需保证矿区地壳稳定,地质构造简单,巷道围岩岩石为坚硬岩或较坚硬岩,巷道围岩完整或较完整,围岩岩体透水性弱,有稳定地下水位;煤矿巷道围岩的渗透率离散性较大、局部或整体不满足围岩水压大于储库内油、气压之和时,需通过降低岩体的渗透性和流体动力遏制法进行改建,实现对储库巷道的包裹进而控制油品的泄漏;计算煤矿巷道储油能力时,需考虑巷道地质条件、水幕系统、储油库泵坑、水垫层及封堵断面等空间占用的修正系数,还应综合附近港口码头运输的油品供给量,最终确定煤矿巷道储油库的建设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煤矿 地下储油库 水封性 地下空间利用 储油技术体系
原文传递
探析人防工程建筑设计与地下空间利用
9
作者 王宇丽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5期152-154,共3页
当前,我国人防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作为中国国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人防工程建筑设计和地下空间利用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更好地应对空袭和突发灾害,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筑安全和城... 当前,我国人防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作为中国国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人防工程建筑设计和地下空间利用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更好地应对空袭和突发灾害,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筑安全和城市发展提供更多帮助。人防工程地下室的建设和设计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实现了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而且平战结合。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需要,提高其水平,文章将探讨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人防工程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合人防工程的有效策略,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与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防工程 建筑设计 地下空间利用 融合发展
下载PDF
轨道交通车站交通设施衔接及周边用地规划探索——以西安市—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吕向华 《城市交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8,共8页
随着西安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通车,车站周边交通设施设置、用地功能组织、建设资金筹措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西安市轨道交通已建线路及车站在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 随着西安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通车,车站周边交通设施设置、用地功能组织、建设资金筹措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西安市轨道交通已建线路及车站在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优化轨道交通沿线交通设施及车站周边用地的规划策略。以轨道交通4,5,6号线及市域轨道交通临潼线为例,确定车站周边800 m为研究范围,将涉及的88个车站划分为枢纽站、区域中心站、换乘接驳站和一般站。提出交通设施衔接控制导则、车站周边用地优化整合模式、各类车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控制要求,以及车站周边用地开发强度等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车站 交通设施 用地优化 地下空间利用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法的黔中岩溶区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强 李浩 +3 位作者 张鸣之 李荣建 华兴 丁伟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5期10720-10729,共10页
在分析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典型岩溶区地质环境条件基础上,提出了地下空间利用地质模型,建立了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采用专家-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地下空间利用影响因子权重,利用ArcGIS平台实现了研究区分层地下空间利用... 在分析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典型岩溶区地质环境条件基础上,提出了地下空间利用地质模型,建立了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采用专家-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地下空间利用影响因子权重,利用ArcGIS平台实现了研究区分层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采用的专家-层次分析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及ArcGIS平台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典型岩溶区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评价,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合理可靠,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推广性;研究区半地下、浅层、次浅层适宜地下空间利用面积占比分别为75.51%、67.02%、53.78%,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受断裂构造、岩石破碎程度、岩溶发育、地下水埋藏条件控制,研究区在垂向上从上到下开发利用难度逐步增大。评价结果为花溪大学城典型岩溶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地质环境问题工程处置、合理有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安新区 典型岩溶区 地下空间利用 层次分析法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煤矿区固废矿化固定封存CO_(2)与减污降碳协同处置利用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奚弦 桑树勋 刘世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19-3634,共16页
“双碳”战略目标对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煤炭高强度开发带来矿区固废占用土地空间、破坏生态环境和排放温室气体,已成为制约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基于“利废固碳、从哪... “双碳”战略目标对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煤炭高强度开发带来矿区固废占用土地空间、破坏生态环境和排放温室气体,已成为制约煤炭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基于“利废固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理念,探寻煤矿区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低碳化的处置新路径,创新发展矿区固废处置、采空区地下空间充分利用、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相融合的关键技术,是“双碳”目标下我国矿区绿色低碳发展的紧迫需求。研究工作表明:煤矸石、粉煤灰、炉底渣和煤气化渣等矿区固废在矿山地下空间充填开采与沉陷治理、煤矿防灭火、建筑用材及农业等领域的资源化利用路径与处置技术已取得重要进展,为矿区固废固定封存CO_(2)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启示,但矿区固废固定封存CO_(2)的工程化技术研究亟待加强;矿区固废矿化固定与封存CO_(2)潜力大、具有工程可行性,正在形成矿区固废处置-煤基CCUS-采空区充填新的技术体系;矿区固废与CO_(2)基气-液-固三相介质矿化强化、高效吸收与矿化固碳调控技术、地下空间矿化固碳充填与CO_(2)密闭封存、采空区充填固定封存CO_(2)潜力评价与碳去除量核算、采空区充填固定封存CO_(2)环境与安全性评价等将构成固废处置-煤基CCUS-采空区充填技术体系的核心内涵;矿区固废处置–煤基CCUS–采空区充填技术是未来实现“煤炭生产加工-矿区固废处置-高效矿化固碳与CO_(2)封存-地下空间充填与利用-矿区地面沉陷防治与生态修复”的无废矿山循环经济模式的关键,矿区固废+CO_(2)基地下充填与封闭功能材料研发是重要突破口。矿区固废处置、煤基CCUS、采空区充填与地下空间利用、矿区生态修复保护等融合技术研发应用为绿色低碳型矿山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固废处置 CO_(2)矿化固定与封存 地下空间利用 地面沉陷防治 无废矿山
下载PDF
河南省煤矿城市地下空间量估算
13
作者 石贝凝 向中林 +2 位作者 李振华 张盛艳 常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4-191,共8页
河南省内,因资源枯竭、非法开采、经营不当以及国家去产能政策等导致大量煤矿关闭/废弃,形成了大量的井筒、巷道、硐室和采空区等地下空间。基于河南省煤矿统计数据和矿井地面数据、井下调研数据,采用比例系数法和采空区模型计算法对河... 河南省内,因资源枯竭、非法开采、经营不当以及国家去产能政策等导致大量煤矿关闭/废弃,形成了大量的井筒、巷道、硐室和采空区等地下空间。基于河南省煤矿统计数据和矿井地面数据、井下调研数据,采用比例系数法和采空区模型计算法对河南省煤矿井巷和采空区可利用地下空间进行了估算,获得井巷地下可利用空间5265.97万m3,采空区可利用地下空间180255.21万m3,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全省的中部和西部城市。并对空间资源量超过10000 m3的典型煤矿城市郑州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鹤壁市和洛阳市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城市 地下空间利用 井巷 采空区 河南
下载PDF
煤矿采空区储能式充填技术及储能增效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百宜 张吉雄 +3 位作者 刘恒凤 周楠 闫浩 李猛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61-1168,1176,共9页
为了解决传统垮落法开采形成的采空区空间结构极不稳定所导致的井下空间开发利用率低的难题,基于充填维护地下空间稳定性特征,构建了充填开采协同地下空间利用的井下采空区储能式充填模式,提出了煤矿储能式充填空间热能储存与提取的系... 为了解决传统垮落法开采形成的采空区空间结构极不稳定所导致的井下空间开发利用率低的难题,基于充填维护地下空间稳定性特征,构建了充填开采协同地下空间利用的井下采空区储能式充填模式,提出了煤矿储能式充填空间热能储存与提取的系统构成与布局方式,阐释了煤矿储能式充填的技术原理与技术关键,给出了储能式充填空间热能储存与提取效果主控因素,通过数值与理论分析得到了充填材料热物性能、管路布置及载热流体对储能效果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煤矿采空区储能式充填储能增效机制,为实现热能地下高效储存与煤矿井下空间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地下空间利用 储能 热传导 储能层位
原文传递
浅谈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黄山滨江西路地下空间利用工程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文浩 《江苏建筑》 2020年第4期26-30,共5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城市的发展更倾向于立体化,就更需要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城市的重点开发地区,地上、地下的各类设施关系比较复杂,地下空间开发的受制约因素较多,更加需要在控规层面就规划好对地下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城市的发展更倾向于立体化,就更需要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城市的重点开发地区,地上、地下的各类设施关系比较复杂,地下空间开发的受制约因素较多,更加需要在控规层面就规划好对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利用方式。文章以黄山市滨江路地下空间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为研究重点,结合已有相关研究,对滨江路地下空间的利用进行探讨和分析,充分利用滨江西路地下空间,既要能有效缓解静态交通停车问题,又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交通通道问题,同时一并解决管线改造和驳岸安全隐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利用 滨江路 静态交通停车问题 交通通道
下载PDF
地下空间在工业建设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李相然 姜继圣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19,共4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及其应用于工业建设中的意义,研究了地下空间在工业建设中的利用方式和内容。
关键词 工业建筑 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北京市雨水排蓄地下廊道建设地质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乔玲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8年第5期1-4,共4页
针对北京市雨水利用率不高、雨污合流、积水严重、改造困难等实际问题,文章从区域稳定性、岩土体稳定性、地下水水位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雨水管廊建设的地质因素,构建了雨水综合廊道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划分出雨水调蓄综合廊道建设适... 针对北京市雨水利用率不高、雨污合流、积水严重、改造困难等实际问题,文章从区域稳定性、岩土体稳定性、地下水水位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雨水管廊建设的地质因素,构建了雨水综合廊道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划分出雨水调蓄综合廊道建设适宜性分区,提出雨水综合廊道建设的适宜深度,对地下空间利用、地下综合廊道规划方案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对城市减灾、雨水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利用 地下综合管廊 地质适宜性 地下空间利用
下载PDF
用地紧缺型校园地下图书馆设计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君琳 《中外建筑》 2020年第3期138-140,共3页
本文通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区地下图书馆的设计实践,探讨在用地极其紧缺的不利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掘校园地下空间,不仅解决了校园图书馆功能性的要求,同时地景式的建筑样式为校园创造了丰富的交往空间,提出一种集约化的新型地下图书馆... 本文通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区地下图书馆的设计实践,探讨在用地极其紧缺的不利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掘校园地下空间,不仅解决了校园图书馆功能性的要求,同时地景式的建筑样式为校园创造了丰富的交往空间,提出一种集约化的新型地下图书馆的设计构想。文章从项目背景、设计理念、形体与空间设计、建筑表皮设计以及消防疏散等方面阐述了整个方案的构思,力图为国内同类型设计条件下的图书馆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地下空间利用 校园交往空间 地景建筑
下载PDF
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及规划管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舣亦 《山西建筑》 2010年第27期29-30,共2页
从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形式着手,总结了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利用面临的困境,通过对地下空间开发控制特点分析,制定了相应规划控制要素、指标体系及图则表达方式,以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引导。
关键词 地下空间利用 规划管理 开发控制
下载PDF
老城区地铁站空间使用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建伟 张茜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52-460,共9页
老城区的特殊区位属性对地铁站空间的高效使用提出考验,有必要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与方法,明辨地铁站点更新建设的重点改进方向。文章以北京市老城区内4个地铁站点为样本收集问卷调查数据,基于因子分析得出地铁站空间使用评价指标体系的... 老城区的特殊区位属性对地铁站空间的高效使用提出考验,有必要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与方法,明辨地铁站点更新建设的重点改进方向。文章以北京市老城区内4个地铁站点为样本收集问卷调查数据,基于因子分析得出地铁站空间使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维度划分与权重,确定“功能组织”“空间衔接”“辅助设施”“场所意象”“物理环境”为准则层,21个评价指标作为因素层的综合评价体系,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样本站点进行测度研究,各样本地铁站使用评价综合得分为南锣鼓巷站>东四站>雍和宫站>西单站,再运用IPA法进一步比较分析各站点优势与短板因素的差异。最后提出北京市老城区地铁站空间的优化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 空间使用 综合评价 老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